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2923U -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2923U
CN209572923U CN201920021048.9U CN201920021048U CN209572923U CN 209572923 U CN209572923 U CN 209572923U CN 201920021048 U CN201920021048 U CN 201920021048U CN 209572923 U CN209572923 U CN 209572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ine border
inside casing
trap device
bait
term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10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沁希
王偲
熊鸿鹏
秦文权
梁仕萍
薛克娜
陈伟光
林炜
陈雪梅
孙朝辉
温秀军
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2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2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和盖合在瓶身上的瓶盖,所述瓶身包括与瓶盖连接的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侧的内框,所述内框与外框具有间距形成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诱饵对白蚁的吸引力不足而导致的诱捕效率低的问题。结构简单,可以多次更换诱饵,绿色环保,量少高效,容易制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生产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可有效增加诱捕器饵料的湿度,提升诱捕器吸引力,避免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害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较多的害虫防治方法有:喷洒化学农药、物理屏障防治、生物防治、监测控制系统等。实践表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人畜的安全,且直接导致害虫抗性、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出现。
其中监测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诱饵法因其有效、环保而被广泛应用于白蚁防治,是一种量少高效、绿色环保、对天敌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无公害生态防控技术,并在实际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监测和防治效果。当前,国内外研制的诱捕器装置主要是由带微毒饵剂和诱饵构成,先利用装有诱饵的诱捕器引诱到白蚁时,再加入毒饵进行处理。诱饵法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饵剂,还取决于诱捕器的设计以及白蚁的取食行为。但是,对白蚁诱捕器设计方面的研究却几乎鲜有研究。
目前广泛使用的白蚁诱捕器对白蚁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好,导致诱捕器捕获白蚁所需时间长,效果差,这就造成了诱捕器的浪费,大大增加了防治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蚁诱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诱饵对白蚁的吸引力不足而导致的诱捕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和盖合在瓶身上的瓶盖,所述瓶身包括与瓶盖连接的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侧的内框,所述内框与外框具有间距形成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内腔和外腔,内腔放置诱饵,外腔填充引诱材料,能够增加诱捕装置的吸引力,并且把引诱材料和诱饵分隔开,方便后期在不影响已填充好的引诱材料的条件下,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绿色环保,量少高效,容易制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生产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可有效增加诱捕器饵料的湿度,提升诱捕器吸引力,避免浪费。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诱捕装置安装埋设。
优选的,所述外框圆锥部位的顶端固设有环状的加固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圈能够增强外框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直径9cm,高度24cm,圆柱状瓶身部分高20cm,圆锥状结构瓶底高4cm,壁厚1-2mm,内框的圆柱状的直径为6cm,高度20cm,壁厚1-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诱捕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端固定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瓶盖上固定设有两处与翻边对应的钩状的卡钩,所述翻边上开有与卡钩对应设置的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钩插入卡孔后转动瓶盖能够在卡钩的作用下不容易打开,需要反向转动才能打开。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部具有高出内框的安装环,所述内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钩在安装环上的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内框进行固定且结构简单,可以多次更换诱饵。
优选的,所述内框、外框以及瓶盖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装置生产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且绿色环保,不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化学物质,双隔层设计只需更换诱饵便可达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有效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它不仅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减少人力物力财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身;2、瓶盖;3、外框;4、内框;5、内腔;6、外腔; 7、圆锥状结构;8、加固圈;9、翻边;10、卡勾;11、卡孔;12、安装环;1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结合图1和图2,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盖合在瓶身1上的瓶盖2,瓶身1包括与瓶盖2连接的外框3以及设置在外框3内侧的内框4,内框4与外框3具有间距形成内腔5和外腔6,内腔5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外腔6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外框3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内框4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设置内腔5和外腔6,内腔5放置诱饵,外腔6填充引诱材料,能够增加诱捕装置的吸引力,并且把引诱材料和诱饵分隔开,方便后期在不影响已填充好的引诱材料的条件下,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绿色环保,量少高效,容易制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生产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可有效增加诱捕器饵料的湿度,提升诱捕器吸引力,避免浪费。
外框3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7,方便诱捕装置安装埋设。外框3圆锥部位的顶端固设有环状的加固圈8,加固圈8能够增强外框3的强度。
外框3的直径9cm,高度24cm,圆柱状瓶身1部分高20cm,圆锥状结构7瓶底高4cm,壁厚1-2mm,内框4的圆柱状的直径为6cm,高度20cm,壁厚1-2mm,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诱捕效率高。
结合图3,外框3的顶端固定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9,瓶盖2上固定设有两处与翻边9对应的钩状的卡钩10,两卡钩10的钩向相反,翻边 9上开有与卡钩10对应设置的卡孔11。卡钩10插入卡孔11后转动瓶盖 2能够在卡钩10的作用下不容易打开,需要反向转动才能打开。
外框3的顶部具有高出内框4的安装环12,内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钩在安装环12上的挂钩13,能够将内框4进行固定且结构简单。
内框4、外框3以及瓶盖2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模型,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
引诱材料由1:1.8的水和膨润土配比而成,膨润土会缓慢增加诱捕器内诱饵湿度,能显著增加诱捕器内部以及诱饵的湿度,从而提升对白蚁的吸引力,达到诱捕白蚁的目的。
本装置生产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且绿色环保,不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化学物质,双隔层设计只需更换诱饵便可达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有效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它不仅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减少人力物力财力。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盖合在瓶身(1)上的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包括与瓶盖(2)连接的外框(3)以及设置在外框(3)内侧的内框(4),所述内框(4)与外框(3)具有间距形成内腔(5)和外腔(6),所述内腔(5)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6)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3)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4)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圆锥部位的顶端固设有环状的加固圈(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直径9cm,高度24cm,圆柱状瓶身(1)部分高20cm,圆锥状结构(7)瓶底高4cm,壁厚1-2mm,内框(4)的圆柱状的直径为6cm,高度20cm,壁厚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顶端固定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9),所述瓶盖(2)上固定设有两处与翻边(9)对应的钩状的卡钩(10),所述翻边(9)上开有与卡钩(10)对应设置的卡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顶部具有高出内框(4)的安装环(12),所述内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钩在安装环(12)上的挂钩(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4)、外框(3)以及瓶盖(2)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模型。
CN201920021048.9U 2019-01-03 2019-01-07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Active CN2095729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7856X 2019-01-03
CN201920007856 2019-01-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2923U true CN209572923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8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1048.9U Active CN209572923U (zh) 2019-01-03 2019-01-07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29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364A (zh) * 2020-09-11 2020-11-27 上海旭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叠装组合式白蚁诱捕装置
CN113647365A (zh) * 2021-09-15 2021-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364A (zh) * 2020-09-11 2020-11-27 上海旭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叠装组合式白蚁诱捕装置
CN111990364B (zh) * 2020-09-11 2021-11-30 上海旭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叠装组合式白蚁诱捕装置
CN113647365A (zh) * 2021-09-15 2021-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3647365B (zh) * 2021-09-15 2023-03-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3092U (zh) 一种自动引诱杀虫器
CN209572923U (zh)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CN103999837B (zh) 一种多层式农业诱捕杀虫装置
CN209768670U (zh) 一种枣树害虫诱捕器
CN203087334U (zh) 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
CN210987817U (zh) 一种捕果蝇飞蛾昆虫灭蚊灯
CN101697716A (zh)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CN202104147U (zh) 白蚁诱杀筒
CN205093413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害虫诱捕装置
CN201976636U (zh) 一种内置式多层漏斗诱捕器
CN201898802U (zh) 一种十字挡板诱捕器
CN212589777U (zh) 一种用于果树的防虫害装置
CN213463558U (zh) 一种智能害虫诱捕器
CN209594583U (zh) 一种诱杀白蚁的复合装置
CN202151089U (zh) 简易防逃逸诱捕器
CN105284754A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害虫诱捕装置
CN207531765U (zh) 一种捕鼠箱
CN205511784U (zh) 一种带有害虫性诱捕芯的杀虫灯
CN201557478U (zh)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CN214508950U (zh) 一种园林防止蚊虫叮咬的灭蚊装置
CN206525398U (zh) 一种白蚁引诱桩
CN206043186U (zh) 一种灭蚊蝇器
CN111758692A (zh) 一种生态型智能捕虫装置
CN216452822U (zh) 生态农业防虫装置
CN203302196U (zh) 果园防误杀草蛉专用诱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e Qinxi

Inventor after: Sun Chaohui

Inventor after: Wen Xiujun

Inventor after: Ma Tao

Inventor after: Wang Cai

Inventor after: Xiong Hongpeng

Inventor after: Qin Wenquan

Inventor after: Liang Shiping

Inventor after: Xue Kena

Inventor after: Chen Weiguang

Inventor after: Lin Wei

Inventor after: Chen Xuemei

Inventor before: Xie Qinxi

Inventor before: Sun Chaohui

Inventor before: Wen Xiujun

Inventor before: Ma Tao

Inventor before: Wang Cai

Inventor before: Xiong Hongpeng

Inventor before: Qin Wenquan

Inventor before: Liang Shiping

Inventor before: Xue Kena

Inventor before: Chen Weiguang

Inventor before: Lin Wei

Inventor before: Chen Xuem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