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3448A -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3448A
CN106763448A CN201510812204.XA CN201510812204A CN106763448A CN 106763448 A CN106763448 A CN 106763448A CN 201510812204 A CN201510812204 A CN 201510812204A CN 106763448 A CN106763448 A CN 106763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outer cylinder
damping
compression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2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祥
余一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an Wei Peng Machinery Processing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Banan Wei Peng Machinery Processing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an Wei Peng Machinery Processing Factory filed Critical Banan Wei Peng Machinery Processing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5108122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34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3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3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外筒体内,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充满油液;在受外力时,两端的压缩柱同时向外筒体的中心运动,压缩油液使油液通过阻尼板上的阻尼孔;油液进入两个阻尼板之间的空间后,推动浮动活塞,两个浮动活塞压缩弹簧;在外力消失后,弹簧伸张同时推动两个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将两个阻尼板之间的油液通过单向阀和阻尼孔推回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的空间,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的油液推动压缩柱回位。本发明在工作时,实现了两端能量吸收的平均化和两端回位的平均化,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动能量吸收方法。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于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过滤路面的震动。减震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悬挂系统,轨道车辆悬挂系统和飞机起落架系统。减震器的主要作用在于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其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高乘客的舒适性,降低汽车底盘、轨道车辆大架和飞机机身承受的冲击,对汽车、轨道车辆和飞机的安全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现有的减震器采用油气混合式结构,利用油液通过阻尼孔时产生的阻尼吸收能量,然后利用气体的压缩进一步吸收能量。减震器的回位通过被压缩气体膨胀放能实现,其回位方向为单向,无法提供稳定平均的回位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利用如下所述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外筒体、压缩柱、阻尼板、浮动活塞和弹簧;外筒体水平设置,外筒体两端开放,两个阻尼板对称设置于外筒体中,两个浮动活塞相对设置于两个阻尼板之间,两个浮动活塞通过弹簧连接;两个压缩柱分别通过外筒体的两端插入外筒体内;阻尼板上开设有阻尼孔;阻尼板上设置有向外筒体端部导通的单向阀;
具体方法如下:
外筒体内,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充满油液。在受外力时,两端的压缩柱同时向外筒体的中心运动,压缩油液使油液通过阻尼板上的阻尼孔。油液通过阻尼孔时会产生阻尼从而吸收部分震动能量。油液进入两个阻尼板之间的空间后,推动浮动活塞,两个浮动活塞压缩弹簧,从而吸收部分震动能量。在外力消失后,弹簧伸张同时推动两个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将两个阻尼板之间的油液通过单向阀和阻尼孔推回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的空间,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的油液推动压缩柱回位。
设置单向阀,使两个阻尼板之间的油液能够更快的被推回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的空间,加快压缩柱回位速度。
本发明在工作时,实现了两端能量吸收的平均化和两端回位的平均化,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压缩柱之间采用密封支撑体进行密封。
设置密封支撑件,避免外筒体中的油液泄漏。
进一步的,在所述压缩柱位于所述外筒体内的一端外圆面设置挡环。
设置挡环,防止压缩柱从外筒体内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支撑体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筒体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压缩柱位于所述外筒体外的一端端部开设螺纹连接孔。
螺纹连接孔用于固定本发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工作时,实现了两端能量吸收的平均化和两端回位的平均化,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2.设置密封支撑件,避免外筒体中的油液泄漏;
3.设置挡环,防止压缩柱从外筒体内脱离;
4. 设置单向阀,使两个阻尼板之间的油液能够更快的被推回压缩柱端部与阻尼板之间的空间,加快压缩柱回位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外筒体,2-压缩柱,3-阻尼板,4-浮动活塞,5-弹簧,6-阻尼孔,7-密封支撑体,8-挡环,9-销轴,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利用如下所述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外筒体1、压缩柱2、阻尼板3、浮动活塞4和弹簧5;外筒体1水平设置,外筒体1两端开放,两个阻尼板3对称设置于外筒体1中,两个浮动活塞4相对设置于两个阻尼板3之间,两个浮动活塞4通过弹簧5连接;两个压缩柱2分别通过外筒体1的两端插入外筒体1内;阻尼板3上开设有阻尼孔6;阻尼板3上设置有向外筒体1端部导通的单向阀10。
具体方法如下:
外筒体1内,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充满油液。在受外力时,两端的压缩柱2同时向外筒体1的中心运动,压缩油液使油液通过阻尼板3上的阻尼孔6。油液通过阻尼孔6时会产生阻尼从而吸收部分震动能量。油液进入两个阻尼板3之间的空间后,推动浮动活塞4,两个浮动活塞4压缩弹簧5,从而吸收部分震动能量。在外力消失后,弹簧5伸张同时推动两个浮动活塞4,浮动活塞4将两个阻尼板3之间的油液通过单向阀10和阻尼孔6推回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的空间,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的油液推动压缩柱2回位。
设置单向阀10,使两个阻尼板3之间的油液能够更快的被推回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的空间,加快压缩柱2回位速度。
本发明在工作时,实现了两端能量吸收的平均化和两端回位的平均化,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外筒体1和所述压缩柱2之间采用密封支撑体7进行密封。
设置密封支撑件7,避免外筒体中的油液泄漏。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所述压缩柱2位于所述外筒体1内的一端外圆面设置挡环8。
设置挡环8,防止压缩柱2从外筒体1内脱离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所述密封支撑体7通过销轴9与所述外筒体1连接。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压缩柱2位于所述外筒体1外的一端端部开设螺纹连接孔。
螺纹连接孔用于固定本发明。

Claims (5)

1.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如下所述设备:
所述设备包括外筒体(1)、压缩柱(2)、阻尼板(3)、浮动活塞(4)和弹簧(5);外筒体(1)水平设置,外筒体(1)两端开放,两个阻尼板(3)对称设置于外筒体(1)中,两个浮动活塞(4)相对设置于两个阻尼板(3)之间,两个浮动活塞(4)通过弹簧(5)连接;两个压缩柱(2)分别通过外筒体(1)的两端插入外筒体(1)内;阻尼板(3)上开设有阻尼孔(6);阻尼板(3)上设置有向外筒体(1)端部导通的单向阀(10);
具体方法如下:
外筒体(1)内,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充满油液;
在受外力时,两端的压缩柱(2)同时向外筒体(1)的中心运动,压缩油液使油液通过阻尼板(3)上的阻尼孔(6);
油液进入两个阻尼板(3)之间的空间后,推动浮动活塞(4),两个浮动活塞(4)压缩弹簧(5);
在外力消失后,弹簧(5)伸张同时推动两个浮动活塞(4),浮动活塞(4)将两个阻尼板(3)之间的油液通过单向阀(10)和阻尼孔(6)推回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的空间,压缩柱(2)端部与阻尼板(3)之间的油液推动压缩柱(2)回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体(1)和所述压缩柱(2)之间采用密封支撑体(7)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柱(2)位于所述外筒体(1)内的一端外圆面设置挡环(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支撑体(7)通过销轴(9)与所述外筒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向冲击缓释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柱(2)位于所述外筒体(1)外的一端端部开设螺纹连接孔。
CN201510812204.XA 2015-11-20 2015-11-20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Pending CN1067634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204.XA CN106763448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204.XA CN106763448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3448A true CN106763448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8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204.XA Pending CN106763448A (zh) 2015-11-20 2015-11-20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344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6030A (zh) * 2017-08-21 2018-01-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液气混合式变参数阻尼器
CN109296691A (zh) * 2018-11-09 2019-02-01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双腔缓冲器
CN111419180A (zh) * 2020-03-25 2020-07-17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机械测痛仪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6030A (zh) * 2017-08-21 2018-01-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液气混合式变参数阻尼器
CN109296691A (zh) * 2018-11-09 2019-02-01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双腔缓冲器
CN109296691B (zh) * 2018-11-09 2021-02-26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双腔缓冲器
CN111419180A (zh) * 2020-03-25 2020-07-17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机械测痛仪
CN111419180B (zh) * 2020-03-25 2023-05-23 牡丹江医学院 一种机械测痛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3448A (zh) 两向冲击缓释方法
CN209176701U (zh) 一种列车液压吸能防爬器
CN106763458A (zh) 双头冲击吸收装置
CN209196024U (zh) 一种汽车减震装置
CN207213017U (zh) 一种独臂双阻力减震器
CN205326732U (zh) 一种高性能减震器
CN209441446U (zh) 一种燃料电池客车大轴距底盘结构
CN107215395B (zh) 一种房车车厢横向惯性缓冲方法
RU111598U1 (ru) Гидродемпфер с системой "несмачиваемая жидкость - нанопористое тело"
CN105626744A (zh) 飞机起落架二级混合减震方法
CN105626766A (zh) 二级橡胶弹簧混合式缓冲装置
CN105526299A (zh) 双向多级阻尼避震方法
CN217207487U (zh) 汽车减振器
CN106763457A (zh) 冲击能量吸收器
CN105626741A (zh) 二级阻尼能量吸收装置
CN106763432A (zh) 冲击衰减装置
CN105626740A (zh) 多级阻尼式避震设备
CN209743461U (zh) 一种油压减震结构
CN106763433A (zh) 油液避震器泄压方法
CN204985494U (zh) 一种内可缓冲式横向减振器
CN105570372A (zh) 二级阻尼能量吸收方法
CN107893830A (zh) 一种可过滤式排气的油压减振器
CN203051602U (zh) 汽车减震器活塞阀
CN106763429A (zh) 对向释压设备
CN207374388U (zh) 悬挂式空铁列车用减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