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9374B -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9374B
CN106849374B CN201710217501.9A CN201710217501A CN106849374B CN 106849374 B CN106849374 B CN 106849374B CN 201710217501 A CN201710217501 A CN 201710217501A CN 106849374 B CN106849374 B CN 106849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switch
current
formula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75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9374A (zh
Inventor
麦瑞坤
张友源
陈阳
何正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175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9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9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9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9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9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5/00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在接收部分设立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和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由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一串联,且切换开关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相连;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和切换开关二串联,且切换开关二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与上述方案在控制端略有差异的第二实施方案。采用本发明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能输出与负载无关的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适合于多充电系统共用一个逆变器,整个过程输入阻抗均为纯阻性,能避免无功功率的输入,能提高系统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通过磁场以非接触的方式向用电器进行灵活、安全、可靠供电,避免了传统拔插式电能传输系统存在的接触火花、漏电等安全问题。该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内置式医疗装置、消费电子产品、照明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中,运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发展前途巨大。
为了实现电池安全充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充放电次数,充电过程通常为前期的恒流充电和后期的恒压充电两个阶段。在充电初期采用恒流模式,电池电压迅速增加;当电池电压达到充电设定电压时,采用恒压模式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充电截止电流,充电完成。从而要求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能分别提供恒定的电流和恒定的电压。
现有的无线充电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工作过程为:工频交流电经过整流成为直流,经过逆变器后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高频交变电流注入初级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次级线圈在初级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中感应出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通过高频整流后向负载提供电能。由于负载(电池)的等效阻抗是变动的,所以在一定输入电压下系统难以输出负载所需的恒定电流或电压。为解决该问题,通常的方法有两种:一、在电路系统中引入闭环负反馈控制,如在逆变器前加入控制器调节输入电压或者采用移相控制,或者在次级线圈整流后加入DC-DC变换器;其缺陷是,增加了控制成本和复杂性,降低系统稳定性,并且系统会输入较大的无功功率,增大逆变器容量要求。二、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工作在两个不同频率点实现恒流和恒压输出,但是该方法会出现频率分叉现象,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既能输出恒流也能输出恒压,适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特别是单个电源下多负载的充电,如对多辆电动车同时充电;且没有无功功率输入,系统效率高。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由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送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感L1、初级线圈补偿器PA、初级线圈LP1;且在初级补偿电感L1与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连接点和高频逆变器H与初级线圈LP1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初级补偿电容CP;接收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1、次级线圈补偿器SA、次级补偿电容CS2和整流滤波电路(D)、电池负载Z。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与次级补偿电容CS2的连接点和次级线圈LS1与整流滤波电路D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1;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1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一S1串联,且切换开关一S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K1相连;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容CS2两端并联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2;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2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和切换开关二S2串联,且切换开关二S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K1相连;
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一S1闭合和切换开关二S2闭合,系统工作于恒流充电模式;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一S1断开和切换开关二S2断开,系统工作于恒压充电模式。
进一步:
所述的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由式(1)确定:
式中,j为虚数单位,ω为系统工作频率,M为初级线圈LP1和次级线圈LS1之间的互感值,为直流电源E的输出电压值,U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为初级线圈LP1的电感值;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由式(2)确定:
式中,π为圆周率,I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为次级线圈LS1的电感值。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感L1的电感值由式(3)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容CP的电容值由式(4)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由式(5)确定: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容CS2的电容值由式(6)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的电感值由式(7)确定:
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是:
控制器一控制切换开关一闭合和切换开关二闭合,系统即工作于恒流模式,对负载输出恒定电流,即向电池提供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IB;适合电池充电初期采用。
控制器一控制切换开关一断开和切换开关二断开,系统即工作于恒压模式,对负载输出恒定电压,即向电池提供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UB;适合电池充电后期、电池电压达到充电设定电压时采用。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由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送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感L1、初级线圈补偿器PA、初级线圈LP1;且在初级补偿电感L1与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连接点和高频逆变器H与初级线圈LP1的连接点之间连有初级补偿电容CP。接收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1、次级线圈补偿器SA、次级补偿电感L2和整流滤波电路D、电池负载Z。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与次级补偿电感(L2)的连接点和次级线圈LS1与整流滤波电路D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3;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3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三S3串联,且切换开关三S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二K2相连。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感L2和整流滤波电路D之间串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Q4;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Q4的组成是: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和切换开关四S4并联,且切换开关四S4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二K2相连;
当控制器二K2控制切换开关三S3闭合和切换开关四S4闭合,系统工作于恒流充电模式;当控制器二K2控制切换开关三S3断开和切换开关四S4断开,系统工作于恒压充电模式。
进一步:
所述的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由式(8)确定:
式中,j为虚数单位,ω为系统工作频率,M为初级线圈(LP1)和次级线圈(LS1)之间的互感值,为直流电源(E)的输出电压值,U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为初级线圈(LP1)的电感值;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由式(9)确定:
式中,π为圆周率,I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为次级线圈(LS1)的电感值;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感L1的电感值由式(10)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容CP的电容值由式(11)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由式(12)确定: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感L2的电感值由式(13)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的电容值由式(14)确定:
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是:
控制器二控制切换开关三闭合和切换开关四闭合,系统即工作于恒流模式,对负载输出恒定电流,即向电池提供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IB;适合电池充电初期采用。
控制器二控制切换开关三断开和切换开关四断开,系统即工作于恒压模式,对负载输出恒定电压,即向电池提供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UB;适合电池充电后期、电池电压达到充电设定电压时采用。
本发明两种方案中系统输出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的理论分析如下:
图1所示为系统恒压输出时的等效电路,其中LP为等效初级线圈,LS为等效次级线圈,L1为初级补偿电感,CP为初级补偿电容,CS2为次级补偿电容,M为等效初级线圈与等效次级线圈间的互感值。
当LS的电感值与CS2的电容值满足关系式(15):
时,根据变压器原理可以推得次级回路反射到初级回路的阻抗Z1rV为:
其中R是整流滤波电路D的输入交流电阻。当L1的电感值LP的电感值和CP的电容值满足关系式(17):
时,根据基本电路知识可以计算得系统恒压输出时的输入阻抗Zinv为:
进一步,结合逆变器输出电压UP与直流电源E的电压值间的关系:
通过基本的电路知识可计算出整流滤波电路D的输入电压Uout为:
然后根据全桥整流的输入电压Uout与输出电压UB之间的关系:
可计算得到系统输出电压UB为:
设系统电压增益GV为系统输出电压UB与直流电源E的电压值的模值比,即:
由式(23)可知,若直流电源E的电压值互感值M固定时,要获得恒定的系统输出电压UB,等效初级线圈LP的电感值需满足式(24):
图2所示为系统恒流输出时的系统等效电路,其中LP为等效初级线圈,LS为等效次级线圈,L1为初级补偿电感,CP为初级补偿电容,CS1为次级恒流补偿电容,L2为次级补偿电感,M为等效初级线圈与等效次级线圈间的互感值。
当LS的电感值L2的电感值和CS1的电容值满足关系式(25):
再根据变压器原理可推导出次级回路反射到初级回路的阻抗Z1rC:
进一步,当L1的电感值LP的电感值和CP的电容值满足关系式(17)和式(24)时,可推导得系统恒流输出时的输入阻抗Zinc为:
再结合逆变器输出电压UP与直流电源E的电压值间的关系:
通过基本的电路知识可计算出整流滤波电路D的输入电流Iout为:
再由全桥整流的输入电流Iout与输出电流IB之间的关系:
可计算出系统输出电流IB为:
设系统电流增益GC为系统输出电流IB与直流电源E的电压值的模值比,即:
由此可知,当直流电源E的电压值互感值M和系统工作角频率ω固定,且系统设定的恒定输出电压为UB时,要获得恒定输出电流IB,等效次级线圈LS需满足式(33):
实际中的耦合机构一般不能满足用户的参数设计要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串入初级线圈补偿器PA和次级线圈补偿器PS,以调节等效初级线圈LP和等效次级线圈LS的大小。假设实际系统中初级线圈的电感LP1则根据式(24)可以确定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需满足式(34):
假设实际系统中次级线圈的电感LS1则根据式(24)可以确定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需满足式(35):
进一步,根据式(15)和(33),可计算出次级补偿电感CS2的电容值为:
根据式(25)和(33)可得出次级补偿电感L2的电感值为:
同理,根据式(25)和(33)可推得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为:
前文介绍了系统恒压恒流输出时的电路原理,下文将介绍通过次级变结构来实现系统恒压恒流输出间的转换。
在第一种方案,
考虑图3所示电路,当切换开关S1和切换开关S2打开时,图3所示电路与图1所示恒压输出电路等效,故可输出恒定电压;当切换开关S1和切换开关S2闭合时,图3所示电路中的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与次级补偿电容CS2并联等效为图2所示电路中的次级补偿电感L2,此时系统电路与图2所示的系统恒流输出电路等效,故可实现系统的恒流输出。由此可知,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的电感值需满足式(39):
将式(36)和(37)带入式(39)计算得为:
综上所述,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S1和切换开关S2打开时,系统工作于恒压输出方式,而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S1和切换开关S2闭合时,系统工作于恒流输出方式。
在第二种方案,
考虑图4所示电路,当切换开关S1打开和切换开关S2打开时,图4所示电路中的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与次级补偿电感L2串联等效为图1所示电路中的次级补偿电容CS2,此时系统电路与图1所示的系统恒压输出电路等效,故可输出恒定电压;当切换开关S1闭合和切换开关S2闭合时,图4所示电路与图2所示的系统恒流输出电路等效,故可实现系统的恒流输出。由此可知,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2的电容值需满足式(41):
将式(36)和(37)带入式(41)计算得为:
综上所述,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S1打开和切换开关S2打开时,系统工作于恒压输出方式,而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S1闭合和切换开关S2闭合时,系统工作于恒流输出方式。
此外,由式(18)和(27)给出的系统输入阻抗可以得出:无论系统工作于恒流输出方式还是恒压输出方式,系统的输入阻抗均为纯阻性,没有无功功率流入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提出的变次级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只需在次级设置两个切换开关,便能改变次级的电路拓扑结构,从而能在同一工作频率下输出与负载无关的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满足电池初期恒流充电、后期恒压充电的要求。系统工作在一个频率点下,不会出现频率分叉现象,系统工作稳定。
二、本发明只需在次级回路加入两个切换开关和一个电感或者电容组成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时只需简单的控制开关的切换,没有复杂的控制策略,无需初级和次级通信;其控制简单、方便,可靠。
三、该系统电路参数确定后,输出的与负载无关的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只与高频逆变器输出电压有关,故可将多个该类系统的高频逆变器后部电路并联于同一个高频逆变器上,实现同时对多个电池或充电设备充电,大大减少了多电池负载充电时的高频逆变器数量,降低充电成本。
四、本发明的电路拓扑在系统恒压和恒流输出时,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同相位,致使逆变器几乎没有注入无功功率,故而系统损耗较小,并且对逆变器的容量要求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恒压输出时的系统等效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恒流输出时的系统等效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E为直流电源,H为高频逆变器,D为整流滤波电路,Z为电池负载,Q1为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2为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3为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4为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S1为切换开关一,S2为切换开关二,S3为切换开关三,S4为切换开关四,K1为控制器一,K2为控制器二,UP和IP分别为高频逆变器(H)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UB和IB分别为电池的电压和电流,R为整流滤波电路D的输入电阻,LP为等效初级线圈,LS为等效次级线圈,L1为初级补偿电感,CP为初级补偿电容,LP1为初级线圈,LS1为次级线圈,CS1位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2为次级补偿电容,LCC为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2为次级补偿电感,CV2为次级恒压补偿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由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送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感L1、初级线圈补偿器PA、初级线圈LP1;且在初级补偿电感L1与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连接点和高频逆变器H与初级线圈LP1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初级补偿电容CP;接收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1、次级线圈补偿器SA、次级补偿电容CS2和整流滤波电路D、电池负载Z。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与次级补偿电容CS2的连接点和次级线圈LS1与整流滤波电路D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1;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1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S1串联,且切换开关一S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K1相连。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容CS2两端并联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2;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2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和切换开关S2串联,且切换开关二S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K1相连。
本例中的系统参数采用如下方式确定:
所述的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由式(1)确定:
式中,j为虚数单位,ω为系统工作频率,M为初级线圈LP1和次级线圈LS1之间的互感值,为直流电源E的输出电压值,U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为初级线圈LP1的电感值;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由式(2)确定:
式中,π为圆周率,I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为次级线圈LS1的电感值。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感L1的电感值由式(3)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容CP的电容值由式(4)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由式(5)确定: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容CS2的电容值由式(6)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的电感值由式(7)确定:
实施例2
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由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送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感L1、初级线圈补偿器PA、初级线圈LP1;且在初级补偿电感L1与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连接点和高频逆变器H与初级线圈LP1的连接点之间连有初级补偿电容CP。接收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1、次级线圈补偿器SA、次级补偿电感L2和整流滤波电路D、电池负载Z。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与次级补偿电容CS2的连接点和次级线圈LS1与整流滤波电路D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3;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3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S1串联,且切换开关三S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二K2相连;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感L2和整流滤波电路D之间串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Q4;所述的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Q4的组成是: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和切换开关四S4并联,且切换开关四S4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二K2相连。
本例中的系统参数采用如下方式确定:
所述的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由式(8)确定: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由式(9)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感L1的电感值由式(10)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容CP的电容值由式(11)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由式(12)确定: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感L2的电感值由式(13)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的电容值由式(14)确定:

Claims (3)

1.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由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发送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感(L1)、初级线圈补偿器(PA)、初级线圈(LP1);且在初级补偿电感(L1)与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连接点和高频逆变器(H)与初级线圈(LP1)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初级补偿电容(CP);接收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1)、次级线圈补偿器(SA)、次级补偿电容(CS2)和整流滤波电路(D)、电池负载(Z);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与次级补偿电容(CS2)的连接点和次级线圈(LS1)与整流滤波电路(D)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1);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一(Q1)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一(S1)串联,且切换开关一(S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K1)相连;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容(CS2)两端并联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2);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二(Q2)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和切换开关二(S2)串联,且切换开关二(S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一(K1)相连;
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一(S1)闭合和切换开关二(S2)闭合,系统工作于恒流充电模式;当控制器一(K1)控制切换开关一(S1)断开和切换开关二(S2)断开,系统工作于恒压充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由式(1)确定:
式中,j为虚数单位,ω为系统工作频率,M为初级线圈(LP1)和次级线圈(LS1)之间的互感值,为直流电源(E)的输出电压值,U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为初级线圈(LP1)的电感值;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由式(2)确定:
式中,π为圆周率,I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为次级线圈(LS1)的电感值;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感(L1)的电感值由式(3)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容(CP)的电容值由式(4)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由式(5)确定: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容(CS2)的电容值由式(6)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感(LCC)的电感值由式(7)确定:
3.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由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发送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感(L1)、初级线圈补偿器(PA)、初级线圈(LP1);且在初级补偿电感(L1)与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连接点和高频逆变器(H)与初级线圈(LP1)的连接点之间连有初级补偿电容(CP);接收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1)、次级线圈补偿器(SA)、次级补偿电感(L2)和整流滤波电路(D)、电池负载(Z);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与次级补偿电感(L2)的连接点和次级线圈(LS1)与整流滤波电路(D)的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3);恒流恒压切换电路三(Q3)的组成是: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和切换开关三(S3)串联,且切换开关三(S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二(K2)相连;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感(L2)和整流滤波电路(D)之间串接有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Q4);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四(Q4)的组成是: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和切换开关四(S4)并联,且切换开关四(S4)的控制端与控制器二(K2)相连;
当控制器二(K2)控制切换开关三(S3)闭合和切换开关四(S4)闭合,系统工作于恒流充电模式;当控制器二(K2)控制切换开关三(S3)断开和切换开关四(S4)断开,系统工作于恒压充电模式;
所述的初级线圈补偿器(PA)的阻抗值由式(8)确定:
式中,j为虚数单位,ω为系统工作频率,M为初级线圈(LP1)和次级线圈(LS1)之间的互感值,为直流电源(E)的输出电压值,U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压,为初级线圈(LP1)的电感值;
所述的次级线圈补偿器(SA)的阻抗值由式(9)确定:
式中,π为圆周率,IB为设定的恒定充电电流,为次级线圈(LS1)的电感值;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感(L1)的电感值由式(10)确定:
所述的初级补偿电容(CP)的电容值由式(11)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流补偿电容(CS1)的电容值由式(12)确定:
所述的次级补偿电感(L2)的电感值由式(13)确定:
所述的次级恒压补偿电容(CV2)的电容值由式(14)确定:
CN201710217501.9A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49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7501.9A CN106849374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7501.9A CN106849374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9374A CN106849374A (zh) 2017-06-13
CN106849374B true CN106849374B (zh) 2019-05-31

Family

ID=5914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75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49374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9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2304B (zh) * 2017-07-13 2019-12-1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共享充电桩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7528359B (zh) * 2017-07-13 2019-12-10 西南交通大学 可共享充电桩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9004842A (zh) * 2018-08-01 2018-12-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从原边辨识互感与负载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9474081B (zh) * 2018-09-06 2021-07-20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恒压输出特性的充电方法
CN109831013A (zh) * 2019-01-11 2019-05-31 江苏大学 一种恒流-恒压副边自动切换电路及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768627A (zh) * 2019-01-18 2019-05-17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流恒压切换输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2366777B (zh) * 2020-11-05 2022-10-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变次级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12583134B (zh) * 2020-12-01 2022-05-27 浙江大学 一种可切换无线电能传输线圈与补偿电容的可变电路拓扑
CN112737021B (zh) * 2020-12-25 2023-07-07 无锡三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lass-E电路的负载无关型无线充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5842419A (zh) * 2021-09-18 2023-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端电路、系统以及芯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70024A1 (en) * 2011-01-28 2013-12-04 Xiang, Zhiyong Wireless charge device
CN106059110A (zh) * 2016-07-27 2016-10-26 东南大学 一种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106532845A (zh) * 2016-12-08 2017-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副边复合式补偿网络的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70024A1 (en) * 2011-01-28 2013-12-04 Xiang, Zhiyong Wireless charge device
CN106059110A (zh) * 2016-07-27 2016-10-26 东南大学 一种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106532845A (zh) * 2016-12-08 2017-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副边复合式补偿网络的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变补偿参数的IPT恒流恒压电池充电研究;麦瑞坤;《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1105;第36卷(第21期);第5816-5821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9374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9374B (zh) 一种变次级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6451800B (zh) 既能输出恒流也能输出恒压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6208269B (zh) 一种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7069983B (zh) 一种次级变参数和变结构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8365654B (zh) 一种适用于任意锂电池的无线充电器
CN109130903B (zh) 一种双侧lccl-t拓扑的低压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
CN106532845B (zh) 一种副边复合式补偿网络的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CN110429720A (zh) 一种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8956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两级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769573B (zh) 双边lcc网络的wpt系统恒流恒压输出可调的参数设置方法
CN107579564A (zh) 一种三线圈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8683229A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副边输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45231A (zh) 一种具有自然恒压恒流输出特性的无线充电拓扑结构
CN104753152A (zh) 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09462290A (zh) 一种发射端Buck控制的SP补偿型恒流无线充电电源以及充电方法
CN208489667U (zh) 恒流恒压切换输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429716A (zh) 一种变参数和变频率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256840A (zh) 一种发射端Buck控制的SS补偿型恒流无线充电电源以及充电方法
CN106208268B (zh) 基于变初级参数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9728382A (zh) 电池充电预热装置和系统
CN105680577A (zh) 一种宽范围功率可调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28628A (zh) 一种三线圈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205490225U (zh) 一种高频斩波隔离型双向ac/dc电路
CN110429719A (zh) 基于交错并联Boost的高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138097A (zh) 一种采用特殊拓扑结构实现恒流恒压磁感应式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