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1440A - 泄压井及建筑 - Google Patents

泄压井及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1440A
CN106801440A CN201611244756.6A CN201611244756A CN106801440A CN 106801440 A CN106801440 A CN 106801440A CN 201611244756 A CN201611244756 A CN 201611244756A CN 106801440 A CN106801440 A CN 106801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lease
release well
building
floo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47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1440B (zh
Inventor
资慧琴
朱思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447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1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1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02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e.g. for power-plants or fact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灭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泄压井,包括用于形成泄压井腔体的泄压井主体,泄压井主体包括设于建筑室内的室内部分,以及从室内部分凸出于建筑屋面的室外部分,室内部分设有连通于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内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泄压口,室外部分设有连通于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外空间的排气口;泄压口上安装有常闭型排烟防火阀。该泄压井能够在满足防护区气体灭火泄压的同时,保证建筑外墙结构完整、可靠,且外观更佳。此外,该泄压井能够保证室内的空调控温效果不受影响,使空调控温更加节能高效,保证室内环境的洁净度,有助于延长室内设备或产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泄压井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气体灭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压井及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数据机房的建设中,主机房防护区通常采用气体灭火系统进行防护,尤其是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考虑到气体释放后,防护区内压力会瞬间增大,这种瞬间增压可能摧毁防护区内建筑物围护结构,因此有必要在防护区内设置用于降低气压的泄压口,以确保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内的建筑物围护结构安全、可靠,并能快速、及时地将火灾扑救成功。
现有的泄压口通常是直接设置在防护区外墙上。然而,当需要设置泄压口的机房数量较多时,相应地对外墙开设泄压口的数量也较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外墙的整体结构,也会影响外墙的美观。不仅如此,由于泄压口上会设置具有缝隙的百叶窗,当机房内部打开空调调节温度时,泄压口的设置会降低机房内空调的制冷效果;另外,当出现暴雨天气时,会有部分雨水从百叶窗中直接飘进机房,降低机房的洁净度、增大机房的湿度,最终导致机柜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压井及其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直接在防护区建筑外墙上开设泄压口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泄压井,所述泄压井包括用于形成泄压井腔体的泄压井主体,所述泄压井主体包括设于建筑室内的室内部分,以及从所述室内部分凸出于建筑屋面的室外部分,所述室内部分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内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泄压口,所述室外部分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外空间的排气口;所述泄压口上安装有常闭型排烟防火阀。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主体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泄压井腔体的顶壁、底壁和若干侧壁;所述若干侧壁围合形成竖向延伸的气体通道,且所述若干侧壁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建筑屋面,所述顶壁封设于所述若干侧壁的顶部,所述底壁封设于所述若干侧壁的底部,从而围合形成所述泄压井腔体;所述泄压口开设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侧壁的上端,并位于所述建筑屋面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侧壁穿过建筑屋面和若干楼层的楼板,所述底壁为建筑楼板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底壁与建筑楼板为整体结构;所述泄压井主体在建筑的单个楼层或者建筑的多个楼层中设有连通该楼层室内空间和所述泄压井腔体的泄压口。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主体的净面积为S1,所述泄压口的面积为S2,S1≥S2。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口的洞底标高为H1,室内净高为H2,H1≥2/3×H2。
进一步地,所述常闭型排烟防火阀为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还包括防雨百叶,所述防雨百叶安装于所述排气口中。
可选地,所述防雨百叶为铝合金防雨百叶、PVC防雨百叶、玻璃防雨百叶或木质防雨百叶。
优选地,所述防雨百叶为铝合金防雨百叶。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的面积为S3,所述防雨百叶的遮挡面积为S4,S3≥S1+S4。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泄压井主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主体的顶壁水平向外延伸至设有所述排气口的侧壁外部,且位于设有所述排气口的侧壁外部的所述顶壁其边缘处设有滴水线。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主体的顶壁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结构层、防水层、找坡层、找平层和面层。
可选地,所述结构层使用钢筋混凝土板或混凝土墙体,所述结构层的厚度为50-200mm。其中,所述结构层的厚度为50-200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结构层的厚度为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20mm、140mm、150mm、180mm或200mm。
可选地,所述防水层使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6mm。其中,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6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mm、2mm、3mm、4mm、5mm或6mm。
进一步地,所述找坡层坡向所述滴水线,且所述找坡层的坡度为1-5%。其中,所述找坡层的坡度为1-5%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找坡层的厚度为1%、2%、3%、4%或5%。优选地,所述找坡找平层的坡度为2%。
可选地,所述找平层使用掺有防水粉的水泥砂浆,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10-20mm。其中,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10-20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10mm、12mm、14mm、15mm、16mm、17mm、18mm或20mm。
可选地,在所述找平层中,所述水泥砂浆由重量份比为1:1~5的水和水泥混合而成,所述防水粉占所述水泥砂浆的重量百分比为1-10%,且所述找平层分两次涂抹在所述找坡层上。优选地,所述水泥砂浆由重量份比为1:2.5的水和水泥混合而成,所述防水粉占所述水泥砂浆重量百分比的5%。
可选地,所述面层采用油漆或涂料,所述面层的厚度为1-10mm。其中,所述面层的厚度为1-10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面层的厚度为1mm、2mm、4mm、5mm、7mm、8mm或10mm。
优选地,所述找平层上采用厚度为5mm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光处理后,再设置面层。其中,抹光处理所使用的水泥砂浆由重量份比为1:2的水和水泥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主体的侧壁为混凝土墙体,所述侧壁的厚度为100-300mm。其中,所述侧壁的厚度为100-300mm包括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一点值,例如所述侧壁的厚度为100mm、120mm、150mm、200mm、220mm、250mm、280mm或300mm。优选地,所述侧壁的厚度为200mm。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所述建筑中设有如上述所述的泄压井。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的全部或部分所述楼层中的所述泄压井主体上设有所述泄压口。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包括多层楼层,所述泄压井的若干侧壁穿过顶层的楼板以及自顶层向下的若干楼层的楼板,所述底壁为所述若干侧壁穿过的最下层楼层的楼板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底壁与所述若干侧壁穿过的最下层楼层的楼板为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井主体从所述建筑屋面凸伸至建筑室外空间,所述建筑屋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建筑屋面结构层、建筑屋面防水层、建筑屋面找平层和建筑屋面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屋面结构层使用钢筋混凝土板。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屋面防水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水涂料层和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平铺于所述防水涂料层上,并从所述防水涂料层向所述泄压井主体的侧壁伸展,所述泄压井主体的侧壁中设有凹槽,所述防水卷材收头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通过水泥钉与镀锌片固定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凹槽中嵌填有密封胶、油膏、耐候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所述密封胶为单组分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所述密封胶为单组分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进一步地,在所述建筑屋面与所述泄压井主体的连接处还设有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设置在所述建筑屋面结构层与所述泄压井主体的侧壁的连接处,且所述防水附加层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屋面还包括建筑屋面保温层,所述建筑屋面保温层设在所述建筑屋面防水层与所述建筑屋面找平层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本发明泄压井能够在满足气体灭火泄压的同时,保证建筑外墙结构完整、可靠,且外观更佳。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在建筑外墙上开孔并安装泄压口的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建于室内的泄压井而非仅仅是依附于建筑外墙本身的开孔,该泄压井在室内部分开设泄压口并安装常闭型排烟防火阀、在室外部分开设排气口。平时防火阀处于常闭状态,灭火时防火阀启动,使室内与泄压井通过泄压口连通,此时灭火时超压的气体通过泄压口从室内排至泄压井、最终从泄压井的排气口中排至室外,实现给建筑室内泄压的作用。同时,由于泄压口设于室内而非建筑外墙上,故而能够避免对建筑外墙整体结构的破坏,既保证建筑外墙结构的完整可靠、又保证建筑外墙的美观。
其次,本发明泄压井能够保证室内的空调控温效果不受影响,使空调控温更加节能高效。由于本发明泄压井的泄压口仅与室内连通,不与室外连通,且泄压口上的排烟防火阀在平日里是关闭的,故平日中泄压井相对于室内是封闭的。因此,当打开空调进行室内控温时,泄压井的设置并不会导致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交换,故而保证了室内的空调控温效果不受泄压井影响,能够实现节能、高效地控温。
最后,本发明泄压井能够保证室内环境的洁净度,有助于延长室内设备或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平日中泄压井相对于室内是封闭的,因此即便遇到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室外的雨水或脏物也仅能通过泄压井的排气口进入到泄压井中,而不会进入到室内,因此能够有效保证室内环境的洁净度,进而有助于延长室内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在排气口上还增设有防雨百叶,能够有效阻挡大部分雨水或脏物落入到泄压井之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二泄压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泄压井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泄压井的变形结构之一。
图4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建筑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或组成部分,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部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发明中,净面积是指建筑面积扣除公摊面积及墙体柱体所占用的面积之后的净使用面积。泄压口的洞底标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泄压口的开口下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室内净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泄压井,包括用于形成泄压井腔体的泄压井主体,所述泄压井主体包括设于建筑室内的室内部分,以及从所述室内部分凸出至建筑屋面的室外部分,所述室内部分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内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泄压口,所述室外部分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外空间的排气口;所述泄压口上安装有常闭型排烟防火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泄压井,当建筑采用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该泄压井用于为建筑泄压。结合图1、图2所示,该泄压井包括用于形成泄压井腔体16的泄压井主体1、分别开设在泄压井主体1上的泄压口2和排气口3、安装于泄压口2上的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4以及安装于排气口3上的铝合金防雨百叶5。
其中,泄压井主体1包括设于建筑室内的室内部分91以及从室内部分91凸出于建筑屋面的室外部分92。泄压口2开设在泄压井主体的室内部分91,用于连通泄压井腔体16和建筑室内空间21;排气口3开设在泄压井主体的室外部分92,用于连通泄压井腔体16和建筑室外空间22。另外,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在平时呈常闭状态,火灾发生时才开启。
在本发明中,当建筑室内采用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开启,使灭火时超压的气体通过泄压口排至泄压井腔体,并通过位于室外部分的排气口排出,从而达到及时排出气体、降低室内压力的泄压目的。另外,本发明中的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为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实际上,也可建筑的环境及功能需求采用其它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例如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等等,本发明的泄压井对于上述气体灭火系统适用,能够及时、有效排出灭火时产生的超压气体。
具体地,泄压井主体1包括顶壁11、底壁17和四面侧壁,这四面侧壁分别是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和第四侧壁15,四面侧壁围合形成竖向延伸的气体通道,且四面侧壁的上端凸出于建筑屋面,顶壁11封设于四面侧壁的顶部,底壁17封设于四面侧壁的底部,且底壁17是建筑楼板的一部分。从而围合形成泄压井腔体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4与建筑外墙共用一面墙体,使泄压井减少一面墙体的施工,节省施工时间和原材料,降低施工难度。实际上,泄压井也可以独立设置在室内,四面侧壁不与建筑外墙共用墙体。另外,底壁既可以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建筑楼板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建筑楼板成为整体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口2和排气口3均开设在第一侧壁12上。实际上泄压口2和排气口3也可以开设在不同侧壁上,例如图3所示,泄压口2开设在第一侧壁12上,排气口3开设在第三侧壁14上,只要保证从泄压口2排至泄压井腔体16的气体能够顺利从排气口3中排出即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泄压井可在建筑的多个楼层设置泄压口,具体地,四面侧壁穿过建筑屋面和多个楼层的楼板,使多个楼层共用同一泄压井的气体通道,底壁17既可以是建筑楼板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建筑楼板为整体结构。每个楼层中设有连通该楼层室内空间和泄压井腔体的泄压口,从而实现一个泄压井在多个楼层之间的共用。
其中,结合图2、图4所示,顶壁11大致沿水平方向朝向第一侧壁12外部延伸,且顶壁11延伸至第一侧壁12外部的边缘处设有滴水线111。由于顶壁11的一侧延伸至设有排气口3的侧壁外部,因此在顶壁11的该侧边缘设置滴水线111时,该滴水线111能够有效聚集雨水,使雨水从滴水线处落下,防水雨水直接落入排气口3中。加上排气口3中设置的防雨百叶5,与滴水线111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防止雨水从排气口3中进入泄压井腔体16。
该顶壁11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
使用钢筋混凝土板制成的、厚度为80mm的结构层112;
使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制成的、厚度为2mm的防水层113;
坡度为2%的找坡层114;
使用水泥砂浆分两次抹灰得到的、厚度为15mm的找平层115;该找平层的水泥砂浆由重量份比为1:2.5的水和水泥混合而成,且在该水泥砂浆中掺有重量百分比为5%的防水粉;
喷涂或滚涂在找平层上的面层116。
其中,在喷涂或滚涂面层之前,先使用厚度为5mm的水泥砂浆对找平层进行抹光处理,抹光处理所使用的水泥砂浆由重量份比为1:2的水和水泥混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四面侧壁使用厚度为200mm的混凝土墙体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泄压井主体1的净面积为S1,泄压口2的面积为S2,且S1≥S2。将泄压井主体的净面积设为大于或者等于泄压口的面积,能够使得建筑灭火时所释放的超压气体及时、顺利排出,起到良好的泄压作用。此外,为兼顾灭火效果与泄压效果,泄压口2的洞底标高为H1,室内净高为H2,H1≥2/3×H2。若泄压口的洞底标高较低,即泄压口的开口位置较低,会使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中的七氟丙烷灭火剂从泄压口流失,导致灭火效果不佳或灭火失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所采用的气体灭火剂不同,因此采用其它气体灭火剂时,应根据气体的理化性质设置泄压口的洞底标高,以防气体灭火剂从泄压口中流失。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口3的面积为S3,防雨百叶5的遮挡面积为S4,且S3≥S1+S4。防雨百叶的百叶起到遮挡雨水作用的同时,也阻挡了气体流通,为保证建筑气体灭火时所超压的气体能够顺利从排气口上的防雨百叶中排出,因此将排气口面积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泄压井净面积与防雨百叶的遮挡面积之和。
本实施例中将泄压口设置在泄压井上,而不是直接设置在建筑外墙上,使得泄压井能够满足灭火泄压的同时,保证建筑外墙的完整,即不必专门在建筑外墙上开孔设置泄压口,因此使得外墙结构更为可靠,且外观整体效果更佳。此外,由于本泄压井中的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在平时是关闭的,因此平时泄压井相对于建筑的室内是封闭的,室内空调控温效果不会受到泄压井的影响,室外极端天气(如暴雨、沙尘)也不会对室内造成任何影响。
实施例三
一种设有五层楼层的建筑,该建筑中设有泄压井,且该建筑的第四楼层、第五楼层共用该泄压井。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楼层和实际防火需求,针对不同楼层数的楼层设置共用的泄压井。例如,当建筑设有十层楼层,且第八楼层至第十楼层均有气体灭火泄压需求时,可设置第八楼层至第十楼层共用同一泄压井。当建筑设有二十层楼层,且第十五楼层至第二十楼层、第八楼层至第九楼层均有气体灭火泄压需求时,则可在上述相应楼层共同同一泄压井。
本实施例中的泄压井与实施例二中的泄压井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建筑的第四楼层、第五楼层共用同一泄压井,具体是,四面侧壁由上至下依次穿过建筑屋面94、第五楼层的楼板95、第四楼层的楼板96,使第五楼层、第四楼层共用同一泄压井的气体通道,其中泄压井的底壁17既可以是建筑楼板(即本实施例中第四楼层的楼板96)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建筑楼板为整体结构。同时,本实施例建筑中的泄压井主体1包括设置在第四楼层的第一室内部分91,从该第一室内部分91向上延伸至第五楼层的第二室内部分93,以及从第二室内部分93凸出于建筑屋面94的室外部分92。其中,位于第四楼层的第一室内部分91上开设有第一泄压口21,用于连通泄压井腔体16和第四楼层的建筑室内空间21;位于第五楼层的第二室内部分93上开设有第二泄压口22,用于连通泄压井腔体16和第五楼层的建筑室内空间23。对应地,在第一泄压口21上安装有第一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41,在第二泄压口22上安装有第二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42。该泄压井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泄压井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当建筑室内发生火灾时,位于第四楼层的第一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开启,使第四楼层建筑室内空间的气体可从第一泄压口中排出到泄压井的气体通道,并最终从位于建筑室外的排气口中顺利排出;同样地,位于第五楼层的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开启,使第五楼层建筑室内空间的超压气体可从第二泄压口中排出到泄压井的气体通道,并最终从位于建筑室外的排气口中顺利排出,由此实现不同楼层共用同一泄压井泄压排气的目的。
另外,本实施例的泄压井主体1从建筑的建筑屋面凸伸至室外建筑空间22,因此泄压井主体1的侧壁12与建筑屋面94的相交连接处需进行特别的防水处理,以防止因建筑屋面整体结构的破坏而导致建筑屋面漏水现象的发生。
结合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建筑的建筑屋面94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建筑屋面结构层941、建筑屋面防水层942、建筑屋面保温层943、建筑屋面找平层944和建筑屋面面层945。其中,建筑屋面结构层941使用钢筋混凝土板。
建筑屋面防水层942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水涂料层9421和防水卷材9422,其中防水卷材9422平铺于防水涂料层9421上,并从防水涂料层9421向泄压井主体1的第一侧壁12上竖向伸展贴附,该泄压井主体1的第一侧壁12中设有凹槽121,防水卷材9422通过水泥钉与镀锌片固定于凹槽121中,且凹槽中嵌填有单组分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用于密封固定防水卷材9422。此外,在建筑屋面94与泄压井主体1的连接处还设有防水附加层946,该防水附加层946具体设置在建筑屋面结构层941与泄压井主体1的第一侧壁12的连接处,且防水附加层946设于防水卷材9422下方,以加强连接处的防水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泄压井及其建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井包括用于形成泄压井腔体的泄压井主体,所述泄压井主体包括设于建筑室内的室内部分,以及从所述室内部分凸出于建筑屋面的室外部分,所述室内部分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内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泄压口,所述室外部分设有连通于所述泄压井腔体和建筑室外空间的排气口;所述泄压口上安装有常闭型排烟防火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井主体包括围合形成所述泄压井腔体的顶壁、底壁和若干侧壁;
所述若干侧壁围合形成竖向延伸的气体通道,且所述若干侧壁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建筑屋面,所述顶壁封设于所述若干侧壁的顶部,所述底壁封设于所述若干侧壁的底部,从而围合形成所述泄压井腔体;
所述泄压口开设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侧壁的上端,并位于所述建筑屋面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侧壁穿过建筑屋面和若干楼层的楼板,所述底壁为建筑楼板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底壁与建筑楼板为整体结构;
所述泄压井主体在建筑的单个楼层或者建筑的多个楼层中设有连通该楼层室内空间和所述泄压井腔体的泄压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井主体的净面积为S1,所述泄压口的面积为S2,S1≥S2;所述泄压口的洞底标高为H1,建筑室内净高为H2,H1≥2/3×H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型排烟防火阀为280℃常闭型电动排烟防火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井还包括防雨百叶,所述防雨百叶装设于所述排气口中;所述排气口的面积为S3,所述防雨百叶的遮挡面积为S4,S3≥S1+S4。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泄压井主体的侧壁上;所述泄压井主体的顶壁水平向外延伸至设有所述排气口的侧壁外部,且位于设有所述排气口的侧壁外部的所述顶壁其边缘处设有滴水线。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泄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井主体的顶壁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结构层、防水层、找坡层、找平层和面层。
9.一种建筑,所述建筑包括一层或多层楼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中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泄压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的全部或部分所述楼层中的所述泄压井主体上设有所述泄压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包括多层楼层,所述若干侧壁穿过顶层的楼板以及自顶层向下的若干楼层的楼板,所述底壁为所述若干侧壁穿过的最下层楼层的楼板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底壁与所述若干侧壁穿过的最下层楼层的楼板为整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井主体从所述建筑屋面凸伸至建筑室外空间,所述建筑屋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建筑屋面结构层、建筑屋面防水层、建筑屋面找平层和建筑屋面面层;在所述建筑屋面与所述泄压井主体的连接处还设有防水附加层。
CN201611244756.6A 2016-12-29 2016-12-29 泄压井及建筑 Active CN106801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4756.6A CN106801440B (zh) 2016-12-29 2016-12-29 泄压井及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4756.6A CN106801440B (zh) 2016-12-29 2016-12-29 泄压井及建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1440A true CN106801440A (zh) 2017-06-06
CN106801440B CN106801440B (zh) 2020-05-22

Family

ID=5898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4756.6A Active CN106801440B (zh) 2016-12-29 2016-12-29 泄压井及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14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5970A (zh) * 2018-10-26 2019-01-04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有储烟结构的建筑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859A (zh) * 2011-01-05 2011-04-27 秦德进 房屋建筑消防排气安全通道系统
CN202850534U (zh) * 2012-09-01 2013-04-03 安徽龙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生产防爆房
CN203834889U (zh) * 2014-04-21 2014-09-17 湖北玖能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阶梯组合式变压型防火排气道系统
CN104563449A (zh) * 2014-12-30 2015-04-29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景观风井及建筑
CN204781821U (zh) * 2015-02-09 2015-11-18 张戈 一种芯柱式建筑
EP2998459A2 (en) * 2014-09-16 2016-03-23 Shimizu Corporati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N205527131U (zh) * 2016-01-11 2016-08-31 向瑜 一种病房楼疏散电梯
CN206467689U (zh) * 2016-12-29 2017-09-05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井及建筑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859A (zh) * 2011-01-05 2011-04-27 秦德进 房屋建筑消防排气安全通道系统
CN202850534U (zh) * 2012-09-01 2013-04-03 安徽龙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生产防爆房
CN203834889U (zh) * 2014-04-21 2014-09-17 湖北玖能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阶梯组合式变压型防火排气道系统
EP2998459A2 (en) * 2014-09-16 2016-03-23 Shimizu Corporati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N104563449A (zh) * 2014-12-30 2015-04-29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景观风井及建筑
CN204781821U (zh) * 2015-02-09 2015-11-18 张戈 一种芯柱式建筑
CN205527131U (zh) * 2016-01-11 2016-08-31 向瑜 一种病房楼疏散电梯
CN206467689U (zh) * 2016-12-29 2017-09-05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井及建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5970A (zh) * 2018-10-26 2019-01-04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有储烟结构的建筑
CN109125970B (zh) * 2018-10-26 2023-05-23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有储烟结构的建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1440B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7689U (zh) 一种泄压井及建筑
JP2007162388A (ja) 建物
CN106801440A (zh) 泄压井及建筑
CN111101594A (zh) 一种冷弯薄壁轻钢结构建筑
JP4086715B2 (ja) 壁構造及び建物
JPH0932140A (ja) 建築物の通気構造
CN211690738U (zh) 一种冷弯薄壁轻钢结构建筑
CN203821894U (zh) 一种文物专用带有主动调节功能的全密闭智能收藏库
CN206495342U (zh) 房屋结构
CN111140034B (zh) 一种木结构被动房
NO20180399A1 (no) Boligsystem bestående av flere etasjer med ISO-containere.
JP2007092362A (ja) 建築物
Anderson Condensation problems: their prevention and solution
CN207260465U (zh) 墙面暖通朝天洞口防水系统
Anderson et al. Condensation problems in your house: prevention and solution
JP2880055B2 (ja) 密閉式壁構造
CN215670304U (zh) 一种阻燃的木结构组合墙体
JP7000228B2 (ja) 屋根裏通気構造及び通気部材
CN205206158U (zh) 一种建筑物顶层隔热保温架构
Lstiburek Avoiding Mass Failures
JP4695486B2 (ja) 建物
Kaps et al. Case study 6: Regensbergstrasse: Case study 6: Regensbergstrass
DK202330014A1 (da) Genopstilleligt etageboligsystem
WO2022253786A1 (en) A ventilated façade cladding system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aguerrazzi@ sfpe. org et al. Building Envelope/Enclos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