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3051A - 数据传输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3051A
CN106793051A CN201611027173.8A CN201611027173A CN106793051A CN 106793051 A CN106793051 A CN 106793051A CN 201611027173 A CN201611027173 A CN 201611027173A CN 106793051 A CN106793051 A CN 106793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d point
code value
energy
time window
transmit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71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3051B (zh
Inventor
何源
郭秀珍
郑霄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0271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3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3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3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3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3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本发明通过确定检测到的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从而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由于数据传输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无线设备大量出现。由于无线设备之间所使用的无线网络协议通常并不相同,从而共存于2.4GHz免费频段的无线设备之间会存在严重的频谱竞争和干扰问题。为了实现异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要是由发送端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实现协议转换将数据传送至接收端,从而接收端通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完成数据传输。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通过服务器实现异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及维护,从而使得在管理及维护服务器上需较高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需要经由服务器转发,传输数据时延时性较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
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
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于任一时间窗口,确定发射功率;
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该接收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该发送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对于任一时间窗口,确定发射功率;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同属无线异质设备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修改本身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标准,且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协议的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量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量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量强度的指示序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量强度的指示序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量强度的指示序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量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信息时代的众多网络应用需求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物联网将众多无线网络协议纳入了一个共同的网络框架内,带来了无线感知和控制应用的蓬勃发展。目前常用的三个无线网络标准是wifi、ZigBee和蓝牙。其中,WiFi具有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等技术优势。例如,允许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访问网络,随时随地享受诸如网上证券、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和网络游戏等一系列宽带信息增值服务并实现移动办公。
基于上述优势,WiFi应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支持WiFi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像手机、MP4和电脑等,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主流标准配置。ZigBee的技术优势主要包括低功耗、低成本、网络容量大、及具有大规模的组网能力。因此,在环境检测、活动感知、医疗健康、工业监控及军事侦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蓝牙低功耗技术可支持很短的资料封包,实现超低的负载循环,并以数毫秒的传输速度完成经认可的数据传递后并立即关闭连接,为数据封包提供高度加密性及认证度。与此同时,三种无线技术也有各自的应用瓶颈,比如WiFi设备的能量消耗大;ZigBee设备传输范围小、传输速率低、时延不确定等;蓝牙的高速跳频使得传输过程的数据包较小。
不同的无线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能够让各种无线技术的数据传输扬长避短,使得整个物联网世界实现万物互联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WiFi、ZigBee和Bluetooth的工作频段都是2.4GHz免费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工业科学医疗)频段,在许多场景下,这些异质设备在物理空间中的共存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各自无线通信系统受到对方的干扰以及相互的信道竞争。另一方面,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也需要不同无线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因此,这些无线异构设备之间及时高效的数据传输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要是由发送端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将数据传送至接收端,从而接收端通过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完成数据传输。由于在通过服务器实现异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及维护,从而使得在管理及维护服务器上需较高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需要经由服务器转发,传输数据的延时性是不可预测的,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差。
由上述内容可知,不同的无线异质设备之间由于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之间不兼容,使得无法彼此直接进行解码,进而不能实现数据传输。但是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来发现彼此信号的存在。基于该原理,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接收端。
参见图1,该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包括:101、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102、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其中,解码值的种类为至少两种;103、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接收端通过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同属无线异质设备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修改本身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标准,且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之前,还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用于指示发送端发送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根据任一解码值对应的采样点个数,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包括:
根据每个解码值的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
根据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参见图2,该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包括:201、对于任一时间窗口,确定发射功率;202、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发送端通过确定发射功率,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相应地,接收端可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根据能量强度指示进行相应地解码,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同属无线异质设备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修改本身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标准,且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发射功率之前,还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
确定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能级指标,确定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基于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的编码值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3所示,图3中描述的是WiFi与ZigBee设备之间直接能量通信协议的整体框架。整个系统包含两个部分:发送端和接收端,并且以能量作为新的信息媒介来实现数据的传输。WiFi设备执行IEEE802.11标准,要传送的信息经过编码和调制转换成一系列时间数据包之后经过射频天线发射出去。ZigBee设备执行IEEE 802.15.4标准,虽然无法直接解码出原来数据包的信号,但是ZigBee设备可以检测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号,用以表明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如果当前有WiFi信号的传输,那么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就会明显高于噪声基底和ZigBee本身的信号。所以,可以利用RSSI信号的强弱来进行解调和解码。同理,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实现从ZigBee到WiFi的数据传输。因此,可以借助信号强度指示能量信号的高低来实现从WiFi到ZigBee之间的通信。
基于上述WiFi与ZigBee设备之间直接能量通信协议的整体框架,本发明实施例以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交互,来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解释说明。另外,由于对数据的传输通常以时间窗口为单位,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任一时间窗口内的数据传输为例。相应地,可根据时间窗口长度来划分不同的时间窗口。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包括:401、发射端确定发射功率;402、发射端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403、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接收端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404、接收端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405、接收端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其中,401、发射端确定发射功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是以能量作为信息媒介,实现数据传输。即发送端按照原来的协议标准向接收端发送一系列的数据包,并且将一个时间窗口内的发送结果进行相应的编码,再将编码发送出去。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强度指示的检测,根据检测到的结果,实现相应的解码。其中,发送端的编码值取决于发送数据包时的能量强度,能量强度由发送端的发射功率决定,发射端什么时间段发送编码值由时间窗口长度决定。因此,发射端在发送数据包之前,需要根据一定参数来确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发射功率来发送数据包。
基于上述原理,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其中,能级指标为调制/编码的能级数。若能级数为M,则发送端可按照(M-1)种发射功率来发送数据包。相应地,在一个时间窗口内可传送的数据为k(k=log2M)比特。例如,以能级数为4为例。发送端以三种不同的功率发送数据包,三种不同的发送功率代表三种不同的能级,并被编码成11、10及01,不发送数据包的情况被编码成00。由此可见,能级数为4时可传送的数据为log24,即两位。另外,时间窗口长度可用于确定调制/编码,解调/解码的时间段。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时,若两者之间是第一次进行数据传输,接收端可按照预设值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数据传输率与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有关。当能级数较大时,传输数据的比特位较多,相应数据传输率较高。当时间窗口较短时,同一时间段内可传输多个时间窗口的数据,相应数据传输率较高。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来对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进行设置,从而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然,能级指标与时间窗口长度也可不来源于接收端,而是由发送端进行自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
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之后,发送端可接收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相应地,基于时间窗口长度,关于发送端在任一时间窗口内确定发射功率的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根据能级指标,确定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基于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的编码值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由上述内容可知,不同的发射功率对应着不同的能级,能级的数量决定编码的比特位数,不同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编码值。接收端通过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可以告知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窗口内,可传输几个比特的编码值。相应地,发送端可根据能级数量,建立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基于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需要传输的编码值所对应的发射功率。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从而实现传输不同的编码值。另外,由于数据传输是以时间窗口为单位,因此,发送端可先基于时间窗口长度确定本次数据传输所对应的时间窗口,即本实施例中的任一时间窗口。
例如,以能级指标对应的能级数为4为例。此时,发送端可按照3种功率发送数据包,分别为10mw、20mw及30mw。其中,发送功率为0mw对应着编码值00,发射功率10mw对应着编码值01,发射功率20mw对应着编码值10,发射功率30mw对应着编码值11。基于上述对应的关系,当待传输的编码值为10时,可确定对应的发射功率为20mw。
其中,402、发射端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通过上述步骤401之后,发射端可将上一个时间窗口结束后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调整为步骤401所确定的发射功率,并按照该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其中,403、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接收端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
考虑到数据传输过程中,信道状态通常会时好时坏。发送端按照一定发射功率发送数据包,接收端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时,可能会因变化的信道状态,而在一个时间窗口中不同采样点上检测到不同值。上述情况会导致后续根据能量强度指示进行解码时的解码值不准确。针对上述情况,接收端在一个时间窗口中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时,可将一个时间窗口划分为多个采样点。通过检测多个采样点上的能量强度指示,进而根据多个检测结果进行解码。通过划分采样点,能够对每个采样点上的能量强度指示进行统计,从而可降低干扰对解码值的影响,进而可提高后续解码时解码值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内容,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窗口内发送数据包的持续过程中,接收端可在该时间窗口内的每个采样点上对能量强度指示进行检测,并可对每个采样点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进行记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404、接收端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
通过上述步骤403,接收端在得到多个采样点的能量强度指示后,可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与能量阈值区间进行比对。其中,不同的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着不同的解码值。能量阈值区间与能级数有关,能级数m对应着m个能量阈值区间。
例如,当能级数为4时。第一能级对应着发射功率为0mw,相应的能量阈值区间为(-∞,the0],对应的解码值为00。第二能级对应的发射功率为10mw,相应的能量阈值区间为[the0,the1],对应的解码值为01。第三能级对应的发射功率为20mw,相应的能量阈值区间为[the1,the2],对应的解码值为10。第四能级对应的发射功率为30mw,相应的能量阈值区间为[the2,+∞),对应的解码值为11。
根据上述能量阈值区间,若某一采样点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落入了[the0,the1]能量阈值区间,则可确定该采样点的解码值为01。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内容可知,解码值的种类与能级指标相关,解码值的种类可以为至少两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当解码值为两种时,能级数为2。相应地,解码值的比特位数为1位,对应着解码值分别为1和0。
405、接收端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本实施例不对接收端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每个解码值的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根据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在上述过程中,在根据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时,可将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可将最大值对应的解码值作为所述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预设阈值可以为采样点个数的一半,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以解码值的种类为4种为例。解码值分别为00、01、10及11。若一个时间窗口内,解码值为00的采样点个数为2,解码值为01的采样点个数为6,解码值为10的采样点个数为1,解码值为11的采样点个数为1。由于上述每个解码值的采样点个数中,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为6。
考虑到一个时间窗口内,由于信道状态的变化,每个解码值对应的采样点个数可能会都很少且比较平均,如信道状态较差的时候。为了避免信道较差时带来的干扰,以更准确地确定解码值。在得到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后,可将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将最大值对应的解码值作为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当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可将0作为该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其中,0的位数与解码值的比特位数一致。当然,上述情形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确定解码值,如直接将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作为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以预设阈值为4为例。若一个时间窗口内,解码值为00的采样点个数为3,解码值为01的采样点个数为2,解码值为10的采样点个数为2,解码值为11的采样点个数为3。由于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3不大于预设阈值4,因此,可将00作为该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若一个时间窗口内,解码值为00的采样点个数为2,解码值为01的采样点个数为6,解码值为10的采样点个数为1,解码值为11的采样点个数为1。由于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6大于预设阈值4,因此,可将01作为该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针对具体实际应用场景,当能级数为2时,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基本的能量通信过程可如图5所示。图5中传输的数据比特位数为1,每个时间窗口传送的编码值为1或0。当能级数为4时,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基本的能量通信过程可如图6所示。图6中传输的数据比特位数为2,每个时间窗口传送的编码值为00、01、10或11。图7、图8及图9分别为能级数为2、4、8时,所对应采样到的能量强度指示序列。其中,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即为能量强度指示,图中的尖峰为数据包在传输时造成的较高能量信号。图10为能级数为2时,不同长度的时间窗口(如T、0.5T及1.5T)下能量通信过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发送端通过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接收端通过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同属无线异质设备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修改本身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标准,且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该接收端用于执行上述图1或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参见图11,该接收端包括:
检测模块1101,用于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
第一确定模块1102,用于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
第二确定模块1103,用于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该接收端还包括:
发送模块1104,用于向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用于指示发送端发送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第二确定模块1103,用于根据每个解码值的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根据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通过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确定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根据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同属无线异质设备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修改本身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标准,且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该发送端用于执行上述图2或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参见图12,该发送端包括:
确定模块1201,用于对于任一时间窗口,确定发射功率;
发送模块1202,用于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参见图13,该发送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1203,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
该确定模块1201,用于根据能级指标,确定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基于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的编码值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通过确定发射功率,按照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相应地,接收端可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根据能量强度指示进行相应地解码,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同属无线异质设备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不需要修改本身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介质层标准,且不需要第三方进行数据转发,从而节约了数据传输的成本。另外,由于数据是直接以能量形式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不存在转发导致的延时性,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较好。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
确定所述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所述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所述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
根据所述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所述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所述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任一解码值对应的采样点个数,确定所述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包括:
根据每个解码值的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确定所述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任一时间窗口,确定发射功率;
按照所述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发射功率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
所述确定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能级指标,确定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
基于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的编码值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6.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对于任一时间窗口中任一采样点,检测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时所对应的能量强度指示;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能量强度指示所落入的能量阈值区间,将所述能量阈值区间对应的数值作为所述任一采样点的解码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任一时间窗口中每个采样点的解码值,确定所述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所述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解码值的采样点个数,确定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根据所述采样点个数的最大值,确定所述任一时间窗口的解码值。
9.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对于任一时间窗口,确定发射功率;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发射功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能级指标及时间窗口长度;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级指标,确定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基于每种编码值与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的编码值所对应的发射功率。
CN201611027173.8A 2016-11-17 2016-11-17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端 Active CN106793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7173.8A CN106793051B (zh) 2016-11-17 2016-11-17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7173.8A CN106793051B (zh) 2016-11-17 2016-11-17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3051A true CN106793051A (zh) 2017-05-31
CN106793051B CN106793051B (zh) 2019-09-20

Family

ID=5897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7173.8A Active CN106793051B (zh) 2016-11-17 2016-11-17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30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2830A (zh) * 2017-09-27 2018-02-09 清华大学 一种ZigBee到WiFi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347439A (zh) * 2018-02-06 2018-07-31 清华大学 一种ZigBee设备到WiFi设备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727A (zh) * 2008-05-16 2009-1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模板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3068026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96256A (zh) * 2013-11-22 2014-02-19 无锡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中心 基于无线信号类型识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工作方法
CN105657804A (zh) * 2016-03-03 2016-06-08 上海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监听匹配抗干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727A (zh) * 2008-05-16 2009-1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模板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3068026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96256A (zh) * 2013-11-22 2014-02-19 无锡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中心 基于无线信号类型识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工作方法
CN105657804A (zh) * 2016-03-03 2016-06-08 上海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监听匹配抗干扰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2830A (zh) * 2017-09-27 2018-02-09 清华大学 一种ZigBee到WiFi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682830B (zh) * 2017-09-27 2019-10-18 清华大学 一种ZigBee到WiFi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347439A (zh) * 2018-02-06 2018-07-31 清华大学 一种ZigBee设备到WiFi设备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08347439B (zh) * 2018-02-06 2020-07-28 清华大学 一种ZigBee设备到WiFi设备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3051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5140B (zh) 適應性多重天線選擇方法
CN103716137B (zh) 一种识别ZigBee传感器网络丢包原因的方法及其系统
US6836862B1 (en) Method of indicating wireless connection integrity
CN104640211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208645B (zh) 一种wifi发射功率值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533623B (zh) 跨协议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869586B (zh) 一种动态信道检测的处理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CN104254997A (zh) 一种机器类型通信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3596198A (zh) 用于多带速率缩放的方法和系统
US20210111819A1 (en) Method of Reporting RSSI Measurements in an Unlicensed Ban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2571292B (zh) 通信维护方案匹配方法、链路监控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
CN106559840A (zh) 一种多协议混合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7359966A (zh) 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8738065A (zh) 一种资源信息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5025525B (zh) 一种多信道无线局域网的信道负载均衡系统及方法
CN104936170A (zh) 检测中间人攻击的方法与装置
CN108429592A (zh) 用于检测干扰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1519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7431942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8873460B2 (en) Packet sniffer for ad hoc network
CN103313414A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用于调度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03856959A (zh) 无线局域网络质量监控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79305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接收端
CN1048696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484165A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