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5246A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5246A
CN106775246A CN201611179656.XA CN201611179656A CN106775246A CN 106775246 A CN106775246 A CN 106775246A CN 201611179656 A CN201611179656 A CN 201611179656A CN 106775246 A CN106775246 A CN 106775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intensity
environment
regulating time
screen
luminanc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796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5246B (zh
Inventor
李巍山
汪玄
吴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796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5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5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5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5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5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技术方案,不仅可以通过延迟调节屏幕亮度的方式避免闪屏,也可在环境亮度参数从一个区间跳转至另一个区间时,能够使用较小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尽可能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以避免环境亮度突变时由于屏幕亮度变化不及时而导致屏幕亮度过亮或者过暗。

Description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在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时,通常是根据环境亮度参数与屏幕亮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调节的,且相关技术中,无论在何种环境亮度下,只要终端中安装的光线传感器感知到环境亮度变化,终端就会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但由于光线传感器又过于敏感,因而,相关技术中的无论在何种环境亮度下均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方案会导致终端经常闪屏。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确定与所述第二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包括:
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所述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还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及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
调节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所述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或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则确定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进而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可以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不仅可以通过延迟调节屏幕亮度的方式避免闪屏,也可在环境亮度参数从一个区间跳转至另一个区间时,能够使用较小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尽可能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以避免环境亮度突变时由于屏幕亮度变化不及时而导致屏幕亮度过亮或者过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适用于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终端在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时,通常是根据环境亮度参数与屏幕亮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调节的,且相关技术中,无论在何种环境亮度下,只要终端中安装的光线传感器感知到环境亮度变化,终端就会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但由于光线传感器又过于敏感,因而,相关技术中的无论在何种环境亮度下均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方案会导致终端因为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经常闪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屏幕亮度调节程序、系统或装置中,且该方法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终端。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
在步骤S101中,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在步骤S102中,根据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步骤S103中,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其中,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则说明当前环境亮度发生了大的变化(如突变),从一个环境亮度区间到另一个环境亮度区间。
在步骤S104中,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其中,在环境亮度参数从一个环境亮度区间跳转到另一个环境亮度区间时,由于环境亮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需要终端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所以,此时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并不会导致终端屏幕闪屏反而会使得屏幕亮度可以被及时调节,使得调节后屏幕亮度能够与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从而尽可能避免屏幕亮度由于调节不及时而过亮或者过暗,进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则确定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进而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可以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不仅可以通过延迟调节屏幕亮度的方式避免闪屏,也可在环境亮度参数从一个区间跳转至另一个区间时,能够使用较小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尽可能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以避免环境亮度突变时由于屏幕亮度变化不及时而导致屏幕亮度过亮或者过暗。
另外,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可以是2秒~3秒,而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可以是几百毫秒(如200毫秒、300毫秒或者500毫秒)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步骤S102中的步骤“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上述图1中的步骤S103中的步骤“确定与第二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可被执行为:
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确定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和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可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步骤S104中的步骤“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可被执行为:
当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其中,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可以是预设的较低的环境亮度参数所在的区间,该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亮度比较暗,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可以是预设的较高的环境亮度参数所在的区间,该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亮度比较亮;另外,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可以是位于该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至该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之间的预设中间环境亮度区间,而预设中间环境亮度区间与人眼对环境亮度的适应度比较匹配,在这种环境亮度下用户不会感觉环境太暗或者太亮。
当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说明当前环境亮度突然跳转至一个较暗的环境(如用户正在开着灯的室内玩手机时,室内突然关灯,则当前环境亮度就突变为较暗的环境)中或者较亮的环境(如用户边看手机边从光线温和的室内走到艳阳高照的室外,则当前环境亮度就突变为较亮的环境)中,此时,根据该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可以在尽可能避免闪屏的基础上,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避免当当前环境亮度突然跳转至一个较暗的环境中或者较亮的环境时,由于屏幕亮度调节不及时而导致屏幕过亮或者过暗,进而导致屏幕刺眼或者用户无法看清楚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该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可以为零,这样可以确保能够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避免当当前环境亮度突然跳转至一个较暗的环境中或者较亮的环境时,由于屏幕亮度调节不及时而导致屏幕过亮或者过暗,进而导致屏幕刺眼或者用户无法看清楚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还可被执行为:
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说明当前环境的亮度并未发生突变,仍然处于该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内,所以,可等待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以避免由于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出现闪屏现象。
另外,如果之后再次检测到的环境亮度参数仍然处于相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则仍然可以使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以在尽可能避免由于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闪屏的基础上,可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或者
如果之后再次检测到的环境亮度参数仍然处于相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则可使用较长一点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以进一步避免由于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闪屏。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即以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T0为准,当时间为T0+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依据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若直到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才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可以在避免由于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闪屏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调节过慢使得屏幕亮度与环境亮度参数不匹配,或者
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仍然可以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从而在环境亮度突变的情况下,可对该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以避免屏幕亮度过亮而刺眼或者过暗而使用户看不清楚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其中,相邻两次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即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而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即:以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T1为准,当时间为T1+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依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还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即执行步骤S101时,以当前时间为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而由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是在不断循环往复执行的,因而,调节屏幕亮度之后(即执行步骤S104后)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也是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当然,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且未达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或者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且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环境亮度参数,则之前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又成为了第一环境亮度参数,而本次获取到的环境亮度参数成为了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应地,之前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又成为了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而本次获取到的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又成为了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依次类推,使得第N+1次获取到的环境亮度参数为第二环境亮度参数而第N次获取到的环境亮度参数为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应地,第N+1次获取到的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而第N次获取到的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其中,N为正整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通过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在获取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时,可以通过光源感应器得到的进光量来获取该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
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框图。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01、第一确定模块302、第二确定模块303和第一调节模块304:
获取模块301,被配置为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302,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303,被配置为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第一调节模块304,被配置为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则确定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进而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可以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不仅可以通过延迟调节屏幕亮度的方式避免闪屏,也可在环境亮度参数从一个区间跳转至另一个区间时,能够使用较小的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尽可能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以避免环境亮度突变时由于屏幕亮度变化不及时而导致屏幕亮度过亮或者过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302及第二确定模块303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确定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和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可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确定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3所示的第一调节模块304可以包括调节子模块3041:
调节子模块3041,被配置为当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当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说明当前环境亮度突然跳转至一个较暗的环境(如用户正在开着灯的室内玩手机时,室内突然关灯,则当前环境亮度就突变为较暗的环境)中或者较亮的环境(如用户边看手机边从光线温和的室内走到艳阳高照的室外,则当前环境亮度就突变为较亮的环境)中,此时,根据该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可以在尽可能避免闪屏的基础上,对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避免当当前环境亮度突然跳转至一个较暗的环境中或者较亮的环境时,由于屏幕亮度调节不及时而导致屏幕过亮或者过暗,进而导致屏幕刺眼或者用户无法看清楚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3所示的装置还可包括第二调节模块501:
第二调节模块501,被配置为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未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第一环境亮度区间,说明当前环境的亮度并未发生突变,仍然处于该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内,所以,可等待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以避免由于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出现闪屏现象。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3所示的装置还可包括第三调节模块601:
第三调节模块601,被配置为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若直到达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才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自动调节,可以在避免由于屏幕亮度调节过快而闪屏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调节过慢使得屏幕亮度与环境亮度参数不匹配,或者
在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仍然可以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从而在环境亮度突变的情况下,可对该屏幕亮度进行及时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以避免屏幕亮度过亮而刺眼或者过暗而使用户看不清楚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获取模块301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或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确定与所述第二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包括:
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所述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还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屏幕亮度调节装置700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例如,装置7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用户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7,装置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至少两个组件:处理组件702,存储器704,电源组件706,多媒体组件708,音频组件710,输入/输出(I/O)接口712,传感器组件714,以及通信组件716。
处理组件702通常控制装置7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7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7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708和处理组件7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700上操作的任何存储对象或方法的指令,联系用户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706为装置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源。电源组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至少两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源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708包括在所述装置7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7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7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7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7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7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4或经由通信组件7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7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712为处理组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714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7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714可以检测到装置7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7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检测装置700或装置7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7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7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7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7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7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7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7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7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700可以被一个或至少两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组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7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700的处理器7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上述装置70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装置700能够执行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确定与所述第二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包括:
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所述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还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本领域技术用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7)

1.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确定与所述第二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包括:
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所述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还包括:
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9.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及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不同环境亮度区间与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及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
调节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为预设最低环境亮度区间或预设最高环境亮度区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所述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为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等待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的获取时间的时间间隔为环境亮度参数采样时间间隔,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之后,将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亮度参数确定为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或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终端上安装的光源感应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包括:感光强度。
17.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的第一环境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参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未达到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之前,若再次获取到的第二环境亮度参数处于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区间不同的第二环境亮度区间时,确定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区间对应的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
在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小于所述第一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时,根据所述第二屏幕亮度延迟调节时间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或者立即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的屏幕亮度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参数相适应。
CN201611179656.XA 2016-12-19 2016-12-19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775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9656.XA CN106775246B (zh) 2016-12-19 2016-12-19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9656.XA CN106775246B (zh) 2016-12-19 2016-12-19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5246A true CN106775246A (zh) 2017-05-31
CN106775246B CN106775246B (zh) 2020-03-03

Family

ID=58890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79656.XA Active CN106775246B (zh) 2016-12-19 2016-12-19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52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630A (zh) * 2017-08-02 2017-12-05 合肥红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显示器视力保护方法
CN108848260A (zh) * 2018-06-06 2018-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7628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O2011071504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rightness level adjustment of a lighted display device
CN103117044A (zh) * 2013-01-07 2013-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CN104168371A (zh) * 2014-08-08 2014-11-2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背光亮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538005A (zh) * 2014-12-16 2015-04-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
CN106128416A (zh) * 2016-08-16 2016-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7628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O2011071504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rightness level adjustment of a lighted display device
CN103117044A (zh) * 2013-01-07 2013-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CN104168371A (zh) * 2014-08-08 2014-11-26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背光亮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538005A (zh) * 2014-12-16 2015-04-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
CN106128416A (zh) * 2016-08-16 2016-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630A (zh) * 2017-08-02 2017-12-05 合肥红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显示器视力保护方法
CN108848260A (zh) * 2018-06-06 2018-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5246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95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ying live videos
EP303282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ooting a picture
EP3173970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0961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flash light and terminal
CN106791893A (zh) 视频直播方法及装置
CN104902059A (zh)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EP31367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wakening electronic device
EP3163884A1 (en) Image acqui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405427A (zh) 设备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306824A (zh) 拍摄参数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4700816A (zh) 屏幕亮度设置方法及装置
EP3176776A1 (en) Luminanc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516586A (zh) 图片拍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82441A (zh) 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06959807A (zh) 视角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32222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onnection,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4243829A (zh) 自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63052A (zh) 拍摄曝光方法及装置
CN105512615A (zh) 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80662A (zh) 拍照过程中调整成像风格的方法、装置及摄像装置
CN107566750A (zh)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368280A (zh) 语音交互的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和语音交互设备
CN108629814B (zh) 相机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977029B (zh) 室内光照强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632285B (zh) 地图创建及修改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