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8390A -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8390A
CN106778390A CN201611086065.8A CN201611086065A CN106778390A CN 106778390 A CN106778390 A CN 106778390A CN 201611086065 A CN201611086065 A CN 201611086065A CN 106778390 A CN106778390 A CN 106778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terminal
biological information
stol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60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洋
喻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stle Technology (nanch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stle Technology (nanch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stle Technology (nanch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stle Technology (nanch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860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8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8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8Detecting or preventing theft or lo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若否,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该方法能够在终端丢失时,及时获取被盗信息,警方可以根据被盗信息对案件进行侦破找回丢失终端;提高终端的安全性,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并且避免了不法分子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防盗的装置及终端,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用户日常生活中对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样在移动终端丢失时,会对用户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用户手机丢失时,需要进行资料等的备份(例如通讯录和相册),以及各种账号的修改密码等操作。
而现有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比较简单,可以分为移动终端定位跟踪和移动终端锁定。例如手机开机状态下根据手机定位信息对手机进行跟踪;或苹果通过购买时的序列号在苹果手机的官网将手机锁死,让见到手机的用户无法进行操作;或手机直接关机。这些方法对于防盗或者追回手机的作用微乎其微。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可以防盗的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在终端丢失时能够及时获取被盗信息,警方根据被盗信息对案件进行侦破;提高终端的安全性且避免了不法分子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若否,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可选的,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且采集被盗信息之前,还包括:
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若是,则启动开机程序。
可选的,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
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可选的,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
可选的,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还包括:
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可选的,所述采集被盗信息,包括:
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环境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中至少一种。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
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
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防盗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被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若用户不为预定用户,则采集被盗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开机启动模块,用于若处于关机状态,则启动开机程序。
可选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可选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关机无效模块,用于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可选的,所述被盗信息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和/或,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所在的环境信息;和/或,
第三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鉴权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
拔卡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生物特征采集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若不为预定用户,则采集被盗信息;
发送器,用于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若否,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可见,该方法能够在机主终端丢失时及时获取被盗信息,警方可以根据被盗信息对案件进行侦破找回丢失终端;提高终端的安全性,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并且避免了不法分子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防盗的装置及终端,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防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防盗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在终端丢失时能够及时获取被盗信息,警方根据被盗信息对案件进行侦破;提高终端的安全性且避免了不法分子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可以保证终端的安全性,在终端丢失时提高终端被找回的可能性,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PDA等移动设备。具体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防盗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0、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生物特征信息是指可以唯一标识用户身份信息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实施例并不对具体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限定。例如这里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指关节信息,语音信息,虹膜信息等任一种,也可以是任意组合。例如仅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或者是指纹信息,指关节信息以及虹膜信息均采集。终端在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选取时,需要考虑生物特征信息采集的硬件条件,准确程度,对采集到的信息处理的难易程度,被盗信息的准确程度等因素进行选取。当然这里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种类越多,信息越准确,对报案后警察侦破案件的帮助也就越大,进而找回终端的可能性就越高。进一步由于现有终端中采集指纹已经很普遍,且指关节在用户操作终端也很容易捕获。因此优选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指纹信息和/或指关节信息。
其中,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器在终端中设定的位置一般为用户惯用位置,这样由于操作习惯更加容易采集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信息对应的指纹采集器可以设定在手机的背部,这样用户手握手机时可以触碰到,或者是设置在home键内,用户打开手机时可以触碰到,再或者是触摸屏中,用户使用触摸屏进行操作时可以采集到。指关节信息对应的指关节采集器可以设定在触摸屏中,用户使用触摸屏进行操作时可以采集到。这样通过用户或非机主在使用终端时,在终端的屏幕或指纹采集器上留下自己的指关节或指纹数据。例如,当用户的手机丢失后,不法分子在拿出手机进行一些信息查看时,会不小心触碰到手机的指纹采集器或指关节触控区域。
本实施例中采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的时机可以是实时进行采集,也可以是周期进行;对比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由于终端丢失并不是经常发生,但是用户需要经常性使用终端(特别是当终端为手机时),这样每次都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以及对比会造成终端硬件的负担,影响其他程序的运行效率。因此,可以选,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每隔10分钟采集一次用户的指纹信息。进一步当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不止一种时,每次同时采集很多种生物特征信息也会占用很多终端硬件资源,因此也可以设定各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顺序。即可选的,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例如当生物特征信息是指纹信息,指关节信息,语音信息,虹膜信息时,进行交叉排序生成指纹信息,指关节信息,语音信息,虹膜信息的预定循环顺序,按照采集周期10分钟进行采集,即第一个10分钟,采集指纹信息,第二个10分钟,采集指关节信息,第三个10分钟,采集语音信息,第四个10分钟,采集虹膜信息。或者是分组交叉排序生成第一组为指纹信息和指关节信息,第二组为语音信息和虹膜信息的预定循环顺序;按照采集周期10分钟进行采集,即第一个10分钟,采集第一组,第二个10分钟,采集第二组。进一步在每个预定循环顺序中一个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不止出现一次,例如当生物特征信息是指纹信息,指关节信息,语音信息,虹膜信息时,进行交叉排序生成指纹信息,指关节信息,指纹信息,语音信息,虹膜信息的预定循环顺序。
其中,这里预定采集周期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和修改;也可以是终端出厂设定好的,后续用户可以进行修改。预定循环顺序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和修改;也可以是终端出厂设定好的,后续用户可以进行修改。
S110、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具体的,这里的预定用户数量可以是一个(例如机主用户),也可以是多个(例如机主用户和其授意可以使用的用户)。本实施例并不对预定用户的数量进行限定。且用户可以对预定用户进行修改,例如删除或者增加。对应的这里的预定生物特征信息即预定用户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当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时,全部预定用户的指纹信息即为预定生物特征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及指关节信息时,全部预定用户的指纹信息和指关节信息即为预定生物特征信息。
S120、若是,则结束防盗流程;
具体的,若是则认为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可以正常使用该终端,因此结束防盗流程,即不再进行被盗信息的采集等操作。
S130、若否,则采集被盗信息,并将所述被盗信息按照预定路径发送。
具体的,若否则认为该用户为非法用户不可以正常使用该终端,因此继续执行防盗流程,即进行被盗信息的采集等操作。
例如若为预定用户的指纹或指关节数据,则终端正常运行,若检测到当前的指纹或指关节数据为非机主的数据,则自动触发防盗系统即防盗流程,防盗系统自动采集用户的体貌特征,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终端预先绑定的账号,以便及时报警。
本实施例中被盗信息的种类可以具体设定和修改,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用户图像信息(这里的用户为非预定用户)、环境信息等。被盗信息种类越丰富,找回终端的可能性越大即对警方的帮助也越大。因此,用户在设定被盗信息时需要考虑终端安全性以及硬件计算能力,成本等因素。即可选的采集被盗信息可以包括:
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环境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中至少一种。
具体的,当被盗信息是用户图像信息时,可以通过自动拉起摄像头进行拍照,由于一般用户都会正面拿着终端,因此为尽可能在图像中存在更多的用户体貌特征信息可以通过开启前置摄像头,或者前置摄像头以及后置摄像头全部开启,当终端摄像头为360度旋转摄像头时可以进行360度旋转拍摄;当被盗信息是环境信息时,可以通过自动拉起摄像头扫描周边的环境情况;当被盗信息是地理位置信息时,可以通过GPS定位获取。
本实施例中预定路径可以是用户在进行设置时输入的手机号,邮箱、微信、QQ等总之能接收到被盗终端传输的信息的路径均可,即在终端的防盗系统中绑定一个接收防盗信息的账号。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且用户可以设置多条路径均进行发送。用户也可以及时对预定路径进行修改,例如增加和删除。
进一步为了提高用户报警的及时性,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找回终端,用户可以在预定路径中增添报警路径。可以及时报警并让警方第一时间得到被盗信息,缩短破案时间。
为了进一步保证终端的安全性,防止嫌疑人对这些信息的修改,可以在用户鉴权通过后方可进行信息的修改。例如指纹信息识别通过后,才能够进行修改。
下面以手机为例,具体说明上述过程:
例如用户或非机主在使用手机时,在手机的屏幕或指纹采集器上留下自己的指关节或指纹数据,手机判定当前的指关节或指纹非机主本人(或预定用户)的数据,则自动拉起摄像头进行拍照或扫描周边的一个情况,并将检测到的被盗信息传输到预先绑定的账号,便于用户在手机丢失后及时报警,并将对应的资料提供给警方,便于案件的侦破,实用性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的终端防盗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终端丢失时及时获取被盗信息,警方可以根据被盗信息对案件进行侦破找回丢失终端;提高终端的安全性,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并且避免了不法分子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进一步上述实施例中采集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程序即步骤S100,生物特征信息对比,判定是否为预定用户对应的程序即步骤S110,以及被盗信息采集及发送对应的程序即步骤S130,可以将步骤S100、步骤S110及步骤S130对应的程序设定在终端关机状态下执行,也可以将步骤S100、步骤S110及步骤S130对应的程序设定在终端开机状态下执行,或者将这三个步骤进行分类一部分在开机状态下执行一部分在关机状态下执行。因此,上述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用户在设定时或者厂商在设定时需要根据被盗信息获取的可靠性以及终端启动时间或者耗电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由于均设置与开机后执行,不能避免终端丢失时为关机状态,这样存在获取不到被盗信息的风险;若都在关机状态下执行,则需要调用的程序很多,增加了终端在关机状态下的耗电量等。因此优选的是将这些程序有选择的进行分开布置即一部分在开机状态下执行一部分在关机状态下执行。例如采集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程序,生物特征信息对比,判定是否为预定用户程序(即步骤S100及步骤S110)可以在关机状态下执行,被盗信息采集及发送程序(即步骤S130)只能在开机状态下执行。即优选的,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且采集被盗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
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若是,则启动开机程序。
具体的,通过用户不为预定用户这个触发条件触发判定此时终端是否为关机状态,若为关机状态,则调用开机程序强制开机,并在开机之后调用被盗信息采集及发送程序,若为开机状态,则直接调用被盗信息采集及发送程序。通过将各个程序进行分类即不影响终端其他指标的用户体验,且能够保证被盗信息采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为了进一步为警方提供更多的被盗信息,增加警方破案的可能性,优选的,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还可以包括:
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具体的,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设置关机程序为无效,使偷盗者不能将终端关机,一方面可以使得终端有足够时间进行被盗信息的采集,另一方面可以持续更新被盗信息,便于警方以及机主随时掌握终端状态,提高破案可能性及破案速度。例如终端无法关机的情况下,终端有充足时间拍摄嫌疑人即偷盗者的图像信息,以及及时更新(例如半小时)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当前终端所在位置的环境的扫描信息等。便于警方快速定位嫌疑人位置,并及时抓捕嫌疑人。当找回终端时,当用户输入对应正确的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以激活终端进入正常使用模式。具体的,这里的设定关机程序无效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用户不为预定用户。
下面以手机为例,具体说明上述过程:
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检测到当前的指纹或指关节数据为非机主的数据,自动触发防盗流程,强制手机进行开机操作,并且将获取的当前用户的体貌特征和地理位置信息时时传输到预先绑定的账号,以便用户及时报警(大约每半个小时或1小时更新一次地位位置),同时手机开机后,除了机主的指纹或指关节数据外,手机是无法进行关机操作的。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由于在每次采集到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时都进行对比,会降低终端运行其他程序的速度。而手机丢失的情况发生概率相比较用户正常使用终端的效率要低很多,因此可以在终端程序运行效率也即用户使用体验与终端安全性进行权衡,即优选的,在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机主用户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之前还可以包括:
判断接收到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
若是,则结束本次防盗流程;
若否,则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机主用户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其中,这里的判定依据是偷盗者一般不会长时间拿着偷来的终端,都是比较快速的进行查看。因此,可以通过触摸时间判定用户是否可能为预定用户。
具体的,由于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都是通过用户触摸终端进行采集的,因此这里可以判定其触摸时间也即判断接收到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其中,预设时间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定,并可以进行及时修改。若大于预设时间,则认为该用户已经是预定用户不需要再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对比即不需要再执行本次防盗流程,等待下次采集判定。若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则认为有可能不是预定用户,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机主用户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这里可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也可以包含其他都可。即生物特征信息至少需要包括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由于有些偷盗者非常谨慎,因此其可能在偷到终端的第一时间进行拔卡操作,然后不再触碰终端,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终端的安全性,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
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
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具体的,该过程即为了防止用户直接进行拔卡操作,将拔卡操作与及鉴权操作进行结合,从而使得提高了终端采集到盗窃者生物特征信息的可能性。这里的鉴权操作可以是指纹验证,或者其他生物特征信息的验证。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直接触发防盗流程,则采集被盗信息,并将所述被盗信息按照预定路径发送。
可选的,为了实现拔卡操作与鉴权操作的结合,可以修改卡槽的开启方式,不通过外界机械方式进行修改,而是通过鉴权操作通过后的发送卡槽开启指令进行卡槽开启,进而实现拔卡操作。这里的卡槽开启的开关可以设置于终端内部(例如卡槽底部)卡槽开启指令可以控制开关。
为了进一步保证终端的安全性,防止嫌疑人对这些信息的修改,可以在用户鉴权通过后方可进行信息的修改。例如指纹信息识别通过后,才能够进行修改。
下面以手机为例,具体说明上述过程:
周末小明去钟楼游玩,不小心在钟楼北大街手机被盗,而小明的手机中又有非常重要的资料,当盗窃者在得到手机后,想查看下手机都有哪些重要信息,以便可以换取到更有效的价值,当其在滑动手机查看信息时,手机屏幕采集到当前的指关节信息,并判定其为非机主的指关节信息,自动触控手机的防盗系统,手机的防盗系统自动将盗窃者的体貌特征拍下来发送到手机预先绑定的账号上,同时若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盗窃者将手机拿在手里查看该手机的外观时,无意间手机触碰到终端的指纹采集器上,手机强制自行开启,并且自动触控手机的防盗系统,手机的防盗系统自动将盗窃者的体貌特征拍下来发送到终端预先绑定的账号上,而此时一旦手机开机、进入防盗系统,手机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强制关机,只有机主的正确指纹数据才能激活手机,该方法进行快速报警,同时有利于案件的侦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的终端防盗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终端丢失时及时获取被盗信息,警方可以根据被盗信息对案件进行侦破找回丢失终端;提高终端的安全性,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并且避免了不法分子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且在保证终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防盗的装置及终端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终端防盗的装置及终端与上文描述的终端防盗的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防盗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采集模块101,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对比模块102,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被盗信息采集模块103,用于若用户不为预定用户,则采集被盗信息;
发送模块104,用于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开机启动模块,用于若处于关机状态,则启动开机程序。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采集模块101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采集模块101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关机无效模块,用于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信息和/或指关节信息。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被盗信息采集模块103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和/或,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所在的环境信息;和/或,
第三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具体的,这三个采集单元至少存在一个单元。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所述用户的指纹信息或指关节信息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
结束模块,用于当大于预设时间,则结束本次防盗流程;
对比模块,用于当不大于预设时间,则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机主用户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鉴权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
拔卡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框图;该终端可以包括:
生物特征采集器100,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处理器200,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若不为预定用户,则采集被盗信息;
发送器300,用于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其中,所述发送器300为与外界进行通讯实现数据交互的通讯组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处理器200还用于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若若处于关机状态,则启动开机程序。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生物特征采集器100具体用于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生物特征采集器100具体用于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处理器200还用于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处理器200具体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和/或,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所在的环境信息;和/或,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处理器200还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若否,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且采集被盗信息之前,还包括:
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若是,则启动开机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
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用户不为预定用户之后,还包括:
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被盗信息,包括:
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环境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
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
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并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8.一种终端防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
被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若用户不为预定用户,则采集被盗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开机启动模块,用于若处于关机状态,则启动开机程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按照预定采集周期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根据预定采集周期、按照预定循环顺序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循环顺序为将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交叉排序生成的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机无效模块,用于设定关机程序为无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盗信息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图像信息;和/或,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所在的环境信息;和/或,
第三采集单元,用于启动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鉴权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执行拔卡操作时,提示用户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鉴权操作;
拔卡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鉴权通过后,允许执行拔卡操作;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鉴权未通过,则采集被盗信息。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特征采集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定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定用户;若不为预定用户,则采集被盗信息;
发送器,用于按照预定路径发送所述被盗信息。
CN201611086065.8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Pending CN106778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6065.8A CN106778390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6065.8A CN106778390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390A true CN106778390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1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6065.8A Pending CN106778390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83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723A (zh) * 2017-07-31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过程记录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7347A (zh) * 2020-06-12 2020-09-15 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式搜索系统及其搜索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823A (zh) * 2011-04-12 2011-08-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被盗的跟踪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899490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430163A (zh) * 2015-10-28 2016-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的追踪方法及追踪系统
CN105450841A (zh) * 2014-09-25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98025A (zh) * 2015-12-29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被盗移动终端的寻找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823A (zh) * 2011-04-12 2011-08-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被盗的跟踪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450841A (zh) * 2014-09-25 2016-03-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99490A (zh) * 2015-05-27 2015-09-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430163A (zh) * 2015-10-28 2016-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的追踪方法及追踪系统
CN105898025A (zh) * 2015-12-29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被盗移动终端的寻找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723A (zh) * 2017-07-31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过程记录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7347A (zh) * 2020-06-12 2020-09-15 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式搜索系统及其搜索方法
CN111667347B (zh) * 2020-06-12 2023-11-07 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式搜索系统及其搜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7631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90183266A1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recovering a lost or stol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14280B (zh) 一种权限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901805B (zh) 一种身份鉴权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912905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8076426A (zh) 终端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9117044A (zh) 用于基于指纹传感器输入来操纵用户界面的设备和方法
CN104967593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75836A (zh) 一种展示锁屏窗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8175A (zh) 一种界面锁定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6502467B (zh) 一种用户终端的屏幕唤醒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CN106470269A (zh) 一种手机防盗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80497A (zh) 移动终端及儿童模式实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4006A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33779A (zh) 一种解锁认证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10719A (zh) 快捷操作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609407A (zh) 一种用户终端中信息安全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8537058A (zh) 终端的多角色使用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08985047A (zh) 一种解锁方法、终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79381B (zh) 一种通知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781234A (zh) 功能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542325A (zh) 双面屏触控方法、双面屏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32758A (zh) 终端追踪方法、处理装置及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211070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保护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778390A (zh) 一种终端防盗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