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6073A - 自动化现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现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6073A
CN106716073A CN201580042571.4A CN201580042571A CN106716073A CN 106716073 A CN106716073 A CN 106716073A CN 201580042571 A CN201580042571 A CN 201580042571A CN 106716073 A CN106716073 A CN 106716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lement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pcb
insertion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25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6073B (zh
Inventor
罗兰·格罗青格
安德烈亚斯·凯泽
迪特马尔·施潘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dress and Hauser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Endress and Hauser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dress and Hauser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Endress and Hauser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6716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6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6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for automation or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自动化现场设备,具有壳体(1)和壳体内的模块化设计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至少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3),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和一个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用于电连接外围设备(7),第一和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4,5)两者从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6)可实质接触;第二印刷电路板(8),至少具有一个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印刷电路板(3,8)被布置为使得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可拆卸地连接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以把外围设备(7)电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8),第二印刷电路板(8)具有至少一个凹口(10),使得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经由该凹口连接外围设备(7)。

Description

自动化现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中的现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中,特别是在过程自动化中,经常使用用于捕获和/或修改过程变量的现场设备。诸如液位测量装置、流量计、压力和温度测量装置、Ph值氧化还原电位计、电导率计等的传感器用于记录各自的过程变量,诸如液位、流量、压力、温度、pH值、或电导率。诸如例如阀或泵的致动器用于影响过程变量,通过这种致动器,管道截面中的流体流量或者容器中的液位高度可以改变。通常,现场设备涉及面向过程加工并且提供或编辑过程相关信息的所有装置设备。在本文中,现场设备被理解为特别地是远程I/O、无线适配器、或者在现场层面布置的普通装置设备。各种这样的现场设备由Endress+Hauser公司制造并销售。
所有上述现场设备具有共性,即根据传感器确定的过程变量,通过下游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来确定和估算测量值。这些现场设备电子单元通常适配于相关的测量要求和待测量的过程变量,因此对于每个传感器概念、待测量的每个过程变量以及每个测量性能,必须研发独立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当然,在当现场设备具有致动器并用于影响过程变量时,也同样如此。目前,功能被封装在独立的电子模块中,这种电子模块典型地具有多个接口。当使用现场设备时,这些接口中的一个用于连接到对于期望功能所需的外部单元。接口因此或多或少地表示“用户接口”,其可以单独地分配到各现场设备。除了“用户接口”以外,目前的电子模块具有内部接口,通过该内部接口在现场设备内提供功能。典型地,接口被布置为使得“用户接口”位于前端使得用户可访问,内部接口被设计为位于后端。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当在电子模块壳体中封装印刷电路板时必须进行复杂的密封测量,使得封装不从壳体中露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功能性的现场设备,该功能性可以很容易地由现场设备电子单元适配以对应需求,并且更容易生产。
根据本发明,本目的通过一种具有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模块化现场设备电子单元的自动化现场设备来实现,其中现场设备至少包括下述部件:
-第一印刷电路板,其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和一个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其中第一和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使得也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的互补插入连接器元件可以沿偏好插入方向插入,并且两个插入连接器元件形成插入连接器耦合,其中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用于电连接外围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被布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上,使得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和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这两者从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可实质接触,
-第二印刷电路板,其至少具有一个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与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互补,其中印刷电路板被布置为使得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从而使得借助于第一印刷电路板把外围设备电连接到第二电路板,并且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个凹口,使得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经由该凹口连接外围设备。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接口在后面和前面之间不分离,而是两个接口都保持在前面。因此各个印刷电路板的所有接口都面向相同方向,并且沿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可接触,即可以彼此插入。
插入连接器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它们能够被可释放地插入到对应的、即逆向设计的插入连接器元件。两个逆向设计的插入连接器元件被对应于它们的偏好插入方向而彼此插入,并且通过外形适配(form fit)合适地机械对准,因此形成插入连接器耦合。在本文中,偏好插入方向可以理解为端面上竖立的指向相应插入连接器元件的法向矢量。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板具有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且从与第一和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可接触。
特别地,该实施例设置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经由至少一个充气管或气阻(gasarrestor)连接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
在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第二印刷电路板至少具有一个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互补,其中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布置在电路板的与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相同的侧上,以及其中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的多个接触插针接地,优选地所有的接触插针接地。
在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互补。
特别地,根据该实施例,在附加第一印刷电路板通过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附加凹口,使得附加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经由该附加凹口连接附加外围设备。此外,根据该实施例,所有的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通过内部总线彼此连接。特别优选地,根据该实施例,根据总线规格——优选地根据CAN总线规格——来设计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
在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且其中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的多个接触插针接地,优选地所有的接触插针也接地。
在另一有利实施例中,所有的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和所有的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以交替顺序布置。
在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第二和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从相同的印刷电路板边缘或印刷电路板侧可接触。
在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印刷电路板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第一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平面与第二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平面相交。
在最终实施例中,外围设备在空间上布置在壳体之外,在壳体中提供至少一个开口或通道,通过该开口或通道,导线被引导到外围设备。
附图说明
将基于所附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现场设备的示意性表示,
图2示出了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示意性表示,以及
图3示出了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示意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化现场设备的示意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现场设备的特征在于:位于壳体1内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利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电路板3和一个第二印刷电路板8来模块化地设计。然而,典型地,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由若干第一印刷电路板3构成,这些第一印刷电路板3通过第二印刷电路板8彼此连接,该第二印刷电路板8或多或少用作主板。印刷电路板3、8被设计,使得通过插入至少一个第一印刷电路板3而使作为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二印刷电路板8与第一印刷电路板3电接触,从而使得彼此交换数据和/或能量。通常,如已解释的,若干第一印刷电路板3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8(主印刷电路板),使得现场设备的期望功能可以通过个别剪裁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来实现。模块化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因此对应于模块化原则,其中整个系统,即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利用各元件即不同的印刷电路板3、8构造。
以该方式构造或组装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然后集成到现场设备的壳体1中。现场设备的壳体1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图1所示的壳体1具有用于通道17的开口,通过该开口,位于现场设备壳体1之外的外围设备7经由导线18连接到或可以连接到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然而,可以设想现场设备的替选设计,其中外围设备7位于壳体1内。
通常,外围设备7是经由模拟或数字接口有线或无线地接收或提供信息的设备。示例包括:
-读出或提供信息的PLC;
-生成模拟热电压的热电偶;
-生成数字信号的现场设备,该信号例如在到达阈值时生成;
-生成模拟电流信号的现场设备,该现场设备具有或不具有数字通信器件(HART);
-用于接收无线数字信号(无线HART等)的接收单元。
图2示出了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可能实施例的示意性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印刷电路板3具有第一、第二和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其用于传送数据和/或能量。其中可用的插入连接器元件的数量不同于图2所示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是完全可以设想的。
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典型地具有多个接触插针(contact pin)。例如,插入连接器元件可以由两行构成,每行包括12个接触插针,因此插入连接器元件具有总共24个接触插针。
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被设计为使得它们以可释放地插入到对应的即逆向设计的插入连接器元件9、13、15、16。两个逆向设计的插入连接器元件对应于它们的偏好插入方向而彼此插入,并且通过外形适配合适地机械对准,因此形成插入连接器耦合。
偏好插入方向可以理解为端面上竖立的指向相应插入连接器元件的法向矢量。在图2中,偏好插入方向用附图标记6的箭头表示。
根据本发明,位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所有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被布置为使得它们从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6可实质接触。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因此被布置在印刷电路板边缘上或印刷电路板边缘中,并且所有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的法向矢量均指向相同方向。因此,从偏好插入方向6可接触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有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
此外,所有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沿印刷电路板边缘的布置产生的优点在于:当在印刷电路板壳体19中封装第一印刷电路板3时,印刷电路板壳体19仅在一侧需要开口,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有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从该开口突出。对于现有技术已知的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元件被布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边缘,当封装或适当密封印刷设置有多个开口的印刷电路板壳体中的印刷电路板时,需要显著的附加工作。
第一印刷电路板3满足特定功能。在提供若干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第一印刷电路板3满足不同的特定功能是有用的。图2所示的第一印刷电路板用于电连接外围设备7。为了实现这一点,外围设备7经由导线18可释放地连接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因此,第一印刷电路板3用于把外部的、即如上所述布置在现场设备1的壳体之外的单元联接或连接到内部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
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第二插入连接器5用于将第一印刷电路板3电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8。典型地,为此,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根据总线规格来设计,总线规格如CAN总线规格。第一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8对于彼此的内部接触通过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来实现。
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与其他插入连接器元件4、5类似,也用于传送能量和/或数据。与其他插入连接器元件4、5类似,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也从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6可接触。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通过至少一个充气管或气阻(未在图2中示出)经由第一印刷电路板3连接到第一插入连接器4。
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类似于所有其他插入连接器元件4、5,由多个单独的接触插针形成。然而,利用其他插入连接器元件4、5,单独的接触插针被不同地单独指配,如,插针1接地,插针2连接第一数据线,插针3又接地,以及插针连接第二数据线,等等,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的若干接触插针被指配为接地,使得在来源于外部布置的外围设备7的过电压的情况下,经由第一插入连接器4、充气管或气阻,然后经由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放电电流。在过电压的情况下,通过经由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的多个插针放电电流,防止了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的损坏。
图3示出了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示意性表示,该第二印刷电路板8用作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的主板。第二印刷电路板8至少具有一个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典型地,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13是可用的,其用于传送数据和/或电流。所有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都布置在第二印刷电路板8上,使得它们位于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相同的第一侧20。它们的偏好插入方向6因此从该板的表面延伸,或者它们的法向矢量在第二印刷电路板20的第一侧上竖立。
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用于第一印刷电路板3和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内部接触。如上述,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是与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互补的即逆向设计的,使得它们可以彼此插入。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印刷电路板8上通过诸如CAN总线的总线彼此连接。
第二印刷电路板8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凹口10,当第一印刷电路板3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8时,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通过该凹口10突出,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的接触。此外,第二印刷电路板8典型地具有附加凹口14,通过该附加凹口,在多个第一印刷电路板3被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情况下,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可以通过这些凹口或开口接触。
除了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以外,第二印刷电路板8至少具有一个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然而,典型地,多个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6也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16的接触插针以与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的接触插针相同的方式指配,使得在过压的情况下放电电流。
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和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16以交替的顺序布置在第二印刷电路板8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现场设备壳体
2 现场设备电子单元
3 第一印刷电路板
4 用于外部接触的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
5 用于内部接触的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
6 偏好插入方向
7 外围设备
8 第二印刷电路板
9 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
10 开孔
11 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
12 充气管
13 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
14 附加开孔
15 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
16 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
17 开口或通道
18 至外围设备的导线
19 印刷电路板壳体
20 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一侧

Claims (13)

1.自动化现场设备,该自动化现场设备具有壳体(1)和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模块化设计的现场设备电子单元(2),至少包括下述部件:
-第一印刷电路板(3),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至少具有一个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和一个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其中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和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4、5)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使得也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的互补插入连接器元件可沿偏好插入方向插入,并且两个插入连接器元件相应地形成插入连接器耦合,其中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用于电连接外围设备(7),其中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和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上,使得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和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4、5)两者从相同的所述偏好插入方向(6)可实质接触,
-第二印刷电路板(8),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至少具有一个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所述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与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互补,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3、8)被布置为使得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所述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从而使得借助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把所述外围设备(7)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并且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具有至少一个凹口(10),使得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经由该凹口连接所述外围设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具有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所述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且从与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和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4、5)相同的偏好插入方向(6)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经由至少一个充气管或气阻(12)连接到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至少具有一个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所述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述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11)互补,其中在该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所述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被布置在相同一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的多个接触插针接地,优选所述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的所有接触插针接地。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具有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13),所述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13)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并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互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在附加第一印刷电路板(3)经由所述附加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13)连接到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具有附加凹口(14),使得所述附加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4)经由该附加凹口(14)连接附加外围设备(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有的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经由内部总线彼此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述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5)根据总线规格来设计——优选地根据CAN总线规格来设计。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具有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6),所述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被设计为传送能量和/或数据,以及其中,所述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6)的多个接触插针接地,优选地所述附加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6)的所有接触插针接地。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有的第三插入连接器元件(9、13)和所有的第五插入连接器元件(15、16)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上以交替顺序布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所述第一插入连接器元件、第二插入连接器元件和第四插入连接器元件(4、5、11)从相同的印刷电路板边缘或印刷电路板侧可接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8)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的表面平面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8)的表面平面相交。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现场设备,其中,所述外围设备(7)在空间上布置在所述壳体(1)之外,在所述壳体(1)中提供至少一个开口或通道(17),通过所述开口或通道(17),导线(18)被引导到所述外围设备(7)。
CN201580042571.4A 2014-08-08 2015-08-05 自动化现场设备 Active CN106716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11375.6A DE102014111375A1 (de) 2014-08-08 2014-08-08 Feldgerät de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DE102014111375.6 2014-08-08
PCT/EP2015/068114 WO2016020460A1 (de) 2014-08-08 2015-08-05 Feldgerät de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6073A true CN106716073A (zh) 2017-05-24
CN106716073B CN106716073B (zh) 2019-02-22

Family

ID=5383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2571.4A Active CN106716073B (zh) 2014-08-08 2015-08-05 自动化现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5893B2 (zh)
EP (1) EP3178301B1 (zh)
CN (1) CN106716073B (zh)
DE (1) DE102014111375A1 (zh)
WO (1) WO20160204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1375A1 (de) 2014-08-08 2016-02-11 Endress + Hauser Gmbh + Co. Kg Feldgerät de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US11226215B2 (en) * 2016-11-03 2022-01-18 Vega Grieshaber Kg Modular field device ki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1863A (zh) * 2007-05-22 2008-11-26 Abb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自动化过程的系统
US20110317390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Electronics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device formed therewith
CN202308634U (zh) * 2011-01-18 2012-07-04 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用于将电缆的屏蔽件端接到外壳的设备
CN102629123A (zh) * 2004-06-28 2012-08-08 罗斯蒙德公司 能进行射频通信的过程现场设备
DE102012108414A1 (de) * 2012-09-10 2014-03-13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einem Gehäuse zur Aufnahme elektronischer Komponenten, vorzugsweise ein Prozesstransmit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7444A (en) * 1980-02-07 1982-08-31 Nartron Corporation Automotive backlight heater and timing control means
JPS5951109B2 (ja) * 1980-08-29 1984-1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ジング装置における高温部と低温部の接続方法
US6545875B1 (en) * 2000-05-10 2003-04-08 Rambus, Inc. Multiple channel modules and bus systems using same
JP3774624B2 (ja) * 2000-10-18 2006-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05034664B3 (de) * 2005-07-25 2006-10-05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Computeranordnung und Computereinschubmodul
DE102006028361B4 (de) * 2006-03-22 2013-12-19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Feldgerät und Erweiterungsmodul zum Einstecken in ein elektrisches Feldgerät
US20130044444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ssembly and design of photoelectric controller device
JP5971268B2 (ja) * 2014-02-05 2016-08-17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DE102014111375A1 (de) 2014-08-08 2016-02-11 Endress + Hauser Gmbh + Co. Kg Feldgerät de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9123A (zh) * 2004-06-28 2012-08-08 罗斯蒙德公司 能进行射频通信的过程现场设备
CN101311863A (zh) * 2007-05-22 2008-11-26 Abb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自动化过程的系统
US20090027189A1 (en) * 2007-05-22 2009-01-29 Abb Research Lt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 automation process
US20110317390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Electronics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device formed therewith
CN202308634U (zh) * 2011-01-18 2012-07-04 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用于将电缆的屏蔽件端接到外壳的设备
DE102012108414A1 (de) * 2012-09-10 2014-03-13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einem Gehäuse zur Aufnahme elektronischer Komponenten, vorzugsweise ein Prozesstransmit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88472A1 (en) 2017-06-29
EP3178301B1 (de) 2018-10-24
DE102014111375A1 (de) 2016-02-11
US10015893B2 (en) 2018-07-03
WO2016020460A1 (de) 2016-02-11
CN106716073B (zh) 2019-02-22
EP3178301A1 (de)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877B (zh) 插拔连接器系统
US8587949B2 (en) Electronic meter having user-interface and central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on a sing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6554176B2 (ja) モジュール式バスシステム
CN110718904B (zh) 用于限制总输送电力的方法及电力分配单元
CN104813173B (zh) 构造成背面扩展和侧面扩展的功率计
CN204165564U (zh) 带有可移除接线盒的过程变量变送器
EP2881964A1 (en) Modular overload relay assembly with a modular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interface module
US5068962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energy meter
CN106716073B (zh) 自动化现场设备
CN103185601A (zh) 具有至少一个感应接口的测量变送器
US7591670B2 (en) Connector device having counter thereof
JP2016123094A (ja) モジュラー回路基板を備えたカメラシステム
EP2850704B1 (en) A keystone jack for use in a computing network
CN206020563U (zh) 信号转接装置及包括信号转接装置的故障诊断系统
JP7320343B2 (ja) 産業自動化用のセンサボックス用の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各々のセンサボックス
EP0420536A2 (en) Energy meters
US20090221166A1 (e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an i/o wiring interface
CN206353307U (zh) 用于调试外设的移动终端
CN206193069U (zh) 一种积木式智能电能表
CN109643857A (zh) 用于电接触印刷电路板的接通连接
CN211126326U (zh)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电子设备
US7914336B2 (en) Wiring process and wiring assembly of cable connector
CN215262317U (zh) 连接装置、校验设备和校验系统
CN207037646U (zh) 一种接口组件
CN207773053U (zh) 变速箱空挡、倒挡开关接口识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Fort

Applicant after: Ndele J and Hauser European two companies

Address before: German Fort

Applicant before: J. Hauser GmbH & Co. K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