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3868A -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3868A
CN106873868A CN201611262932.9A CN201611262932A CN106873868A CN 106873868 A CN106873868 A CN 106873868A CN 201611262932 A CN201611262932 A CN 201611262932A CN 106873868 A CN106873868 A CN 106873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duction coil
touching signal
threshold value
tou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29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奎
汪健
陈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29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38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3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3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包括: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根据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应用控制,避免了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终端应用技术,尤指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发展,使用体验成为移动终端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在进行应用控制时,采用高效快捷的应用操作成为移动终端设计的一个主要方面,为了移动终端显示美观,物理按键逐渐较少,基于触控屏的虚拟按键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使用触控屏进行应用控制时,由于操作区域为触控显示屏,当终端触控显示屏出现水体、污渍时,用户将无法实现应用控制,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能够避免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设置单元、生成单元和操作单元;其中,
设置单元用于,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生成单元用于,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发送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到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生成单元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触碰信号单元,用于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所述触碰信号单元由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所述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所述触碰信号单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所述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预设单元用于,
在所述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包括:
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
根据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碰信号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
可选的,所述触碰信号由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所述触碰信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所述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之后,所述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可选的,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根据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应用控制,避免了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感应线圈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提供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0将在下面结合触摸屏来对此进行描述。
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陈述更为清楚,以下对实施例涉及的感应线圈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交流电(AC)电流流过电感时将产生AC磁场,如果导电材料(例如一块金属物)被放到电感附近,在导体的表面会在AC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出环流电流(涡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感应线圈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产生的环流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尺寸以及导体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存在函数关系,涡流自身产生的磁场会抵抗由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场,该效应等效于一组耦合电感;其中,感应线圈电感是初级电感,导体中的涡流表示次级电感;两个电感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表示为:感应线圈电感以及接近导体的电阻率、距离、尺寸和形状的函数;其中,由涡流引起的次级电感的电阻和电感可以被建立等效模型为与初级侧(感应线圈)上的距离相关的电阻和电感分量;根据上述感应线圈的工作原理,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如果将感应线圈设置在终端的金属边框和/或金属后盖的内侧,则可以形成上述耦合电感效应。当有外力按压(或碰触)感应线圈所在位置的边框/后盖时,边框/后盖则会产生形变,该形变导致上述等效模型中的距离变小,由于耦合电感效应,初级电感和次级电感均会有所变化,初级电感的变化通过感应线圈反馈时,外力按压(或触屏)操作就可以被识别。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0、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碰信号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生成。
可选的,触碰信号由一个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触碰信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每一个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感应有效阈值可以参照感应线圈的工作性能和属性参数进行设置,不同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握持终端时,不同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设置不同感应线圈对应不同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感应线圈对应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时,可以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映射,例如在终端上设置有N(大于或等于1)个感应线圈时,分别为感应线圈1、感应线圈2、……、感应线圈N,依次对应的阈值为感应有效阈值1、感应有效阈值2、……、感应有效阈值N;其中,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对应存储,如表1所示。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还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等,仅有部分相等和部分不等时,感应有效阈值可以参照表1的方式进行赋值设置。
感应线圈1 感应有效阈值1
感应线圈2 感应有效阈值2
感应线圈3 感应有效阈值3
…… ……
感应线圈N-1 感应有效阈值N-1
感应线圈N 感应有效阈值N
表1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线圈可以与电感数字转换器(Digital Converter forInductive Sensing)连接,一个电感数字转换器可以连接一个感应线圈,也可以连接多个感应线圈;电感数字转换器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并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转换获得的电压和电流、与感应有效阈值对应的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生成的触碰信号;其中,电感数字转换器采用的芯片可以是TI的LDC1614,也可以是LDC1612等。只要是可以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以及可以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处理器可以识别的)的电感数字转换器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步骤300之前还包括:
在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边框和/或后盖设置有与感应线圈协同工作的金属介质,以生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触碰信息;例如、终端的边框可以包括金属边框、终端的后盖包括金属后盖;或者,在感应线圈区域对应设置金属介质,通过按压金属介质的过程感应线圈产生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主要用于生成触碰信号,因此可以基于用户操作习惯进行感应线圈的分布设置;对于不同尺寸的终端,用户握持终端的方式和进行终端操作的习惯也将不同,例如、对5寸屏幕的手机和6寸的平板进行应用操作时,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式和位置就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感应线圈可以参照终端的尺寸大小,结合统计获得的大多数用户对终端进行操作时的习惯进行设置;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用户左手握持终端和右手握持终端均可能对终端实施触碰操作的区域作为设置感应线圈的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在边框的内侧设置多个感应线圈时,可以在预设区域均匀分布感应线圈,例如、沿着边框在一条直线上每隔预设间隔设置一个感应线圈。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终端金属后盖的内侧(虚线框所在的区域)设置感应线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同时在终端的金属边框的内侧和金属后盖的内侧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
步骤301、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
可选的,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之后,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获取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运行状态还可以包括省电状态、耳机连接等;另外,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读取系统运行参数的方式获得,可以通过终端的连接参数获得,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获得,例如、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终端处于横屏或竖屏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感应线圈确定终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通过感应线圈检测用户握持终端的握持姿势,通过握持姿势判断终端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用户通过左手握持终端、或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一般处于竖屏状态,如果用户采用双手握持终端,则终端一般处于横屏状态。
步骤302、根据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包含多种时,可以对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触碰信号,对每一种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即对不同种类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不存在冲突,不同触碰信号可以实施在一个相同的应用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应用控制,避免了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0、在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边框和/或后盖设置有与感应线圈协同工作的金属介质,以生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触碰信息;例如、终端的边框可以包括金属边框、终端的后盖包括金属后盖;或者,在感应线圈区域对应设置金属介质,通过按压金属介质的过程感应线圈产生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主要用于生成触碰信号,因此可以基于用户操作习惯进行感应线圈的分布设置;对于不同尺寸的终端,用户握持终端的方式和进行终端操作的习惯也将不同,例如、对5寸屏幕的手机和6寸的平板进行应用操作时,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式和位置就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感应线圈可以参照终端的尺寸大小,结合统计获得的大多数用户对终端进行操作时的习惯进行设置;
步骤601、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步骤602、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获取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运行状态还可以包括省电状态、耳机连接等;另外,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读取系统运行参数的方式获得,可以通过终端的连接参数获得,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获得,例如、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终端处于横屏或竖屏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感应线圈确定终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通过感应线圈检测用户握持终端的握持姿势,通过握持姿势判断终端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用户通过左手握持终端、或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一般处于竖屏状态,如果用户采用双手握持终端,则终端一般处于横屏状态。
步骤603、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
步骤604、根据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包含多种时,可以对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触碰信号,对每一种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即对不同种类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不存在冲突,不同触碰信号可以实施在一个相同的应用中。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
可选的,触碰信号由一个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触碰信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每一个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感应有效阈值可以参照感应线圈的工作性能和属性参数进行设置,不同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握持终端时,不同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设置不同感应线圈对应不同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感应线圈对应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时,可以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映射,例如在终端上设置有N(大于或等于1)个感应线圈时,分别为感应线圈1、感应线圈2、……、感应线圈N,依次对应的阈值为感应有效阈值1、感应有效阈值2、……、感应有效阈值N;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还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线圈可以与电感数字转换器(DigitalConverter for Inductive Sensing)连接,一个电感数字转换器可以连接一个感应线圈,也可以连接多个感应线圈;电感数字转换器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并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转换获得的电压和电流、与感应有效阈值对应的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生成的触碰信号;其中,电感数字转换器采用的芯片可以是TI的LDC1614,也可以是LDC1612等。只要是可以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以及可以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处理器可以识别的)的电感数字转换器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应用控制,避免了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包括:设置单元、生成单元和操作单元;其中,
设置单元用于,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生成单元用于,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发送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到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生成单元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包含多种时,可以对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触碰信号,对每一种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即对不同种类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不存在冲突,不同触碰信号可以实施在一个相同的应用中。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还包括触碰信号单元,用于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触碰信号单元由一个感应线圈生成时,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触碰信号单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生成时,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每一个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感应有效阈值可以参照感应线圈的工作性能和属性参数进行设置,不同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握持终端时,不同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设置不同感应线圈对应不同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感应线圈对应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时,可以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映射,例如在终端上设置有N(大于或等于1)个感应线圈时,分别为感应线圈1、感应线圈2、……、感应线圈N,依次对应的阈值为感应有效阈值1、感应有效阈值2、……、感应有效阈值N;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还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线圈可以与电感数字转换器(DigitalConverter for Inductive Sensing)连接,一个电感数字转换器可以连接一个感应线圈,也可以连接多个感应线圈;电感数字转换器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并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转换获得的电压和电流、与感应有效阈值对应的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生成的触碰信号;其中,电感数字转换器采用的芯片可以是TI的LDC1614,也可以是LDC1612等。只要是可以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以及可以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处理器可以识别的)的电感数字转换器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运行状态还可以包括省电状态、耳机连接等;另外,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读取系统运行参数的方式获得,可以通过终端的连接参数获得,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获得,例如、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终端处于横屏或竖屏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感应线圈确定终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通过感应线圈检测用户握持终端的握持姿势,通过握持姿势判断终端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用户通过左手握持终端、或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一般处于竖屏状态,如果用户采用双手握持终端,则终端一般处于横屏状态。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还包括预设单元用于,
在所述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边框和/或后盖设置有与感应线圈协同工作的金属介质,以生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触碰信息;例如、终端的边框可以包括金属边框、终端的后盖包括金属后盖;或者,在感应线圈区域对应设置金属介质,通过按压金属介质的过程感应线圈产生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主要用于生成触碰信号,因此可以基于用户操作习惯进行感应线圈的分布设置;对于不同尺寸的终端,用户握持终端的方式和进行终端操作的习惯也将不同,例如、对5寸屏幕的手机和6寸的平板进行应用操作时,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式和位置就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感应线圈可以参照终端的尺寸大小,结合统计获得的大多数用户对终端进行操作时的习惯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应用控制,避免了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预设单元、触碰信号单元、设置单元、获取单元、生成单元和操作单元;其中,
预设单元用于,
在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边框和/或后盖设置有与感应线圈协同工作的金属介质,以生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触碰信息;例如、终端的边框可以包括金属边框、终端的后盖包括金属后盖;或者,在感应线圈区域对应设置金属介质,通过按压金属介质的过程感应线圈产生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感应线圈主要用于生成触碰信号,因此可以基于用户操作习惯进行感应线圈的分布设置;对于不同尺寸的终端,用户握持终端的方式和进行终端操作的习惯也将不同,例如、对5寸屏幕的手机和6寸的平板进行应用操作时,对终端进行操作的方式和位置就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感应线圈可以参照终端的尺寸大小,结合统计获得的大多数用户对终端进行操作时的习惯进行设置。
设置单元用于,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触碰信号单元用于,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感应线圈生成触碰信号。
可选的,触碰信号单元由一个感应线圈生成时,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可选的,触碰信号单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感应线圈生成时,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每一个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感应有效阈值可以参照感应线圈的工作性能和属性参数进行设置,不同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握持终端时,不同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设置不同感应线圈对应不同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感应线圈对应的感应有效阈值不同时,可以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映射,例如在终端上设置有N(大于或等于1)个感应线圈时,分别为感应线圈1、感应线圈2、……、感应线圈N,依次对应的阈值为感应有效阈值1、感应有效阈值2、……、感应有效阈值N;感应线圈的感应有效阈值还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线圈可以与电感数字转换器(DigitalConverter for Inductive Sensing)连接,一个电感数字转换器可以连接一个感应线圈,也可以连接多个感应线圈;电感数字转换器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并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转换获得的电压和电流、与感应有效阈值对应的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生成的触碰信号;其中,电感数字转换器采用的芯片可以是TI的LDC1614,也可以是LDC1612等。只要是可以读取与之连接的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以及可以将读取的电感变化值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处理器可以识别的)的电感数字转换器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赘述。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获取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后发往生成单元;
其中,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运行状态还可以包括省电状态、耳机连接等;另外,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读取系统运行参数的方式获得,可以通过终端的连接参数获得,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获得,例如、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或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终端处于横屏或竖屏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感应线圈确定终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通过感应线圈检测用户握持终端的握持姿势,通过握持姿势判断终端是处于横屏状态还是竖屏状态,例如、用户通过左手握持终端、或右手握持终端时,终端一般处于竖屏状态,如果用户采用双手握持终端,则终端一般处于横屏状态。
生成单元用于,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发送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到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生成单元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触碰信号包含多种时,可以对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触碰信号,对每一种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即对不同种类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不存在冲突,不同触碰信号可以实施在一个相同的应用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应用控制,避免了水体、污渍等影响终端的应用控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例如处理器)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其相应功能,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其相应功能。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单元、生成单元和操作单元;其中,
设置单元用于,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生成单元用于,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发送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到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生成单元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触碰信号单元,用于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碰信号单元由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所述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所述触碰信号单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所述触碰信号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预设单元用于,
在所述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
6.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由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按照预设的映射关系分别设置在终端的不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应用操作指令;
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时,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
根据生成的应用操作指令对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应用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信号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信号由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所述触碰信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生成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包括:
获取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
将获得的每一个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与预设的感应有效阈值进行比较;
当获得的用于生成所述触碰信号的所有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值均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应有效阈值时,生成所述触碰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感应线圈生成的触碰信号之后,所述根据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结合映射关系生成对应的应用操作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横屏状态、竖屏状态、息屏状态、亮屏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边框的内侧和/或后盖的内侧预先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感应线圈。
CN201611262932.9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06873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2932.9A CN106873868A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2932.9A CN106873868A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3868A true CN106873868A (zh) 2017-06-20

Family

ID=59164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2932.9A Pending CN106873868A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38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371A (zh) * 2017-06-22 2017-10-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277A (zh) * 2012-11-20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546597A (zh) * 2012-07-10 2014-01-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具有握持感测器的移动装置的方法及其移动装置
JP2014171041A (ja) * 2013-03-01 2014-09-18 Tokyo Univ Of Agriculture & Technology 携帯デバイスの携帯場所判定方法、携帯デバイス、携帯デバイスの携帯場所判定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CN105988693A (zh) * 2015-02-03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597A (zh) * 2012-07-10 2014-01-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具有握持感测器的移动装置的方法及其移动装置
CN102999277A (zh) * 2012-11-20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14171041A (ja) * 2013-03-01 2014-09-18 Tokyo Univ Of Agriculture & Technology 携帯デバイスの携帯場所判定方法、携帯デバイス、携帯デバイスの携帯場所判定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CN105988693A (zh) * 2015-02-03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371A (zh) * 2017-06-22 2017-10-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616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N104641322B (zh) 用于提供局部反馈的用户终端装置及其方法
CN104007922B (zh) 响应于用户输入提供反馈的方法和实现所述方法的终端
AU20133604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aptic feedback of an input tool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106681620A (zh) 一种实现终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376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74624A (zh) 用于提供触觉效果的便携式终端和方法
CN105808140A (zh)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817486A (zh)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EP4130943A1 (en) Touch ope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488008A (zh) 一种语音通话控制装置及其方法、移动终端
CN106874723A (zh) 一种实现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N106878509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操控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6775331A (zh)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CN202565358U (zh) 基于压力感应实现电子书翻页的系统
CN10656964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CN106843679A (zh) 一种实现分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N106682538A (zh) 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防误触控制终端及其方法
CN106873769A (zh)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CN106778378B (zh) 一种终端防误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6886382A (zh) 一种实现分屏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CN106873868A (zh) 一种实现应用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CN106873838A (zh) 一种终端触控输入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6527923A (zh) 一种图形显示方法及装置
JP6488081B2 (ja) 表示画面を備えた端末装置を用いた周囲雑音による注意散漫の低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