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9712A -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9712A
CN106709712A CN201611127408.0A CN201611127408A CN106709712A CN 106709712 A CN106709712 A CN 106709712A CN 201611127408 A CN201611127408 A CN 201611127408A CN 106709712 A CN106709712 A CN 106709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nfc
nfc payment
information
pay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74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延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274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9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9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97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7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using secure elements embedded in M-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第一判断模块,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当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第二获取模块,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若是,生成NFC支付指令;支付模块,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本发明增加了NFC支付技术的场景识别判断,减少了用户手机被误刷盗刷的现象发生,提高了NFC支付技术的安全性,保护用户个人的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FC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NFC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NFC支付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其突出优点为速度快,距离短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利用智能手机的NFC支付技术进行购物、坐地铁或买电影票等场景活动的便捷支付。但是NFC支付技术在进行便捷支付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场景识别和判断便直接进行支付,很容易造成误刷盗刷的现象发生。例如,用户将手机放置在口袋中时,若周围存在有支持NFC支付的设备,那么用户的手机在检测到该设备的支付请求时,会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使用户的财产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旨在解决因移动终端的NFC支付技术的便捷而造成误刷盗刷的现象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配备有重力感应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
支付模块,用于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则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
可选地,所述支付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NFC支付指令,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验证单元,用于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检测该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
支付单元,用于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完成NFC支付指令或未完成NFC支付指令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NFC支付方法,所述移动终端配备有重力感应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所述NFC支付方法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
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
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
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当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的步骤还包括: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则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的步骤包括:
接收NFC支付指令,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检测该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
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可选地,所述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当移动终端完成NFC支付指令或未完成NFC支付指令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本发明通过第一获取模块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第一判断模块则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然后当第二获取模块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第二判断模块则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最后支付模块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从而增加了NFC支付技术的场景识别判断,综合判断结论智能识别当前是否更接近用户进行NFC支付的常用场景,避免了在非用户使用常用场景下用户手机被误刷盗刷的现象发生,降低了无意间出现财产损失的概率,保护用户个人的财产安全,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提高了NFC支付技术的安全性,使得用户在尽情享受NFC支付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时,不用担忧其便捷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的细化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中支付模块的细化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五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NFC支付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NFC支付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的步骤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NFC支付方法第四实施例中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的步骤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NFC支付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NFC支付方法中重力感应坐标轴的预设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NFC支付方法完整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考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电源单元190、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判断模块20,第二获取模块30,第二判断模块40,支付模块5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装置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将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
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等等。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值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装置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装置。
这样的通信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装置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装置(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装置(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装置,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装置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
每个BS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装置(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装置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装置(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典型操作,BS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通信装置结构,提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
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配备有重力感应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该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
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该移动终端的内部芯片中配备有一块NFC支付功能芯片,该芯片为低功耗芯片,因此可随时检测到周围支持NFC支付功能的设备。通过NFC支付功能芯片,即使在息屏状态下,移动终端依旧能够检测到来自周围支付NFC支付功能的设备的NFC支付请求。同时,作为一种高频无线通讯技术,检测到NFC支付请求设备的实现本质为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其检测场景仅限于短距离的检测,当超过预设距离,NFC支付功能芯片将无法检测到周围的NFC支付请求设备。NFC支付功能芯片的工作方式有两种:
1、卡模式:利用集成NFC标准规格的IC卡,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域来供电,即便是移动终端没电也可以工作,比如常见的公交卡,一卡通等;
2、点对点模式:用于数据交换,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移动终端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因此通过NFC,移动终端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握持信息的获取方法具有多种方案,例如统计移动终端左右边框具有压力数值的压力点个数;或者计算并收集移动终端的屏幕或其他可触控部分的压力数值以及生物电的流通状况等等。通过移动终端上各种传感器元件的感应,获取到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数据,经过预设的复杂算法运算推导,形成该移动终端的握持信息。获取方案有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涉及到的案例,其最终目标便是获取到移动终端的握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20,用于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需要对获取的握持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其判断方法根据握持信息获取方案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判断标准。当检测到握持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符合该判断标准的握持状态认证条件时,即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的判断标准在本发明中为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故其判断标准属于一个技术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以及非现有技术,凡能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的技术手段皆属于该保护范围内,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NFC支付功能的方案流程。
第二获取模块30,用于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一般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与显示屏形成一体屏幕,故在触摸屏上能看到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界面时发出的光线。所述出光方向指的是从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发出光线的方向。严格意义上,出光方向指的是垂直于触摸屏表面的法线向上的方向,该方向为发出触摸屏发出光线的方向。移动终端通常配备有重力感应器,主要应用于调整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以及屏幕的显示区域的画面显示效果。重力感应器可以较为精准地获得所在载体的位置状态信息,与该载体的放置位置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而载体的放置姿态对位置状态信息有非常紧密的影响。因此,通过重力感应器,第二获取模块30可获取到该移动终端所在位置的重力感应坐标数据,并从获取到的重力感应坐标数据中推导出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参考图11,为辅助理解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获取,以下用一个具体例子作具体说明,
例如,其坐标系(x,y,z)设置如下:
假设当地的标准重力加速度值为g,方向为竖直向下,则其反重力加速度值为-g,方向的为竖直向上,其坐标系可分为以下情形:
1、移动终端屏幕向上(z轴朝上)水平放置的时侯,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0,0,g),此时,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竖直向上;
2、移动终端屏幕向下(z轴朝下)水平放置的时侯,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0,0,-g),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竖直向下;
3、移动终端屏幕向左侧放(x轴朝上)的时候,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g,0,0),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水平向左;
4、移动终端竖直(y轴朝上)向上的时候,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0,g,0),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水平面向自己。
第二判断模块40,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
从重力感应数据推导出的出光方向,是垂直于屏幕表面的法线向上的方向,该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即为第二判断模块40的判断对象。该夹角所表示的是在当前情况下,移动终端的握持姿势相对于水平面呈现的状态。其状态的不同对应着用户在当前是否处于一种准备进行NFC支付的场景状况。
通过移动终端预设的算法计算所述出光方向以及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二者之间的夹角,当检测到所述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一个预设角度区间内时,则生成NFC支付指令。预设角度区间可根据算法或规则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预设角度区间可以设置为0到90度,即出光方向和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可以预设为0到90度的区间。假设当移动终端屏幕正面朝上(z轴竖直朝上),即出光方向(屏幕的法线向上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75度,通过比较得知夹角75度小于90度,落在0到90度的区间内,故此时将生成NFC支付指令;若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95度,通过比较得知夹角95度大于90度,落在0到90度的区间之外,则不做任何操作。通过以上举例的方式,可精准地获得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二者之间的夹角,从而判断该夹角是否处于0到90度的区间,进而选择是否生成NFC支付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举例说明,是以预设角度区间为0到90度作为参考数据进行判断的,当预设角度区间设置为其他参考数据时,其判断标准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支付模块50,用于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支付模块50,是完成NFC支付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完成支付的以电子设备之间的虚拟货币进行金额扣费,因此支付模块50必须事先绑定一个具有预存余额的账户。该账户的绑定对象根据移动终端的预设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账户对象,例如,信用卡,银行卡,第三方软件(比如微信,支付宝钱包,京东钱包等等),一卡通等等。支付模块利用绑定的账户对象,在进行NFC支付功能的时候,通过NFC支付指令扣减账户中相应金额数值,完成支付流程。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第一获取模块10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第一判断模块20则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然后当第二获取模块30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第二判断模块40则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最后支付模块50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从而增加了NFC支付技术的场景识别判断,综合判断结论智能识别当前是否更接近用户进行NFC支付的常用场景,避免了在非用户使用常用场景下用户手机被误刷盗刷的现象发生,降低了无意间出现财产损失的概率,保护用户个人的财产安全,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提高了NFC支付技术的安全性,使得用户在尽情享受NFC支付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时,不用担忧其便捷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参考图4,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获取模块1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1,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
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第二获取单元13,用于当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
第一获取单元11自主检测周围是否存在有发送NFC支付请求的设备,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其检测范围受限NFC技术的感应范围,超过感应范围,NFC支付请求由于信号微弱将无法获取到。
判断单元12则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该功能属于安全判断机制,其判断原则来源于以下:
1、NFC支付请求是否是安全请求;
2、NFC支付请求发送源(即NFC支付请求设备)是否是合法发送源。
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判断NFC支付请求是否是安全请求,必须在解析该请求时查探其请求指令中是否存在恶意篡改,修改甚至破坏的指令编码,只有安全的支付请求才允许进入下一步操作,以防止移动终端在获取NFC支付请求后,遭受到该请求指令的恶意攻击;
其次,判断NFC支付请求发送源(即NFC支付请求设备)是否是合法发送源,可从NFC支付请求指令的编码中获取到该请求发送源的标识ID,从而判断出该发送源是否是正规合法生产并授予过合法使用权限,只有合法的发送源,才能定义为安全的支付请求才允许进入下一步操作,以防止出现NFC支付出错或支付失败的现象。
以上所述判断标准的实现方案皆遵循NFC标准规格协议,严格执行NFC标准规格协议流程,保障数据识别的专一性和安全性。从NFC支付请求指令可分析识别并校验指令源设备的合法性,当设备通过合法性校验判断时,通过识别NFC支付指令编码集中的数据,可判断该指令是否具有纯洁性,而没有被额外恶意的指令加工修改数据,导致支付金额与实际应支付金额不符合,病毒木马通过数据传输寄宿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从而造成用户的移动终端因感染病毒木马而沦为危险的终端设备,导致财产损失或信息泄露。
第二获取单元13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获取方法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个数的统计进而得知。该方法通过收集两侧边框压力传感器受压触点的个数的数值,统计出当前情况下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肢体接触的状况。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所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判断模块20还用于: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则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
本实施例中,获取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之后,第一判断模块20对该数值进行判断。由于用户在握持移动终端存在着肢体接触,当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意味着用户与移动终端的接触可以保持移动终端的稳定握持,从而判断在当前情况下是用户有意识的握持着该移动终端,满足实际NFC支付场景。当然,握持状态必须是可控的,否则移动终端将失去重心,脱离或滑落失去与用户的肢体接触,从而压力传感器无法感应到受到压力的触点,导致移动终端重新回归非握持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参考图5,所述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支付模块50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NFC支付指令,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验证单元52,用于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检测该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
支付单元53,用于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本实施例的功能应用于NFC支付功能的前置安全判断,接收单元51接收到第二判断模块40生成的NFC支付指令,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指纹感应区域自行输入指纹信息后,验证单元52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将用户事先录入移动终端指纹装置中的指纹验证信息提取出来与用户当前输入的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判断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最后支付单元53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通过增加指纹单元53,进一步验证用户身份,确定是用户本人使用,从而再次提升NFC支付的安全性,保护用户个人的财产安全,避免经济上的损失。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五实施例,参考图6,所述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60,用于当移动终端完成NFC支付指令或未完成NFC支付指令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60实现的功能为完成NFC支付流程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一个支付完成提示信息,以便用户知晓本次NFC支付的整体支付情况。该提示信息的提示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支付场景,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项目等。该功能的作用主要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关键点,给予用户在财产支出上的信息反馈,使用户方便快捷地获知本次NFC支付金额涉及的信息,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以及信赖,以人性化方式增加用户对本技术方案流程的满意度和粘性。
参考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NFC支付方法,在NFC支付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配备有重力感应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该NFC支付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
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该移动终端的内部芯片中配备有一块NFC支付功能芯片,该芯片为低功耗芯片,因此可随时检测到周围支持NFC支付功能的设备。通过NFC支付功能芯片,即使在息屏状态下,移动终端依旧能够检测到来自周围支付NFC支付功能的设备的NFC支付请求。同时,作为一种高频无线通讯技术,检测到NFC支付请求设备的实现本质为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其检测场景仅限于短距离的检测,当超过预设距离,NFC支付功能芯片将无法检测到周围的NFC支付请求设备。NFC支付功能芯片的工作方式有两种:
1、卡模式:利用集成NFC标准规格的IC卡,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域来供电,即便是移动终端没电也可以工作,比如常见的公交卡,一卡通等;
2、点对点模式:用于数据交换,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移动终端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因此通过NFC,移动终端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握持信息的获取方法具有多种方案,例如统计移动终端左右边框具有压力数值的压力点个数;或者计算并收集移动终端的屏幕或其他可触控部分的压力数值以及生物电的流通状况等等。通过移动终端上各种传感器元件的感应,获取到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数据,经过预设的复杂算法运算推导,形成该移动终端的握持信息。获取方案有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涉及到的案例,其最终目标便是获取到移动终端的握持信息。
步骤S20,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需要对获取的握持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其判断方法根据握持信息获取方案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判断标准。当检测到握持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符合该判断标准的握持状态认证条件时,即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的判断标准在本发明中为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故其判断标准属于一个技术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以及非现有技术,凡能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的技术手段皆属于该保护范围内,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NFC支付功能的方案流程。
步骤S30,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一般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与显示屏形成一体屏幕,故在触摸屏上能看到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界面时发出的光线。所述出光方向指的是从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发出光线的方向。严格意义上,出光方向指的是垂直于触摸屏表面的法线向上的方向,该方向为发出触摸屏发出光线的方向。移动终端通常配备有重力感应器,主要应用于调整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以及屏幕的显示区域的画面显示效果。重力感应器可以较为精准地获得所在载体的位置状态信息,与该载体的放置位置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而载体的放置姿态对位置状态信息有非常紧密的影响。因此,通过重力感应器,第二获取模块30可获取到该移动终端所在位置的重力感应坐标数据,并从获取到的重力感应坐标数据中推导出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参考图11,为辅助理解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获取,以下用一个具体例子作具体说明,
例如,其坐标系(x,y,z)设置如下:
假设当地的标准重力加速度值为g,方向为竖直向下,则其反重力加速度值为-g,方向的为竖直向上,其坐标系可分为以下情形:
1、移动终端屏幕向上(z轴朝上)水平放置的时侯,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0,0,g),此时,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竖直向上;
2、移动终端屏幕向下(z轴朝下)水平放置的时侯,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0,0,-g),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竖直向下;
3、移动终端屏幕向左侧放(x轴朝上)的时候,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g,0,0),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水平向左;
4、移动终端竖直(y轴朝上)向上的时候,重力感应器获取到的(x,y,z)的值分别为(0,g,0),根据对重力感应坐标数据的特征分析,移动终端可推导出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述出光方向为水平面向自己。
第二判断模块40,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
从重力感应数据推导出的出光方向,是垂直于屏幕表面的法线向上的方向,该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即为第二判断模块40的判断对象。该夹角所表示的是在当前情况下,移动终端的握持姿势相对于水平面呈现的状态。其状态的不同对应着用户在当前是否处于一种准备进行NFC支付的场景状况。
通过移动终端预设的算法计算所述出光方向以及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二者之间的夹角,当检测到所述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一个预设角度区间内时,则生成NFC支付指令。预设角度区间可根据算法或规则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预设角度区间可以设置为0到90度,即出光方向和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可以预设为0到90度的区间。假设当移动终端屏幕正面朝上(z轴竖直朝上),即出光方向(屏幕的法线向上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75度,通过比较得知夹角75度小于90度,落在0到90度的区间内,故此时将生成NFC支付指令;若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95度,通过比较得知夹角95度大于90度,落在0到90度的区间之外,则不做任何操作。通过以上举例的方式,可精准地获得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二者之间的夹角,从而判断该夹角是否处于0到90度的区间,进而选择是否生成NFC支付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举例说明,是以预设角度区间为0到90度作为参考数据进行判断的,当预设角度区间设置为其他参考数据时,其判断标准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步骤S50,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本实施例的功能是完成NFC支付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完成支付的以电子设备之间的虚拟货币进行金额扣费,因此本功能必须事先绑定一个具有预存余额的账户。该账户的绑定对象根据移动终端的预设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账户对象,例如,信用卡,银行卡,第三方软件(比如微信,支付宝钱包,京东钱包等等),一卡通等等。支付模块利用绑定的账户对象,在进行NFC支付功能的时候,通过NFC支付指令扣减账户中相应金额数值,完成支付流程。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接着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然后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则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最后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从而增加了NFC支付技术的场景识别判断,综合判断结论智能识别当前是否更接近用户进行NFC支付的常用场景,避免了在非用户使用常用场景下用户手机被误刷盗刷的现象发生,降低了无意间出现财产损失的概率,保护用户个人的财产安全,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提高了NFC支付技术的安全性,使得用户在尽情享受NFC支付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时,不用担忧其便捷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参考图8,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
步骤S12,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步骤S13,当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
移动终端自主检测周围是否存在有发送NFC支付请求的设备,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其检测范围受限NFC技术的感应范围,超过感应范围,NFC支付请求由于信号微弱将无法获取到。
移动终端随即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该功能属于安全判断机制,其判断原则来源于以下:
3、NFC支付请求是否是安全请求;
4、NFC支付请求发送源(即NFC支付请求设备)是否是合法发送源。
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判断NFC支付请求是否是安全请求,必须在解析该请求时查探其请求指令中是否存在恶意篡改,修改甚至破坏的指令编码,只有安全的支付请求才允许进入下一步操作,以防止移动终端在获取NFC支付请求后,遭受到该请求指令的恶意攻击;
其次,判断NFC支付请求发送源(即NFC支付请求设备)是否是合法发送源,可从NFC支付请求指令的编码中获取到该请求发送源的标识ID,从而判断出该发送源是否是正规合法生产并授予过合法使用权限,只有合法的发送源,才能定义为安全的支付请求才允许进入下一步操作,以防止出现NFC支付出错或支付失败的现象。
以上所述判断标准的实现方案皆遵循NFC标准规格协议,严格执行NFC标准规格协议流程,保障数据识别的专一性和安全性。从NFC支付请求指令可分析识别并校验指令源设备的合法性,当设备通过合法性校验判断时,通过识别NFC支付指令编码集中的数据,可判断该指令是否具有纯洁性,而没有被额外恶意的指令加工修改数据,导致支付金额与实际应支付金额不符合,病毒木马通过数据传输寄宿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从而造成用户的移动终端因感染病毒木马而沦为危险的终端设备,导致财产损失或信息泄露。
最后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获取方法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个数的统计进而得知。该方法通过收集两侧边框压力传感器受压触点的个数的数值,统计出当前情况下用户握持移动终端时与移动终端进行肢体接触的状况。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所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则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
本实施例中,获取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之后,对该数值进行判断。由于用户在握持移动终端存在着肢体接触,当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意味着用户与移动终端的接触可以保持移动终端的稳定握持,从而判断在当前情况下是用户有意识的握持着该移动终端,满足实际NFC支付场景。当然,握持状态必须是可控的,否则移动终端将失去重心,脱离或滑落失去与用户的肢体接触,从而压力传感器无法感应到受到压力的触点,导致移动终端重新回归非握持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参考图9,所述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的步骤包括:
步骤S51,接收NFC支付指令,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步骤S52,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检测该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
步骤S53,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本实施例的功能应用于NFC支付功能的前置安全判断,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指纹感应区域自行输入指纹信息后,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将用户事先录入移动终端指纹装置中的指纹验证信息提取出来与用户当前输入的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判断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最后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通过增加指纹识别,进一步验证用户身份,确定是用户本人使用,从而再次提升NFC支付的安全性,保护用户个人的财产安全,避免经济上的损失。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移动终端第五实施例,参考图10,所述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S60,当移动终端完成NFC支付指令或未完成NFC支付指令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实现的功能为完成NFC支付流程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一个支付完成提示信息,以便用户知晓本次NFC支付的整体支付情况。该提示信息的提示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支付场景,支付时间,支付金额,支付项目等。该功能的作用主要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关键点,给予用户在财产支出上的信息反馈,使用户方便快捷地获知本次NFC支付金额涉及的信息,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以及信赖,以人性化方式增加用户对本技术方案流程的满意度和粘性。
此外,为更好理解本发明NFC支付方法流程思想,用一具体系统运行流程辅助说明,为方便描述,以下将设置预设角度区间、第一支付判断条件以及第二支付判断条件的具体意义,
预设角度区间:
0到90度的夹角区间,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区间,处于该预设角度区间即为正常的使用场景。
第一支付判断条件:
握持检测,根据当前终端的握持状态信息,如满足握持条件(现有方案较多,如检测左右边框是否有压力),则有效。
第二支付判断条件:
判断当前手机运行状态信息与标准Z轴夹角,若夹角小于90度,则有效。
本实施例的方法思路参考图12所示,有效支付整体具体实现思路如下:
1、通过NFC功能芯片获取到NFC支付请求信息;
2、获取当前握持状态信息;
3、根据握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支付判断条件,若满足第一支付判断条件,则继续进行第二支付判断条件,否则,支付无效,取消支付;
4、获取当前手机的重力感应状态信息(重力感应坐标);
5、根据当前手机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支付判断条件,若满足第二支付判断条件,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否则,支付无效,取消支付;
6、进行NFC支付。
以下将以现实场景来阐述本次有效支付判断的具体实现,移动终端在进行NFC支付前,为保证支付的有效性,防止被误刷的可能性,需要在支付之前做有效性判断:
用户在使用NFC支付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手握持,且手机的运行状态一般是屏幕朝上,且z轴偏移夹角小于90度。因此引入握持和手机运行状态的判断条件能有效较少被误刷的可能。可解决如下场景的误刷:用户在乘坐地铁,手机在口袋放置时,没有握持;用户手机在包内放置,角度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没有握持;用户手握手机乘坐地铁时,虽然有握持,但是角度不能达到判断条件。具体为:在NFC支付时,需要判断NFC支付有效性的两个条件,首先判断此时终端是否有握持(如判断左右边框压力点个数,确定是否握持),若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继续验证第二判断条件,若此时终端偏移z轴角度小于90度,则满足第二判断条件,NFC有效,进行支付。若不满足两个判断条件,则不进行支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配备有重力感应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
支付模块,用于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则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付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NFC支付指令,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验证单元,用于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检测该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
支付单元,用于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完成NFC支付指令或未完成NFC支付指令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6.一种NFC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配备有重力感应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所述NFC支付方法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
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
当接收到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数据,其中重力感应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出光方向;
判断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是否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当检测到所述触摸屏的出光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反方向的夹角处于预设角度区间内时,生成NFC支付指令;
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NFC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握持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时,获取该NFC支付请求;
判断该NFC支付请求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当检测到NFC支付请求处于安全状态时,生成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
当接收到移动终端握持信息获取指令时,获取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NFC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移动终端握持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握持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生成重力感应数据获取指令的步骤还包括: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两侧边框受到压力的触点的个数不小于2时,则判断该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NFC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的步骤包括:
接收NFC支付指令,并启动指纹验证功能,以供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检测该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是否一致,当检测到所述指纹信息与预设的指纹验证信息一致时,允许执行NFC支付指令;
根据NFC支付指令,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NFC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NFC支付指令时,启动NFC支付功能进行支付之后的步骤还包括:
当移动终端完成NFC支付指令或未完成NFC支付指令时,在移动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
CN201611127408.0A 2016-12-08 2016-12-08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Withdrawn CN106709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7408.0A CN106709712A (zh) 2016-12-08 2016-12-08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7408.0A CN106709712A (zh) 2016-12-08 2016-12-08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9712A true CN106709712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36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7408.0A Withdrawn CN106709712A (zh) 2016-12-08 2016-12-08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971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4977A (zh) * 2017-10-09 2018-03-2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7895266A (zh) * 2017-10-31 2018-04-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43041A (zh) * 2017-12-29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卡的选择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15511479A (zh) * 2022-11-22 2022-12-23 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多元化支付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6206A (zh) * 2015-04-22 2015-07-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nfc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4820920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安全支付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6206A (zh) * 2015-04-22 2015-07-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nfc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4820920A (zh) * 2015-04-30 2015-08-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nfc安全支付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4977A (zh) * 2017-10-09 2018-03-2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7895266A (zh) * 2017-10-31 2018-04-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支付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43041A (zh) * 2017-12-29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卡的选择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11543041B (zh) * 2017-12-29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卡的选择方法及移动设备
US11979202B2 (en) 2017-12-29 2024-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mulated card selection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CN115511479A (zh) * 2022-11-22 2022-12-23 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多元化支付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2325B (zh) 一种递进式响应表单处理方法和终端
CN105704123B (zh) 一种进行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034887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431855A (zh) 移动终端、智能手表以及利用该移动终端和智能手表执行认证的方法
CN104915582B (zh) 解锁方法及装置
US1048984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services
CN107145795A (zh) 截图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6230597A (zh) 短信验证码验证装置及方法
CN106709712A (zh) 移动终端和nfc支付方法
CN107368872B (zh) 一种生成条形码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06610A (zh) 防误触方法及系统
CN104616143B (zh) 社交应用中虚拟票据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690990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288332A (zh) 银行卡绑定的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5700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01806B (zh) 一种虚拟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260080A1 (en)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5868979A (zh) 近场支付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94280A (zh) 一种隐藏支付码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CN107015756A (zh) 移动终端及其实现全屏指纹交互的方法
CN106600272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4899488B (zh) 数值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9784452A (zh) 基于彩色二维码的卡证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4915828A (zh) 基于近场通讯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7821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