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1637A -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1637A
CN106761637A CN201611144695.6A CN201611144695A CN106761637A CN 106761637 A CN106761637 A CN 106761637A CN 201611144695 A CN201611144695 A CN 201611144695A CN 106761637 A CN106761637 A CN 106761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mbustion
steam injection
injection pipe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44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1637B (zh
Inventor
席长丰
刘彤
陈龙
陈莉娟
王如燕
关文龙
蒋有伟
王红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446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1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1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1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1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1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3Combustion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leaning boreholes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向注汽管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当注入的所述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逐渐降低所述蒸汽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当注入的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注汽管中下入电点火器;逐渐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启动所述电点火器工作。本申请通过向注汽管中注入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的蒸汽清除注汽管内壁上残余的稠油,有效防止点火器加热时残余稠油发生爆燃,并通过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使井筒内压力与油层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避免油层中的原油上返,保证点火操作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田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实施火烧油层工艺时,一般可以采用电点火的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然后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因此,点火是实施火烧油层工艺的重要步骤。
火烧油层工艺具有热效率和采收率高、节能减排等优势,尤其适合粘度较高的稠油的开采。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经过长期的现场施工后发现,在实施火烧油层工艺前,注汽管的内壁常会凝结有固态的残余稠油。这部分残余稠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层与井筒存在压差,油层中的稠油在该压差作用下,进入井筒中,并最终凝结在注汽管的内壁上。
目前,常规电点火技术,点火器加热时热端瞬时温度可以达到600摄氏度以上,局部高温会引起井筒上的残余稠油发生遇热爆燃,导致点火器冷端及以上电缆(耐温一般低于200摄氏度)被烧毁,致使点火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火烧油层工艺实施失败。
此外,在实施现有的电点火技术时,常会发生油层的原油上返进入井筒内,从而导致原油在井筒内燃烧损坏电点火器。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以清除注汽管内壁上的残余稠油,避免原油上返,保证点火操作正常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包括:
向注汽管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
当注入的所述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逐渐降低所述蒸汽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
当注入的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注汽管中下入电点火器;
逐渐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
启动所述电点火器工作。
优选地,所述注汽管包括:
第一管体;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环腔,所述环腔具有预定真空度。
优选地,所述预定真空度为0至10千帕。
优选地,所述预定温度大于200摄氏度。
优选地,所述预定干度为0.5至1。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
所述蒸汽的注入时间达到第一预定时长;
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优选地,所述注汽管设置在套管中,所述注汽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环空;
相应地,在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蒸汽的同时,向所述环空中注入所述蒸汽。
优选地,在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的同时,向所述环空中注入所述控温压井气体。
优选地,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的步骤中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在降低所述蒸汽注入量的同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控温压井气体;
在降低所述蒸汽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控温压井气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时间达到第二预定时长;
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优选地,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的步骤中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在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同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助燃气体;
在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助燃气体。
优选地,所述控温压井气体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
优选地,所述助燃气体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空气,氧气。
一种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包括:
套管;
注汽管,所述注汽管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注汽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环空;
电点火器,所述电点火器设置在所述注汽管中;
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注汽管相连通,第二端口与蒸汽源相连通,第三端口与控温压井气体源相连通,第四端口与助燃气体源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注汽管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注汽管相连接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坐封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注汽管包括:
第一管体;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环腔,所述环腔具有预定真空度。
优选地,所述预定真空度为0至10千帕。
优选地,所述注汽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通过伸缩管相连接。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向注汽管中注入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的蒸汽,从而清除注汽管内壁上残余的稠油,有效防止点火器加热时注汽管内壁上残余的稠油发生爆燃;并通过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使井筒内压力与油层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避免油层中的原油上返,保证点火操作能够正常进行。
其它应用领域将根据本文中提供的描述而变得明显。本申请内容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例示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的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方式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是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此外,所述方法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执行顺序。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向注汽管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的蒸汽用于清除注汽管内壁上的残余稠油。具体的,当井筒内的温度降低后,注汽管内壁上残余的稠油一般会凝固呈固态状。注入的蒸汽由于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因此,蒸汽可以将携带的热量传递给呈固态状的残余稠油,使残余稠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重新具有流动性,从而沿着注汽管内壁向下流动至人工井底,实现残余稠油的清除。
为了使蒸汽具有较佳的清除残余稠油的能力,温度和干度与蒸汽所携带的热量具有正相关的关联关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汽的预定温度优选为大于200摄氏度,蒸汽的预定干度优选为0.5至1。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蒸汽为过热蒸汽,将过热蒸汽用于残余稠油的清除,可以有效利用过热蒸汽的潜热,残余稠油的清除效果较佳。
当然,预设温度和预设干度并不限于上述所列,预设温度和预设干度还可以包括其它值,实际中可以根据工况条件进行设置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注入的蒸汽还具有预定的流速,可以对残余稠油具有一定的清扫作用,进一步辅助和提高了残余稠油的清除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自身所携带的热量,尽量避免蒸汽在注汽管中向井下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径向的热量散失,注汽管应具有较佳的径向隔热性能。具体的,注汽管可以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其中,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有环腔,环腔具有预定真空度。
通过内外双层管体,且在两个管体之间的环空具有预定真空度的设计,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注汽管沿径向具有较佳的隔热性能。如此,蒸汽所携带的热量能够最大的程度的沿注汽管的轴向被输送至井下用于残余稠油的清除,从而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兼顾制造成本和隔热效果的情况下,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的环空的预定真空度优选为0至10千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注汽管设置在套管中,注汽管与套管之间形成有环空。在某些情况下,当油井因固井质量、射孔震动、套管腐蚀、油层出砂等因素影响,造成套管外周壁与水泥环,或水泥环与井壁之间发生窜通即管外窜槽时,油层中的原油可能会沿着管外窜槽进入上部的环空。因此,在向注汽管中注入蒸汽的同时,也向环空中注入蒸汽,以清除残余在环空中的稠油,将尽量降低后续点火操作时井下发生爆燃事故的可能性。
步骤S20:当注入的所述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逐渐降低所述蒸汽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的蒸汽不仅将热量传递给残油稠油,还加热了注汽管,使井筒内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较高(高于原油燃点),在后续注入助燃气体时,很容易发生井筒着火,从而可能烧毁电点火器。
因此,在注蒸汽之后,注助燃气体之前,有必要向井筒内注入控温压井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控温压井气体为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即便在一定高温情况下也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具体的,控温压井气体可以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
控温压井气体的温度低于蒸汽的温度,实际中,控温压井气体的温度可以为室温(25摄氏度)。如此,注入的控温压井气体可以降低并稳定井筒内的温度,为后续的电点火器的工作提供适宜的温度氛围,避免井筒着火。
此外,注入的控温压井气体还可以稳定井筒内的压力,起到压井作用,防止油层中的原油以及井底的原油上返。如此,控制井筒内的动液面处于电点火器以下,保证点火操作能够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由于蒸汽的制备成本较高,在注入的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转注控温压井气体,从而节约了蒸汽的使用量,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兼顾实际工程中控温压井气体需求量较大以及制备成本的情况下,控温压井气体优选为氮气。
当注入的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认为已将残余稠油完全清除。具体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所述蒸汽的注入时间达到第一预定时长;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定时长和第一预定阈值可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进行设置和调整,举例为,第一预定时长为24小时,第一预定阈值为300摄氏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举例为,当注汽管的内径尺寸较大时,则注汽管的内壁上残余稠油的量可能较多,此时可以将第一预定时长和第一预定阈值设置的较高;或者,油层中原油上返情况较严重时,则注汽管的内壁上残余稠油的量可能也较多,此时也可以将第一预定时长和第一预定阈值设置的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当注入的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蒸汽的注入不会立即停止,而是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度值为负)开始逐渐降低蒸汽的注入量。具体的,在一个场景中,蒸汽的初始注入速度为2吨/时,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逐渐降低蒸汽的注入量,至开始注入控温压井气体历时24小时,蒸汽的注入速度降低至1吨/时。随后,再以同样的加速度降低蒸汽的注入速度,至蒸汽的注入速度将至零时,总计历时48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逐渐降低蒸汽注入量的加速度可以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进行设置和调整,本申请对比不作限定。
并且,在降低蒸汽注入量的同时,或者,降低蒸汽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以使注汽实现无缝衔接,避免井下压力失衡导致油层中的原油发生上返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注汽开发的安全性,降低了因井口注汽压力过低造成的原油上返而发生爆炸的风险。
具体的,在降低蒸汽注入量的操作时,同时开启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操作。这样,在开始降低蒸汽注入量操作时刻起至蒸汽完全停注期间内,蒸汽和控温压井气体一并注入注汽管中。
或者,在降低蒸汽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举例为,可以自开始降低蒸汽注入量操作时刻起预定时长后,开启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操作;或者,蒸汽当前注入速度与初始注入速度之间的比值下降至预定值(例如0.5)时,开启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速度可以由零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度值为正)逐渐增大,而后匀速注入,也可以为自始至终均为匀速注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的同时,向环空中也注入控温压井气体。向环空中注入的控温压井气体使注汽管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以尽量避免因井筒内压力较高导致原油经管外窜槽再次进入环空中。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点火操作前,先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为电点火器正常工作提供温度和压力氛围,确保电点火器能够正常连续工作,提高了点火成功率。
步骤S30:当注入的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注汽管中下入电点火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注入的控温压井气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可以认为满足电点火器的下入条件。具体的,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时间达到第二预定时长;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预定时长和第二预定阈值可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进行设置和调整,举例为,第二预定时长为4天,第二预定阈值为550摄氏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举例为,在注控温压井气体之前井筒内温度较高时,可以将第二预定时长和第二预定阈值设置的较高;或者,在注控温压井气体之前井筒内压力较低时,可以将第二预定时长和第二预定阈值设置的较高。
或者,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井筒内尤其是电点火器对应位置处的温度和压力值,当温度和压力保持稳定不发生波动时,满足电点火器的下入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点火器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电点火器的具体下入方式可以为,电点火器固定连接电缆的一端,电缆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通过电缆将电点火器下入至注汽管中,并由电缆将电点火器悬置点火位置。
步骤S40:逐渐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
在完成电点火器的下入操作后,便可以向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以为后续的点火操作提供助燃气体氛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助燃气体中至少应包含有氧气成分,具体的,助燃气体可以包括空气和氧气中的至少一种。
同样的,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不会立即停止,而是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度值为负)开始逐渐降低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具体的,在一个场景中,控温压井气体的初始注入速度为360基准立方米/时,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逐渐降低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至开始注入助燃气体历时24小时,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速度降低至180基准立方米/时。随后,再以同样的加速度降低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速度,至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速度将至零时,总计历时48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逐渐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加速度可以根据实际工况条件进行设置和调整,本申请对比不作限定。
并且,在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同时,或者,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以使注汽实现无缝衔接,避免井下压力失衡导致油层中的原油发生上返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注汽开发的安全性,降低了因井口注汽压力过低造成的原油上返而发生爆炸的风险。
具体的,在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操作时,同时开启助燃气体的注入操作。这样,在开始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操作时刻起至控温压井气体完全停注期间内,控温压井气体和助燃气体一并注入注汽管中。
或者,在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举例为,可以自开始降低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操作时刻起预定时长后,开启助燃气体的注入操作;或者,控温压井气体当前注入速度与初始注入速度之间的比值下降至预定值(例如0.5)时,开启助燃气体的注入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助燃气体的注入速度可以由零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度值为正)逐渐增大,而后匀速注入,也可以为自始至终均为匀速注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通过注助燃气体与控温压井气体的无缝衔接,可以使井筒内压力始终维持在较为温度的状态,尽量避免油层原油上返导致点火无法正常进行。
步骤S50:启动所述电点火器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完成助燃气体的注入之后,点火操作的准备工作已完成,此时即可进行点火操作。具体的,通过电缆使电点火器接通电源,使电点火器工作。
本申请通过向注汽管中注入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的蒸汽,从而清除注汽管内壁上残余的稠油,有效防止点火器加热时注汽管内壁上残余的稠油发生爆燃;并通过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使井筒内压力与油层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避免油层中的原油上返,保证点火操作能够正常进行。
下面以实际工程施工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的技术方案。
在实施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前,按常规火驱标准筛选实施该申请的重油油藏:油藏深度>200米,油层厚度>8米,油层渗透率>200毫达西,油层温度下原油粘度<10000毫帕·秒,含油饱和度>60%。
实际中选取的是新疆油田某油藏区块,该油藏区块为蒸汽驱后废弃油藏,进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的火驱试验。该油藏埋藏深度200米,平均地层压力1.8兆帕,地层温度17.4摄氏度,油层有效厚度10米,孔隙度29.0%,油层渗透率1200毫达西,油层温度下平均原油粘度10000毫帕·秒,含油饱和度75.0%。
(1)在该油藏选定一对直井、水平井组成的火驱井组,首先由直井向油层内连续注入蒸汽,注汽速度为2吨/时,其中注汽管注汽速度为0.5吨/时,环空注汽速度为1.5吨/时,注汽24小时;
(2)清扫完毕后逐渐降低蒸汽注入量,无缝衔接,通过注汽管及环空连续向地层注入常温氮气,注汽速度为360基准立方米/时,中注汽管注汽速度为260基准立方米/时,环空注汽速度为100基准立方米/时,注汽15小时;
(3)氮气满足注入量时,井筒内温度、压力稳定,满足电点火器下入条件,下放连续油管式电点火器至油层射孔顶部1米处的点火位置,完成点火准备工作;
(4)逐渐降低注氮气量,空气压缩机运行,无缝衔接,连续切换向地层注入空气,点火器启动运行,转入点火投产阶段;
(5)根据井下温度变化调节点火器功率,至井筒内空气连续加热温度高达550摄氏度以上,持续时间4~5天,点火阶段结束,转入火烧油层开采。
经济效益分析: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在实际作业时的费用单价约为1.5万元/天,共计投入成本6~8万元,大大低于实际增油的经济效益,适于推广。
请参阅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可以包括:套管1;注汽管2,所述注汽管2设置在所述套管1中,所述注汽管2与所述套管1之间形成有环空12;电点火器3,所述电点火器3设置在所述注汽管2中;四通接头4,所述四通接头4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注汽管2相连通,第二端口与蒸汽源相连通,第三端口与控温压井气体源相连通,第四端口与助燃气体源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通过设置与注汽管2相连通的四通接头4,通过四通接头4的第二端口首先向注汽管中注入蒸汽以清除注汽管内壁上的残余稠油,通过四通接头4的第三端口向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以稳定井筒内温度和压力,以为点火操作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氛围,通过四通接头4的第四端口向注汽管2中注入助燃气体,以为点火操作提供助燃气体氛围,从而实现点火操作。如此,在点火操作前,预先清除注汽管内壁上的残余稠油,有效防止点火器加热时注汽管2内壁上残余的稠油发生爆燃;并通过向注汽管2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使井筒内压力与油层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避免油层中的原油在压差作用下上返,保证点火操作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向注汽管2中注入蒸汽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自身所携带的热量,尽量避免蒸汽在注汽管2中向井下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径向的热量散失,注汽管2应具有较佳的径向隔热性能。具体的,注汽管2可以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其中,第二管体设置在第一管体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有环腔,环腔具有预定真空度。
通过内外双层管体,且在两个管体之间的环空12具有预定真空度的设计,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注汽管2沿径向具有较佳的隔热性能。如此,蒸汽所携带的热量能够最大的程度的沿注汽管2的轴向被输送至井下用于残余稠油的清除,从而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兼顾制造成本和隔热效果的情况下,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的环空12的预定真空度优选为0至10千帕。
进一步地,注汽管2可以包括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之间通过伸缩管5相连接。伸缩管5用于调节注汽管2的上下位移,当注汽管2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可以压缩或拉伸伸缩管5,从而使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上下位移,以此使注汽管2的位置保持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点火器3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电点火器3可以固定连接在电缆9的一端,电缆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通过电缆9将电点火器3下入至注汽管2中,并由电缆9将电点火器3悬置点火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通接头4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四通接头4与注汽管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注汽管2上连接有另一四通接头6,该四通接头6的上端口可供电缆穿过,四通接头4的第一端口连接在四通接头6的左右两端口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烧油层点火装置还可以还包括单向阀7,单向阀7设置在注汽管2与第一端口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7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单向阀7具有单向限流作用,用于防止注入到注汽管2中的蒸汽、控温压井气体、助燃气体发生回流。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7设置在注汽管2与第一端口之间的方式可以为,单向阀7设置在四通接头4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接头6的右端口之间,即四通接头4的第一端口与四通接头6的右端口通过该单向阀7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烧油层点火装置还可以还包括与注汽管2相连接的封隔器8,封隔器8坐封在套管1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隔器8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封隔器8用于将环空12封隔开来,用于防止通过注汽管2向井筒内注入的蒸汽沿环空12向上流动,导致蒸汽携带的热量发生溢失,也用于防止通过注汽管2向井筒内注入的控温压井气体沿环空12向上流动,导致压井效果不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1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9)

1.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注汽管中注入蒸汽,所述蒸汽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干度;
当注入的所述蒸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逐渐降低所述蒸汽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
当注入的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注汽管中下入电点火器;
逐渐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
启动所述电点火器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管包括:
第一管体;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环腔,所述环腔具有预定真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真空度为0至10千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温度大于200摄氏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干度为0.5至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
所述蒸汽的注入时间达到第一预定时长;
所述蒸汽的注入量达到第一预定阈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管设置在套管中,所述注汽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环空;
相应地,在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蒸汽的同时,向所述环空中注入所述蒸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的同时,向所述环空中注入所述控温压井气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控温压井气体的步骤中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在降低所述蒸汽注入量的同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控温压井气体;
在降低所述蒸汽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控温压井气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时间达到第二预定时长;
所述控温压井气体的注入量达到第二预定阈值。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助燃气体的步骤中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
在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同时,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助燃气体;
在降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注入量的过程中,向所述注汽管中注入所述助燃气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压井气体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气体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空气,氧气。
14.一种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
注汽管,所述注汽管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注汽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有环空;
电点火器,所述电点火器设置在所述注汽管中;
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注汽管相连通,第二端口与蒸汽源相连通,第三端口与控温压井气体源相连通,第四端口与助燃气体源相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注汽管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注汽管相连接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坐封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管包括:
第一管体;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环腔,所述环腔具有预定真空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真空度为0至10千帕。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火烧油层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汽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通过伸缩管相连接。
CN201611144695.6A 2016-12-13 2016-12-13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761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4695.6A CN106761637B (zh) 2016-12-13 2016-12-13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4695.6A CN106761637B (zh) 2016-12-13 2016-12-13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1637A true CN106761637A (zh) 2017-05-31
CN106761637B CN106761637B (zh) 2019-03-12

Family

ID=58880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44695.6A Active CN106761637B (zh) 2016-12-13 2016-12-13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16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6545A (zh) * 2020-03-05 2020-06-2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火烧油层物理模拟模型的可植入式多点点火装置
CN113863909A (zh) * 2020-06-11 2021-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火驱点火时机的判断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85413U (zh) * 2013-03-12 2013-11-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
US20150300127A1 (en) * 2012-12-13 2015-10-22 Wintershall Holding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well stim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00127A1 (en) * 2012-12-13 2015-10-22 Wintershall Holding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well stimulation
CN203285413U (zh) * 2013-03-12 2013-11-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烧油层可收卷式电点火及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秦旭文 等: "《稠油井作业技术》", 31 May 2012 *
陈铁龙: "《三次采油概论》", 31 October 200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6545A (zh) * 2020-03-05 2020-06-2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火烧油层物理模拟模型的可植入式多点点火装置
CN113863909A (zh) * 2020-06-11 2021-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火驱点火时机的判断方法
CN113863909B (zh) * 2020-06-11 2023-05-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井火驱点火时机的判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1637B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0415B (zh) 深层及超深层稠油油藏双水平井火驱泄油开采方法
CN101418679B (zh) 加热煤层抽采煤层气的方法
CN105696990B (zh) 对火驱注气井的气窜通道的调剖方法及其管柱
CN102587880B (zh) 采油方法
CN101161987B (zh) 火烧吞吐开采稠油的工艺技术
CN106593397A (zh) 稠油油藏的开采方法
CN103161437B (zh) 火驱采油的封窜防砂点火方法
CN104196507A (zh) 一种火驱吞吐与火驱联动开采稠油的方法
CN106761637A (zh) 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CN107575199A (zh) 一种井下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实施方法
CN103352684A (zh) 化学物理复合爆破压裂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52702A (zh) 一种缝中造缝的油气储层体积改造方法
CN108026766A (zh) 用于重油采收的移动注入重力泄油
CN108301811A (zh) 一种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方法
CN104453817A (zh) 火烧油层助燃点火方法
CN106014357A (zh) 一种油页岩厚矿层原位注热分层开采油气的方法
CN105134153B (zh) 火驱点火方法及其管柱
CN106837277A (zh) 油藏开采方法及装置
CN104265258A (zh) 一种压裂辅助火烧油层吞吐开采稠油的方法
CN109184647A (zh) 分层火驱点火注气管柱及分层火驱方法
CN206458444U (zh) 火烧油田分层电点火通道控制器和火烧油田分层电点火通道
CN104329071B (zh) 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CN107178349A (zh) 一种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67546A (zh) 蒸汽驱过程中油井汽窜的判别方法
CN106050214A (zh)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