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9544A -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9544A
CN106789544A CN201510812172.3A CN201510812172A CN106789544A CN 106789544 A CN106789544 A CN 106789544A CN 201510812172 A CN201510812172 A CN 201510812172A CN 106789544 A CN106789544 A CN 106789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 friend
information
medium data
data
contact detai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1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务志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21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9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9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9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在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基于信息接收方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联系信息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联系信息的按需发送,避免过多的无效推荐,节省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和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即时通信工具与他人进行通信。用户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与他人进行通信时,需要先添加好友,然后可以同已添加的好友进行通信。好友推荐便是向用户推荐联系人,用户可以从推荐的联系人中选择联系人进行添加。
在现有技术中,在以共同好友的数量为依据进行好友推荐时,经常出现无效推荐的情况,所谓无效推荐是指,向IM用户进行了推荐,但是被IM用户拒绝,或者IM用户置之不理。显然,过多的无效推荐,不仅会浪费系统的资源,还会导致IM用户接收到过多的无用信息,对IM用户对即时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和相应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和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包括: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可选地,所述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的步骤包括: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可选地,所述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可选地,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在所述通讯录中获取所述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可选地,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生成所述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人信息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编号信息,所述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
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可选地,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可选地,所述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和/或,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信息接收方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信息接收方依据所述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
将所述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所述好友对象为好友。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的步骤包括:
信息接收方对当前获取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可选地,所述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可选地,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包括:
好友识别模块,适于在信息发送方的终端侧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标记信息添加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发送模块,适于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好友识别模块还适于: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好友识别模块还适于:
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联系信息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述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在所述通讯录中获取所述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可选地,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关联关系生成模块,适于生成所述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人信息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编号信息,所述联系信息发送模块还适于: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
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可选地,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可选地,所述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和/或,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包括:
多媒体数据接收模块,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模块,适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请求生成模块,适于在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添加请求生成模块,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依据所述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
添加请求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所述好友对象为好友。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还适于:
信息接收方对当前获取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还适于:
计算所述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可选地,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信息发送方的终端识别出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的好友对象以后,为该识别出的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该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信息接收方进一步识别该添加标签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自身的好友,在该好友对象不为自身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以向信息发送方获得该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继而根据该联系信息添加该好友对象为好友,由此解决了过多的无效推荐导致浪费系统的资源的问题,取得了丰富了好友推荐的渠道、能够实现联系信息的按需发送,避免过多的无效推荐,节省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用户体验的有益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中,例如,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等,也可以应用于固定设备中,例如,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这些移动设备或固定设备一般可以支持包括Android(安卓)、IOS、WindowsPhone或者windows等的操作系统,通常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称为多媒体,多媒体可以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等。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至少可以包括图片数据或照片数据。
第一多媒体数据可以为从预设的多媒体数据库中获得的数据,在用户浏览第一多媒体数据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器加载第一多媒体数据。例如,通过图片浏览器展示图像数据、通过视频播放器播放视频数据,等等。
当获得第一多媒体数据以后,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可以对该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人脸检测是指从图像数据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尺寸,其是人脸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Android中,提供了一个直接在位图上进行脸部检测的方法,这两个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分别是android.media.FaceDetector和android.media.FaceDetector.Face。
具体而言,扩展基类ImageView,成为MyImageView,而进行检测的包含人脸的位图文件一般是565格式,以保证API正常工作。
被检测出来的人脸需要一个置信测度(confidence measure),这个措施定义在android.media.FaceDetector.Face.CONFIDENCE_THRESHOLD。
其中,setFace()可以将FaceDetector对象实例化,同时调用findFaces,结果存放在faces里,人脸的中点转移到MyImageView。
接下来,在MyImageView中添加setDisplayPoints()方法,用来在被检测出的人脸上标记渲染。
而API返回其他有用的信息,例如,同时会返回如eyesDistance,pose,以及confidence,则可以通过eyesDistance来定位眼睛的中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人脸检测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均是可以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无需加以限制。
子步骤S12,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所述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和/或,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具体的,信息发送方与信息接收方可以通过短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当通过短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时,该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可以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当通过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进行通信时,该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可以为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
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该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可以包括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一种示例,该第二人脸数据可以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头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人脸数据可以存储在本地,也可以存储在云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由于获取的人脸数据(包括第一人脸数据和第二人脸数据)为原始图像,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随机干扰,往往不能直接使用,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可以对其进行图像预处理。
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可以包括人脸图像的噪声过滤、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得到第一人脸数据以后,可以将第一人脸数据与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子步骤S12进一步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21,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子步骤S122,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采用余弦相似度等相似度计算算法来计算第一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还可以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对应的第二人脸数据为与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数据,并把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输出。
子步骤S13,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由于信息发送方的通讯录中保存的是与信息发送方互为好友的好友对象的信息,若第一多媒体数据中的第一人脸数据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则说明该第一人脸数据存在于该通讯录中,即该第一人脸数据可以作为与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也即,该存在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的第一人脸数据与信息发送方互为好友关系。
在通讯录中,可以保存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作为一种示例,该联系信息可以包括该好友对象的联系电话、该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等信息,当在通讯录中确定与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时,可以进一步根据该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定位对应的通讯录目录,并在该通讯录目录中获得该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信息发送方互为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以后,可以为该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例如,通过画圈等标记方式标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的好友对象,并根据标记后的第一多媒体数据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为每个被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设置编号信息,并生成该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将该关联关系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
步骤103,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
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以后,信息发送方可以在信息发送方的通信录中选择信息接收方标识,并将该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标识对应的信息接收方中。其中,在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
例如,信息发送方可以在通讯录应用程序中选择信息接收方标识,该信息接收方标识可以为信息接收方的联系电话,则信息发送方可以通过短信应用程序将该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的短信应用程序的联系电话中。
又如,信息发送方在登录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以后,可以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的通讯录中选择信息接收方标识,该信息接收方标识可以为信息接收方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则信息发送方可以通过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将该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的通信号码中。
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具体的,信息接收方在接收到第二多媒体数据以后,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判定该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信息接收方可以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该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信息接收方可以对当前接收到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其实现方式与上述获得第一人脸数据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了。
在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中可以包含第四人脸数据,其中,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可以包括信息接收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或者,信息接收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需要说明的是,该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与信息发送方的通讯录相对应,即,若信息发送方的通讯录为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则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对应的为信息接收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若信息发送方的通讯录为信息发送方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的通讯录,则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对应的为信息接收方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的通讯录。
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中包含的第四人脸数据可以为,信息接收方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头像数据。
得到第三人脸数据以后,可以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具体的,可以采用余弦相似度等相似度计算算法计算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可以判定存在与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可以判定该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也为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否则,若不存在与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可以判定该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该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则信息接收方可以依据该好友对象对应的编号信息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该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以向信息发送方获取该添加标记的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步骤104,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将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4具体可以为: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具体的,信息发送方的终端接收到信息获取请求以后,可以获得该信息获取请求中携带的编号信息,并根据在先生成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信息的关联关系,获得与该编号信息对应的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并将该联系信息通过短信应用程序或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发送至信息接收方。
信息接收方接收到该联系信息以后,可以根据该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并将该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该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该好友对象为好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发送方的终端识别出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的好友对象以后,为该识别出的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该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信息接收方进一步识别该添加标签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自身的好友,在该好友对象不为自身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以向信息发送方获得该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继而根据该联系信息添加该好友对象为好友,以多媒体数据的形式进行好友推荐,丰富了好友推荐的渠道。并且,信息发送方是在接收到信息获取请求后才被动发送联系信息至信息接收方,能够实现联系信息的按需发送,避免过多的无效推荐,节省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信息接收方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
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步骤202,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202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信息接收方对当前获取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
子步骤S22,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子步骤S22进一步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21,计算所述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子步骤S222,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子步骤S223,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子步骤S23,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子步骤S24,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步骤203,若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步骤204,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信息接收方接收到与信息获取请求对应的联系信息以后,还可以依据该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并将该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该好友对象为好友。
对于图2的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图1的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好友识别模块301,适于在信息发送方的终端侧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标记信息添加模块302,适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发送模块303,适于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发送模块304,适于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好友识别模块301还适于: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好友识别模块301还适于:
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联系信息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述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在所述通讯录中获取所述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关联关系生成模块,适于生成所述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人信息的关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编号信息,所述联系信息发送模块304还适于: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
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和/或,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
对于图3的移动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图1的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多媒体数据接收模块401,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模块402,适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请求生成模块403,适于在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接收模块404,适于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添加请求生成模块,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依据所述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
添加请求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所述好友对象为好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402还适于:
信息接收方对当前获取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402还适于:
计算所述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对于图4的移动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发明公开了A1、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包括: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A2、如A1所述的方法,所述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的步骤包括: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A3、如A2所述的方法,所述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A4、如A2或A3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在所述通讯录中获取所述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A5、如A4所述的方法,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生成所述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人信息的关联关系。
A6、如A4所述的方法,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编号信息,所述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
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A7、如A1或A2或A3或A5或A6所述的方法,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A8、如A2所述的方法,所述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和/或,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
本发明还公开了B9、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信息接收方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B10、如B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信息接收方依据所述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
将所述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所述好友对象为好友。
B11、如B9或B10所述的方法,所述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的步骤包括:
信息接收方对当前获取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B12、如B11所述的方法,所述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B13、如B9-B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本发明还公开了C14、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包括:
好友识别模块,适于在信息发送方的终端侧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标记信息添加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发送模块,适于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C15、如C14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好友识别模块还适于: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C16、如C15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好友识别模块还适于:
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C17、如C15或C16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联系信息获取模块,适于基于所述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在所述通讯录中获取所述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C18、如C17所述的移动终端,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关联关系生成模块,适于生成所述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人信息的关联关系。
C19、如C17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编号信息,所述联系信息发送模块还适于: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
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C20、如C14或C15或C16或C18或C19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C21、如C15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包括信息发送方所在终端的通讯录应用程序,和/或,信息发送方在注册的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的通讯录。
本发明还公开了D22、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包括:
多媒体数据接收模块,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模块,适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请求生成模块,适于在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D23、如D22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添加请求生成模块,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依据所述联系信息,生成好友添加请求;
添加请求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好友添加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好友对象中,以请求添加所述好友对象为好友。
D24、如D22或D23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判断模块还适于:
信息接收方对当前获取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三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接收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四人脸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D25、如D24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判断模块还适于:
计算所述第三人脸数据与通讯录中每个第四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若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若不存在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四人脸数据,则判定不存在与所述第三人脸数据匹配的第四人脸数据。
D26、如D22-D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方法,包括: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的步骤包括:
信息发送方的终端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人脸检测,得到第一人脸数据;
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将具有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对应的第一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信息发送方对应的通讯录中的第二人脸数据,获得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人脸数据与所述通讯录中每个第二人脸数据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人脸数据,作为与所述第一人脸数据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匹配的第二人脸数据,在所述通讯录中获取所述好友对象的联系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具有对应的编号信息,在所述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生成所述好友对象的编号信息与联系人信息的关联关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包括编号信息,所述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从所述关联关系中获得与所述编号信息对应的联系信息;
将所述对应的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信息至少包括:联系电话、所述好友对象在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注册的通信号码。
8.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信息接收方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若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9.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的移动终端,包括:
好友识别模块,适于在信息发送方的终端侧对当前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
标记信息添加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第二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发送模块,适于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方,所述信息接收方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在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发送模块,适于基于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获取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将所述联系信息发送至所述信息接收方。
10.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接收的移动终端,包括:
多媒体数据接收模块,适于在信息接收方侧接收第二多媒体数据,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为信息发送方在对获取的第一多媒体数据进行好友识别,识别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与所述信息发送方存在好友关系的好友对象后,在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中对所述好友对象添加标记信息生成的多媒体数据;
判断模块,适于判断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是否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
请求生成模块,适于在判定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中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不为所述信息接收方的好友时,则生成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所述信息获取请求发送至信息发送方;
联系信息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方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添加标记信息的好友对象对应的联系信息。
CN201510812172.3A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789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172.3A CN106789544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172.3A CN106789544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9544A true CN106789544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86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172.3A Pending CN106789544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95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1147A (zh) * 2018-08-16 2019-01-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1147A (zh) * 2018-08-16 2019-01-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09191147B (zh) * 2018-08-16 2023-10-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4588B2 (en) Image tagging based upon cross domain context
CN110795542B (zh) 对话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
AU2018278562B2 (en) Method for pushing picture,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KR20200006103A (ko) 이미지 데이터에 적어도 부분적으로 기초하여 액션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에이전트 결정
CN111767371A (zh) 一种智能问答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368525A (zh) 信息搜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161278A1 (en) Degrees of Separation Network Builder
JP2008537396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1402113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415807A (zh) 一种爬取监控电子设备是否浏览不良信息的方法
CN110221710A (zh) 一种键盘输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406270A1 (en) Leveraging Interlinking Between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Determine Shared Knowledge
CN106789544A (zh)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联系信息推荐及接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446214A (zh) 广告关键词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20932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ally searching for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CN108197113B (zh) 文章资讯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098669A1 (zh) 一种表情输入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737845A (zh) 一种实现信息分析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4244112B (zh) 一种多媒体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490990B (zh) 待标注文本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38073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ally displaying search suggestions
CN107749201A (zh) 点读对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789546A (zh)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信息发送及好友添加方法和移动终端
JP7174551B2 (ja) 推定装置、推定方法及び推定プログラム
CN208922253U (zh) 视频智能推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