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8128B - 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78128B CN106778128B CN201611085029.XA CN201611085029A CN106778128B CN 106778128 B CN106778128 B CN 106778128B CN 201611085029 A CN201611085029 A CN 201611085029A CN 106778128 B CN106778128 B CN 1067781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user
- behavior information
- usage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该信息保护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用户在不同时间对所述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将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该方案在使用终端的用户不是预设用户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提高了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比如手机密码被窃取、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手机丢失后电子银行的相关存款被盗刷等等。
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性,有必要防止非法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检测,在该用户身份检测不通过时,限制该用户访问权限,以防止信息泄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提高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保护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所述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用户在不同时间对所述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
将所述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所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判断所述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
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保护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所述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用户在不同时间对所述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所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判断所述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
限制模块,用于在不是预设用户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存储有可以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用户在不同时间对所述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将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所述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该方案在用户不是预设用户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提高了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信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保护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保护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保护装置,或者集成了所述信息保护装置的终端,所述信息保护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Windows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等移动设备,上述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和终端。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从信息保护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信息保护装置具体可以软件或者硬件的形式集成在终端中,该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请参照图1,图1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信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对本优选实施例的信息保护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101、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该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用户在不同时间对所述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
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是指用户根据自身喜好、需求对终端上的应用进行操作的信息。终端上具有多种应用,包括聊天应用、游戏应用、视频应用等,由于人的喜好、需求不同,用户对同一应用的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也不同。这些对终端不同应用的使用时间信息、使用频率信息不仅构成了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也使得使用行为信息多种多样。比如说,一些用户喜欢玩游戏,每天都要用手机玩2-3个小时的游戏;一些用户喜欢在起床后用用手机的音乐应用听听歌;一些用户喜欢在23点睡觉前用手机看会新闻以帮助入眠。显而易见的,上述这些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某天终端的使用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很有可能是他人在使用终端。这时会存在隐私、财产等安全信息泄漏的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来判断是否是他人在使用终端。其中多个应用可以是同一应用类别中的多个应用,也可以是不同应用类别中的多个应用,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第一使用行为信息为当前对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多个应用的历史使用行为信息。
从对应用的使用时间角度来说,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一使用时长,第二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二使用时长、第三使用时长和平均使用时长。其中第二使用时长表示历史最大使用时长,第三使用时长表示历史最小使用时长。
从对应用的使用频率角度来说,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还可以包括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应用的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还可以包括应用的第二使用频率、应用的第三使用频率和应用的平均使用频率。其中,应用的第二使用频率表示历史最大使用频率,应用的第三使用频率表示历史最小使用频率。随后转入步骤S102。
S102、将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可以用第二使用时长、第三使用时长分别和第一使用时长进行对比,也可以用第二使用频率、第三使用频率分别和第一使用频率进行对比。以使用时长的对比为例来说,可以先计算第一使用时长与第二使用时长的第一差值,第一使用时长与第三使用时长的第二差值;再将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随后转入步骤S103。
S103、根据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
如果步骤S102中得到的对比结果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都大于预设差值,说明终端的使用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可以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其中,预设用户是指具有主人身份的用户,优选的,也可以是预设的允许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的用户。随后转入步骤S104。
S104、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其中目标信息包括隐私信息、财产安全信息和人身安全信息等。这样可以通过保护这些目标信息来提高终端安全性。
本优选实施例的信息保护方法通过将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在不是预设用户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因此提高了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对本发明信息保护方法作进一步介绍。
本优选实施例将从信息保护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信息保护装置具体可以软件或者硬件的形式集成在终端中,该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请参照图2,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保护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对本优选实施例的信息保护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201、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其中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一使用时长,第二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二使用时长和第三使用时长。
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是指用户根据自身喜好、需求对终端上的应用进行操作的信息。终端上具有多种应用,包括上聊天应用、游戏应用、视频应用等,由于人的喜好、需求不同,用户对同一应用的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也不同。这些对终端不同应用的使用时间信息、使用频率信息不仅构成了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也使得使用行为信息多种多样。比如说,一些用户喜欢玩游戏,每天都要用手机玩2-3个小时的游戏;一些用户喜欢在起床后用用手机的音乐应用听听歌;一些用户喜欢在23点睡觉前用手机看会新闻以帮助入眠。显而易见的,上述这些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某天终端的使用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很有可能是他人在使用终端。这时会存在隐私、财产等安全信息泄漏的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来判断是否是他人在使用终端,其中第一使用行为信息为当前对多个应用的使用行为信息,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为多个应用的历史使用行为信息。
从对应用的使用时间角度来说,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一使用时长dcurr,第二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二使用时长dmax、第三使用时长dmin和平均使用时长davg。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使用时长dmax表示历史最大使用时长,第三使用时长dmin表示历史最小使用时长。
综上,可以根据应用的功能对终端上的应用进行分类,比如上网应用、游戏应用、电影应用等。而对这些应用类别的使用时间信息、使用频率信息就构成了终端的使用行为信息。从数学角度来描述,可以对使用行为信息设置标签,如标签集合TAG={上网应用E、游戏应用G、电子书应用B、电影应用F、音乐应用M、聊天应用C},其内每个标签代表一种应用类别。而使用这些应用类别的使用频率信息F、使用时间信息T和使用时长信息D等可设置为标签的域值。举例来说,上网应用E的使用时长信息D又包括上网应用的历史最大使用时长即上网应用的第二使用时长dE,max、上网应用的历史最小使用时长即上网应用的第三使用时长dE,min、上网应用的平均使用时长dE,avg、上网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dE,curr。其中,dE,max、dE,min和dE,avg属于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而dE,curr属于第一使用行为信息。
如果上网应用E对应的平均使用时长为3小时,游戏应用G对应的平均时长为4小时,剩下的标签对应的平均使用时长都为1小时,则可以选择平均使用时长最长的两项标签上网应用E和游戏应用G来判断用户行为是否发生较大变化,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随后转入步骤S202。
步骤S202、获取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与应用的第二使用时长的第一差值,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与应用的第三使用时长的第二差值;将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假设判断用户行为是否发生较大变化的应用标签集合为TAG={上网应用E},域值为使用时长信息D。其上网应用E的历史最大使用时长即第二使用时长dE,max为6小时,历史最小使用时长即第三使用时长dE,min为4小时,预设差值为2小时。则第一使用时长dE,curr为1小时时,可以计算得到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dE,curr与应用的第二使用时长dE,max的第一差值为5小时,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dE,curr与应用的第三使用时长dE,min的第二差值为3小时,将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后,得到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都比预设差值大的对比结果。随后转入步骤S203。
步骤S203、如对比结果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都大于预设差值,则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接着根据该对比结果来判断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其中,预设用户是指具有主人身份的用户,优选的,也可以是预设的允许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的用户。如果对比结果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都大于预设差值,说明终端的使用行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可以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请参考图3,图3显示了终端在步骤S201-步骤S203中的处理过程。假设预设差值为1.5小时,首先通过终端中的计时器统计当日上网应用、游戏应用和电影应用的使用时长之和,得到第一使用时长,又上网应用的使用时长为1小时,游戏应用的使用时长为2小时,电影应用的使用时长为3小时,因此第一使用时长为6小时。然后获取存储在终端中的该三种应用的第二使用时长和第三使用时长,分别为8小时和3小时。然后,将第一使用时长分别与第二使用时长和第三使用时长进行对比,得到第一使用时长与第二使用时长的第一差值为2小时,第一使用时长与第三使用时长的第二差值为3小时。显然该第一差值2小时和第二差值3小时都大于预设差值1.5小时,因此可以确定该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步骤S202-步骤S203根据使用时长来判断用户是不是预设用户。优选的,从对应用的使用频率角度来说,第一使用行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使用频率fcur,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使用频率fmax、第三使用频率fmin和平均使用频率favg,即还可以根据使用频率来判断用户是不是预设用户。第二使用频率fmax表示历史最大使用频率,第三使用频率fmin表示历史最小使用频率。
同理,根据第二使用行为信息选择具有最高平均使用频率的应用标签,假设为音乐应用的M。则将音乐应用的历史最大使用频率即音乐应用的第二使用频率fM,max、音乐应用的历史最小使用频率即音乐应用的第三使用频率fM,min分别与音乐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fM,curr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如对比结果是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大于第二使用频率,或小于第三使用频率,则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优选的,还可以根据应用的使用时间来判断用户是不是预设用户。比如说用户一般是晚上用手机看电影,如果某天检测到用户白天用手机看电影时,就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判断原理同上,具体的判断过程在此不作说明。随后转入步骤S204。
步骤S204、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
由于用户行为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比如说一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可能会沉迷于某款游戏,下一段时间可能对该游戏失去兴趣,改看电视剧。因此进一步的,可以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然后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来验证,以提高用户身份判断的正确性。具体的,可以提示用户输入密码。随后转入步骤S205。
步骤S205、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判断身份信息验证是否通过。
接收到身份信息后,对该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具体的,如果接收到的身份信息为用户输入的密码,则将该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对比,如果不匹配,则说明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转入步骤S206;如果匹配,说明身份信息验证通过,转入步骤S207。
步骤S206、如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如果用户权限认证不通过,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其中目标信息包括隐私信息、财产安全信息和人身安全信息等。这样可以通过保护这些目标信息来提高终端安全性。
步骤S207、如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则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
如果用户权限认证通过,说明虽然终端的使用信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该用户是预设用户。因此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以提高信息保护的准确性。
由于,离当前时间越近的终端使用行为信息越能反应用户的行为习惯,因此可以对不同时间的使用行为信息设置不同的加权信息。具体的,获取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对应的加权信息;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加权信息计算得到目标使用行为信息;根据目标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举例来说,假设当前时间为x0,用户使用终端上网应用的历史平均使用时长为DE,avg(x0),加权系数为其中k1,k2为系数,用户在第X天使用终端上网的时长为DE(x),则使用DE(x)更新DE,avg(x0)的公式如下:
本优选实施例的信息保护方法通过将用户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在不是预设用户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因此提高了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保护装置,该信息保护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中,该终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如图4所示,该信息保护装置30包括获取模块301、对比模块302、判断模块303和限制模块304,具体描述如下: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用户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对比模块302,用于将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判断模块303,用于根据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限制模块304,用于在不是预设用户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进一步的,对比模块302包括获取子模块3021和对比子模块3022,具体描述如下:
获取子模块3021,用于获取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与应用的第二使用时长的第一差值,使用时长与应用的第三使用时长的第二差值;对比子模块3022,用于将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判断模块303,用于在对比结果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都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进一步的,对比子模块3022,用于将第二使用频率和第三使用频率分别与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判断模块303,用于在对比结果是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大于第二使用频率,或小于第三使用频率时,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进一步的,限制模块304包括接收子模块3041、验证子模块3042、限制子模块3043和更新子模块3044,具体描述如下:
接收子模块3041,用于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验证子模块3042,用于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判断身份信息验证是否通过;限制子模块3043,用于在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更新子模块3044,用于在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行为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比如说一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可能会沉迷于某款游戏,下一段时间可能对该游戏失去兴趣,改看电视剧。因此进一步的,可以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具体的,可以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然后通过调用接收子模块3041接收用户输入的密码,再通过调用验证子模块3042对该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对比,以验证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调用限制子模块3043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其中目标信息包括隐私信息、财产安全信息和人身安全信息等。这样可以通过保护这些目标信息来提高终端安全性;如果匹配,则说明虽然终端的使用信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该用户是预设用户。因此调用更新子模块3044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以提高信息保护的准确性。
本优选实施例的信息保护装置通过将用户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在不是预设用户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因此提高了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5所示,该终端400包括射频(RF,RadioFrequency)电路401、存储器402、输入模块403、显示模块404和处理器405等部件。
其中,射频电路401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目标应用(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
输入模块4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模块403可包括触敏表面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敏表面,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
显示模块404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
处理器405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40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405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目标应用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05中。
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蓝牙模块、摄像头、传感器、无线保真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405先获取多个应用的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然后将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再根据该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最后在不是预设用户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进一步的,处理器405先获取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与应用的第二使用时长的第一差值,应用的第一使用时长与应用的第三使用时长的第二差值;然后将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最后在对比结果是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都大于预设差值时,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进一步的,处理器405先将第二使用频率和第三使用频率分别与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再在对比结果是应用的第一使用频率大于第二使用频率,或小于第三使用频率时,确定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进一步的,处理器405先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再对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判断身份信息验证是否通过;在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在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
进一步的,处理器405先获取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对应的加权信息;再根据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加权信息计算得到目标使用行为信息;最后根据目标使用行为信息更新第二使用行为信息。
本优选实施例的终端通过将用户第一使用行为信息和第二使用行为信息进行对比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在不是预设用户的情况下,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因此提高了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终端的存储器中,并被该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信息发布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其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芯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信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常用应用的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和历史使用行为信息,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一统计值,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二统计值和第三统计值;
获取所述第一统计值与所述第二统计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统计值与所述第三统计值的第二差值,将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以得到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
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为第一使用时长,所述第二统计值为第二使用时长,所述第三统计值为第三使用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步骤包括:
如所述对比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都大于所述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为第一使用频率,所述第二统计值为第二使用频率,所述第三统计值为第三使用频率;
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步骤包括:
如所述对比结果是所述第一使用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使用频率,或所述第一使用频率小于所述第三使用频率,则确定所述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不是预设用户,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判断所述身份信息验证是否通过;
如所述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则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如所述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更新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更新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对应的加权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和所述加权信息计算得到目标使用行为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使用行为信息更新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
6.一种信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应用的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和历史使用行为信息,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一统计值,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包括第二统计值和第三统计值;
对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统计值与所述第二统计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统计值与所述第三统计值的第二差值,将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以得到对比结果;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判断用户是否是预设用户;
限制模块,用于在不是预设用户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为第一使用时长,所述第二统计值为第二使用时长,所述第三统计值为第三使用时长;
所述对比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使用时长与所述第二使用时长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使用时长与所述第三使用时长的第二差值;
对比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分别与预设差值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是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都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统计值为第一使用频率,所述第二统计值为第二使用频率,所述第三统计值为第三使用频率;
所述对比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使用频率和所述第三使用频率分别与所述第一使用频率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对比结果是所述第一使用频率大于所述第二使用频率,或所述第一使用频率小于所述第三使用频率时,确定所述用户不是预设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验证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判断所述身份信息验证是否通过;
限制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身份信息验证未通过时,对目标信息进行访问限制;
更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更新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对应的加权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使用行为信息和所述加权信息计算得到目标使用行为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使用行为信息更新所述历史使用行为信息。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85029.XA CN106778128B (zh) | 2016-11-30 | 2016-11-30 | 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85029.XA CN106778128B (zh) | 2016-11-30 | 2016-11-30 | 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78128A CN106778128A (zh) | 2017-05-31 |
CN106778128B true CN106778128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5891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85029.XA Active CN106778128B (zh) | 2016-11-30 | 2016-11-30 | 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781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3812B (zh) * | 2017-07-05 | 2020-12-08 |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安全防御方法及装置 |
CN107465810B (zh) * | 2017-07-11 | 2020-07-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9246285B (zh) * | 2018-02-25 | 2019-09-20 | 深圳市联合同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智能加密和解密的方法 |
CN108573132B (zh) * | 2018-02-25 | 2019-03-12 | 南京依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app使用次数匹配系统 |
CN112231681A (zh) * | 2020-03-16 | 2021-01-15 | 沈寿娟 | 基于物联网的访问权限验证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7356A (zh) * | 2013-01-11 | 2013-05-0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的移动终端隐私保护和追踪方法 |
CN103188230A (zh) * | 2011-12-29 | 2013-07-0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数据保护方法 |
CN103927471A (zh) * | 2014-04-18 | 2014-07-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认证方法和装置 |
CN105005725A (zh) * | 2015-07-17 | 2015-10-2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5844126A (zh) * | 2016-03-16 | 2016-08-10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智能电子设备用户自动认证方法 |
CN105844123A (zh) * | 2015-01-14 | 2016-08-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终端上身份认证的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
-
2016
- 2016-11-30 CN CN201611085029.XA patent/CN1067781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8230A (zh) * | 2011-12-29 | 2013-07-0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数据保护方法 |
CN103077356A (zh) * | 2013-01-11 | 2013-05-0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的移动终端隐私保护和追踪方法 |
CN103927471A (zh) * | 2014-04-18 | 2014-07-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认证方法和装置 |
CN105844123A (zh) * | 2015-01-14 | 2016-08-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终端上身份认证的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
CN105005725A (zh) * | 2015-07-17 | 2015-10-2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5844126A (zh) * | 2016-03-16 | 2016-08-10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智能电子设备用户自动认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78128A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78128B (zh) | 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181858B (zh) | 一种显示通知消息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5512545B (zh) | 访问权限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8563933A (zh) | 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729781B (zh) | 移动终端防丢失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815509B (zh) | 一种多媒体文件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338725A (zh) | 界面布局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7316033A (zh) | 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6951766A (zh) | 智能终端的场景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
EP358471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897476B (zh) | 防误触设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7346397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7729764A (zh) | 敏感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6778295A (zh) | 文件存储、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791024A (zh) | 语音信息播放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422976A (zh) | 基于黑屏手势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0765502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EP3486823B1 (en) | System notification service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7831886A (zh) | 关联启动应用的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
CN110908728A (zh) | 权限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5868598A (zh) | 一种指纹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 |
CN110730948A (zh) |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4933340A (zh) | 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437018B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933684A (zh) | 一种广播接收者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