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9337A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09337A CN106809337A CN201510856368.2A CN201510856368A CN106809337A CN 106809337 A CN106809337 A CN 106809337A CN 201510856368 A CN201510856368 A CN 201510856368A CN 106809337 A CN106809337 A CN 1068093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bicycle
- derailleur
- screw hole
- rear derailleu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作为左驱外变速,安在中轴上的多级大链轮设在车架左侧,左曲柄与大链轮固为一体;在后花鼓上的多级飞轮设在车架左后内侧,且在后花鼓的左侧,与后花鼓之间单向离合器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与多级大链轮和/或多级飞轮对应的前和/或后拨链器设在车架左侧;车架左后尾端设用于安后拨链装置的结构;作为左驱内变速,在中轴上的大链轮设在车架左侧,后轴内变速器的链轮位于内变速器的左端,与大链轮对应;受后轴内变速器内的单向离合器控制链轮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本自行车在力量传递上更加合理,改变世人对于自行车结构设计的根本性技术偏见。本发明还涉及左驱自行车的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提供一种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左驱动变速自行车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普通又极为普及的个人机械用品,在世界上它的保有量和使用者均是数以亿计。对自行车本身的改进自其诞生以来的二百多年里也从未间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车作为运动器械、健身器材和娱乐工具的作用在不断的提高,这也为自行车性能的提高进行极致化改造提供了动力。1940年,坎帕纽罗(Tullio Campagnolo)推出的变速系统标志着竞技自行车变速时代的开始。与单速自行车相比,有手动拨链器的变速自行车,对于提高骑行速度的作用十分显著。这是一个能够被骑车人明确感受到的“感知型”改进。这类改进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是罕见的了。还有一些改进,例如用高级优质陶瓷滚珠制造轴承,“板式轮”、“刀轮”,车架采用流线型管材,用碳纤维或钛合金制造车架等等,这类改进,对降低自行车的骑行阻力,提高骑行速度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大多只能通过精细测试予以证明,此类改进可以称之为“测试型改进”。虽然此类改进效果不很明显,但自行车领域为此付出的科研投入巨大,经济代价不菲。如果把自行车只作为个人日常交通工具使用,这些“测试型改进”都可以弃之不用。但是,作为极力追求提高骑行速度的自行车运动员和自行车爱好者们,对这类改进仍趋之若鹜。对这个群体而言,自行车的改进如果能将自己的骑行速度提高0.1s/km,都是天大的福音。因为在自行车竞速赛中,0.1秒的差别可以是冠军与第10名的差距!例如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公路(245.4公里)自行车决赛第1至6名成绩均为6小时23分49秒,其名次只能依靠终点线端的高速摄影画面中的毫厘之差来确定。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中的驱动装置基本都是设置在右侧,只有BMX自行车(单速)和供双人及多人共同骑行的自行车有左驱装置出现过。有人为左利足人设计过左驱单速自行车,但未见此类商品面世。部分街式BMX自行车将驱动设置于左侧,同时在自行车右外侧安装踏筒,以供做技巧动作习惯于用右腿在前的骑行者使用,其目的是避免大链轮在做特定特技动作时被损坏。供双人及多人共同骑行的自行车设置左驱装置的同时,也设置了右驱装置,目的是协调多个驱动装置。如果有变速装置,其变速装置仍在右侧。自行车中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右侧,这个状况从1888年,英国考文垂市的约翰.k.斯塔利生产出第一辆现代自行车起就存在了,时间已经在百年以上。其最初的设计依据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人们可能认为,驱动装置应该设置在骑行人腿足优势侧车架上。因此,现在绝大多数自行车驱动装置在右侧,适应右利足人群使用,而对于左利足人群,又设计出驱动装置在左侧的自行车。从充分利用利足优势以提高骑行速度角度考虑,这一观点是一种误解,自行车的驱动装置设置在车架的人腿足优势侧对于充分发挥优势侧能力以提高车速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改变世人对于自行车结构设计的一个根本性技术偏见,提供一种在力量传递上更加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占人口多数的右利足者生理优势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左驱动变速自行车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中: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的安装在中轴上的二级以上多级的大链轮设置在车架的左侧,左曲柄与该大链轮固为一体;相应地,
安装在后花鼓上的多级飞轮设置在车架的左后内侧,
所述多级飞轮安装在后花鼓的左侧,与所述后花鼓之间的单向离合器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对应地,
与所述二级以上多级的大链轮和/或多级飞轮对应的前和/或后拨链器设置在车架的左侧;
所述车架左后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
变速自行车还有内变速自行车,内变速自行车是在后轴上设置后轴内变速器。作为本发明提供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内变速自行车,
安装在中轴上的大链轮设置在车架的左侧,
后轴内变速器的链轮位于内变速器的左端,与所述大链轮对应;
受后轴内变速器内的单向离合器控制链轮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
对于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为了适应后轴上的多级飞轮移到左侧的情况,车架也有相应的变化。
本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其中的车架为一可供组装左驱外变速自行车的车架,在车架左后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
所述车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所述结构可以为一后拨链器尾钩,该后拨链器尾钩上设有后拨链器连接孔,其为左旋螺孔,,与之相配的后拨链器,通过所述后拨链尾钩上的后拨链器连接孔定位在车架上。
设置于该车架左后尾端的所述后拨链器尾钩,可以是与车架分体制造的分体部件,其上有与车架连接固定的固定孔,通过螺栓与车架组合成一体;或者是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后拨链器尾钩上有后拨链器连接孔,作为分体部件,其上还有与车架连接固定的固定孔和定位孔。
所述车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也可以为一后拨链装置定位孔。与之相配的使用后轴处固定的后拨链器设置在后轴左侧,通过所述后拨链装置定位孔定位在车架上。
所述定位孔可以设置在一后轴凹槽配片上,所述后轴凹槽配片上有后轴安装凹槽,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
该后轴凹槽配片与所述车架可拆地组合成一体,在车架的对应处有螺孔与该固定螺孔和定位螺孔连通。
所述车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也可以为车架左后尾端后轴凹槽部外侧的有螺孔的侧面凹陷。
与之配合的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上部与所述车架结合部位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车架左后尾端外侧的凹陷形状相匹配。
如果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由上部连接片和下部组成, 上部连接片与下部可动地连接为一体,所述基座构件上部的所述结合部位设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上部。
所述车架至少在左后尾端的后轴凹槽部位设有一侧面凹陷,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所述结构;所述结构为:
一后拨链器尾钩,安装在车架左侧的侧面凹陷上,或者是,
一后拨链装置定位孔,设置在一后轴凹槽配片上,该后轴凹槽配片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左侧的所述侧面凹陷上;后轴凹槽配片上设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
所述车架上的所述侧面凹陷与分体组合式的后拨链器尾钩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以及后轴凹槽配片均构成匹配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同一车架能够适应多种形式的后拨链器的结合使用。
另外,为了能够使得所述车架可以既适合本发明的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也能够适合现有技术中的右驱动外变速自行车,所述车架的左后尾端和右后尾端的后轴凹槽部位均设有一侧面凹陷,两侧面凹陷形状尺寸对称设置,
一后拨链器尾钩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匹配地安装在车架上一侧的侧面凹陷上固定,另一侧面凹陷上固定一后轴凹槽配片,后轴凹槽配片上设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或者,
两个后轴凹槽配片上设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两个所述后轴凹槽配片安匹配地装在所述车架主体上两侧的侧面凹陷上。
即:可配置所述后拨链器尾钩和/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和/或后轴凹槽配片结构相同且与的所述车架左右后尾端连接的结构,例如侧面凹陷是相同匹配的;所述后拨链器尾钩和/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和/或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定位螺孔和与后轴配合的后轴安装凹槽相同且与车架上的固定螺孔、定位螺孔和与后轴配合的后轴安装凹槽相同且与车架上的后轴安装凹槽,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的结构也是匹配的。
这样,在一个车架上,左右后尾端都可以安装后拨链器尾钩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也可以形成后拨链器定位孔,以适应两种不同的后拨链器在车架一侧的使用。
同时,可以使得一个车架对应一个后拨链器连接孔螺纹为左旋的后拨链器尾钩、一个后拨链器连接孔螺纹为右旋的后拨链器尾钩以及两个相同的后轴凹槽配片,就可以适应左驱动外变速和右驱动外变速自行车连接各种类型后拨链器的使用。
例如,组装左驱动自行车用一个后拨链器连接孔螺纹左旋的后拨链器尾钩,组装右驱动自行车用一个后拨链器连接孔螺纹右旋的后拨链器尾钩,而在未安装后拨链器尾钩的另一侧的侧面凹陷上固定一后轴凹槽配片即可。安装后轴凹槽配片是为了让该侧面成为平面,使得固定后轴的螺母的锁紧抵靠面为一平面,保证锁紧效果。
又如,如果使用后轴处固定的后拨链器,可以在固定后拨链器的一侧车架上的侧面凹陷处设置后轴凹槽配片,在另一侧车架的凹陷处设置另一个后轴凹槽配片,这时,有两个后轴凹槽配片就可以了。
对于在车架两侧设置对称的侧面凹陷的情形,与之配合的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该基座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该基座构件的上部与所述车架上相应侧的所述侧面凹陷匹配固定。
这样,可以对于后拨链器和车架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后拨链器的基座构件通过后拨链器尾钩与车架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比较复杂,现在:
连接片固定式的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上部的连接片与所述车架的侧面凹陷相匹配,以使得所述基座构件直接结合在车架上;
这样,就可以取消后拨链器尾钩,将后拨链器中基座构件的连接片上部做成与车架侧面凹陷的形状对应,让基座构件直接嵌入车架的侧面凹陷中固定。
对于左驱动变速自行车,为了适应中轴上的多级大链轮的左移,多级大链轮与曲柄的连接结构也有相应变化。
作为多级大链轮和曲柄的一体件,现有技术中,因为是右曲柄与多级大链轮固为一体,曲柄的脚踏安装孔为右旋,而为适应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与二级以上多级大链轮固为一体的曲柄在安装到自行车上时是作为左曲柄,即曲柄与二级以上的多级大链轮结合的部位位于曲柄的右侧,故而,与大链轮固为一体的左曲柄上的脚踏安装孔的螺纹为左旋。
对于左驱外变速自行车,所述多级飞轮可以为旋式多级飞轮,旋式多级飞轮的锁紧链轮片、飞轮座与后花鼓的装配螺纹均为左旋;飞轮座上的单向离合器丝挡装配螺纹为右旋;所述单向离合器,其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
所述多级飞轮也可以为卡式多级飞轮,卡式多级飞轮的链轮锁盖螺纹为左旋。
与卡式多级飞轮相对应,其后花鼓为带有内装单向离合器的塔基(飞轮座)的卡式花鼓,其单向离合器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飞轮座上的链轮锁紧盖螺纹为左旋。
该多级飞轮与自行车后花鼓为左右连接。
所述卡式花鼓,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内、外花鼓体,轴承,后轴,飞轮座和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座位于所述外花鼓体的左侧,所述单向离合器的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
所述单向离合器与所述飞轮座的联接部位位于所述飞轮座右部。
所述卡式花鼓包括通过轴承连接的内、外花鼓体,所述外花鼓体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联接部位位于所述外花鼓体左部。
所述飞轮座左侧的锁固卡式多级飞轮的链轮锁紧盖的内螺纹为左旋。
拨链器为现有技术,通常包括基座构件、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基座构件固定在车架上,可移动构件连接在基座构件上,链条导向构件连接在可移动构件上,链条导向构件控制着链条,还设有变速控制装置与拨链器连接,使得链条导向构件动作而将链条在多个链轮之间转换。
为了适应左驱变速自行车,拨链器也有相应变化。
适用于左驱外变速自行车的前、后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左侧与所述大链轮和多级飞轮相对应。
所述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该基座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左后尾端外侧,后拨链器中的各构件在自行车上的组装结构是:所述基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均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左上方;和/或,
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与可移动构件为右上左下位置关系;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为左上右下位置关系。
对于后拨链器,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与基座构件的联接点位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后部,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联接点位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右侧前部。
具体地,所述链条导向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联接点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左侧上部,所述链条导向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为右下左上可动联接。
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联接点位于基座构件左侧下部,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为右上左下可动联接。
基座构件与自行车车架为左右联接,两者的所述基座构件含有安装轴螺丝的,基座构件与自行车车架为左右可动联接,所述安装轴螺丝的螺纹为左旋。
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上部与所述车架结合部位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车架左后尾端外侧的凹陷形状相匹配。
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由上部连接片和下部组成, 上部连接片与下部可动地连接为一体,所述基座构件上部的所述结合部位设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上部。
所述前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各构件在自行车上的组装结构是:所述基座构件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右侧。
具体地,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为右左位置关系;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件为右左位置关系。
更具体地,前拨链器有两种:
其一是下推型前拨链器,其中,所述基座构件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右上方,和/或,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为右前左后位置关系;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件为右上左下位置关系。
其二是平推型前拨链器,其中,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从右向左成川字位置关系设置。
一种所述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适宜于右利足人群使用。
本发明是针对骑车人群中自行车运动员和自行车爱好者们这样一个热衷于对自行车进行极致化改造、追求提高骑行速度的群体,是依据占人口大多数的右利足人群的生理特点对自行车动力输入、输出结构设置的改进。
本发明是基于如下两个发现:
一:许多自行车运动研究者在测试骑车人踏蹬力时都发现:左侧踏力大于右侧。为何如此却无准确的解释。如:罗炯的“自行车测试车研制及踏蹬技术诊断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北京体育大学 2005,05,18);吴翠娥,袁鹏,武桂新等的“不同踏蹬频率下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力研究”(体育与科学 2007,1,(28));张懿行的“不同传动比骑行时下肢肌肉工作和足底压力特征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 2008,05,26);曹成珠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踏蹬力量的分析研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4)。其文中公布的测试结果都是左侧踏力大于右侧,但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在自行车的通行结构决定了自行车左侧下踏阻力大于右侧,原因有二(以现有的右驱动自行车为例):
1)现在的右驱自行车,即大链轮与小链轮均设置于自行车右侧,并通过链条相连接。大链轮、双侧曲柄和双侧脚踏构成了自行车轮轴式动力输入器。通常大链轮与右曲柄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被踏动时右曲柄端的受力点与大链轮上的受力点二者的横向距离很小,我们把右侧的驱动结构定义为:一组单杠杆或称直接杠杆;左侧的曲柄是通过中轴与大链轮间接结合在一起,在被踏动时左曲柄端的受力点与大链轮上的受力点二者的横向距离是右侧的许多倍,且中轴安装于自行车中接头内受到两组轴承的支撑。为了保持转动的灵活性,必须在转动面保存一定的间隙。我们把左侧的驱动结构(含中轴,大链轮)定义为:一组双杠杆或间接杠杆。右侧曲柄受到的踏力,传递到大链轮上时,其损耗很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左侧曲柄受到的踏力传递到大链轮上时,其损耗比右侧大得多。
2)自行车的中接头在骑行中必然受到中轴的扭曲力,这种扭曲力来自3处:a)大链轮,扭曲力a方向大致为右后;b)左曲柄,扭曲力b方向大致为左前;c)右曲柄,扭曲力c方向大致为右前。扭曲力a在骑行踏蹬中始终都存在;扭曲力b在左曲柄下行时产生;扭曲力c在右曲柄下行时产生。扭曲力a与扭曲力b是相互增强的关系,会损耗更多的踏力;扭曲力a与扭曲力c是相互抵消的关系,会减少踏力的损耗。
综上所述,其结果直接表现为自行车左侧下踏阻力大于右侧,根据多位自行车运动研究者所做的测试结果推算,自行车左侧下踏阻力大于右侧3%左右。所以,在脚踏部直接检测骑车人下踏力时,即便骑车人的左右侧踏速完全一致,左侧踏力也必定要大于右侧。
二:人们早已知道人的上肢是有单侧优势的,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上肢优势侧为右侧);同样,人的下肢也是有单侧优势的,大多数人下肢的优势侧为右侧,亦称为右利足。但这点知道的人可能不多,1985年柏拉图(Plato)等对美国马里兰州一些白人针对含利手,利足等人类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过调查;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如:艾清龙,王荪,蒲道学的“150例利足与利手的测定 ”([J] 昆明医学院学报1991,12(1));陆舜华,郑连斌,李咏兰等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一侧优势功能特征研究”([J]遗传.2000.22(5))。但至今没有发现世界上有人对骑车人在踏蹬自行车中的利足状况进行过研究的报道。但是,现有技术中公开有相关信息:郑晓鸿,延烽的“当前我国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踏蹬状态的初步研究”(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7,6(9));黎臣,刘英的“我国高水平女子场地500米计时项目自行车运动员踏蹬状态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4(23));张懿行的“不同传动比骑行时下肢肌肉工作和足底压力特征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 2008,05,26);
各篇文章中所公布的测试结果都显示了大多数自行车运动员右好左差的踏蹬状况。
申请人对骑车人在踏蹬自行车中的利足状况进行了近两年的研究。通过测试进一步证实,这种右好左差状况不仅在右利足人骑右驱自行车时存在,在右利足人骑左驱自行车时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骑车人在自行车上所作的踏蹬动作的发力特点是很独特的,属于下肢的复杂随意动作,优势侧下肢能更好地完成它,是肢体单侧优势的体现,即使所遇到的阻力稍大时依然如此。本申请人发现:右利足人蹬踏自行车(无论是左驱或右驱)时,右足下踏时曲柄半周运动的圆滑度,要好于左足下踏时曲柄半周运动的圆滑度(圆滑度是衡量踏蹬动作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同时也表现为,右半周的运转速度要略略快于左半周的运转速度。
综上所述,现在自行车通行的右驱结构,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右利足骑车人来讲,是个错误的结构。它就好比让一个善于挑担子的人(右下肢)挑一个比较轻的担子;而让另一个不善于挑担子的人(左下肢)挑一个比较重的担子。并且要求他们在同步前行的条件下,尽量快走。其结果必然是善挑担者比较轻松,但为了同步前行却不能发挥他的全力,而不善挑担者则为了同步前行尽全力而疲于奔命。二者的前进速度只能受限于不善挑担者的较差之能力。在自行车竞速赛这类经常要挑战运动员生理极限的体育比赛中,是不会容忍上述状况存在的,除非它未被发现!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变速自行车将踏蹬阻力较大的曲柄设置于右侧,使右利足的骑车人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右下肢优势侧的能力,并带动其左下肢能力的更有效地发挥。右利足的骑车人骑行左驱自行车时,在左足动力输出量不变的状况下,其右足动力输出量应比左足高3%左右。这种整体动力输出量的增加相当于将自行车减重25-50%,可以将骑行者的骑行速度提高1%左右,高水平的自行车骑行人是能够感受到的。这是一个介于“感知型改进”与“测试型改进”之间的改进。对于自行车竞技其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将现有的变速自行车从右驱改造为左驱,是本行业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完成的设计任务,但从未有人去做。自行车是一个典型的组装商品,即使是整车厂也不是所有零部件都能够生产的。各零部件是由专门厂家生产出来的。没有各厂家的合作,单独一个厂家生产左驱变速自行车成本会很高。没有人发现现在自行车通行的右驱结构,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右利足骑车人来讲,是个错误的结构;没有人知道到左驱变速自行车这种将自行车驱动装置安装位置从右变为左,对于右利足人群,是极为有益的一项自行车结构要素关系改变(要素变更的发明);就不会有人意识到左驱变速自行车将是那些极力追求提高自己骑行速度的右利足人群热情追捧的产品。因而,就没有不同厂家的合作研制与生产。这是70多年来没有人去设计,生产左驱变速自行车的原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外变速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外变速自行车的一种后拨链器尾钩一体形成在车架上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在左右后端均设置侧面凹陷的多用途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多用途车架上左后端结合后拨链器尾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图3所示的多用途车架上结合分体的后拨链器尾钩和后轴凹槽配片后构成的,适合于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在图3所示多用途车架上结合分体的后拨链器尾钩和后轴凹槽配片后构成的,适合于右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在多用途车架上左后端结合后轴凹槽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在图3所示多用途车架上结合分体的后轴凹槽配片后构成的,既适合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也适合右驱动外变速自行车使用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的曲柄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0a为旋式飞轮的主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1a为卡式飞轮的主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安装卡式飞轮的自行车卡式花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3a和图14、图14a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外变速自行车中两种在安装在图8所示的多用途车架上的后拨链器的主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5a为在本发明提供的图2所示的车架上的后拨链器尾钩上安装的一种后拨链器的局部主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在本发明提供的图5所示的多用途车架上的后拨链器尾钩上安装的另一种后拨链器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用统一连接型连接片固定式后拨链器结构示意图。
图17a显示出其安装在图3所示的多用途车架左后侧凹陷部的情形。
图17b为本发明提供的右驱用统一连接型连接片固定式后拨链器结构示意图。
图17c显示出其安装在图3所示的多用途车架右后侧凹陷部的情形。
图18和图18a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外变速自行车中前拨链器的主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本发明提供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内变速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适合左驱内变速自行车安装的后轴内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车架1;侧面凹陷100;定位固定双作用孔100a;固定孔100b;凹槽100c;后拨链器尾钩101;定位孔101a;固定孔101b;后拨链器连接孔1011;后轴凹槽配片102;定位孔102a;固定孔102b;凹槽102c;变速控制器2;中轴3;大链轮4;曲柄5;脚踏板安装孔501;曲柄6;脚蹬7;后花鼓(含后轴)8;;卡式花鼓内花鼓体801;卡式花鼓外花鼓体802;轴承803;后轴804;飞轮座805;单向离合器806;多级飞轮9;旋式多级飞轮9a;锁紧链轮片901a;飞轮座901b;单向离合器丝挡901c;卡式多级飞轮9b;卡式多级飞轮链轮锁紧盖9b1;飞轮链条10;后拨链器11;基座构件111;基座构件上部111a;基座构件下部111b;可移动构件112;链条导向构件113;统一连接型连接片固定式后拨链器11’;基座构件111’; 基座构件上部111a‘;基座构件下部111b’;可移动构件112;链条导向构件113 ;前拨链器12;基座构件121;可移动构件122;链条导向构件1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本发明说明书的附图就可以正确理解本发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词均是指安装本发明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外变速自行车如图1所示,包括一车架1,车架1上设置变速控制器2,该车架1上设置中轴3,中轴3上设置多级的大链轮4,该大链轮4置于车架1的左侧,大链轮4的左侧设置曲柄5,该曲柄5与大链轮4固为一体,在中轴3的右端设置另一曲柄6,在曲柄5和曲柄6上分别设置脚蹬7。在车架1上设置后花鼓(含后轴)8,支撑后车轮。在后花鼓8上设置多级飞轮9,多级飞轮9设置在车架1的左后内侧与大链轮4前后对应。在大链轮4和多级飞轮9上套设链条10。在车架1的左侧下后端设置后拨链器连接端,其可以是一后拨链器尾钩101(参见图2),后拨链器尾钩101上设有一后拨链器连接孔1011,用于连接后拨链器11,在车架1上的中间下部还连接有前拨链器12。
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因为驱动装置的左移,与驱动装置相关的一些零部件也都有变化,下面就将变化的零部件改变的结构详述如下:
1.车架1
车架1的变化缘于后拨链器11位置的改变。
现有车架在其右后端设置后拨链器尾钩,在后拨链器尾钩上设连接孔用于连接后拨链器,还有另一种后拨链器,其安装在后轴上,在车架的右后端要设置一个定位孔,该种后拨链器通过后轴和定位螺栓穿设该定位孔中而固定。
不管是后拨链器尾钩,还是定位孔,在本发明中,这些用于安装后拨链器的结构都移到车架1的左后端上。
如图2所示,车架1的左后端设置一后拨链器尾钩101,其一体地设置在车架1上,在后拨链器尾钩101上设置一后拨链器连接孔1011,用于连接后拨链器11。
对于另一种后拨链器,即卡设在后轴上的,与该后拨链器相配,车架1的左后端相应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孔,这种后拨链器卡在后轴上,并通过后拨链器上的螺钉螺接该定位孔而将后拨链器准确定位在车架1上。
为了使得车架1能够对于上述两种后拨链器的安装都能适用,可以考虑将车架1的左后端设置一侧面凹陷100,如图3所示,多用途车架1在该凹陷100处设置定位固定双作用孔100a、固定孔100b,与后轴配合的凹槽100c也设置在该侧面凹陷处。与多用途车架相匹配地,设有分体的后拨链器尾钩101,如图4所示,其上设置有定位孔101a、固定孔101b、后轴凹槽101c和后拨链器连接孔1011,在定位孔101a和101b中穿设螺钉,螺钉穿设车架1的定位固定双作用孔100a、固定孔100b上而将后拨链器尾钩固定在多用途车架1的左后侧的凹陷部,如图5所示。还可以设有分体的后轴凹槽配片102,后轴凹槽配片102上设置定位孔102a、固定孔102b和凹槽102c与多用途车架1上的侧面凹陷及其上的定位固定双作用孔100a以及固定孔100b对应,如图3和图7所示。
在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多用途车架1的右后端也设有一侧面凹陷200,其与左后端的侧面凹陷形状对称,也设有定位固定双作用孔200a、固定孔200b和凹槽200c。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多用途车架1也能够适用于右驱动。在用于左驱动时,在右后端的侧面凹陷200上固定一后轴凹槽配片102(见图5),使得右后端侧表面平齐,便于固定后轴的螺母稳固。如果是右驱动,可以将后拨链器尾钩101’安装在右后侧凹陷200上,后拨链器尾钩101’上的连接孔是右旋螺纹,而在左后侧的侧面凹陷100上固设后轴凹槽配片102(如图6所示)。
多用途车架1上的左右两侧的侧面凹陷的形状对称设置,在提供该多用途车架的同时,提供一个后拨链器尾钩101和一个后轴凹槽配片102,就可以使得该多用途车架既适合左驱动情形,也适合右驱动情形。
为了适应直接安装在后轴上的后拨链器,在多用途车架1的左后端设置一定位孔。也可以是在多用途车架的左右端设置如前所述的侧面凹陷,在其上固设具有固定孔、定位孔和凹槽的后轴凹槽配片102,如图7和图13、图13a所示,后拨链器卡在后轴上,后拨链器上的定位孔与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定位孔对应,通过穿设螺钉定位。
结合有后轴凹槽配片102的多用途车架1也可以做成同时适用于左右驱动的车架,在如图3所示的多用途车架1的两侧后端的侧面凹陷上结合上两个后轴凹槽配片102,如图8所示,就可以适应在多用途车架左后端和在车架右后端安装固定在后轴上的后拨链器。
如果是现有的车架,原有的后拨链器连接端在右侧,对此,需要对车架进行改造,在车架1的左侧下后端再设置一安装后拨链器尾钩101,构成左、右驱通用的变速自行车车架。
2.多级变速的大链轮
中轴上安装的多级变速的大链轮4详见图9,需要改变的是,左侧曲柄5与大链轮4固为一体,且左侧的曲柄5上设置的脚踏板安装孔501为左旋螺纹。
曲柄5与大链轮4的连接点位于曲柄5的右侧(如图1所示)。
3.多级飞轮
多级飞轮9可以为旋式多级飞轮9a,如图10和图10a所示,旋式多级飞轮9a的锁紧链轮片901a、飞轮座901b的装配螺纹均为左旋,单向离合器丝挡901c装配螺纹为右旋。该旋式多级飞轮9a通过内设单向离合器的飞轮座901b与自行车后花鼓8连接,单向离合器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
多级飞轮9也可以是卡式多级飞轮9b,如图11和图11a所示。卡式多级飞轮9b的链轮锁盖9b1螺纹为左旋。卡式多级飞轮9b套装在卡式花鼓8的飞轮座(塔基)805上,在卡式花鼓8飞轮座(塔基)805内设有单向离合器806,单向离合器806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如图12所示。
4.卡式花鼓
如图12所示,为卡式花鼓8结构示意图,801为卡式花鼓内花鼓体,802为卡式花鼓外花鼓体,803为轴承,804为后轴,805为飞轮座,806为单向离合器,9b1为卡式多级飞轮锁紧链轮盖。卡式花鼓8通过轴承803连接内花鼓体801和外花鼓体802,飞轮座805位于外花鼓体802的左侧,卡式花鼓外花鼓体802与飞轮座805通过单向离合器806可转动地联接。飞轮座805与单向离合器806的联接部位位于飞轮座805右部,外花鼓体802与单向离合器806的联接部位位于外花鼓体802左部。由于单向离合器806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当飞轮座805安装的卡式多级飞轮9b不转动时,安装在卡式花鼓外花鼓体802上的后车轮13依然可以向前转动(参见图1和图12)。
卡式多级飞轮锁紧链轮盖9b1的螺纹为左旋,当它与飞轮座805左侧内螺纹锁定,就可以将卡式多级飞轮9b固定在飞轮座805上。左旋螺纹可以避免卡式多级飞轮锁紧链轮盖9b1在后车轮13向前转动时松动。
适用于中轴3上的大链轮4和后花鼓8上的多级飞轮9的前拨链器12和后拨链器11,安装于自行车的左侧与相应的大链轮4和多级飞轮9对应。
5.后拨链器
如图13和图13a所示为在如图8所示的多用途车架1上安装于后轴处的后拨链器11,后拨链器11包括基座构件111,可移动构件112和链条导向构件113,该基座构件111安装在多用途车架1左后侧的侧面凹陷上固设的后轴凹槽配片102上,并被定位孔102a上的螺丝定位,该可移动构件112可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11,该链条导向构件113联接至可移动构件112,该链条导向构件113结合链条,以在可移动构件112相对于基座构件111移动时选择性地使链条在多级飞轮9的多个链盘之间转换。
后拨链器11中,基座构件111与可移动构件112为右上左下位置关系;可移动构件112与链条导向构件113为左上右下位置关系。
图14和图14a也示出了一种后拨链器11,包括基座构件111,可移动构件112和链条导向构件113, 该基座构件111上半部分为一连接片111a,被直接固定安装在多用途车架1上的后轴凹槽配片102处,并被定位孔102a上的螺丝定位.其下半部分111b可相对多用途车架1做一定幅度的转动,可移动构件112可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11下半部分111b,该可移动构件112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11,该链条导向构件113联接至可移动构件112,该链条导向构件113结合链条,以在可移动构件112相对于基座构件111移动时选择性地使链条在多级飞轮9的多个链盘之间转换。
同样地,后拨链器11中,基座构件111与可移动构件112为右上左下位置关系;可移动构件112与链条导向构件113为左上右下位置关系。
如图15和图15a所示为在如图2所示的车架1上安装于后拨链器尾钩101处的后拨链器11,它包括基座构件111,可移动构件112和链条导向构件113,该基座构件111上半部分为一连接片111a,被直接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后拨链器尾钩101处,其下半部分111b可相对车架1做一定幅度的转动,可移动构件112可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11下半部分111b,链条导向构件113联接至可移动构件112,该链条导向构件连接着链条,以在可移动构件112相对于基座构件111运动时选择性地使链条在多级飞轮9多个链轮之间转换。
如图16所示为在如图5所示的多用途车架1上安装后拨链器11的结构,后拨链器11上调节与多级飞轮9上不同连轮盘结合的调节拉索114固定在多用途车架1上。
后拨链器尾钩上设置连接后拨链器的后拨链器连接螺孔1011,后拨链器11通过安装轴型螺栓可动的与后拨链器尾钩在此连接。供左驱外变速自行车车架使用的后拨链器尾钩101上的后拨链器连接螺孔1011的螺纹为左旋。
如图17和图17a所示,在左驱动自行车上,与如图3所示的多用途车架1相配合,统一连接型连接片固定式的后拨链器11’中,所述基座构件111’包括上部连接片111a’和下部111b’,上部的连接片111a’与多用途车架1结合部位与多用途车架1的左侧的侧面凹陷相匹配,以使得基座构件111’直接结合在多用途车架1上。
如图17b和图17c所示,是为右驱动自行车设计的统一连接型连接片固定式的后拨链器11’,其中,所述基座构件111’包括上部连接片111a’和下部111b’,上部的连接片111a’与多用途车架1结合部位与多用途车架1的右侧的侧面凹陷相匹配,以使得基座构件111’直接结合在多用途车架1上,安装在与如图3所示的多用途车架1右后端外侧的侧面凹陷中。
6.前拨链器
具体的,前拨链器12如图18和图18a所示,前拨链器12包括基座构件121,可移动构件122和链条导向构件123,该基座构件121安装在车架1上,该可移动构件122联接至基座构件121,该链条导向构件123联接至可移动构件122,该链条导向构件123结合链条,以在可移动构件122相对于基座构件121移动时选择性地使链条在多级变速的大链轮4的多个链盘之间转换。
前拨链器12中,所述基座构件121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123的右上侧,基座构件121与可移动构件122为右前左后位置关系;可移动构件122与链条导向件123为右左位置关系,可移动构件122在链条导向件的右上侧。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左驱动内变速自行车,在自行车中轴201左侧上设大链轮202,该大链轮202上一体连接曲柄203,该曲柄203上连接脚踏的螺孔为左旋螺纹。自行车后轴为后轴内变速器204。结合图20所示,后轴内变速器204的结构需要为左驱动自行车而变化,该内变速器204的链轮204a位于变速器左端, 受后轴内变速器204内的单向离合器控制其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
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说明,但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会很明确,在不背离附属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现有的众多款式的右驱变速自行车都可以改型为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仅供示例说明,而非用于对由附属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为左驱外变速自行车,其安装在中轴上的二级以上多级的大链轮设置在车架的左侧,左曲柄与该大链轮固为一体;相应地,
安装在后花鼓上的多级飞轮设置在车架的左后内侧,
所述多级飞轮安装在后花鼓的左侧,与所述后花鼓之间的单向离合器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对应地,
与所述二级以上多级的大链轮和/或多级飞轮对应的前和/或后拨链器设置在车架的左侧;
所述车架左后尾端设有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或者,
为左驱内变速自行车,是在后轴上设置后轴内变速器,安装在中轴上的大链轮设置在车架的左侧,
所述后轴内变速器的链轮位于内变速器的左端,与所述大链轮对应;
受后轴内变速器内的单向离合器控制链轮锁死转向为左旋,滑动转向为右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大链轮固为一体的所述左曲柄上的脚踏安装孔的螺纹为左旋;和/或,
所述多级飞轮为旋式多级飞轮,旋式多级飞轮的锁紧链轮片、飞轮座与后花鼓的装配螺纹均为左旋;飞轮座上的单向离合器丝挡装配螺纹为右旋;或者,所述多级飞轮为卡式多级飞轮,卡式多级飞轮的链轮锁盖螺纹为左旋;和/或,
所述前拨链器中的各构件在自行车上的组装结构是:基座构件位于链条导向构件的右侧;和/或,基座构件与含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为右左位置关系;所述含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件为右左位置关系;和/或,下推型前拨链器,其中,基座构件位于链条导向构件的右上方,和/或,基座构件与可移动构件为右前左后位置关系;可移动构件与链条导向件为右上左下位置关系;或者,平推型前拨链器,其中,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件从右向左成川字位置关系设置;和/或,
所述车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所述结构为一后拨链器尾钩,该后拨链器尾钩上设有后拨链器连接孔,其为左旋螺孔,与之相配的后拨链器,通过所述后拨链尾钩上的安装孔定位在车架上;或者,所述车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为一后拨链装置定位孔;与之相配的使用后轴处固定的后拨链器设置在后轴左侧,通过所述后拨链装置定位孔定位在车架上;或者,所述车架左后尾端用于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为车架左后尾端外侧的侧面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车架左后尾端的所述后拨链器尾钩,是与车架分体制造的分体部件,其上有与车架连接固定的固定孔,通过螺栓与车架组合成一体;或者是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车架上;或者,
所述定位孔设置在一后轴凹槽配片上,所述后轴凹槽配片上有后轴安装凹槽,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该后轴凹槽配片与所述车架可拆地组合成一体,在车架的对应处有螺孔与该固定螺孔和定位螺孔连通而使该后轴凹槽配片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至少在左后尾端的后轴凹槽部位设有一所述侧面凹陷,用于组装安装后拨链装置的结构;
该结构为一后拨链器尾钩,安装在车架上左侧的所述侧面凹陷上;或者,
该结构为一后拨链装置定位孔,设置在一后轴凹槽配片上,该后轴凹槽配片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左侧的所述侧面凹陷上;后轴凹槽配片上设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用于定位后拨链器的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车架上的所述侧面凹陷上设有定位螺孔与后轴凹槽配片上的所述定位孔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左后尾端和右后尾端的后轴凹槽部位均设有一侧面凹陷,两所述侧面凹陷形状尺寸对称设置,
一所述后拨链器尾钩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匹配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一侧的侧面凹陷上固定,另一侧面凹陷上固定一后轴凹槽配片,后轴凹槽配片上设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或者,
两个后轴凹槽配片上设置固定螺孔,所述后轴凹槽配片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后轴凹槽配片上的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螺纹均为右旋,车架上的所述侧面凹陷上设有定位螺孔与后轴凹槽配片上的所述定位孔对应,两个所述后轴凹槽配片匹配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主体上两侧的侧面凹陷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可配置所述车架上的所述侧面凹陷的如下所述结构:所述后拨链器尾钩和/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和/或后轴凹槽配片结构相同且与所述车架左右后尾端的所述侧面凹陷的结构是相匹配的;所述后拨链器尾钩和/或后拨链器上的基座构件的上部和/或所述后轴凹槽配片上固定螺孔、定位螺孔和与后轴配合的后轴安装凹槽相同且与车架上的后轴安装凹槽,固定螺孔及定位螺孔的的结构也都是匹配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卡式多级飞轮相对应,其后花鼓为带有内装单向离合器的飞轮座的卡式花鼓,其单向离合器的锁死方向为左旋,滑动方向为右旋,飞轮座上的链轮锁盖螺纹为左旋;所述单向离合器与所述飞轮座的联接部位位于所述飞轮座右部;和/或,
所述卡式花鼓包括通过轴承连接的内、外花鼓体,所述外花鼓体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联接部位位于所述外花鼓体左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含有连杆组的可移动构件和链条导向构件,该基座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左后尾端外侧,后拨链器中的各构件在自行车上的组装结构是:所述基座构件和可移动构件均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左上方;和/或,
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与可移动构件为右上左下位置关系;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为左上右下位置关系;和/或,
其中,所述可移动构件与基座构件的联接点位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后部,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联接点位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右侧前部;和/或,
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链条导向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联接点位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左侧上部,所述链条导向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为右下左上可动联接;和/或,
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联接点位于基座构件左侧下部,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可移动构件为右上左下可动联接;和/或,
基座构件与自行车车架为左右可动联接,所述基座构件含有安装轴螺丝的,基座构件与自行车车架为左右可动联接,所述安装轴螺丝的螺纹为左旋;和/或,
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上部与所述车架结合部位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车架左后尾端外侧的侧面凹陷形状相匹配。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拨链器中,所述基座构件由上部连接片和下部组成, 上部连接片与下部可动地连接为一体,所述基座构件上部的所述结合部位设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上部。
10.一种所述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适宜于右利足人群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56368.2A CN106809337A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PCT/CN2016/107448 WO2017092634A1 (zh) | 2015-11-30 | 2016-11-28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56368.2A CN106809337A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09337A true CN106809337A (zh) | 2017-06-09 |
Family
ID=5915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56368.2A Pending CN106809337A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09337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9250Y (zh) * | 1995-04-27 | 1996-02-07 | 王晓龙 | 便于右行的自行车 |
CN1475398A (zh) * | 2002-07-31 | 2004-02-18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
US20050192137A1 (en) * | 2004-02-26 | 2005-09-01 | Shimano Inc. | Motorized front derailleur mounting member |
CN101239643A (zh) * | 2007-02-07 | 2008-08-13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用后链轮组装体及链轮 |
CN101570231A (zh) * | 2008-05-01 | 2009-11-04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后拨链器 |
CN205256576U (zh) * | 2015-11-30 | 2016-05-25 | 潘百鸣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
2015
- 2015-11-30 CN CN201510856368.2A patent/CN1068093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9250Y (zh) * | 1995-04-27 | 1996-02-07 | 王晓龙 | 便于右行的自行车 |
CN1475398A (zh) * | 2002-07-31 | 2004-02-18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
US20050192137A1 (en) * | 2004-02-26 | 2005-09-01 | Shimano Inc. | Motorized front derailleur mounting member |
CN101239643A (zh) * | 2007-02-07 | 2008-08-13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用后链轮组装体及链轮 |
CN101570231A (zh) * | 2008-05-01 | 2009-11-04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后拨链器 |
CN205256576U (zh) * | 2015-11-30 | 2016-05-25 | 潘百鸣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1778B (zh) | 踏板作为发动机的微型踏板车 | |
CN101528536B (zh) | 无座自行车 | |
US8899605B2 (en) | Pedal-driven roller board | |
US9073600B2 (en) | Dual drive bicycle | |
CN205256576U (zh)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
Glaskin | Cycling science: how rider and machine work together | |
US8056916B2 (en) | Drive system for human powered device | |
Campillo et al. | Pedaling analysis in BMX by telemetric collection of mechanic variables | |
US20130203563A1 (en) | Dual-purpose exercise equipment | |
CN202847942U (zh) | 双动力全身运动型卧式健身自行车 | |
WO2017092634A1 (zh)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
CN106809337A (zh) | 适合右利足人群使用的左驱动变速自行车 | |
CN206125327U (zh) | 适用于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用的后拨链器 | |
US10259524B2 (en) | Direct-drive double wing scooter | |
WO1996000679A1 (en) | Bicycle | |
CN2499314Y (zh) | 一种俯靠式行星齿轮变速自行车 | |
Thakur et al. | Evolution of bicycles and their utility as fitness aids-a review | |
CN206125325U (zh) | 适合于左驱动内变速自行车使用的内变速器 | |
CN209683928U (zh) | 一种自行车的正反向驱动装置 | |
CN205574211U (zh) | 适用于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的前拨链器 | |
CN112298438B (zh) | 滚轮曲柄滑块式脚踏驱动的省力自行车 | |
CN201596297U (zh) | 健身跑跑车 | |
CN101879366A (zh) | 一种带有动物翼形结构的多功能健身自行车 | |
CN206124618U (zh) | 适用于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的卡式花鼓 | |
CN206125328U (zh) | 适合左驱动外变速自行车使用的曲柄多级链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