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5395A -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15395A CN106815395A CN201611110126.XA CN201611110126A CN106815395A CN 106815395 A CN106815395 A CN 106815395A CN 201611110126 A CN201611110126 A CN 201611110126A CN 106815395 A CN106815395 A CN 1068153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ing wire
- arm
- shaft
- cross
- insu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211 strain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94 fractio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9233 Headach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69 headach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08—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在三维引擎中先将典型杆塔分级拆分成单元,在渲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单元间的连接点方式进行拼接或者通过微调进行定位,确定杆塔的整体搭建方式后,确定位置和朝向,最后定义联动方式确定杆塔整体的朝向变化和联动关系,实现配电线路的自动三维搭建。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三维虚拟仿真配电线路杆塔搭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浪费问题,较完美的实现了配电线路的三维仿真杆塔组装,提供了目前最高的细节展示和高效准确的半自动组装手段,为进一步的需求开发奠定的基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涉及配电线路的设计仿真,尤其是用三维虚拟仿真进行配电线路杆型的搭建,为一种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配电网设计工作一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主要表现在数据管理、真实性、数学模型与算法等多个方面。配电网方案的优劣取决于规划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随着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国家电网应用的不断扩大,在配电设计及方案优化领域中加入虚拟仿真技术,这种基于三维可视化的配电网络优化和辅助设计工具提高了电网方案的质量,对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快速高效的配电网络设计功能、快速高效的配电网络复现功能、快速高效的配电线路统计功能都是现有设计手段所没有的,同时三维仿真的运用使得设计工作更加直观。但是,现有的三维虚拟仿真技术都是对配电杆塔进行整体建模,而配电杆塔种类繁多,不仅仅有巨量的典型杆塔,还有根据现场特点布置的非典型杆塔,这些种类繁多的杆塔使用传统的一次性建模进行虚拟仿真已经不可能实现。进一步的,还要在如此繁杂的设计上,进行专业的统计和计算,更是计算量巨大,让设计者头疼。因此,现有的配电设计主流还都是基于二维设计,同时需要建立繁琐的设计库和设计表,最后进行手工计算得到设计内容。
尽管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没有出现专门针对配电线路杆型设计和统计的三维虚拟仿真搭建方法,使得三维仿真技术无法更好的应用和服务于配电网设计工作。现有的配电线路三维建模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一、设备种类繁杂不确定:配电线路杆塔的设计使用在国家电网有典型标准,复现现有杆塔有地区非典型的使用。并且在不同的典型杆塔上使用不同的相关金具,使得设备种类繁杂,在实用过程中一次性难以穷尽并且在特殊的非典型杆塔上难以完善。
二、一次性建模不能有效调整各部件位置:一次性建模可以解决有无问题,但是在各零部件之间都使用固定的关系,渲染后难以变动,例如绝缘子朝向的自适应、拉线方向的自适应、杆塔上连线的自使用等等问题。
三、建模不能很好地参与统计:一次性杆塔建模,导致材料统计需要对整跟杆塔做备份记录。在种类繁杂的组合中,一次性杆塔建模很难很好的进行基础金具的统计和记录。
四、组装复杂:现在通用的一次性建模忽略了组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一种杆塔建模后很难对应不同的运用。组装的复杂也导致不同的杆塔用于不用的地方或者99%相似的杆塔只要有1%的区别就需要重新整体建模,大大增加了工程量。
五、部分设备新增修改繁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金具的不断引入使用、老金具的不断淘汰。一次性建模也使得整个模型库随着部分设备的新增修改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重新建模,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对配电杆塔的三维展示的需求,普通三维建模的方式过于复杂,难于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在三维引擎中先将典型杆塔分级拆分成单元,在渲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单元间的连接点方式进行拼接或者通过微调进行定位,确定杆塔的整体搭建方式后,确定位置和朝向,最后定义联动方式确定杆塔整体的朝向变化和联动关系,实现配电线路的自动三维搭建,包括以下步骤:
1)典型杆塔分级拆分及三维渲染:在三维渲染中根据典型杆塔的特点,将典型杆塔进行拆分成适合渲染的最小单元,称之为设备单元,设备单元由可统计的最小设备材料组成,设备单元进行整体渲染;
2)设备单元节点位设置:设置设备单元的节点,节点作为设备组合安装时的自动吸合位,节点无朝向信息;
3)拉线设置:先在杆塔上搭建拉线抱箍,然后埋设拉线盘,最后确定拉线抱箍拉线点和拉线盘拉线点,并设置自动用选择的拉线进行连接;
4)典型杆塔搭建:
4a)桩位及杆身:首先在渲染的三维虚拟仿真场景中确定桩位,在桩位上选择添加杆身,不同的杆身有不同的埋深,杆身模型原点为埋深位置,添加后自动埋入,杆身为圆柱形朝向无要求;
4b)横担安装:单回路选择顶杆支架、下横担并安装,双回路选择导线上横担、下横担并安装,除杆身外的其他设备单元模型制作时,将模型原点设置于安装点位置,设备单元模型面向X轴正向;
4c)在上横担、下横担、顶杆支架上安装绝缘子,针式绝缘子直接设置在横担或者顶杆支架上的节点,绝缘子自动吸合;
4d)耐张绝缘子串安装:耐张绝缘子串将模型原点设置至安装点,同时模型朝向X轴正向,然后将绝缘子安装至横担两侧的节点上,对绝缘子设置朝向属性和相位属性;
4e)拉线抱箍安装:在杆身上添加拉线抱箍,并调整拉线抱箍位置至杆身拉线抱箍安装节点,根据拉线方向设置朝向;
4f)拉线盘安装:添加拉线盘,设置朝向杆身,使用平移控制拉线盘离杆身的距离;
4g)拉线安装:选择拉线抱箍,再选择拉线盘,使用拉线自动连接;
4h)并沟线夹添加:在杆塔上需要连接使用并沟线夹的地方进行添加,连线工具连接并沟线夹节点和其他设备单元节点;
5)典型杆型整体渲染位置:由桩位确定杆塔的整体位置,由安装节点确定组成杆塔的每个设备单元的位置;
6)典型杆型整体渲染朝向:杆塔的朝向即线路的走向,设备单元朝向由水平旋转中心和水平转向对齐方式确定:
6a)设备单元水平旋转轴心的设置:设备单元选择“自身中心轴”或“绑定对象中心轴”,绑定对象即安装对象,是另一个设备单元,“自身中心轴”表示设备单元在旋转时以本体的中心轴旋转,“绑定对象中心轴”表示设备单元在旋转时以安装对象的中心轴旋转;
6b)设备单元水平转向对齐的设置:设备单元选择“保持与桩位同向”、“保持与绑定对象同向”、“保持面向绑定对象”、“保持面向大号侧”、“保持面向小号侧”、“保持背向大号侧”、“保持背向小号侧”、“保持面向线路转角内侧角平分线方向”或“保持面向线路转角外侧角平分线方向”,确定设备单元旋转到哪个角度;
7)根据设备单元、节点以及朝向信息,配电线路进行自动三维渲染搭建,完成三维仿真杆塔组装。
步骤1)中,所述分级拆分分成拉线部分、撑铁部分、横担部分、混凝土杆身、卡盘、并沟线夹、拉线抱箍、拉线盘、绝缘子、顶杆支架10大类,每个大类中不同型号的设备单元都进行整体渲染,其中还对设备单元的具体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记录材料数据信息,但是在渲染时设备单元作为一个渲染整体,不再分割。
步骤2)中,通过对设备单元的模型正视、侧视、顶视、透视,加上平移、旋转和缩放来添加节点,节点跟模型间无碰撞,在三维渲染中只有节点设置模式和安装模式下时提供节点显示,节点设置在设备单元上还需要连接安装其他设备的地方。
进一步的,步骤5d)中,绝缘子设置的朝向属性和相位属性分别为:横担两侧的绝缘子,小号侧绝缘子设置朝向为“面向小号侧”,大号侧绝缘子设置朝向为“面向大号侧”。同时小号侧绝缘子分别设置“a”“b”“c”相位,大号侧绝缘子分别设置“A”“B”“C”相位。
本发明在计算机三维环境中,对配电线路典型杆塔模型进行分级,根据要求将杆塔模型拆分成适合渲染的可视化最小设备单元(步骤1),设置设备单元的节点(步骤2),确定杆塔整体搭建方式(步骤3,4),计算组合确定位置(步骤5)和朝向、定义联动方式(步骤6),在三维环境中生成配电线路可视化的杆塔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杆塔模型拆分的方式:采用分级拆分典型杆型方法,将典型杆型拆分为适合渲染的可组装最小设备单元,方便建模过程中参与统计;设备单元由设备物料组成,方便了设备新增及修改。
2)典型杆塔搭建的方式:采用设置可组装最小设备单元节点,按照杆塔搭建方式,搭建所需杆塔,大大缩短了组装程序花费的时间;定义联动方式,方便了调整杆塔各部件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没有对配电线路的设备进行归纳,没有形成这些分类和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无法为配电线路设备单元建立通用的三维模型,本发明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的配电线路数字化方案,首先建立一个配电线路设备的通用三维素材库,在步骤1的基础上,已将典型杆塔拆分成设备单元,三维素材库即设备单元的库;在此基础上,在三维场景中设置杆塔桩位,以及绝缘子、金具等的型号信息,从素材库中选择设备单元,通过节点确定位置,通过水平旋转轴心和水平转向对齐方式确定朝向即可以实现配电线路的自动三维搭建。本发明较完美的实现了配电线路的三维仿真杆塔组装,提供了目前最高的细节展示和高效准确的半自动组装手段,为进一步的需求开发奠定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模型拆分”为本发明步骤1中典型设计方案的拆分,拆分成三维渲染的最小设备单元;
“节点添加”为本发明步骤2中节点设置,节点用来确定后面每个设备单元的位置;
“三维组装”为本发明步骤3和步骤4,将一个典设杆塔设计方案中的设备单元都加入到三维中,此时设备单元的位置和朝向都未确定;
“关系设置”为本发明步骤5中设置设备单元的绑定关系,设置完后,设备单元通过节点移动到绑定对象的位置处;
“联动设置”为本发明步骤6中确定设备单元的朝向,设置旋转中心轴,再设置旋转转向对齐方式,确定转到某个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配电线路半自动杆塔组装方法,能够分级拆分成适合可视化组装的最小单元,能对典型杆塔进行细节控制和显示;且对配电线路的杆身、绝缘子、横担等进行自动计算的方法,本发明完成在三维环境中,对配电线路典型杆塔分散的模型进行自动匹配链接,形成完整正确的杆塔模型:
配电线路杆塔三维虚拟仿真搭建方法,如图1,在三维引擎中先将典型杆塔分级拆分成适合可视化组装的最小单元,在渲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单元间的连接点方式进行拼接或者通过微调进行定位,确定杆塔的整体搭建方式后,通过计算组合确定位置和朝向,最后定义联动方式确定杆塔整体的朝向变化和联动关系,完成杆塔桩位调整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1)典型杆塔分级拆分及三维渲染:在三维渲染中根据10kV典型杆塔的特点,将典型杆塔进行拆分成适合渲染的最小单元(称之为设备单元),设备单元由可统计的最小设备材料组成。设备分成拉线部分、撑铁部分、横担部分、混凝土杆身、卡盘、并沟线夹、拉线抱箍、拉线盘、绝缘子、顶杆支架10大类,每个大类中不同型号的设备单元都进行整体渲染。为了便于统计设备单元的具体材料再进行分类整理,例如顶杆支架(二)Ⅰ型由L63x6x300角钢、扁钢-6x60x400、扁钢-6x60x60、扁钢-6x70x40、螺栓M22x100五种材料组成。但是在渲染中将顶杆支架(二)Ⅰ型作为一个渲染整体,不再分割。本发明通常在培训应用中,用于搭建组装和拆分典型杆塔。当前素材库只包括10kV典型设计,所以10kV配电线路典型杆塔拆分:设备单元根据典型杆塔不同,拆分成不同的设备单元。
a)120导线单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分支杆:杆身、顶杆支架、上横担、下横担、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拉线盘、拉线抱箍、并沟线夹、拉线。
直线杆Z1: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卡盘。
直线杆Z2: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跨越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终端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耐张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拉线、并沟线夹。
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并购线夹。
b)120导线双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杆Z1: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卡盘、针式绝缘子。
直线杆Z2:杆身、上横担、下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跨越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终端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撑铁。
直线耐张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并沟线夹。
路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并沟线夹。
c)240导线单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分支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并沟线夹、拉线抱箍、上横担、下横担、撑铁、拉线盘。
直线跨越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上横担、下横担、撑铁、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撑铁、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终端杆:杆身、顶杆支架、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撑铁、横担。
直线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并沟线夹、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撑铁。
d)240导线双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杆Z1: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
直线杆Z2: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跨越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终端杆:杆身、拉线抱箍、上横担、下横担、耐张绝缘子、撑铁、拉线盘、拉线。
直线耐张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耐张绝缘子、并沟线夹。
直线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并沟线夹。
在本发明中,设计的典型杆塔分级拆分步骤解决了现有配电线路三维建模存在的设备种类复杂不确定的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复现10kV配电线路典型杆塔、金具等各种设备,来解决在实用过程中一次性难以穷尽并且在特殊的非典型杆塔上难以完善的问题。
2)设备单元节点位设置:设备单元作为经典杆型的组成最小单元,典型杆塔按照设计要求在三维场景中直接三维搭建。先在三维场景中设置设备单元的节点,作为设备组合安装时的自动吸合位。通过模型正视、侧视、顶视、透视,加上平移、旋转和缩放添加节点,节点跟模型间无碰撞,可设置与模型的任何位置,并且忽略节点的朝向信息。同时在三维渲染中只有节点设置模式和安装模式提供节点显示,一般在设备单元上还需要连接安装其他设备的地方放置节点。
3)拉线设置说明:拉线是典型杆塔搭建的特殊部分,因为拉线需要连接拉线抱箍和拉线盘。拉线、拉线抱箍、拉线盘本身都是独立的设备单元。三个设备单元必然一起出现,在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先在杆塔上搭建拉线抱箍,然后埋设拉线盘,最后确定拉线抱箍拉线点和拉线盘拉线点并自动用选择的拉线进行连接。
4)典型杆塔搭建:
a)桩位及杆身:首先在渲染的三维虚拟仿真场景中确定桩位,在桩位上选择添加杆身,不同的杆身有不同的埋深,杆身模型原点为埋深位置,添加后自动埋入,杆身为圆柱形朝向无要求。
b)横担安装:单回路选择顶杆支架、下横担并安装,双回路选择导线上横担、下横担并安装。除杆身外的其他设备单元模型制作时将模型原点设置于安装点位置,以保证后续设备安装时,将原点设置与安装节点吻合。同时保证设备单元模型面向X轴正向,面向统一朝向为了方便后续移动时朝向管理。
c)在上横担、下横担、顶杆支架上安装绝缘子,针式绝缘子直接点击选择设置在横担或者顶杆支架上的节点,绝缘子将自行吸附。
d)耐张绝缘子串安装:耐张绝缘子串将模型原点设置至安装点,同时模型朝向X轴正向,保证绝缘子可以调整朝向线路方向,然后将绝缘子安装至横担两侧的节点上。绝缘子有两个重要属性需要设置,一个是朝向,另一个是相位。横担两侧的绝缘子小号侧绝缘子设置朝向为“面向小号侧”,大号侧绝缘子设置朝向为“面向大号侧”。同时小号侧绝缘子分别设置“a”“b”“c”相位,大号侧绝缘子分别设置“A”“B”“C”相位。
e)拉线抱箍安装:在杆身上添加拉线抱箍,并调整拉线抱箍位置至杆身拉线抱箍安装节点,根据拉线方向设置朝向。
f)拉线盘安装:添加拉线盘,设置朝向杆身,使用平移控制拉线盘离杆身的距离。g)拉线安装:选择拉线抱箍,再选择拉线盘,使用拉线自动连接。
h)并沟线夹添加:在杆塔上需要连接使用并沟线夹的地方添加,连线工具连接并沟线夹节点和其他设备单元节点。
6)典型杆型整体渲染位置和朝向:
a)调整设备单元水平旋转轴心:选择“自身中心轴”、“绑定对象中心轴”。绑定对象即安装对象。
b)调整设备单元水平转向对齐:选择“保持与桩位同向”、“保持与绑定对象同向”、“保持面向绑定对象”、“保持面向大号侧”、“保持面向小号侧”、“保持背向大号侧”、“保持背向小号侧”、“保持面向线路转角内侧角平分线方向”、“保持面向线路转角外侧角平分线方向”。
在本发明中,设计的步骤1)—6)解决了现有配电线路三维建模存在的设备种类复杂不确定、建模不能很好地参与统计、组装复杂、一次性建模不能有效调整各部件位置、部分设备新增修改繁琐五大技术问题:通过复现10kV配电线路典型杆塔、金具等各种设备,来解决在实用过程中一次性难以穷尽并且在特殊的非典型杆塔上难以完善的问题;通过分级拆分典型杆塔,将典型杆塔模型拆分成适合渲染的最小单元,即设备单元,设备单元由可统计的最小设备物料组成,从而解决了建模不能很好的参与统计的技术问题;在渲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单元间的连接点方式(即节点设置)进行拼接或者通过微调进行定位,从根本上解决了组装复杂以及部分设备新增修改及繁琐的技术问题;确定杆塔的整体搭建方式后,通过步骤5计算确定设备单元的位置,步骤6通过旋转中心轴和旋转对齐方式计算出朝向,这样每个设备单元的位置和朝向都确定,每个设备单元都是绑定在另一个设备单元上,形成联动关系,完成杆塔桩位调整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性建模不能有效调整各部件位置的技术难题。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三维虚拟仿真配电线路杆塔搭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浪费问题。
Claims (5)
1.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在三维引擎中先将典型杆塔分级拆分成单元,在渲染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单元间的连接点方式进行拼接或者通过微调进行定位,确定杆塔的整体搭建方式后,确定位置和朝向,最后定义联动方式确定杆塔整体的朝向变化和联动关系,实现配电线路的自动三维搭建,包括以下步骤:
1)典型杆塔分级拆分及三维渲染:在三维渲染中根据典型杆塔的特点,将典型杆塔进行拆分成适合渲染的最小单元,称之为设备单元,设备单元由可统计的最小设备材料组成,设备单元进行整体渲染;
2)设备单元节点位设置:设置设备单元的节点,节点作为设备组合安装时的自动吸合位,节点无朝向信息;
3)拉线设置:先在杆塔上搭建拉线抱箍,然后埋设拉线盘,最后确定拉线抱箍拉线点和拉线盘拉线点,并设置自动用选择的拉线进行连接;
4)典型杆塔搭建:
4a)桩位及杆身:首先在渲染的三维虚拟仿真场景中确定桩位,在桩位上选择添加杆身,不同的杆身有不同的埋深,杆身模型原点为埋深位置,添加后自动埋入,杆身为圆柱形朝向无要求;
4b)横担安装:单回路选择顶杆支架、下横担并安装,双回路选择导线上横担、下横担并安装,除杆身外的其他设备单元模型制作时,将模型原点设置于安装点位置,设备单元模型面向X轴正向;
4c)在上横担、下横担、顶杆支架上安装绝缘子,针式绝缘子直接设置在横担或者顶杆支架上的节点,绝缘子自动吸合;
4d)耐张绝缘子串安装:耐张绝缘子串将模型原点设置至安装点,同时模型朝向X轴正向,然后将绝缘子安装至横担两侧的节点上,对绝缘子设置朝向属性和相位属性;
4e)拉线抱箍安装:在杆身上添加拉线抱箍,并调整拉线抱箍位置至杆身拉线抱箍安装节点,根据拉线方向设置朝向;
4f)拉线盘安装:添加拉线盘,设置朝向杆身,使用平移控制拉线盘离杆身的距离;
4g)拉线安装:选择拉线抱箍,再选择拉线盘,使用拉线自动连接;
4h)并沟线夹添加:在杆塔上需要连接使用并沟线夹的地方进行添加,连线工具连接并沟线夹节点和其他设备单元节点;
5)典型杆型整体渲染位置:由桩位确定杆塔的整体位置,由安装节点确定组成杆塔的每个设备单元的位置;
6)典型杆型整体渲染朝向:杆塔的朝向即线路的走向,设备单元朝向由水平旋转中心和水平转向对齐方式确定:
6a)设备单元水平旋转轴心的设置:设备单元选择“自身中心轴”或“绑定对象中心轴”,绑定对象即安装对象,是另一个设备单元,“自身中心轴”表示设备单元在旋转时以本体的中心轴旋转,“绑定对象中心轴”表示设备单元在旋转时以安装对象的中心轴旋转;
6b)设备单元水平转向对齐的设置:设备单元选择“保持与桩位同向”、“保持与绑定对象同向”、“保持面向绑定对象”、“保持面向大号侧”、“保持面向小号侧”、“保持背向大号侧”、“保持背向小号侧”、“保持面向线路转角内侧角平分线方向”或“保持面向线路转角外侧角平分线方向”,确定设备单元旋转到哪个角度;
7)根据设备单元、节点以及朝向信息,配电线路进行自动三维渲染搭建,完成三维仿真杆塔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分级拆分分成拉线部分、撑铁部分、横担部分、混凝土杆身、卡盘、并沟线夹、拉线抱箍、拉线盘、绝缘子、顶杆支架10大类,每个大类中不同型号的设备单元都进行整体渲染,其中还对设备单元的具体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记录材料数据信息,但是在渲染时设备单元作为一个渲染整体,不再分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通过对设备单元的模型正视、侧视、顶视、透视,加上平移、旋转和缩放来添加节点,节点跟模型间无碰撞,在三维渲染中只有节点设置模式和安装模式下时提供节点显示,节点设置在设备单元上还需要连接安装其他设备的地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针对10kV配电线路典型杆塔,设备单元根据典型杆塔不同,拆分成不同的设备单元,此时步骤1)典型杆塔的拆分具体为:
4a)120导线单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分支杆:杆身、顶杆支架、上横担、下横担、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拉线盘、拉线抱箍、并沟线夹、拉线;
直线杆Z1: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卡盘;
直线杆Z2: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跨越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终端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耐张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拉线、并沟线夹;
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并购线夹;
4b)120导线双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杆Z1: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卡盘、针式绝缘子;
直线杆Z2:杆身、上横担、下横担、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跨越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终端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撑铁;
直线耐张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并沟线夹;
路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并沟线夹;
4c)240导线单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分支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并沟线夹、拉线抱箍、上横担、下横担、撑铁、拉线盘;
直线跨越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上横担、下横担、撑铁、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撑铁、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终端杆:杆身、顶杆支架、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撑铁、横担;
直线转角杆:杆身、顶杆支架、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并沟线夹、横担、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撑铁;
4d)240导线双回路典型杆型拆分设备单元:
直线杆Z1: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
直线杆Z2: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跨越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
直线终端杆:杆身、拉线抱箍、上横担、下横担、耐张绝缘子、撑铁、拉线盘、拉线;
直线耐张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耐张绝缘子、并沟线夹;
直线转角杆:杆身、上横担、下横担、撑铁、针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拉线抱箍、拉线盘、拉线、并沟线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5d)中,绝缘子设置的朝向属性和相位属性分别为:横担两侧的绝缘子,小号侧绝缘子设置朝向为“面向小号侧”,大号侧绝缘子设置朝向为“面向大号侧”。同时小号侧绝缘子分别设置“a”“b”“c”相位,大号侧绝缘子分别设置“A”“B”“C”相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10126.XA CN106815395B (zh) | 2016-12-02 | 2016-12-02 |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10126.XA CN106815395B (zh) | 2016-12-02 | 2016-12-02 |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15395A true CN106815395A (zh) | 2017-06-09 |
CN106815395B CN106815395B (zh) | 2021-03-09 |
Family
ID=5910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10126.XA Active CN106815395B (zh) | 2016-12-02 | 2016-12-02 |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15395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2870A (zh) * | 2019-03-26 | 2019-07-09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配电网杆塔自动化三维建模方法 |
CN115631309A (zh) * | 2022-12-21 | 2023-01-20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一种配电网设备的三维建模方法和装置 |
CN118334274A (zh) * | 2024-06-12 | 2024-07-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点云分割的变电站设施三维重建方法、设备和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5556A1 (en) * | 2006-08-10 | 2011-02-03 | Gridpoint, Inc. | Connection locator in a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
CN102103650A (zh) * | 2011-03-25 | 2011-06-22 | 江苏南大先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输电线路三维仿真沿布搭建方法 |
CN103093493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河南省电力公司 | 既有电网设备的高精度三维对象建模方法 |
EP2396903B1 (en) * | 2009-02-13 | 2015-12-02 | Socowave Technologies Limited | Network element for providing active beamforming to existing base station and antenna array |
-
2016
- 2016-12-02 CN CN201611110126.XA patent/CN1068153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5556A1 (en) * | 2006-08-10 | 2011-02-03 | Gridpoint, Inc. | Connection locator in a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
EP2396903B1 (en) * | 2009-02-13 | 2015-12-02 | Socowave Technologies Limited | Network element for providing active beamforming to existing base station and antenna array |
CN102103650A (zh) * | 2011-03-25 | 2011-06-22 | 江苏南大先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输电线路三维仿真沿布搭建方法 |
CN103093493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河南省电力公司 | 既有电网设备的高精度三维对象建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柴玉华等: "《架空线路设计》", 31 August 2001,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2870A (zh) * | 2019-03-26 | 2019-07-09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配电网杆塔自动化三维建模方法 |
CN115631309A (zh) * | 2022-12-21 | 2023-01-20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一种配电网设备的三维建模方法和装置 |
CN118334274A (zh) * | 2024-06-12 | 2024-07-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点云分割的变电站设施三维重建方法、设备和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15395B (zh) | 2021-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3650B (zh) | 输电线路三维仿真沿布搭建方法 | |
CN105335584B (zh) | 配网系统单线图生成优化装置和方法 | |
CN104794755B (zh) | 一种高压电缆三维管线场景构建方法 | |
CN106815395A (zh) | 三维虚拟仿真搭建配电线路杆塔的实现方法 | |
CN106056349A (zh) | 一种省地县三级电网规划gis绘图系统及方法 | |
CN101630419A (zh) | 一种用于城市综合管网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架构方法 | |
CN109165412A (zh) |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缆排管工程设计方法及系统 | |
CN103646355A (zh) | 一种电网拓扑关系快速构建与分析方法 | |
CN104008241A (zh) | 一种输电线路多窗口联动选线、排塔定位系统及方法 | |
CN109766605A (zh) | 实物与价值联动的配电网全信息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 | |
CN110502834A (zh) | 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方法 | |
CN105261067A (zh) | 一种基于真三维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 |
CN103049624A (zh) | 一种基于vrml模型的涵洞可视化设计施工的控制方法 | |
CN104834788B (zh) | 一种500kV杆塔多回多分裂导地线三维模型实时构建方法 | |
CN112347215A (zh) | 三维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的搭建方法 | |
Lv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method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 |
CN103310293B (zh) | 电信管线资源数据校准方法及校准系统 | |
CN116341069A (zh) | 一种基于bim优化人工湖雨水高效收集蓄水存水施工方法 | |
Wei et al. | The Application of BIM in the “China Beautiful Rural” Design Project–Yangyou Village River Ecological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Design Project | |
CN113496053B (zh) | 一种多洞口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 | |
CN109753717A (zh) | 一种配电网构件数字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 |
CN117332538A (zh) | 一种基于空间大数据环境下输电线路布置系统 | |
Wu et al. | [Retracted] Rural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Landscape Optimization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
Zhou et al. | The Research on Approach of BIM-Based 3D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Line Project | |
CN109063303A (zh) | 一种在配电线路三维设计中设计杆头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