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9081B -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9081B
CN106879081B CN201610857857.4A CN201610857857A CN106879081B CN 106879081 B CN106879081 B CN 106879081B CN 201610857857 A CN201610857857 A CN 201610857857A CN 106879081 B CN106879081 B CN 106879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radio
receiver
sign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78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9081A (zh
Inventor
T.克莱福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564,9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1917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879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9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9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9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操作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切换电路。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本案是申请号:201310333422.6,发明名称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部分继续申请
本申请是于2011年5月13日提交的US 13/106,925和于2011年5月11日提交的US13/105,069的部分继续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方面一般地涉及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可以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提供双SIM(订户标识模块)。可能的双SIM场景的下一步骤是例如在两个不同网络上并行地进行两个活动连接。这可以被表示为双SIM双传输(DSDT)。可能的使用情况可以是在一个NW(网络)上具有语音计划、在另一NW上具有数据计划并具有与数据连接并行地进行语音呼叫的愿望。或者,例如在行进至另一国家期间,可能期望使归属SIM在已知号码下接收呼叫但在外国的更便宜(无漫游)本地NW上并行地进行数据或语音。
可以通过两个分离接收机链来在UE(用户设备)中实现DSDT。这可以是用于DSDT的直接方法。然而,这两个分离接收机链可能还便于像双频带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4载波HSDPA或双载波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之类的HSPA(高速分组接入)扩展的更容易的实现。
现在,如果DSDT和HSDPA扩展这两者均应并行地运行并且例如这两者均请求使用这两个接收机,则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操作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切换电路。
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控制第一电路;控制第二电路;控制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操作和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通信设备的操作。
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处理器,被配置为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操作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根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切换电路。
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控制第一电路;控制第二电路;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控制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操作和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根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遍及不同视图,相似的参考标记一般指代相同的部分。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重点一般在于示意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原理。在以下描述中,参照以下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第一多网络场景的示意;
图2示出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第二多网络场景的示意;
图3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4示出了通过示例而示意寻呼指示符信道和与其相关联的控制信道的可能结构图;
图5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6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7示出了在具有与第一网络建立的连接时监听由第二网络发射的寻呼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示意第一网络上的连续分组连接和第二网络上的寻呼的第一场景的定时图;
图9示出了示意第一网络上的连续分组连接和第二网络上的寻呼的第二场景的定时图;
图10示出了示意第一网络上的连续分组连接和第二网络上的寻呼的第三场景的定时图;
图11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2示出了在具有与第一网络建立的DRX连续分组连接时监听由第二网络发射的寻呼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从第一网络接收信号的接收分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示意;
图14示出了在第一网络上在单个接收机模式中操作且在第二网络上在寻呼模式中操作的接收分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示意;
图15示出了示意接收分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6示出了在第一网络上在单个接收机模式中操作时监听在第二网络上发射的寻呼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7示出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第一多网络场景的示意;
图18示出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第二多网络场景的示意;
图19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0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1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2示出了在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中对两个无线电网络的用户数据进行解调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3示出了示意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上的连续分组连接的第一场景的定时图;
图24示出了示意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上的连续分组连接的第二场景的定时图;
图25示出了示意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上的连续分组连接的第三场景的定时图;
图26示出了示意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7示出了在具有与第一网络建立的非连续接收连续分组连接时对由第二网络发射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8示出了具有两个接收机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图29示出了示意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像在图28中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0示出了具有模式切换电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图31示出了具有两个订户标识模块和切换判决电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图32示出了示意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像在图30或31中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3示出了用于高速分组接入扩展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
图34示出了示意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像在图33中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参照了附图,附图通过示意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可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方面以及具体细节。足够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这些方面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并可以进行结构、逻辑和电气改变。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不必相互排斥,这是由于可以将本公开的一些方面与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方面进行组合以形成本公开的新方面。
术语“耦合”或“连接”意在分别包括直接“耦合”或直接“连接”以及间接“耦合”或间接“连接”。
本文中,词语“示例性”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示意”。本文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设计或本公开的任何方面不必须被理解为与本公开或设计的其他方面相比优选或有利。
术语“协议”意在包括任何片的软件,其被提供以实现通信定义的任何层的一部分。
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用户移动设备(MD)。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是任何种类的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移动计算机、或者被配置为与移动通信基站(BS)或接入点(AP)通信的任何其他移动设备,并且还可以被称作用户设备(UE)、电话、移动台(MS)或高级移动台(高级MS,AMS)(例如,根据IEEE802.16m)。
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可例如在由无线电通信设备执行的处理中使用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擦除PROM)或闪存(浮栅存储器、电荷俘获存储器、MRAM(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或PCRAM(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电路”可以被理解为任何种类的逻辑实现实体,其可以是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的处理器或者专用电路。此外,“电路”可以是硬线逻辑电路或可编程逻辑电路,诸如可编程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或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电路”还可以是执行软件(例如,任何种类的计算机程序,例如使用诸如例如Java之类的虚拟机代码的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相应功能的任何其他种类的实现也可以被理解为“电路”。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所描述的电路中的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组合为一个电路。
针对设备提供了描述,并且针对方法提供了描述。将理解的是,设备的基本属性也适用于方法,并且反之亦然。因此,为了简洁,可以省略这种属性的重复描述。
将理解的是,本文针对特定设备描述的任何属性还可以适用于本文描述的任何设备。将理解的是,本文针对特定方法描述的任何属性还可以适用于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
可以提供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像以下将描述的那样。可以提供用于移动通信的设备和方法,以及更特别地,提供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多个网络的寻呼的设备和方法。
移动通信中的接收机的新特征是双SIM双待机(DSDS)。这意味着:UE(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网络中包含(至少)两个SIM(订户标识模块)卡和寄存器。如果UE处于空闲/待机状态,则其应当能够从这两个网络都接收寻呼,即,对输入呼叫或消息的通知。
双SIM(DS)电话的另一富有挑战性的特征是在另一网络上的活动连接(例如,呼叫)期间接收一个网络上的寻呼。以下,该特征将被称作双SIM单传输(DSST)。
用于在另一网络上处于呼叫中时(即,在DSST场景期间)避免寻呼在一个网络上的丢失的直接方案是添加去往UE的第二接收路径。然而,这意味着附加硬件,从而暗示了附加芯片面积和功率消耗。
出于这些和其他原因,存在对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多个网络的寻呼的技术中的改进的需要。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对附图进行了参照,附图形成以下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且在附图中,通过示意示出了在其中可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遍及该描述,相似的参考标记一般用于指代相似的元素。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这些具体细节的更小程度上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在其他实例中,在简化的表示中示出了已知的结构和设备,以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因此,以下描述不应在限制意义上被采用,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可以以各种形式体现所总结的各个方面。以下描述通过示意示出了在其中可实施这些方面的各种组合和配置。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方面和/或实施例仅是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方面和/或实施例并可以进行结构和功能修改。特别地,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将本文描述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与彼此组合,除非以其他方式具体声明。
如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那样,术语“耦合”和/或“电耦合”不意在意味着元件必须被直接耦合在一起;可以在“耦合”或“电耦合”的元件之间提供中间元件。
本文描述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将被称作UE(用户设备),并可以被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中,特别地,被用在移动电话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中。
通过示例,图1示意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UE)的第一多网络场景。UE被配置为在两个网络NW1和NW2中注册。在该实施例中,在不同频带f1和f2上操作网络NW1和NW2。因此,由于UE必须可用以从NW1运营商和NW2运营商接收寻呼,因此UE必须能够调谐至频带f1和f2。通过示例,如图1中所示,不同基站B1、B2(即,不同小区)可以由网络NW1和NW2使用。然而,还可能的是,网络NW1和NW2使用共享的基站B1=B2(即,相同小区)。
图2示意了UE的第二多网络场景。UE被配置为在两个网络NW1和NW2中注册。与图1中所示的场景相比,在相同频带f1上操作网络NW1和NW2。因此,如果UE被调谐至频带f1,则UE可用以从NW1运营商和NW2运营商接收寻呼。通过示例,如图2中所示,不同基站B1、B2(即,不同小区)可以由网络NW1和NW2使用。然而,还可能的是,网络NW1和NW2使用共享基站B1=B2(即,相同小区)。
遍及该描述,从第一和第二网络NW1、NW2接收到的信号是不同的,即,它们包含不同信息。
图3是示意了UE 100的实施例的框图。UE 100包括RF单元1、第一接收机20和第二接收机30,第一接收机20用于对来自从第一无线电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进行解调,第二接收机30用于对来自从第二无线电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进行解调。除了其他以外,第一接收机20包括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2,其可以被操作以基于第一下转换信号S1来对第一无线电网络NW1的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进行解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数据连接4将第一接收机20的PICH解调器2连接至信号S2,信号S2包含第二网络NW2的寻呼指示符信道信号。这允许第一和第二接收机20、30之间的资源共享。更具体地,在DSST期间,当存在在网络NW1上建立的活动连接(即,第一接收机20活动以对例如网络NW1上的呼叫的话音数据进行解调)时,第一接收机20的PICH资源将是未使用的。在该情形中,经由数据连接4将包含第二网络NW2的寻呼指示符(PI)的信号路由至第一接收机20的PICH解调器2。因此,可以在第一接收机20中检测到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注意,第二接收机30可以是不具有PICH解调器的精简接收机,诸如例如被实现在双小区/双频带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接收机中。
图4是通过示例示意了PICH和与PICH相关联且被称作SCCP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的控制信道的可能结构的图。PICH和SCCPCH用于一般WCDMA系统中的寻呼。
通过具有例如10ms的长度(即,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无线电帧的长度)的无线电帧来重复地传输PICH。PICH用于承载PI。PICH始终与PCH(寻呼信道)被映射至的SCCPCH相关联。PICH帧中的PI集合意味着:要在SCCPCH帧中在PCH上传输寻呼消息。在PICH帧和与PICH帧相关联的SCCPCH帧之间存在时间差TPICH。换言之,在PICH帧的结束之后TPICH传输SCCPCH帧。PICH和SCCPCH帧之间的时间间隙TPICH可以处于2ms(3个时隙)与20ms(30个时隙)之间。
图5示意了UE 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通过示例,RF单元1可以包括两个RF级1.1和1.2。RF级1.1和1.2可以被调谐至不同频带。RF级1.1包括RF下转换器并提供来自从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并且RF级1.2包括RF下转换器并提供来自从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因此,可以分别在RF级1.1和1.2中同时使用不同下转换频率。特别地,RF单元1可以被用在将不同频带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网络NW1和NW2的传输的双小区/双频带环境中。
图5进一步示意了UE 100中包含的第一和第二接收机20和30分别的框图。如之前结合图3提及的那样,UE 100可以包含第一或主接收机20以及第二或精简接收机30。主接收机20(其可以是UMTS Rel99接收机)可以包括多个解调器,例如,用于导频解调的CPICH(公共导频信道)解调器21、用于在PICH解调器2检测到PI的情况下的PCH解调的PCH(SCCPCH)解调器22、第二SCCPCH解调器23、PCCPCH(主要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解调器24、DPCH1/FDPCH(专用物理信道/分数专用物理信道)解调器25、两个附加DPCH解调器26、27以及用于解调对应RGCH(相对授权信道)、HI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和AGCH(绝对授权信道)的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解调器28。
精简接收机30可以包含针对双载波HSUPA能力所需的多个解调器,即,用于导频解调的CPICH解调器31、FDPCH解调器32以及用于解调对应RGCH、HICH和AGCH的HSUPA解调器33。
应当注意的是,在HSUPA中,在两个不同载波上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因此,为了接收对应的(不同的)HSUPA控制信道,具有HSUPA能力的UE需要第二接收机。为了限制半导体芯片面积和功率消耗,可以将第二接收机剥离至第二载波上的HSUPA控制信道的解调所必需的功能。图5中所示的精简接收机30是针对HSUPA控制信道解调而配置的这种第二接收机。注意,该精简接收机30可以不包含任何DPCH解调器,这是由于在第二载波上,不存在Rel99数据下行链路信道DPCH。此外,精简接收机30不包含任何用于接收寻呼的PICH和/或PCH(SCCPCH)解调器。这还可以适用于图3中所示的UE 100。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UE 100可以包含采用例如解调器21至28的仅单一主接收机20和采用例如解调器31至33的仅单一精简接收机30。
与图3中的示意类似,使用数据连接4将包含第二网络NW2上的PICH和SCCPCH的信号S2路由至主接收机20,以及更具体地,路由至例如PICH解调器2和PCH(SCCPCH)解调器22的输入。再一次,由于主接收机20操作第一网络NW1上的呼叫(即,考虑DSST场景),因此主接收机20中的寻呼资源是未使用的。更具体地,尽管主接收机20中的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用于对来自网络NW1的下行链路话音数据进行解调,但是PICH解调器2和PCH(SCCPCH)解调器22被配置为与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并行地(即,与活动呼叫并行地)对网络NW2上的PICH和PCH(SCCPCH)帧进行解调。
第二或精简接收机30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二下转换信号S2生成信道估计的信道估计器。这里,通过示例,CPICH解调器31可以被用作信道估计器。因此,在CPICH解调器31的输出处,提供指示第二网络NW2之上的通信链路的信道估计。经由数据连接5将这些信道估计路由至第一主接收机20。
在精简接收机30中生成且经由数据连接5提供的信道估计可以被输入至主接收机20的PICH解调器2和PCH(SCCPCH)解调器22,以对第二载波(第二网络NW2)上的PI和SCCPCH进行解调。这是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些资源在UE 100中的DSST期间未使用。当将第二网络NW2的寻呼信息重新路由至主接收机20中的未使用的PICH和PCH(SCCPCH)解调器2、22时,这些解调器2、22的输出必须由下游寻呼解码器电路(未示出)解释为指示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而不是第一网络NW1上的寻呼。
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接收机20、30也被称作内部接收机(IRX),并可以例如由RAKE接收机实现。各个解调器2、21至28和31至33的输出由箭头指示,并可以被耦合至各个解码器。在图5中,通过示例且为了容易示意,仅示出了用于对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的输出进行解码的信道解码器40。在本领域中,这种信道解码器40也被称作外部接收机(ORX)。应当注意的是,UE 100可以包括多个信道解码器(未示出),其中,每个信道解码器被配置为对从主接收机20的一个信道解调器2、21至28和从精简接收机30的一个信道解调器31至33接收到的特定信道信号进行解码。
图6示意了UE 200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UE 200可以包括仅单一RF单元1,该RF单元1可以仅被调谐至一个频带。RF单元1提供包括从网络NW1接收到的信号S1和从网络NW2接收到的信号S2的下转换信号。因此,相同下转换频率用于生成信号S1和S2。特别地,UE 200可以被用在将相同频带用于如图2中所示的网络NW1和NW2的传输的双小区/单频带环境中。
此外,特别地,UE 200可以被用在仅在一个网络NW1中操作的双小区/单频带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与两个SIM卡相对应的两个订户可以同时使用UE 200。
UE 200可以包括仅单个接收机20。与已经关于图3和5说明的操作类似,在一个SIM上的活动连接(例如,呼叫)期间,接收机20中的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用于对一个SIM的下行链路话音数据进行解调。在该活动期间,PICH解调器2和PCH(SCCPCH)解调器22被配置为与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并行地(即,与活动呼叫并行地)对另一SIM(即,另一订户)的在PICH和SCCPCH上接收到的任何寻呼进行解调。由于在相同网络上CPICH对这两个订户来说均有效,因此不需要第二(精简)接收机30。在图6中,垂直箭头指示要用于在PICH解调器2和PCH(SCCPCH)解调器22中对寻呼进行解调的CPICH解调器21中生成的信道估计。
图7是监听由第二网络NW2发射的寻呼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如图3、5和6中所示的UE 100或200执行。
如上已经描述的那样,分别在A1和A2处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S1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S2。例如,如图5中所示,可以分别使用RF级1.1和1.2来生成S1和S2。
当不存在与第一网络NW1建立的活动数据连接时,在A3处,在主无线电接收机20的PICH解调器2中基于第一下转换信号S1来对第一网络NW1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此外,PCH(SCCPCH)解调器22用于对第一网络NW1的对应控制信道SCCPCH进行解调。
当经由PICH和SCCPCH来向第一网络NW1发信号通知要建立连接时,对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进行激活以对下行链路消息数据(诸如例如话音数据)进行解调。因此,在A4处,建立第一无线电网络NW1上的连接。然后,在具有在第一无线电网络NW1上建立的现有连接时,在A5处,在与已在对第一网络NW1的对应PICH和SCCPCH进行解调之前使用的相同的PICH解调器2和相同的PCH(SCCPCH)解调器22中基于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PICH和SCCPCH进行解调。这是通过在PICH解调器2和PCH(SCCPCH)解调器22的输入处利用信号S2替换信号S1(即,通过将信号S2重新路由至主接收机20)来实现的。
根据另一方面,使用第一网络NW1上的连续分组连接(CPC)的非连续接收(DRX)周期来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寻呼。图8至10是示意了第一网络NW1上的CPC和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的各种场景的定时图。
在CPC的情况下,UE可以具有与第一网络NW1的活动连接,但是如果未发送数据,则UE仅以特定间隔检验是否数据可用。在这些检验中间,可以关闭UE以节约功率。检验之间的间隔被称作CPC DRX周期。
图8示意了第一网络NW1与UE之间的CPC连接的定时。在其期间UE检验是否数据在第一网络NW1上可用的时间跨度由C1、C2、C3、……、Cn、Cn+1指示。
由于在C1、C2、C3、……、Cn、Cn+1之间的CPC DRX周期期间关闭UE的解调器,因此可以在这些时段期间开启该解调器,以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与第一网络NW1所使用的频带f1不同的频带f2上操作第二网络NW2,参见图1,则必须在CPCDRX周期期间在激活时将UE调谐至第二频带f2。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和第二网络NW1和NW2在相同频带f1上操作,参见图2,则必须不在第一网络NW1的CPC DRX周期期间在UE被激活时将UE调谐至另一频带,以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
图8示意了下述情况:存在CPC连接但不存在第一网络NW1上的活动(CPC DRX周期之外),并且不存在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实例(即,当PICH帧中的PI可以出现时的时间)由P1、P2、……指示。这里,第二网络NW2的寻呼实例适合于第一网络NW1(其在与UE的现有但空闲的CPC连接上操作)的CPC DRX周期。因此,第二网络NW2中的寻呼实例处PI的出现将是可检测到的。注意,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周期由连续寻呼实例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定义。寻呼周期的持续时间可以例如处于80和5120ms之间。
应当注意的是,寻呼周期可以显著地大于CPC DRX周期。因此,如图8中所示,可能不必在每个CPC DRX周期期间对UE重新激活以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相反,由于网络NW2的寻呼周期的长度在UE中是已知的,因此仅在特定CPC DRX周期期间(例如,在C1与C2之间的周期和Cn与Cn+1之间的周期期间)激活UE可以是足够的,参见图8。
如果第二网络NW2的寻呼实例P1、P2在CPC DRX周期内与第一网络NW1上的短活动重叠以检验数据,则至少在图1的场景(不同频带f1、f2)中,具有一个RF单元1的UE不再能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P1、P2。该情形在图9中被示意。图9示意了与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实例P1的定时同时发生的第一网络NW1上的CPC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下述两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寻呼P1由于第一网络NW1上的进行中的CPC活动而丢失。由于典型地重复寻呼若干次(例如,在寻呼实例P2处的一个寻呼周期的延迟之后重复寻呼实例P1处的寻呼),因此接收这些重复中的至少一个存在高概率。例如,如图9中所示,将接收到在寻呼实例P2处寻呼P1的重复,这是由于在Cn与Cn+1之间的CPCDRX周期中不存在同时的CPC活动。用户很可能不会注意到短延迟。
第二个选项是相对于第一网络NW1上的短DRX CPC活动给予对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的监听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将接收到寻呼P1,而将丢失第一网络NW1上的CPC活动。然而,在CPC中丢失一个活动实例不会丢弃第一网络NW1上的CPC DRX连接。这很可能仅意味着第一网络NW1上的可能数据传送的开始时的短延迟。
因此,根据优先级设置,可以给予第一网络NW1上的CPC活动或对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的监听优先级,并且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两个操作都可以被执行(即使可以将未给予优先级的操作延迟特定时间,诸如分别延迟一个或多个CPC DRX周期或一个或多个寻呼周期)。可以在两个网络NW1、NW2的设置的基础上适配优先级设置(被给予优先级的DRX CPC或寻呼)。通过示例,优先级设置可以取决于寻呼周期的长度、寻呼的重复的数目和/或CPCDRX周期的长度。
图10示意了在第二网络NW2上有寻呼且在第一网络NW1上没有活动(CPC DRX周期之外)的情况。这里,假定PICH帧包含寻呼实例P1处的寻呼指示符(PI)。因此,如结合图4所说明的那样,要在关联的SCCPCH帧中对PCH进行解调。在图10中,PCH由参考标记PC1、PC2、PC3指示。
通过示例,C2可以与PC1同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对于第一网络NW1上的CPC DRX连接给予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优先级,则一个CPC信息分组(即,将在C2期间接收到的分组)丢失。这在图10的左侧部分中被示意。
在检测到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时,可以建立第二网络NW2上的活动呼叫。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下述两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停止第一网络NW1上的CPC DRX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终止CPC DRX连接。另一个选项是维持第一网络NW1上的CPC DRX连接并接受第二网络NW2上的呼叫中的分组丢失。由于丢失的分组还可以出现在不间断的连接中,因此用户不会注意到由于第一网络NW1上的CPC DRX连接的连续而引起的第二网络NW2上的分组丢失。第一网络NW1上的CPC DRX连接和第二网络NW2上的活动呼叫发生冲突的这种情形在图10中的中间部分中分别参照C3、C4和P2、PC2而描绘。
如图10中进一步所示,还可能的是,SCCPCH帧上的寻呼实例P3(PICH帧)和对应PCH(被称作PC3)适合于CPC DRX周期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网络NW2上接收到每个寻呼(PICH和PCH),并且在寻呼的解调期间没有CPC DRX信息分组丢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未在图10中示出,在第一网络NW1上存在活动连续数据传送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典型地,将不再可能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这是由于不再存在CPCDRX周期。然而,甚至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网络NW1上的数据分组的重复的数目的设置,如果数据分组丢失,则甚至可能可以立刻中断在第一网络NW1上通过更高层(TCP/IP……)的数据传送,并代之以列出至第二网络NW2上的可能寻呼。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指示符(PI)需要仅几个时隙(参见图4)和远少于UMTS帧。因此,即使在第一网络NW1上的连续数据连接的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可以立刻在PI实例P1、P2、……期间监听第二网络NW2,这是由于将很可能重复第一网络NW1上的丢失的数据分组。因此,用户将不会注意到第一网络NW1连接上的分组的丢失。即使对于第一网络NW1上的长的进行中的数据传送,由于针对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的监听而引起的分组丢弃也将仅导致第一网络NW1上的稍微更低的吞吐量,这不会被用户注意到。
图11示意了被配置为使用以上参照图8至10描述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而操作的UE 300的实施例。该UE 300可以包括可与图5中所示的主接收机20类似的单一接收机20。更具体地,接收机20(其可以是UMTS Rel99接收机)可以包括用于导频解调的CPICH解调器21、用于PCH解调的PCH(SCCPCH)解调器22、第二SCCPCH解调器23、PCCPCH解调器24、DPCH1/FDPCH解调器25、两个附加DPCH解调器26、27以及HSUPA解调器28。各个解调器2、21至28的输出被提供给信道解码器40(ORX)。信道解码器40可以针对每个信道包含用于对从接收机20的一个信道解调器2、21至28接收到的特定信道信号进行解码的相应信道解码器。
UE 300可以包括单频带RF单元1,该单频带RF单元1可以以顺序的方式被调谐至频带f1和f2,但不能同时对频带f1和f2进行下转换。单频带RF单元1可以由控制单元50控制。控制单元50被配置为将单频带RF单元1切换为生成来自第一网络NW1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或生成来自第二网络NW2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控制单元50向主接收机20通知该选择。在网络NW1上的CPC DRX活动和网络NW2上的寻呼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的优先级设置可以由优先级选择单元60根据以上描述来选择。
根据图12,UE 300可以如下操作:在B1处,根据从第一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S1。在B2处,在与第一无线电网络NW1的CPC DRX连接的非连续接收实例期间对该第一下转换信号S1进行解调。在B3处,在其中没有DRX实例出现的DRX周期时段期间,停止第一下转换信号S1的生成并根据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S2。在B4处,在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实例期间对第二下转换信号S2进行解调。根据以上描述的RF单元1和接收机20的控制由控制单元50完成。
根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网络NW1上UE 400的接收分集操作来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寻呼。图13和14是该构思的说明性示意。
图13示意了在单个网络NW1上在接收分集模式中操作的UE 400。在接收分集连接的情况下,UE 400具有用于从第一网络NW1接收第一和第二无线电信号的(至少)两个天线。由于每个天线被耦合至UE 400中的分离接收机链,因此接收机分集连接占用UE 400中的两个接收机链。换言之,这两个接收机链被调谐至相同频率f1并对包含相同信息的来自两个不同天线的信号进行解调。然而,这些信号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它们经由不同传播路径到达UE 400。
为了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寻呼,UE 400可以被配置为针对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出现的持续时间将第一网络NW1上的接收分集操作(图13)切换至单个接收机链接收。这释放了第二接收机链,然后,可以使用第二接收机链来对第二网络NW2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这是通过图14中的示例来示出的。这里,在单接收天线模式中,中断第一网络NW1上的接收分集操作并继续第一网络NW1上的连接,其中,仅需要一个接收机链来对由第一网络NW1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例如,话音信号)进行解调。同时,将第二接收机链调谐至第二网络NW2的频率f2。然后,使用第二接收天线和与第二天线相关联的接收机链来接收和解调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
如上参照其他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从接收分集操作至单天线操作且回到接收分集操作的切换需要仅几个时隙,这是由于在UE 400中已知第二网络NW2的PICH上的PI的定时。因此,尽管在短时间段内第一网络NW1上的接收机能力和解调性能降低,但是用户可以很可能未注意到该降级。另一方面,他可以安全地接收第二网络NW2上的寻呼。
图15是被配置为根据图13和14的描述进行操作的UE 400的实施例的框图。UE 400可以包括两个天线60.1和60.2。第一天线60.1被耦合至RF单元1的第一RF级1.1的输入,并且第二天线60.2被耦合至其第二RF级1.2的输入。UE 400进一步包括两个接收机单元20、30。此外,UE 400可以包括开关70,其中,其输入被耦合至第二RF级1.2的输出。开关70的第一输出可以被耦合至第一接收机单元20的输入,并且开关的第二输出可以被耦合至第二接收机单元30的输入。第一接收机单元20被配置为在接收分集操作期间对两个天线信号进行解码。第一和第二RF级1.1、1.2、第一和第二接收机单元20、30以及开关70由控制单元50控制。
在第一网络NW1上的接收分集操作(参见图13)期间,开关70被控制单元50控制以将第二RF级1.2的输出耦合至第一接收机单元20的输入。因此,在例如第一网络NW1上的进行中的呼叫期间,在第一接收机单元20中对天线信号S1和S2这两者进行解调。在寻呼实例P1(即,在PI可出现在第二网络NW2的PICH上的时间)处,控制单元50将第二RF级1.2调谐至频率f2,并将开关70操作为将第二RF级1.2的输出耦合至第二接收机单元30的输入。此外,控制单元50控制第二接收机单元30以对PICH进行解调和解码,并且如果在PICH上检测到PI,则对第二网络NW2上的对应SCCPCH帧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在第一接收机单元20中在非接收分集模式中对与第一天线60.1相关联且包含例如第一网络NW1上的进行中的呼叫(或另一数据连接)的信息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进行解调,并且第二接收机单元30同时对与第二天线60.2相关联且现在包含第二网络NW2的PICH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进行解调。如果未在寻呼实例处检测到PI,则控制单元50控制RF级1.2、开关70和第一接收机单元20以分别重新调谐至频带f1、将第二RF级1.2的输出路由至第一接收机单元20和在接收分集模式中对第一网络NW1上的下行链路信道重新解调。换言之,释放第二接收机链(RF级1.2和第二接收机单元30)并重新开始如图13中所示的正常接收分集操作。
因此,控制单元5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和第二RF级1.1、1.2,以通过使用第一下转换频率、根据在第一天线60.1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S1并通过使用第二下转换频率、根据在第二天线60.2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S2。在接收分集模式中,第一和第二下转换频率相等。在非接收分集模式中,第一和第二下转换频率不同。
根据图16,UE 400可以操作如下:首先,在C1处,可以在接收分集模式中将UE 400操作为对在第一天线60.1处接收到的信号和在第二天线60.2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这两个信号均来自第一无线电网络NW1并包含相同信息,例如话音信息。然后,在C2处,可以在非接收分集模式中将UE 400操作为仍对在第一天线60.1处从第一网络NW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对在第二天线60.2处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在第二天线60.2处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到的该信号包含与在第一天线60.1处从第一网络NW1接收到的信号不同的信息。当在非接收分集模式中被操作时,第二接收机单元30可以对来自在第二天线60.2处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网络NW2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在任何RAT(无线电接入技术)接收机中进行如上在所有实施例中描述的话音或数据的接收和并行的寻呼读取。通过示例,在3G和2G连接的情况下,每个接收机链可以分离地接收对应的2G和3G寻呼信息。因此,第一网络NW1和/或第二网络NW2中的每一个可以是2G网络、3G网络或例如LTE网络,并且这些不同网络的任何组合是可行的。
本文描述的方法、方面和实施例均涉及DSST场景,其中,在监听(例如,第二网络NW2的)另一订户的寻呼时建立与(例如,第一网络NW1的)订户的一个连接的情况下。此外,与其他类型的双SIM能力(例如:DSDS(双SIM双待机),其中,这两个接收机链均处于待机模式(即,其中,在网络NW1、NW2中的任一个上没有活动连接);或者DSDT(双SIM双传输),其中,这两个接收机链分别处理与第一和第二网络NW1和NW2的活动连接)的组合和交互也是可能的。此外,本文描述的方法、方面和实施例可以被扩展至三个或更多个网络和/或它们可以被组合。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在本文描述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中,UE 100至40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HSDPH和HSUPA。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RF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第一接收单元,包括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所述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第二接收单元,包括导频信道解调器,所述导频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导频信道进行解调;以及第一数据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中包含的寻呼信息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的输入。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进一步包括:信道估计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生成信道估计;以及第二数据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信道估计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输入。
所述信道估计器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中包含的导频信道解调器。
所述第二数据连接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信道估计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的输入。
所述RF单元可以包括:第一RF下转换器,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以及第二RF下转换器,用于生成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是HSUPA接收机。
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中对寻呼进行解调的方法可以包括: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在无线电接收机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中,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建立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上的连接,并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解调;以及在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上的现有连接期间,在无线电接收机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中,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生成信道估计;以及当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时,将所述信道估计耦合至所述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的输入。
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可以是通过使用第一下转换频率、根据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的,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可以是通过使用第二下转换频率、根据从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的,并且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可以不同。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RF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或者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RF单元,以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非连续接收实例期间生成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并在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上的寻呼实例期间生成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以及解调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或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进一步包括:优先级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接收实例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实例的定时重叠的情况下,给予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或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的生成优先级。
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中对寻呼进行解调的方法可以包括: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非连续接收实例期间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在其中没有非连续接收实例出现的非连续接收周期时段期间停止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的生成;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上的寻呼实例期间对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接收实例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实例的定时重叠,则给予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的生成优先级。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接收实例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实例的定时重叠,则给予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的生成优先级。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接收分集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RF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在所述第一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第二RF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第二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RF单元和所述第二RF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以在接收分集模式中操作或在非接收分集模式中操作,在所述接收分集模式中,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均接收自第一无线电网络,在所述非接收分集模式中,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接收自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并且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接收自第二无线电网络。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可以包括: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当在所述非接收分集模式中被操作时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
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RF单元和所述第二RF单元,以通过使用第一下转换频率、根据在所述第一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通过使用第二下转换频率、根据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其中,在所述接收分集模式中,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相等。
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RF单元和所述第二RF单元,以通过使用第一下转换频率、根据在所述第一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通过使用第二下转换频率、根据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其中,在所述非接收分集模式中,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不同。
一种在移动通信接收分集无线电接收机中对多个无线电网络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接收分集模式中将接收机操作为对在第一天线处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信号和在第二天线处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以及在非接收分集模式中将接收机操作为对在所述第一天线处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对在所述第二天线处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当在所述非接收分集模式中被操作时,接收机可以根据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第一下转换频率来对在所述第一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转换;以及通过使用第二下转换频率来对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转换,其中,当在所述接收分集模式中操作接收机时,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相等。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第一下转换频率来对在所述第一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转换;以及通过使用第二下转换频率来对在所述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转换,其中,当在所述非接收分集模式中操作接收机时,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不同。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RF单元,用于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此外,其包括:第一接收机,包括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所述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进行解调;以及第二接收机,包括导频信道解调器,所述导频信道解调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导频信道进行解调。第一数据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中包含的寻呼信息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机的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的输入。
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提供用于移动通信的设备和方法,以及更特别地,提供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多无线电网络的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移动通信中的接收机的新特征是双SIM双待机(DSDS)。这意味着UE(用户设备)包含(至少)两个SIM(订户标识模块)卡并在(至少)两个无线电网络中注册。如果UE处于空闲/待机状态,则其应当能够从这两个网络都接收寻呼,即,对输入呼叫或消息的通知。
双SIM(DS)电话的另一特征是在另一网络上的活动连接(例如,呼叫)期间接收一个网络上的寻呼。以下,该特征将被称作双SIM单传输(DSST)。
DS电话的又一富有挑战性的特征是可能在两个不同无线电网络上并行地进行至少两个活动连接(例如,呼叫)。以下,该特征将被称作双SIM双传输(DSDT)。
用于进行两个活动连接的直接方法是将完整的第二接收机链添加至UE。然而,这意味着附加硬件,从而暗示了附加芯片面积和功率消耗。
出于这些和其他原因,存在对移动通信设备和方法中的改进的需要。
通过示例,图17示意了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UE)的第一多网络场景。UE被配置为在两个网络NW1和NW2中注册。在该实施例中,在不同频带f1和f2上操作网络NW1和NW2。因此,由于UE必须可用以从NW1运营商和NW2运营商接收寻呼,因此UE必须能够调谐至频带f1和f2。通过示例,如图17中所示,不同基站B1、B2(即,不同小区)可以由网络NW1和NW2使用。然而,还可能的是,网络NW1和NW2使用共享的基站,其中B1=B2(即,相同小区)。
图18示意了UE的第二多网络场景。UE被配置为在两个网络NW1和NW2中注册。与图17中所示的场景相比,在相同频带f1上操作网络NW1和NW2。因此,如果UE被调谐至频带f1,则UE可用以从NW1运营商和NW2运营商接收用户数据(例如语音信号、数据信号等)。通过示例,如图18中所示,不同基站B1、B2(即,不同小区)可以由网络NW1和NW2使用。然而,还可能的是,网络NW1和NW2使用共享基站,其中B1=B2(即,相同小区)。
遍及该描述,从第一和第二网络NW1、NW2接收到的信号是不同的,即,它们包含不同信息。
图19是示意了UE 100的实施例的框图。UE 100包括RF单元1、第一接收机20和第二接收机30,第一接收机20用于对来自从第一无线电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进行解调,第二接收机30用于对来自从第二无线电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进行解调。除了其他以外,第一接收机20包括控制信道解调器2,其可以被操作以基于第一下转换信号S1来对第一无线电网络NW1的公共控制信道(例如,第一和/或第二公共控制信道PCCPCH、SCCPCH)进行解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数据连接4将第一接收机20的控制信道解调器2连接至信号S2,信号S2包含第二网络NW2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这允许第一和第二接收机20、30之间的资源共享。更具体地,在DSDT期间,当存在在网络NW1上建立的活动连接(即,第一接收机20活动以对例如网络NW1上的呼叫的话音数据进行解调)时,第一接收机20的用于对网络NW1的(一个或多个)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的控制信道资源未被连续使用。因此,第一接收机20的控制信道解调器2可以用于对经由数据连接4接收到的第二网络NW2的公共控制信道信号进行解调。换言之,经由数据连接4将包含第二网络NW2的公用控制信道的信号路由至第一接收机20的控制信道解调器2。因此,可以在第一接收机20中检测到第二网络NW2上的公共控制数据。注意,第一接收机20可以是具有公共控制信道解调器2的全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接收机,并且第二接收机30可以是不具有公共控制信道解调器的精简HSUPA接收机。接收机20和30一起可以是双小区/双频带HSUPA接收机。
通过示例,如果第一接收机20在第一网络NW1上的活动连接期间不具有备用或未使用的控制信道解调器2,则可以以时间复用将第一接收机20的控制信道解调器2操作为交替地对第一网络NW1的公共控制信道和第二网络NW2的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这样,可以并行地进行两个活动连接。可能的情况是例如在第一网络NW1上具有语音计划、在第二网络NW2上具有数据计划以及与NW2上的数据连接同时地在NW1上进行语音呼叫。
如果在UE 100上处理两个(或更多个)活动连接,则存在由于在时间上重叠的请求而引起的冲突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例如基于用户设置或网络设置来进行优先级判决。通过示例,优先级判决可以基于在第一网络NW1和/或第二网络NW2上被发送至UE 100的关键信息的重复间隔的长度和/或重复的数目。由于通常重复被需要以维持活动连接的关键信息(诸如例如,消息或控制信息)(例如,如果其接收未被UE 100肯定应答,则可以对其进行重传),因此下述可能性较高:例如,因冲突而丢失一个消息或控制信息不导致连接的丢失,由于该消息或控制信息被重复。
因此,根据优先级设置,可以给予第一网络NW1上的活动连接或第二网络NW2上的活动连接优先级,并且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两个操作都可以被执行(即使可以将未给予优先级的操作延迟特定时间)。可以在两个网络NW1、NW2的设置的基础上适配优先级设置(被给予优先级的第一或第二网络NW1或NW2的公共控制信道解调)。
图20示意了UE 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更详细框图。通过示例,RF单元1可以包括两个RF级1.1和1.2。在一个实施例中,RF级1.1和1.2可以被调谐至不同频带。RF级1.1包括RF下转换器并提供来自从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并且RF级1.2包括RF下转换器并提供来自从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因此,可以分别在RF级1.1和1.2中同时使用不同下转换频率。在一个实施例中,RF单元1可以被用在将不同频带用于如图17中所示的网络NW1和NW2的传输的双小区/双频带环境中。
图20进一步示意了UE 100中包含的第一和第二接收机20和30分别的框图。如之前结合图19提及的那样,UE 100可以包含第一或主接收机20以及第二或精简接收机30。主接收机20(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可以是UMTS Rel99接收机)可以包括多个解调器,例如,用于导频解调的CPICH(公共导频信道)解调器21、PICH(寻呼指示符信道)解调器22、PCCPCH(主要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解调器2.1、用于控制数据解调(诸如例如,在PICH解调器22检测到PI(寻呼指示符)的情况下的PCH(寻呼信道)解调)的第一SCCP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解调器2.2、第二SCCPCH解调器2.3、DPCH1/FDPCH(专用物理信道/分数专用物理信道)解调器25、两个附加DPCH解调器26、27以及解调对应RGCH(相对授权信道)、HICH(混合ARQ指示符信道)和AGCH(绝对授权信道)的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解调器28。
精简接收机30可以包含针对双载波HSUPA能力所需的多个解调器,即,用于导频解调的CPICH解调器31、FDPCH解调器32以及解调对应RGCH、HICH和AGCH的HSUPA解调器33。
应当注意的是,在HSUPA中,在两个不同载波上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因此,为了接收对应的(不同的)HSUPA控制信道,具有HSUPA能力的UE需要第二接收机。为了限制半导体芯片面积和功率消耗,可以将第二接收机剥离至第二载波上的HSUPA控制信道的解调所必需的功能。图20中所示的精简接收机30是针对HSUPA控制信道解调而配置的这种第二接收机。注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精简接收机30可以不包含任何DPCH解调器,这是由于在第二载波上,不存在Rel99数据下行链路信道DPCH。然而,其必须包括FDPCH(分数DPCH)解调器32。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精简接收机30不包括PCCPCH和/或SCCPCH和/或PICH解调器,参见图20中所示的UE 100。这还可以适用于图19中所示的UE 100。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UE 100可以包含采用例如解调器21、22、25、26、27、28、2.1、2.2、2.3的仅单一主接收机20和采用例如解调器31至33的仅单一精简接收机30。
与图19中的示意类似,使用数据连接4将包含第二网络NW2上的PCCPCH、SCCPCH和DPCH的信号S2路由至主接收机20,以及更具体地,分别路由至例如PCCPCH解调器2.1、SCCPCH解调器2.2和第二DPCH解调器26(被称作DPCH2)的输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接收机20的DPCH2解调器26可以用于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DPCH进行解调(注意,精简接收机30中的FDPCH解调器32不可操作用于对DPCH进行解调)。由于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规范中规定的所谓多码特征,该第二DPCH解调器26(以及被称作DPCH3的第三DPCH解调器27)可以存在于主接收机20中,其中,可以给活动连接指派多达三个DPCH以提高数据速率。然而,在引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情况下,不再使用或者仅非常少地使用该特征。因此,主接收机20中的备用DPCH解调器26、27之一可以用于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DPCH进行解调。
由于主接收机20操作第一网络NW1上的活动连接(例如,呼叫)(即,考虑DSDT情况),因此在主接收机20中可以不存在要用于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对应信道(例如PCCPCH、SCCPCH等)(其不能在精简接收机30中被解调,这是由于可操作用于对这些信道进行解调的适当解调器在精简接收机30中丢失)进行解调的任何完全未使用的公共控制信道解调资源。然而,如上所述,下转换信号S1与下转换信号S2(经由数据连接4而被耦合至主接收机20)之间的这些公共控制信道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时间复用是可能的。
第二或精简接收机30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二下转换信号S2生成信道估计的信道估计器。这里,通过示例,CPICH解调器31可以被用作信道估计器。因此,在CPICH解调器31的输出处,提供指示与第二网络NW2相关联的通信链路的信道特性的信道估计。经由数据连接5将这些信道估计路由至主接收机20。
在精简接收机30中生成且经由数据连接5提供的信道估计可以被输入至主接收机20的PCCPCH解调器2.1和/或PCCPCH解调器2.2和/或DPCH2(或DPCH3)解调器26(或27),以便对第二载波(第二网络NW2)上的PCCPCH和/或SCCPCH和/或DPCH进行解调。这是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些资源在UE 100中的DSDT期间是时间复用或未使用的。当将第二网络NW2的公共控制信道信息和/或用户数据重新路由至主接收机20中的时间复用或未使用的解调器2.1、2.2、26、27时,这些解调器2.1、2.2、26、27的输出必须由下游解码器电路(仅针对DPCH解调器25、26、27示例性地示出)解释为指示第二网络NW2上而不是第一网络NW1上的对应控制信道信息或用户数据。
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接收机20、30也被称作内部接收机(IRX),并可以例如由RAKE接收机实现。各个解调器2.1、2.2、2.3、21、22、25至28和31至33的输出由箭头指示,并可以被耦合至个别解码器。在图20中,通过示例且为了容易示意,仅示出了用于对DPCH1/FDPCH解调器25以及DPCH2和DPCH3解调器26、27的输出进行解码的信道解码器40。在本领域中,这种信道解码器40也被称作外部接收机(ORX)。应当注意的是,UE 100可以包括多个信道解码器(未示出),其中,每个信道解码器被配置为对从主接收机20的一个信道解调器2.1、2.2、2.3、21、22、25至28和从精简接收机30的一个信道解调器31至33接收到的特定信道信号进行解码。
图21示意了UE 100的一个实施例的更详细框图。图21中所示的UE 100的配置和操作与图20中所示的UE 100的配置和操作类似。鉴于类似性,图20的对应描述适用于图21,并且为了简洁,避免重述。然而,在图21中,精简接收机30仍包括全DPCH解调能力,即,DPCH1/FDPCH解调器34。如果这种精简接收机30重新使用标准DPCH1/FDPCH解调器单元而不是(分数)FDPCH解调器(尽管FDPCH解调器将在HSUPA中足够),则这种精简接收机30可以被用在例如HSUPA接收机中。
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数据连接4将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像PCCPCH和/或SCCPCH之类的控制信道中的仅一个或多个传送至全主接收机20。可以在精简接收机30的DPCH1/FDPCH解调器34中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DPCH进行解调。
根据精简接收机30的ORX能力的可用性,UE 100可以包括用于对如图21中所示的精简接收机30的DPCH1/FDPCH解调器34的输出进行解码的附加信道解码器41(ORX)。否则,DPCH1/FDPCH解调器34的输出可以被路由至信道解码器40(ORX)的输入,该输入被耦合至主接收机20的DPCH解调器25、26、27并且还用于对第一网络NW1的DPCH进行解码(该情况在图21中未被示意)。
图22是在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中对第一和第二无线电网络NW1、NW2的用户数据进行解调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例如,该方法可以由如图19至21中所示的UE 100执行。
如上已经描述的那样,分别在D1和D2处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S1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S2。因此,存在与第一和第二网络NW1、NW2建立的两个活动数据连接。例如,如图20和21中所示,可以分别使用RF级1.1和1.2来同时生成下转换信号S1和S2。
在D3处,并行地,基于第一下转换信号S1来对第一无线电网络NW1的专用用户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并基于第二下转换信号S2来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专用用户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在图20和21中通过示例示意了用于在相应DPCH解调器中同时解调两个用户数据信道的UE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D4处,在时间复用操作中,基于第一下转换信号S1来对第一无线电网络NW1的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并基于第二下转换信号S2来对第二无线电网络NW2的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在图20和21中通过示例示意了用于通过共享的硬件对至少两个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的UE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因此,在主和精简接收机20、30之间使用资源(或硬件)共享,这主要需要一些附加数据重新路由和控制功能,诸如例如对复用操作的控制。可以以硬件实现控制功能。这样,可以在没有对标准双小区HSUPA接收机的任何主要硬件添加的情况下从两个不同无线电网络NW1、NW2接收两个DPCH。
根据另一方面,并行地使用第一网络NW1上和第二网络NW2上的连续分组连接(CPC)的非连续接收(DRX)周期来维持与这两个网络NW1、NW2的活动连接。图23至25是示意了第一网络NW1上和第二网络NW2上的两个CPC的并行接收的各种场景的定时图。
在CPC的情况下,UE可以具有与网络的活动连接,但是如果未发送数据,则UE仅以特定间隔检验是否数据可用。在这些检验中间,可以关闭UE以节约功率。CPC中的这些非连续接收(DRX)实例之间的间隔被称作CPC DRX周期。CPC是UMTS的最近引入的特征。
图23示意了UE与第一网络NW1之间的第一CPC连接和(相同)UE与第二网络NW2之间的第二CPC连接的定时。在其期间UE检验是否数据在第一网络NW1上可用的DRX实例的时间跨度由图23的上行中的C1、C2、C3、……、Cn、Cn+1指示。类似地,在其期间UE检验是否数据在第二网络NW2上可用的DRX实例的时间跨度由图23的下行中的C1、C2、C3、……、Cn、Cn+1指示。水平轴与时间相对应。
考虑例如第一网络NW1,可以在图23的上行中所示的DRX实例C1、C2、C3、……、Cn、Cn+1之间的CRC DRX周期期间关闭UE的解调器以节约功率。这里,可以在这些时段期间暂时开启该解调器,以便在第二网络NW2的DRX实例处监听关于第二网络NW2上的可用日期的通知,如图23的下行中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与第一网络NW1所使用的频带f1不同的频带f2上操作第二网络NW2,参见图17,则必须在第一网络NW1的CPC DRX周期期间在激活时将UE调谐至第二频带f2。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和第二网络NW1和NW2在相同频带f1上操作,参见图18,则可以不在第一网络NW1的CPC DRX周期期间在UE被激活时将UE调谐至另一频带,以便监听第二网络NW2上的CPC活动。
更具体地,图23示意了在两个网络NW1、NW2上不具有CPC活动的情况。此外,在其期间开启UE并针对可用数据检验这两个网络NW1、NW2的DRX实例C1、C2、C3、……、Cn、Cn+1的时间跨度在时间上不重叠。更具体地,第二网络NW2的DRX实例C1、C2、C3、……、Cn、Cn+1完全落入到第一网络NW1的DRX实例C1、C2、C3、……、Cn、Cn+1之间的时间间隙(DRX周期)中。因此,没有冲突将发生,并且可以支持这两个CPC连接并通过NW1和NW2信号的(可选)交替下转换和交替解调将这两个CPC连接并行。
图24示意了第二网络NW2上的CPC活动(即,关于在周期DRX实例期间传输的可用数据的CPC通知外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的情况。CPC活动直接发生在第二网络NW2上的DRX实例C2期间的数据可用检验产生了肯定结果之后。此后,CPC活动的时段(即,活动连续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送)可以出现在网络NW2上。
由于网络NW1上的DRX实例C3与网络NW2上的CPC活动的时段重叠,因此典型地,将不可以监听关于网络NW1上的DRX实例C3处的数据可用检验的网络通知,这是由于在网络NW2上不再存在DRX周期。然而,根据例如第二网络NW2上的数据分组的重复的数目的设置,可能可以立刻中断在第二网络NW2上通过更高层(TCP/IP……)的数据传送,并代之以列出至关于第一网络NW1的DRX实例C3处的可用数据的可能网络通知。
监听第一网络NW1上的CPC通知(在本领域中也被称作CPC状态)可能需要仅几个时隙。因此,即使在第二网络NW2上的连续活动CPC数据连接的这种情况下(参见图24),也可能可以立刻在第一网络NW1的DRX实例C1、C2、……、Cn、Cn+1期间监听第一网络NW1,这是由于将很可能重复第二网络NW2上的丢失的数据分组。因此,用户将不会注意到第二网络NW2连接上的分组的丢失。即使对于第二网络NW2上的较长的进行中的数据传送,由于针对第一网络NW1上的CPC状态的监听而引起的有意分组丢弃也将仅导致第二网络NW2上的连接的稍微更低的吞吐量。
因此,仍考虑图24中所示的情形,可以作出判决:丢弃网络NW1关于DRX实例C3处的可用数据的通知(由于UE保持监听网络NW2)或者有意地丢弃网络NW2上的一些数据分组(由于UE被切换为在DRX实例C3期间监听网络NW1以解调网络NW1对可用数据的任何可能通知)。
换言之,第一个选项是第一网络NW1关于可用数据的通知由于第二网络NW2上的进行中的CPC活动而丢失。由于典型地重复这种通知若干次(例如,可以在DRX实例C4、……、Cn、Cn+1处的一个或多个CPC DRX周期的延迟之后重复该通知),因此接收至少所延迟的通知存在高概率。用户很可能将不会注意到短延迟直到CPC活动可以在网络NW1上开始。
第二个选项是相对于第二网络NW2上的CPC活动的连续性给予第一网络NW1的DRX实例处的数据可用检验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将始终接收到网络NW1上的可用数据的通知,而将丢失第二网络NW2上的CPC活动的一些数据分组。然而,丢失一个或有限数目的CPC活动的一些数据分组将很可能不会丢弃第二网络NW2上的CPC连接,这是由于CPC必须考虑分组丢失(例如,通过规则衰落)。因此,网络NW2的一些数据分组的丢弃可以由更高层重传补偿。因此,丢失一个或有限数目的CPC活动的一些数据分组可以很可能仅意味着网络NW2上的数据传送的吞吐量中的较小降级。
因此,根据优先级设置,可以给予一个网络上的CPC活动或对另一网络上的可用数据的通知的监听优先级,并且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两个操作都可以被执行(即使可以将未给予优先级的操作延迟特定时间,诸如分别延迟一个或多个CPC DRX周期,或者使其在吞吐量上降级)。可以在两个网络NW1、NW2的设置的基础上适配优先级设置(被给予优先级的CPC活动或DRX通知)。通过示例,优先级设置可以取决于关于可用数据的通知的重复的数目和/或在活动CPC连接期间丢失的数据分组的重复的数目和/或CPC DRX周期的长度。
当然,只要网络NW2上的CPC活动的阶段适合于网络NW1的DRX周期,在现有但空闲的CPC连接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NW1和NW2信号的(可选)交替下转换和交替解调来接收网络NW2上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和网络NW1上的CPC状态信息这两者。在这一点上,图24中所示的情况与图23中所示的情况类似。
图25示意了两个网络NW1和NW2上的同时CPC活动(CPC DRX周期之外)的情况。网络NW2上的CPC活动直接发生在网络NW2上的DRX实例C2处的数据可用检验(肯定结果)之后。网络NW1上的CPC活动直接发生在网络NW1上的DRX实例C3处的数据可用检验(也是肯定结果)之后。由于网络NW1和NW2上的CPC活动的时段在时间上重叠,因此可以作出判决:丢弃一个CPC连接(同时可以继续另一个CPC连接)或者通过交替相应用户数据信道的解调(以及如果提供仅一个RF级,则通过交替相应用户数据信号的下转换)、以例如50%的分组丢失率来运行这两个CPC连接。后一种方法可以导致这两个网络NW1和NW2上的吞吐量减小,但是这两个CPC连接均可以由于丢失数据分组的更高层重传而幸存。还可以基于优先级设置来确定该判决(关于两个或更多个网络上的同时CPC活动的冲突)。
图26示意了被配置为使用以上参照图23至25描述的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而操作的UE 300的实施例。该UE 300可以包括可与图20或21中所示的主接收机20相同的单一接收机20。更具体地,接收机20(其可以是UMTS Rel99接收机)可以包括用于导频解调的CPICH解调器21、PICH解调器22、SCCPCH解调器2.2、第二SCCPCH解调器2.3、PCCPCH解调器2.1、DPCH1/FDPCH解调器25、两个附加DPCH解调器26、27以及HSUPA解调器28。各个解调器2.1、2.2、2.3、21、25至28的输出被提供给信道解码器40(ORX)。信道解码器40可以针对每个信道包含用于对从接收机20的一个信道解调器2.1、2.2、2.3、21、22、25至28接收到的特定信道信号进行解调的相应信道解码器。
UE 300可以包括单频带RF单元1,该单频带RF单元1可以以顺序的方式被调谐至频带f1和f2,但其不能同时对频带f1和f2进行下转换。单频带RF单元1可以由控制单元50控制。控制单元50被配置为将单频带RF单元1切换为生成来自第一网络NW1的第一下转换信号S1或生成来自第二网络NW2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控制单元50向接收机20通知该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UE 300的接收机20被配置为一次对第一和第二下转换信号S1、S2中的仅一个进行解调。特别地,例如,一次对仅一个用户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因此,接收机20可以包括例如用于导频解调的仅单一CPICH解调器21和/或用于PI解调的仅单一PICH解调器22和/或仅单一PCCPCH解调器2.1。
UE 300可以进一步包括优先级选择单元60。在一个实施例中,优先级选择单元60被配置为在如结合图24说明的关于可用数据的通知以及网络NW1和NW2上的CPC DRX活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和/或在如结合图25说明的网络NW1和NW2上的CPC DRX活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设置。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以专用硬件或以软件(固件)实现控制单元50和/或优先级选择单元60。如果以软件实现控制单元50和/或优先级选择单元60,则图23至26中描述的实施例可能不需要对现有UE的任何硬件改变。这些实施例甚至不需要双频带/双小区RF单元1。图23至26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每个具有单频带CPC能力的硬件上工作,并允许同时在两个或更多个网络NW1、NW2、……上支持两个或多个CPC连接的高可能性。可以以UE 300的固件实现根据本文的描述操作这种具有单频带CPC能力的硬件的过程。
根据图27,UE 300可以操作如下:在E1处,根据从第一网络NW1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S1。在E2处,在与第一无线电网络NW1的CPC连接的DRX实例(中的至少一个)期间对该第一下转换信号S1进行解调。此外,在E3处,根据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S2。在DRX接收实例之间的时间间隙期间对该第二下转换信号S2进行解调。
因此,在连续DRX实例之间的时间间隙(DRX周期时段)期间,可以停止第一下转换信号S1的解调和/或生成,并可以开始来自从第二网络NW2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第二下转换信号S2的解调和/或生成。
应当注意的是,可以在任何RAT(无线电接入技术)接收机中进行如上在所有实施例中描述的经由与两个网络的两个活动连接对话音或数据的接收。通过示例,在一个3G(第三代)和2G(第二代)连接的情况下,每个接收机链可以分离地接收对应的2G和3G用户数据信息。因此,第一网络NW1和/或第二网络NW2中的每一个可以是2G网络、3G网络或例如LTE网络,并且这些不同网络的任何组合是可行的。
本文描述的方法、方面和实施例均涉及DSDT场景,其中,考虑与两个不同网络NW1、NW2的两个连接。此外,与其他类型的双SIM能力(例如:DSDS(双SIM双待机),其中,这两个接收机链均处于待机模式(即,其中,在网络NW1、NW2中的任一个上没有活动连接);或者DSST(双SIM单传输),其中,可以接收来自一个网络的寻呼,同时具有与另一网络的活动连接)的组合和交互也是可能的。此外,本文描述的方法、方面和实施例可以被扩展至三个或更多个网络和/或它们可以被组合。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在本文描述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中,UE 100和30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HSDPA和HSUPA。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RF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第一接收单元,包括用户数据信道解调器和控制信道解调器,所述用户数据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对专用用户数据物理信道进行解调,所述控制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数据信道进行解调;第二接收单元,包括导频信道解调器,所述导频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导频信道进行解调;以及第一数据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中包含的控制数据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控制信道解调器。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对所述控制信道解调器的操作进行时间复用,以在第一时间段期间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暂时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并在第二时间段期间暂时对经由所述第一数据连接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不同。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进一步包括:信道估计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生成信道估计;以及第二数据连接,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信道估计器的信道估计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输入。
所述信道估计器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中包含的导频信道解调器。
所述第二数据连接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信道估计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控制数据解调器的输入。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可以不包括用于对任何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进行解调的控制物理信道解调器。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可以不包括用于对任何专用用户数据物理信道进行解调的用户数据信道解调器。
所述RF单元可以包括:第一RF下转换器,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以及第二RF下转换器,被配置为生成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是HSUPA接收机。
一种在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中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的方法可以包括: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并行地,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专用用户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并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专用用户数据信道进行解调;以及在时间复用操作中,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并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信道进行解调。
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专用用户数据信道可以由至少两个DPCH解调器同时解调。
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信道可以由一个共享公共控制信道解调器解调。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RF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解调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解调器,以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非连续接收实例期间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并在所述非连续接收实例之间的时间间隙期间对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
所述解调器可以被配置为一次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中的仅一个进行解调。
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所述RF单元,以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非连续接收实例期间生成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并在所述非连续接收实例的间隙期间生成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进一步包括:优先级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在非连续接收实例的时间和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活动连续分组连接上的数据传送的时段重叠的情况下,给予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之一的解调优先级。
所述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进一步包括:优先级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活动连续分组连接上的数据传送的时段和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活动连续分组连接上的数据传送的时段重叠的情况下,给予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之一的解调优先级,或者支配(dictate)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的交替解调。
一种在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中对信号进行解调的方法可以包括: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连续分组连接的至少一个非连续接收实例期间对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以及在多个非连续接收实例之间的时间间隙期间对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时间间隙期间停止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的解调。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时间间隙期间开始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的解调。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非连续接收实例的时间和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活动连续分组连接上的数据传送的时段重叠,则给予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之一的解调优先级。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与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活动连续分组连接上的数据传送的时段和与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活动连续分组连接上的数据传送的时段重叠,则给予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之一的解调优先级,或者支配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的交替解调。
一种用于多无线电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RF单元,用于根据从第一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一下转换信号并根据从第二无线电网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第二下转换信号。此外,接收机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包括用户数据信道解调器和控制信道解调器,所述用户数据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对专用用户数据物理信道进行解调,所述控制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公共控制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又进一步,接收机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包括导频信道解调器,所述导频信道解调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来对所述第二无线电网络的导频信道进行解调。第一数据连接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中包含的控制数据耦合至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控制信道解调器。
可以提供用于具有两个分离接收机的双SIM操作和双频带HSPA的主-从构思的设备和方法。
可能双SIM场景的下一步骤是例如在两个不同网络上并行地进行两个活动连接。这可以被表示为双SIM双传输(DSDT)。可能使用情况是在一个NW(网络)上具有语音计划、在另一NW上具有数据计划并具有与数据连接并行地进行语音呼叫的愿望。或者,在旅行至另一国家期间,用户可能期望使归属SIM(订户标识模块)在已知号码下接收呼叫但在外国的更便宜(无漫游)本地NW上并行地进行数据或语音。
可以通过两个分离接收机链来在UE中实现DSDT。这可以是用于DSDT的简单直接方法。然而,这两个分离接收机链可能还便于像双频带HSDPA、4载波HSDPA或双载波HSUPA之类的HSPA扩展的更容易的实现。
现在,如果DSDT和HSDPA扩展这两者均应并行地运行(即,这两个SIM均请求使用这两个接收机),则出现问题。
可以使用具有在冲突的情况下控制优先级的判决单元的主-从构思。在图28中示出了这一点的基本系统设计。
图28示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2800。可以提供应用处理器2802。更高层(或协议栈)2804可以由第一SIM(SIM A)2806和第二SIM(SIM B)2808使用。控制单元2810可以控制第一接收机(接收机A)2812和第二接收机(接收机B)2814,它们中的每一个可以接收RF(射频)数据2816。
每个接收机A和B(换言之:第一接收机2812和第二接收机2814)可能能够根据其从控制单元2810接收到的配置来作为主接收机和作为从接收机进行操作。
在双SIM操作的情况下,每个接收机可以充当针对其SIM的接收路径的主接收机。
在具有HSPA(高速分组接入)扩展(需要两个接收机)的单SIM操作的情况下,一个接收机充当主接收机(例如,处理DPCH(专用物理信道)或主载波上的控制),并且另一接收机可以充当从接收机。
当在双SIM操作中一个SIM(即,其相应连接)请求需要这两个接收机的HSPA扩展以实现更高吞吐量时,可能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可能必须判决其是否关闭双SIM操作并将第二接收机指派给第一SIM或者其是否拒绝针对HSPA扩展的请求。
该判决可以基于不同准则,例如:
-第二UE的状态:空闲/寻呼、活动连接;
-如果是,连接的类型:电路交换(CS,例如语音呼叫)或分组交换(PS,数据呼叫);
-如果为数据呼叫,数据呼叫的类型(例如,流传输、文件下载或浏览);
-由电话用户给出的优先级,例如处于电话上的菜单中;和/或
-由网络运营商或电话制造商给出的参数。
还可以存在超越选项,例如:
-如果用户想要在第二SIM上进行呼叫,但第二接收机正在被第一SIM使用,则可以将第二接收机指派回到第一SIM;
-即使第二接收机正在被第一SIM使用,仍可能可以(例如像以上描述的那样)在第二接收机上接收针对第二SIM的寻呼。如果现在在第二SIM上检测到寻呼,则可以将第二接收机指派回到第二SIM以建立连接并进入DSDT模式。
图29示出了示意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像图28中所示的那样)的方法的流程图2900。在2902中,接收机X(其中,X可以例如是A或B,像图28中描述的那样)可以具有活动连接。接收机X可以是SIM X(其中,X可以例如是A或B,像图28中描述的那样)的主接收机。在2904中,可以出现SIM X上的针对HSPA扩展的请求。在2906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确定SIM Y(其中,Y也可以是A或B,但可以与X不同)处于使用中。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SIM Y处于使用中的情况下,处理可以在2908中继续。在2908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确定谁(例如,SIM Y或SIM X)具有优先级。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SIM Y具有优先级的情况下,处理可以在2904中继续。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SIM X具有优先级的情况下,处理可以在2910中继续。在2908中的确定中,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控制单元可以执行该确定,并可以包括作为该确定的基础的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UE的状态:空闲/寻呼、活动连接;
-如果是,连接的类型:CS(电路交换)、PS(分组交换);
-如果为数据呼叫,数据呼叫的类型:流传输、浏览、……;
-由电话用户给出的优先级;和/或
-由NW或电话制造商给出的参数。
在2910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针对HSPA扩展使用接收机Y(其中,Y也可以是A或B,但可以与X不同)。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将接收机Y作为从接收机添加至SIM X。
在2912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检验SIM Y上的动作。在2914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确定谁(例如,SIM Y或SIM X)具有优先级。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SIM Y具有优先级的情况下,处理可以在2916中继续。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确定SIM X具有优先级的情况下,处理可以在2912中继续。在2914中的确定中,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控制单元可以执行该确定,并可以包括作为该确定的基础的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SIM Y上的用户动作;和/或
-SIM Y上的寻呼。
在2916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将接收机Y指派回到SIM Y。现在,接收机Y可以是SIM Y的主接收机。接收机X仍可以是SIM X的主接收机。
可以提供设备和方法,例如,可解决双SIM操作与HSDPA扩展之间的冲突的控制单元,双SIM操作和HSDPA扩展这两者均需要两个接收机。该判决可以基于例如UE状态、优先级和用户交互。
例如,可以提供多于两个接收机。然后,可以提供该多于两个接收机向SIM的指派,并且还可以将多于两个接收机指派给一个SIM。此外,控制单元可以基于上述准则来判决将多少接收机指派给一个SIM。
图30示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3002。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3004。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器3006,处理器3006被配置为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该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3002与第二电路3004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其中,第二电路3004与第一电路3002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3002和第二电路3004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在该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切换电路3008。第一电路3002、第二电路3004、处理器3006和模式切换电路3008可以例如经由连接3010(例如,光连接或电连接,诸如例如线缆或计算机总线或者经由用于交换电信号的任何其他合适电连接)而与彼此耦合。
图31示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与图30的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类似,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3002。与图30的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类似,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3004。与图30的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类似,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器3006,处理器3006被配置为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该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3002与第二电路3004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其中,第二电路3004与第一电路3002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3002和第二电路3004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与图30的无线电通信设备3000类似,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在该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切换电路3008。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订户标识模块3102,像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订户标识模块3104,像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切换判决电路3106,像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第一电路3002、第二电路3004、处理器3006、模式切换电路3008、第一订户标识模块3102、第二订户标识模块3104和切换判决电路3106可以例如经由连接3108(例如,光连接或电连接,诸如例如线缆或计算机总线或者经由用于交换电信号的任何其他合适电连接)而与彼此耦合。
第一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一订户标识模块3102的通信信道。
第二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二订户标识模块3104的通信信道。
第三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一订户标识模块3102的通信信道。
该多个操作模式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四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第四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二订户标识模块3104的通信信道。
第一电路3002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接收机。
第二电路3004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接收机。
切换判决电路3106可以被配置为判决由模式切换电路3008将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切换至哪个操作模式。
切换判决电路3106可以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以下准则中的至少一项进行判决:第一电路3002的状态;第二电路3004的状态;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的目前操作模式;第一通信信道的种类;第二通信信道的种类;第三通信信道的种类;预定义准则;用户定义准则;由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在其中操作的网络的网络操作给出的准则;和/或由无线电通信设备3100的制造商给出的准则。
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第一电路3002和第二电路3004可以根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来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可以是双频带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4载波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双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任一个。
第一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第二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第三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该多个操作模式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3002和第二电路3004联合地处理第四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第四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无线电接入技术。
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无线电接入技术。
第一电路3002可以包括或可以是傅里叶变换电路。
第二电路3004可以包括或可以是傅里叶变换电路。
图32示出了示意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3200。在3202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控制第一电路。在3204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控制第二电路。在3206中,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处理器可以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以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操作、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二电路与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在该第二操作模式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在3208中,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模式切换电路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
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控制第一订户标识模块。第一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一订户标识模块的通信信道。
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进一步控制第二订户标识模块。第二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二订户标识模块的通信信道。
第三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一订户标识模块的通信信道。
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以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操作,在该第三操作模式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四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第四通信信道可以是用于第二订户标识模块的通信信道。
控制第一电路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控制接收机。
控制第二电路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控制接收机。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切换判决电路可以判决由模式切换电路将无线电通信设备切换至哪个操作模式。
判决可以基于以下准则中的至少一项:第一电路的状态;第二电路的状态;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目前操作模式;第一通信信道的种类;第二通信信道的种类;第三通信信道的种类;预定义准则;用户定义准则;由无线电通信设备在其中操作的网络的网络操作给出的准则;和/或由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制造商给出的准则。
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可以根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来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可以是双频带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4载波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双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任一个。
第一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第二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第三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该多个操作模式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四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第四通信信道可以是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信道。
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无线电接入技术。
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无线电接入技术。
控制第一电路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执行傅里叶变换。
控制第二电路可以包括或可以是执行傅里叶变换。
图33示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3300。无线电通信设备3300可以包括第一电路3302。无线电通信设备33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3304。无线电通信设备33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器3306,处理器3306被配置为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操作无线电通信设备3300。该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其中,第一电路3302与第二电路3304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其中,第二电路3304与第一电路3302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根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第一电路3302和第二电路3304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无线电通信设备330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在该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的模式切换电路3308。第一电路3302、第二电路3304、处理器3306和模式切换电路3308可以例如经由连接3310(例如,光连接或电连接,诸如例如线缆或计算机总线或者经由用于交换电信号的任何其他合适电连接)而与彼此耦合。高速分组接入扩展可以是双频带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4载波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双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任一个。
图34示出了示意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3400。在3402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控制第一电路。在3404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控制第二电路。在3406中,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处理器可以在多个操作模式中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以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操作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一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以及在该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二电路与第一电路无关地处理第二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在该第二操作模式中,根据高速分组接入扩展,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联合地处理第三通信信道的接收数据。在3408中,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模式切换电路可以在该多个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高速分组接入扩展可以是双频带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4载波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双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任一个。
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以下无线电接入技术之一(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不同):蓝牙无线电通信技术、超宽带(UWB)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无线局域网无线电通信技术(例如,根据IEEE 802.11(例如,IEEE 802.11n)无线电通信标准))、IrDA(红外数据协会)、Z-Wave和ZigBee、HiperLAN/2((高性能无线电LAN;可替换的类ATM的5GHz标准化技术)、IEEE 802.11a(5GHz)、IEEE 802.11g(2.4GHz)、IEEE 802.11n、IEEE 802.11VHT(VHT=甚高吞吐量)、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例如,根据IEEE 802.16无线电通信标准,例如WiMax固定或WiMax移动)、WiPro、HiperMAN(高性能无线电城域网)和/或IEEE 802.16m高级空中接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线电通信技术、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无线电通信技术、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电通信技术(例如,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FOMA(自由多媒体接入)、3GPP LTE(长期演进)、高级3GPP LTE(高级长期演进))、CDMA2000(码分多址2000)、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Mobitex、3G(第三代)、CSD(电路交换数据)、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UMTS(3G)(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第三代))、W-CDMA(UMTS)(宽带码分多址(通用移动电信系统))、HSPA(高速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PA+(高速分组接入加)、UMTS-TDD(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时分双工)、TD-CDMA(时分-码分多址)、TD-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3GPP Rel.8(Pre-4G)(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版本8(前第4代))、UTRA(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高级LTE(4G)(高级长期演进(第4代))、cdmaOne(2G)、CDMA2000(3G)(码分多址2000(第三代))、EV-DO(优化演进数据或仅演进数据)、AMPS(1G)(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第1代))、TACS/E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扩展总接入通信系统)、D-AMPS(2G)(数字AMPS(第2代))、PTT(一键通)、MTS(移动电话系统)、IMTS(改进移动电话系统)、AMT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OLT(挪威语为Offentlig LandmobilTelefoni,公共陆地移动电话)、MTD(瑞典语缩写为Mobiltelefonisystem D,或者移动电话系统D)、Autotel/PALM(公共自动化陆地移动)、ARP(芬兰语为Autoradiopuhelin,“汽车无线电电话”)、NMT(北欧移动电话)、Hicap(NTT(日本电报和电话)的高容量版本)、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Mobitex、DataTAC、iDEN(综合数字增强型网络)、PDC(个人数字蜂窝)、CSD(电路交换数据)、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WiDEN(宽带综合数字增强型网络)、iBurst、未许可移动接入(UMA,也被称作也被称作3GPP通用接入网,或者GAN标准)。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方面特别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并且因此,意在涵盖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Claims (14)

1.一种电路,包括:
第一接收机,被配置成对由第一射频RF级生成的第一信号进行解调;
第二接收机,被配置成对由第二射频RF级生成的第二信号进行解调;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RF级和所述第二RF级以及所述第一接收机和所述第二接收机,以在第一接收配置和第二接收配置之间交替,在所述第一接收配置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均接收自第一无线电网络,在所述第二接收配置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自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并且所述第二信号接收自第二无线电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长期演进LTE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根据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的寻呼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配置是接收分集模式;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接收配置是非接收分集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
其中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语音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还包括:
所述第一RF级,被配置为根据在第一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所述第一信号;以及
所述第二RF级,被配置为根据在第二天线处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生成所述第二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还包括:
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被耦合至所述第一RF级;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天线被耦合至所述第二RF级。
8.一种电路,包括:
第一接收机,被配置成对由第一射频RF级生成的按照第一下转换频率下转换的第一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
第二接收机,被配置成对由第二射频RF级生成的按照第二下转换频率下转换的第二下转换信号进行解调;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RF级和所述第二RF级以及所述第一接收机和所述第二接收机,以在第一接收配置和第二接收配置之间交替,在所述第一接收配置中,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均接收自第一无线电网络,在所述第二接收配置中,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接收自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并且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接收自第二无线电网络;
其中在所述第一接收配置中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相同;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接收配置中所述第一下转换频率和所述第二下转换频率彼此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
所述第一下转换信号是长期演进LTE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下转换信号是根据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的寻呼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配置是接收分集模式;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接收配置是非接收分集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
其中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第一下转换信号是所述第一无线电网络的语音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
其中来自第一无线电网络的第一下转换信号是根据长期演进LTE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还包括:
第一天线;以及
第二天线;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被耦合至所述第一RF级;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天线被耦合至所述第二RF级。
CN201610857857.4A 2012-08-02 2013-08-02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Active CN106879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564915 2012-08-02
US13/564,915 US9319177B2 (en) 2011-05-11 2012-08-02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310333422.6A CN103582183B (zh) 2012-08-02 2013-08-02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3422.6A Division CN103582183B (zh) 2012-08-02 2013-08-02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9081A CN106879081A (zh) 2017-06-20
CN106879081B true CN106879081B (zh) 2020-09-18

Family

ID=4994412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3422.6A Active CN103582183B (zh) 2012-08-02 2013-08-02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CN201710680161.3A Active CN107465444B (zh) 2012-08-02 2013-08-02 接收器电路和此类接收器电路执行的方法
CN201610857857.4A Active CN106879081B (zh) 2012-08-02 2013-08-02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3422.6A Active CN103582183B (zh) 2012-08-02 2013-08-02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CN201710680161.3A Active CN107465444B (zh) 2012-08-02 2013-08-02 接收器电路和此类接收器电路执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3582183B (zh)
DE (1) DE10201310827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4042B2 (en) * 2014-03-31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mobile receive diversity (OMRD) in a dual-SIM dual-active (DSDA) device
WO2020000347A1 (zh) 2018-06-29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多调制解调器modem执行通信业务的方法
KR102637730B1 (ko) * 2018-12-24 2024-0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수신 다중 sim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2728B2 (en) * 2006-02-09 2009-06-02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Dual-function wireless data terminal
US20080137581A1 (en) * 2006-12-12 2008-06-12 Nokia Corporation Data forward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CA2598549A1 (en) 2007-08-24 2009-02-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for communication
CN201191826Y (zh) * 2008-04-07 2009-02-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射频接收电路
US20100279709A1 (en) * 2009-04-29 2010-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imode sup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585467B1 (ko) * 2009-06-05 2016-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싱글 베이스 칩셋을 이용한 듀얼 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운용방법
US8204098B2 (en) 2009-06-19 2012-06-19 Nokia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multiple carrie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in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46265B (zh) * 2009-09-15 2012-03-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KR101699860B1 (ko) * 2009-10-01 2017-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반송파 결합 활성화 여부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97640B (zh) * 2009-10-10 2015-05-06 赵明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线通信用户端设备
WO2011094284A1 (en) * 2010-01-26 2011-08-04 Maxlinear, Inc. Diversity receiver
US20110217969A1 (en) * 2010-03-05 2011-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with multiple subscriptions that utilize a single baseband-radio frequency resource chain
US9008647B2 (en) * 2010-05-03 2015-04-14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EP2633628B1 (en) 2010-10-27 2015-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terminal with mutliple sim car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183B (zh) 2017-09-12
DE102013108279B4 (de) 2019-03-21
CN107465444A (zh) 2017-12-12
CN103582183A (zh) 2014-02-12
DE102013108279A1 (de) 2014-02-06
CN107465444B (zh) 2021-07-06
CN106879081A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3591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receive configu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128882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radio receiver for processing signals from multiple networks
US1068729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parallel communication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14281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use wireless circuitry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52417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data connections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29910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166984B1 (ko) 송신 국부 발진기를 이용하여 다중 모드 장치에서 셀 탐색 및 다중 링크 통신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743343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35636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service on multiple si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in a multi-sim multi-standby (msms) mode
CN102740461B (zh) 用于多网络操作的移动通信无线电接收机
WO2016077151A1 (en) Dynamically managing receive modes to enhance paging performance on a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712740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call performance during cell selection on a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52612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radio receiver for multiple network operation
JP2017525211A (ja) マルチsim通信デバイスによるシステム情報復号
WO201518012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ergy among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5180140A1 (en) Apparatus to support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in a wireless accessory device
CN106879081B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方法
US9106341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Noiberg,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8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