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0102A -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0102A
CN106780102A CN201610915296.9A CN201610915296A CN106780102A CN 106780102 A CN106780102 A CN 106780102A CN 201610915296 A CN201610915296 A CN 201610915296A CN 106780102 A CN106780102 A CN 106780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nergy
energy storage
electricity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52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0102B (zh
Inventor
青志明
敬勇
张宏艳
傅望
周士围
周飞
杨彬
乐宗明
常仕亮
康成林
刘克恒
谢焰
陈慧春
章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logy & Skill Training Center Of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tate Gri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logy & Skill Training Center Of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tate Gri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logy & Skill Training Center Of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tate Gri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Technology & Skill Training Center Of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tate Grid
Priority to CN2016109152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0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0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0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0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0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4Optimising energy costs, e.g. responding to electricity 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3Maintaining the SoC within a determined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储能逆变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和储能模块,储能整流模块将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用于给储能模块充电;逆变输出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中的直流电逆变为220V交流电输出;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进行分析,输出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其能实现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解决供用电矛盾,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秩序稳定。

Description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重,大气污染的逐渐加深,各国的汽车企业普遍认为节能减排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故而发展发展电动汽车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纯电动汽车充电形式可分为快充和慢充,以普通家用轿车为例,设定家庭用电最大电流为20A,功率为4.4kW,普通家用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功率至少为70kW,那么慢充时间为:70kW/4.4=16h(在保证其它电器不工作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电表要满负荷工作16个小时;快充的话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充满70-80%,此时充电电流为:(70kW×75%)/ 220V = 238A,远远大于20A。这种尴尬的局面对电力行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此,研制出一种用于为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是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极具理论和实际意义。
且当前,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随着电力系统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等条件的内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用电侧的用电水平、电能及电网设备利用率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其能实现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且在用电高峰期还可以切换为家庭负荷供电,其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解决供用电矛盾,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秩序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储能逆变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储能模块、指令输入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储能整流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用于给储能模块充电;所述逆变输出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中的直流电逆变为220V交流电输出,用于给纯电动汽车或家庭负荷供电;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储存整流后的电能以及在逆变输出时提供逆变直流源;所述指令输入模块用于将用户输入的指令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储能模块电池信息。所述储能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模块和第一接触器,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经第一接触器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逆变输出模块包括逆变模块和第二接触器,所述逆变模块经第二接触器连接储能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的通电或断电,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控制模块采用MCU模块。所述整流模块采用全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电流波动幅度比较小,相较于桥式整流,结构简单。所述逆变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并联输出电路,并联输出电路的各支路均设有控制开关。
储能模块可以为纯电动汽车组合式快速充电储能装置供电。储能模块应视负总载功率大小来定电池容量,储能模块的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应视充电时间与放电最大电流而定。储能整流模块要求为交流转直流,为其充电。具体规格应视储能模块的标称电压,允许充电的最大电流值而定。逆变输出模块要求具有直流转交流功能,为外部供电提供条件。逆变输出模块输入端的要求同样应视储能模块的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流而定。逆变输出模块输出端的最大承载电流则应视外部负载的最大用电电流而定。
所述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传递给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输出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根据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以及储能逆变终端当前电池电量,再根据得出的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以及储能逆变终端当前电池电量,输出相应的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
设置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对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用户控制储能逆变终端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可以对用户提供决策建议。储能逆变终端对接控制中心控制时,由控制中心进行自动控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搜集储能逆变终端的电池信息与当前操作状态,给予由用户控制时的决策建议或由用电中心控制下的自动控制。上级监控之间以交换数据包的方式进行通信。上级监控向电池巡检单元轮询数据,电池巡检单元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只有上级监控要求电池巡检单元报数据,电池巡检单元才能发送数据。电池巡检单元用于采集电池信息并传递给控制模块,经控制模块上传给控制中心。上级监控要求上报数据时,电池巡检单元上报数据给上级监控。
电池信息包括电池充放电电流、电压、电池电量等。
所述指令输入模块用于将用户输入的指令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储能逆变终端的控制模块可以接受用户输入的指令信号对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进行相应控制,采用控制中心自动控时储能逆变终端还可以接受用电管理控制中心下发的指令信号对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进行相应控制。
所述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储能模块电池信息,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开合信息,并输出充放电开合建议信息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发送的充放电开合建议信息,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充放电开合建议信息。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控制模块所有的信息,包括自动控制时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信息、建议,以及采集的储能模块充放电电流与电压,电池电量等信息。指令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可以采用触摸屏。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通过Wifi 发送至用户路由器,路由器把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开合信息,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将充放电开合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用户路由器,路由器通过Wifi发送给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用户电表W1、W2至Wn和区域电表W区1、W区2至W区n,所述用户电表用于将获取的用户用电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区域电表用于将获取的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
基于上述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选择控制模式;
11)当选择手动控制模式时,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高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且建议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尖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经过一段时间T1,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再经过一段时间T2,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尖峰期电价高,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如80%的设备充电电价成本高。过时间T1,再次发出关闭充电建议,是因为电池容量未达到80%的设备如果供电,可能电量不足以撑过尖峰期。过时间T2,给了一定时间让电量不足的充电达到80%,未充未放的就可以开始供电,目的是让最多的设备开始供电工作。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平峰期时,不进行任何干预;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停止供给家庭负荷,经过一段时间T3,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低谷期电价便宜,充电成本低。过时间T3再次发出建议,是因为优先处理低谷期正在供电的设备。且用户收到停止供给家庭负荷建议后,操作需要时间,T3用于等待用户操作。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最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停止供给家庭负荷,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 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
12)当选择自动控制模式时,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高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且控制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尖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经过一段时间T1,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再经过一段时间T2,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平峰期时,不进行任何干预;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停止供给家庭负荷,经过一段时间T3,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最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停止供给家庭负荷,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 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
第一设定标准值为储能模块标称电池总容量的80%,第二设定标准值为储能模块标称电池总容量的95%。T1、T2、T3均为10分钟。第二设定标准值设计95%的电量,主要依据储能终端充电这一功能,尽可能让最多的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电池电量处于95%和以下的,数量相对较多。高于95%的接近于饱和,可以不充电。T1、T2、T3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设置十分钟,一般屋内有人的情况下,察觉到发出的建议到操作,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给出更多时间,出于保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发明的储能逆变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整流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用于给储能模块充电;所述逆变输出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中的直流电逆变为220V交流电输出,用于给纯电动汽车或家庭负荷供电;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储存整流后的电能以及在逆变输出时提供逆变直流源,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用家庭220V交流电给储能模块充电时可以慢慢充,因为储能模块的放电最大电流可以设计的很大,用储能模块给纯电动汽车充电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储能模块,设计可以达到或超过238A电流,实现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本发明的储能逆变终端能够为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且在用电高峰期还可以切换为家庭负荷供电。用电低谷期电价便宜,储能终端充电,成本低。高峰期,电价高,此时使用储能终端供电,可以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同时可最大程度使电网处于接近用电平衡状态。画作坐标轴,波形图中振幅较小,接近于直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传递给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输出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本发明通过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网中的电能能量运行规律主动规划、主动控制、主动管理的深入研究,实现对分布式能源可信度的预测,解决不同种类的储能设施对电网实测,并分析其影响,提高电网电能能量调度效率,并且提出实现对能量的相关最优管理方案,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解决供用电矛盾,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秩序稳定。
本发明在优化电源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储能逆变终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地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储能逆变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储能模块、指令输入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储能整流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用于给储能模块充电;所述逆变输出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中的直流电逆变为220V交流电输出,用于给纯电动汽车或家庭负荷供电;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储存整流后的电能以及在逆变输出时提供逆变直流源;所述指令输入模块用于将用户输入的指令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储能模块电池信息。所述储能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模块D1和第一接触器KM1,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经第一接触器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逆变输出模块包括逆变模块D2和第二接触器KM2,所述逆变模块经第二接触器连接储能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的通电或断电,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整流模块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本实施例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单元。本实施例采用交流转直流、直流转交流的整流器作为储能逆变模块的输入输出装置。所述控制模块采用MCU模块,含数据收发Wifi。MCU的核心为STM32-M3单片机。MCU既是用于对组合式储能模块采集上来的电量信息及充放电信息进行处理,按照约定协议进行数据的编译,通过Wifi进入信息采集控制通道(Internet),又是对Wifi接收到的数据按照约定协议进行解析,根据解析控制要求来控制储能整流或逆变输出开合。储能模块的容量大小主要依据电动汽车电池容量或者其他交流用电负载要求进行选择。逆变输出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或者其他220V交流负载工作,是将储能模块中的直流电逆变为220V交流电,且储能整流和逆变输出的开合均通过MCU进行开合控制。
逆变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并联输出电路,外接插座。并联输出电路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开合或通过控制中心控制开合。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包括储能逆变终端U、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述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传递给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输出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根据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以及储能逆变终端当前电池电量,再根据得出的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以及储能逆变终端当前电池电量,输出相应的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所述储能逆变终端还包括指令输入模块,所述指令输入模块用于将用户输入的指令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输入模块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储能逆变终端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储能模块电池信息,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开合信息,并输出充放电开合建议信息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发送的充放电开合建议信息,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充放电开合建议信息。储能逆变终端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为用户根据自己的意识操作逆变终端。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对接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本发明的有序用电管理是指基于有序用电管理中心收集用电相关数据,由用户控制,控制中心建议,或者由控制中心自动控制两种条件下达成的依据不同用电期,电池的电量来管理储能模块充电,供电,以及家庭用电电源切换的过程。
本有序用电管理中心数据主要通过两条通道获取,共计三类数据,分别为
1、通过国网内部通道用电信息采集数据库获取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
2、通过互联网(Internet)获取的组合式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
如表1 用户用电信息表:
表1 用户用电信息表
如表2 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表:
表2 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表
终端有自动对接管理中心和手动对接管理中心两种模式。当处于手动对接模拟时,可根据使用者意识进行充放电控制;当处于自动对接模式时,终须需与管理中心对接成功后才可进行充放电控制,以下表格为对接成功后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Internet)读取的数据。(如表3 组合式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表)
表3 组合式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表
信息采集控制通道主要用于采集储能模块电池电量信息、用户用电信息和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以及控制储能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的开合信息。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内网和互联网传输系统-公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内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采集的用户用电信息的通道和用户所在区域采集的用电信息通道,两者都是通过电力系统内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完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内网采集的数据通过用户电表和区域电表获取,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然后把用户用电信息和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在传至组合式储能模块的有序用电管理中心。
互联网传输系统-公网:互联网传输系统为一个双向的数据交换通道,包含对组合式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电池电量信息以及充放电开合信息的传输。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用户电表和区域电表,所述用户电表用于将获取的用户用电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区域电表用于将获取的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
储能逆变终端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之间可以通过GSM通信、GPRS通信、WIFI通信进行对接即建立通信连接。WIFI通信相较于GMS通信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通信稳定性更高,通信数据传输速率远远大于此前两种通信技术。且通过WIFI通信连接的实际是因特网,因特网的传输速率是GMS与GPRS通信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且因特网作为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公共资源,使用上的成本也低于GMS与GPRS通信费用。故采用WIFI通信作为搭建储能、逆变数据采集、控制策略模型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通过Wifi 发送至用户路由器,路由器把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开合信息,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将充放电开合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用户路由器,路由器通过Wifi发送给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
控制中心对储能终端发出何种建议基于两点要素,一是所处的用电期(也就是考虑储能终端充电的电价成本与家庭用电的电价成本因素),二是储能终端当前的电池电量。
用电期是通过国网内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数据库获取,(如表1、表2)。由用电控制中心自动判断。首要判断广域内的用电期,(如表1)例如某市用电高、尖、平、谷期。这类判断不够精确,还要进行区域内的判断,(如表2)。列如某市某区域内用电高、尖、平、谷期。
电池电量则是由储能终端内部的检测装置检测,由储能终端控制模块通过WIFI发送,途经互联网传递给控制中心。包括该储能终端在充电还是在供电的工作状态也是如此上传信号给控制中心。
当区域严重缺电时(用电高峰期)
1.处于用电高峰期时,由于电价处于最高阶段,该区域内的储能终端无论充电与否,都应建议停止充电,这是从电价成本考虑。而电量大于80%的设备,在高峰期可以建议使用储能终端为家庭用电供电。
2.而设计80%的电量,主要是为家庭供电这一功能考虑设计的。一是低于80%的储能终端为家庭供电,可能储能电量不够用。二是选择80%而不是95%电量的设备给家庭供电,是为了尽可能让更多的储能终端为家庭提供电能。电量满足80%的设备基数毕竟要大。
当区域轻微缺电时(用电尖峰期)
用电尖峰期,电价依旧较高,所以当区域内电量大于80%仍在充电的终端,应给出停止充电的建议。十分钟后再次检查,对该区域内所有正在充电的终端(不止电量大于80%的终端)都发出停止充电的建议。十分钟后,找到该区域内没有充电又没有使用的终端,检查电量,如果大于80%,建议用户切换至储能终端为家庭供电。
当区域用电平衡时(用电平峰期)
不进行任何的操作。各个储能终端,当前处于何种状态下,就处于何种状态下,控制中心不会进行任何干预。
当区域电量少量富裕时(用电低谷期)
用电低谷期,电价相对便宜,此时进行充电,电价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控制中心会搜索正在给家庭供电的储能终端,并建议停止对家庭的供电。十分钟后,找到该区域内没有充电,又没有为家庭供电的设备,发出对其进行充电的建议。
3.5 当区域电量大量富裕时(用电最低谷期)
此时的电价是最便宜的,充电的电价成本最低,最适合为终端充电。控制中心会搜索正在供电的设备,发出停止供电的建议。如果电池电量小于95%,建议充电。同时,电量小于95%未充电未供电的设备,发出充电建议。设计95%的电量,主要依据储能终端充电这一功能,尽可能让最多的设备处于充电状态。
参见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采用了上述有序用电管理系统,其管理步骤包括:
1)将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选择控制模式;
11)当选择手动控制模式时,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高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且建议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尖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经过一段时间T1,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再经过一段时间T2,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平峰期时,不进行任何干预;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停止供给家庭负荷,经过一段时间T3,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最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停止供给家庭负荷,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 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
12)当选择自动控制模式时,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高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且控制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尖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经过一段时间T1,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再经过一段时间T2,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平峰期时,不进行任何干预;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停止供给家庭负荷,经过一段时间T3,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最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停止供给家庭负荷,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 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
第一设定标准值为储能模块标称电池总容量的80%,第二设定标准值为储能模块标称电池总容量的95%。T1、T2、T3均为10分钟。第二设定标准值设计95%的电量,主要依据储能终端充电这一功能,尽可能让最多的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电池电量处于95%和以下的,数量相对较多。高于95%的接近于饱和,可以不充电。T1、T2、T3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设置十分钟,一般屋内有人的情况下,察觉到发出的建议到操作,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给出更多时间,出于保守。
当MCU接收到来自控制中心通过公网发送的输入信号后,会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若收到充电输入信号,MCU输出信号,断开控制逆变模块D2的接触器KM2,停止其逆变供电。闭合控制整流模块D1的接触器KM1,D1得电,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为蓄电池充电。若接受到逆变供电信号,MCU输出信号,断开控制整流模块D1的接触器KM1,使其不能为蓄电池充电。闭合控制逆变模块D2的接触器KM2,D1得电,将直流电转为交流电,为外部用电设备供电。当未得到任何信号时,MCU保持KM1与KM2断开,不做任何动作,逆变储能模块既不充电,也不供电。
通过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网中的电能运行规律主动规划、主动控制、主动管理的深入研究,实现对分布式能源可信度的预测,解决不同种类的储能设施对电网实测,并分析其影响,提高电网电能能量调度效率,并且提出实现对能量的相关最优管理方案。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解决供用电矛盾,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秩序稳定。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随着电力系统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等条件的内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用电侧的用电水平、电能及电网设备利用率迫切需要。组合式储能模块的有序用电及智能逆变模块系统则在优化电源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研究促进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解决供用电矛盾,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秩序的稳定。通过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网总的电能能量运行规律的主动规划、主动控制、主动管理的深入研究,实现了对分布式电源可信度的预测,解决不同种类的储能设施对电网实测,并分析其影响,提高电网电能能量调度效率,并且提出了实现对能量的相关最优管理方案。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原则精神的情况下进行些许改动的技术方案,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所述储能逆变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指令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整流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用于给储能模块充电;所述逆变输出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中的直流电逆变为220V交流电输出,用于给纯电动汽车或家庭负荷供电;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储存整流后的电能以及在逆变输出时提供逆变直流源;所述指令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令输入模块以及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发送的指令信号,分别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储能整流模块、逆变输出模块,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传递给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以及储能逆变终端的储能模块电池信息,并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输出指令信号给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
基于上述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储能逆变终端通过网络与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对接,选择控制模式;
11)当选择手动控制模式时,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高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且建议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尖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经过一段时间T1,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关闭充电,再经过一段时间T2,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平峰期时,不进行任何干预;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停止供给家庭负荷,经过一段时间T3,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最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建议停止供给家庭负荷,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 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建议充电;
12)当选择自动控制模式时,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获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单个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整个区域用电信息,得出当前所处区域的用电期,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高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且控制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尖峰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经过一段时间T1,找到该区域正在充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关闭充电,再经过一段时间T2,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大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其切换至为家庭负荷供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平峰期时,不进行任何干预;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停止供给家庭负荷,经过一段时间T3,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一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
当用电管理控制中心判断该区域为用电最低谷期时,找到该区域正在放电的储能逆变终端,对其发指令,控制停止供给家庭负荷,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找到该区域不充不放的储能逆变终端,检查其储能模块电量, 如果电量小于第二设定标准值,对其发指令,控制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模块和第一接触器,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经第一接触器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储能模块连接,所述逆变输出模块包括逆变模块和第二接触器,所述逆变模块经第二接触器连接储能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的通电或断电,分别控制储能整流、逆变输出的开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采用全波整流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储能模块电池信息通过Wifi 发送至用户路由器,路由器把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对用户用电信息、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和储能逆变终端电池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出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开合信息,所述用电管理控制中心用于将充放电开合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用户路由器,路由器通过Wifi发送给用户所在储能逆变终端,控制储能逆变终端充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用户电表和区域电表,所述用户电表用于将获取的用户用电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所述区域电表用于将获取的用户所在区域用电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控制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并联输出电路,并联输出电路的各支路均设有控制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定标准值为储能模块标称电池总容量的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设定标准值为储能模块标称电池总容量的95%。
CN201610915296.9A 2016-10-21 2016-10-21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Active CN106780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5296.9A CN106780102B (zh) 2016-10-21 2016-10-21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5296.9A CN106780102B (zh) 2016-10-21 2016-10-21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0102A true CN106780102A (zh) 2017-05-31
CN106780102B CN106780102B (zh) 2020-03-13

Family

ID=58972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5296.9A Active CN106780102B (zh) 2016-10-21 2016-10-21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01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7368A (zh) * 2018-07-13 2018-12-18 彭鸿泽 一种共享增程器的储能方法及储能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1153U (zh) * 2014-08-01 2015-01-28 青岛海能阿尔派轨道电力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储存利用装置
CN104716661A (zh) * 2015-03-27 2015-06-17 张文 电池储能调峰控制系统
CN105871029A (zh) * 2016-05-20 2016-08-17 程伟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管理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1153U (zh) * 2014-08-01 2015-01-28 青岛海能阿尔派轨道电力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储存利用装置
CN104716661A (zh) * 2015-03-27 2015-06-17 张文 电池储能调峰控制系统
CN105871029A (zh) * 2016-05-20 2016-08-17 程伟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管理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UNHUAN LIU 等: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Vehicle-to-Home , Vehicle-to-Vehicle, and Vehicle-to-Grid Technologie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
胡勇: "主动配电网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7368A (zh) * 2018-07-13 2018-12-18 彭鸿泽 一种共享增程器的储能方法及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0102B (zh) 2020-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3164B (zh) 一种v2g充电站
CN107194530B (zh) 电动汽车能量调度方法及系统
CN206099371U (zh) 一种社区新能源微网系统
CN102280903A (zh) 一种v2g智能充放电系统
CN104659849A (zh) 一种充电桩装置、系统及充电方法
CN207631002U (zh) 一种充电桩控制系统
CN207184068U (zh) 一种户用型离网并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
CN103532206A (zh) 一种充电桩
CN108847700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用分时共享电源及其监控系统
CN109379019A (zh) 一种高压架空线下的混合能源采集存储系统
CN109066802A (zh) 一种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1752076U (zh) 一种v2g智能充放电装置
CN110065410A (zh)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率控制方法
CN106786769A (zh) 家庭分布式光伏能量转换装置
CN205531469U (zh) 一种双电源的可充电公交站
Yan et al.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node controller and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energy storage cloud platform architecture
CN205017052U (zh) 基于直流充电设施的城市道路路灯供电网路综合利用系统
CN206135439U (zh) 基于时间特性的充电桩
CN106026346B (zh) 应急供电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6787225A (zh)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用储能装置
CN109286233A (zh) 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CN102931688B (zh) 混合式可再生能源供电装置
CN106780102A (zh)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方法
CN106780101A (zh) 基于储能逆变终端的有序用电管理系统
CN209434911U (zh) 一种交直流兼容的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