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7767B -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7767B
CN106777767B CN201710006721.7A CN201710006721A CN106777767B CN 106777767 B CN106777767 B CN 106777767B CN 201710006721 A CN201710006721 A CN 201710006721A CN 106777767 B CN106777767 B CN 106777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train
alleviation
critic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67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7767A (zh
Inventor
贾晋中
孟宪洪
王开云
杨敏
唐永康
何占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67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7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7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7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7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7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N个缓解速度,计算N个缓解时间;根据N个缓解速度和N个缓解时间,确定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获取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对应的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在参考曲线中,确定临界缓解速度。在以临界缓解速度实施缓解时,既保证了列车管再充气时间,避免下一次循环制动时空气制动力不足,以此确保列车安全,又提高了对下坡道势能的利用率和提高运营效率。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列车调速制动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调速制动时,设置合理的缓解速度可有效提高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特别是在列车离开坡道终点前,提高列车缓解速度,能保证列车以接近限速的速度离开坡道,从而提高对下坡道势能的利用率、减少动能损失,可达到节能减排效果,亦能节省列车在下坡道上的运行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如果缓解速度设置的不合理,若过高,会造成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不足,导致下一次循环制动时空气制动力不足,对列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若过低,下坡道势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动能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通过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调速制动时设置合理的临界缓解速度,即以该速度实施缓解时,缓解时间等于列车管再充气时间,既保证了列车管再充气时间,避免下一次循环制动时空气制动力不足,以此确保列车安全,又提高了对下坡道势能的利用率和提高运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其中所述N个缓解速度中包括所述最低缓解速度与所述下坡道限速;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N个缓解速度,计算所述N个缓解速度对应的N个缓解时间;
根据所述N个缓解速度和所述N个缓解时间,确定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
获取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对应的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
在所述参考曲线中,确定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包括:
从所述最低缓解速度到所述下坡道限速,间隔预设区间选取N个缓解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N个缓解时间中的每一个缓解时间,为列车从对应于所述缓解时间的缓解速度开始缓解,至速度达到所述下坡道限速所需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包括单质点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多质点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参考曲线中,确定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包括:
在所述参考曲线上,将所述临界缓解时间插值,得到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临界缓解速度,计算所述临界缓解速度对应的临界缓解时间;
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包括:
根据A1=Min{Tt/T,T/Tt}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其中A1为所述计算结果精度,Tt为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为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包括:
根据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其中A2为所述计算结果精度,Tt为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为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并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N个缓解速度,计算所述N个缓解速度对应的N个缓解时间,然后根据所述N个缓解速度和所述N个缓解时间,确定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并获取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对应的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最终在所述参考曲线中,确定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在以临界缓解速度实施缓解时,缓解时间等于列车管再充气时间,既保证了列车管再充气时间,避免下一次循环制动时空气制动力不足,以此确保列车安全,又提高了对下坡道势能的利用率和提高运营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临界缓解速度在所述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中的插值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以调速制动时缓解时间和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得到列车临界缓解速度,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01、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其中所述N个缓解速度中包括所述最低缓解速度与所述下坡道限速。
其中,所述最低缓解速度在最新版《铁路机车操作规程》中做了规定,设置为30Km/h,所述下坡道限速根据不同的坡道有不同的设置。
另外,从所述最低缓解速度到所述下坡道限速Vlimit,间隔预设区间选取N个缓解速度,即取得N个缓解速度:V1、V2、……VN,其中V1为所述最低缓解速度30Km/h,VN为所述下坡道限速Vlimit。所述预设区间可以是间隔相同的区间,也可以是间隔不同的区间,根据具体坡道、车型或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定。
上述考虑了不同缓解速度对计算的影响,能够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合理。
102、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N个缓解速度,计算所述N个缓解速度对应的N个缓解时间。
其中,所述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包括单质点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多质点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可根据需求来决定计算模型。
其中,单质点模型为考虑列车牵引、制动及钩缓等特性,将编组列车视为一个质点,即模型自由度为1;多质点模型为考虑列车牵引、制动及钩缓等特性,将编组列车的每节机车车辆均视为一个质点,即模型自由度为机车数+车辆数。
其中,所述列车车辆参数包括机车车辆型号及编组数量、质量、车钩缓冲装置的参数等等列车本身的参数,坡度值为所在坡道的坡度,所述N个缓解时间中的每一个缓解时间,为列车从对应于所述缓解时间的缓解速度开始缓解,至速度达到所述下坡道限速所需的时间,例如速度V1即所述最低缓解速度30Km/h,从30Km/h开始缓解,至速度达到所述下坡道限速,即到Vlimit时,所需的时间即为速度V1对应的缓解时间T1,则N个缓解速度对应N个缓解时间T1、T2、……TN
103、根据所述N个缓解速度和所述N个缓解时间,确定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
在缓解时间-缓解速度坐标系中,将点(V1,T1)、(V2,T2)、……(VN,TN)拟合为一条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所述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由不同缓解速度和计算出的对应缓解时间拟合而成,所模拟出的缓解时间和缓解速度之间的关系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104、获取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对应的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
根据所述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与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的关系图,获得所述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对应的列车管再充气时间。通过表1所示的缓解速度的分类,当以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时,得到临界缓解速度,以该速度实施缓解,缓解时间等于列车管再充气时间,既保证了列车管再充气时间,避免下一次循环制动时空气制动力不足,以此确保列车安全,列车不超出所述下坡道限速。
表1
105、在所述参考曲线中,确定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
其中,在所述参考曲线上,将所述临界缓解时间插值,得到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临界缓解速度,提高列车对下坡道势能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动能损失,提高运营效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列车空气制动力上升需要一定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司机在列车速度降低到临界缓解速度之后的适当时间实施缓解,并在列车速度达到坡道限速前实施下一次调速制动,以避免列车超速。
另外,对于得到的临界缓解速度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进行精度校验,先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临界缓解速度,计算所述临界缓解速度对应的临界缓解时间,然后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
可通过下述两种方式计算结果精度:
方式一:根据A1=Min{Tt/T,T/Tt}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其中A1为所述计算结果精度,Tt为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为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
方式二:根据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其中A2为所述计算结果精度,Tt为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为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
上述两种方式仅为示例,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临界缓解速度进行精度校验。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现以列车编组为SS4B型电力机车双机重联牵引108辆KM70货车,下坡道的坡度值为-9‰,下坡道限速为60Km/h,缓解时列车管减压量为50Kpa,下坡道限速Vlimit=60Km/h为例进行说明:
从所述最低缓解速度30Km/h到所述下坡道限速Vlimit=60Km/h,每隔5Km/h取一值,即取得7个缓解速度:V1=30Km/h、V2=35Km/h、V3=40Km/h、V4=45Km/h、V5=50Km/h、V6=55Km/h、V7=60Km/h。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7个缓解速度,计算列车在下坡道调速制动时,分别从V1=30Km/h、V2=35Km/h、V3=40Km/h、V4=45Km/h、V5=50Km/h、V6=55Km/h、V7=60Km/h开始缓解,至速度达到所述下坡道限速所需缓解时间,如表2所示:
表2
缓解速度/Km/h 30 35 40 45 50 55 60
缓解时间/S 199.8 183.4 164.6 141.9 114.9 86.7 0
在缓解时间—缓解速度坐标系中,将表2中所得到的点A(30,199.8)、B(35,183.4)、C(40,164.6)、D(45,141.9)、E(50,14.9)、F(55,86.7)、G(60,0)拟合出一条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如图2所示。
根据实际工况中列车编组和列车管减压量条件,可确定列车管再充风时间T=128s,将所述列车管再充风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在图2中的参考曲线中,将所述临界缓解时间插值T,得到如图3中所示的点H(47.9,128),即得到对应的临界缓解速度为47.9Km/h。
对于上述得到的临界缓解速度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进行精度校验,先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临界缓解速度,计算得到所述临界缓解速度47.9Km/h对应的临界缓解时间126s,然后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t=126s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T=128s,确定计算结果精度。
通过A1=Min{Tt/T,T/Tt}计算得到,计算结果精度为98.4%,通过计算得到,计算结果精度为0.984,由此可知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临界缓解速度具有较高精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列车空气制动力上升需要一定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列车司机在列车速度降低到最高缓解速度47.9km/h之后的适当时间实施缓解,并在列车速度达到坡道限速前实施下一次调速制动,以避免列车超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其中所述N个缓解速度中包括所述最低缓解速度与所述下坡道限速;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N个缓解速度,计算所述N个缓解速度对应的N个缓解时间;
根据所述N个缓解速度和所述N个缓解时间,确定缓解速度与缓解时间的参考曲线;
获取列车编组和所述列车管减压量对应的列车管再充气时间作为临界缓解时间;
在所述参考曲线中,确定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重载列车的最低缓解速度到下坡道限速,选取N个缓解速度包括:
从所述最低缓解速度到所述下坡道限速,间隔预设区间选取N个缓解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缓解时间中的每一个缓解时间,为列车从对应于所述缓解时间的缓解速度开始缓解,至速度达到所述下坡道限速所需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包括单质点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和多质点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参考曲线中,确定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包括:
在所述参考曲线上,将所述临界缓解时间插值,得到对应的缓解速度为临界缓解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列车车辆参数、坡度值、列车管减压量和所述临界缓解速度,计算所述临界缓解速度对应的临界缓解时间;
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包括:
根据A1=Min{Tt/T,T/Tt}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其中A1为所述计算结果精度,Tt为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为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临界缓解时间和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包括:
根据确定计算结果精度,其中A2为所述计算结果精度,Tt为所述临界缓解时间,T为所述列车管再充气时间。
CN201710006721.7A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6777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6721.7A CN10677776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6721.7A CN10677776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7767A CN106777767A (zh) 2017-05-31
CN106777767B true CN106777767B (zh) 2019-09-13

Family

ID=5894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6721.7A Active CN106777767B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7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8522B (zh) * 2017-09-12 2020-03-1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限制坡道起动操纵提示系统
CN109969220B (zh) * 2019-03-26 2020-02-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双空气制动管的重载列车循环制动方法及系统
CN112464455B (zh) * 2020-11-19 2022-10-04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适用于无缝钢轨凹型焊缝处的冲击荷载计算方法
CN114348067B (zh) * 2022-01-10 2023-06-30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最严格目标速度和最严格目标位置确定方法、系统
CN114655277B (zh) * 2022-04-02 2023-02-24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重载列车智能驾驶超速防护曲线计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05675C2 (de) * 1980-02-15 1985-07-18 Deutsche Bundesbahn, vertreten durch das Bundesbahn-Zentralamt Minden (Westf), 4950 Minden Einrichtung in einem Ablaufstellwerk zur Variation der Abdrückgeschwindigkeit in Ablaufanlagen
CN102167021A (zh) * 2011-03-07 2011-08-3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铁路快速货车制动方法及装置
JP2016172516A (ja) * 2015-03-17 2016-09-2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ファ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05675C2 (de) * 1980-02-15 1985-07-18 Deutsche Bundesbahn, vertreten durch das Bundesbahn-Zentralamt Minden (Westf), 4950 Minden Einrichtung in einem Ablaufstellwerk zur Variation der Abdrückgeschwindigkeit in Ablaufanlagen
CN102167021A (zh) * 2011-03-07 2011-08-3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铁路快速货车制动方法及装置
JP2016172516A (ja) * 2015-03-17 2016-09-2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ファ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重载组合列车牵引及制动系统的试验与仿真研究》;张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20115(第1期);正文第13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7767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7767B (zh) 一种重载列车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Ko et al. Co-operative control for regenerative braking and friction braking to increase energy recovery without wheel lock
CN105292092A (zh) 商用车集成制动系统分工况制动力分配优化方法
CN108284851B (zh) 一种铁路轨道车防撞制动策略
CN105788363A (zh) 一种行车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52555A (zh) 列车安全超速防护与制动距离的方法
CN103241238B (zh) 基于主观意图和安全的混合动力车下坡辅助制动退出方法
CN103303288A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及其制动方法
CN107235053B (zh) 基于移动闭塞的重载列车下坡自动驾驶方法
CN205168533U (zh) 附空压充风的车辆制动迅速缓解装置
CN109657342B (zh) 一种基于动力需求的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法
Leon et al. Case study of an electric-hydraulic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heavy duty electric vehicle
CN111776023B (zh) 一种市域铁路列车安全线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05168475U (zh) 容积风缸外挂型电空制动装置
CN102393885A (zh) 一种计算内燃机车牵引列车运行速度和时间的系统及方法
CN105150972A (zh) 基于预碰撞的变刚度保险杠系统
CN105292167A (zh) 附空压充风的车辆制动迅速缓解装置的应用
CN205292613U (zh) 一种防爆机车用气液湿式制动系统
CN202080265U (zh) 气压式制动车辆及其车辆制动控制装置
CN206265063U (zh) 一种铁路机车制动系统
CN206678977U (zh) 轨道车辆制动状态下实际速度控制装置及轨道交通车辆
CN105196996A (zh) 外挂式电空型快速缓解的制动装置
CN105172832A (zh) 外挂式补偿充风车辆制动装置
Liu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the Wheel and Axle Lateral Force of the Heavy Haul Train
CN205059572U (zh) 外挂式电空型快速缓解的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