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6508B -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6508B
CN106786508B CN201611064881.9A CN201611064881A CN106786508B CN 106786508 B CN106786508 B CN 106786508B CN 201611064881 A CN201611064881 A CN 201611064881A CN 106786508 B CN106786508 B CN 106786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term
index
electric system
requi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48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6508A (zh
Inventor
李卫东
常烨骙
巴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10648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6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6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6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6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6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确定充裕性对频率的要求;设计评价指标。本发明构造了一个新的充裕性指标——失频率期望,定量地描述电力系统频率在事故后的偏移程度和可能性,用以反映事故扰动对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影响。本发明在设计中,同时考虑电力系统充裕度和安全性要求,从长期(一个月到一年)和短期(分钟级)两个时间尺度出发,分别对频率的累积越限时间和持续越限时间进行约束,结合安全裕度指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评价指标的解析表达,实现对稳态下频率长期和短期波动态势的要求,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评价方法,特别是一种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为共同分享备用资源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利用不同区域电网间能源结构不平衡所具有的资源互补特性等,目前的电网广泛互联。组成互联电网的经济上独立的子电力系统被称之为控制区域,亦被称为平衡机构。
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是全网设备同步运行,其运行品质通常用频率波动来描述。频率波动是由组成互联电网的所有控制区域发电出力之和与负荷之和二者间的不平衡所引起,故区域自身的有功平衡调节与控制行为直接决定电力系统频率的质量,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性能评价方法,来引导和规范各控制区域的有功平衡控制行为,使他们既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又能公平地分享电网互联所带来的益处。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主流评价方法是以北美CPS(Control PerformanceStandard)为底本所设计而得,包括两个子标准:CPS1和CPS2。北美CPS1标准通过限制频差变化在一年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差来保证频率的长期质量,但我国为了避免北美CPS1中所固有的对短期频率波动约束力缺失可能会造成的运行安全问题,在评价方法设计中将CPS1指标中的年滚动平均修改为15分钟的时段平均。这种做法一方面未达到约束短期频率波动的预期目标、无法满足可靠性要求;另一方面由于15分钟这一时间尺度的选择没有扎实的理论依据,使得我国CPS1标准缺少理论的完备性。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CPS2标准主要是限制联络线上的无意交换电量,并没有直接限制频率波动,无法体现可靠性对频率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考核时段不全面、忽略区域ACE(Area Control Error)之间相关性等一些缺陷。
从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力系统可靠性逐渐成为评价方法设计中考虑的首要因素。尽管每代评价方法比其前代评价方法增强了对可靠性的考量,但每个评价方法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均没有直接反映可靠性的具体要求;由于评价方法设计并未基于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导致评价方法的研制过程始终处于修补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列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标准理论体系不完备、无法满足可靠性要求的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新方法以可靠性要求为其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理论完备的标准体系。在指标设计中,考虑电力系统充裕度和安全性要求,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评价指标的解析表达,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若运行中各控制区域均满足标准要求,则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就能够得到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所述的可靠性包括充裕性和安全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
安全性用来描述电力系统承受突然扰动时的不间断供电能力,也叫动态可靠性;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需保证在出现扰动的情况下,频率波动对电力系统供电能力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电力系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频率在异常状态下对电力系统产生的“持续效应”和“累积效应”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分别影响电力系统的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所述的扰动是指电力系统的运行事故或故障。
A1、确定短期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
频率偏移的“持续效应”对设备造成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短期安全性,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和设备对异常的频率都有各自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且根据异常频率的大小不同,相应的最长持续时间也不同,表示为Tn(ΔFm),m=1,2,…,M;n=1,2,…,N。其中,ΔFm表示第m个异常频率;Tn()表示第n个设备或元件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
整个电力系统所有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用M*N阶矩阵CX描述,其中,包括M个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异常频率下电力系统中各个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表示为:
每个行向量包括N个元素,分别表示N个元件或设备承受同一个异常频率ΔFm的最大持续时间,表示为:
CXm=(T1(ΔFm),T2(ΔFm),…,TN(ΔFm)) (2)
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Tm为所有元件或设备承受时间中的最小值,表示为:
Tm=min(CXm) (3)
min(CXm)=min(T1(ΔFm),T2(ΔFm),…,TN(ΔFm)) (4)
通过规范控制区域的调节行为,约束频率持续越限的时间,公式表示为:
T(|ΔF′|≥ΔFm)≤Tm (5)
式中,ΔF′为扰动下的频率偏差,T()表示电力系统频率持续越限的时间。
上式反映了在扰动情况下,电力系统短期安全性对频率波动态势的要求。
A2、确定长期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
与“持续效应”不同的是,频率偏移的“累积效应”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考察。“累积效应”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长期安全性,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设备对频率偏移的累积时间都有限制要求。和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持续时间一样,最大累积时间也和异常频率的大小有关,表示为tn(ΔFm),m=1,2,…,M;n=1,2,…,N。其中,ΔFm表示第m个异常频率;tn()表示第n个设备或元件能够承受的最长累积时间。
整个电力系统所有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大累积时间用M*N阶矩阵LJ描述,其中,包括M个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异常频率下,电力系统中各个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大累积时间,表示为:
每个行向量包括N个元素,分别表示N个元件或设备承受同一个异常频率ΔFm的最大累积时间,表示为:
LJm=(t1(ΔFm),t2(ΔFm),…,tN(ΔFm)) (7)
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长累积时间tm为所有元件或设备承受时间中的最小值,表示为:
tm=min(LJm) (8)
min(LJm)=min(t1(ΔFm),t2(ΔFm),…,tN(ΔFm)) (9)
通过规范区域的调节行为,约束频率累积越限时间,用公式表示为:
t(|ΔF′|≥ΔFm)≤tm (10)
式中,t()为异常频率在一段长时间内的累积越限时间。
根据概率论原理,时间取1年,则上式表示为:
P(|ΔF′|≥ΔFm)≤Pm (11)
式中,P()表示一年中频率越限的概率;tyear表示一年的时间。
上式反映了在扰动情况下,电力系统长期安全性对频率波动态势的要求。
B、确定充裕性对频率的要求
为防止大扰动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电力系统可靠性达到期望的水平,需要保证稳态下频率的波动范围具有安全裕度来应对大扰动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充裕性对频率的要求。
B1、构造新充裕性指标—失频率期望
依据事故扰动所引起的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的期望,来定量地描述电力系统频率在事故后的偏移程度和可能性,用以反映事故扰动对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影响。
据此,依据频率为参量构造一个新的充裕性指标—失频率期望:
式中,EELOF为失频率期望;X为充裕性分析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状态集合;If(x)为电力系统状态二值函数,故障状态取1,正常状态取0;ΔF(x)为电力系统状态x下的频率偏移量,其由EDNS指标中的失负荷量除以频率自然响应系数β得到,或根据历史事故统计数据得到。P(x)为电力系统状态x出现的概率。EDNS指标为期望缺供电力指标。
B2、构造安全裕度指标
稳态下频率波动具有安全裕度是电力系统充裕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定义安全裕度指标来描述稳态下频率波动应有的安全裕度,为指标设计提供依据。此裕度指标依据式(13)构造的失频率期望EELOF得到,
EAOFC=α·EELOF (14)
式中,EAOFC为安全裕度指标;α为安全裕度系数,取值大于1。
C、设计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安全的频率波动范围,保证稳态下频率波动具有充裕度,以应对扰动给频率带来的影响,最终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的要求。
C1、设计短期评价指标
短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短期安全为基础,考虑异常频率具有的“持续效应”,根据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持续时间,结合频率安全裕度指标,形成稳态下频率的短期波动态势要求,即短期评价指标。
在式(5)的基础之上,引入频率控制的裕度指标EAOFC,得到稳态下电力系统频率短期波动态势的要求,公式表示为:
T(|ΔF|≥ΔFm-EAOFC)≤Tm (15)
式中,ΔF为稳态下的频率偏差。
上式能够保证频率在稳态下的波动具有裕度空间,来应对扰动引起的频率偏移。根据电力系统频差和区域ACE之间的如下关系:所述的ACE为区域控制误差Area ControlError的简称;
式中,Bs和EACE,s分别为电力系统总的频率偏差系数和ACE;Bi和EACE,i分别为单个区域的频率偏差系数和ACE;n为电力系统包含的控制区域数量;ACE为区域控制误差AreaControl Error的简称;
得到对区域ACE的约束要求如下:
EACE,i≤f(Bi,Tm,EAOFC,ΔFm) (19)
式中,f(Bi,Tm,EAOFC,ΔFm)为对区域ACE的约束函数,由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长累积时间Tm、对应的频差限值ΔFm、裕度指标EAOFC和控制区域的频率偏差系数Bi确定。
由于ΔFm取不同的异常频差,相对应的Tm不同,因此通过式(19)得到的短期评价指标有很多组。
C2、设计长期评价指标
长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长期安全为基础,考虑异常频率具有的“累积效应”,根据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累积时间,结合频率安全裕度指标,形成稳态下频率的长期波动态势要求,即长期评价指标。
在式(11)的基础之上,引入频率控制的裕度指标EAOFC,得到稳态下电力系统频率的长期波动态势要求。用公式表示为,
P(|ΔF|≥ΔFm-EAOFC)≤Pm (20)
上式保证频率在稳态下的波动具有裕度空间,来应对扰动引起的频率偏移。
假设频差在1年中的波动态势满足正态分布,那么通过约束频率偏移的标准差,来实现上式分布概率的约束,用公式表示为:
RMS(|ΔF|)≤δ (21)
式中,RMS()为求标准差运算;δ为标准差限值,根据Pm及ΔFm-EAOFC的大小,结合正态分布概率表得到。
进一步地,步骤B2中所述的安全裕度系数取值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于稳定性比较差或者易多发事故的电力系统,α取值大于1.2,这意味着需要留有更大的安全裕度来应对扰动对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反之,如果电力系统的网架结构坚实、设备健康良好、机组备用充足、抗扰动的能力比较强,那么α取1-1.2之间的数值来放宽对频率的约束,这样能够减少机组的调节行为,有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完全从电力系统可靠性出发,以可靠性要求为其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达到的效果是:只要运行中各控制区域均满足评价指标要求,那么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就能够得到保障。
2、本发明归纳了异常频率对电力系统安全性造成影响的两个方面:“持续效应”和“累积效应”。其中,将频率在连续时间段内持续过低或过高,对电力系统和元件或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的影响描述为“持续效应”;将频率在较长时间段内累积过低或过高,对电力系统和元件或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的影响描述为“累积效应”。
3、本发明构造了一个新的充裕性指标——失频率期望,定量地描述电力系统频率在事故后的偏移程度和可能性,用以反映事故扰动对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影响。
4、本发明构造了安全裕度指标,来描述稳态下频率波动应有的安全裕度,以满足电力系统充裕性的要求,此指标可通过失频率期望乘以安全裕度系数得到。
5、本发明在设计中,同时考虑电力系统充裕度和安全性要求,从长期(一个月到一年)和短期(分钟级)两个时间尺度出发,分别对频率的累积越限时间和持续越限时间进行约束,结合安全裕度指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评价指标的解析表达,实现对稳态下频率长期和短期波动态势的要求,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有附图6张,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短期安全性对扰动下频率波动态势要求的示意图。
图3是长期安全性对扰动下频率波动态势要求的示意图。
图4是频率安全裕度指标作用的示意图。
图5是短期评价指标对稳态下频率波动态势要求的示意图。
图6是长期评价指标对稳态下频率波动态势要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描述。本发明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可靠性对频率的要求可分为安全性要求和充裕性要求。其中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又可以分为短期安全性要求和长期安全性要求,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中,短期安全性要求扰动下频差ΔF′超过限值ΔFm的连续时间不能多于Tm,其中,Tm是电力系统能够连续承受异常频差ΔFm的最长时间。图3中,长期安全性要求,在长时间段内(例如一年),扰动下频差ΔF′超过限值ΔFm的累积时间不能多于tm。这个要求,可通过概率论,转化为限制频差越限的概率不多于Pm,Pm可由tm在考核时间段内所占的比例得到。另一方面,充裕性要求频率在稳态下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来应对扰动给频率波动带来的影响,而安全裕度指标可描述应有安全裕度的大小。如图4所示,该指标直接关系到频率安全波动范围的确定。如果安全裕度过大,对频率的约束将过于严格;如果安全裕度过小,大的事故扰动可能直接引起频率崩溃,不满足安全性要求。
由于评价方法需要对稳态下频率的波动态势进行要求和限制,因此,在指标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安全性和充裕性对频率的要求相结合。一方面,如图5所示,将短期安全性要求和安全裕度指标相结合,就得到了稳态短期下频率波动态势的要求,即稳态下频差连续超过限值ΔFm-EAOFC的时间不能多于Tm,可通过解析式描述为T(|ΔF|≥ΔFm-EAOFC)≤Tm,;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将长期安全性要求和安全裕度指标相结合,就得到了稳态下频率长期波动态势的要求,即在长时间段内,稳态下频差累积超过限值ΔFm-EAOFC的概率不能大于Pm,可以用解析式描述为P(|ΔF|≥ΔFm-EAOFC)≤Pm。再通过区域控制偏差(ACE)与电力系统频差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得到本发明所设计的评价指标:短期指标EACE,i≤f(Bi,Tm,EAOFC,ΔFm)、长期指标RMS(|ΔF)≤δ。
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所述的可靠性包括充裕性和安全性,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
安全性用来描述电力系统承受突然扰动时的不间断供电能力,也叫动态可靠性;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需保证在出现扰动的情况下,频率波动对电力系统供电能力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电力系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频率在异常状态下对电力系统产生的“持续效应”和“累积效应”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分别影响电力系统的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所述的扰动是指电力系统的运行事故或故障;
A1、确定短期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
频率偏移的“持续效应”对设备造成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短期安全性,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和设备对异常的频率都有各自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且根据异常频率的大小不同,相应的最长持续时间也不同,表示为Tn(ΔFm),m=1,2,…,M;n=1,2,…,N;其中,ΔFm表示第m个异常频率;Tn()表示第n个设备或元件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
整个电力系统所有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用M*N阶矩阵CX描述,其中,包括M个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异常频率下电力系统中各个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表示为:
每个行向量包括N个元素,分别表示N个元件或设备承受同一个异常频率ΔFm的最大持续时间,表示为:
CXm=(T1(ΔFm),T2(ΔFm),…,TN(ΔFm)) (2)
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长持续时间Tm为所有元件或设备承受时间中的最小值,表示为:
Tm=min(CXm) (3)
min(CXm)=min(T1(ΔFm),T2(ΔFm),…,TN(ΔFm)) (4)
通过规范控制区域的调节行为,约束频率持续越限的时间,公式表示为:
T(|ΔF′|≥ΔFm)≤Tm (5)
式中,ΔF′为扰动下的频率偏差,T()表示电力系统频率持续越限的时间;
上式反映了在扰动情况下,电力系统短期安全性对频率波动态势的要求;
A2、确定长期安全性对频率的要求
与“持续效应”不同的是,频率偏移的“累积效应”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考察;“累积效应”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长期安全性,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设备对频率偏移的累积时间都有限制要求;和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持续时间一样,最大累积时间也和异常频率的大小有关,表示为tn(ΔFm),m=1,2,…,M;n=1,2,…,N;其中,ΔFm表示第m个异常频率;tn()表示第n个设备或元件能够承受的最长累积时间;
整个电力系统所有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大累积时间用M*N阶矩阵LJ描述,其中,包括M个行向量,分别表示M个异常频率下,电力系统中各个元件或设备能够承受的最大累积时间,表示为:
每个行向量包括N个元素,分别表示N个元件或设备承受同一个异常频率ΔFm的最大累积时间,表示为:
LJm=(t1(ΔFm),t2(ΔFm),…,tN(ΔFm)) (7)
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长累积时间tm为所有元件或设备承受时间中的最小值,表示为:
tm=min(LJm) (8)
min(LJm)=min(t1(ΔFm),t2(ΔFm),…,tN(ΔFm)) (9)
通过规范区域的调节行为,约束频率累积越限时间,用公式表示为:
t(|ΔF′|≥ΔFm)≤tm (10)
式中,t()为异常频率在一段长时间内的累积越限时间;
根据概率论原理,时间取1年,则上式表示为:
P(|ΔF′|≥ΔFm)≤Pm (11)
式中,P()表示一年中频率越限的概率;tyear表示一年的时间;
上式反映了在扰动情况下,电力系统长期安全性对频率波动态势的要求;
B、确定充裕性对频率的要求
为防止大扰动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电力系统可靠性达到期望的水平,需要保证稳态下频率的波动范围具有安全裕度来应对大扰动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充裕性对频率的要求;
B1、构造新充裕性指标—失频率期望
依据事故扰动所引起的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的期望,来定量地描述电力系统频率在事故后的偏移程度和可能性,用以反映事故扰动对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影响;
据此,依据频率为参量构造一个新的充裕性指标—失频率期望:
式中,EELOF为失频率期望;X为充裕性分析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状态集合;If(x)为电力系统状态二值函数,故障状态取1,正常状态取0;ΔF(x)为电力系统状态x下的频率偏移量,其由EDNS指标中的失负荷量除以频率自然响应系数β得到,或根据历史事故统计数据得到;P(x)为电力系统状态x出现的概率;EDNS指标为期望缺供电力指标;
B2、构造安全裕度指标
稳态下频率波动具有安全裕度是电力系统充裕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定义安全裕度指标来描述稳态下频率波动应有的安全裕度,为指标设计提供依据;此裕度指标依据式(13)构造的失频率期望EELOF得到,
EAOFC=α·EELOF (14)
式中,EAOFC为安全裕度指标;α为安全裕度系数,取值大于1;
C、设计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的关键是确定安全的频率波动范围,保证稳态下频率波动具有充裕度,以应对扰动给频率带来的影响,最终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的要求;
C1、设计短期评价指标
短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短期安全为基础,考虑异常频率具有的“持续效应”,根据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持续时间,结合频率安全裕度指标,形成稳态下频率的短期波动态势要求,即短期评价指标;
在式(5)的基础之上,引入频率控制的裕度指标EAOFC,得到稳态下电力系统频率短期波动态势的要求,公式表示为:
T(|ΔF|≥ΔFm-EAOFC)≤Tm (15)
式中,ΔF为稳态下的频率偏差;
上式能够保证频率在稳态下的波动具有裕度空间,来应对扰动引起的频率偏移;根据电力系统频差和区域ACE之间的如下关系:所述的ACE为区域控制误差Area Control Error的简称;
式中,Bs和EACE,s分别为电力系统总的频率偏差系数和ACE;Bi和EACE,i分别为单个区域的频率偏差系数和ACE;n为电力系统包含的控制区域数量;ACE为区域控制误差Area ControlError的简称;
得到对区域ACE的约束要求如下:
EACE,i≤f(Bi,Tm,EAOFC,ΔFm) (19)
式中,f(Bi,Tm,EAOFC,ΔFm)为对区域ACE的约束函数,由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长累积时间Tm、对应的频差限值ΔFm、裕度指标EAOFC和控制区域的频率偏差系数Bi确定;
由于ΔFm取不同的异常频差,相对应的Tm不同,因此通过式(19)得到的短期评价指标有很多组;
C2、设计长期评价指标
长期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长期安全为基础,考虑异常频率具有的“累积效应”,根据电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累积时间,结合频率安全裕度指标,形成稳态下频率的长期波动态势要求,即长期评价指标;
在式(11)的基础之上,引入频率控制的裕度指标EAOFC,得到稳态下电力系统频率的长期波动态势要求;用公式表示为,
P(|ΔF|≥ΔFm-EAOFC)≤Pm (20)
上式保证频率在稳态下的波动具有裕度空间,来应对扰动引起的频率偏移;
假设频差在1年中的波动态势满足正态分布,那么通过约束频率偏移的标准差,来实现上式分布概率的约束,用公式表示为:
RMS(|ΔF|)≤δ (21)
式中,RMS()为求标准差运算;δ为标准差限值,根据Pm及ΔFm-EAOFC的大小,结合正态分布概率表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中所述的安全裕度系数取值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于稳定性比较差或者易多发事故的电力系统,α取值大于1.2,这意味着需要留有更大的安全裕度来应对扰动对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反之,如果电力系统的网架结构坚实、设备健康良好、机组备用充足、抗扰动的能力比较强,那么α取1-1.2之间的数值来放宽对频率的约束,这样能够减少机组的调节行为,有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
CN201611064881.9A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Active CN106786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4881.9A CN106786508B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4881.9A CN106786508B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6508A CN106786508A (zh) 2017-05-31
CN106786508B true CN106786508B (zh) 2019-05-21

Family

ID=5890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4881.9A Active CN106786508B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6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0530B1 (de) * 2018-03-15 2022-10-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steuern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N112487624A (zh) * 2020-11-23 2021-03-12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基于失稳理论的电力变压器低压绕组抗短路能力安全性评价方法
CN112711237B (zh) * 2020-12-29 2022-09-2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机组自动控制品质在线评估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006A (zh) * 2010-09-01 2010-12-15 山东大学 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在线监视与评估方法
CN102324885A (zh) * 2011-09-20 2012-01-18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cps标准的自动发电控制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332996A (zh) * 2014-11-18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CN104484746A (zh) * 2014-12-03 2015-04-01 大连理工大学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006A (zh) * 2010-09-01 2010-12-15 山东大学 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在线监视与评估方法
CN102324885A (zh) * 2011-09-20 2012-01-18 大连理工大学 面向cps标准的自动发电控制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332996A (zh) * 2014-11-18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CN104484746A (zh) * 2014-12-03 2015-04-01 大连理工大学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互联电网有功功率平衡运行控制及其性能评价;巴宇;《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0630;全文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研究(一)制定原则和需解决的问题;刘娆 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925;第39卷(第18期);133-139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研究(三)新标准的指标设计;刘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025;第39卷(第20期);135-140
互联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研究(二)新标准构架;刘娆 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010;第39卷(第19期);132-13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6508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Market scheduling and pric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frequency reserve
Xu et al.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a microgrid using a short-term outage model
Adrees et al. Effect of inertia heterogeneity on frequency dynamics of low‐inertia power systems
Miller et al. Eastern frequency response study
Miller et al. Frequency response of California and WECC under high wind and solar conditions
CN106786508B (zh)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有功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Taft Electric grid resilience and reliability for grid architecture
Yang et al. A novel slow coherency based graph theoretic islanding strategy
Modarresi et al. New adaptive and centralised under‐voltage load shedding to prevent short‐term voltage instability
CN104821581A (zh) 一种最优日前备用容量的确定方法
Garcia et 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dependent reserve types providing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
Hong et al. A new load shedding scheme with considera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active power ramping capability
Trovato The impact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inertial response and flexible inter-area allocation of fast frequency response on power system scheduling
Rahmann et al. Methodology for selecting operating points and contingencies for frequency stability studies
Abdulsada et al. Power system static security assessment for iraqi super high voltage grid
Begovic et al. System integrity protection schemes (SIPS)
Nedd et al. Containing loss risk in a low inertia GB power system
Hoseinzadeh et al. Emergency wind power plant re‐dispatching against transmission system cascading failures using reverse tracking of line power flow
Liyanarachchi et al. Contingency ranking selection using static security performance indices in future grids
Hamoud et al. Use of mobile unit substations in redundant customer delivery systems
Santos et al. Real-time closed loop system controlled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estimation of the optimal load shedding
Solvang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simultaneous HVDC contingencies relevant fo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nordic power system
Jaehnert et al. Analysing the generation adequacy in power markets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Tan et al. Ranking of power system contingencies based on a risk quantification criterion
DE112020005318T5 (de) System zur stabilisierung eines erneuerbare-energie-systems und systemstabilisierungs-unterstützungsverfahr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