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574A -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574A
CN106797574A CN201580054426.8A CN201580054426A CN106797574A CN 106797574 A CN106797574 A CN 106797574A CN 201580054426 A CN201580054426 A CN 201580054426A CN 106797574 A CN106797574 A CN 106797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low control
senb
carry out
men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44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574B (zh
Inventor
林贞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由此可以经由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使得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指定了被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的EUTRAN(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其中,两个eNode B(eNB)和用户设备(UE)相对于彼此发送和接收分组数据。
图1示出实现双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
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UE 10、主eNode B(MeNodeB,在下文中表示为MeNB)20、辅eNode B(SeNodeB,在下文中表示为SeNB)30、移动管理实体(MME)40以及服务网关(S-GW)50。
MeNB 20是主小区基站。
SeNB 30是小小区基站。注意,在SeNB 30的控制下的小区(SCG:辅小区群)位于在MeNB 20的控制下的小区(MCG:主小区群)的覆盖区域内。
UE 10是从MeNB 20和SeNB 30这两者接收下行链路(DL)分组数据的终端。注意,UE10将上行链路(UL)分组数据仅发送至MeNB 20、或者发送至MeNB 20和SeNB 30这两者。
MME 40是布置在核心网络(CN)中的核心网络设备,并且进行控制(C-)面的传输并管理UE 10的移动。
S-GW 50是布置在CN中的核心网络设备,并且传输用户(U-)面中的分组数据。
注意,MeNB 20经由X2接口与SeNB 30连接,并且MME 40和S-GW 50经由S1接口与MeNB 20和SeNB 30连接。
图2示出双连接中的C-面的连接配置的示例。
如图2所示地进行C-面连接。在双连接中处于连接状态下的UE 10在MeNB 20与MME40之间仅具有S1-MME连接。另外,UE 10在UE 10与MeNB 20之间的无线区间内仅具有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换句话说,至少在UE 10与SeNB 30之间的无线区间内不存在RRC连接。然而,SeNB 30有时可以生成与向UE 10的RRC消息相关联的信号信息,并且经由MeNB 20将所生成的信号信息发送至UE 10。
另外,双连接中的U-面的连接配置的示例包括具有分裂承载(Split bearer)选项的配置和具有SCG承载选项的配置。
图3示出在利用分裂承载选项进行配置时的U-面的连接配置的示例。图4示出在利用分裂承载选项进行配置时的无线协议(Radio Protocol)的连接配置的示例。
如图3和4所示,在具有分裂承载选项的配置的情况下,将U-面DL分组数据从S-GW50仅发送至MeNB 20,而不发送至SeNB 30。注意,在图3和4所示的配置中,将从MeNB 20向UE10的承载称为MCG承载,并且将从SeNB 30向UE 10的承载称为SCG承载(同样适用于稍后描述的图5和6)。
如图4所示,UE 10、MeNB 20和SeNB 30具有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的层结构。
在MeNB 20中,在PDCP层接受从S-GW 50接收到的U-面DL分组数据。这里,MeNB 20的PDCP层的一侧(图4中的层的右侧)可以经由在MeNB 20的控制下的小区来向UE 10发送分组数据的某一部分((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可以经由SeNB 30向UE 10发送分组数据的某一部分(PDCP PDU)。换句话说,MeNB 20的PDCP层可以使U-面分组数据分裂。
在具有分裂承载选项的这种配置中,引入了流控制,由此MeNB 20从SeNB 30反馈流控制信号,并且为了在不压迫SeNB 30的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SeNB 30的资源的目的,通过使用流控制信号来调整要向SeNB 30发送的DL分组数据的量(PDCP PDU的量)。
流控制信号包括指示出将从MeNB 20接收到的DL分组数据向UE 10发送时的SeNB30的状况的信息,以及指示出SeNB 30的剩余缓冲量的信息。此外,流控制信号可以包括例如与SeNB 30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信息、SeNB 30能够容纳的承载数量以及SeNB 30能够容纳的最大比特率。
这里,以下使用具体示例来说明流控制的机制。
MeNB 20经由MeNB 20的控制下的小区来向UE 10发送具有PDCP序列号(SN)#100、#102、#104、#106和#108的分组数据。另一方面,MeNB 20向SeNB 30发送具有PDCP SN#101、#103、#105、#107、#109和#111的分组数据。
假定SeNB 30已经接收到具有PDCP SN#101、#103、#105、#107、#109和#111的全部分组数据,并且已经成功地向UE 10发送了全部分组数据。另外,假定SeNB 30已经通过从UE10接收RLC Ack而判断出已经发送了全部分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SeNB 30将SeNB 30的剩余缓冲量连同作为按顺序最后从UE 10接收到RLC Ack的PDCP SN的SN#111一起向MeNB 20反馈,作为流控制信号。这里,通过向MeNB 20示出作为“按顺序最后从UE 10接收到RLC Ack的PDCP SN”的SN#111,MeNB 20可以判断出成功地向UE 10发送了具有PDCP SN#101、#103、#105、#107和#109的全部分组数据。注意,从UE 10的RLC Ack的接收与在非专利文献1(3GPPTS 36.322 V12.0.0)中被称为状况PDU(或状况报告)的接收等同。
当判断出向SeNB 30发送的全部分组数据(PDCP PDU)已被发送至UE 10时,MeNB20查看SeNB 30的剩余缓冲量,并且调整接着要发送至SeNB 30的分组数据的量(PDCP PDU的量)。
注意,上述的双连接中的U-面连接配置中具有SCG承载选项的配置与本发明不相关,而以下对其进行简要说明以供参考。
图5示出在利用SCG承载选项进行配置时的U-面的连接配置的示例。图6示出在利用SCG承载选项进行配置时的无线协议的连接配置的示例。
如图5和6所示,在具有SCG承载选项的配置的情况下,从S-GW 50向MeNB 20和SeNB30这两者发送U-面DL分组数据,并且经由分别在MeNB 20和SeNB 30的控制下的小区来向UE10发送该U-面DL分组数据。
在具有SCG承载选项的这种配置中,在CN与UE 1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据从未通过X2-U。然而,在例如SeNB 30的添加和删除的情况下,使用X2-U,以便执行用于将MeNB20和SeNB 30之一中剩余的分组数据转发至另一个的数据转发。
引用文献列表
非专利文献列表
NPL 1:3GPP TS 36.322 V12.0.0(2014-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例如具有分裂承载选项的配置中第二基站(MeNB)具有能够经由自身基站和第一基站(SeNB)将从CN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终端(UE)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
例如,在第二基站是宏基站的情况下,第二基站有时可以与大量第一基站连接。然而,在变成第二基站从大量第一基站接收到大量流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与第二基站的流控制相关联的处理负荷增加。结果,产生无法获得原本假定是双连接的目的的、诸如吞吐量增大和通信速度提高等的有益效果的可能性。
另外,假定例如用户在白天处于其办公室内并且很少移动。在向这种用户终端发送分组数据时,第二基站可以避免使分组数据通过在第二基站的控制下的小区。换句话说,第二基站可以经由第一基站的小区向终端发送全部分组数据。在该配置中,第一基站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是用于第二基站的双连接的专用SeNB,并且在该情况下来自第一基站的流控制信号是不必要的。在该配置中,即使在例如第一基站是Pico eNB并且在区域内设置了大量第一基站的情况下,第一基站也不会直接与MME连接以便减少向MME的连接负荷。换句话说,在该配置中,具有SeNB的功能的Pico eNB是专用SeNB。
这样,例如,在具有分裂承载选项的配置中,消除要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反馈的流控制信号的必要性仍然是问题。
鉴于此,通过本文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是:一种基站,其能够经由自身和另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基站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其能够经由自身和所述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能够经由自身和另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获得使得能够消除要从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反馈流控制信号的必要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现双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双连接中的C-面的连接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双连接中的U-面的连接配置的示例(分裂承载选项)的图。
图4是示出双连接中的无线协议的连接配置的示例(分裂承载选项)的图。
图5是示出双连接中的U-面的连接配置的另一示例(SCG承载选项)的图。
图6是示出双连接中的无线协议的连接配置的另一示例(SCG承载选项)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MeNB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SeNB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MeNB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SeNB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设置双连接的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判断MeNB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流控制指示的IE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流控制指示的IE的又一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典型实施例的、设置双连接的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典型实施例的流控制期间的IE的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典型实施例的流控制帧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典型实施例的流控制帧的格式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典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1)第一典型实施例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自身与图1相同。然而,向MeNB 20和SeNB 30添加了新的功能。
现在,以下详细说明MeNB 20和SeNB 30的结构。
SeNB 30是第一基站。
MeNB 20是第二基站。MeNB 20能够设置双连接并且经由MeNB 20(经由MeNB 20的小区)和SeNB 30向UE 10发送从CN接收到的DL分组数据。
图9示出MeNB 20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9所示,MeNB 20包括通信单元21。
通信单元21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该流控制指示出从SeNB 30反馈流控制信号并且通过使用该流控制信号来调整要向SeNB 30发送的DL分组数据的量。
图10示出SeNB 30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10所示,SeNB 30包括通信单元31。
通信单元31从MeNB 20接收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MeNB 20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在无法执行流控制的情况下消除从SeNB 30向MeNB 20的流控制信号的必要性。这可以减少与MeNB 20的流控制相关联的处理负荷,并因此可以获得双连接原本具有的、诸如吞吐量增大和通信速度提高等的有益效果。
另外,在MeNB 20经由SeNB 30的小区向UE 10发送全部分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消除从SeNB 30向MeNB 20的流控制信号的必要性。
(2)第二典型实施例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自身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同。然而,可以对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的MeNB 20和SeNB 30中的结构进行修改。
现在,以下详细说明MeNB 20和SeNB 30的结构。
图9示出MeNB 20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9所示,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比,MeNB 20额外包括控制单元22。
控制单元22决定MeNB 20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
通信单元21向SeNB 30发送已由控制单元22决定的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注意,除了上述操作以外,控制单元22和通信单元21还进行用于实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MeNB的功能的操作。
图10示出SeNB 30的结构的示例。
如图10所示,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比,SeNB 30额外包括控制单元32。
通信单元31从MeNB 20接收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控制单元32基于从MeNB 20接收到的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来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并且控制向MeNB 20的流控制信号的反馈。具体地,在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情况下,向MeNB 20反馈流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在无法执行流控制的情况下,不反馈流控制信号。注意,表述“不反馈流控制信号”可以是“不向MeNB 20发送流控制信号”。
注意,除了上述操作以外,控制单元32和通信单元31还进行用于实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SeNB的功能的操作。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MeNB 20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3)第三典型实施例
本典型实施例是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操作的更详细版本,并且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MeNB 20和SeNB 30的结构与第二典型实施例相同。
以下参考图11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
图11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双连接的过程的示例。注意,图11中的示例是基于UE 10已经处于连接状态的前提的。
参考图11,当在步骤S101中从未示出的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接收到DL分组数据或者从未示出的P-GW接收到创建承载请求消息(Create Bearer Request message)时,为了针对UE 10设置EUTRAN-无线接入承载(E-RAB)的目的,在步骤S102中,S-GW 50向MME40发送创建承载请求消息。
当从S-GW 50接收到创建承载请求消息时,在步骤S103中,MME 40向UE 10所位于的MeNB 20发送E-RAB设置请求消息(E-RAB Setup Request message)。
当从MME 40接收到E-RAB设置请求消息时,在步骤S104中,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判断是否设置双连接。另外,在设置双连接时,控制单元22还判断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
图12示出在图11的步骤S104中判断MeNB 20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过程的示例。
参考图12,在步骤S201中,MeNB 20的控制单元22首先判断针对UE 10要设置的E-RAB的通信类型。
当在步骤S201中E-RAB的通信类型属于诸如语音等的实时服务时,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在步骤S202中判断出设置双连接是不必要的,并且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1中E-RAB的通信类型属于诸如数据等的非实时服务时,MeNB 20的控制单元22继而在步骤S203中判断UE 10是否位于在SeNB 30的控制下的小区内。
当在步骤S203中UE 10没有位于在SeNB 30的控制下的小区内时,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在步骤S202中判断出设置双连接是不必要的,并且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3中UE 10位于在SeNB 30的控制下的小区内时,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在步骤S204中判断出设置双连接是必要的。
随后,在步骤S205中,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在MeNB 20与SeNB 30相连接时判断MeNB 20的处理能力是否超过上限。
在步骤S205中,当MeNB 20的处理能力超过上限时,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在步骤S206中判断出无法执行流控制,并且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5中,MeNB 20的处理能力没有超过上限,MeNB 20的控制单元22在步骤S207中判断出能够执行流控制,并且处理结束。
注意,除了通过MeNB 20的处理能力是否超过上限来进行判断以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在步骤S205中进行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判断。
例如,可以通过MeNB 20的负荷状况来进行判断。例如,当中央处理单元(CPU)使用率用作针对MeNB 20的负荷状况的指标时,在CPU使用率高于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无法执行流控制的判断。
或者,还可以通过E-RAB的服务质量(QoS)来做出该判断。例如,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针对具有高QoS(即,具有高优先级)的E-RAB做出能够执行流控制的判断。相反,可以针对具有低QoS(即,具有低优先级)的E-RAB做出无法执行流控制的判断。
再次参考图11,当在步骤S104中判断出设置双连接有必要时,在步骤S105中,MeNB20的控制单元22将已在步骤S104中判断出的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流控制指示(Flow Control Indication))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SeNB Addition Requestmessage)中。MeNB 20的通信单元21向SeNB 30发送SeNB附加请求消息。流控制指示在本文中是指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者无法执行流控制的信息要素(IE)。
图13示出SeNB附加请求消息的示例。
在图13所示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在E-RAB列表之内示出流控制指示。这意味着流控制指示是针对各E-RAB设置的。
然而,流控制指示可以是针对各UE 10设置的,而不是针对各E-RAB设置的。
图14示出SeNB附加请求消息的另一示例。
在图14所示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在E-RAB列表之外示出流控制指示。这意味着流控制指示是针对各UE 10设置的。
图15和16各自示出流控制指示的IE的另一示例。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通过“ENUMERATED(枚举)”来表示是能够执行流控制还是无法执行流控制。另外,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由“TRUE(真)”or“FALSE(假)”来表示是能够执行流控制还是无法执行流控制。
注意,图13~16各自示出在流控制指示的IE是强制(M)的情况下的示例,并且流控制指示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者无法执行流控制。
然而,在流控制指示的IE是可选(O)的情况下,不存在IE可以意味着无法执行流控制。
再次参考图11,当从MeNB 20接收到SeNB附加请求消息时,在步骤S106中,SeNB 30的控制单元32设置用于执行双连接的无线资源。在步骤S107中,SeNB 30的通信单元31向MeNB 20答复SeNB附加请求确认消息(SeNB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message)。
当从SeNB 30接收到SeNB附加请求确认消息时,在步骤S108中,MeNB 20的通信单元21向UE 10发送RRC连接再配置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message),并且设置针对SeNB 30的无线资源。
当从MeNB 20接收到RRC连接再配置消息时,在步骤S109中,UE 10向MeNB 20答复RRC连接再配置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
当从UE 10接收到RRC连接再配置完成消息时,在步骤S110中,MeNB 20的通信单元21向SeNB 30答复SeNB再配置完成消息(SeNB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并通知UE 20已准备好。
随后,在步骤S111中,UE 10设置针对SeNB 30的无线资源,并执行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
当完成针对UE 10的无线资源的设置时,在步骤S112中,SeNB 30的通信单元31向MeNB 20发送SeNB附加完成消息(SeNB Addition Complete message)。
当从SeNB 30接收到SeNB附加完成消息时,在步骤S113中,MeNB 20的通信单元21向MME 40发送E-RAB设置应答消息(E-RAB Setup Response message),并通知E-RAB的设置完成。在E-RAB设置应答消息中,设置有MeNB 20的网际协议(IP)地址。
当从MeNB 20接收到E-RAB设置应答消息时,在步骤S114中,MME 40向S-GW 50发送包括设置在其中的MeNB 20的IP地址的创建承载应答消息(Create Bearer Responsemessage)。响应于此,S-GW 50在S-GW 50与MeNB 20之间设置GTP(GPRS隧道协议,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并发起DL分组数据的发送。
此后,当通过在步骤S105中从MeNB 20接收到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的流控制指示通知能够执行流控制时,SeNB 30的通信单元31向MeNB 20反馈流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当通知无法执行流控制时,SeNB 30的通信单元31不反馈流控制信号。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将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无法执行流控制的流控制指示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并向SeNB 30发送该SeNB附加请求消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注意,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当无法执行流控制时,要从MeNB 20向SeNB 30发送的DL分组数据的量(PDCP PDU的量)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MeNB 20可以不仅向SeNB 30而且向UE 10通知“无法执行流控制”的信息。当从MeNB 20(或SeNB 30)通知“无法执行流控制”的信息时,UE 10判断出不存在从SeNB 30向MeNB 20的反馈,并且以从UE 10向MeNB 20通知超帧号(HFN)的值的方式来切换控制。
另外,由于在无法执行流控制时不存在要从SeNB 30向MeNB 20反馈的流控制信号,因此,MeNB 20无法知道SeNB 30的发送状态。然而,需要MeNB 20的PDCP中的HFN值与UE10的PDCP中的HFN值一致。因而,PDCP状况报告消息(PDCP Status Report message)定期地从UE 10向MeNB 20发送,并且接收PDCP状况报告消息的MeNB 20确认UE 10的PDCP中的接收状况。当存在MeNB 20已发送但UE 10尚未接收到的PDCP SN时,可以设想MeNB 20再次发送PDCP SN。或者,可以设想MeNB 20试图重置PDCP,并使UE 10执行RRC连接的重置过程。通过利用UE 10来重置RRC连接,PDCP的SN同样被重置,因而可以使得MeNB 20的PDCP中的HFN值与UE 10的PDCP中的HFN值一致。
(4)第四典型实施例。
第三典型实施例是基于UE 10已经处于连接状态中的前提的。
与此相对,本典型实施例是基于UE 10处于空闲状态的前提的。
以下参考图17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
图17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双连接的过程。注意,图17中的示例是基于UE 10处于空闲状态的前提的。
参考图17,当在步骤S301中从未示出的P-GW接收到DL分组数据时,在步骤S302中,S-GW 50向MME 4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知消息(Downlink Data Notification message)。
当从S-GW 50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通知消息时,在步骤S303和S304中,MME 40经由UE 10所位于的MeNB 20向UE 10传输寻呼(Paging)。
当在步骤S305中UE 10响应于寻呼而答复RRC连接建立消息(RRC ConnectionEstablish message)的情况下,在步骤S306中,MeNB 20的通信单元21向MME 40发送初始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
当从MeNB 20接收到初始UE消息时,在步骤S307中,MME 40向MeNB 20发送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消息(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message)。
此后,进行对与第三典型实施例的图11中的步骤S104~S122相似的步骤S308~S316的处理。
当从SeNB 30接收到SeNB附加完成消息时,在步骤S317中,MeNB 20的通信单元21向MME 40发送初始上下文设置应答消息(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 message)。
当从MeNB 20接收到初始上下文设置应答消息时,在步骤S318中,MME 40向S-GW50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Modify Bearer Request message)。在步骤S319中,S-GW 50向MME 40发送修改承载应答消息(Modify Bearer Response message)。
此后,当通过在步骤S309中从MeNB 20接收到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的流控制指示通知能够执行流控制时,SeNB 30的通信单元31向MeNB 20反馈流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当通知无法执行流控制时,SeNB 30的通信单元31不反馈流控制信号。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采用与第三典型实施例同样的方式,MeNB 20将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者无法执行流控制的流控制指示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并且向SeNB 30发送该SeNB附加请求消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三典型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
(5)第五典型实施例
在第三和第四典型实施例中,MeNB 20将流控制指示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
与此相对,本典型实施例与第三和第四典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MeNB 20将流控制指示设置在SeNB修改请求消息(SeNB Modification Request message)中。
具体地,在第三和第四典型实施例中,在MeNB 20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时点,SeNB 30处于双连接的未设置状态。因而,MeNB 20将流控制指示设置在要向SeNB 30发送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
与此相对,在MeNB 20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时点,在已经向SeNB 30设置了双连接的情况下,将新的E-RAB添加至SeNB 30。因而,在该情况下,MeNB 20将流控制指示设置在要向SeNB 30发送的SeNB修改请求消息中。
另外,还可以设想,MeNB 20的负荷状况等在MeNB 20向SeNB 30通知了流控制指示之后发生改变,并且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状况发生改变(从“能够执行”变成“无法执行”,或者从“无法执行”变成“能够执行”)。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MeNB 20可以将改变后的流控制指示设置在SeNB修改请求消息中,并且向SeNB 30发送SeNB修改请求消息。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将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者无法执行流控制的流控制指示设置在SeNB修改请求消息中,并且向SeNB 30发送SeNB修改请求消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6)第六典型实施例
在第三~第五典型实施例中,使用流控制指示作为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与此相对,本典型实施例与第三~第五典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指示出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的流控制期间(Flow Control Period)作为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图18示出流控制期间的IE的示例。
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MeNB 20将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定义为0秒~2047秒的间隔(秒刻度间隔)。注意,可以将时间间隔定义为按毫秒的间隔。
当时间间隔为0时,其意味着流控制信号的反馈是不必要的(即,无法执行流控制)。
另一方面,当时间间隔取除0以外的值时,该值指示出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这意味着能够执行流控制。
可以将流控制期间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或者SeNB修改请求消息中并进行发送。
注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判断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
例如,可以通过MeNB 20的负荷状况来判断时间间隔。例如,在使用CPU使用率作为针对MeNB 20的负荷状况的指标时,例如,可以随着CPU使用率增加而扩大时间间隔。
或者,还可以通过E-RAB的QoS来判断时间间隔。例如,可以随着E-RAB的QoS提高而缩短时间间隔,以便向具有高QoS(即,具有高优先级)的E-RAB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向SeNB 30通知指示出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的流控制期间。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7)第七典型实施例
在第三~第五典型实施例中,使用流控制指示作为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另外,在第六典型实施例中,使用流控制期间作为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与此相对,本典型实施例与第三~第六典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指示出经由SeNB 30向UE 10发送全部DL分组数据(PDCP PDU)的全部PDCP-PDU(All PDCP-PDU)作为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具体地,MeNB 20将全部PDCP-PDU的IE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或者SeNB修改请求消息中。
如上所述,全部PDCP-PDU意味着经由SeNB 30向UE 10发送全部DL分组数据(PDCPPDU),并且同时还意味着无法执行流控制。因而,从SeNB 30向MeNB 20的流控制信号的反馈是完全不必要的。这在特定Pico eNB是专用SeNB的情况下是有利的。
注意,可以将全部PDCP-PDU的IE设置成强制的(M)或可选的(O)。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向SeNB 30通知指示出经由SeNB 30向UE10发送全部DL分组数据(PDCP PDU)的全部PDCP-PDU。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8)第八典型实施例
本典型实施例与第三~第七典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使用用于在MeNB20与SeNB 30之间交换信息的帧协议(Frame Protocol)或者用户面协议(User PlaneProtocol)来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帧协议或者用户面协议是用于传输数据的协议。
图19和20各自示出用于使用帧协议来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的流控制帧(Flow Control Frame)的格式的示例。
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与第三~第五典型实施例相似,帧协议的IE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者无法执行流控制。
图19中的RAN容器类型(RAN Container Type)(0x02)指示出该帧是流控制帧。
剩余(Spare)是未使用的,并且被始终设置成“0”。
F被设置成“0”或“1”。“1”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而“0”指示出无法执行流控制。然而,与此相反,还可以将“0”定义为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并且将“1”定义为指示出无法执行流控制。
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与第六典型实施例相似,帧协议的IE指示出从SeNB 30向MeNB 20的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
图20中的RAN容器类型(0x02)指示出该帧是流控制帧。
剩余是未使用的,并且被始终设置成“0”。
F被设置成从“0~1023”的值中的任一个。“0”指示出无法执行流控制,而其它值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并且这些值各自指示出从SeNB 30向MeNB 20的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可以是除1023以外的任意值。
注意,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用于通过使用帧协议来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的定时是在E-RAB设置完成之后(换句话说,在图11或图17中的处理完成之后)的任意定时。
另外,作为选择性使用图19和20的方法,可以设想例如在仅为F分配1位的情况下使用图19而在其它情况下使用图20。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MeNB 20通过使用帧协议来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9)第九典型实施例
在第二~第八典型实施例中,MeNB 20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并且在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情况下决定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
与此相对,在本典型实施例中,运营商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并在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情况下决定针对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并且针对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设置运行&维护(O&M)。
图21示出用于实现双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另一示例。
与图1相比,图2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额外包括O&M服务器60。
运营商将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设置在O&M服务器60中,并且O&M服务器60将该信息设置在MeNB 20和SeNB 30中。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O&M服务器60将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设置在MeNB 20和SeNB 30中。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10)第十典型实施例
在第一~第八典型实施例中,MeNB 20直接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与此相对,在本典型实施例中,MeNB 20首先向UE 1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然后UE 10向SeNB 30发送该信息。
具体地,MeNB 20首先向UE 1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作为流控制信息,并且UE 10向SeNB 30发送作为流控制信息的该信息。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从MeNB 20经由UE 10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11)第十一典型实施例
在第一~第八典型实施例中,MeNB 20直接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与此相对,在本典型实施例中,MeNB 20首先向CN侧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然后CN侧向SeNB 30发送该信息。
具体地,MeNB 20首先向CN内的MME 4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作为流控制信息,然后MME 40向SeNB 30发送作为流控制信息的该信息。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从MeNB 20经由CN向SeNB 30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因此,由于SeNB 30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典型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
在上文中,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典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结构和详情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各种修改。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4年8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161013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于此。

Claims (14)

1.一种基站,其能够经由自身和另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所述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所述信息是指示出能够执行流控制或者无法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所述信息是指示出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了全部下行链路数据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所述信息是指示出从所述另一基站向所述基站的流控制信号的反馈的时间间隔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基站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基站的处理能力是否超过上限,来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所述流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站,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的负荷状况来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所述流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站,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针对所述终端的承载的QoS来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所述流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基站的负荷状况来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所述流控制以及所述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针对所述终端的承载的QoS来决定是否能够执行所述流控制以及所述时间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将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所述信息设置在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以及
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所述SeNB附加请求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将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所述信息设置在SeNB修改请求消息中,以及
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所述SeNB修改请求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通过使用帧协议或者用户面协议来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所述信息。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以及
第二基站,其能够经由自身和所述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14.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能够经由自身和另一基站向终端发送从核心网络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向所述另一基站发送能够识别是否能够执行流控制的信息。
CN201580054426.8A 2014-08-07 2015-06-18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06797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1013 2014-08-07
JP2014-161013 2014-08-07
PCT/JP2015/067638 WO2016021306A1 (ja) 2014-08-07 2015-06-18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574A true CN106797574A (zh) 2017-05-31
CN106797574B CN106797574B (zh) 2021-04-06

Family

ID=5526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4426.8A Active CN106797574B (zh) 2014-08-07 2015-06-18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194350B2 (zh)
EP (2) EP3179761B1 (zh)
JP (4) JP6233521B2 (zh)
KR (2) KR20170039701A (zh)
CN (1) CN106797574B (zh)
WO (1) WO20160213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39701A (ko) * 2014-08-07 2017-04-11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WO2016125887A1 (ja) * 2015-02-06 2016-08-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JP6406431B2 (ja) * 2015-03-25 2018-10-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JP7071290B2 (ja) * 2016-06-03 2022-05-1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5gスプリットベアラフロー制御の管理
CN110572882B (zh) 2017-08-1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US20220240332A1 (en) * 2019-08-08 2022-07-28 Nec Corporation First base station, second base st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69877A2 (en) * 2006-01-05 2008-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24816A (zh) * 2011-09-2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68683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2563B2 (ja) 1990-11-29 1999-12-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方式
US20030135640A1 (en) 2002-01-14 2003-07-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oup transmission and acknowledgment
US7062568B1 (en) * 2002-01-31 2006-06-13 Forcelo Networks, Inc. Point-to-point protocol flow control extension
US20070147226A1 (en) 2005-10-27 2007-06-28 Aamod Khandek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flexible bandwidth using variable guard bands
WO2007145035A1 (ja) 2006-06-16 2007-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EP2648451B1 (en) * 2007-05-24 2017-11-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ssing unit,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without necessity of contention resolution
KR20140098144A (ko) 2011-08-10 2014-08-0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사이트 스케줄링에 대한 업링크 피드백
EP2803235A1 (en) * 2012-01-10 2014-11-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a radio bearer on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US11356216B2 (en) * 2013-01-10 2022-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09568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63151B2 (en) * 2013-07-04 2017-09-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EP2830352A1 (en) * 2013-07-24 2015-01-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discard mechanism in small cell deployment
US10206147B2 (en) * 2013-12-19 201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gateway relocation and secondary node eligibility for dual connectivity
JP6151801B2 (ja) * 2013-12-24 2017-06-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マスタ基地局
US20160338130A1 (en) * 2014-01-17 2016-11-17 Lg Electronics Inc. Bearer setup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10237911B2 (en) * 2014-01-30 2019-03-19 Intel IP Corporation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enhancements in dual-connectivity networks
US20170034866A1 (en) * 2014-01-31 2017-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Between Two eNBs to Agree on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a UE Which Supports Du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eNBs
US9867148B2 (en) * 2014-01-31 2018-01-0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ower control for transmissions to first and second base stations
US10574399B2 (en) * 2014-01-31 2020-02-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cknowledgement of a range of sequence numbers
US20160028585A1 (en) * 2014-01-31 2016-0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aster and Second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Modifying a Radio Resource of the SENB with Respect to a UE Currently Being Connected to the MENB
US9560645B2 (en) * 2014-01-31 2017-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a secondary ENB and a master ENB and respective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the UE
CN104853382B (zh) * 2014-02-18 2020-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系统以及基站
EP3132555B1 (en) * 2014-04-15 2020-0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based selection of downlink connectivity configuration
US9838282B2 (en) * 2014-05-09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DCP and flow control for split bearer
WO2015171053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econfiguration for split bearer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16010258A1 (en) * 2014-07-15 2016-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ling an unknown mac pdu and device therefor
EP3172923B1 (en) * 2014-07-23 2019-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039701A (ko) * 2014-08-07 2017-04-11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69877A2 (en) * 2006-01-05 2008-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24816A (zh) * 2011-09-23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68683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R3-140701,"Flow control of split bearer assigned to SeNB"",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83BIS》 *
NSN, NOKIA CORPORATION, NTT DOCOMO, INC: "R3-141095,"Open issue resolution of Flow Control and Delivery Feedback"",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69714B2 (ja) 2019-09-04
JP2019208263A (ja) 2019-12-05
KR101995693B1 (ko) 2019-10-01
JP6885427B2 (ja) 2021-06-16
EP3179761A1 (en) 2017-06-14
WO2016021306A1 (ja) 2016-02-11
CN106797574B (zh) 2021-04-06
US20170230867A1 (en) 2017-08-10
US20190141576A1 (en) 2019-05-09
JP2021114800A (ja) 2021-08-05
EP3544334A1 (en) 2019-09-25
EP3179761A4 (en) 2018-04-25
JP7120383B2 (ja) 2022-08-17
US10674406B2 (en) 2020-06-02
EP3179761B1 (en) 2022-06-01
JPWO2016021306A1 (ja) 2017-05-25
US20200252834A1 (en) 2020-08-06
JP2018038065A (ja) 2018-03-08
KR20170039701A (ko) 2017-04-11
US10194350B2 (en) 2019-01-29
KR20190026960A (ko) 2019-03-13
JP6233521B2 (ja) 2017-11-22
US11696180B2 (en)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5427B2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03908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network environment where terminal may have dual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base stations
US99678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nd using small data radio bearers
EP302015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JP6387396B2 (ja) セカンダリ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62654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10278115B2 (en) Bearer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bearer ad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WO2012025158A1 (en) Handover of connection of user equipment
EP283604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data transmission, a secundary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EP4186275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ge of connection link involving sidelink relays
EP3002972B1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5792292B (zh)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US20230069669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07548166A (zh) 配置多连接信令的方法、主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系统
JP2015173392A (ja) 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41475A (ko) 로컬 브레이크 아웃을 위한 터널링 정보 관리 방법, 이를 위한 서비스 서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