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7234B - 一种原声吉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声吉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7234B
CN106847234B CN201710165948.6A CN201710165948A CN106847234B CN 106847234 B CN106847234 B CN 106847234B CN 201710165948 A CN201710165948 A CN 201710165948A CN 106847234 B CN106847234 B CN 106847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
fixing
resonator
hole
gui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59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7234A (zh
Inventor
晏雨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659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7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7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7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7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7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00General design of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04Plucked or strummed string instruments, e.g. harps or lyres
    • G10D1/05Plucked or strummed string instruments, e.g. harps or lyres with fret boards or fingerboards
    • G10D1/08Guita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10D3/02Resonating means, horns or 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声吉他,包括吉他主体和琴弦,吉他主体包括琴头、琴颈、共鸣箱和琴弦下端固定结构;其中,琴弦下端固定结构包括琴码和下弦枕;其特征是:琴弦下端固定结构还包括穿弦孔和琴弦下端固定件;穿弦孔斜向下贯穿下弦枕下方的琴码和共鸣箱面板且与共鸣箱内部连通,穿弦孔为与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经穿弦孔穿入共鸣箱内部;琴弦下端固定件包括固弦部,固弦部整体固定安装于共鸣箱内部,固弦部上靠近共鸣箱面板的侧端为固弦侧端,该固弦侧端与共鸣箱面板的内侧面之间相互隔离,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固弦侧端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本发明的原声吉他具有能够使得共鸣箱面板不易变形,更好地确保吉他发音品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原声吉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吉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声吉他。
背景技术
吉他具有音色优雅,简单易学,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等诸多优点,是当今流行音乐的主乐器之一。吉他按发声原理的不同分为原声吉他和电吉他。
通过公告号为CN203276807U专利的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原声吉他(参见本说明书附图1和图2)包括弦枕1、琴弦2、琴码3(此处有误,实际为“下弦枕”)、拉弦板4(此处有误,实际为“琴码(马)”)、面板5、侧板6、木墩7,琴码3与拉弦板4固定,拉弦板4固定在面板5上,琴弦2由弦枕1和琴码3支撑张紧后再与拉弦板4固定,木墩7固定在前后侧板6的居中位置。而原声吉他又分为:古典吉他和民谣吉他,两者的区别是:古典吉他装尼龙材质弦,民谣吉他装钢材质弦。当演奏时,拨动琴弦2使面板5跟随琴弦2振动而发音,发出的声音通过中空的共鸣箱产生混响效果,美化声音。
现有原声吉他的发音原理为:1、手指拨动琴弦,琴弦开始振动;2、吉他琴弦振动时,这种振动会传给琴码。3、琴码将振动传给面板。4、面板与琴身的共振压缩共鸣箱内的空气振动并产生声波。5、声波通过背板的反射并从共鸣箱的音孔传出并发音。由以上发音原理可知,琴弦的振动能够使得原声吉他发音。进一步观察现有原声吉他可发现:琴码包括下弦枕和弦栓,且琴弦振动时的压力会经下弦枕传递给面板(使得面板表面微微内凹),琴弦振动时的拉力会通过弦栓传递给面板(使得面板表面微微外凸),所以,琴弦通过与下弦枕和弦栓相配合的结构来使得面板扭曲振动,从而发音。由以上振动传递的原理我们不难看出,使琴弦在垂直于面板的方向上振动,能够使面板获得的压力和拉力最大化,使面板的振动最为充分,这也是吉他发出良好声音的关键之处。
但是,现有的原声吉他仍存在以下缺陷(通过公告号为CN203276807U专利的背景技术可知):
(1)张紧的琴弦2产生的巨大力量通过拉弦板4作用在面板上,会引起固定拉弦板4两侧的面板5变形,一侧凸起,一侧下陷,容易造成面板的开裂,影响吉他的使用寿命;
(2)由于面板5要承担拉弦板4张紧琴弦的力量,所以在制造时,面板需要达到一定的厚度从而保证它需要承受的强度,而面板变厚会直接影响吉他的振动性能,降低吉他的品质;
(3)由于每块面板5的木材强度不等,当面板5在受到巨大弦力的时候,每支吉他的面板都将产生预料不到的变形尺寸,使吉他的音效产生偏差,影响产品声音质量的稳定性。
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有以下两件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件为公告号为:CN203276807U,名为“一种带木质共鸣箱的古典、民谣吉他”的技术方案(参见本说明书附图3),该技术方案包括弦枕1、琴弦2、琴码3、拉弦板Ⅰ4、面板5、侧板6、木墩7,琴码3固定在拉弦板Ⅰ4上,拉弦板Ⅰ4固定在面板5上,其中,在前后侧板6之间的共鸣箱内部居中的两个木墩7之间沿吉他纵向固定支撑物8,后端的木墩7外的侧板6上再固定拉弦板Ⅱ9,琴弦2的一端与弦枕1连接,另一端通过琴码3的支撑固定在拉弦板Ⅱ9上。
第二件为公告号为:CN203276804U,名为“一种古典、民谣吉他”的技术方案(参见本说明书附图4),该技术方案包括弦枕1、琴弦2、琴码3、拉弦板Ⅰ4、面板5、侧板6、木墩7,琴码3固定在拉弦板Ⅰ4上,拉弦板4固定在面板5上,其中,在前后侧板6之间的共鸣箱内部居中的两个木墩7之间沿吉他纵向固定支撑物8,支撑物上固定支撑柱9,支撑柱9的末端穿过面板5与拉弦板Ⅰ4,支撑柱9顶端再固定一个拉弦板Ⅱ10,支撑柱9与面板5、拉弦板Ⅰ4之间留有缝隙,琴弦2的一端与弦枕1连接,另一端通过琴码3的支撑固定在支撑柱9顶端的拉弦板Ⅱ10上。
但上述第一件技术方案和第二件技术方案仍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上述两件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共鸣箱面板在琴弦绷紧力长期作用下变形的问题,但却使得琴弦与琴码3(此处有误,实际为“下弦枕”)之间的接触不够紧密牢固(琴弦绷紧力在下弦枕上的分力小所导致),而下弦枕是将琴弦的振动传递给共鸣箱面板的关键部件,当琴弦与下弦枕之间的接触不够紧密牢固后,则会降低吉他发音音量和品质。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使得共鸣箱面板不易变形,更好地确保吉他发音品质的原声吉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使得共鸣箱面板不易变形,更好地确保吉他发音品质的原声吉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原声吉他,包括吉他主体和琴弦,所述吉他主体包括琴头、琴颈、共鸣箱、设置在琴头上的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和设置在共鸣箱上的琴弦下端固定结构,所述琴弦安装在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和琴弦下端固定结构之间;其中,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共鸣箱面板的外侧面上的琴码和下弦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还包括穿弦孔和琴弦下端固定件;
所述穿弦孔斜向下贯穿所述下弦枕下方的琴码和共鸣箱面板且与共鸣箱内部连通,所述穿弦孔为与所述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经所述穿弦孔穿入至共鸣箱内部;
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包括固弦部,所述固弦部整体固定安装于共鸣箱内部,所述固弦部上靠近共鸣箱面板的侧端为固弦侧端,该固弦侧端与共鸣箱面板的内侧面之间相互隔离,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所述固弦侧端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本发明的原声吉他,因采用上述“将琴弦下端经所述穿弦孔穿入至共鸣箱内部,且将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固弦部的固弦侧端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的结构,不仅可使得共鸣箱的面板不承担琴弦的绷紧力,故能够有效预防共鸣箱面板因长期承受巨大的琴弦绷紧力而导致变形的情况,从而使得共鸣箱面板结构能够持久耐用。与此同时,也因琴弦的绷紧力不在由共鸣箱面板来承担,所以,共鸣箱面板的响应琴弦的振动更为灵敏(共鸣箱面板更自由灵活)准确,更好地确保吉他的发音品质。
除开以上有益技术效果外,还因为采用上述“将琴弦下端经所述穿弦孔穿入至共鸣箱内部,且将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固弦部的固弦侧端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的结构,使得琴弦下端与下弦枕之间的夹角变得更小,增大了琴弦绷紧力作用于下弦枕上的分力,从而使得琴弦与下弦枕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牢固的接触,进一步使得琴弦的振动能够通过下弦枕更为充分完全地传递给共鸣箱面板,帮助提升吉他的发音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整体固定安装在共鸣箱侧板或/和共鸣箱背板上,且所述支撑杆上具有位于共鸣箱内部的支撑部;所述固弦部整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支撑部上。
上述优选的结构为一种具体的琴弦下端固定件的固弦部的的固定结构。采用上述支撑杆的方式来不仅具有结构较为简单的优点,还可使得琴弦下端固定件的固弦部固定得更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琴弦在所述穿弦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穿弦孔的孔壁之间相互隔离。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因为琴弦在振动时琴弦上位于穿弦孔内的部分不会将振动传递给共鸣箱面板而产生不利利于发音共振效果的情形(反共振现象),所以,琴弦的振动仅会通过下弦桥准确地传递给共鸣箱面板,确保吉他发音更为清澈响亮,且发音更为准确。
作为优选,所述固弦侧端设置有用于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的固弦孔,所述固弦孔为与所述穿弦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所述固弦孔处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上述优选的结构为一种具体的使得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的结构。上述固弦侧端上固弦孔的设置,不仅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还使得琴弦下端端部固定操作也更为简便。
作为优选,所述固弦孔整体位于所述穿弦孔的下方,且所述固弦孔为沿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结构,所述固弦孔在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上端为进线端,下端为出线端,所述进线端的孔口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或者所述穿弦孔的孔口;琴弦下端端部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并限位于此,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通过上述“进线端的孔口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或者所述穿弦孔的孔口”的结构来使得琴弦在穿弦孔至进线端的穿入过程更为容易。通过上述“琴弦下端端部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并限位于此即可实现琴弦下端固定”的结构,能够使得琴弦下端端部的固定结构更为简单,降低生成加工的难度和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共鸣箱上设置有装弦用辅助孔,所述装弦用辅助孔位于所述共鸣箱侧板的下端面,且所述装弦用辅助孔与共鸣箱内部相贯通,所述装弦用辅助孔的孔口大于所述固弦孔的出线端的孔口。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即可获得实行一种更为高效的琴弦下端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获取一根中空的线管来贯穿相应的穿弦孔、固弦孔和装弦用辅助孔后形成引导安装管;
随后,即可利用该线管的中空结构来(由装弦用辅助孔至穿弦孔方向)穿入单根琴弦;
最后,当该琴弦完全贯穿线管后,将线管从穿弦孔处抽出并一同牵拉琴弦,使得琴弦下端的限位端头(该限位端头可由缠绕而成,或直接采用金属琴弦末端的限位环;该限位端头整体要小于装弦用辅助孔,大于固弦孔的出线端的孔口)限位在固弦孔的出线端的孔口,即完成单根琴弦的安装。
由上述可见,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即可实行上述琴弦下端的安装方法来大幅提升采用本发明的原声吉他结构的琴弦下端的安装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还包括琴颈加强部和连接部;
所述琴颈加强部整体为嵌入固定在所述琴颈的内部且沿琴颈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琴颈加强部的下端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
所述连接部整体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且所述连接部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琴颈加强部的下端与所述固弦部之间的长条形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琴弦下端固定件,即可通过琴颈加强部来提升琴颈部分的结构强度,有效预防琴颈部分的变形。琴颈加强部、连接部和固弦部为连接为一体的结构,不仅使得琴弦下端固定件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起来更为方便;还能够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琴颈加强部与固弦部之间的结构,来提升琴颈加强部和固弦部两部分结构的装配牢固度,使得琴颈加强部和固弦部能够持久可靠地预防琴颈和共鸣箱面板的可靠性,持久地确保吉他的发音品质。
除此之外,上述琴弦下端固定件的结构还使得本发明的原声吉他的整体性更好,使得该原声吉他整体的共振频率更趋一致,有效预防现有吉他上出现反共振现象(反共振现象:吉他的局部结构吸收琴弦振动,致使吉他发出闷音的情况),提升原声吉他的发音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还包括加强筋块,所述加强筋块分别为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琴颈加强部、连接部和固弦部的表面的多块,并使得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任意截面上的形状呈T形。
上述优选的琴弦下端固定件,能在保证琴弦下端固定件整体结构更简、重量更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琴弦下端固定件整体的结构牢固度和强度,持久维持琴颈和共鸣箱面板的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的所述琴颈加强部的下端、连接部和固弦部所构成的形状整体呈弓形结构,且该弓形结构上的拱顶处远离所述共鸣箱面板。
采用上述优选的琴弦下端固定件,能够通过上述弓形结构长度方向两端的弯折处来提升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强化琴弦下端固定件上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部分的结构强度。
此外,采用“弓形结构上的拱顶处远离所述共鸣箱面板”的结构,不仅能够用来消除吉他发音时共鸣箱面板内侧面激发相邻空气共振过程的不良影响,还降低对吉他发音过程中在共鸣箱内部形成的声波移动的阻挡,从而有效确保吉他弹奏时发音的快速度和准确度。
作为优选,所述共鸣箱面板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整体呈X型结构,且该X型结构具有在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分布的两个对顶角,且所述共鸣箱上的发音孔和琴码分布在所述两个对顶角内的共鸣箱面板上;
所述琴码上邻近最低音琴弦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毫米,所述琴码上邻近最高音琴弦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B毫米,A小于B。
采用上述优选结构后,不仅可通过整体呈X型结构支撑梁来提升共鸣箱面板的强度,并降低面板的重量,使得共鸣箱面板感应琴弦的振动更为灵敏,从而具有更好地发音品质。此外,上述A小于B的结构,还能够使得本发明的原声吉他在演奏时低音更为深沉,高音更为清澈,帮助吉他获得更好得音色。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现有原声吉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公告号为:CN203276807U,名为“一种带木质共鸣箱的古典、民谣吉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公告号为:CN203276804U,名为“一种古典、民谣吉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原声吉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8为为本发明原声吉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藏了共鸣箱侧板)。
图9为图8中C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原声吉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前侧视角)。
图11为图10中D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E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原声吉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后侧视角)。
图14为图13中F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原声吉他中琴弦下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G处放大图。
图5至图16中标记为:
10琴头;
20琴颈;
共鸣箱:31共鸣箱面板,32共鸣箱侧板,33共鸣箱背板,34琴码,35下弦枕,36穿弦孔,37装弦用辅助孔;
琴弦下端固定件:41固弦部,42固弦孔,43琴颈加强部,44连接部,45加强筋块;
50支撑杆,51安装槽;
60共鸣箱底部加强块;
70琴肩加强块,71限位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吉他主体上以琴头10所在的一方为上方,共鸣箱所在的一方为下方。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5至图16所示:
一种原声吉他,包括吉他主体和琴弦,所述吉他主体包括琴头10、琴颈20、共鸣箱、设置在琴头10上的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和设置在共鸣箱上的琴弦下端固定结构,所述琴弦安装在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和琴弦下端固定结构之间;其中,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共鸣箱面板31的外侧面上的琴码34和下弦枕35;
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还包括穿弦孔36、支撑杆50和琴弦下端固定件;
所述穿弦孔36斜向下贯穿所述下弦枕35下方的琴码34和共鸣箱面板31且与共鸣箱内部连通,所述穿弦孔36为与所述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经所述穿弦孔36穿入至共鸣箱内部;
所述支撑杆50整体固定安装在共鸣箱侧板32和共鸣箱背板33上,且所述支撑杆50上具有位于共鸣箱内部的支撑部;
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包括固弦部41,所述固弦部41整体位于共鸣箱内部且为块状结构,所述固弦部41整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50的支撑部上,所述固弦部41上靠近共鸣箱面板31的侧端为固弦侧端,该固弦侧端与共鸣箱面板31的内侧面之间相互隔离,该固弦侧端设置有用于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的固弦孔42,所述固弦孔42为与所述穿弦孔36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所述固弦孔42处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其中,所述琴弦在所述穿弦孔36内的部分与所述穿弦孔的孔壁之间相互隔离。
其中,所述固弦孔42整体位于所述穿弦孔36的下方,且所述固弦孔42为沿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结构,所述固弦孔42在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上端为进线端,下端为出线端,所述进线端的孔口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或者所述穿弦孔36的孔口;琴弦下端端部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并限位于此,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实施时,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琴头10上的上弦枕、弦轴和弦钮。本方案中,琴弦上端固定结构为现有吉他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时,琴弦下端端部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的结构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可通过将琴弦下端端部缠绕为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的结构;第二种,还可在将琴弦下端端部穿过出线端的孔口后使用不能够贯穿出线端的孔口的夹子夹住,从而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其中,所述共鸣箱上设置有装弦用辅助孔37,所述装弦用辅助孔37位于所述共鸣箱侧板32的下端面,且所述装弦用辅助孔37与共鸣箱内部相贯通,所述装弦用辅助孔37的孔口大于所述固弦孔42的出线端的孔口。
实施时,优选所述装弦用辅助孔37为与固弦孔42为在吉他本体的宽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这样一来,即可采用多根线管先行穿入相应的穿弦孔36、固弦孔42和装弦用辅助孔37,再一一向各根线管内穿入相应的琴弦,借此大幅提高琴弦的安装效率。
实施时,所述共鸣箱侧板32的下端位置的内部垫设有共鸣箱底部加强块60,所述装弦用辅助孔37贯穿所述共鸣箱侧板32的下端面和该共鸣箱底部加强块60。上述共鸣箱底部加强块60的设置,能够帮助提升共鸣箱侧板32的下端以及共鸣箱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共鸣箱结构更为牢固。
其中,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还包括琴颈加强部43和连接部44;
所述琴颈加强部43整体为嵌入固定在所述琴颈20的内部且沿琴颈20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琴颈加强部43的下端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
所述连接部44整体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且所述连接部44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琴颈加强部43的下端与所述固弦部41之间的长条形结构。
实施时,优选琴弦下端固定件整体由铝合金、不锈钢、硬质塑料或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得。
其中,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还包括加强筋块45,所述加强筋块45分别为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琴颈加强部43、连接部44和固弦部41的表面的多块,并使得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任意截面上的形状呈T形。
其中,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的所述琴颈加强部43的下端、连接部44和固弦部41所构成的形状整体呈弓形结构,且该弓形结构上的拱顶处远离所述共鸣箱面板31。
其中,原声吉他还包括琴肩加强块70,所述琴肩加强块70整体为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侧板32的内侧顶部位置处的块状结构,所述琴肩加强块70在共鸣箱厚度方向的两端抵接在共鸣箱面板31与共鸣箱背板33之间;且所述琴肩加强块70上靠近共鸣箱面板31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供琴颈加强部43的下端卡入并限位的限位卡槽71。作为优选,原声吉他还包括琴肩加强块,所述琴肩加强块整体为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侧板的内侧顶部位置处的块状结构,所述琴肩加强块在共鸣箱厚度方向的两端抵接在共鸣箱面板与共鸣箱背板之间;且所述琴肩加强块上靠近共鸣箱面板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供琴颈加强部的下端卡入并限位的限位卡槽。
采用上述琴肩加强块后,不仅能够加强琴颈与共鸣箱之间的连接强度;还通过“琴肩加强块在共鸣箱厚度方向的两端抵接在共鸣箱面板与共鸣箱背板之间”的结构,来确保共鸣箱面板与共鸣箱背板的装配精度。
此外,通过“琴肩加强块上靠近共鸣箱面板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供琴颈加强部的下端卡入并限位的限位卡槽”的结构来提升琴颈加强部的下端的装配紧固度的定位精度。
其中,所述支撑杆50整体为长度方向与所述吉他主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长条形结构,且所述支撑杆50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侧板32的内侧面上。上述支撑杆的结构不仅具有结构更简的优点,还通过“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共鸣箱侧板的内侧面上”来起到加强共鸣箱侧板结构强度的同时,也同时提升支撑杆自身的安装牢固度。
其中,所述支撑杆50上远离共鸣箱面板31的侧面与共鸣箱背板33的内侧面相粘接,所述支撑杆50上面向共鸣箱面板31的一侧整体呈两端低中间高的拱形结构,且在该拱形结构的顶部凹陷形成有供所述固弦部41的安装部卡入的安装槽51,且所述安装槽51的槽底贯穿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固弦部41上具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连接孔和安装孔贯穿设置螺栓与螺母来使得所述支撑杆50与所述固弦部41固定相连。这样一来,通过上述“支撑杆上远离共鸣箱面板的侧面与共鸣箱背板的内侧面相抵接”的结构,来减少支撑杆对经共鸣箱背板的反射声波的阻挡,从而更好地维护好吉他良好的发音。通过上述“支撑杆上面向共鸣箱面板的一侧整体呈两端低中间高的拱形结构,且在该拱形结构的顶部凹陷形成有供所述固弦部卡入的安装槽”,来增强支撑杆长度方向中部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对固弦部的安装部的支撑固定更为稳定可靠。
除开以上有益技术效果外,因为琴弦下端固定件包括固弦部41、琴颈加强部43和连接部44,固弦部又与支撑杆采用以上方式固定相连。这样一来,即可通过非常方便地通过扭转调节螺栓来调节固弦部与共鸣箱背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来使得琴弦下端固定件整体绕71限位卡槽处旋转,进而通过琴颈加强部43的转动来调节琴颈20的弯曲度,琴颈弯曲度的改变势必改变按弦手感(琴颈弯曲度改变后会引起品丝与指板之间间距的变化,当品丝与指板之间的间距缩小后,则按弦起来更为轻松)。由上可见,本发明还能够对按弦手感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共鸣箱面板31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梁(参见图13所示);所述支撑梁整体呈X型结构,且该X型结构具有在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分布的两个对顶角,且所述共鸣箱上的发音孔和琴码分布在所述两个对顶角内的共鸣箱面板上;所述琴码上邻近最低音琴弦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毫米,所述琴码上邻近最高音琴弦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B毫米,A小于B。
第二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弦孔42为侧壁带有螺纹的盲孔,琴弦下端端部固定在侧面带有螺纹的连接螺栓上,通过该螺栓旋接在所述盲孔内来完成琴弦下端端部的安装固定。
第三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弦孔42为盲孔,琴弦下端端部通过弦锥固定在固弦孔42中。
上述三种实施例的原声吉他,因采用上述“将琴弦下端经所述穿弦孔36穿入至共鸣箱内部,且将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所述固弦孔42处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的结构,使得共鸣箱的面板不承担琴弦的绷紧力,故能够有效预防共鸣箱面板31因长期承受巨大的琴弦绷紧力而导致变形的情况,从而使得共鸣箱面板31结构能够持久耐用,使得共鸣箱面板31在琴弦振动下共振效果能够持久可靠,更好地确保吉他的发音品质。
以上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是,本领域人员公知:现有的原声吉他的琴弦通常为四根(尤克里里)或六根,部分原声吉他的琴弦甚至高达十二根;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上述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原声吉他,包括吉他主体和琴弦,所述吉他主体包括琴头、琴颈、共鸣箱、设置在琴头上的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和设置在共鸣箱上的琴弦下端固定结构,所述琴弦安装在琴弦上端固定结构和琴弦下端固定结构之间;其中,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共鸣箱面板的外侧面上的琴码和下弦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还包括穿弦孔和琴弦下端固定件;
所述穿弦孔斜向下贯穿所述下弦枕下方的琴码和共鸣箱面板且与共鸣箱内部连通,所述穿弦孔为与所述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经所述穿弦孔穿入至共鸣箱内部;
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包括固弦部,所述固弦部整体固定安装于共鸣箱内部,所述固弦部上靠近共鸣箱面板的侧端为固弦侧端,该固弦侧端与共鸣箱面板的内侧面之间相互隔离,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所述固弦侧端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还包括琴颈加强部和连接部;所述琴颈加强部整体为嵌入固定在所述琴颈的内部且沿琴颈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琴颈加强部的下端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所述连接部整体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且所述连接部为固定连接在所述琴颈加强部的下端与所述固弦部之间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还包括加强筋块,所述加强筋块分别为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琴颈加强部、连接部和固弦部的表面的多块,并使得所述琴弦下端固定件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任意截面上的形状呈T形;
所述固弦侧端设置有用于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的固弦孔,所述固弦孔为与所述穿弦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琴弦下端端部固定限位于所述固弦孔处并实现琴弦下端固定;所述固弦孔整体位于所述穿弦孔的下方,且所述固弦孔为沿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结构;所述固弦孔在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上端为进线端,下端为出线端,所述进线端的孔口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或者所述穿弦孔的孔口;琴弦下端端部大于所述出线端的孔口并限位于此,实现琴弦下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声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弦下端固定结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整体固定安装在共鸣箱侧板或/和共鸣箱背板上,且所述支撑杆上具有位于共鸣箱内部的支撑部;所述固弦部整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声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弦在所述穿弦孔内的部分与所述穿弦孔的孔壁之间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声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上设置有装弦用辅助孔,所述装弦用辅助孔位于所述共鸣箱侧板的下端面,且所述装弦用辅助孔与共鸣箱内部相贯通,所述装弦用辅助孔的孔口大于所述固弦孔的出线端的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声吉他,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共鸣箱内部的所述琴颈加强部的下端、连接部和固弦部所构成的形状整体呈弓形结构,且该弓形结构上的拱顶处远离所述共鸣箱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声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面板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整体呈X型结构,且该X型结构具有在吉他主体的上下方向分布的两个对顶角,且所述共鸣箱上的发音孔和琴码分布在所述两个对顶角内的共鸣箱面板上;
所述琴码上邻近最低音琴弦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毫米,所述琴码上邻近最高音琴弦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B毫米,A小于B。
CN201710165948.6A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原声吉他 Active CN106847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5948.6A CN106847234B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原声吉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5948.6A CN106847234B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原声吉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7234A CN106847234A (zh) 2017-06-13
CN106847234B true CN106847234B (zh) 2020-05-12

Family

ID=5912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5948.6A Active CN106847234B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原声吉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7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2633B2 (en) * 2017-06-19 2019-04-16 Taylor-Listug, Inc. String instrument having unitary neck support and fingerboard brace
CN107103896B (zh) * 2017-07-11 2018-02-06 李深 一种便于安装与调试琴弦的组合式吉他
CN107886931A (zh) * 2017-12-28 2018-04-06 内蒙古鑫龙玉业集团有限公司 托布秀尔
CN109599077A (zh) * 2018-12-12 2019-04-09 惠州全丰育乐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吉他及其所用木材的碳化方法
CN111968609A (zh) * 2020-08-31 2020-11-20 惠州市赛雅乐器有限公司 —种吉他、吉他型体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002A (zh) * 2005-07-28 2007-01-31 陈正宗 吉他
CN203205007U (zh) * 2013-02-27 2013-09-18 李昌慧 新型原声吉他
CN203276804U (zh) * 2013-04-13 2013-11-06 程国强 一种古典、民谣吉他
CN203276807U (zh) * 2013-04-13 2013-11-06 程国强 一种带木质共鸣箱的古典、民谣吉他
CN104681018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北京怡生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原声吉他拾音器
CN104681012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北京怡生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原声吉他的琴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002A (zh) * 2005-07-28 2007-01-31 陈正宗 吉他
CN203205007U (zh) * 2013-02-27 2013-09-18 李昌慧 新型原声吉他
CN203276804U (zh) * 2013-04-13 2013-11-06 程国强 一种古典、民谣吉他
CN203276807U (zh) * 2013-04-13 2013-11-06 程国强 一种带木质共鸣箱的古典、民谣吉他
CN104681018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北京怡生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原声吉他拾音器
CN104681012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北京怡生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原声吉他的琴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7234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7234B (zh) 一种原声吉他
US7446247B2 (en) Suspended bracing system for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s
JP6524927B2 (ja) 楽器及び加振装置
JP4588109B2 (ja) 弦楽器
JP2007537471A (ja) 弦楽器の音響、特に残響を改善する方法、およびギター、特にエレキギターまたはエレキベースの各弦の一端を固定する固定プレート
KR20070115783A (ko) 헤드블럭 및 핑거보드 지지체
US7473831B2 (en) Guitar with dual sound boards
JP2007534018A (ja)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ギター用サウンドボード
US20210183344A1 (en) Offset Guitar
US20050120859A1 (en)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US7939735B2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US20170278489A1 (en)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Vibrating Rear Diaphragm
US20170206866A1 (en) Guitar bridge with tonal enhancement
CN201402597Y (zh) 一种弓弦乐器
JP4332885B2 (ja) 弦楽器の弦支持方法
US20020162442A1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soundbox extension
US9012750B2 (en) Crown top bar fret, stringed instrument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10174133A1 (en) Headstock for Altering Tonal Quality of a Stringed Instrument
JP2008052054A (ja)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ギター系弦楽器
US6667431B1 (en) Stringed instrument
CN202720881U (zh) 垂直音板小提琴
JPH0322794Y2 (zh)
WO2020194002A1 (en) Bowed instrument
CN215495976U (zh) 一种新型制的整挖低音筝
CN211016476U (zh) 一种吉他用音色增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