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9840B -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9840B
CN106709840B CN201611108369.XA CN201611108369A CN106709840B CN 106709840 B CN106709840 B CN 106709840B CN 201611108369 A CN201611108369 A CN 201611108369A CN 106709840 B CN106709840 B CN 106709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city
phone user
months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8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09840A (zh
Inventor
陈明威
陆俊贤
张娜娜
黄朕
刘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n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n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n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nd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083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9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9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09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9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方法为:选取城市A中任一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数据,统计获得在设定的训练时长下累计居住时长大于等于二分之一设定训练时长的手机用户量,进而计算得到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将所述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运用到另一城市B中,估算城市B内任一移动运营商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从而根据所述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内的市场占有率来估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依托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某一城市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以及另一城市较少的训练天数的手机移动网络数据,快速方便的估算这一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流动人口规模大、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常住人口更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与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服务措施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而一年一度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算年度各地区常住人口数据,现有常住人口数据主要来自于多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不仅受历史数据影响,而且普查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方便的常住人口估算方法,来为政府政策制定和相关交通规划提供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该人口估算方法通过分析城市A中任一移动运营商时间跨度为1年的移动网络数据,从而计算获得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之后再将该衰减经验函数运用到其它城市B中,从而估算城市B内任一移动运营商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并根据该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内的市场占有率来估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方法为:选取城市A中任一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数据,计算获得在设定的训练时长下累计居住时长大于等于二分之一设定训练时长的手机用户量,进而计算得到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将所述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运用到另一城市B中,估算城市B内任一移动运营商在所选取时间跨度内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从而根据所述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内的市场占有率来估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所述估算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城市A和B,获得城市A中任一移动运营商的时间跨度为1年的移动网络数据,所述移动网络数据包括手机识别号—MSID、时间戳—TIMESTAMP、基站ID—CELLID;设定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初始值为12个月,其中, i=1,2,3,…,12,表示在1年里所选的月份数量,其初始值为12;
【步骤2】计算在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TMi的平均手机用户量TCNi,其中,i表示在1年12个月里所选的月份数量;将这一组数据结果(TMi,TCNi)添加至二维数组结果TrainingResult(m,c);
【步骤3】将训练时长月份数TMi减1,获得新的训练时长月份数TMi,若TMi>1,则返回到【步骤2】,求相应的手机用户量TCNi;依此方法,直至TMi<1时,获得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即(TM12,TCN12),(TM11,TCN11),(TM10,TCN10)…(TM2,TCN2),(TM1,TCN1),之后直接进入【步骤4】;
【步骤4】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方法对得到的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进行拟合,得到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满足的指数函数y=M1×aTMN,其中,M1表示拟合函数之后的参数为实数;a表示底数,0<a<1;TMN为变量,表示训练时长月份数;将指数函数y=M1×aTMN的等号两边同时除以训练时长月份数为12时所对应的手机用户量TCN12,得到归一化指数函数,定义为“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NRCN=M2×aTMN,其中,
Figure DEST_PATH_827582DEST_PATH_IMAGE001
【步骤5】利用城市B中时间跨度为X个月的任一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数据,估算城市B中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RCN,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城市B在X个月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X个月的手机用户量RCNX;通过步骤4中获得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NRCN=M2×aTMN,令TMN=X,得到所对应的NRCN的值NRCNX,则城市B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为
Figure DEST_PATH_921440DEST_PATH_IMAGE002
【步骤6】获取所述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的市场占有率OccupyRate,并由此计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Figure DEST_PATH_718495DEST_PATH_IMAGE003
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2.1)训练时长月份数TMi是指在1年中的12个月里任选TMi个月,共有
Figure DEST_PATH_265014DEST_PATH_IMAGE004
种组合,用TMik表示,其中,k表示序号,k=1,2,…,
Figure DEST_PATH_438506DEST_PATH_IMAGE004
;所对应的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TMi个月的手机用户量TCNi,也有
Figure DEST_PATH_386871DEST_PATH_IMAGE004
个值,用TCNik进行表示,其中k=1,2,…,
Figure DEST_PATH_354827DEST_PATH_IMAGE004
;所组成的结果集为(TMik,TCNik),其中k=1,2,…,
Figure DEST_PATH_450959DEST_PATH_IMAGE004
;当k=1时,遍历TMik个训练时长月份数内的每个手机用户,手机用户数据按照时间戳TIMESTAMP升序排列;
(2.2)计算手机用户一天进出城的逗留时间:
2.2.1)若是第一条记录,则生成一条新的进出城市记录,进入步骤2.2.3;若非第一条记录,则进入步骤2.2.2;所述进出城市记录包括记录手机用户的手机识别号MSID以及进出城市的时间戳,即:MSID=该手机用户的MSID,TIMESTAMPIN=TIMESTAMP, TIMESTAMPOUT=TIMESTAMP,SEQ=1;其中,TIMESTAMPIN是指手机用户该次逗留进入城市的时刻,TIMESTAMPOUT是指手机用户该次逗留后离开城市的时刻,SEQ是指手机用户在城市A中一天内的逗留次数;
2.2.2)进出城市A判断
2.2.2.1:判断手机用户是否进入城市A:任一手机用户,若其在城市A一次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之前的设定时间阈值内没有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则认为该手机用户在该次网络数据检测时间进入了城市A;
2.2.2.2:判断手机用户是否离开城市A:任一手机用户,若其在城市A一次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之后的设定时间阈值内没有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则认为该手机用户在该次网络数据检测时间离开了城市A;
2.2.2.3:计算当前记录与前一条记录的时间差TIMEDIFF,若TIMEDIFF小于等于时间阈值,则更新出城市记录即令TIMESTAMP_OUT=TIMESTAMP,进入步骤2.2.4,若TIMEDIFF大于时间阈值则进入步骤2.2.3;
2.2.3)记录手机用户此次逗留时间STAYTIMESEQ=|TIMESTAMPOUT-TIMESTAMPIN|;保存并生成一条新的进出城市记录,MSID=该手机用户的MSID,TIMESTAMPIN=TIMESTAMP,TIMESTAMPOUT=TIMESTAMP,SEQ在上一SEQ的基础上累积加1;进入步骤2.2.4;
2.2.4)判断该手机用户这一天的数据是否遍历完毕,若未遍历完成则返回步骤2.2.2;若已经遍历完成,则计算该手机用户这一天内的总计逗留时间:
Figure DEST_PATH_834666DEST_PATH_IMAGE005
(2.3)判断该手机用户这一天是否在城市A中居住:
若STAYTIME>6小时,则Nj=1,表示该手机用户这一天在城市A中居住;若STAYTIME≤6小时,则Nj=0,表示该手机用户这一天不在城市A中居住;若该手机用户所有训练时长月份数TMi下的各天数据已经遍历完毕,则进入步骤2.4,否则返回步骤2.2;
(2.4)判断该手机用户是否为所需用户:
计算该手机用户所有训练时长月份数TMi下的居住总时间
Figure DEST_PATH_965434DEST_PATH_IMAGE006
,若
Figure DEST_PATH_59552DEST_PATH_IMAGE006
>1/2TMi,则该手机用户为所需的手机用户,则Mu=1,表示该手机用户为所需手机用户;否则Mu=0,表示该手机用户不是所需手机用户;若遍历完所有训练时长月份数TMi内的所有手机用户,则进入步骤2.5,否则返回步骤2.2;
(2.5)训练时长月份数TMik和手机用户量TCNik
累计所有所需手机用户,则得到居住时长大于等于1/2TMik的所有手机用户量
Figure DEST_PATH_642980DEST_PATH_IMAGE007
,即(TMik,TCNik),令k在上一k的基础上累积加1,若k>
Figure DEST_PATH_892696DEST_PATH_IMAGE004
则进入步骤2.6,若k≤
Figure DEST_PATH_815653DEST_PATH_IMAGE004
则返回步骤2.2;
(2.6)计算平均手机用户量TCNi
训练时长月份数TMi所对应的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TMi个月的平均手机用户量
Figure DEST_PATH_125411DEST_PATH_IMAGE008
;获得在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TMi的平均手机用户量的数据结果为(TMi,TCNi)。
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依托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某一城市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以及另一城市较少的训练天数的手机移动网络数据,快速方便的估算这一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2中平均手机用户量TCNi计算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某手机用户一天内的移动网络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图表;
图4为本发明中某手机用户训练时长内的移动网络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图表;
图5为本发明中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该估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1】首先选取城市A和城市B,之后获得城市A中任意一个移动运营商的时间跨度为1年的移动网络数据,其中的移动网络数据主要包括手机识别号(MSID)、时间戳(TIMESTAMP)、基站ID(CELLID);设定训练时长月份数TMi(i=1,2,3,…,12)的初始值为12个月,序号i的初始值也为12;
下表为城市A中一年内的移动网络数据形式:
Figure DEST_PATH_133818DEST_PATH_IMAGE009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MSID为手机识别号,每个手机的识别号均为唯一;TIMESTAMP为手机信号成功发出的时刻,格式为年、月、日、时、分、秒,例如20150511060006表示2015年5月11日6点0分6秒;CELLID则表示基站的ID,可识别该信号记录所成功发出的位置;训练时长月份数的初始值TM12=12。
【步骤2】计算在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TMi的平均手机用户量TCNi,其中,i表示在1年12个月里所选取的月份数量;将这一组数据结果(TMi,TCNi)添加至二维数组结果TrainingResult(m,c);
步骤2.1)训练时长月份数TMi是指在1年中的12个月里任选TMi个月,共有
Figure DEST_PATH_187225DEST_PATH_IMAGE004
种组合,用TMik表示,其中,k表示序号,k=1,2,…,
Figure DEST_PATH_27005DEST_PATH_IMAGE004
;所对应的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TMi个月的手机用户量TCNi,也有
Figure DEST_PATH_445348DEST_PATH_IMAGE004
个值,用TCNik进行表示,其中k=1,2,…,
Figure DEST_PATH_737789DEST_PATH_IMAGE004
;所组成的结果集为(TMik,TCNik),其中k=1,2,…,
Figure DEST_PATH_594887DEST_PATH_IMAGE004
;当k=1时,遍历TMik个训练时长月份数内的每个手机用户,手机用户数据按照时间戳TIMESTAMP升序排列;
以上述城市A一年的移动网络数据为例,计算在训练时长月份数TM12=12时,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TM12(即6个月)的平均手机用户量TCN12
当训练时长月份数为12时,只有一种可能,一年的数据全部训练。遍历每个手机用户,使某个手机用户
Figure DEST_PATH_226856DEST_PATH_IMAGE010
个月份的信令记录按照时间戳TIMESTAMP升序排列,逐条遍历记录。以MSID=2e14cfde4dcbf为例,截取其中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假设下表中时间为20150526050525的记录为5月26日的第一条记录,见下表:
Figure DEST_PATH_878418DEST_PATH_IMAGE011
步骤2.2)手机用户5月26日在城市A中的逗留时间计算:
2.2.1:上表第一行记录为第一条记录,在此之前3个小时没有记录,则判定此手机用户为进入城市A,记录生成一条新的进城记录,该进城记录记录下手机用户的编号(即手机识别号MSID),此条进城记录的时间戳作为本次进出城市A的进入时间和离开时间,即:MSID=2e14cfde4dcbf,TIMESTAMP_IN=20150526050525 , TIMESTAMP_OUT=20150526050525,SEQ=1,此处的SEQ是指该手机用户在城市A中一天内的逗留次数;继续该手机用户的下一条记录,若非第一条记录,进入步骤2.2.2;
2.2.2:计算当前记录与前一条记录的时间差TIMEDIFF,若TIMEDIFF小于等于时间阈值(在城市A中的时间阈值定于3小时,不同城市时间阈值不同),TIMEDIFF=20150526051018-20150526050525=000453,即4分53秒,小于3小时,此时更新出城市记录,即令TIMESTAMP_OUT=20150526051018;重复步骤2.2.1和步骤2.2.2直至20150526152342与上一条记录20150526095646相差5个多小时,TIMEDIFF大于3小时;
2.2.3:此时手机用户在时间20150526095646之后的3小时内无记录,认为该手机用户在此时间之后离开城市A,此时MSID=2e14cfde4dcbf, TIMESTAMP_IN=20150526050525, TIMESTAMP_OUT= 20150526095646 ,SEQ=1,STAYTIME1=TIMESTAMP_OUT-TIMESTAMP_OUT=045121;而手机用户在时间为20150526095646的记录作为一条新的记录,MSID=2e14cfde4dcbf, TIMESTAMP_IN= 20150526152342,TIMESTAMP_OUT= 20150526152342,SEQ=2,重复步骤2.2.1、步骤2.2.2和步骤2.2.3,直至查询完一天的数据;
2.2.4:根据如图3所示的图表,累计该手机用户在城市A中的全天逗留时间,
Figure DEST_PATH_923734DEST_PATH_IMAGE012
,即逗留时间为8小时47分6秒;
步骤2.3)判断该手机用户该天是否在城市A中居住:
由于该手机用户当天在城市A中的逗留时间为8小时47分6秒,大于6小时,所以该手机用户在2015年5月26日视为居住在城市A中,即Nj=1(天);
步骤2.4)判断该手机用户是否为所需手机用户:
若该手机用户的所有天数数据未遍历完全,则返回步骤2.2中;
若该手机用户的所有天数数据遍历完全,则求训练时长月份数内在城市A中的所有居住天数之和,如图4所示,该手机用户结果:
Figure DEST_PATH_256626DEST_PATH_IMAGE013
(天),1/2TM12为6个月,2015年总共有366天,半年则是183天,也就是说该手机用户在城市A的总共居住天数大于6个月的时间,满足条件,因此视该手机用户为所需用户,即Mu=1;
步骤2.5)训练时长月份数TMik和TCNik
按照同样的方法遍历判断训练时长月份数内所有手机用户的所有记录,统计用户量,统计结果:
Figure DEST_PATH_805419DEST_PATH_IMAGE014
万;由于训练时长月份数为12时,只有一种情况,因此平均手机用户量也是12.5万,数据结果为(TM11,TCN11)=(12,15)。
【步骤3】
将训练时长月份数TMi减1,获得新的训练时长月份数TMi,若TMi>1,则返回到【步骤2】,求相应的手机用户量TCNi;依此方法,直至TMi<1时,获得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即(TM12,TCN12),(TM11,TCN11),(TM10,TCN10)…(TM2,TCN2),(TM1,TCN1),之后直接进入【步骤4】;
例如上述实例,若训练时长月份个数减1,得到训练时长月份个数为TM11=11,即指在一年12个月里任选11个月,共有
Figure DEST_PATH_831144DEST_PATH_IMAGE015
种可能,用TM11k表示,其中k=1,2,…,12,TM11k编号随机,1/2TM11k=5.5个月,167天,具体组合情况分别为:
TM111=(1,2,3,4,5,6,7,8,9,10,11)、
TM112=(1,2,3,4,5,6,7,8,9,10,12)、
TM113=(1,2,3,4,5,6,7,8,9,11,12)、
TM114=(1,2,3,4,5,6,7,8,10,11,12)、
TM115=(1,2,3,4,5,6,7,9,10,11,12)、
TM116=(1,2,3,4,5,6,8,9,10,11,12)、
TM117=(1,2,3,4,5,7,8,9,10,11,12)、
TM118=(1,2,3,5,6,7,8,9,10,11,12)、
TM119=(1,2,4,5,6,7,8,9,10,11,12)、
TM1110=(1,3,4,5,6,7,8,9,10,11,12)、
TM1111=(1,2,4,5,6,7,8,9,10,11,12)、
TM1112=(2,3,4,5,6,7,8,9,10,11,12)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TMi<1;得到不同训练月份个数下,对应的平均手机用户量,二维数组结果TrainingResult(m,c)为:(12,12.5),(11,13),(10,14.8),(9,16.5),(8,17.1),(7,19.5),(6,21),(5,23.1),(4,24.3),(3,26.7),(2,29.6),(1,31.5)。
【步骤4】
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方法对得到的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进行拟合,得到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满足的指数函数y=M1×aTMN,其中,M1表示拟合函数之后的参数为实数;a表示底数,0<a<1;TMN为变量,表示训练时长月份数;将指数函数y=M1×aTMN的等号两边同时除以训练时长月份数为12时所对应的所有手机用户量,得到归一化指数函数,定义为“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NRCN=M2×aTMN,其中,
Figure DEST_PATH_98177DEST_PATH_IMAGE016
实例中,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方法对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指数函数y=35.021×0.917TMN,则“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为:
Figure DEST_PATH_31498DEST_PATH_IMAGE017
,具体如图5所示。
【步骤5】
利用城市B中时间跨度为X个月的任一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数据,估算城市B中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RCN,具体为:计算城市B在X个月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X个月的手机用户量RCNX;通过【步骤4】中获得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NRCN=M2×aTMN,令TMN=X,得到所对应的NRCN的值NRCNX,则城市B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为
Figure DEST_PATH_638060DEST_PATH_IMAGE018
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目前城市B中的某一移动运营商拥有时间跨度为3个月的移动网络数据,利用城市A中的计算方法,参见【步骤2】和【步骤3】,计算城市B在3个月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大于等于1.5个月的平均手机用户量RCN3,经实际计算得到平均手机用户量24万人,获得二维数组结果TrainingResult(m,c)为(3,24);
利用“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
Figure DEST_PATH_897003DEST_PATH_IMAGE019
,令TMN=3,则NRCN3=2.159,则城市B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
Figure DEST_PATH_198803DEST_PATH_IMAGE020
=11.12万人。
【步骤6】
获取所述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的市场占有率OccupyRate,并由此计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Figure DEST_PATH_201394DEST_PATH_IMAGE003
实例中,该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中的市场占有率OccupyRate为20%,则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Figure DEST_PATH_662462DEST_PATH_IMAGE021
万人。

Claims (2)

1.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方法为:选取城市A中任一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数据,计算获得在设定的训练时长下累计居住时长大于等于二分之一设定训练时长的手机用户量,进而计算得到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将所述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运用到另一城市B中,估算城市B内任一移动运营商在所选取时间跨度内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从而根据所述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内的市场占有率来估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所述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城市A和B,获得城市A中任一移动运营商的时间跨度为1年的移动网络数据,所述移动网络数据包括手机识别号—MSID、时间戳—TIMESTAMP、基站ID—CELLID;设定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初始值为12个月,其中, i=1,2,3,…,12,表示在1年里所选的月份数量,其初始值为12;
【步骤2】计算在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TMi的平均手机用户量TCNi,其中,i表示在1年12个月里所选的月份数量;将这一组数据结果(TMi,TCNi)添加至二维数组结果TrainingResult(m,c);
【步骤3】将训练时长月份数TMi减1,获得新的训练时长月份数TMi,若TMi≥1,则返回到【步骤2】,求相应的手机用户量TCNi;依此方法,直至TMi<1时,获得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即(TM12,TCN12),(TM11,TCN11),(TM10,TCN10)…(TM2,TCN2),(TM1,TCN1),之后直接进入【步骤4】;
【步骤4】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方法对得到的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进行拟合,得到二维数组TrainingResult(m,c)满足的指数函数y=M1×aTMN,其中,M1为实数,表示拟合函数之后的参数;a表示底数,0<a<1;TMN为变量,表示训练时长月份数;将指数函数y=M1×aTMN的等号两边同时除以训练时长月份数为12时所对应的手机用户量TCN12,得到归一化指数函数,定义为“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NRCN=M2×aTMN,其中,
Figure 272503DEST_PATH_IMAGE002
【步骤5】利用城市B中时间跨度为X个月的任一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数据,估算城市B中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RCN,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城市B在X个月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数大于等于1/2X个月的手机用户量RCNX;通过步骤4中获得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衰减经验函数”:NRCN=M2×aTMN,令TMN=X,得到所对应的NRCN的值NRCNX,则城市B的手机用户常住人口数量为
Figure 149192DEST_PATH_IMAGE004
【步骤6】获取所述移动运营商在城市B的市场占有率OccupyRate,并由此计算城市B的所有常住人口数量
Figure 971655DEST_PATH_IMAGE0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2.1)训练时长月份数TMi是指在1年中的12个月里任选TMi个月,共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种组合,用TMik表示,其中,k表示序号,k=1,2,…,
Figure 301005DEST_PATH_IMAGE008
;所对应的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 TMi个月的手机用户量TCNi,也有
Figure 499905DEST_PATH_IMAGE009
个值,用TCNik进行表示,其中k=1,2,…,
Figure 168784DEST_PATH_IMAGE010
;所组成的结果集为(TMik,TCNik),其中k=1,2,…,
Figure 162148DEST_PATH_IMAGE007
;当k=1时,遍历TMik个训练时长月份数内的每个手机用户,手机用户数据按照时间戳TIMESTAMP升序排列;
(2.2)计算手机用户一天进出城的逗留时间:
2.2.1)若是第一条记录,则生成一条新的进出城市记录,进入步骤2.2.3;若非第一条记录,则进入步骤2.2.2;所述进出城市记录包括记录手机用户的手机识别号MSID以及进出城市的时间戳,即:MSID=该手机用户的MSID,TIMESTAMPIN=TIMESTAMP, TIMESTAMPOUT=TIMESTAMP,SEQ=1;其中,TIMESTAMPIN是指手机用户该次逗留进入城市的时刻,TIMESTAMPOUT是指手机用户该次逗留后离开城市的时刻,SEQ是指手机用户在城市A中一天内的逗留次数;
2.2.2)进出城市A判断
2.2.2.1:判断手机用户是否进入城市A:任一手机用户,若其在城市A一次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之前的设定时间阈值内没有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则认为该手机用户在该次网络数据检测时间进入了城市A;
2.2.2.2:判断手机用户是否离开城市A:任一手机用户,若其在城市A一次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之后的设定时间阈值内没有检测到移动网络数据,则认为该手机用户在该次网络数据检测时间离开了城市A;
2.2.2.3:计算当前记录与前一条记录的时间差TIMEDIFF,若TIMEDIFF小于等于时间阈值,则更新出城市记录即令TIMESTAMPOUT=TIMESTAMP,进入步骤2.2.4,若TIMEDIFF大于时间阈值则进入步骤2.2.3;
2.2.3)记录手机用户此次逗留时间STAYTIMESEQ=|TIMESTAMPOUT-TIMESTAMPIN|;保存并生成一条新的进出城市记录,MSID=该手机用户的MSID,TIMESTAMPIN=TIMESTAMP,TIMESTAMPOUT=TIMESTAMP,SEQ在上一SEQ的基础上累积加1;进入步骤2.2.4;
2.2.4)判断该手机用户这一天的数据是否遍历完毕,若未遍历完成则返回步骤2.2.2;若已经遍历完成,则计算该手机用户这一天内的总计逗留时间:
Figure 978794DEST_PATH_IMAGE011
(2.3)判断该手机用户这一天是否在城市A中居住:
若STAYTIME>6小时,则Nj=1,表示该手机用户这一天在城市A中居住;若STAYTIME≤6小时,则Nj=0,表示该手机用户这一天不在城市A中居住;其中,j表示该手机用户在城市A的第j天;若该手机用户所有训练时长月份数TMi下的各天数据已经遍历完毕,则进入步骤2.4,否则返回步骤2.2;
(2.4)判断该手机用户是否为所需用户:
计算该手机用户所有训练时长月份数TMi下的居住总时间
Figure 715806DEST_PATH_IMAGE013
,若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1/2TMi*30,则该手机用户为所需的手机用户,则Mu=1,表示该手机用户为所需手机用户;否则Mu=0,表示该手机用户不是所需手机用户;其中,u表示第u位手机用户;若遍历完所有训练时长月份数TMi内的所有手机用户,则进入步骤2.5,否则返回步骤2.2;
(2.5)训练时长月份数TMik和手机用户量TCNik
累计所有所需手机用户,则得到居住时长大于等于1/2TMik的所有手机用户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即(TMik,TCNik),令k在上一k的基础上累积加1,若k>
Figure 301508DEST_PATH_IMAGE009
则进入步骤2.6,若k≤
Figure 731352DEST_PATH_IMAGE009
则返回步骤2.2;
(2.6)计算平均手机用户量TCNi
训练时长月份数TMi所对应的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TMi个月的平均手机用户量
Figure 972978DEST_PATH_IMAGE018
;获得在训练时长月份数TMi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居住月份大于等于1/2TMi的平均手机用户量的数据结果为(TMi,TCNi)。
CN201611108369.XA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Active CN106709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8369.XA CN106709840B (zh)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8369.XA CN106709840B (zh)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9840A CN106709840A (zh) 2017-05-24
CN106709840B true CN106709840B (zh) 2020-09-15

Family

ID=5893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8369.XA Active CN106709840B (zh)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98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0624B (zh) * 2017-08-08 2018-12-11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 常住人口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645740A (zh) * 2017-09-01 2018-01-3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监测方法及终端
CN108810808B (zh) * 2018-05-29 2020-08-07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区域客流饱和度计算方法
CN109992605B (zh) * 2019-03-14 2022-09-16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人口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992230B (zh) * 2019-11-27 2021-06-25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全量人口统计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7087A (zh) * 2013-05-29 2014-12-17 上海载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营商网络数据的常住人口分析方法
CN105682025A (zh) * 2016-01-05 2016-06-15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移动信令数据的用户驻留地识别方法
CN105976091A (zh) * 2016-04-28 2016-09-28 上海世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个体活动稳态训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42807B2 (en) * 2010-06-01 2013-05-14 AT&T Intellectual I, L.P.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stimating crowd sizes using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mobile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7087A (zh) * 2013-05-29 2014-12-17 上海载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营商网络数据的常住人口分析方法
CN105682025A (zh) * 2016-01-05 2016-06-15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移动信令数据的用户驻留地识别方法
CN105976091A (zh) * 2016-04-28 2016-09-28 上海世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个体活动稳态训练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手机网络数据的实时动态区域集散客流检测研究;陆俊贤 等;《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20130926;172-17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9840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9840B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城市常住人口估算方法
CN106355289B (zh) 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方法
CN108156626B (zh)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8282860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21507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对用户投诉进行预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68689A (zh) 常住人口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90443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的职住人口特征估算方法
CN107040894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od获取方法
CN112399337B (zh) 一种高铁用户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3647800A (zh) 推荐应用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US20120220274A1 (en) Posit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device and posit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CN107371158B (zh) 区域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占比调查及人群量估测方法
Yabe et al. A framework for evacuation hotspot detection after large scale disasters using location data from smartphones: case study of kumamoto earthquake
CN10781813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居民区网络能力分析方法及系统
US20130166352A1 (en) Mobile categorization
CN106464706A (zh) 用于通过可从电信网络获得的数据识别显著地点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176433A1 (en) Unique-terminal-count estimation device and unique-terminal-count estimation method
CN108810808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区域客流饱和度计算方法
CN106535204A (zh) 一种业务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034524A (zh) 基于手机信令的工作居住人口预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8124270B (zh) 一种lte网络的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7133689B (zh) 一种位置标记方法
CN107918917A (zh) 社交分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866776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人口测算方法及装置
Yabe et al. CityFlowFragility: Measuring the fragility of people flow in cities to disasters using GPS data collected from smartph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