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8167B -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8167B
CN106778167B CN201611095565.8A CN201611095565A CN106778167B CN 106778167 B CN106778167 B CN 106778167B CN 201611095565 A CN201611095565 A CN 201611095565A CN 106778167 B CN106778167 B CN 106778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module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55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8167A (zh
Inventor
邱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nwindow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nwindow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nwindow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nwindow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955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8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8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8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1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本发明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

Description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也成为用户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由于指纹的唯一性,指纹锁在移动终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对于家庭用的PAD来说,可以预先录入多个家庭成员的指纹,之后在进行指纹识别解锁PAD时,将采集到的待测指纹依次与预先录入的多个指纹进行比对,若待测指纹与其中的一个预先录入的指纹匹配,则指纹识别成功,此时才能解锁PAD。在进行指纹识别时,由于待测指纹需要与预先录入的多个指纹进行比对,使得指纹识别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的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
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依次采集至少一个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第一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采集一个用户的单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单个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第二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指纹识别方法,所述指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
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可选地,所述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依次采集至少一个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可选地,所述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采集一个用户的单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单个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本发明提出的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模块首先获取该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然后比对模块将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若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处理模块确定指纹识别成功,由于第一指纹信息只需要与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而不需要依次与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因此,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可选的采集用户指纹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装置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之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其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其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等的形式而存在。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装置接收信号广播。特别地,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前向链路媒体(MediaFLO@)的数据广播装置、地面数字广播综合服务(ISDB-T)等等的数字广播装置接收数字广播。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构造为适合提供广播信号的各种广播装置以及上述数字广播装置。经由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模块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短程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的典型示例是GPS(全球定位装置)。根据当前的技术,GPS模块115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GPS模块115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拾音器、蜂鸣器等等。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装置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装置。
这样的通信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装置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装置(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装置(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装置,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BS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装置可以包括多个BSC275。
每个BS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装置(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装置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装置(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典型操作,BS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提出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各个实施例。
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比如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即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支付交易、即时通讯等。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也成为用户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由于指纹的唯一性,指纹锁在移动终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用户预先录入自己的指纹,之后就根据该预先录入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识别成功才可以解锁移动终端。下面以指纹解锁移动终端为例对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但该指纹识别装置不限于应用于指纹解锁,比如还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在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移动终端中,当用户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用户在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区域执行输入指纹操作,比如,若移动终端的home键为指纹识别区域,如图4所示,当用户按压移动终端的home键时,移动终端采集用户当前的待测指纹。当采集到用户当前的待测指纹后,获取模块10获取该待测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其中,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可以是指纹的数据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指纹信息也可以是指纹的图像信息等。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待测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称为第一指纹信息。
比对模块20,用于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为了实现指纹识别,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预存有针对于该移动终端具有使用权限的一个或多个用户对应的指纹信息,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移动终端预存的指纹信息称为第二指纹信息。该第二指纹信息并不是简单的某一个录入指纹的对应的指纹信息,或者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指纹信息,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每个录入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称为第三指纹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指纹信息是由一个或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的。比如,当录入了5个录入指纹时,每个录入指纹分别对应一组第三指纹信息,第二指纹信息由这5个录入指纹对应的5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当获取模块10获取到待测指纹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后,比对模块20将获取的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获得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处理模块30,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本实施例中,针对于指纹信息比对时的匹配度,还预先设置一个对应的预设阈值,比如设置该预设阈值为40%,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作限制。在获得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之后,若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该预设阈值,此时,处理模块30确定指纹识别成功。否则,若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时,则处理模块30确定指纹识别失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是重组生成的指纹信息,在进行指纹信息比对时,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不可能会很高,因此,可选地该预设阈值不会设置为很高的值,否则,若该预设阈值设置为很高的值时,那基本上所有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都会识别失败。
本实施例中,由于只是预存了第二指纹信息,而不是预存了多个录入指纹的多个第三指纹信息,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比对模块20只需要将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而不需要依次与多个第三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因此,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这样,就避免了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比如通过指纹识别解锁移动终端时,由于指纹识别效率不太高使得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模块10首先获取该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然后比对模块20将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若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处理模块30确定指纹识别成功,由于第一指纹信息只需要与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而不需要依次与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因此,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提出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第二实施例。指纹识别装置第二实施例与指纹识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指纹识别装置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依次采集至少一个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40,用于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第一保存模块50,用于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移动终端是供一个用户使用还是供多个用户使用,在录入指纹时就会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在第一种情况中,移动终端供多个用户使用,多个用户预先在移动终端上录入自己的指纹,移动终端依次采集各个用户的录入指纹,在每次采集到录入指纹时,获取模块10获取录入指纹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在指纹录入完成时,获取模块10获取到多个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第一生成模块40将获取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第一保存模块50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2)在第二种情况中,移动终端供一个用户使用,该用户可预先在移动终端上录入自己的多个指纹,比如预先录入自己左手指的指纹和右手指的指纹。移动终端依次采集该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在每次采集到录入指纹时,获取模块10获取录入指纹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在指纹录入完成时,获取模块10获取到该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第一生成模块40将获取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第一保存模块50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对于第一生成模块40根据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第二指纹信息的方式,可以是分别从每一组第三指纹信息中提取出重要的局部指纹信息,然后将从各第三指纹信息中提取出的所有局部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该第二指纹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生成模块4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根据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第二指纹信息,而不仅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对于第一生成模块40根据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第二指纹信息的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在进行指纹识别,若预设阈值设置过低,很有可能会导致没有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可以指纹识别成功,从而使得指纹识别的精确性不高;但若预设阈值设置过高,又可能会导致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都会识别失败,因此,合理设置预设阈值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由于若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也即第三指纹信息的组数越多,相应地每组第三指纹信息在整体的第二指纹信息中所占的比重越低,这样,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的匹配度就会越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指纹识别之前,第一设置模块根据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来设置该预设阈值,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小;反之,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少,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大。从而确保既能避免没有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可以指纹识别成功,又保证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不会指纹识别失败。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当用户预先录入了多个指纹时,第一设置模块根据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来设置预设阈值,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小;反之,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少,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大。从而确保既能避免没有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可以指纹识别成功,又保证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不会指纹识别失败。因此,在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的同时,还保证了指纹识别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第三实施例。指纹识别装置第三实施例与指纹识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指纹识别装置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采集一个用户的单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单个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第二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在第二实施例中,考虑了录入多个指纹的情况,但在有些时候,用户也会只录入一个指纹,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用户录入一个指纹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用户预先在移动终端上录入自己的一个指纹,移动终端采集到该用户的单个录入指纹时,获取模块10获取该单个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比如,预先设置一个预设方向,获取模块10依次获取该单个录入指纹在预设方向、以及该单个录入指纹在与预设方向成90°角度方向、该单个录入指纹在与预设方向成180°角度方向、该单个录入指纹在与预设方向成270°角度方向等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第二生成模块将获取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第二保存模块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为了合理设置预设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由于本实施例中,录入指纹是单个,不能根据录入指纹的数量来设置预设阈值。但在本实施例中,若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也即第三指纹信息的组数越多,相应地每组第三指纹信息在整体的第二指纹信息中所占的比重越低,这样,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的匹配度就会越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指纹识别之前,第二设置模块根据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来设置该预设阈值,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小;反之,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少,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大。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由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是由用户的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因此,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比对模块20直接将采集到的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就可以,而不用从多个角度旋转待测指纹,然后根据旋转后的待测指纹进行比对,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比如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即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支付交易、即时通讯等。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也成为用户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由于指纹的唯一性,指纹锁在移动终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用户预先录入自己的指纹,之后就根据该预先录入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识别成功才可以解锁移动终端。下面以指纹解锁移动终端为例对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但该指纹识别方法不限于应用于指纹解锁,比如还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在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指纹解锁时,用户在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区域执行输入指纹操作,比如,若移动终端的home键为指纹识别区域,如图4所示,当用户按压移动终端的home键时,移动终端采集用户当前的待测指纹。当移动终端采集到用户当前的待测指纹后,获取该待测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其中,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可以是指纹的数据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指纹信息也可以是指纹的图像信息等。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待测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称为第一指纹信息。
步骤S20,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为了实现指纹识别,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预存有针对于该移动终端具有使用权限的一个或多个用户对应的指纹信息,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移动终端预存的指纹信息称为第二指纹信息。该第二指纹信息并不是简单的某一个录入指纹的对应的指纹信息,或者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指纹信息,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每个录入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称为第三指纹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指纹信息是由一个或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的。比如,当依次录入了5个录入指纹时,移动终端分别获取这5个录入指纹各自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也即会获取5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移动终端将这5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的第二指纹信息,并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对于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第二指纹信息的方式,可以是分别从每一组第三指纹信息中提取出重要的局部指纹信息,然后将从各第三指纹信息中提取出的所有局部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该第二指纹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根据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第二指纹信息,而不仅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对于根据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第二指纹信息的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当获取到待测指纹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后,移动终端将获取的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获得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步骤S30,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本实施例中,针对于指纹信息比对时的匹配度,还预先设置一个对应的预设阈值,比如设置该预设阈值为40%,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作限制。在获得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之后,若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该预设阈值,此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否则,若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时,则确定指纹识别失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是重组生成的指纹信息,在进行指纹信息比对时,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不可能会很高,因此,可选地该预设阈值不会设置为很高的值,否则,若该预设阈值设置为很高的值时,那基本上所有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都会识别失败。
本实施例中,由于只是预存了第二指纹信息,而不是预存了多个录入指纹的多个第三指纹信息,在进行指纹识别时,只需要将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而不需要依次与多个第三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因此,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这样,就避免了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比如通过指纹识别解锁移动终端时,由于指纹识别效率不太高使得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首先获取该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然后将该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若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指纹识别成功,由于第一指纹信息只需要与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而不需要依次与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因此,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提出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指纹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与指纹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指纹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41,依次采集至少一个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步骤S42,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步骤S43,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移动终端是供一个用户使用还是供多个用户使用,在录入指纹时就会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在第一种情况中,移动终端供多个用户使用,多个用户预先在移动终端上录入自己的指纹,移动终端依次采集各个用户的录入指纹,在每次采集到录入指纹时,移动终端获取录入指纹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在指纹录入完成时,移动终端获取到多个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移动终端将获取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并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2)在第二种情况中,移动终端供一个用户使用,该用户可预先在移动终端上录入自己的多个指纹,比如预先录入自己左手指的指纹和右手指的指纹。移动终端依次采集该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在每次采集到录入指纹时,移动终端获取录入指纹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在指纹录入完成时,移动终端获取到该用户的多个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移动终端将获取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并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在进行指纹识别,若预设阈值设置过低,很有可能会导致没有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可以指纹识别成功,从而使得指纹识别的精确性不高;但若预设阈值设置过高,又可能会导致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都会识别失败,因此,合理设置预设阈值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20之前,还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由于若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也即第三指纹信息的组数越多,相应地每组第三指纹信息在整体的第二指纹信息中所占的比重越低,这样,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的匹配度就会越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指纹识别之前,根据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来设置该预设阈值,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小;反之,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少,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大。从而确保既能避免没有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可以指纹识别成功,又保证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不会指纹识别失败。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当用户预先录入了多个指纹时,根据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来设置预设阈值,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小;反之,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少,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大。从而确保既能避免没有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可以指纹识别成功,又保证预先录入指纹的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不会指纹识别失败。因此,在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的同时,还保证了指纹识别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提出本发明指纹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指纹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与指纹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指纹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51,采集一个用户的单个录入指纹,并获取所述单个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
步骤S52,将所述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步骤S53,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在第二实施例中,考虑了录入多个指纹的情况,但在有些时候,用户也会只录入一个指纹,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用户录入一个指纹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用户预先在移动终端上录入自己的一个指纹,移动终端采集到该用户的单个录入指纹时,获取该单个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比如,预先设置一个预设方向,移动终端依次获取该单个录入指纹在预设方向、以及该单个录入指纹在与预设方向成90°角度方向、该单个录入指纹在与预设方向成180°角度方向、该单个录入指纹在与预设方向成270°角度方向等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然后,移动终端将获取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并将生成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保存。
为了合理设置预设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20之前,还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由于本实施例中,录入指纹是单个,不能根据录入指纹的数量来设置预设阈值。但在本实施例中,若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也即第三指纹信息的组数越多,相应地每组第三指纹信息在整体的第二指纹信息中所占的比重越低,这样,用户在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的匹配度就会越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指纹识别之前,根据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来设置该预设阈值,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多,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小;反之,多个预设角度的数量越少,则将预设阈值设置越大。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由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是由用户的录入指纹在多个预设角度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因此,在进行指纹识别时,直接将采集到的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就可以,而不用从多个角度旋转待测指纹,然后根据旋转后的待测指纹进行比对,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指纹识别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
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依次采集至少两个用户的录入指纹,并获取至少两个用户录入指纹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将获取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
第一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2.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
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存的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由录入指纹对应的多组第三指纹信息重组生成;
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其中,所述在采集到移动终端用户的待测指纹时,获取所述待测指纹的第一指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依次采集至少两个用户的录入指纹,并获取至少两个用户录入指纹对应的第三指纹信息,将获取的多组不同的第三指纹信息进行重组生成一个整体第二指纹信息;
保存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当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指纹识别成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设置所述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多个录入指纹的数量越多,所述预设阈值越小。
CN201611095565.8A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78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5565.8A CN106778167B (zh)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5565.8A CN106778167B (zh)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167A CN106778167A (zh) 2017-05-31
CN106778167B true CN106778167B (zh) 2020-08-21

Family

ID=5888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55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78167B (zh) 2016-11-30 2016-11-30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8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5878B2 (en) 2015-10-23 2020-04-2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force sensing capability
CN112580387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709002A (zh) * 2020-06-16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验证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0838A (zh) * 2016-02-18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912918A (zh) * 2016-06-17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5930708A (zh) * 2016-04-14 2016-09-0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力度与生物特征识别的数字号码解屏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2278A1 (en) * 2004-11-19 2006-05-25 Cohen Mark S Method and system fo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f user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0838A (zh) * 2016-02-18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930708A (zh) * 2016-04-14 2016-09-0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力度与生物特征识别的数字号码解屏系统及方法
CN105912918A (zh) * 2016-06-17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167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3489B (zh) 防止屏幕误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27804B (zh)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解锁装置
CN105468158B (zh) 颜色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11850B (zh) 移动终端及其截屏方法
CN106302651B (zh) 图片的社交分享方法及具有图片社交分享系统的终端
CN104932697B (zh) 手势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05515619B (zh) 蓝牙通话方法和系统
CN106249989B (zh) 一种分享内容时的社交应用程序图标排列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817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34560B (zh)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135546B (zh) 一种无线网络运行信道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598538B (zh) 指令集合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6778167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699309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扫描方法
CN106455009B (zh) 一种搜网装置和方法
CN106484534B (zh) 用于展示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5791541B (zh) 截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78557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6569670B (zh) 处理应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51350B (zh) 一种移动终端磁盘的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06534446B (zh) 移动终端拨号装置和方法
CN106559577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12877B (zh) 移动终端sim卡的激活方法及激活装置
CN106385494B (zh) 移动终端应用的动态首页的获取方法及获取装置
CN105573563B (zh) 移动终端和在移动终端上实现触控操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6

Address after: 210013, Gu Ping Gang 4,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xinwindow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high tech Zone of Nanshan District City, No. 9018 North Central Avenue's innovation building A, 6-8 layer, 10-11 layer, B layer, C District 6-10 District 6 floor

Applicant before: NUBIA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