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3039A -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3039A
CN106713039A CN201611233917.1A CN201611233917A CN106713039A CN 106713039 A CN106713039 A CN 106713039A CN 201611233917 A CN201611233917 A CN 201611233917A CN 106713039 A CN106713039 A CN 106713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interface
measured
wan
bridge
wid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339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3039B (zh
Inventor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339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3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3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3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3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通过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先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可实现以太网口的自动识别和切换,无需重启路由器和额外设置,增加灵活性。

Description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背景技术
路由设备中通常都包含以太网端口。以太网端口按功能分有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LAN)端口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端口。WAN端口用于接入外部以太网络,LAN端口则用于连接其他接入终端,使该接入终端能够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外部以太网络。在典型的家庭网络环境中,路由器的WAN端口用于连接调制解调器并接入因特网,LAN端口连接个人电脑,手机或者其他的用户设备。路由器中WAN端口和LAN端口在物理上是分开的,路由器可以建立WAN/LAN之间的连接。
一些路由设备有多个以太网端口,其中一个端口为WAN端口,其他以太网端口为LAN端口,其中,LAN端口和WAN端口在物理上是分开的。如在连接设备、网络时混淆了WAN端口和LAN端口,则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随着技术发展,为满足路由设备小型化、便携的需要,路由设备的以太网端口数量减少,一些路由设备甚至只有一个以太网端口,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管理界面对该以太网端口的工作模式进行设置,使其在WAN模式或LAN模式下正常工作。然而这种以太网端口工作模式的设置方式,需要用户通过路由设备的应用管理界面设置,操作上很不方便。而且切换的代价较大,需要用户重启路由器。
此外,现有技术中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以太网口的WAN/LAN角色时,需要改变接口的IP,修改网络协议栈和应用层相关的功能才能保证切换正常,切换WAN/LAN角色的代价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能有效克服现有以太网口复用需要手动设置的难题,且避免切换以太网口的WAN/LAN角色时代价较大的问题,能自动将以太网口复用为LAN或WAN,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步骤:
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通过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先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送检测报文,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此方案无需更改硬件配置,且不涉及接口属性变化,不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实现代价最小化,避免了现有端口复用技术需人工设置以太网口的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WAN/LAN时需要改变IP和网络协议栈等代价较大的问题,实现自动识别和切换,无需重启路由器,增加灵活性;且由于Bridge接口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的发包方法只需Bridge接口发一次,无需向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方便快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报文包括DHCP Discover报文和PADI报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检测到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存在IP时,所述检测报文还包括DNS request报文。通过发送DHCP Discover报文、PADI报文和DNS request报文可检测以太网口的服务器行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报文为DHCP Discover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DHCP offer报文;所述检测报文为PADI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PADO报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报文为DNS request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DNS response报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的检测结果同步到与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上;
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ootAP,将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
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通过以上过程,可自动切换组网中的设备角色,无需人工设置;组网中单台设备的以太网口角色不一定由该台设备的检测程序决定,也可由网络中的其他设备的检测结果确定,简单有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步骤:
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通过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先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则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无需更改硬件配置,且不涉及接口属性变化,不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实现代价最小化,避免了现有端口复用技术需人工设置以太网口的工作模式的麻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WAN/LAN时需要改变IP和网络协议栈等代价较大的问题,实现自动识别,无需重启路由器,增加灵活性,且由于Bridge接口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的发包方法只需Bridge接口发一次,无需向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方便快捷。
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适用于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通过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先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无需更改硬件配置,且不涉及接口属性变化,不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无需人工设置以太网口的工作模式,增加灵活性,且由于Bridge接口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的发包方法只需Bridge接口发一次,方便快捷。
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适用于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跟现有技术相比,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通过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先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则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无需更改硬件配置,且不涉及接口属性变化,不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实现代价最小化,避免了现有端口复用技术需人工设置以太网口的工作模式的麻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WAN/LAN时需要改变IP和网络协议栈等代价较大的问题,实现自动识别,无需重启路由器,增加灵活性,且由于Bridge接口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的发包方法只需Bridge接口发一次,无需向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方便快捷。
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路由器,包括上述任一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路由器通过采用上述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可实现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实现代价最小化,避免了现有端口复用技术需人工设置以太网口的工作模式的麻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WAN/LAN时需要改变IP和网络协议栈等代价较大的问题,实现自动识别和切换,无需重启路由器,增加灵活性,且由于Bridge接口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的发包方法只需Bridge接口发一次,无需向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WAN/LAN切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1、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S12、若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通过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S13、若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通过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具体实施时,先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即软件桥设备。所述Bridge设备为软件中的虚拟设备,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是Bridge的一个端口,从设备可以是各种软件接口,如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Bridge设备可以处理各个从设备的数据收发功能以及转发,转发的方式为TCP/IP二层协议的交换转发,与现实中的交换机功能相似。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后,也就是,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后,开始进行以太网口的识别过程。先将待测以太网口初始化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与服务器连接,则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服务器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所述待测以太网口没有连接到服务器,若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不能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通过上述过程,所有的检测报文都是从Bridge接口发送,由于Bridge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会被复制到每个Bridge从属设备,也就是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上,所以本方案的发包方法只是用Bridge接口发一次,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在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的情况,检测的代价小;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将软件接口在不同的Bridge下移动,改变以太网口的WAN/LAN角色时只需要将对应的软件接口移动到WAN/LAN的Bridge下即可,只有软件层面的移动,不涉及硬件配置和接口属性的变化,可实现自动识别并切换;且因为Bridge属于二层的交换转发,因此无需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无需人工手动进行额外设置,切换代价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广域网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以太网口的WAN/LAN时需要修改接口IP和协议栈中与接口相关的所有属性的难题,灵活度高。
结合图2,可对上述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进一步描述,假设有两个组网设备,将这两个设备的以太网口均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1和2发送检测报文。以太网口1与服务器相连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服务器通过以太网口1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以太网口1保留在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确定以太网口1为广域网WAN口;同时,以太网口1未与服务器相连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不能接收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以太网口2转移至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确定以太网口2为局域网LAN口。通过以上过程,完成组网中两台设备的角色识别和切换。
可以理解的,检测报文包括检测报文包括DHCPDiscover报文和PADI报文,且当检测到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存在IP时,所述检测报文还包括DNSrequest报文。
其中,DHCP Discover报文: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在RFC2131中有详细的描述。DHCP Discover报文为主机使用DHCP协议获取IP时发出的报文,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发出的DHCP Discover报文后会回复DHCP offer报文。
PADI报文:PPPoE(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利用以太网将大量主机组成网络,通过一个远端接入设备连入因特网,并对接入的每一个主机实现控制、计费功能。PPPOE协议共包括两个阶段,即PPPOE的发现阶段(PPPOEDiscovery Stage)和PPPOE的会话阶段(PPPOE Session Stage)。PADI(PPPOE ActiveDiscovery Initiation)报文属于PPPOE发现阶段的第一步,主机以广播的形式发送这个报文,网络中的PPPoE服务器收到后会回复PADO(PPPOE Active Discovery Offer)报文。
DNS request报文: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在RFC文档中RFC 2181对DNS有规范说明。主机通过向DNS服务器发送DNSrequest报文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DNS服务器在收到DNS request报文后会回复DNS response。如果DNS服务器能成功解析主机请求的域名则DNS response报文中包含域名对应的IP地址,如果无法解析则DNS response报文中包含相应的错误信息。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所述检测报文为DHCP Discover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DHCP offer报文;所述检测报文为PADI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PADO报文;所述检测报文为DNS request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DNS response报文。DHCP offer报文、PADO报文和DNS response报文均为判断服务器行为的响应报文。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所示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
S14、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的检测结果同步到与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上;
S15、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ootAP,将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
S16、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确定待测以太网口的WAN/LAN角色后,在自组网的设备中执行Internet检测功能,具体为,在组网环境中,每个以太网口相连接的设备的检测结果会同步到其他设备上,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ootAP,将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例如,设备A,B,C连接组网,设备A连接了服务器,作为网络中的RootAP,B和C作为RE。将连接服务器的网线由A换到B下,则B的检测功能自动切换成RootAp,A切换角色为RE,C依然为RE。新增设备的以太网口角色未知,按照如上步骤自动检测。通过以上过程,可自动切换组网中的设备角色,无需人工设置;另一方面,通过Internet检测,组网中单台设备的以太网口角色不一定由该台设备的检测程序决定,也可由网络中的其他设备的检测结果确定。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帧同步或位同步的方式将每一以太网口相连接的设备的检测结果同步到其他设备上。
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21、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S22、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S23、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具体实施时,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后,也就是,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后,开始进行以太网口的识别过程。先将待测以太网口初始化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通过上述过程,所有的检测报文都是从Bridge接口发送,由于Bridge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会被复制到每个Bridge从属设备,也就是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上,所以本方案的发包方法只是用Bridge接口发一次,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在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的情况,检测的代价小;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将软件接口在不同的Bridge下移动,改变以太网口的WAN/LAN角色时只需要将对应的软件接口移动到WAN/LAN的Bridge下即可,只有软件层面的移动,不涉及硬件配置和接口属性的变化,可实现自动识别并切换;且因为Bridge属于二层的交换转发,因此无需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无需人工手动进行额外设置,切换代价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广域网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在调整以太网口的WAN/LAN时需要修改接口IP和协议栈中与接口相关的所有属性的难题,灵活度高。
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100,适用于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
检测模块101,用于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第一响应模块102,用于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第二响应模块103,用于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实施例1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200,适用于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
检测模块201,用于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第一响应模块202,用于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第二响应模块203,用于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实施例3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路由器,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可自动将路由器以太网口复用为WAN/LAN,实现自动识别和切换,无需用户进行属性配置和额外操作,也无需重启路由器,效率高。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及装置除了可应用于路由器,也可应用于组网的每台设备。在该组网的设备中,可由数个单独的设备通过优先或无线桥接的方式自动组成一个大范围覆盖的网络,每台设备的以太网口的WAN/LAN属性不固定,可根据实际环境自动切换。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先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若所述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以太网口回送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可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此方案无需更改硬件配置,且不涉及接口属性变化,不改变协议栈的内容和状态,WAN/LAN的变化对硬件和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层完全透明,实现代价最小化,避免了现有端口复用技术需人工设置以太网口的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WAN连接使用的接口为以太网口对应的软件接口在调整WAN/LAN时需要改变IP和网络协议栈等代价较大的问题,实现自动识别和切换,无需重启路由器,增加灵活性,且由于Bridge接口的广播属性,检测报文的发包方法只需Bridge接口发一次,无需向每个端口上都发送检测报文,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报文包括DHCPDiscover报文和PADI报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存在IP时,所述检测报文还包括DNS request报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报文为DHCPDiscover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DHCP offer报文;所述检测报文为PADI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PADO报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报文为DNSrequest报文时,对应的响应报文为DNS response报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的检测结果同步到与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上;
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ootAP,将其他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
若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RE。
7.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给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配置一Bridge设备,从而使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步骤:
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8.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9.一种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连接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的接口均为Bridge接口,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将待测以太网口置于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以预设的频率由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发出检测报文;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转移至所述广域网W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广域网WAN口;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未接收到通过所述待测以太网口回送的所述检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则将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保留在所述局域网LAN的Bridge接口下,从而确定所述待测以太网口为局域网LAN口。
10.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以太网口的识别装置。
CN201611233917.1A 2016-12-27 2016-12-27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Active CN106713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3917.1A CN106713039B (zh) 2016-12-27 2016-12-27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3917.1A CN106713039B (zh) 2016-12-27 2016-12-27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3039A true CN106713039A (zh) 2017-05-24
CN106713039B CN106713039B (zh) 2020-10-02

Family

ID=5890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3917.1A Active CN106713039B (zh) 2016-12-27 2016-12-27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30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672A (zh) * 2018-06-13 2018-10-16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an接口与wan接口的自动适配方法及路由器
CN111030879A (zh) * 2018-10-10 2020-04-1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网端口的故障检测方法及通信终端设备
CN111277925A (zh) * 2020-01-17 2020-06-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基于千兆网络开通多业务的终端全端口盲插方法
CN112688823A (zh) * 2021-03-17 2021-04-20 深圳市乙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设备多网口的盲插网口绑定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14244704A (zh) * 2021-12-31 2022-03-25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lanwan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N116055372A (zh) * 2022-08-24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口类型确定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032A (zh) * 2002-12-16 2004-06-30 动态广域网端口检测
CN101388816A (zh) * 2008-11-05 2009-03-18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端口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502049A (zh) * 2006-08-23 2009-08-05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识别和选择用于接入网络的接口的方法及设备
CN102801627A (zh) * 2012-08-17 2012-11-28 深圳市吉祥腾达科技有限公司 路由器自动识别接入环境的方法
CN103595592A (zh) * 2013-11-29 2014-02-1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广域网接口协议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59832A (zh) * 2016-08-31 2016-10-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判断wan口上网方式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032A (zh) * 2002-12-16 2004-06-30 动态广域网端口检测
CN101502049A (zh) * 2006-08-23 2009-08-05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识别和选择用于接入网络的接口的方法及设备
CN101388816A (zh) * 2008-11-05 2009-03-18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端口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801627A (zh) * 2012-08-17 2012-11-28 深圳市吉祥腾达科技有限公司 路由器自动识别接入环境的方法
CN103595592A (zh) * 2013-11-29 2014-02-1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广域网接口协议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59832A (zh) * 2016-08-31 2016-10-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判断wan口上网方式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672A (zh) * 2018-06-13 2018-10-16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an接口与wan接口的自动适配方法及路由器
CN111030879A (zh) * 2018-10-10 2020-04-1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网端口的故障检测方法及通信终端设备
CN111277925A (zh) * 2020-01-17 2020-06-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基于千兆网络开通多业务的终端全端口盲插方法
CN111277925B (zh) * 2020-01-17 2022-09-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基于千兆网络开通多业务的终端全端口盲插方法
CN112688823A (zh) * 2021-03-17 2021-04-20 深圳市乙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设备多网口的盲插网口绑定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14244704A (zh) * 2021-12-31 2022-03-25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lanwan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N116055372A (zh) * 2022-08-24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口类型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6055372B (zh) * 2022-08-24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口类型确定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3039B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3039A (zh) 以太网口的识别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5637805B (zh) 增强移动备用信道以解决有线线路网络中的节点故障
CN105025387B (zh) Iptv智能终端进行iptv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US7808994B1 (en) Forwarding traffic to VLAN interfaces built based on subscriber information strings
US9007913B2 (en)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attributes of a parent circuit on a network element
CN102025792B (zh) 路由器及其ip地址设置方法
EP25360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rt mapp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80276294A1 (en) Legal intercept of communication traffic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 mobile environment
JP2005051473A (ja) ネットワーク相互接続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相互接続方法、名前解決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BRPI0715779A2 (pt)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identificar e selecionar uma interface para acessar uma rede
US9973399B2 (en) IPV6 address trac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100257226A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provided with same
CN105743684B (zh) 一种ap模式下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及路由器
US2009008943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access network
EP2838242B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network-side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from being counterfeited
CN102238075A (zh)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的IPv6路由建立方法及接入服务器
WO2017088101A1 (zh) 一种网络连接信息获取方法及路由器
CN110493366A (zh) 一种接入点加入网络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95124B (zh) 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EP2071810B1 (en) Method to obtain an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CN104144090B (zh) 高速楼宇有线覆盖系统
CN101087232B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上点对点协议的接入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06119690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cpecf (fonction de configuration d'equipement dans les locaux du client) pour obtenir des informations sur l'equipement du terminal et le configurer
CN112073244A (zh) 基于tr069协议的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645556A (zh) 一种实现sdn转控分离的宽带用户接入与保活的方法及其转发与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4

Address after: Floor 12-17, unit 1, building 2, No. 466, Xinyu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Lianzhou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1st and 3rd floors of the south section of building 24 and the 1st-4th floor of the north section of building 28, Shenn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P-LINK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