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589A -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间隙的处理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间隙的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589A
CN106797589A CN201480080170.3A CN201480080170A CN106797589A CN 106797589 A CN106797589 A CN 106797589A CN 201480080170 A CN201480080170 A CN 201480080170A CN 106797589 A CN106797589 A CN 106797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radio
access control
network nod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01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589B (zh
Inventor
郝丹丹
J.阿克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6797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第一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一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响应于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而监视从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确定在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确定的关系,确定偏移值。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也公开了对应计算机程序产品、布置和无线通信装置及使用服务器存储偏移值。

Description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间隙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蜂窝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如何在结合蜂窝通信网络操作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减轻间隙的不利影响。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装置的典型实施包括由结合相应蜂窝网络来控制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的一个或更多个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例如,软件栈)共享的无线电收发器。
出于各种原因,在通过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可强行实施(enforce)传送和/或接收间隙,而网络不知道该间隙。例如,如果无线电收发器由两个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共享,则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之一可在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例如,以执行测量,侦听寻呼信号等)期间自主中断另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其它示例包括为节能原因或者由于在特定时刻发生相当大干扰(例如,来自机场的雷达操作)而引入的传送和/或接收间隙。
在传送和/或接收间隙期间,可存在网络节点增大用于下行链路传送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鲁棒性的各种原因。例如,如果发生传送间隙,则无线通信装置将不能传送信道条件指示报告(例如,CQI - 信道质量指示 - 或CSI - 信道状态信息)。备选或另外,如果发生传送间隙,则无线通信装置将不能传送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确认/否定确认)消息。备选或另外,如果发生接收间隙,则无线通信装置将不能接收任何数据,这引起HARQ ACK/NACK的缺失。备选或另外,如果发生接收间隙,则无线通信装置将不能接收任何上行链路分配,这引起在分配的资源中上行链路数据的缺失。所有这些情况可引起网络断定信道差,并且因此选择更鲁棒的MCS。
然而,传送/接收间隙一结束无线通信装置就能够在与间隙前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下恢复通信。因此,可不必应用引起吞吐量下降的更鲁棒的MCS。由于通常情况下控制环路涉及从无线通信装置的信道条件报告和对应MCS调整以进行收敛要占用一些时间,因此,可经历吞吐量的相当大的减小。减小的吞吐量可影响无线装置和/或系统整体。
下面通过下述示例,将进一步示出上述情形。
图1示出传送和/或接收间隙由无线通信装置自主形成的几个情形。
a)部分示出为UMTS LTE TDD(通用移动电信标准,长期演进,时分双工)使用100无线电收发器和在重复周期102期间的对应传送(Tx)消隐(blanking)101(即,传送间隙)。b)部分也示出为UMTS LTE TDD使用110无线电收发器和在重复周期112期间的对应传送消隐和接收(Rx)打孔(puncturing) 111(即,传送和接收间隙)。
在a)和b)部分中,示出的配置是UMTS LTE 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其中Rx打孔和/或Tx消隐在一个无线电帧上扩展。
c)部分示出为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UMTS LTE FDD(频分双工)使用120、125无线电收发器和在重复周期126期间的对应传送消隐121(即,传送间隙)。d)部分示出为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UMTS LTE FDD使用130、135无线电收发器和在重复周期132期间的对应传送消隐和接收打孔(即,传送和接收间隙131)。
图2示出在下行链路上有7个HARQ过程(通过向下箭头指示的P1、P2、P3、P4、P5、P6、P7)和如TDD UL/DL分配200所示的用于LTE 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的对应ACK/NACK的示例。例如,如标记有P1的向下箭头指示的一样,在第一重复周期的子帧0中和在第二重复周期的子帧1中传送(或重新传送)用于DL过程P1的数据分组(传输块)。如从子帧0到子帧7的弯曲箭头引导指示的一样,用于在第一重复周期的子帧0中传送的DL过程P1的数据分组的ACK/NACK预期在第一重复周期的子帧7中。白色子帧指示下行链路接收,带点子帧指示上行链路传送,以及加条纹子帧指示特殊子帧。例如,如果上行链路子帧7和8消隐,则对于子帧0、1和4的下行链路传输块,即使它们可能已被成功接收到,网络节点也将未接收任何ACK/NACK。
如上提及的一样,自主间隔可引起网络节点(例如,在UMTS LTE中的eNodeB -eNB)假设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在UMTS LTE中的用户设备UE)正经历差的无线电信道。
eNB可假设UE因此未能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解码,其本身比在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的传送更鲁棒。
备选或另外,eNB可假设以前报告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不再有效。因此,eNB可回退并且假设信道质量低于以前报告的CQI指示的质量。
备选或另外,eNB可假设特定UE在其CQI报告中有偏差(bias),并且例如报告比根据实际信道条件更有利的质量。
信道质量指示(CQI)指示在特定大小(例如,20个资源块RB对)的分配中能够发送多少信息比特。在低信道质量(对应于低CQI),需要更多的纠错编码和/或更低阶调制用于信息比特的成功传送,并且在高信道质量(对应于高CQI),可能使用更少的纠错编码和/或更高阶调制,并且仍具有信息比特的成功传送。因此,在高CQI,能够使信息比特的吞吐量比在低CQI更高,这通过下面的示例表格(3GPP TS 36.213章节7.2.3的4比特CQI表)示出。
在由于不知道自主间隙,eNB做出上面例示的一个或更多个假设时,它可选择更鲁棒的MCS(调制和编码速率的组合),即,对应于更低CQI索引的MCS,其如上面表格的效率列中例示的一样影响了吞吐量。
下面将描述在通过无线电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出现间隙的几个情况。
寻呼
空闲的无线通信装置(用户设备-UE)在预确定的时机,寻呼时机调谐到对应网络节点(基站),以检查它们是否在被网络寻呼。被寻呼的原因可例如是UE有传入呼叫要接收。
虽然它在空闲模式,但UE使用网络提供的邻居小区信息,自主处理移动性。如果当前驻留小区变弱,并且有更强的邻居小区,则UE将更改驻留小区到更强的邻居。在此所谓的小区重新选择期间,UE不监视寻呼,并且因此如果在该时刻它被寻呼,则寻呼可能错失。为防止由于小区重新选择引起的中断而错失寻呼,无线电接入网络通常重复寻呼一次或更多次直到UE响应。
在UE已登记的所谓位置(或跟踪)区域中的所有基站在寻呼UE。在例如由于越过某一地理边界或者更改到另一无线电接入技术,UE移到另一位置(或跟踪)区域中的小区时,它要经位置(或跟踪)区域更新过程,在其所处区域方面更新网络。在UE更新位置(或跟踪)区域的时间段期间,无线电接入网络将具有关于区域(应在所述区域中寻呼UE)的过时信息。为防止由于过时的位置信息而错失寻呼,如果UE未响应在登记位置(跟踪)区域中的寻呼,则无线电接入网络通常在相邻位置(或跟踪)区域中重复寻呼。
如果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需要侦听在寻呼时机期间的寻呼,则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可出现间隙。
寻呼时机一般遵循由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配置的所谓的寻呼周期(pagingcycle)。寻呼周期长度也取决于无线电接入技术。一些示例空闲模式寻呼周期包括:
GSM – 471、706、942、1177、1412、1648、1883、2118 ms
WCDMA – 640、1280、2560、5120 ms
TD-SCDMA – 640、1280、2560、5120 ms
LTE – 320、640、1280、2560 ms
电路交换回落(CSFB)
电路交换回落是用于支持到连接到UMTS LTE的UE的话音呼叫直到网络中支持VoLTE(LTE上的话音,VoIP)和SRVCC(单无线电话音呼叫连续性)的临时解决方案。
此特征允许为传统系统(例如,GSM系统)中的传入呼叫而在UMTS LTE系统中寻呼UE,并且随后它能够被重定向到传统RAT(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GSM)。这意味着UE能够安全地驻留在UMTS LTE小区或连接到UMTS LTE小区而不错失任何传入呼叫。
一般情况下,UE在执行用于CS(电路交换)和PS(分组交换)服务的组合登记时得知在UMTS LTE小区中是否支持CSFB。如果不支持CSFB,则登记将失败。不支持CS时符合标准的UE动作是停用对UMTS LTE的支持。
倘若不支持CSFB,如果在驻留在传统RAT(例如,GMS)以监视CS寻呼的时(同时),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例如,GSM)需要侦听允许UMTS LTE驻留或连接的寻呼,则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例如,UMTS LTE)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可出现间隙。
单无线电LTE (SR-LTE)
在SR-LTE中,以时分方式在UMTS LTE与传统RAT(例如,GSM)之间共享单个无线电收发器。UE驻留在传统RAT上时(同时),它连接到UMTS LTE或驻留在UMTS LTE上。例如,在监视传统RAT中的寻呼,读取系统信息,执行移动性测量,进行位置区域更新,或者接收与传统RAT有关的呼叫时,无线电收发器切换到传统RAT,并且任何UMTS LTE活动可被打孔(punctured)。支持SR-LTE的装置不依赖CSFB允许驻留在UMTS LTE或连接到UMTS LTE。SR-LTE能够被视为是两个SIM均来自相同运营商(在物理上为单个SIM)的DSDS(双SIM双待机)的特殊情况。
如果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传统RAT,例如,GSM)需要执行上面例示的任何任务,则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例如,UMTS LTE)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可出现间隙。
使用可用的另外接收器,监视传统RAT
能够进行载波聚合的UE可使用在载波聚合中为辅分量载波另外预留的可用接收器来在传统RAT中监视寻呼,执行移动性测量和/或读取系统信息。只要在UMTS LTE上行链路(UL)与传统RAT下行链路(DL)频谱之间有足够大的间隔,便能够同时接收传统RAT和在UL上的UMTS LTE传送。因此,对于此情况,能够监视传统RAT而对UMTS LTE性能无任何影响。
通常,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由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形成)有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不出现。
如果在UMTS LTE UL与传统RAT DL之间的谱间隔不充分,则需要避免在UMTS LTEUL传送与传统RAT接收之间的冲突,以防止高能量从传送器泄漏到接收器,并且损坏要接收的信号,或者甚至损坏在无线电收发器中使用的LNA(低噪声放大器)。在许多情况下,这将意味着在与传统RAT活动有冲突时,需要跳过UMTS LTE UL传送。
此情况可导致出现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有关的问题。
双SIM双待机或活动
在DSDS(双SIM双待机)和DSDA(双SIM双活动)中,UE配有两个SIM卡,并且同时保持(可能)向两个不同网络的连接性(通常用于不同运营商)。
对于DSDA,要求UE为每个连接使用单独的无线电收发器,这是因为例如它可同时为两个SIM身份使用PS服务,或者为一个SIM使用PS服务,并且为另一SIM使用CS服务。在连接之一终止,但另一连接还在活跃时,对于与终止连接关联的SIM身份,UE将处在空闲模式。在空闲模式中时,它将监视寻呼并且执行移动性管理。出于节能原因,可具吸引力的是以时分方式只使用接收器之一以保持向第一网络的连接性,并且在第二网络中(或者为相同网络中的第二身份)监视寻呼。
因此,在第二(空闲模式)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需要监视寻呼或者执行移动性管理时,在通过第一(活跃连接)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可出现间隙。
对于DSDS,不必使用两个无线电收发器,这是因为在任何时候假设的是UE将只对于(最多)一个网络(或为一个SIM身份)是活跃的,并且将在另一网络中只监视寻呼和执行移动性管理。通过此类解决方案,DSDS基本上类似于SR-LTE,因为在读取来自另一网络的寻呼时,无线电收发器以时分方式使用,其中打孔了在进行的连接。
因此,如果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在空闲模式中)需要执行上面例示的任何任务,则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带有活跃连接)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可出现间隙。
US 2014/0003260 A1公开了在通信中断后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分配的操纵。可生成第一信道质量信息并且将其传送到基站。可从基站接收至少部分基于第一信道质量信息的第一MCS分配。可生成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并且将其传送到基站,其中通过配置成修改第二MCS分配的偏移而修改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此解决方案具有在通信中断后应用适当MCS前的固有的延迟。因此,在延迟期间经历吞吐量损失。此外,每次应用方法时要执行偏移计算,这不是非常资源有效的。
因此,存在在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处理间隙的备选和改进的方式的需要。
发明内容
应强调的是,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用于指示所陈述特征、整数、步骤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更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组件或其群组。
一些实施例的目的是减轻至少一些上述缺点,并且提供在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处理间隙的备选和改进方式。
根据第一方面,这通过一种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而实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第一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一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
方法包括(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响应于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监视从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确定在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确定的关系,确定偏移值。
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
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可还包括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其适应于控制与第二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二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可对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是自主的,并且间隙的定时可由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例如,自主)设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可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 引起第一网络节点的增大误差率估计,
- 在确认消息会已根据实际信道条件传送时,向第一网络节点传送否定确认消息,
- 向第一网络节点传送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以及
- 暂时阻止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可还包括在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确定的偏移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可还包括接收来自无线通信装置外部的服务器的偏移确定请求,其中偏移确定请求触发到第一网络节点的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并且将偏移值确定报告传送到服务器,其中偏移值确定报告引起确定的偏移值存储在服务器中包括的偏移值数据库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方法可还包括检测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即将出现的间隙,并且将与该即将出现的间隙关联的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例如,可正好在该即将出现的间隙前和/或正好在该即将出现的间隙后传送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
第二方面是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在其上。计算机程序可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适应于在计算机程序由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引起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布置,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第一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一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
布置包括控制器,其适应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引起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响应于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而监视从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确定在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确定的关系,确定偏移值。
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包括适应于引起向第一网络节点的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的码率操纵器、适应于响应于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监视从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的码率监视器、适应于确定在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确定器及适应于基于确定的关系,确定偏移值的偏移确定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无线通信装置可还包括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其适应于控制与第二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二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可对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是自主的,并且间隙的定时可由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例如,自主)设立。
根据一些实施例,布置可还包括用于在偏移值数据库存储确定的偏移值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置可还包括适应于检测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即将出现的间隙的检测器、适应于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偏移值的CQI计算器及适应于将与该即将出现的间隙关联的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的传送器。
第四方面是包括如第三方面的布置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和第四方面可另外具有与如上针对第一方面所解释的各种特征的任何特征相同或对应的特征。
第五方面是包括偏移值数据库的服务器的使用,该数据库用于存储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将由无线通信装置传送到蜂窝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的偏移值,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可还包括将偏移确定请求传送(通过服务器的收发器)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通过收发器)来自无线通信装置的对应偏移值确定报告,以及在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偏移值确定报告的偏移值。
一些实施例的优点是可增大吞吐量(对于系统整体和/或对于无线通信装置)。换而言之,可降低由于在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的吞吐量损失。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通过存储确定的偏移值以供将来使用(由该无线通信装置和/或由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提供了资源有效的过程。
一些实施例的又一优点是通过静态组合几个偏移确定(可能来自几个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果,可实现准确的偏移确定。
一些实施例的其它优点是基于网络的实际行为(例如,MCS回退),确定偏移值。因此,使用偏移(其产生对应于比实际更佳信道条件的信道质量指示)的风险极低或不存在。
附图说明
从下面对附图进行参照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出现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些示例的传送和/或接收间隙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些示例的HARQ传送和对应ACK/NACK传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在传送和接收间隙期间网络对MCS的更改和CQI自适应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框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中,将描述实施例,其中,无线通信装置补偿由于无线通信装置自主形成的传送和/或接收间隙原因而由网络节点应用的MCS回退,以避免(或至少最小化)由于间隙造成的吞吐量损失。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补偿包括应用偏移值到信道条件指示(例如,CQI或CSI),其中相对于应用的MCS回退而确定偏移值。一些实施例涉及由无线通信装置确定偏移值。
在不视为限制的情况下,UE将用作无线通信装置的示例,并且CQI将在本文中的许多示例中用作信道质量指示的示例。
在一些典型的实施例中,UE跟踪自主间隙对码率的影响(网络回退)和影响持续多长时间,并且相应地调谐CQI报告以补偿影响,并且避免或最小化由于间隙造成的吞吐量损失。
这可通过UE监视在自主间隙之前和之后网络节点使用的码率,并且检测回退是否发生、回退量及回退持续多长时间来实现。一旦回退设立,UE便可结合UE自主形成的下一(或任何随后的)间隙来补偿回退用于更鲁棒的编码。补偿通常包括在自主间隙后在时间间隔期间提升(boosting)一个或更多个CQI报告和/或提升正好在自主间隙前发送的一个或更多个CQI报告。术语提升将在本文中理解为应用偏移值。
不同回退算法可在整个网络使用(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中和/或由不同网络供应商),并且一些实施例可对特定情形特别有用。
图3示出在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300中自主形成的传送和接收间隙(Tx消隐和Rx打孔)310(与图1的UMTS LTE TDD相比较)的示例。a)部分示出网络节点和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而未应用任何实施例,并且b)部分示出可如何应用一些实施例以减小由于间隙造成的吞吐量损失。
在间隙前,无线通信装置经历恒定信道质量级别(level),并且报告的CQI(在UE侧的CQI)321、331相应地是恒定的。如在网络节点估计的下行链路误块率(在eNB侧的DLBLER)320、330在间隙前也是恒定的,并且相应地,用于下行链路传送的MCS(DL码率)322、332保持恒定。
在自主间隙期间,网络节点将经历如由在时间324与325之间线条320的斜率和由在时间334与335之间线条330的斜率所示的下行链路误块率的增大(例如,由于ACK/NACK的缺失,或者源于间隙的形成的任何其它原因)。
在间隙期间经历下行链路误块率的增大通常引起网络节点在码率和/或调制方面回退,并且回落到更鲁棒的MCS。这示为表现在图3的a)部分中用于DL码率322的线条在时间325在间隙后恢复通信后,从低级别开始。
在图3的示例中,无线通信装置经历的信道质量级别在间隙之前和之后是相同的,这由图3的a)部分中在间隙之前和之后相同的报告的CQI(UE侧的CQI)321示出。在时间325在间隙后恢复通信,并且网络节点开始接收CQI报告(及来自无线通信装置的其它通信)时,如在图3的a)部分中回退时间323期间线条320和322的斜率所示,通过逐渐修改MCS,网络节点将最终收敛到与在间隙之前经历的下行链路BLER相同下行链路BLER。
MCS的增大鲁棒性和由于收敛造成的延迟引起如上已详细描述的吞吐量的损失。图3的b)部分示出减轻此吞吐量损失的方案。
在此示例中,即使无线通信装置经历的信道质量级别在间隙之前和之后是相同的,报告的CQI也正好在时间335在间隙后恢复通信后通过偏移336而得以提升。如在图3的b)部分中在用于DL码率332的线条的时间335在间隙后恢复通信后的起点所示的,此提升使得网络节点一旦接收到提升的CQI,将使用比a)部分中更不鲁棒的MCS。在间隙后在线条322与332的起点之间的差别337示出从线条322到线条332的码率改进,即,鲁棒性的差别。因此,在时间335在间隙后恢复通信后,DL编码率332从比a)部分的对应线条322更高(更不鲁棒)的级别开始,并且吞吐量损失(至少部分)被减轻。
误块由于间隙而发生,并且增大短期DL BLER(其通常可在最后200 ms上评估)。由于间隙长度相同,此类误差的数量对于图3的a)和b)部分相同。因此,在此示例中,如在网络节点320、330估计的下行链路误块率在a)和b)部分中相同。
图4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方法例如可由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蜂窝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方法可在如步骤400所示的根据蜂窝通信网络实践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 1),在通过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开始。
如上详细描述的一样,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例如可由无线通信装置中包括的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自主设立。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可适应于控制与第二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二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并且可对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是自主的。第二蜂窝通信网络可实践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关联的蜂窝通信网络相同或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在步骤410中,无线通信装置向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
在图4的示例中,这通过引起网络节点的增大误块率估计(BLERest)来实现。例如,通过在ACK会已根据实际信道条件传送时(例如,在HARQ传送块已正确接收时)将NACK传送到网络节点以模拟在通过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可引起增大的误块率估计。备选或另外,通过暂时阻止通过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即,形成实际间隙),可引起增大的误块率估计。
备选或另外,无线通信装置可通过传送比实际更差信道条件指示值(例如,更低CQI)而向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信道条件。
随后,在步骤420中,无线通信装置响应于步骤410的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而监视从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更改通常是码率的减小(例如,更鲁棒的MCS),并且减小的量和/或减小的持续时间(与图3的323相比较)可受到监视。本文中对码率的引用可理解成包括编码速率、调制格式、MCS和分配的资源量的一项或更多项。除作为对假设更差的信道条件的响应而使用更鲁棒的MCS外,或者作为其备选,作为对假设更差的信道条件的响应,网络节点例如可分配更少的资源到无线通信装置。
在步骤430中,无线通信装置确定在比步骤410中指示的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例如,BLERest)与码率的对应更改之间的关系。因此,基本上(至少部分)确定由网络应用的回退算法。
基于在步骤430中确定的关系,在步骤440中确定偏移值,其中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例如,CQI或CSI)。也可确定时间窗口,在所述时间窗口期间将应用偏移值(可能向0减少)。
一旦确定,便可在步骤450中在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偏移值(可能也存储时间窗口)。偏移值数据库例如可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本身中,在网络节点中或者在基于云的服务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移值数据库可具有用于不同地理区域(例如,跟踪区域或位置区域)的不同条目。取决于间隙的长度和/或对应于实际信道条件的信道条件指示值,也可存在不同条目。
当偏移值数据库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外部的服务器中时,图4的方法(即,步骤410的执行)可通过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偏移确定请求来触发,并且步骤450可包括将偏移值确定报告传送到服务器,这引起在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确定的偏移值。
通过应用方法的此变型,服务器可根据图4的方法,从多个选择的无线通信装置请求偏移值确定。结果可用作数据库条目的偏移值的统计基础。因此,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移值确定不必须由所有无线通信装置执行。
图5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方法例如可由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蜂窝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它可以是与图4的无线通信装置相同或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图5中,假设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 1关联)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由在无线通信装置中包括的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RAT 2关联)自主设立。间隙在步骤540中示出,并且对应于RAT 2在使用中的时间,并且间隙的结束在再次使用RAT 1时由步骤550指示。
应注意的是,间隙设立的其它情形(例如,通过在第一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之间的协商)可根据各种实施例是适用的。
如步骤500所示的,方法可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开始。
在步骤510中,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检测到即将出现的间隙,并且在步骤520中,从偏移值数据库读取适用于与间隙有关的信道条件指示(例如,CQI或CSI)的存储的偏移值。偏移值数据库例如可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本身中,在网络节点中或者在基于云的服务器中。
如步骤530所示的,偏移值可应用到正好在即将出现的间隙前传送的信道条件指示。备选或另外,如步骤560所示的,偏移值可应用到正好在即将出现的间隙后传送的信道条件指示。备选或另外,偏移值(可能连续降低)可应用到例如在与偏移值关联的回退期期间在即将出现的间隙后传送的几个信道条件指示。
通常,应注意的是,偏移值可以是静态的(单个值)或动态可调整。
图6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在实际传送/接收间隙期间,“即时自动(on the fly)”做出偏移确定时,此方法特别适合,并且在一个间隙期间确定(或调整)的偏移可应用到随后间隙。方法例如可由结合UMTS LTE网络操作的UE执行。
方法在步骤600中开始,其中UE跟踪用于与当前与其关联的小区的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关联的传送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码率(例如,MCS)。
自主间隙发生时,在步骤610中,UE比较在间隙之前和之后的码率鲁棒性。
如果在间隙期间码率鲁棒性未增大(来自步骤620外的“否”路径),则如图6中660所示的,UE可推断在此位置中并且对于此网络不存在与回退有关的问题,或者任何问题已经减轻(例如,通过已经应用的在更早时间点确定的CQI偏移和/或通过一种或更多种其它适合的方法)。在660的断定可立即做出或者在为几个间隙执行步骤600-620后做出。
如果码率鲁棒性在间隙期间已增大(来自步骤620外的“是”路径),并且如果减轻(CQI偏移和/或一种或更多种其它适合的方法)已经被正确应用(来自步骤630外的“是”路径),则如图6中670所示的,UE可推断问题仍存在。如果是,则UE可另外尝试使用其它方式,以尝试减轻回退(例如,避免在CQI报告要发送到网络和/或在探测参考信号要传送时形成自主间隙)和/或可更不频繁地应用自主间隙(例如,以限制通常比PDSCH具有更严格BLER目标的PDCCH BLER的任何影响)。
例如,通过使用与对使用无线电收发器的请求关联的优先级(其中,例如,有最高优先级的请求开始无线电收发器,并且CQI报告登记有比其它无线电活动更高的优先级),和/或通过不监视一些寻呼时机(例如,每第二个寻呼时机),可避免在某些时间窗口中形成自主间隙。
如果码率鲁棒性在间隙期间已增大(来自步骤620外的“是”路径),并且如果减轻(CQI偏移和/或一种或更多种其它适合的方法)尚未被应用 - 至少未带有适当的偏移值,例如根据最新偏移值确定 -(来自步骤630外的“否”路径),则在步骤640中,UE估计在间隙后回退(例如,MCS降低)的持续时间(与图3的323对比),并且在步骤650中配置在(至少部分)估计的持续时间期间要应用的CQI提升减轻方法。
结合图4、5和6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步骤可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
图7示出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布置。布置例如可适应于执行结合图4、5和6描述的任何方法。
包括布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在图7中示为接收器(RX) 780和传送器(TX) 770的无线电收发器和适应于控制与第一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一网络节点关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的至少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
布置包括控制器700,其可包括在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中。控制器700适应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引起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例如,通过码率操纵器705,与图4的步骤410相比较),响应于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监视从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例如,通过码率监视器710,与图4的步骤420相比较),确定在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关系确定器720,与图4的步骤430相比较)以及基于确定的关系,确定偏移值(例如,通过偏移确定器730,与图4的步骤440相比较)。
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为此,控制器700可还包括适应于检测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即将出现的间隙(与图5的步骤510相比较)的间隙检测器740和适应于在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传送到第一网络节点前,偏移与该即将出现的间隙关联的信道条件指示值偏移值(与图5的步骤530和560相比较)的CQI计算器7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置也包括用于在偏移值数据库(DB) 760中存储确定的偏移值(与图4的步骤450相比较)的部件。偏移值数据库760可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中(并且甚至可包括在布置中),或者它例如可位于网络节点或基于云的服务器中。
在确定的偏移值存储在偏移值数据库中的实施例中,间隙检测器740可适应于引起读取存储的偏移值(与图5的步骤540相比较),随后,该偏移值由CQI计算器750使用。
偏移值数据库可具有例如用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网络提供商、不同(尚未偏移的)CQI值和/或不同间隙长度的不同条目。
在偏移值数据库存储确定的偏移值可包括存储实际确定的偏移值,或者使用确定的偏移值作为统计基础的一部分,以便确定用于数据库的条目的偏移值。
条目例如可被确定为几个确定的偏移值(可能来自不同无线通信装置)的(加权)平均值。备选或另外,例如可通过对几个确定的偏移值(可能来自不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滤波来确定条目。
偏移值数据库的条目可加有时间戳,并且旧值可被视为比新值更不可靠。
包括偏移值数据库的服务器可适应于将偏移确定请求传送到一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并且接收来自无线通信装置的对应偏移值确定报告以便存储在偏移值数据库中。由此,为服务器提供了将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偏移值确定如适当的那样排序的可能性(例如,在条目包括更不可靠值时)。
因此,不必所有无线通信装置执行偏移值确定,这提高了总体效率。
图8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在一些实施例可适用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在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RAT 1) 810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RAT2) 830之间共享的无线电收发器(RX/TX) 800。无线电收发器控制单元(CNTR) 820可适应于控制无线电收发器800的共享。
如上已详细描述的一样,在通过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810的无线电收发器800的使用中的间隙可由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830自主设立,并且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810可如适当的那样应用实施例以减轻间隙的不利影响。
图9以示意图方式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布置,并且将根据UMTSLTE进行描述。如940所示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解码器900和CQI估计器910接收来自Rx链的信号。
DCI解码器900将在信号940的PDCCH上携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MCS信息)解码。CQI估计器910估计在控制区域中发送了PDCCH的OFDM符号上的信道质量,并且相应地根据实际信道质量,确定CQI。
DCI解码器900和CQI估计器910将其发现传送到处理单元920,其基于在DCI中提供的MCS和分配,计算与C-RNTI关联的传输块的码率。处理单元920也跟踪自主间隙何时出现。处理单元920提供将结合间隙应用的估计CQI和任何可能提升(偏移值)到CQI报告器930,其准备CQI报告以便在上行链路上传送,并且如950所示的,将CQI报告传送到传送(Tx)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20也可监视CQI估计器910随着时间提供的CQI估计,以检测信道条件是否已更改,并且相应地调整到CQI报告器的其指令。
处理单元920的其它输入(未示出)例如可包括用于与C-RNTI关联的传输块的计算的BLER。
图9的一个或更多个块可包括在结合图7描述的控制器700中。
现在将给出几个说明性示例以进一步示出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
UE监视DCI以评估是否发生回退
UE监视用于在适合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的PDSCH上接收到的传输块的码率,并且比较在自主间隙前使用的码率和在自主间隙后使用的码率以检测eNodeB是否已应用回退(例如,由于假设UE经历更差的无线电传播条件)。
码率信息能够遵循3GPP TS 36.213 v10.12.0章节7.1.7中的过程,从PDCCH上的DCI检索,并且具体而言使用传送的参数IMCS确定调制块大小索引ITBS,其在取决于分配大小和映射的层的数量的查找表(例如,参阅3GPP TS 36.213 v10.12.0的表7.1.7.2.1-1、7.1.7.2.2-1、7.1.7.2.4-1和7.1.7.2.5-1)中进一步用于查找传输块大小。通过考虑在未预留用于参考信号、同步信号或物理广播信道的分配的带宽上的所有资源元素,并且将调制阶数考虑在内(每资源元素QPSK:2比特、16QAM:4比特和64QAM:6比特)考虑在内,可计算传送的比特的总数。调制索引Qm由传送的IMCS给出。码率可由UE推导为传输块大小除以传送的比特的总数。到UE的实际分配在不同子帧中可不同。因此,码率可在接收到的传输块上稍有波动。为抑制波动,最近接收到的传输块的码率可经受滤波,例如,在比如超过20个传输块的滑动窗口上的中值滤波。
因此,UE可比较在自主间隙之前和之后的滤波的码率,以检测在自主间隙后的传送是否比正好在间隙前更鲁棒(更低码率和/或更低ITBS)。
对如上解释的计算码率的备选方案是将ITBS和Qm的组合直接用作码率的近似值,由此降低使用查找表和计算比特的总数的需要。
如果UE确定,如与间隙前相比,在间隙后存在码率的相当大的更改(例如,降低10%或更多),则UE可认为自主间隙已由eNB引起回退。用于在确定内比较码率差别的阈值可以是静态阈值,或者可以是可变阈值,其例如取决于正好在自主间隙前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
根据一些实施例,UE在自主间隙后继续监视码率某一持续时间(例如,200ms),以(至少近似)确定在已移除回退(即,控制环路已收敛)前它所用的子帧数。
UE可多次重复上述检测(例如,在多个自主间隙上)以改进检测性能。
UE监视DL BLER以评估是否发生回退
UE监视在用于适合C-RNTI的PDSCH上接收到的传输块的误块率,并且估计在自主间隙之前和之后的BLER。如果在间隙后BLER立即降低,则UE可认为自主间隙已由eNB引起回退。
如果自主间隙是部分的(例如,仅Tx的消隐),则UE在间隙期间被调度时仍能够接收,尽管它不能发送ACK/NACK,或者以其它方式在上行链路上传送。因此,在此类情形中,UE知道它是否被调度,并且能够甚至在间隙期间计算eNB看到的DL BLER(其中BLER取决于无线电条件和自主间隙的组合效应)。
UE调谐CQI报告以补偿回退
已检测到自主间隙导致回退(及回退期有多长)的UE能够提升CQI报告,以(至少部分)补偿在eNB发送比无线电传播条件要求的更鲁棒编码的数据时出现的吞吐量损失。
提升能够是固定的(例如,将CQI索引增大一级(step))或可变的(例如,取决于已检测到码率损失多少)。在应用可变提升时,可使用查找表查看应当应用哪个偏移值(提升)。查找表例如可具有在间隙前的每码率一列、在间隙后(即,在回退后)的每码率一行和表述要提升(偏移)报告的CQI量的元素。备选或另外,可变提升可通过数学函数表述。
可为正好在自主间隙后的CQI报告时机应用提升。备选或另外,可已经为正好在自主间隙前发生的CQI报告时机应用提升(例如,如果此类时机落入自主间隙前的10个子帧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升可继续,直至最后CQI报告时机落入持续时间(时间期),对于所述持续时间已检测到回退。如果确定实现的码率已达到正好在间隙前使用的码率,则也可更早停止提升。
UE动态调谐CQI报告以补偿回退
除使用上述原理外,UE评估与正好在用于回退的检测到持续时间内的每个CQI报告时机的间隙前的码率相比,码率如何不同,并且逐渐降低提升,直至它完全降低或者直至持续时间已结束。UE可通过逐步递减初始提升来降低原始提升,或者它可通过使用上面详述的查找表以在每个CQI报告时机前获得新的适合提升值来降低原始提升。
UE监视CQI以跟踪信道条件更改
除使用上述原理外,UE跟踪推导的CQI(不包括提升)以检测信道条件是否更改。UE评估CQI是否在波动,并且如果是,则它评估波动对码率的假设影响。随后,UE使用评估更改用于提升的目标码率。因此,根据此示例,如果信道条件更改,则在自主间隙前的码率不再被认为是静态目标。相反,使用正好在自主间隙前的码率作为起点,取决于变化的信道条件,修改码率目标。
UE存储和/或共享有关回退和减轻方案的信息
除使用上述原理外,UE可将有关检测到的回退的确定的信息(例如,是否应用回退,它有多大和/或在间隙后的其持续时间)在本地存储为历史信息,或者与网络中的某一节点和/或与云中的服务器共享。如果信息存储在网络节点或服务器中,则它能够在以后由UE或另一UE检索(例如,在进入适用的跟踪区域时)。存储的信息例如可包括以下的一个更多个参数:
- 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 跟踪区域
- 载波频率
- 物理小区身份
- 是否应用回退
减轻方案(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方法是否已成功应用,其它方法是否已成功应用,是否尚未找到成功的减轻)
基于对比实际更差信道条件指示的码率响应的偏移值确定
在此示例中,UE测量CQI,并且发现估计的CQI在如从UE侧观察到的稳定DL BLER和ULBLER下在特定范围(例如,CQI 11到13)内波动时,根据下表,码率在0.55到0.75的范围(这对应于上面公开的表格的一部分,其中码率表述为十进制小数)。
在BLER由于比实际更差信道条件指示而增大(例如,以在成功解码多个连续(或以其它方式相互时间上靠近的)传输块后有意发送NACK的形式,或者以特定长度的实际自主间隙的形式)时,UE可发现CQI仍在CQI 11到13的范围中,但码率已减小(例如,减小大约0.1,因此是在0.46到0.65的范围)。
基于超过由于无线电传播而造成的误块的诱发误块的数量,UE可确定对于特定间隙长度,基站中由于链路自适应的回退将对应于码率的0.1下降(等效于在此特定CQI范围内的一个CQI级)。因此,在测量CQI 11(其对应于由于链路自适应造成的码率中的0.46)时,UE可应用对应于一个CQI级的提升,并且发送CQI 12(这可使得UE获得与测量的CQI 11相关的0.55的码率)。
因此,在UE引入自主间隙时,它将能够知道它们对链路自适应有什么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在报告前提升CQI来补偿。
在各种实施例中,提升可作为在无另外误块的以前识别的码率与短期滤波的码率之间的残差(residual)的函数。提升例如可逐渐降低,并且在残差小于某一阈值,或者某一最大时间已经过去(无论哪个先到)时停止。
所描述的实施例及其等效物可以以软件或硬件或其组合实现。它们可由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单元(CPU)、协处理器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硬件等与通信装置相关联或作为通信装置器部分的通用电路执行,或者由诸如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专用电路执行。所有此类形式均预期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实施例可出现在包括电路/逻辑或执行根据任何实施例的方法的电子设备(如无线通信装置)内。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便携式或手持式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无线电终端、移动电话、通信器、电子记事本、智能电话、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或移动游戏装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诸如例如磁盘、USB棒、插入卡、嵌入式驱动器或如图10的1000所示的CD-ROM等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1000可具有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其上。计算机程序可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PROC) 1020中,数据处理单元例如可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1010中。在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1020中时,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与数据处理单元1020相关联或是其部分的存储器(MEM) 103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在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由其运行时可引起数据处理单元执行根据例如在图4、5和6的任何图中所示方法的方法步骤。
本文对各种实施例进行参考。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所描述实施例的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会仍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例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描述通过以某个顺序执行的方法步骤的示例方法。然而,认识到的是,事件的这些序列可以以另一顺序发生而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此外,一些方法步骤即使它们已描述为按顺序执行,它们也可并行执行。
同样地,应注意到的是,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功能块划分成特定单元并无意于限制。相反,这些划分只是示例。在本文中描述为一个单元的功能块可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单元。同样地,在本文中描述为作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实现的功能块可作为单个单元实现而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因此,应理解的是,所描述实施例的细节只是为了说明性目的而并无意于限制。相反,在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意图包含在其内。

Claims (17)

1.一种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第一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一网络节点关联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所述方法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
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指示(410)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
响应于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监视(420)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
确定(430)在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所述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的关系,确定(440)偏移值,其中所述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适应于控制与第二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二网络节点关联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的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对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是自主的,并且其中所述间隙的定时由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设立。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包括至少以下之一:
引起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增大误差率估计;
在确认消息会已根据所述实际信道条件传送时,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传送否定确认消息;
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传送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以及
暂时阻止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
4.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450)所述确定的偏移值。
5.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外部的服务器的偏移确定请求,其中所述偏移确定请求触发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以及
将偏移值确定报告传送到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偏移值确定报告使所述确定的偏移值存储在所述服务器中包括的偏移值数据库中。
6.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510)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所述使用中即将出现的间隙;以及
将与所述即将出现的间隙关联的所述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传送(530,560)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正好在所述即将出现的间隙前传送(530)所述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正好在所述即将出现的间隙后传送(560)所述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
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1000),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计算机程序在其上,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1020)并适应于在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引起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用于包括无线电收发器和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布置,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第一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一网络节点关联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所述布置包括适应于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期间执行以下操作的控制器(700):
引起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
响应于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监视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更改;
确定在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所述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的关系,确定偏移值,其中所述偏移值可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要传送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
码率操纵器(705),适应于引起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
码率监视器(710),适应于响应于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而监视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传送的信号的码率的所述更改;
关系确定器(720),适应于确定在所述比实际更差的信道条件指示与所述码率更改之间的关系;以及
偏移确定器(730),适应于基于所述确定的关系,确定所述偏移值。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项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适应于控制与第二蜂窝通信网络的第二网络节点关联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的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对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是自主的,并且其中所述间隙的定时由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设立。
13.如权利要求10到12任一项所述的布置,还包括用于在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所述确定的偏移值的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0到13任一项所述的布置,还包括:
检测器(740),适应于检测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收发器的所述使用中即将出现的间隙;
CQI计算器(750),适应于偏移所述信道条件指示值所述偏移值;以及
传送器(770),适应于将与所述即将出现的间隙关联的所述偏移信道条件指示值传送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
15.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0到14任一项所述布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16.包括偏移值数据库的服务器的使用,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适用于偏移与在通过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的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关联的将由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传送到蜂窝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的信道条件指示值的偏移值,所述无线电接入控制单元适应于控制与所述网络节点关联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使用,还包括:由所述服务器的收发器将偏移确定请求传送到所述无线通信装置;
由所述收发器接收来自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对应偏移值确定报告;以及
在所述偏移值数据库中存储所述偏移值确定报告的偏移值。
CN201480080170.3A 2014-06-24 2014-06-24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的处理 Active CN106797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0590 WO2015196348A1 (en) 2014-06-24 2014-06-24 Handling of gaps in use of a radio transceiv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589A true CN106797589A (zh) 2017-05-31
CN106797589B CN106797589B (zh) 2020-06-09

Family

ID=5493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0170.3A Active CN106797589B (zh) 2014-06-24 2014-06-24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的处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91547B2 (zh)
CN (1) CN106797589B (zh)
WO (1) WO2015196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9629B2 (en) 2016-02-01 2020-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loit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for time transfer based positioning
US10237835B1 (en) * 2017-11-06 2019-03-19 T-Mobile Usa, Inc. Temporal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20220369211A1 (en) * 2019-09-24 2022-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handling paging and system information (si) of a multi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 (musim) user equipment (ue)
KR20220020714A (ko) * 2020-08-12 2022-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sim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통신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893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修正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系统
US20090238256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qi feedback structure
CN101789849A (zh) * 2010-01-08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US2012007602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Hyunsoo 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3155467A (zh) * 2010-10-01 2013-06-1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的上行链路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003260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Apple Inc.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Recovery based on CQI Offs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6585A (en) * 1996-08-23 1998-02-25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Viterbi decoder
US8165175B2 (en) 2007-05-31 2012-04-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p support measuring method
US20110317635A1 (en) 2009-12-18 2011-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cell system information during autonomous gaps
US9398602B2 (en) 2010-09-22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578649B2 (en) 2011-01-20 2017-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20130235843A1 (en) 2012-03-08 201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leviation of tcp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due to carrier suspension or ue tune-away
CN102625250B (zh) * 2012-03-09 2014-08-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协作多播方法
US9374191B2 (en) 2012-05-17 2016-06-21 Apple Inc.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for device resumption
US9241338B2 (en) 2012-06-05 2016-01-19 Apple Inc. Link adaptation resumption based on CQI offse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893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修正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系统
US20090238256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qi feedback structure
CN101978723A (zh) * 2008-03-24 2011-02-16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结构
CN101789849A (zh) * 2010-01-08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US20120076028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Hyunsoo K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3155467A (zh) * 2010-10-01 2013-06-1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的上行链路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003260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Apple Inc.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Recovery based on CQI Offs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27971A1 (en) 2016-05-05
US9591547B2 (en) 2017-03-07
WO2015196348A1 (en) 2015-12-30
CN106797589B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4980B (zh)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传输
US20190150103A1 (en) Adaptations of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to ue capability
US95786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2D communication
US11095393B2 (en)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559299B1 (en) Load control in up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s with soft decision
US20160150524A1 (en) Adaptive uplink transmission based on channel profiling
US20210120560A1 (en) Low powe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N108353356B (zh) 通信终端、基站、监视方法、发送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333637B2 (en) Method for stably operating FDR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DR mode, and device for same
US20220303851A1 (en) Enhanced capability exchange procedure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hange
CN106797589A (zh)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间隙的处理
EP330198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CN107911325A (zh) 一种频偏预补偿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9253734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power of small-cell base stations
US2013022326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06465246B (zh) 用于空闲模式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EP344966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887827B2 (en) Secondary cell activation/deactiv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882530B2 (en) Commo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cross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6688269B (zh) 用于确定无线设备是否是由于负载平衡原因而切换到目标小区的合适候选者的无线电网络节点和方法
EP2863690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network entry in a cell cluster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5035885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time delay of reverse link transmission
CN106658527B (zh) 降低tdd-lte远距离同频干扰的设备和方法
US1000399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JP5646193B2 (ja) 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88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