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0852A -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0852A
CN106870852A CN201710191499.2A CN201710191499A CN106870852A CN 106870852 A CN106870852 A CN 106870852A CN 201710191499 A CN201710191499 A CN 201710191499A CN 106870852 A CN106870852 A CN 106870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nnular
female
public plug
valv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14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0852B (zh
Inventor
蒋于良
李中和
杜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yang Yuqiao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914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08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0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0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0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0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each of two pipe-end fittings
    • F16L37/3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each of two pipe-end fittings at least one of two lift valves being open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 F16L37/36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each of two pipe-end fittings at least one of two lift valves being open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with two lift valves being actuated to initiate the flow through the coupling after the two coupling parts are locked against withdraw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插接配合的公插头和母插头;公插头和母插头内使用可移动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分别与套筒的环形密封部进行密封配合,结构简单;弹簧套筒的设置,在公插头插入的过程中,第二阀芯脱离第二密封盘后,母插头第一套筒并不会与公插头第一套筒立即导通,使得公插头第一套筒可以在进入母插头第一套筒后、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外壁与第二环形密封部形成密封后方导通,有效减少了公插头第一套筒在插合初始状态下需要承受的压力,避免泄露。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快速接头包括液压快速接头和各种流体快速接头,它是一种快速连接或断开管路,实现快速拆装的连接装置。快速接头由公插头和母插头两部分组成,公插头和母插头各相当于一个单向阀,内有一个阀芯,未插合时,单向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公插头和母插头均为独立密封状态;公插头插入母插头后,弹簧被压缩,公插头和母插头的阀芯同时被推开,两个管路连通,流体便可以流通。
由于快速接头具有双向止回功能管路断开无泄漏,因此在石油、冶金、水电、工程机械、船舶,机电设备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流体通道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多数采用简单的接插形成流通,流道设计简单,但密封性能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插合过程中公插头插入母插头的瞬间,由于需要带压操作,因此极易出现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插入瞬间泄露的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快速接头,包括:插接配合的公插头和母插头;
所述公插头包括公插头第一套筒,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还设有可沿其轴向滑动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的前端设置第一密封盘,该第一密封盘的环状侧壁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环状内壁密封配合;
所述母插头包括母插头第一套筒,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固定设置第二密封盘,该第二密封盘的环状侧壁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环状内壁之间设置可沿轴向滑动的筒状第二阀芯,该第二阀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密封盘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尾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二环形密封部,该第二环形密封部的内壁平行设置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第二O形密封圈、第三O形密封圈,用于和对置于第二环形密封部内的第二阀芯的外壁形成密封配合;
所述第二密封盘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密封盘的直径相同,所述筒状第二阀芯尾端的外径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前端的外径相同,且筒状第二阀芯尾端的环宽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前端的环宽相同,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前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尾端的内径;所述公插头与母插头插合时,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插入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以使所述母插头连通;同时第二密封盘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向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后端移动,以使所述公插头连通,实现公插头和母插头内流体的流通。
进一步,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密封部,该第一环形密封部的内壁设置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盘的外径与第一环形密封部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第一O形密封圈,以使所述述第一阀芯的第一密封盘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内时,由第一O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一阀芯相配合形成密封。
进一步,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尾端的内壁中设置环形安装槽,该环形安装槽内设置第一挡圈,所述第一弹簧置于所述第一挡圈和所述第一阀芯之间,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复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盘的内侧端面固定设置人字形导向支架,该人字形导向支架的边缘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盘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一阀芯置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时,该人字形导向支架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内壁相接触,以使第一阀芯在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沿轴向移动时形成支撑,并由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对所述人字形导向支架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还设有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滑动配合的筒状阀芯套和筒状弹簧底座,该筒状阀芯套的外壁沿其周向上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凸台,所述人字形导向支架的边缘设置台阶部,该筒状弹簧底座的尾端外壁沿其周向上凸出设置第四环形凸台;装配时所述筒状阀芯套的尾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内,人字形导向支架经台阶部卡接配合在所述筒状阀芯套的前端,所述筒状弹簧底座的前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尾端内,所述第一挡圈对所述筒状弹簧底座的尾端进行限位,以使所述第一弹簧可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复位。
进一步,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轴心处还设有阀杆,该阀杆的前端经底托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密封盘与所述阀杆的尾端固定相连,以使所述第二密封盘设置在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的轴心。
进一步,所述第二阀芯的尾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密封部,该第三环形密封部的内壁设置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四环形凹槽内设置第四O形密封圈,用于和所述第二密封盘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壁中部设置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的侧壁相配合对所述第二阀芯进行限位;所述阀杆上套接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底托之间,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复位。
进一步,所述阀杆上还套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弹簧套筒,该弹簧套筒中部外壁上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凸台,该第三环形凸台小于所述第二阀芯的内径以使所述弹簧套筒可在所述第二阀芯内滑动;所述第二阀芯的前端内壁设置第二挡圈,所述弹簧套筒尾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盘的相对内侧端面相接触,所述弹簧套筒上还套设有被压缩的第三弹簧,该第三弹簧置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二挡圈之间,用于对所述弹簧套筒进行限位;所述弹簧套筒尾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密封盘的外径相同,以使所述第二阀芯向所述母接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阀芯脱离所述第二密封盘后与所述弹簧套筒的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三环形密封部的相对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之间留有间距,以使所述第二阀芯在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环形密封部未接触所述第三环形凸台时,所述弹簧套筒保持静止,所述第三环形密封部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相接触后,带动所述弹簧套筒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使得公插头与母插头之间连通。
上述快速接头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公插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簧支撑第一阀芯到达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第一密封盘的环状侧壁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第一环形密封部经第一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配合,使得公插头处于封闭状态;母插头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支撑第二阀芯到达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尾端,第二阀芯的外壁经第二O形密封圈、第三O形密封圈与母插头第一套筒的第二环形密封部密封配合,第二阀芯的第三环形密封部经第四O形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盘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第三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所述弹簧套筒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盘的内侧端面相接触,以使母插头处于封闭状态。
B、插合时,将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沿轴向推入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使得第二密封盘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内向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尾端移动,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公插头连通;同时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推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第二弹簧被压缩,第二阀芯的第三环形密封部未接触所述第三环形凸台时,第三弹簧回弹使得所述弹簧套筒的尾端依然与所述第二密封盘的内侧端面相接触,第二阀芯脱离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进入所述第二密封盘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之间,且第二阀芯的内壁经第四O形密封圈与所述弹簧套筒保持密封,使得公插头与母插头之间依然保持隔离状态;第二阀芯在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继续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第二阀芯的第三环形密封部接触所述第三环形凸台后带动所述弹簧套筒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移动,第三弹簧再次被压缩,所述弹簧套筒的尾端脱离所述第二密封盘的内侧端面,使得公插头和母插头之间完全连通;此时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前端置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内,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外壁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第二环形密封部经第二O形密封圈、第三O形密封圈密封配合。
C、拔出时,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回弹作用下公插头第一套筒退出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在此过程中,弹簧套筒与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同步移动复位,弹簧套筒的尾端再次与第二密封盘的内侧端相接触,第二阀芯的第三环形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盘的环状侧壁经第四O形密封圈密封配合,该第二阀芯的外壁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的第二环形密封部经所述第二O形密封圈、第三O形密封圈密封配合,第一密封盘的环状侧壁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的第一环形密封部经第一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配合,确保在插拔过程中无泄漏。
发明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的快速接头,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可移动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分别与套筒的环形密封部进行密封配合,结构简单,插合后由第二环形密封部经两个O形密封圈与公插头第一套筒进行密封配合,有效避免泄露;(2)人字形导向支架确保第一阀芯在公插头第一套筒内滑动时不会倾斜,导向稳定,同时人字形导向支架的外缘凸出第一密封盘的边缘设置,使得第一密封盘向公插头第一套筒尾端滑动后,易于形成适于带压液体流通的通道,确保带压液体的快速流通;(3)弹簧套筒的设置,在公插头插入的过程中,第二阀芯脱离第二密封盘后,母插头第一套筒并不会与公插头第一套筒立即导通,使得公插头第一套筒可以在进入母插头第一套筒后、公插头第一套筒的外壁与第二环形密封部形成密封后方导通,有效减少了公插头第一套筒在插合初始状态下需要承受的压力,避免泄露;(4)第二环形密封部内在两个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O形密封圈,避免双密封圈在同一凹槽内相互挤压,造成密封圈损坏,卡死第二阀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公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母插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公插头与母插头插合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公插头第一套筒11,公插头第二套筒12,弹簧底座13,第一弹簧14,筒状阀芯套15,第一挡圈16,第一环形凸台17,第一环形密封部18,第一环形台阶部19,母插头第一套筒21,母插头第二套筒22,弹簧安装座23,第二弹簧24,第三弹簧25,第一空腔26,第二环形密封部27,底托28,第二挡圈29,第一O形密封圈31,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第四O形密封圈34,第五O形密封圈35,第六O形密封圈36,第七O形密封圈37,第八O形密封圈38,第三挡圈39,第一阀芯4,第一密封盘41,人字形导向支架42,台阶部43,斜坡部44,第二阀芯5,第二环形凸台51,弹簧套筒52,第三环形凸台53,第二空腔54,第三环形密封部55,阀杆61,第二密封盘62,第二环形台阶部6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快速接头包括插接配合的公插头和母插头(为方便论述,公插头内的部件涉及到前端时是指靠近公插头与母插头连接处的一端,其相对另一端为尾端;母插头内的部件涉及到尾端时是指靠近公插头与母插头连接处的一端,其相对另一端为前端);如图1所示,公插头包括公插头第一套筒11、公插头第二套筒12,公插头第一套筒11穿过公插头第二套筒12设置,以使公插头第二套筒12在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外壁上形成第一环形台阶部19;且公插头第二套筒12的内壁上设置第五环形凹槽,该第五环形凹槽内设置第五O形密封圈35,用于进行密封;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尾端套接在外接管路内,且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尾端外壁上设置第六环形凹槽,该第六环形凹槽内设置第六O形密封圈36,用于进行密封;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还设有可沿其轴向位移的第一阀芯4,第一阀芯4的前端设置第一密封盘41,第一密封盘41的内侧端面固定设置人字形导向支架42,如图3所示,该人字形导向支架42的边缘凸出设置在第一密封盘41边缘的外侧,第一阀芯4置于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时,该人字形导向支架42的外侧边缘与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内壁相接触,以使第一阀芯4在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沿轴向移动时形成支撑。
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密封部18,该第一环形密封部18的内壁设置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密封盘41的直径与第一环形密封部18的内径相适配,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第一O形密封圈31,以使述第一阀芯4的第一密封盘41置于第一环形密封部18内时,由第一O形密封圈31与第一阀芯4相配合形成密封。
公插头第二套筒12内还设有第一弹簧14、筒状阀芯套15和筒状弹簧底座13,筒状阀芯套15与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内壁间隙配合,以使筒状阀芯套15可沿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内壁滑动;该筒状阀芯套15的外壁沿其周向上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凸台17,如图4所示,人字形导向支架42的边缘设置台阶部43,该筒状弹簧底座13的尾端外壁沿其周向上凸出设置第四环形凸台;装配时筒状阀芯套15的尾端套接在第一弹簧14内,人字形导向支架42经台阶部43卡接配合在筒状阀芯套15的前端内;筒状弹簧底座13的前端套接在第一弹簧14的尾端内,第一挡圈16对筒状弹簧底座13的尾端进行限位,第一环形密封部18的相对内侧壁设置锥形过渡部,人字形导向支架42边缘台阶部43的前端面设置与锥形过渡部相适配的斜坡部44,以使第一阀芯4移动至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时,由锥形过渡部和斜坡部44相配合对第一阀芯4进行限位。
如图2所示,母插头包括母插头第一套筒21、母插头第二套筒22,母插头第一套筒21穿过母插头第二套筒22设置,以使母插头第二套筒22在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外壁上形成第二环形台阶部63,公插头与母插头插合时,第二环形台阶部63与第一环形台阶部19相配合形成限位;且母插头第二套筒22的内壁上设置第七环形凹槽,该第七环形凹槽内设置第七O形密封圈37,用于进行密封;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套接在外接管路内,且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外壁上设置第八环形凹槽,该第八环形凹槽内设置第八O形密封圈38,用于进行密封。
该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轴心处还设有阀杆61,该阀杆61的前端经底托28与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内壁固定相连,阀杆61的尾端同轴固定设置第二密封盘62。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与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环状内壁之间设置可沿轴向位移的筒状第二阀芯5,第二阀芯5的内壁设置第四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内设置第四O形密封圈34,用于和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尾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二环形密封部27,该第二环形密封部27的内壁平行设置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用于和对置于第二环形密封部27内的第二阀芯5的环状外壁形成密封配合。
第二阀芯5的外壁中部设置第二环形凸台51,第二环形凸台51的外侧端面与第二环形密封部27的侧壁相配合对第二阀芯5进行限位;阀杆61上套接第二弹簧24,该第二弹簧24置于第二环形凸台51的内侧端面与底托28之间,用于推动第二阀芯复位。阀杆61上还套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弹簧套筒52、弹簧安装座23、第三弹簧25,该弹簧套筒52置于第二阀芯5内,弹簧套筒52的中部外壁上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凸台53,该第三环形凸台53的外径小于第二阀芯5的内径以使弹簧套筒52可在第二阀芯5内滑动;弹簧套筒52的前端套接在第三弹簧25的尾端内,弹簧安装座23的尾端套接在第三弹簧25的前端内,弹簧安装座23的前端设置环形凸台,第二阀芯5的前端内壁设置环形槽,弹簧安装座23的尾端插入第三弹簧25的前端内后,在第二阀芯5的环形槽内置入第二挡圈29,对第三弹簧25的前端进行限位,使得第三弹簧25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套筒52尾端的端面在第三弹簧25的推动下与第二密封盘62的相对内侧端面相接触;弹簧套筒52尾端的外径与第二密封盘62的外径相同,以使第二阀芯5向母接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过程中,第二阀芯5脱离第二密封盘62后可与弹簧套筒52的外壁密封配合;第三环形密封部55的相对内侧端面与第三环形凸台53之间留有间距,以使第二阀芯5在向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的过程中,第三环形密封部55未接触第三环形凸台53时,弹簧套筒52保持静止,第三环形密封部55与第三环形凸台53相接触后,带动弹簧套筒52向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使得公插头与母插头之间连通。
如图4所示,第二密封盘62的直径与第一密封盘41的直径相同,筒状第二阀芯5尾端的外径与公插头第一套筒11前端的外径相同,且筒状第二阀芯5尾端的环宽与公插头第一套筒11前端的环宽相同,公插头第一套筒11前端的外径小于母插头第一套筒21尾端的内径;公插头与母插头插合时,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插入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并由第一环形台阶部19和第二环形台阶部63进行限位,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推动第二阀芯5在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向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同时第二密封盘62推动第一阀芯4在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向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后端移动,实现公插头和母插头内流体的流通。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快速接头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公插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簧14支撑第一阀芯4到达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第一密封盘41的环状侧壁与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第一环形密封部18经第一O形密封圈31进行密封配合,使得公插头处于封闭状态;母插头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24支撑第二阀芯5到达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第二阀芯5的外壁经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与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第二环形密封部27密封配合,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经第四O形密封圈34和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第三弹簧25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弹簧套筒52的尾端与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面相接触,以使母插头处于封闭状态。
B、插合时,将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沿轴向推入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使得第二密封盘62推动第一阀芯4在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向公插头第二套筒12的后端移动,第一弹簧14被压缩,公插头连通;同时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推动第二阀芯5在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向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第二弹簧24被压缩,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未接触第三环形凸台53时,第三弹簧25逐渐回弹使得弹簧套筒52的尾端依然与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面相接触,第二阀芯5脱离第二环形密封部27,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进入第二密封盘62与第二环形密封部27之间,且第二阀芯5的内壁经第四O形密封圈34与弹簧套筒52的外壁保持密封,使得公插头与母插头之间依然保持隔离状态,减少了母插头内带压液体对母插头与公插头插合处的压力;第二阀芯5在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继续向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接触第三环形凸台53后带动弹簧套筒52向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第三弹簧25再次被压缩,弹簧套筒52的尾端脱离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面,使得公插头和母插头之间完全连通;此时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置于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外壁与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第二环形密封部27经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密封配合。
C、拔出时,在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24的回弹作用下公插头第一套筒11退出母插头第一套筒21,在此过程中,弹簧套筒52与第二阀芯5、第一阀芯4同步移动复位,弹簧套筒52的尾端再次与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相接触,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与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经第四O形密封圈34密封配合,该第二阀芯5的外壁与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第二环形密封部27经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密封配合,第一密封盘42的环状侧壁与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第一环形密封部18经第一O形密封圈31进行密封配合,确保在插拔过程中无泄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配合的公插头和母插头,所述公插头包括公插头第一套筒(11),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还设有可沿其轴向滑动的第一阀芯(4),所述第一阀芯(4)的前端设置第一密封盘(41),该第一密封盘(41)的环状侧壁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环状内壁密封配合;
所述母插头包括母插头第一套筒(21),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固定设置第二密封盘(62),该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环状内壁之间设置可沿轴向滑动的筒状第二阀芯(5),该第二阀芯(5)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尾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二环形密封部(27),该第二环形密封部(27)的内壁平行设置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内分别设置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
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密封盘(41)的直径相同,所述筒状第二阀芯(5)尾端的外径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前端的外径相同,且筒状第二阀芯(5)尾端的环宽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前端的环宽相同,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前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尾端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2)的前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密封部(18),该第一环形密封部(18)的内壁设置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盘(41)的外径与第一环形密封部(18)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第一O形密封圈(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还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尾端的内壁中设置环形安装槽,该环形安装槽内设置第一挡圈(16),所述第一弹簧(14)置于所述第一挡圈(16)和所述第一阀芯(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盘(41)的内侧端面固定设置人字形导向支架(42),该人字形导向支架(42)的边缘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盘(41)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一阀芯(4)置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时,该人字形导向支架(42)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还设有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滑动配合的筒状阀芯套(15)和筒状弹簧底座(13),该筒状阀芯套(15)的外壁沿其周向上凸出设置第一环形凸台(17),所述人字形导向支架(42)的边缘设置台阶部(43),该筒状弹簧底座(13)的尾端外壁沿其周向上凸出设置第四环形凸台,装配时所述筒状阀芯套(15)的尾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弹簧(14)内,人字形导向支架(42)经台阶部(43)卡接配合在所述筒状阀芯套(15)的前端;所述筒状弹簧底座(13)的前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弹簧(14)的尾端内,所述第一挡圈(16)对所述筒状弹簧底座(13)的尾端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轴心处还设有阀杆(61),该阀杆(61)的前端经底托(28)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密封盘(62)与所述阀杆(61)的尾端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5)的尾端内壁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密封部(55),该第三环形密封部(55)的内壁设置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四环形凹槽内设置第四O形密封圈(34);所述第二阀芯(5)的外壁中部设置第二环形凸台(51),所述第二环形凸台(51)的外侧端面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27)的侧壁相配合对所述第二阀芯(5)进行限位;所述阀杆(61)上套接第二弹簧(24),该第二弹簧(24)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51)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底托(2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61)上还套设有可沿轴向滑动的弹簧套筒(52),该弹簧套筒(52)的中部外壁上凸出设置第三环形凸台(53),该第三环形凸台(53)小于所述第二阀芯(5)的内径以使所述弹簧套筒(52)可在所述第二阀芯(5)内滑动;所述第二阀芯(5)的前端内壁设置第二挡圈(29),所述弹簧套筒(52)尾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相对内侧端面相接触,所述弹簧套筒(52)上还套设有被压缩的第三弹簧(25),该第三弹簧(25)置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53)与所述第二挡圈(29)之间;所述弹簧套筒(52)尾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三环形密封部(55)的相对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53)之间留有间距。
9.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接头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公插头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簧(14)支撑第一阀芯(4)到达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第一密封盘(41)的环状侧壁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第一环形密封部(18)经第一O形密封圈(31)进行密封配合,使得公插头处于封闭状态;母插头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24)支撑第二阀芯(5)到达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尾端,第二阀芯(5)的外壁经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与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第二环形密封部(27)密封配合,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经第四O形密封圈(34)和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密封配合,第三弹簧(25)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所述弹簧套筒(52)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面相接触,使得母插头处于封闭状态;
B、插合时,将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沿轴向推入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使得第二密封盘(62)推动所述第一阀芯(4)在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内向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后端移动,第一弹簧(14)被压缩,所述公插头连通;同时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推动所述第二阀芯(5)在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第二弹簧(24)被压缩,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未接触所述第三环形凸台(53)时,第三弹簧(25)回弹使得所述弹簧套筒(52)的尾端依然与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面相接触,第二阀芯(5)脱离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27),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进入所述第二密封盘(62)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27)之间,且第二阀芯(5)的内壁经第四O形密封圈(34)与所述弹簧套筒(52)保持密封,使得公插头与母插头之间依然保持隔离状态;第二阀芯(5)在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继续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接触所述第三环形凸台(53)后带动所述弹簧套筒(52)向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前端移动,第三弹簧(25)再次被压缩,所述弹簧套筒(52)的尾端脱离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面,使得公插头和母插头之间完全连通;此时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前端置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内,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外壁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第二环形密封部经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密封配合;
C、拔出时,在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24)的回弹作用下公插头第一套筒(11)退出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在此过程中,弹簧套筒(52)与第二阀芯(5)、第一阀芯(4)同步移动复位,弹簧套筒(52)的尾端再次与第二密封盘(62)的内侧端相接触,第二阀芯(5)的第三环形密封部(55)与所述第二密封盘(62)的环状侧壁经第四O形密封圈(34)密封配合,该第二阀芯(5)的外壁与所述母插头第一套筒(21)的第二环形密封部(27)经所述第二O形密封圈(32)、第三O形密封圈(33)密封配合,第一密封盘(41)的环状侧壁与所述公插头第一套筒(11)的第一环形密封部(18)经第一O形密封圈(31)进行密封配合,确保在插拔过程中无泄漏。
CN201710191499.2A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06870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499.2A CN106870852B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499.2A CN106870852B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0852A true CN106870852A (zh) 2017-06-20
CN106870852B CN106870852B (zh) 2019-05-03

Family

ID=5915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1499.2A Active CN106870852B (zh) 2017-03-28 2017-03-28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085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5644A (zh) * 2017-11-24 2018-05-01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超高压零滴漏快速接头
CN109114336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液冷系统
CN110608329A (zh) * 2018-09-30 2019-12-2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连接器插座及流体连接器
CN111629948A (zh) * 2018-01-25 2020-09-04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中的压缩气体耦连装置或者压缩介质耦连装置的耦连设备
CN112983292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管钻井装置的连接结构
CN113404960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通径干式快速接头
CN114268071A (zh) * 2021-11-30 2022-04-01 百富非凡机电设备(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残留防止接头
CN112983292B (zh) * 2019-12-16 2024-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管钻井装置的连接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7820C1 (de) * 1997-04-26 1998-06-10 Gustav Schumacher Kupplungsmuffe für eine Hydraulikkupplung
GB2362439A (en) * 2000-05-19 2001-11-21 Huang I Chuan Hose joint with locking arm and valve arrangement
CN204328304U (zh) * 2014-12-19 2015-05-13 浙江松乔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新型快速接头
CN105351652A (zh) * 2015-12-04 2016-02-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流体连接器
CN206600547U (zh) * 2017-03-28 2017-10-31 蒋于良 一种快速接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7820C1 (de) * 1997-04-26 1998-06-10 Gustav Schumacher Kupplungsmuffe für eine Hydraulikkupplung
GB2362439A (en) * 2000-05-19 2001-11-21 Huang I Chuan Hose joint with locking arm and valve arrangement
CN204328304U (zh) * 2014-12-19 2015-05-13 浙江松乔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新型快速接头
CN105351652A (zh) * 2015-12-04 2016-02-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流体连接器
CN206600547U (zh) * 2017-03-28 2017-10-31 蒋于良 一种快速接头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4336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液冷系统
CN109114336B (zh) * 2017-06-26 2020-10-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液冷系统
CN107975644A (zh) * 2017-11-24 2018-05-01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超高压零滴漏快速接头
CN111629948A (zh) * 2018-01-25 2020-09-04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中的压缩气体耦连装置或者压缩介质耦连装置的耦连设备
CN111629948B (zh) * 2018-01-25 2023-09-01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中的压缩气体耦连装置或者压缩介质耦连装置的耦连设备
CN110608329A (zh) * 2018-09-30 2019-12-2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连接器插座及流体连接器
CN112983292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管钻井装置的连接结构
CN112983292B (zh) * 2019-12-16 2024-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连续管钻井装置的连接结构
CN113404960A (zh) * 2021-06-25 2021-09-17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通径干式快速接头
CN113404960B (zh) * 2021-06-25 2022-04-15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通径干式快速接头
CN114268071A (zh) * 2021-11-30 2022-04-01 百富非凡机电设备(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残留防止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0852B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0852A (zh)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CN206600551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接头
CN206600550U (zh) 一种自卸压快速接头
AU2013256104B2 (en) Seal stem
CA2880036C (en)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swaged valve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A2377697A1 (en) Expandable joint connector
KR101846214B1 (ko) 유체압 실린더
CN206600547U (zh) 一种快速接头
CN104884732B (zh) 赋能环凹陷旋出锁
CN110486553B (zh) 一种带自保护功能流体截止机构的流体连接器
CN107013777B (zh) 一种自卸压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CN107002927A (zh) 快速连接器
CN106917927A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CN204176213U (zh) 一种防污染的水下单路液压快速接头
CN2872046Y (zh) 管道连接装置
CN106917926B (zh)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工作方法
JP2012141046A (ja) 流体用コネクタ
CN203560645U (zh) 带压操作快速接头
CN206600546U (zh) 一种快速接头
WO2022166580A1 (zh) 流体连接器及密封结构
CN212616955U (zh) 钢珠锁紧快插式流体连接器
CN203927178U (zh) 一种流体快速连接器
CN211281259U (zh) 一种改进型支重轮
CN219691509U (zh) 注水井封隔器
CN103162042A (zh) 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7

Address after: 212300 128 Qianjin Road, Danyang Development Zone,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after: DANYANG YUQIAO PRECISION COMPONEN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2300 Chiang Ka Tsuen 28, Yongan District, Danyang Development Zone,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 Yu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