CN106888480B -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8480B
CN106888480B CN201710166854.0A CN201710166854A CN106888480B CN 106888480 B CN106888480 B CN 106888480B CN 201710166854 A CN201710166854 A CN 201710166854A CN 106888480 B CN106888480 B CN 106888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int
point cell
cell
prb
utilizat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68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88480A (zh
Inventor
张磊
任鹏飞
张恒
宋春涛
陆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68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88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8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8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88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8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双频点基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该方案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根据预估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判定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4G(英文:4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中文: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导致现有的单频点基站中的部分热点区域的4G小区已出现资源利用率较高的情况,使得热点区域内的用户无法及时接入网络或提供的业务质量下降。基于此,本领域人员提出了双频点基站的概念,即通过在现有的单频点基站的基础上补充覆盖与其频点不同的单频点基站,来构建双频点基站。例如,以频点为F1的单频点基站S1为例,可以在该单频点基站S1的覆盖范围中的热点区域(一般为人群密集的区域,如,商场、超市、车站等)部署频点为F2的单频点基站S2,一般的,F1大于F2。
但是,随着网络中4G用户分布等、业务模型以及需求的不断变化,存在双频点基站中的频点为F1的单频点基站S1的负载低,而频点为F2的单频点基站S2的负载高的情况;或者存在双频点基站中的频点为F1的单频点基站S1和频点为F2的单频点基站S2的负载均低的情况等。例如:F1频点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迁移至F2频点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或者F2频点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迁移至其他基站的覆盖范围内。而在现有技术中,只有对单频点基站的负载进行评估的方法,并没有对双频点基站的负载进行评估的方法,因而当双频点基站负载低(即双频点基站的基站资源充足)时,无法调配双频点基站的闲置基站资源,造成双频点基站的基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双频点基站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包括:
获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频点大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二频点,所述第一频点小区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不同制式小区;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迁移至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资源调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频点大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二频点,所述第一频点小区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不同制式小区;
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迁移至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估模块预估得到的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来预估将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的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将预估的结果与第一频点小区所能对应承载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第一频点小区是否能够承载迁移前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与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在本方案中,用第一频点小区是否能够承载迁移前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与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实现对双频点基站的负载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双频点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的依据,当第一频点小区能够承载时,表示目标双频点基站的负载低,将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此时,第二频点小区对应基站的基站资源处于闲置态,可将第二频点小区对应基站的基站资源调配至网络4G基站中的高负载的基站,从而达到4G基站的资源利用充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资源调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名词进行介绍,以便读者理解:
RRC连接终端数:基站所能激活并接入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终端数量。
PRB利用率:PRB指的是LTE系统中调度用户的最小单位,一个PRB由频域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连续7个OFDM符号构成,PRB利用率用来表示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
以及,本申请提供的目标基站,本申请提供的目标基站为双频点基站,该双频点基站应用于双层LTE(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长期演进)网络。示例性的,上述的双层LTE网络是由F1和F2这两个频点进行组网的,其中,F1频点为该双层LTE网络的主覆盖打的频点,F2频点主要作为热点区域的补充覆盖,满足F1>F2。且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属于不同制式的小区。例如,若第一频点小区为TDD(英文: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中文:时分双工)制式小区时,则第二频点小区为FDD(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中文:频分双工)制式小区;若第一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时,则第二频点小区为TDD制式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频点F1大于第二频点F2时,第一频点F1对应的第一频点小区的覆盖范围大于第二频点F2对应的第二频点小区的覆盖范围。且当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于相同的制式小区时,则不涉及基站资源调配,因此,本申请中,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需属于不同制式小区,此外,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基站的载扇数相同且覆盖方位大致相同。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其中,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频点大于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二频点,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不同制式小区。
可选的,上述的第一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一PRB利用率;上述的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数、第一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时隙折算因子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RRC连接终端所支持的网络频点不同,以及RRC连接终端对4G网络不同频点支持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可能会出现部分RRC连接终端仅支持第一频点或者第二频点的现象,因此,第二频点小区的终端不是全都支持第一频点。当第二频点小区的对应的不支持第一频点的部分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会回落至2G/3G网络,无法驻留在4G小区。而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影响着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
需要说明的是,现网4G基站包括单频点基站与双频点基站,本方案提供的目标基站为符合条件的双频点基站。即满足上述描述的双频点基站。因此,在获取目标基站的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与第二频点小区的时隙折算因子之前,首先得获取现网4G基站中的双频点基站,在现网4G基站的双频点基站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双频点基站,将符合条件的双频点基站作为本方案提供的目标基站。
102、根据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现网4G网络为LTE(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长期演进)网络,而LTE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与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PRB利用率有关,此外,与第二频点小区的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能从用户感知方面反映出基站的资源利用率。因此,本方案对第二频点小区的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此时,第一频点小区承载第一频点小区中原来的连接终端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中的连接终端),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第二PRB利用率,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进行预估。
103、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具体的,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和/或,根据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判断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其中,第一阈值为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RRC连接终端数;第二阈值为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PRB利用率;第三阈值为第二频点小区所能允许的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最大终端比例。
示例性的,当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小于预定阈值,则判定第一频点小区能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此时,目标双频点基站的负载低,将第二频点小区下的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将闲置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调配至高负载的基站。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来判断该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具体的:
第一步:建立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
当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判定结果取1,当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判定结果取0;当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定结果取1,当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判定结果取0;当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大于第三阈值时,则判定结果取1,当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则判定结果取0。
其中,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的每一列分别为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第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的判定结果;每一行分别取每一个扇区对应的第一频点小区的判定结果。
第二步:判定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
根据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中至少一列的元素的和来判定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当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中至少一列的元素的和为0时,则判定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可调配;当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中至少一列的元素的和不为0时,则判定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对应的基站资源不可调配。
例如,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可以表示为:
其中,BSi表示第i个目标基站,cellN_X表示目标基站的第N个扇区对应的第一频点小区的参数信息。
当然,若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小于预定阈值,则判定第一频点小区不能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此时表示,该目标双频点基站的资源利用充分,不存在资源闲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来预估将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的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将预估的结果与第一频点小区所能对应承载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第一频点小区是否能够承载迁移前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与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在本方案中,用第一频点小区是否能够承载迁移前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与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实现对双频点基站的负载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双频点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的依据,当第一频点小区能够承载时,表示目标双频点基站的负载低,将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此时,第二频点小区对应基站的基站资源处于闲置态,可将第二频点小区对应基站的基站资源调配至网络4G基站中的高负载的基站,从而达到4G基站的资源利用充分。
可选的,上述步骤102至少包括下述步骤102a、102b和步骤102c中的至少一个,步骤102a、102b和步骤102c具体描述如下:
102a、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
进一步的,步骤102a包括:
102a1、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
具体的,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述公式所示:
其中,RRC'F1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RRCF1用来表示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用来表示在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
102b、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二频点小区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
其中,上述的第一PRB利用率包括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时隙折算因子包括第二频点小区的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和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
进一步的,步骤102b包括:
102b1、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
具体的,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用来表示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用来表示在第二频点小区支持第一频点小区的终端比例;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
示例性的,上述的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用来表示当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分别归属LTE网络的不同制式(例如TDD与FDD)时,第二频点小区的上行PRB利用率折算到第一频点小区后的上行PRB利用率的折算比例。
具体的,当第一频点小区为TDD制式小区,第二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时,即将FDD制式小区的上行PRB利用率折算至TDD制式小区的上行PRB利用率时,当第一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第二频点小区为TDD制式小区时,即将TDD制式小区的上行PRB利用率折算至FDD制式小区的上行PRB利用率时,当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为同制式的小区时,具体的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上述的用来表示TDD制式小区对应的TDD式网络中的上行时隙配置参数;用来表示TDD制式小区对应的TDD式网络中的下行时隙配置参数;上述的表示FDD制式小区的第N个扇区对应的第一频点小区;同理,上述的表示TDD制式小区的第N个扇区对应的第一频点小区。
示例性的,现网TDD制式小区的的比例为1:3,则将第二频点小区折算到第一频点小区后,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1/4,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3/4。
102b2、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下行PRB利用率。
具体的,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下行PRB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下行PRB利用率;用来表示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用来表示在第二频点小区支持第一频点小区的终端比例;用来表示第二频点小区的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
示例性的,上述的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用来表示当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分别归属LTE网络的不同制式(例如TDD与FDD)时,第二频点小区的下行PRB利用率折算到第一频点小区后的下行PRB利用率的折算比例。
具体的,当第一频点小区为TDD制式小区,第二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时,将FDD制式小区的下行PRB利用率折算至TDD制式小区的下行PRB利用率时,当第一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第二频点小区为TDD制式小区时,将TDD制式小区的下行PRB利用率折算至FDD制式小区的下行PRB利用率时,当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为同制式的小区时,具体的的计算公式如下:
102b3、确定预估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第二下行PRB利用率最大值,将最大值作为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
具体的,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102c、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1、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2、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以及计算公式,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P'fall
其中,上述的计算公式为:
可选的,基于上述步骤102,步骤103具体包括:
103a、判断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T;其中,第一阈值T为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RRC连接终端数。
具体的,第一阈值T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一频点小区所配置的RRC终端的总容量;表示第一频点小区建议承载的RRC连接终端的最大比例阈值。
和/或,判断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TPRB;其中,第二阈值TPRB为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PRB利用率。
和/或,判断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三阈值Tfall;其中,第三阈值为第二频点小区所能允许的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最大终端数。
103b、若判定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第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数中的至少一个不大于预定阈值,则判定第一频点小区能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示例性的,下面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应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对目标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关的技术术语、概念等的说明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步:选择目标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将全网中符合条件的双频点基站作为目标基站,进行资源可调配判断。具体的,从全网4G基站中选择出符合条件的目标基站,得到列表BS,该列表可表示为:BS={BS1,BS2,…BSi…BSQ},该列表中包括Q个目标基站,每个目标基站对应两个不同的频点,对应的,包括作为主覆盖的第一频点小区与作为补充覆盖的第二频点小区。
第二步:分别获取目标双频点基站的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参数信息。
示例性的,以BS1为例,假设目标基站BS1的第一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第二频点小区为FDD制式小区,目标基站BS1中包括三个扇区,每个扇区对应一个第一频点小区与一个第二频点小区,即每个目标基站的三个扇区可以表示为BS1_CELL1、BS1_CELL2、BS1_CELL3。具体的,目标基站BS1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如下表1所示。
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中的数据为目标基站的KPI(英文:Key PerformanceIndicators,中文: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可从目标基站对应的网管系统中得到。
第三步: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具体的:
1)、根据上述的步骤102a中的公式以及上表1中的参数信息,得到:
2)、根据上述步骤102b中的公式上表1中的信息,计算第一频点小区的上行PRB利用率与下行PRB利用率,得到:
则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计算公式,得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为:
3)、根据上述步骤102c中的公式以及上表1中的信息,得到:
第四步:建立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
1)、判断上述得到的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第二PRB利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当大于预定阈值,判定结果取1,当小于预定阈值,判定结果取0。其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与第三阈值具体由下表2中的参数得到。
表2
根据上表2中的信息,得到如下表3所示的判定结果:
表3
具体的,对目标基站中的三个扇区分别进行判定,例如BS1与BS2的三个独立扇区的指标如下表4所示:
2)、根据判定结果建立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得到的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如下:
3)、根据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的所有元素的和,判定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由于当得到的第二RRC连接数,第二PRB利用率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P'fall皆小于阈值时,即目标基站资源可调配性评估矩阵中所有元素的和为0,则可以根据目标矩阵的元素和,来判断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的资源是否调配。具体的,根据如下公式进行判断:
可得即目标基站的第一频点小区不能承载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不能够进行资源调配的目标基站;当CBS2=0,可得BS2∈BSfree,即目标基站的第一频点小区能承载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是能进行资源调配的目标基站。
第五步:建立可调配资源库。
具体的,对全网中的所有目标基站进行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判定,将能承载的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的第一频点小区对应的目标基站存储在可调配资源库中。例如,可调配资源库可以表示为:
BSfree={BS2,BSi...BSM}。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资源调配装置,如图2所示,该基站资源调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预估模块22以及判断模块23,其中: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其中,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频点大于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二频点,第一频点小区与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不同制式小区。
预估模块22,用于根据获取模块21获取到的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
判断模块23,用于根据预估模块22预估得到的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可选的,获取模块21获取到的第一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一PRB利用率;获取模块21获取到的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数、第一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时隙折算因子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
可选的,预估模块2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
可选的,第一PRB利用率包括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时隙折算因子包括第二频点小区的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和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预估模块2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二频点小区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以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
并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第二频点小区的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及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下行PRB利用率。
将第二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二下行PRB利用率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
可选的,预估模块2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1、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2、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以及计算公式,预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Pf'all。其中,计算公式为:
可选的,判断模块23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根据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和/或,根据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判断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其中,第一阈值为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RRC连接终端数;第二阈值为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PRB利用率;第三阈值为第二频点小区所能允许的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最大终端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来预估将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的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第二PRB利用率,及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将预估的结果与第一频点小区所能对应承载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第一频点小区是否能够承载迁移前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与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在本方案中,用第一频点小区是否能够承载迁移前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与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实现对双频点基站的负载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双频点基站资源是否可调配的依据,当第一频点小区能够承载时,表示目标双频点基站的负载低,将目标基站的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此时,第二频点小区对应基站的基站资源处于闲置态,可将第二频点小区对应基站的基站资源调配至网络4G基站中的高负载的基站,从而达到4G基站的资源利用充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如图1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目标基站所执行的各步骤均可以通过硬件形式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形式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而上述目标基站所执行的动作所对应的程序均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该目标基站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上文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上文所提供的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还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射频处理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频点大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二频点,所述第一频点小区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不同制式小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一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数、第一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时隙折算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所述第一PRB利用率包括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所述时隙折算因子包括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和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迁移至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以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下行PRB利用率;将所述第二上行PRB利用率和所述第二下行PRB利用率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1、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2、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以及计算公式,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P′fall;其中,所述计算公式为: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和/或,根据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RRC连接终端数;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PRB利用率;所述第三阈值为所述第二频点小区所能允许的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最大终端比例。
3.一种基站资源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站中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频点大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二频点,所述第一频点小区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归属不同制式小区;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第一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一PRB利用率;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数、第一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时隙折算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所述第一PRB利用率包括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所述时隙折算因子包括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和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
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和第二频点小区的承载参数信息,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终端迁移至所述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物理资源控制块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预估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以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上行PRB利用率和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上行PRB时隙折算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上行PRB利用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下行PRB利用率、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下行PRB时隙折算因子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下行PRB利用率;将所述第二上行PRB利用率和所述第二下行PRB利用率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1、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第一RRC连接终端数RRCF2、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支持第一频点的终端比例以及计算公式,预估所述第二频点小区的RRC连接终端迁移至第一频点小区后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P′fall;其中,所述计算公式为: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估模块预估得到的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和第二PRB利用率,及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RRC连接终端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根据所述第一频点小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和/或,根据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回落至2G/3G的RRC连接终端比例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判断所述第一频点小区能否承载所述第二频点小区下的RRC连接终端迁移的负荷;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RRC连接终端数;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频点小区所能承载的最大PRB利用率;所述第三阈值为所述第二频点小区所能允许的第二频点小区下不支持第一频点的最大终端比例。
CN201710166854.0A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888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6854.0A CN106888480B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6854.0A CN106888480B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8480A CN106888480A (zh) 2017-06-23
CN106888480B true CN106888480B (zh) 2019-12-06

Family

ID=5918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6854.0A Active CN106888480B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88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3668A1 (en) * 2020-06-05 2021-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lot management of radio fram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399A (zh) * 2013-03-1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6304098A (zh) * 2015-05-2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393B (zh) * 2011-08-23 2014-05-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8399A (zh) * 2013-03-1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6304098A (zh) * 2015-05-2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谱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8480A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3300B (zh) 一种小区负载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US10721668B2 (e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108721B (zh) 网络切片中分配资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692336B2 (ja) 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883442B2 (en) Offload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 unit, and system
WO2012175362A1 (en)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in a digital cellula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095979B (zh) 用于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007993B2 (en) Method for inter-base station signaling
EP3644646A1 (en) Load-bala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763777A (zh) 一种异构网络的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12996047A (zh) 一种迁移方法和设备
CN114584183A (zh) 协作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970752A (zh)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154417B2 (en) Network node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computing cell range expansion (CRE) values
CN106888480B (zh) 一种基站资源调配方法及装置
US9282555B2 (en)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12291796B (zh) 小区网络扩容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EP2871889B1 (en) Terminal selection method, network entity, and system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US9326293B2 (en) Selection of a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based on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CN112434885A (zh) 节能小区的业务预测方法和装置
WO202024713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cloud-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257773B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5795B (zh) 终端设备切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178256A1 (en) Devic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275158B (zh) 密集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