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0151B -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0151B
CN106790151B CN201611240491.2A CN201611240491A CN106790151B CN 106790151 B CN106790151 B CN 106790151B CN 201611240491 A CN201611240491 A CN 201611240491A CN 106790151 B CN106790151 B CN 106790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lay
dock
electronic disk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04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0151A (zh
Inventor
唐三平
杨勇
王瑞红
王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Xinan Beij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Xinan Beij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Xinan Beij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Xinan Beij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404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0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0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0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0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0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端、内端控制器、内数据坞、外数据坞、外发端、继电器和电子盘,通过在内网和外网设备之间设置继电器,实现电子盘与内网连接或与外网连接,进而通过电子盘作为介质,实现内网数据向外网数据的单向传输。上述系统,通过逻辑控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无需人工干预,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无需通过网线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线连接,避免了通过连接线造成的外网侵入问题,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从而满足政府、军队、能源等行业内网信息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日常办公中大多采用光盘刻录的方式和计算机自带刻录机刻录的方式将数据文件由内网导入到外网,来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但是光盘刻录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采用计算机自带刻录机刻录的方式不能完成大量多任务数据文件刻录,且人工干预较多。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单向数据传输,这种方式需要通过网线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线连接,很容易被外网侵入,在内网信息安全性上存在很大的隐患,难以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控制端、内端控制器、内数据坞、外数据坞、外发端、继电器和电子盘,所述内端控制器和所述内数据坞均与所述控制端连接,所述内端控制器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所述电子盘连接,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数据连接;
所述内端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
当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永久性清除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仲裁机,所述仲裁机设置于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仲裁机与所述外发端之间设置有光单向数据传输构件。
优选地,所述电子盘通过电容供电。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方法,利用上述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所述控制端接收内网发送计算机发送的数据;
S2,所述控制端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内端控制器发送传输数据指令,同时,所述控制端向所述内数据坞发送数据;
S3,所述内端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开触点连接,实现所述电子盘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清除数据;
S4,所述内数据坞向所述电子盘传输数据;
S5,所述电子盘接收到数据后,所述内端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闭触点连接,实现电子盘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
S6,所述电子盘向所述外数据坞传输数据;
S7,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外发端传输数据;
S8,所述外发端接收到数据后,向外网接收计算机发送数据。
优选地,S7包括步骤:
S701,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发送至仲裁机;
S702,所述仲裁机根据内置安全策略进行数据传输仲裁;
S703,判断仲裁是否通过,如果通过,则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否则,结束。
优选地,S703中,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具体为,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进行光单向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通过在内网和外网设备之间设置继电器,实现电子盘与内网连接或与外网连接,进而通过电子盘作为介质,实现内网数据向外网数据的单向传输。上述系统,通过逻辑控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无需人工干预,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无需通过网线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线连接,避免了通过连接线造成的外网侵入问题,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从而满足政府、军队、能源等行业内网信息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隔离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控制端、内端控制器、内数据坞、外数据坞、外发端、继电器和电子盘,所述内端控制器和所述内数据坞均与所述控制端连接,所述内端控制器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所述电子盘连接,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数据连接;
所述内端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
当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永久性清除数据。
上述结构的传输系统,其数据传输过程为:
内网发送计算机申请数据传输,控制端接收数据;
控制端接收到数据后发出传输数据指令,内端控制器控制继电器与内端相连接,电子盘开始数据输入,继电器离开外端时电子盘掉电清除痕迹信息;
数据输入完成后,内端控制器控制继电器与外端相连接,电子盘将数据输出到外发端,传输完成后发送到外网接收计算机。
本次数据传输任务完成,此时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处于常态。
可见,上述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首先通过继电器与内端连接,实现电子盘与内端连接,从而进行内端数据向电子盘的传输,继电器与内端连接之前,电子盘就发生掉电,永久性清除数据,从而保证外端的数据不会通过电子盘侵入内端;
当数据传输完成后,再通过控制继电器断开与内端连接,与外端连接,连接后,电子盘向外端发送数据。
而不进行数据传输时,电子盘通过继电器与外端连接,处于常态。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并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子盘先后与内端或外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所以,通过使用电子盘作为介质,不仅实现了内端数据向外端的传输,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自动化完成,而且,实现了内端与外端的隔离,无需任何的连接线进行连接,避免造成通过连接线实现外网入侵,保证内网的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隔离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仲裁机,所述仲裁机设置于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之间。
通过设置仲裁机,可以在外数据坞向外发端传输数据时,首先发送至仲裁机,在仲裁机中根据内置安全策略进行数据传输仲裁,仲裁通过后,再向外发端发送数据,使得数据传输更加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仲裁机与所述外发端之间设置有光单向数据传输构件。
采用上述结构的系统,可以使得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进行光单向数据传输,进一步保证内网数据的单向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盘通过电容供电。
采用电容供电,既可以实现电子盘的独立,又可以实现在整个设备断电几秒钟后,电子盘模块整体断电,防止有人故意在整个设备不工作时对电子盘做手脚,造成数据的安全隐患,而设备整体上电时电容又可以几秒内快速充电使电子盘启动工作,所以,采用电容供电,可以便于控制电子盘模块整体掉电上电。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隔离传输方法,利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所述控制端接收内网发送计算机发送的数据;
S2,所述控制端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内端控制器发送传输数据指令,同时,所述控制端向所述内数据坞发送数据;
S3,所述内端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开触点连接,实现所述电子盘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清除数据;
S4,所述内数据坞向所述电子盘传输数据;
S5,所述电子盘接收到数据后,所述内端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闭触点连接,实现电子盘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
S6,所述电子盘向所述外数据坞传输数据;
S7,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外发端传输数据;
S8,所述外发端接收到数据后,向外网接收计算机发送数据。
上述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电子盘实现内网数据向外网的传输,无需任何的连接线,所以,可以始终保持内网和外网之间的物理隔离,较好的实现了数据的单向传输,使得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S7可以包括步骤:
S701,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发送至仲裁机;
S702,所述仲裁机根据内置安全策略进行数据传输仲裁;
S703,判断仲裁是否通过,如果通过,则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否则,结束。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进一步保证内网数据向外网的数据传输安全,从而保证内网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S703中,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具体为,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进行光单向数据传输。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保证内网数据向外网的单向传输,进一步保证内网的安全性。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通过在内网和外网设备之间设置继电器,实现电子盘与内网连接或与外网连接,进而通过电子盘作为介质,实现内网数据向外网数据的单向传输。上述系统,通过逻辑控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无需人工干预,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无需通过网线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线连接,避免了通过连接线造成的外网侵入问题,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从而满足政府、军队、能源等行业内网信息的安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的时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并发进行。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车载智能设备等;所述的存储介质,例如:RAM、ROM、磁碟、磁带、光盘、闪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记忆棒、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存储等。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内端控制器、内数据坞、外数据坞、外发端、继电器和电子盘,所述内端控制器和所述内数据坞均与所述控制端连接,所述内端控制器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所述电子盘连接,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数据连接;
所述内端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
当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永久性清除数据;
所述数据隔离传输系统还包括仲裁机,所述仲裁机设置于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之间;
所述电子盘通过电容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仲裁机与所述外发端之间设置有光单向数据传输构件。
3.一种数据隔离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所述控制端接收内网发送计算机发送的数据;
S2,所述控制端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内端控制器发送传输数据指令,同时,所述控制端向所述内数据坞发送数据;
S3,所述内端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开触点连接,实现所述电子盘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清除数据;
S4,所述内数据坞向所述电子盘传输数据;
S5,所述电子盘接收到数据后,所述内端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闭触点连接,实现电子盘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
S6,所述电子盘向所述外数据坞传输数据;
S7,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外发端传输数据;
S8,所述外发端接收到数据后,向外网接收计算机发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隔离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S7包括步骤:
S701,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发送至仲裁机;
S702,所述仲裁机根据内置安全策略进行数据传输仲裁;
S703,判断仲裁是否通过,如果通过,则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否则,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隔离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S703中,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具体为,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进行光单向数据传输。
CN201611240491.2A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6790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0491.2A CN106790151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0491.2A CN106790151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0151A CN106790151A (zh) 2017-05-31
CN106790151B true CN106790151B (zh) 2023-02-10

Family

ID=5892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0491.2A Active CN106790151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0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1476A (zh) * 2018-03-27 2018-09-18 深圳市创智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文件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05159B (zh) * 2021-12-10 2024-04-16 北京睿云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光转盘隔离摆渡机及跨网自动数据摆渡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90A (zh) * 2000-08-23 2001-01-24 深圳市宏网实业有限公司 单主板型网络安全电脑
EP1381202A2 (en) * 2002-07-11 2004-01-14 Birdstep Technology ASA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software for providing seamless IP mobility across security boundaries
CN1592242A (zh) * 2003-08-25 2005-03-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安全隔离装置
CN104363221A (zh) * 2014-11-10 2015-02-18 青岛微智慧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安全隔离文件传输控制方法
CN104486289A (zh) * 2014-10-30 2015-0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数据单向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579626A (zh) * 2014-08-13 2015-04-29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向传输的电子文档输出管控系统及方法
CN204376943U (zh) * 2015-02-09 2015-06-0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自动实现物理隔离内外网间数据单向传输的装置
CN205142242U (zh) * 2015-11-24 2016-04-06 尹璐 一种单向数据传输系统
CN105676676A (zh) * 2015-12-03 2016-06-15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理隔离网阀管理系统控制器
CN206283530U (zh) * 2016-12-29 2017-06-27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9468B2 (en) * 2001-04-06 2009-03-03 Montgomery Jr Charles Donald Method of adapting an optical network to provide lightpaths to dynamically assigned higher priority traffic
KR100512742B1 (ko) * 2003-07-25 2005-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CN2785015Y (zh) * 2005-02-03 2006-05-31 张职亮 基于nc系统的网络安全系统
JP5584253B2 (ja) * 2012-05-07 2014-09-03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90A (zh) * 2000-08-23 2001-01-24 深圳市宏网实业有限公司 单主板型网络安全电脑
EP1381202A2 (en) * 2002-07-11 2004-01-14 Birdstep Technology ASA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software for providing seamless IP mobility across security boundaries
CN1592242A (zh) * 2003-08-25 2005-03-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安全隔离装置
CN104579626A (zh) * 2014-08-13 2015-04-29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向传输的电子文档输出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4486289A (zh) * 2014-10-30 2015-0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数据单向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363221A (zh) * 2014-11-10 2015-02-18 青岛微智慧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安全隔离文件传输控制方法
CN204376943U (zh) * 2015-02-09 2015-06-0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自动实现物理隔离内外网间数据单向传输的装置
CN205142242U (zh) * 2015-11-24 2016-04-06 尹璐 一种单向数据传输系统
CN105676676A (zh) * 2015-12-03 2016-06-15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物理隔离网阀管理系统控制器
CN206283530U (zh) * 2016-12-29 2017-06-27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rvey on security threats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 embedded automotive networks;Ivan Studnia,Vincent Nicomette,Eric Alata,Yves Deswarte;《IEEE》;20130930;全文 *
网络安全物理隔离技术分析及展望;王永建,杨建华,郭广涛,刘永涛;《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6021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0151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5240B (zh) 一种智能移动电源及与其进行usb数据通讯的方法
JP6503138B2 (ja) アダプタ及び充電制御方法
CN104393628B (zh) Usb充电器、移动终端和充电控制方法
US9647475B2 (en) Charger, terminal,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CN106790151B (zh)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3199897A (zh) 用于基于帧无线地发送能量的方法和设备
US10454288B2 (en) Quick charging method, power adapter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1482620B1 (ko) 영상 프레임을 이용한 보안 방법, 이를 실행하는 장치 및 이를 저장한 기록 매체
WO2017197736A1 (zh) 一种充电方法、充电器及终端
CN107005062A (zh) 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和充电装置
CN107426800A (zh) 降低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和智能卡
CN111434082B (zh) 一种输出状态的测试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617643B (zh) 充电方法、待充电设备、供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103731431A (zh) 内网设备与外部存储设备之间的资源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6761143B (zh) 一种数据单向摆渡系统和方法
CN103944283A (zh) 无线能量传输方法和无线能量发送设备
CN107231270A (zh) 用于监视电气系统的从模块
CN204030207U (zh) 一种带自动变压功能的数据线
KR102358340B1 (ko) 충전 방법, 단말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CN104426199A (zh) 远程充电监控方法
CN10574404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109019A (zh) 机器人的上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728652A (zh) 无线充电方法、发射端、接收端及电源管理芯片
CN114443669A (zh) 一种大数据存储分析管理系统
CN106789746B (zh) 一种管理软件数据流量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14, 5th Floor, Building 1, No. 138 Malianwa Nor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Patentee after: ZHONGTIE XINAN (BEIJ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708-710, Floor 7, Building 22, Shouti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4

Patentee before: ZHONGTIE XINAN (BEIJ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