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9390B - 电器底座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器底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9390B
CN106839390B CN201710088378.5A CN201710088378A CN106839390B CN 106839390 B CN106839390 B CN 106839390B CN 201710088378 A CN201710088378 A CN 201710088378A CN 106839390 B CN106839390 B CN 106839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ance
base
electric appliance
environment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83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9390A (zh
Inventor
刘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83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9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9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9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9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9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 F24F2221/125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mounted on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器底座组件,包括:电器底座,电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固定装置,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固定装置用于将指定环境电器固定至底座本体上;滚轮组件,设置于底座本体的底部。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通过在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滚轮组件,实现了由电器底座带动环境电器移动的功能,环境电器在移动状态下工作,提高了环境电器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对环境的调节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器底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器底座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环境类家电,比如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机等,在处于工作状态时,通常都固定在某一定点位置,以加湿器为例,在靠近加湿器的区域,加湿效果显著,在远离加湿器的区域,加湿效果则比较差,即在处于某一定点位置时,具有局部覆盖性的限制,以致影响了环境电器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底座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底座组件,电器底座组件包括:电器底座,电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固定装置,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固定装置用于将指定环境电器固定至底座本体上;滚轮组件,设置于底座本体的底部,驱动模块,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滚轮组件,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滚轮组件滚动,以带动环境电器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本地上设置固定装置,以将指定环境电器固定在底座本体上,并且通过在底座本体的底部设置滚轮组件,实现了由电器底座带动环境电器移动的功能,环境电器在移动状态下工作,通过设置驱动模块,将驱动模块连接至滚动组件,以驱动滚轮组件滚动,一方面,实现电器底座的自由行走,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模块驱动,提升了电器底座移动的稳定性,提高了环境电器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对环境的调节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环境电器包括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器和取暖器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以空气净化器为例,通过电器底座带动空气净化器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与将空气净化器固定放置相比,使空气净化效果更佳均匀。
具体地,驱动模块可以是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将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角位移,与普通电机相比,在传递转矩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角位移和速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器底座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装置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夹紧支架,夹紧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连接轴,夹紧支架通过弹性连接轴连接至底座本体,并通过绕弹性连接轴转动,使夹紧支架的另一端抵靠环境电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周向设置多个夹紧支架,将夹紧支架的一端设置在基座本体上,并且设置弹性连接轴,以使夹紧支架能够绕弹性连接轴转动,在将环境电器放置于底座本身上后,通过夹紧支架的另一端抵靠环境电器,并且通过弹性连接轴的弹性形变,实现环境电器的固定,通过周向设置多个夹紧支架,对于环境电器的固定能够不受环境电器外形的限制,通过设置弹性连接轴,通过多个相对方向的由弹性形变产生的反弹力相互抵触,实现了环境电器的固定。
具体地,弹性连接轴可以由光轴和套接在光轴上的扭簧组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夹紧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夹紧支架与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调节部,调节部用于调节支撑部贴合至环境电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夹紧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支撑部,并且在支撑部与夹紧支架之间设置调节部,根据夹紧支架张开的角度,通过调节部调节支撑部与环境电器的外表面平行,以提升贴合效果,进一步提升支撑的可靠性,提高了对环境电器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地,支撑部可以是平面的支撑板,也可以是曲面的支撑板,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电器的外形进行更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与连接至固定槽的紧固部,以在环境电器放置于固定槽内后,通过调节紧固部固定环境电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槽和连接至固定槽的紧固部,通过固定槽实现对环境电器的放置,而通过紧固部实现对环境电器的固定,结构更加简单,固定的可靠性高。
具体地,固定槽可以直接开设在底座本体上,也可以是在底座本体上增加的槽体结构。
紧固部可以是螺钉等紧固件,也可以是弹性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滚轮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万向滚轮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驱动滚轮,万向滚轮连接至驱动滚轮,驱动滚轮连接至驱动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滚轮组件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万向滚轮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滚轮,通过将驱动滚轮连接至驱动模块,使驱动模块带动驱动滚轮滚动,再由驱动滚轮带动万向滚轮滚动,实现电器底座的行走,通过设置万向滚轮,实现了电器底座的转向,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支座,充电支座设置于电器底座的指定范围内;电器底座还包括:电源模块,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充电接头,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电源模块,充电接头通过与充电支座接触,对电源模块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器底座组件还包括充电支座,充电支座与电器底座分离设置,在电器底座需要充电时,使电器支座靠近充电支座,以使底座本体上的充电接头与充电支座接触,以实现对电器底座中的电源模块充电,进一步,通过电源模块对驱动模块供电,实现了电器底座的自行走,通过将充电支座与电器底座分离设置,一方面,节省了电源线的耗材,另一方面,使电器底座的移动更加便捷。
具体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还包括:供电模块,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电源模块,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接口,供电接口通过连接至环境电器,向环境电器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器底座上设置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具体可以包括供电接口,并且将供电模块连接至电源模块,在环境电器具有与供电接口对应的供电接头的前提下,实现电源模块对环境电器的供电,一方面,节省了环境电器的线体设置,另一方面,使环境电器在电器底座带动下自由行走时,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并且不受到线体的限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还包括:控制模块,连接至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驱动模块驱动滚轮组件滚动;通信模块,连接至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与环境电器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模块,一方面,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模块驱动滚轮组件,使电器底座的行走轨迹更加可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通信模块,实现电器底座与环境电器之间的通信交互,并将通信模块连接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通信模块向环境电器发送控制指令,实现了由电器底座控制
具体地,通信模块可以是Wi-Fi模块,也可以是红外模块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还包括:环境传感器,连接至控制模块,环境传感器用于检测实时环境参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实时环境参数与指定预设环境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控制通信模块向环境电器发送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环境传感器,以进行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通过连接至控制模块,将检测到的实时环境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与预设环境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控制通信模块向环境电器发送控制指令,一方面,实现了电器底座对环境的实时检测,另一方面,根据检测到的实时环境参数,生成控制指令,实现了电器底座对环境电器的自动控制,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自动实现对环境的调节,提升了环境电器的智能化水平。
具体地,在环境电器为空气净化器时、加湿器、除湿器和取暖器,根据不同的环境电器,环境传感器可以是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多种传感器集成的集成传感器。
在环境电器为加湿器时,在指定区域内的颗粒物浓度超出预设浓度阈值时(如有人在客厅吸烟),污染物检测传感检测到浓度升高,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向发送控制指令,空气净化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开始工作,直至各个点的污染物浓度降低至预设浓度阈值,然后返回充电处。
另外,环境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电器底座预设范围内的指定位置,向电器底座发送感应数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环境电器发射检测指令,并接受环境电器根据检测指令反馈的检测信息;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信息确定环境电器的种类,以根据环境电器的种类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环境电器发送检测指令后,接收环境电器反馈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确定环境电器的种类,以根据环境电器的种类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通过确定环境电器的种类,对环境电器进行控制,提升了控制的精度与准确性。
具体地,可以通过预设码库,通过不同的环境电器对应的码确定种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还包括:测距传感器,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控制模块,测距传感器用于确定电器底座的位置信息与障碍信息;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位置信息、障碍信息、环境电器的种类以及预设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移动路径,以驱动电器底座带动环境电器根据移动路径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本体上设置测距传感器,以通过测距传感器确定电器底座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障碍信息,根据位置信息、障碍信息、环境电器的种类以及预设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移动路径,实现了电器底座带动环境电器按照在指定范围内,按照预设的移动路径进行移动,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电器底座的智能化水平,并且能够避开障碍,防止了电器底座和环境电器由于障碍撞击受到损伤,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环境电器种类,根据预设的移动路径移动,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电器的工作效率。
其中,测距传感器可以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或电子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结合的传感器。
根据环境电器的种类确定移动路径,比如针对空气净化器,移动路径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移动到预设范围内的每个位置,而针对取暖器,则主要实现360°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组件还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充电支座上,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控制模块,红外接收装置通过接收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确定充电支座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器底座组件还包括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在充电支座上设置红外发射装置,在底座本体上设置红外接收装置,通过红外发射装置广角发射红外信号,通过红外接收装置广角接收红外信号,以确定充电支座的位置,在电器底座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警电量阈值时,返回充电支座进行充电,实现了电器底座的自动回充功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器底座组件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器底座组件。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器底座组件1,包括:电器底座10,电器底座10包括:底座本体102;固定装置104,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固定装置104用于将指定环境电器2固定至底座本体102上;滚轮组件106,设置于底座本体102的底部,驱动模块108,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并连接至滚轮组件106,驱动模块108用于驱动滚轮组件106滚动,以带动环境电器2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本地上设置固定装置104,以将指定环境电器2固定在底座本体102上,并且通过在底座本体102的底部设置滚轮组件106,实现了由电器底座10带动环境电器2移动的功能,环境电器2在移动状态下工作,通过设置驱动模块108,将驱动模块108连接至滚动组件,以驱动滚轮组件106滚动,一方面,实现电器底座10的自由行走,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模块108驱动,提升了电器底座10移动的稳定性,再一方面,提高了环境电器2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对环境的调节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环境电器2包括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除湿器和取暖器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以空气净化器为例,通过电器底座10带动空气净化器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与将空气净化器固定放置相比,使空气净化效果更佳均匀。
具体地,驱动模块108可以是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将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角位移,与普通电机相比,在传递转矩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角位移和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装置104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夹紧支架,夹紧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连接轴,夹紧支架通过弹性连接轴连接至底座本体102,并通过绕弹性连接轴转动,使夹紧支架的另一端抵靠环境电器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周向设置多个夹紧支架,将夹紧支架的一端设置在基座本体上,并且设置弹性连接轴,以使夹紧支架能够绕弹性连接轴转动,在将环境电器2放置于底座本身上后,通过夹紧支架的另一端抵靠环境电器2,并且通过弹性连接轴的弹性形变,实现环境电器2的固定,通过周向设置多个夹紧支架,对于环境电器2的固定能够不受环境电器2外形的限制,通过设置弹性连接轴,通过多个相对方向的由弹性形变产生的反弹力相互抵触,实现了环境电器2的固定。
具体地,弹性连接轴可以由光轴和套接在光轴上的扭簧组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夹紧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夹紧支架与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调节部,调节部用于调节支撑部贴合至环境电器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夹紧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支撑部,并且在支撑部与夹紧支架之间设置调节部,根据夹紧支架张开的角度,通过调节部调节支撑部与环境电器2的外表面平行,以提升贴合效果,进一步提升支撑的可靠性,提高了对环境电器2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地,支撑部可以是平面的支撑板,也可以是曲面的支撑板,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电器2的外形进行更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装置104包括固定槽与连接至固定槽的紧固部,以在环境电器2放置于固定槽内后,通过调节紧固部固定环境电器2。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装置104还可以包括固定槽和连接至固定槽的紧固部,通过固定槽实现对环境电器2的放置,而通过紧固部实现对环境电器2的固定,结构更加简单,固定的可靠性高。
具体地,固定槽可以直接开设在底座本体102上,也可以是在底座本体102上增加的槽体结构。
紧固部可以是螺钉等紧固件,也可以是弹性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滚轮组件10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万向滚轮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驱动滚轮,万向滚轮连接至驱动滚轮,驱动滚轮连接至驱动模块108。
在该技术方案中,滚轮组件106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万向滚轮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滚轮,通过将驱动滚轮连接至驱动模块108,使驱动模块108带动驱动滚轮滚动,再由驱动滚轮带动万向滚轮滚动,实现电器底座10的行走,通过设置万向滚轮,实现了电器底座10的转向,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实施例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支座20,充电支座20设置于电器底座10的指定范围内;电器底座10还包括:电源模块110,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充电接头112,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并连接至电源模块110,充电接头112通过与充电支座20接触,对电源模块110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器底座组件1还包括充电支座20,充电支座20与电器底座10分离设置,在电器底座10需要充电时,使电器支座靠近充电支座20,以使底座本体102上的充电接头112与充电支座20接触,以实现对电器底座10中的电源模块110充电,进一步,通过电源模块110对驱动模块108供电,实现了电器底座10的自行走,通过将充电支座20与电器底座10分离设置,一方面,节省了电源线的耗材,另一方面,使电器底座10的移动更加便捷。
具体地,电源模块110包括充电电池。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10还包括:供电模块114,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并连接至电源模块110,供电模块114包括供电接口,供电接口通过连接至环境电器2,向环境电器2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器底座10上设置供电模块114,供电模块114具体可以包括供电接口,并且将供电模块114连接至电源模块110,在环境电器2具有与供电接口对应的供电接头的前提下,实现电源模块110对环境电器2的供电,一方面,节省了环境电器2的线体设置,另一方面,使环境电器2在电器底座10带动下自由行走时,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并且不受到线体的限制。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10还包括:控制模块116,连接至驱动模块108,控制模块116用于控制驱动模块108驱动滚轮组件106滚动;通信模块118,连接至控制模块116,通信模块118用于与环境电器2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模块116,一方面,通过控制模块116控制驱动模块108驱动滚轮组件106,使电器底座10的行走轨迹更加可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通信模块118,实现电器底座10与环境电器2之间的通信交互,并将通信模块118连接至控制模块116,通过控制模块116控制通信模块118向环境电器2发送控制指令,实现了由电器底座10控制
具体地,通信模块118可以是Wi-Fi模块,也可以是红外模块等。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10还包括:环境传感器120,连接至控制模块116,环境传感器120用于检测实时环境参数;控制模块116还用于:根据实时环境参数与指定预设环境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控制通信模块118向环境电器2发送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环境传感器120,以进行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通过连接至控制模块116,将检测到的实时环境参数发送至控制模块116,通过控制模块116与预设环境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控制通信模块118向环境电器2发送控制指令,一方面,实现了电器底座10对环境的实时检测,另一方面,根据检测到的实时环境参数,生成控制指令,实现了电器底座10对环境电器2的自动控制,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自动实现对环境的调节,提升了环境电器2的智能化水平。
具体地,在环境电器2为空气净化器时、加湿器、除湿器和取暖器,根据不同的环境电器2,环境传感器120可以是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多种传感器集成的集成传感器。
在环境电器2为加湿器时,在指定区域内的颗粒物浓度超出预设浓度阈值时(如有人在客厅吸烟),污染物检测传感检测到浓度升高,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118向发送控制指令,空气净化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开始工作,直至各个点的污染物浓度降低至预设浓度阈值,然后返回充电处。
另外,环境传感器120也可以设置在电器底座10预设范围内的指定位置,向电器底座10发送感应数据。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信模块118还用于:向环境电器2发射检测指令,并接受环境电器2根据检测指令反馈的检测信息;控制模块116还用于:根据检测信息确定环境电器2的种类,以根据环境电器2的种类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向环境电器2发送检测指令后,接收环境电器2反馈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确定环境电器2的种类,以根据环境电器2的种类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通过确定环境电器2的种类,对环境电器2进行控制,提升了控制的精度与准确性。
具体地,可以通过预设码库,通过不同的环境电器2对应的码确定种类。
实施例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10还包括:测距传感器122,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并连接至控制模块116,测距传感器122用于确定电器底座10的位置信息与障碍信息;控制模块116还用于:根据位置信息、障碍信息、环境电器2的种类以及预设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移动路径,以驱动电器底座10带动环境电器2根据移动路径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座本体102上设置测距传感器122,以通过测距传感器122确定电器底座10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障碍信息,根据位置信息、障碍信息、环境电器2的种类以及预设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移动路径,实现了电器底座10带动环境电器2按照在指定范围内,按照预设的移动路径进行移动,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电器底座10的智能化水平,并且能够避开障碍,防止了电器底座10和环境电器2由于障碍撞击受到损伤,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环境电器2种类,根据预设的移动路径移动,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电器2的工作效率。
其中,测距传感器122可以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22、红外测距传感器122、激光测距传感器122或电子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结合的传感器。
根据环境电器2的种类确定移动路径,比如针对空气净化器,移动路径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移动到预设范围内的每个位置,而针对取暖器,则主要实现360°转动。
实施例八: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器底座组件1还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202与红外接收装置124,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充电支座20上,红外接收装置124设置于底座本体102上,并连接至控制模块116,红外接收装置124通过接收红外发射装置202发射的红外信号,确定充电支座20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器底座组件1还包括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202和红外接收装置124,在充电支座20上设置红外发射装置202,在底座本体102上设置红外接收装置124,通过红外发射装置202广角发射红外信号,通过红外接收装置124广角接收红外信号,以确定充电支座20的位置,在电器底座10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警电量阈值时,返回充电支座20进行充电,实现了电器底座10的自动回充功能。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底座组件包括电器底座,所述电器底座包括:
底座本体;
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指定环境电器固定至所述底座本体上;
滚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
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所述滚轮组件,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滚轮组件滚动,以带动所述环境电器移动;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夹紧支架,所述夹紧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连接轴,所述夹紧支架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轴连接至所述底座本体,并通过绕所述弹性连接轴转动,使所述夹紧支架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环境电器;
所述电器底座还包括:
测距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控制模块,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确定所述电器底座的位置信息与障碍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所述障碍信息、所述环境电器的种类以及预设的路径规划算法,生成移动路径,以驱动所述电器底座带动所述环境电器根据所述移动路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所述夹紧支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贴合至所述环境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槽与连接至所述固定槽的紧固部,以在所述环境电器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后,通过调节所述紧固部固定所述环境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万向滚轮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驱动滚轮,所述万向滚轮连接至所述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支座,所述充电支座设置于所述电器底座的指定范围内;
所述电器底座还包括:
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
充电接头,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充电接头通过与所述充电支座接触,对所述电源模块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底座还包括:
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通过连接至所述环境电器,向所述环境电器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底座还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滚轮组件滚动;
通信模块,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环境电器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底座还包括:
环境传感器,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环境传感器用于检测实时环境参数;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环境参数与指定预设环境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控制所述通信模块向所述环境电器发送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环境电器发射检测指令,并接受所述环境电器根据所述检测指令反馈的检测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息确定所述环境电器的种类,以根据所述环境电器的种类生成对应的所述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底座组件还包括:
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设置于所述充电支座上,所述红外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上,并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红外接收装置通过接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信号,确定所述充电支座的位置。
CN201710088378.5A 2017-02-17 2017-02-17 电器底座组件 Active CN106839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8378.5A CN106839390B (zh) 2017-02-17 2017-02-17 电器底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8378.5A CN106839390B (zh) 2017-02-17 2017-02-17 电器底座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9390A CN106839390A (zh) 2017-06-13
CN106839390B true CN106839390B (zh) 2020-06-26

Family

ID=5912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8378.5A Active CN106839390B (zh) 2017-02-17 2017-02-17 电器底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9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0527B (zh) * 2018-06-25 2021-03-26 广州森宇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空调设备用移动底座
CN109140129A (zh) * 2018-10-25 2019-01-04 徐州木牛流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底座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063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克里纳创新有限责任公司 夹紧装置和有夹紧装置的支架
CN103629751A (zh) * 2012-08-22 2014-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3771519U (zh) * 2014-03-24 2014-08-13 济宁益群节能取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旋式电暖装置
CN104329791A (zh) * 2014-09-18 2015-02-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的供电基座及空气处理系统
CN204555070U (zh) * 2015-04-20 2015-08-12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CN105066263A (zh) * 2015-06-01 2015-11-18 上海电力学院 楔形的混合动力室内甲醛智能净化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063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克里纳创新有限责任公司 夹紧装置和有夹紧装置的支架
CN103629751A (zh) * 2012-08-22 2014-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3771519U (zh) * 2014-03-24 2014-08-13 济宁益群节能取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旋式电暖装置
CN104329791A (zh) * 2014-09-18 2015-02-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的供电基座及空气处理系统
CN204555070U (zh) * 2015-04-20 2015-08-12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CN105066263A (zh) * 2015-06-01 2015-11-18 上海电力学院 楔形的混合动力室内甲醛智能净化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9390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1725B2 (en) Electric vehicle
EP3187081B1 (en) Electric cleaner
US10571928B2 (en) Moving rob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4631616U (zh) 机器人
CN109512342B (zh) 一种基于陀螺仪的扫地机器人及姿态检测与脱困方法
CN106839390B (zh) 电器底座组件
KR20110048384A (ko) 로봇가습기 충전과 물공급 시스템
WO2014029365A1 (zh) 智能机器人及其移动至最亮位置的方法
RU2323465C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жущегося объекта
CN112154398A (zh) 云台控制方法、控制器、云台、无人移动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2294203A (zh) 机器人清洁器和机器人系统
KR101190294B1 (ko) 이동 로봇용 영상 안정화 장치
KR20120021126A (ko) 선풍기
KR20120120647A (ko) 지능형 로봇 자동 충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63160B1 (ko) 기능부가모듈이 장착된 로봇청소기
CN107816779A (zh) 一种可自主移动的智能空气净化器
CN105717922A (zh) 机器人
JP2008117185A (ja) 自走式移動体のシステム
KR100645817B1 (ko) 이동로봇의 버츄얼 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190060265A (ko) 공기청정기 자동이동장치
AU2021325685B2 (en) Remote control device
KR100917272B1 (ko) 적외선 인체감지센서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수단의 액티브구동시스템 및 구동방법
JP2016045599A (ja) 自律走行体装置
KR20130031447A (ko) 회전형 스테이션을 이용한 로봇 청소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10041323A (ko) 이동형 로봇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