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4553A -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4553A
CN106804553A CN201611201262.XA CN201611201262A CN106804553A CN 106804553 A CN106804553 A CN 106804553A CN 201611201262 A CN201611201262 A CN 201611201262A CN 106804553 A CN106804553 A CN 106804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ealing drum
termite
drilling pipe
convey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12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仲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eitudi Termite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eitudi Termite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eitudi Termite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eitudi Termite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12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45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4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4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包括基座、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灭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传送带正上方的密封筒,密封筒内设有喷火机构和用于检测诱蚁台的检测机构,密封筒顶部还设有食物存储箱,灭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钻筒和锥形钻头,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件的驱动块,该驱动块的外表面呈球面,所述钻筒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钻筒靠近密封筒的一侧设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吸气泵,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数个滚轮,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动力件,当第一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动力件的自由端低于滚轮下表面。通过实施本方案,以达到对有害蚁类尸体进行及时处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蚁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危害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它们危害物体都是隐蔽进行,不易被人发现,被危害物体表面形似完好,里面千疮百孔,一旦发现已经造成损失,而且它们的食物十分广泛,凡含纤维素的物质均是白蚁的食物,因此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用无不遭受其害。白蚁危害房屋建筑物以及装饰装修、仓储物质、棉麻制品、书籍、铁路枕木等,甚至危害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造成决堤跨坝的重大危害。
长期以来,防治白蚁的方法是将采用化学防治,如将杀虫剂药液施在土壤中,这种方法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人们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理念,它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有关环境互相作用原理,利用非化学防治手段来防治白蚁的危害。如日本专利JP 63-151033号公开了一种系统,在该系统中,首先把装有一件木制探测器的木制壳体放置在土壤里引诱白蚁,当木制壳体中发现白蚁时就以杀虫剂材料替换该探测器。中国专利文献CN 2779873Y公开了一种《白蚁监测控制装置》,它采用了开有一组出入孔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放置白蚁诱饵的诱饵盘,诱饵盘上固定有便于将诱饵盘提出的拉杆。这些白蚁防治装置都必须频繁地进行现场检测,并替换诱饵,费时费力,特别是当将该装置用于大面积的城市等区域的防治时,现场监控过程实质上不切实际。
中国专利文献CN96207199.4公开了一种白蚁控制诱集器,其包括一控制诱集管,其上设有昆虫出入孔,控制诱集管内设有用于关闭昆虫出入孔和取出残余药料的穿孔开闭管,穿孔开闭管内设置有相连的药料载杆和落料盒,白蚁通过昆虫出入孔进入到设备内部啃噬涂有药物的食物后被毒杀。该白蚁控制诱集器虽然环境污染较少,可靠性较好,但其缺点在于,在发现白蚁后再投放诱杀剂,一方面需要定期监控,费事费力,另一方面,投放诱杀剂的过程仍可能影响白蚁的群体活动,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治理效果。吃了药物的白蚁通常会死在诱集器或地面上,导致其他白蚁嗅到同类尸体后会逃离现场而导致不能及时杀灭白蚁,降低诱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以达到对有害蚁类尸体进行及时处理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包括基座、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基座上水平设有往复运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诱蚁台,所述传送带两端均设有灭蚁机构;
所述灭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传送带正上方的密封筒,密封筒上竖直滑动连接有用于封闭诱蚁台的隔离罩,所述密封筒内设有喷火机构和用于检测诱蚁台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喷火机构电连接,所述密封筒顶部还设有食物存储箱,所述食物存储箱下端设有投食嘴,所述投食嘴呈锥型,投食嘴的锥面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铰接有闭合板,该闭合板的一侧与投食嘴之间连接有拉簧,闭合板的另一侧设有控制件;
所述埋蚁机构位于密封筒一侧,所述埋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钻筒和锥形钻头,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件的驱动块,该驱动块的外表面呈球面,所述钻筒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钻筒靠近密封筒的一侧设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吸气泵,所述锥形钻头由数块钢板组合而成,各钢板均铰接在钻筒上,每个钢板中部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钻筒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各连接杆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数个滚轮,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动力件,该动力件呈”7”字型,所述动力件一端铰接在第一气缸活塞杆上,且动力件中部铰接在基座上,当第一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动力件的自由端低于滚轮下表面。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将诱杀装置放置在有白蚁出没的地方,驱动传送带,使装有新鲜食物的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以引诱白蚁;当白蚁爬上诱蚁台上并成堆出现时,驱动传送带复位将该诱蚁台传送到密封筒下方,并将另一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将密封罩滑动下来将该诱蚁台与外部隔离,以避免外部蚁类嗅到同类尸体而逃离本装置,导致失去诱杀的效果。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诱蚁台位于密封筒下方时,将信号传递到喷火机构,喷火机构启动开始喷火,喷火时间1-2s,将诱蚁台上的白蚁烧灭;启动吸气泵,在负压作用下将被烧灭的白蚁尸体吸附到钻头内;再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推动钻头向地里移动,当钻头移动到泥土内时,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推动连接杆运动,使各连接杆处于水平状态,各连接杆便推动各钢板向外打开,此时位于钻头内的白蚁尸体便被埋入到泥土里;与此同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驱动块和动力件运动,驱动块移动到控制件下方,动力件的自由端绕动力件中部的铰接点向上旋转;再启动第一气缸拉动其活塞杆,将钻头从地里拔出,同时驱动块和动力件随之运动,驱动块推动控制件转动,控制件拉动闭合板打开出料口,食物存储箱中的食物自动落入到诱蚁台上,随着驱动件的上移,驱动件与控制件分离,闭合板在拉簧作用下封闭出料口;动力件自由端向下并插入到地里,随着活塞杆的持续上移,动力件将拉动本装置向前移动;再启动第二气缸将各钢板收拢;最后驱动传送带,使重新装有食物的诱蚁台移动到传送带中部继续引诱白蚁。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采用火烧的方式对有害白蚁进行烧灭,避免传统中采用药剂药杀对环境及土壤的污染的问题。2、同时将白蚁尸体埋入泥土中,一方面避免白蚁嗅到同类尸体后逃离本装置,而导致失去诱杀的效果;另一方面将白蚁尸体埋入到地里,待尸体分解后可增加土质养分,有利于植物生长。3、通过将动力件设置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实现联动作用,即当第一气缸带动钻头上下移动进行埋蚁工作的过程中,带动动力件来回摆动从而拉动本设备向前移动,从而实现了将白蚁尸体埋入到不同的地方,避免钻头在同一个地方埋入白蚁尸体过多,造成局部土壤养分过剩的问题。4、通过将投食嘴上的闭合板与第一气缸配合设置,实现了当诱蚁台上白蚁尸体被吸走后自动向诱蚁台上投料的工作,避免了人为投料的繁琐性及投料过程中惊扰白蚁而影响诱杀效果的问题。
优选方案1: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传送带的传动轴上同轴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通过上述设置,第三气缸带动齿条往复运动,齿条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带动传送带往复运动。
优选方案2:作为优选方案1的改进,在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封闭门,该封闭门的上端铰接在钻筒上,封闭门的下端位于钻筒内,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有效避免活体白蚁从负压口处进入到钻筒中,另一方面封闭门在吸气泵吸附白蚁尸体的同时,在吸气泵负压的作用下自动打开负压口。
优选方案3:作为优选方案2的改进,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筒上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安装在闭环轨道上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相对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当诱蚁台移动到密封筒下方遮挡红外信号时,红外接收器便控制喷火机构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投食嘴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座1、传送带2、传动轴3、诱蚁台4、密封筒5、隔离罩6、喷火机构7、食物存储箱8、投食嘴9、闭合板10、控制件11、第一气缸12、钻筒13、锥形钻头14、驱动块15、吸气泵16、负压口17、钢板18、连接杆19、动力件20、第二气缸2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包括基座1、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基座1上水平安装有往复运动的传送带2,该传送带2的传动轴3上同轴安装有齿轮,齿轮上啮合传动有齿条,该齿条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当第三气缸带动齿条往复运动时,齿条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带动传送带2往复运动。传送带2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诱蚁台4,传送带2左右两端均设有灭蚁机构。
如图2所示,密封筒5上竖直滑动连接有用于封闭诱蚁台4的隔离罩6,隔离罩6只有三个面,靠近钻筒13的一面为开放状态。密封筒5内设有喷火机构7和用于检测诱蚁台4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筒5上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安装在闭环轨道上的红外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喷火机构7的开关电连接。喷火机构7的喷火头朝向诱蚁台4方向。密封筒5顶部还安装有食物存储箱8,食物存储箱8下端设有投食嘴9,投食嘴9呈锥型,投食嘴9的锥面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铰接有闭合板10,该闭合板10的左侧与投食嘴9内壁之间连接有拉簧,保证闭合板10在常态下始终封闭出料口。闭合板10的右侧安装有控制件11;
埋蚁机构位于密封筒5一侧,灭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2、钻筒13和锥形钻头14,第一气缸12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件11的驱动块15,该驱动块15的外表面呈球面,且控制件11的自由端位于驱动块15的正上方或正下方。钻筒13连接在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上,钻筒13靠近密封筒5的一侧设有负压口17,负压口17处设有吸气泵16,锥形钻头14由数块钢板18组合而成,各钢板18均铰接在钻筒13上,每个钢板18中部均铰接有连接杆19,钻筒13上设有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与各连接杆19的自由端连接;
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均匀分布在基座1底部的4个滚轮,动力单元包括动力件20,该动力件20呈”7”字型,动力件20的右端铰接在第一气缸12活塞杆上,且动力件20的弯折处铰接在基座1上,当第一气缸12处于收缩状态时,动力件20的自由端低于滚轮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法:将诱杀装置放置在有白蚁出没的地方,驱动传送带2,使装有新鲜食物的诱蚁台4移动到传送带2中部,以引诱白蚁;当白蚁爬上诱蚁台4上并成堆出现时,驱动传送带2复位将该诱蚁台4传送到密封筒5下方,并将另一诱蚁台4移动到传送带2中部。将密封罩滑动下来将该诱蚁台4与外部隔离;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诱蚁台4位于密封筒5下方时,将信号传递到喷火机构7,喷火机构7启动开始喷火,喷火时间1-2s,将诱蚁台4上的白蚁烧灭;启动吸气泵16,在负压作用下将被烧灭的白蚁尸体吸附到钻头内;再启动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12推动钻头向地里移动,当钻头移动到泥土内时,启动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21推动连接杆19运动,使各连接杆19处于水平状态,各连接杆19便推动各钢板18向外打开,此时位于钻头内的白蚁尸体便被埋入到泥土里;与此同时,第一气缸12的活塞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驱动块15和动力件20运动,驱动块15移动到控制件11下方,动力件20的自由端绕动力件20中部的铰接点向上旋转;再启动第一气缸12拉动其活塞杆,将钻头从地里拔出,同时驱动块15和动力件20随之运动,驱动块15推动控制件11转动,控制件11拉动闭合板10打开出料口,食物存储箱8中的食物自动落入到诱蚁台4上,随着驱动件的上移,驱动件与控制件11分离,闭合板10在拉簧作用下封闭出料口;动力件20自由端向下并插入到地里,随着活塞杆的持续上移,动力件20将拉动本装置向前移动;再启动第二气缸21将各钢板18收拢;最后驱动传送带2,使重新装有食物的诱蚁台4移动到传送带2中部继续引诱白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4)

1.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埋蚁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基座上水平设有往复运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诱蚁台,所述传送带两端均设有灭蚁机构;
所述灭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传送带正上方的密封筒,密封筒上竖直滑动连接有用于封闭诱蚁台的隔离罩,所述密封筒内设有喷火机构和用于检测诱蚁台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与喷火机构电连接,所述密封筒顶部还设有食物存储箱,所述食物存储箱下端设有投食嘴,所述投食嘴呈锥型,投食嘴的锥面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铰接有闭合板,该闭合板的一侧与投食嘴之间连接有拉簧,闭合板的另一侧设有控制件;
所述埋蚁机构位于密封筒一侧,所述埋蚁机构包括第一气缸、钻筒和锥形钻头,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控制件的驱动块,该驱动块的外表面呈球面,所述钻筒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钻筒靠近密封筒的一侧设有负压口,所述负压口处设有吸气泵,所述锥形钻头由数块钢板组合而成,各钢板均铰接在钻筒上,每个钢板中部均铰接有连接杆,所述钻筒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各连接杆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设置在基座底部的数个滚轮,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动力件,该动力件呈“7”字型,所述动力件一端铰接在第一气缸活塞杆上,且动力件中部铰接在基座上,当第一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时,动力件的自由端低于滚轮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传送带的传动轴上同轴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口处设有闭合板,该闭合板的上端铰接在钻筒上,闭合板的下端位于钻筒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密封筒上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安装在闭环轨道上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相对设置。
CN201611201262.XA 2016-12-22 2016-12-22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Pending CN1068045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1262.XA CN106804553A (zh) 2016-12-22 2016-12-22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1262.XA CN106804553A (zh) 2016-12-22 2016-12-22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4553A true CN106804553A (zh) 2017-06-09

Family

ID=5910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1262.XA Pending CN106804553A (zh) 2016-12-22 2016-12-22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45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2074A (zh) * 2018-06-29 2018-11-30 贵州省德均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种植设备
CN113243350A (zh) * 2021-05-26 2021-08-13 吴斌 一种昆虫防治用白蚁巢全自动搅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2074A (zh) * 2018-06-29 2018-11-30 贵州省德均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种植设备
CN113243350A (zh) * 2021-05-26 2021-08-13 吴斌 一种昆虫防治用白蚁巢全自动搅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45C (zh) 控制害虫的方法和使用的装置
CN106719516A (zh) 一种白蚁诱杀方法
CN106719515B (zh) 用于有害蚁类的清除方法
CN102613155B (zh) 一种白蚁监测诱杀方法
CN106804553A (zh) 用于白蚁的诱杀装置
CN202374916U (zh)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CN209572923U (zh)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CN206453045U (zh) 一种智能无害化病虫害立体防控平台
CN102511459A (zh) 一种白蚁诱杀方法及诱杀装置
CN104145936A (zh) 林木白蚁毒饵剂的防治方法
CN106689089B (zh) 一种专用于有害蚁类的清除装置
CN215454858U (zh) 一种林业用害虫捕捉器
CN209594583U (zh) 一种诱杀白蚁的复合装置
CN206453040U (zh) 一种太阳能多功能杀虫平台
JP2685088B2 (ja) アブ捕獲器
CN206547696U (zh) 一种蔬菜种植的捕虫装置
CN201700286U (zh) 一种白蚁诱杀监测装置
CN209527667U (zh) 一种多功能老鼠捕捉装置
Dhang Urban Pest Control
Byford Nonpoisonous Snakes
CN218681550U (zh) 一种草原用诱鼠捕捉装置
CN212345060U (zh)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
CN216058901U (zh) 一种甘薯病虫害防治装置
CN216906523U (zh) 一种防治松墨天牛的诱捕器
CN106804554A (zh) 白蚁的灭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