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9408A -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9408A
CN106879408A CN201710214351.6A CN201710214351A CN106879408A CN 106879408 A CN106879408 A CN 106879408A CN 201710214351 A CN201710214351 A CN 201710214351A CN 106879408 A CN106879408 A CN 106879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wing
upland rice
height above
sea level
above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43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9408B (zh
Inventor
孙宗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143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9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9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9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68Mats or sheets, e.g. nets or fabrics
    • A01G13/0275Fil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翻土深耕;开厢与施肥:将种植地开厢,每两厢之间开设肥料带沟,之后在肥料带沟内施用肥料;作埂与盖膜:在肥料带沟上作埂,之后在埂面上盖膜;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且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在8~10℃以上时,播种旱稻;之后实施田间管理。本发明提供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旱稻微膜覆盖保温栽培,其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旱稻种植从无到有的历史;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而有利于籽粒作物积累淀粉等有机质的优点,最终得到成米率高、米质优、有机绿色、品质好的稻谷。

Description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的产量和安全直接关系的国民体质的健康安全;然而,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比较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需要,因此,在水稻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大力推广种植旱稻十分必要。
旱稻,亦称陆稻,性耐旱,适于旱地种植的栽培稻,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是水稻的变异型。旱稻的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通常种植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的坡地、台地或温带的少雨旱地。旱稻和水稻在形态、生理上有不少差别,但一般在缺水状况下才表现明显。旱稻种子发芽时需氧较多,吸水力较强,而需水量较少,在15℃的温度下发芽较水稻快。芽鞘较短,中茎较长,第一、二完全叶较大,对氯酸钾的抗毒性较强。旱稻的粗根比例较大,根系发达,分布较深。主根上产生均匀的细根,根冠比较高,抗旱性强。在水田种植的旱稻和水稻,其根系的差异并不明显。旱稻的叶面积大,叶片生长缓慢,叶的中筋较厚,维管束和导管的面积较大,表皮较厚,气孔数较少,厚壁细胞较小,这些特性都与耐旱性较强有关。绝大部分旱稻品种的叶色淡绿,叶片长而下垂。旱稻通常在旱地或干田直播种植,虽然旱稻生长对光照、温度要求与水稻相似,但与水田生长的水稻不同的是旱稻无需水层;因此,旱稻种植显著节省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虽然旱稻具有上述众多优势,然而,基于山区每年冷露时节早及缺水、季节性强、活动积温低、周期短的特点,目前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还未有应用保温栽培技术实施旱稻种植的先例。基于此,研究一种新型的适于山区旱稻的种植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旱稻微膜覆盖(主要起保墒保温作用)保温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旱稻种植从无到有的历史;且其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籽粒作物积累淀粉等有机质的优点,能够得到成米率高、米质优、有机绿色、品质好的旱稻。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操作简便,有效解决了山区产业单一的不足,带动了山区的产业发展。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且于播种前10~15天将种植地实施翻土深耕;开厢与施肥:将翻土深耕后的种植地开厢,每厢宽45~50cm,每两厢之间的空行宽度为40~45cm,且在空行两侧开设肥料带沟(即种植地依次包括厢、肥料带沟、空行、肥料带沟、厢…),之后在肥料带沟内施用肥料;其中,肥料带沟的深度为10~12cm,宽度为35~40cm;作埂与盖膜:在肥料带沟上作埂,使埂面高13.3~14cm,埂面底宽40~42cm,埂面顶宽13~15cm,之后在埂面上盖膜;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每孔播种8~10粒,之后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体为:孔距15~18cm,孔深2~3cm,每埂播种3行,行距20cm;播种的时间为: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在8~10℃以上时,即时播种旱稻;田间管理:当旱稻幼苗长至1.5-2叶时喷施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以及水45~50kg;当旱稻幼苗长至5~6叶时喷施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甲基托布津60~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孕穗期时喷施第三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青戊菊酯50~70ml、甲基硫菌磷60~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灌浆期时喷施第四次根外追肥,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磷酸二氢钾1kg、三环唑30g以及水50kg。
具体地,田间管理期间,旱稻播种后,一般情况下,幼苗都能从膜孔正常出土,但有少部分受盖土效应影响及稻苗本身的习性而伸向膜内形成盘苗,遇此情况,及时将稻苗扶引出膜外,再用细泥土将膜孔封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在第三生长阶段,籽粒形成后就进入灌浆期,灌浆期是指将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蛋白质和积累的有机物质通过同化作用将它们储存在籽粒里的一个阶段。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播种的时间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播种时间推迟2~3天。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海拔1000~12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3~3.15日;海拔1200~13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5~3.17日;海拔1300~14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8~3.20日;海拔1400~15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1~3.23日;海拔1500~16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4~3.25日;海拔1600~17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6~3.28日;海拔1700~18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9~3.30日;海拔1800~19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31~4.01日;海拔1900~20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2~4.04日;海拔2000~21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5~4.07日;海拔2100~22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8~4.10日;海拔2200~23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1~4.14日;海拔2300~24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5~4.17日;海拔2400~25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8~4.20日。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开厢与施肥中,在肥料带沟内施用复合肥,且复合肥的施用量为每亩46.5~58.5kg。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田间管理中,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喷施频率均为:每7~10天喷施一次。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播种之前还包括:将旱稻种子晒种2~3天,之后用35~45℃的干净水泡种2~3小时,晾干后播种。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翻土深耕的深度17~20cm,深耕翻地,精细整地,直至土壤完全细化,并捡净杂草、石块和砙砾。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播种时,采用直径2~3cm,长度20cm的锥型木棍打孔。具体地,打孔时可选用锥形木棍打孔。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盖膜具体为:采用宽度为60-80cm的超微膜或微膜覆盖埂面,超微膜或微膜的厚度为0.004mm-0.01mm。
第二方面,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种植得到的旱稻。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本发明提供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旱稻微膜覆盖保温栽培。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旱稻种植从无到有的历史,众所周知,目前在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还未有应用保温栽培技术实施旱稻种植的先例,由于山区每年冷露时节早及缺水、季节性强、活动积温低、周期短的特点,水稻等作物不能正常抽穗扬花。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籽粒作物积累淀粉等有机质的优点,能够得到成米率高、米质优、有机绿色、品质好的旱稻。
(2)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操作简便,有效解决了山区产业单一的不足,带动了山区的产业发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实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
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本发明所用的复合肥购自盐城市双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阿波罗牌含量为45%的水稻专用复合肥。本发明中旱稻种子选用旱稻65号、旱稻10号,购自桃鸣园林绿化苗木,旱稻10号选育单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旱稻65号选育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且于播种前10~15天将种植地实施翻土深耕。其中,翻土深耕的深度17~20cm,深耕翻地,精细整地,直至土壤完全细化,并捡净杂草、石块和砙砾。
开厢与施肥:将翻土深耕后的种植地开厢,每厢宽45~50cm,每两厢之间的空行宽度为40~45cm,且在空行两侧开设肥料带沟,之后在肥料带沟内施用肥料;其中,肥料带沟的深度为10~12cm,宽度为35~40cm。其中,在肥料带沟内施用复合肥,且复合肥的施用量为每亩46.5~58.5kg。
作埂与盖膜:在肥料带沟上作埂,使埂面高13.3~14cm,埂面底宽40~42cm,埂面顶宽13~15cm,之后在埂面上盖膜。其中,采用宽度为60-80cm的超微膜或微膜覆盖埂面。
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每孔播种8~10粒,之后用泥土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体为:孔距15~18cm,孔深2~3cm,每埂播种3行,行距20cm;播种的时间为: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高于8~10℃时,播种旱稻。其中,播种的时间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播种时间推迟2~3天;播种之前还包括:将旱稻种子晒种2~3天,之后用35~45℃的清水泡种2~3小时;且采用直径2~3cm,长度20cm的锥型木棍打孔。
田间管理:当旱稻幼苗长至1.5-2叶时喷施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以及水45~50kg;当旱稻幼苗长至5~6叶时喷施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甲基托布津60~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孕穗期时喷施第三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青戊菊酯50~70ml、甲基硫菌磷60~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灌浆期时喷施第四次根外追肥,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磷酸二氢钾1kg、三环唑30g以及水50kg。其中,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喷施频率均为:每7~10天喷施一次。
优选地,播种时间具体为:海拔1000~12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3~3.15日;海拔1200~13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6~3.17日;海拔1300~14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8~3.20日;海拔1400~15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1~3.23日;海拔1500~16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4~3.25日;海拔1600~17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6~3.28日;海拔1700~18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9~3.30日;海拔1800~19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31~4.01日;海拔1900~20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2~4.04日;海拔2000~21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5~4.07日;海拔2100~22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8~4.10日;海拔2200~23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1~4.14日;海拔2300~24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5~4.17日;海拔2400~25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8~4.20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喷施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且于播种前15天将种植地喷施翻土深耕;其中,翻土深耕的深度20cm,深耕翻地,精细耙地,直至土壤完全细化,并捡净杂草、石块和砙砾。
开厢与施肥:将翻土深耕后的种植地开厢,每厢宽为50cm,空行宽为40cm,且空行两侧开设肥料带沟,之后在肥料带沟内按每亩56.5kg施用复合肥;其中,肥料带沟的深度为10cm,宽度为40cm。
作埂与盖膜:在肥料带沟上作埂,使埂面高13.3cm,埂面底宽40cm,埂面顶宽13cm,之后在埂面上采用宽度为60cm,厚度为0.004mm的超微膜覆盖埂面。
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每孔播种10粒,之后用泥土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体为:采用直径2cm,长度20cm的木棍打孔,孔距15cm,孔深2cm,每埂播种3行,行距20cm;播种的时间为: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在8℃以上时,播种旱稻65号(具体播种时间为3月25日,海拔为1500米);播种之前,将旱稻种子晒种2天,之后用35℃的清水泡种3小时。
田间管理:当旱稻幼苗长至1.5叶时喷施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1kg、磷酸二氢钾0.8kg以及水50kg;当旱稻幼苗长至6叶时喷施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1kg、磷酸二氢钾0.8kg、甲基托布津6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孕穗期时喷施第三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1kg、磷酸二氢钾0.8kg、青戊菊酯70ml、甲基硫菌磷6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灌浆期时喷施第四次根外追肥,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磷酸二氢钾1kg、三环唑30g以及水50kg;其中,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喷施频率均为每7天喷施一次。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且于播种前10天将种植地实施翻土深耕;其中,翻土深耕的深度17cm,深耕翻地,精细耙地,直至土壤完全细化,并捡净杂草、石块和砙砾。
开厢与施肥:将翻土深耕后的种植地开厢,每厢宽为45cm,空行宽为45cm,且空行两侧开设肥料带沟,之后在肥料带沟内按每亩46.5kg施用复合肥;其中,肥料带沟的深度为12cm,宽度为35cm。
作埂与盖膜:在肥料带沟上作埂,使埂面高14cm,埂面底宽42cm,埂面顶宽15cm,之后在埂面上采用宽度为80cm,厚度为0.01mm的微膜覆盖埂面。
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每孔播种8粒,之后用泥土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体为:采用直径2cm,长度20cm的木棍打孔,孔距18cm,孔深2cm,每埂播种3行,行距20cm;播种的时间为: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高于8℃时,播种旱稻10号(具体播种时间为4月18日,海拔为2500米);播种之前,将旱稻种子晒种3天,之后用45℃的清水泡种2小时。
田间管理:当旱稻幼苗长至1.5叶时喷施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kg、磷酸二氢钾1kg以及水50kg;当旱稻幼苗长至5叶时喷施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kg、磷酸二氢钾1kg、甲基托布津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孕穗期时喷施第三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kg、磷酸二氢钾1kg,青戊菊酯50ml、甲基硫菌磷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灌浆期时喷施第四次根外追肥,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磷酸二氢钾1kg、三环唑30g以及水50kg;其中,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喷施频率均为每10天喷施一次。
另外,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收获旱稻的长势实施统计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旱稻的长势情况列表
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
株高/cm 49.7~58.7 46~56
稻穗长/cm 15.8~17.8 14.1~16.5
穗着粒/粒 57.7~74.1 53.4~63.9
穗实粒/粒 43.6~53.4 35.5~51
结实率/% 75.5~89.2 75.8~85.8
亩实产/kg 341 311
亩窝数/窝 17840 17280
每窝有效穗/穗 15 17
亩有效穗/穗 267600 299520
生育期(从播种到收获)/天 160 161
此外,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旱稻的成长情况喷施记录,发现旱稻出苗期30~34天,苗期20~23天,分叶期52~58天,抽穗期10~14天,扬花成熟期20~23天,谷粒饱满,不易脱粒,茎杆粗壮,株型紧凑,剑叶上挺,叶色浓且抗倒伏等。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列举的情况,其他原料组分的种类和配比、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和参数等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旱稻微膜覆盖保温栽培。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旱稻种植从无到有的历史,众所周知,目前在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还未有应用保温栽培技术实施旱稻种植的先例,由于山区每年冷露时节早以及缺水、季节性强、活动积温低、周期短的特点,水稻等作物不能正常抽穗扬花。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籽粒作物积累淀粉的优点,能够得到成米率高、米质优、有机绿色、品质好的水稻。(2)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操作简便,有效解决了山区产业单一的不足,带动了山区的产业发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实施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表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实施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的地块作为种植地,且于播种前10~15天将所述种植地翻土深耕;
开厢与施肥:将所述翻土深耕后的种植地开厢,每厢宽45~50cm,每两厢之间的空行宽度为40~45cm,且在所述空行两侧开设肥料带沟,之后在所述肥料带沟内施用肥料;其中,所述肥料带沟的深度为10~12cm,宽度为35~40cm;
作埂与盖膜:在所述肥料带沟上作埂,使埂面高13.3~14cm,埂面底宽40~42cm,埂面顶宽13~15cm,之后在所述埂面上盖膜;
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每孔播种8~10粒,之后用泥土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体为:孔距15~18cm,孔深2~3cm,每埂播种3行,行距20cm;所述播种的时间为: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在8~10℃以上时,即时播种;
田间管理:当旱稻幼苗长至1.5~2叶时喷施第一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以及水45~50kg;当旱稻幼苗长至5~6叶时喷施第二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甲基托布津60~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植株处于孕穗期时喷施第三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氢钾0.8~1kg,青戊菊酯50~70ml、甲基硫菌磷60~80g以及水50kg;当旱稻幼苗处于灌浆期时喷施第四次根外追肥,所述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亩计,包括磷酸二氢钾1kg、三环唑30g以及水50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播种的时间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播种时间推迟2~3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海拔1000~12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3~3.15日;
海拔1200~13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6~3.17日;
海拔1300~14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18~3.20日;
海拔1400~15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1~3.23日;
海拔1500~16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4~3.25日;
海拔1600~17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6~3.28日;
海拔1700~18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29~3.30日;
海拔1800~19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3.31~4.01日;
海拔1900~20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2~4.04日;
海拔2000~21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5~4.07日;
海拔2100~22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08~4.10日;
海拔2200~23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1~4.14日;
海拔2300~24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5~4.17日;
海拔2400~2500米地区,播种时间为4.18~4.20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厢与施肥中,在所述肥料带沟内施用复合肥,且所述复合肥的施用量为每亩46.5~58.5k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田间管理中,所述第一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二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三次根外追肥的喷施频率均为:每7~10天喷施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旱稻种子晒种2~3天,之后用35~45℃的清水泡种2~3小时晾干后播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土深耕的深度17~20cm,深耕翻地、精细耙地,并捡净杂草、石块和砙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播种时,采用直径2~3cm,长度20cm的锥型木棍打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膜具体为:采用宽度为60-80cm的超微膜或微膜覆盖埂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种植得到的旱稻。
CN201710214351.6A 2017-04-01 2017-04-01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Active CN106879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4351.6A CN106879408B (zh) 2017-04-01 2017-04-01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4351.6A CN106879408B (zh) 2017-04-01 2017-04-01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9408A true CN106879408A (zh) 2017-06-23
CN106879408B CN106879408B (zh) 2020-02-07

Family

ID=5918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4351.6A Active CN106879408B (zh) 2017-04-01 2017-04-01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94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745A (zh) * 2020-09-24 2021-04-13 彭晓燕 一种高山旱稻种植方法
CN113711877A (zh) * 2021-09-30 2021-11-30 孙泉泽 一种杂交水稻旱作种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745A (zh) * 2020-09-24 2021-04-13 彭晓燕 一种高山旱稻种植方法
CN113711877A (zh) * 2021-09-30 2021-11-30 孙泉泽 一种杂交水稻旱作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9408B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ampiglia et al. Influence of no-tillage and organic mulching on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L.)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use in the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of central Italy
CN107135782B (zh) 南疆无膜棉花的栽培方法
CN103733930B (zh)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
CN102823420A (zh) 一种促进青花菜早熟、高产的培育方法
CN105746120A (zh) 工业大麻种籽加代繁殖方法
CN108834787A (zh) 一种冬春季节性干旱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保水节肥的方法
CN102301898A (zh) 一种双低油菜花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5993816B (zh) 一种采叶银杏与半夏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3975727A (zh) 有机蓝莓园种植三叶草控草及改良土壤的方法
CN102948363B (zh) 一种杂交水稻的制种方法
CN107980511A (zh)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6508586B (zh) 一种幼龄大樱桃套种甘蓝型春油菜的栽培技术
CN108830442A (zh) 一种基于土壤分析的葡萄种植管理系统
CN108391571A (zh) 一种沙漠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CN106879408A (zh) 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CN107360834A (zh) 一种高寒半干旱地区苜蓿播种方法
CN110150072A (zh) 一种烤烟、丹参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
CN108886901A (zh) 一种针对山地梨园的保水固土方法
CN108707001A (zh) 一种适合新疆地区籽用西葫芦膜下滴灌肥料施肥配方
CN108739095A (zh) 一种提高油葵结实率的栽培方法和油葵
Singh et al. Response of irrigation schedule, mulching and hydrogel on various growth analysis attributes and nutrient uptake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Yoon et al. Improved fertilization strategy for strawberry fertigation culture
Panjievich et al. Effective agrotechnology of cotton feeding in different irrigation methods
CN106386469A (zh) 一种玉米的抗逆性育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