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5479B -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5479B
CN106875479B CN201510913964.XA CN201510913964A CN106875479B CN 106875479 B CN106875479 B CN 106875479B CN 201510913964 A CN201510913964 A CN 201510913964A CN 106875479 B CN106875479 B CN 106875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rea
elevation
water
rang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139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5479A (zh
Inventor
闫继扬
刘永强
王国飞
李文棋
王刚
钟华
李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Space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Space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Space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Space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139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5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5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5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5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5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涉及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取水域范围线;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优点:采用区域分割的方法为河流区域DEM自动赋值。采用分块内插思想,根据河流两岸高差分割河流水域面,构成分块区域,在分块内进行填平与斜面交替的对水域范围线上点赋值,有效解决了河流区域DEM高程自动赋值的难题。精细美观的表达了水域面地表形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型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海洋陆地水域面(海洋、湖泊、河流等)区域DEM格网点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简称DEM。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应用范围的扩大,DEM成果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并且精细化。伴随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所采集的激光点云数据使高精度、高精细的表现数字高程模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对海洋陆地水域面(海洋、湖泊、河流等)区域DEM格网点高程表示还是不够精细美观。本方法正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出。
海洋、湖泊、水库等海陆部面状水体由于特殊的似静态性特征,其水域表面具有近似统一的高程,可采用统一高程值对区域内DEM格网点高程统一赋值置平。河流水域面是一种总体倾斜的复杂渐变曲面,无法通过数学表达式来整体拟合表达,因而采用数学插值或拟合方法直接对河流水域面DEM格网点高程赋值难度极大。目前,现有的DEM生产软件基本上都未考虑解决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与河流水域面保持一致的问题,相关技术研究寥寥无几。尽管GPSRTK(实时动态测量)、回声测深仪(声纳)等测深技术手段能获得水深数据来修正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但这类测深手段成本昂贵,在大范围DEM生产中并不现实。因此,实现简洁有效的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赋值方法,使其符合实际地表形态,是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根据规范要求静止水域范围内的DEM高程值应一致,其高程值应取常水位高程。流动水域内的DEM高程应自上而下平缓过渡,并且与周围地形高程之间的关系正确、合理。
目前需要一种区域分割方法遵照规范的要求,对静止的水域按照最低值给水域赋值。河流运河等运动水体按照高程分区域以斜面与平面交替表示的方式进行高程赋值,保证相邻分块间能平滑、连续地拼接。其中水域的矢量范围为DLG(数字线划图)水系层表示的水体边界的地理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难题,采用区域分割的方法为河流区域DEM自动赋值。采用分块内插思想,根据河流两岸高差分割河流水域面,构成分块区域,在分块内进行填平与斜面交替的对水域范围线上点赋值,有效解决了河流区域DEM高程自动赋值的难题。精细美观的表达了水域面地表形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角网转换法生成方法,分幅生成对应的DEM成果数据。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的步骤具体可为:
提取矢量数据:提取数字线划图水系层的矢量数据;
绘制新增水系范围:叠置水系数据与正射影像数据,绘制新增的水系范围。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矢量图:对提出的水域范围线向水岸方向缓冲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的矢量面;
生成高程数据模型: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高程,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31
公式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32
公式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得差小于规范要求该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33
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34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的具体步骤为:
静止水域赋高程值: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h=hmin
流动水域赋高程值: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高程,通过公式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36
公式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得差小于规范要求该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42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静止水域赋高程值: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h=hmin
流动水域赋高程值: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采用区域分割的方法为河流区域DEM自动赋值。采用分块内插思想,根据河流两岸高差分割河流水域面,构成分块区域,在分块内进行填平与斜面交替的对水域范围线上点赋值,有效解决了河流区域DEM高程自动赋值的难题。精细美观的表达了水域面地表形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提取水域范围线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角网转换法生成方法,分幅生成对应的DEM成果数据。
如图2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的步骤具体可为:
提取矢量数据:提取数字线划图水系层的矢量数据;
绘制新增水系范围:叠置水系数据与正射影像数据,绘制新增的水系范围。
如图3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矢量图:对提出的水域范围线向水岸方向缓冲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的矢量面;
生成高程数据模型: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如图4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高程,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61
公式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62
公式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得差小于规范要求该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63
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64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
如图5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的具体步骤为:
静止水域赋高程值: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h=hmin
流动水域赋高程值: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
下面以一个更具体的一个细节方面的例子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首先获取制作区域的地形图矢量数据,选取水系图层,提取制作区域的水域范围线。将提取的水域范围线与现势的正射影像数据叠加,添加新更新的水域范围线。
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根据提取的水域范围线,缓冲该范围线,构建包涵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高程变化较小的湖泊、池塘等为静止水域。高程变化较大的河流等为流动水域。
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角网转换法,分幅生成对应的DEM成果数据。
如图2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的步骤具体可为:
提取矢量数据:获取制作区域的数字线划图,提取数字线划图水系层的矢量数据;
绘制新增水系范围:叠置水系数据与现势正射影像数据,绘制新增的水系范围。
如图3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矢量图:对提出的水域范围线向水岸方向缓冲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的矢量面;该矢量面主要包含水岸线即可,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
生成高程数据模型: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如图4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高程,通过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71
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72
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规范要求该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81
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82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保证DEM的正确性与美观性。
如图5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的具体步骤为:
静止水域赋高程值: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h=hmin;保证生成的水域模型不能高出水岸线,确保水域模型的合理性。
流动水域赋高程值: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该表示方式即解决了流动水域DEM模型的合理表示,又在模型中美观的表示了流动水域。
实施例2: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角网转换法生成方法,分幅生成对应的DEM成果数据。
如图2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的步骤具体可为:
提取矢量数据:提取数字线划图水系层的矢量数据;
绘制新增水系范围:叠置水系数据与正射影像数据,绘制新增的水系范围。
如图3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矢量图:对提出的水域范围线向水岸方向缓冲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的矢量面;
生成高程数据模型: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如图6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高程,通过公式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92
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得差小于规范要求该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094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静止水域赋高程值: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h=hmin
流动水域赋高程值: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
下面以一个更具体的一个细节方面的例子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或相似,对相同部分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角网转换法生成方法,分幅生成对应的DEM成果数据。
如图2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的步骤具体可为:
提取矢量数据:提取数字线划图水系层的矢量数据;
绘制新增水系范围:叠置水系数据与正射影像数据,绘制新增的水系范围线。
如图3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矢量图:对提出的水域范围线向水岸方向缓冲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的矢量面;
生成高程数据模型: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如图6所示,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程,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111
公式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112
公式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得差小于规范要求该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GDA0002305498800000114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静止水域赋高程值: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h=hmin
流动水域赋高程值: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
前述的方法描述和示意图仅被提供作为示例性的示例且其不意在需要或隐含必须以所给出的顺序执行上述操作或各个方面的步骤。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的,可以以任何顺序来执行在前述方面中的框的顺序。诸如“其后”、“然后”、“接下来”等之类的词并不意在限制操作或步骤的顺序;这些词仅用于引导读者遍历对方法的描述。此外,任何对权利要求元素的单数引用,例如,使用冠词“一”、“一个”或“该”不被解释为将该元素限制为单数。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文对各种说明性的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方法所施加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以变通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被解释为引起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采用区域分割的方法为河流区域DEM自动赋值。采用分块内插思想,根据河流两岸高差分割河流水域面,构成分块区域,在分块内进行填平与斜面交替的对水域范围线上点赋值,有效解决了河流区域DEM高程自动赋值的难题。精细美观的表达了水域面地表形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前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旨在受限于本文给出的方面,而是与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针对静止水域,对该区域统一附获取的最小高程值;
针对流动水域,以最小值为起点,按照范围线两侧进行等距递进,分割水域,以分割水域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交替生成平面与斜面;将生成的面与水域线求相交,按照面的高程等间距对分割的水域线附高程值,直至到达该水域范围的最高点;流动水域即用交替分段的斜面与平面表示;
生成标准的数字高程模型:通过三角网转换法生成方法,分幅生成对应的DEM成果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根据已有的矢量数据提取水域范围线,并根据现势的的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添加水域范围线;
其中,所述提取水域范围线的步骤具体可为:
提取矢量数据:提取数字线划图水系层的矢量数据;
绘制新增水系范围:叠置水系数据与正射影像数据,绘制新增的水系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根据水域范围缓冲构网生成高程数据模型;
其中,所述生水域范围内的高程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矢量图:对提出的水域范围线向水岸方向缓冲生成包含水岸范围的矢量面;
生成高程数据模型:取缓冲区范围内的分类后点云,根据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网,生成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依据生成的涵盖水岸线的高程数据模型,通过计算比较范围内高程变化来判断静止水域或流动水域;
其中,所述根据模型判断静止水域与流动水域的具体步骤为:
对水域的静止性、流动性进行判断:遍历每个水域范围矢量线,等间距提取水岸线上的高程,通过
Figure FDA0002305498790000021
公式运算提取最大值,通过
Figure FDA0002305498790000022
公式运算提取最小值,将获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差值运算结果判断水域的流动性或静止性;当运算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得差小于规范要求比例尺高程精度要求值的0.5倍时,该差值进行忽略;
在公式
Figure FDA0002305498790000023
中,hmax为获取的最大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大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在公式
Figure FDA0002305498790000024
中,hmin为获取的最小值,该公式n为从1至k点中找到高程最小值,h代表水域平面高程;
检查判断水域附高程值得正确性:通过对水体范围内DEM格网点高程不同值的,以特定颜色实时显示来对DEM质量进行检查修改;对不符合地理常识的区域会生成检查文本,并可通过坐标索引来检查修改。
CN201510913964.XA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Active CN106875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3964.XA CN106875479B (zh)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3964.XA CN106875479B (zh)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5479A CN106875479A (zh) 2017-06-20
CN106875479B true CN106875479B (zh) 2020-02-14

Family

ID=5923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3964.XA Active CN106875479B (zh)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5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7239B (zh) * 2017-10-12 2020-10-30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静止水域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242930B (zh) * 2018-11-02 2019-10-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数字线划图的高程点与等高线空间逻辑关系检测方法
CN109934891B (zh) * 2019-03-19 2023-02-24 武汉楚航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水域岸线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2233237B (zh) * 2020-10-23 2021-06-08 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数字高程模型时的水域置平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
CN115113228B (zh) * 2022-05-09 2023-10-24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退圩还湖工程测验方法
CN114842111B (zh) * 2022-05-28 2023-06-16 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陕西省第五测绘工程院) 一种在dsm影像中使流动水面平缓顺流的自动处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8617B1 (ko) * 2008-11-20 2009-05-27 주식회사 범아엔지니어링 LiDAR 측량값 및 MBES 측량값의 불규칙삼각망(TIN) 보간 성과 검증을 통한 육상부와 수심부가 함께 공존하는 지역의 수치표고모델을 구축하는 방법
CN103530901A (zh) * 2013-10-17 2014-01-22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匹配真实三维环境的动态水域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3868503A (zh) * 2014-03-26 2014-06-18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nsar制作dem的水域高程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8617B1 (ko) * 2008-11-20 2009-05-27 주식회사 범아엔지니어링 LiDAR 측량값 및 MBES 측량값의 불규칙삼각망(TIN) 보간 성과 검증을 통한 육상부와 수심부가 함께 공존하는 지역의 수치표고모델을 구축하는 방법
CN103530901A (zh) * 2013-10-17 2014-01-22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匹配真实三维环境的动态水域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3868503A (zh) * 2014-03-26 2014-06-18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nsar制作dem的水域高程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利用LIDAR与GPS-RTK技术生成水域DEM的方法研究;史小湘;《吉林水利》;20130915(第09期);11-13 *
基于高差分块的河流区域DEM自动赋值方法;王峰 等;《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50615;第32卷(第3期);321-3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5479A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5479B (zh) 一种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置平方法
Danielson et al. Topobathymetric elevation model development using a new methodology: Coastal National Elevation Database
US9651698B2 (en) Multi-beam bathymetric chart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submarine digital depth model feature extraction
Li et al. Digital tide-coordinated shoreline
Allen et al. Mapping coastal morphodynamics with geospatial techniques, Cape Henry, Virginia, USA
Klikunova et al. Crea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for river floodplains
Liu et al. Seasonal pattern of tidal-flat topography along the Jiangsu middle coast, China, using HJ-1 optical images
US11443435B2 (en) Watershed segment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CN102737542B (zh) 一种顾及多重约束条件的水深注记自动选取方法
Skentos et al. Landform analysis using terrain attributes. A GIS application on the Island of Ikaria (Aegean Sea, Greece)
US20210165935A1 (en) Polyline contributor in civil engineering
CN110334137B (zh) 一种基于潮汐过程的海岛礁形态变化定量描述提取方法
Luque et al. A new, robust, and accurate method to extract tide-coordinated shorelines from coastal elevation models
Ye et al. A parallel Python-based tool for meshing watershed rivers at continental scale
KR100764870B1 (ko) 수치지도의 등고선 자동입력장치와 그 입력방법
Moknatian et al. Development of digital bathymetry maps for Lakes Azuei and Enriquillo using sonar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CN105374064A (zh) 地下水流场的三维流线可视化方法
Mitasova et al.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beach morphology using LIDAR, RTK-GPS and Open source GRASS GIS
McGrath et al. Generation of 2D riverbed topography fo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using 1D cross-section data
Robin et al. Modeling tidal water levels for Canadian coastal and offshore waters: implications for coastal change and adaptation
Sitanggang et al. A simple method for watershed delineation in ayer hitam forest reserve using GIS
El Hassan et al. Flood risk prediction using DEM and GIS as applied to Wijj Valley, Taif, Saudi Arabia
de Lima et al. Filho, LM; Bernardes, C. Development of Tools for Coastal Management in Google Earth Engine: Uncertainty Bathtub Model and Bruun Rule
US20210165934A1 (en) Merging watershed segmentations basins in civil engineering
Piasecki et al. Development of digital bathymetry maps for Lakes Azuei and Enriquillo using sonar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