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5542A -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5542A
CN106705542A CN201710060199.0A CN201710060199A CN106705542A CN 106705542 A CN106705542 A CN 106705542A CN 201710060199 A CN201710060199 A CN 201710060199A CN 106705542 A CN106705542 A CN 106705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oor
air
driving wheel
drive rod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01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05542B (zh
Inventor
丁维超
王富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01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5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5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5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05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5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包括该装置的冰箱、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其中送风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框体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风门,第一和第二框体部分包括限定第一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一和第二风门框体以及第一和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第一和第二风门框体分别安装有第一和第二风门,并且第一和第二风门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第一和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和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相互接合以形成中心部,中心部将用于驱动第一和/或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传动机构容纳于其中,使得传动机构与第一和第二气流通道分隔开。

Description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对冰箱进行送风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通过内置的蒸发器产生冷风,冷风通过风道循环流动至冰箱的储物空间实现制冷。为了实现给三门冰箱体内部两个冷藏室提供冷量,保证食物不产生腐坏。因此,需要设计双门的送风装置,以实现冷量的提供。大的送风口对应大的冷藏室进行冷风的供给或阻断,小的送风口对应小的冷藏室进行冷风的供给或阻断。传统的单门送风装置满足不了,同时给具有两个冷藏室冰箱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送风装置。
呈现上述信息作为背景信息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至于上述任何信息是否可能适于作为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决定,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中送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部分和第二框体部分、以及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第一框体部分包括限定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风门框体和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第二框体部分包括限定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风门框体和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第一风门框体安装有第一风门,并且第一风门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第一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第二风门框体安装有第二风门,并且第二风门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流通,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和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相互接合以形成中心部,中心部将用于驱动第一风门和/或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传动机构容纳于其中,使得传动机构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分隔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中心部布置在第一风门框体和第二风门框体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包括第一面板和设置在第一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一密封件,第一面板与第一密封件具有沿横向方向近似相同的宽度,并且第一密封件的面积略大于第一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和/或第二风门包括第二面板和设置在第二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二密封件,第二面板与第二密封件具有沿横向方向近似相同的宽度,并且第二密封件的面积略大于第二气流通道的截面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框体包括限定第一气流通道的形状的第一凸起边缘,在第一风门的关闭位置下,第一凸起边缘与第一密封件接合,并使第一密封件压缩以封闭第一气流通道,和/或第二风门框体包括限定第二气流通道的形状的第二凸起边缘,在第二风门的关闭位置下,第二凸起边缘与第二密封件接合,并使第二密封件压缩以封闭第二气流通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传动副,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移动的驱动机构,减速传动副包括至少一级减速传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减速传动副为齿轮传动副,并且包括小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入部和减速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出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移动的驱动机构包括:风门驱动轮,在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轨道和第二凹槽轨道;第一风门驱动杆,其设置有第一柱,第一柱与第一凹槽轨道相配合;第二风门驱动杆,其设置有第二柱,第二柱与第二凹槽轨道相配合;第一凹槽轨道布置为沿风门驱动轮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风门驱动轮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第一凹槽轨道驱动配合第一柱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第一风门的移动;第二凹槽轨道布置为沿风门驱动轮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风门驱动轮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第二凹槽轨道驱动配合第二柱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第二风门的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还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接合第一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从而将第一风门驱动杆的平移运动转换为第一风门的旋转运动,以及第二风门驱动杆还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条接合第二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从而将第二风门驱动杆的平移运动转换为第二风门的旋转运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的啮合角大于第一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和/或第二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的啮合角大于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件与第一风门为单独的部件,和/或第二风门驱动件与第二风门为单独的部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轨道的旋转轴线与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线重合,和/或第二凹槽轨道的旋转轴线与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线重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和第二风门驱动杆镜像对称,并且相对于风门驱动轮对称布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和第二风门驱动杆镜像对称,并且相对于风门驱动轮对称布置,以及第一风门驱动件和第二风门驱动杆镜像对称,并且相对于风门驱动轮对称布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布置在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上的第一导向槽限位部配合,以引导第一风门驱动杆沿纵向方向的平移,和/或第二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布置在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上的第二导向槽限位部配合,以引导第二风门驱动杆沿纵向方向的平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一运动避让部,第一运动避让部接收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的一端,和/或,第二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二运动避让部,第二运动避让部接收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的另一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一半径的位置处,当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二半径的位置处,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使得,当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第一柱上的力大于当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第一柱上的力,和/或当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柱在第二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三半径的位置处,当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柱在第二凹槽轨道中位于第四半径的位置处,第三半径小于第四半径,使得,当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第二柱上的力大于当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第二柱上的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构成的风门组具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状态,第一凹槽轨道和第二凹槽轨道布置为不同的形状,使得风门组的多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而实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从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起,风门驱动轮每转过一固定角度,风门组从一个工作状态切换到另工作一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从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起,风门组每从一种工作状态切换到另一工作状态时,都仅一个风门动作,并且在该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与风门组中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对应的风门驱动轮的第一凹槽轨道和第二凹槽轨道中的仅一个的半径发生变化。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风门组还包括在第一工作状态之前的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时,风门驱动轮相比于在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而趋于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向关闭位置压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冷冰箱,其包括如前文所述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前述的送风装置进行送风或制冷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送风装置100的示意性前视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送风装置100的分解图;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送风装置100沿横向方向Y的相反方向所观察的送风装置100的侧视图;
图4A和4B分别示出了框体部分110A和110B的侧视透视图;
图5A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60A的三个视图;
图5B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60B的三个视图;
图6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的三个视图;
图7示出了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时,风门驱动杆160A、160B以及风门驱动轮150的状态;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风门140A的打开和关闭位置的侧视图;
图9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风门驱动杆260A的前视透视图和后视透视图;
图9B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风门驱动杆260B的前视透视图和后视透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风门驱动轮250的三个视图;
图11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时,风门驱动杆260A、260B以及风门驱动轮250的状态;
图12A和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运动到不同位置处施加到其上的力的变化;
图13示出了驱动电机通过蜗杆副而实现减速传动的一个替代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
结合本发明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发明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1”、“第2”、“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例如,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都是风门装置,并表示不同的风门装置。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风门可以称为第二风门,且类似地,第二风门可以称为第一风门。
当元件被提到为“连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时,这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或耦合至其他元件,但应当理解的是,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可替代地,当元件被提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另一元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之间不存在中间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
下文讨论的图1至图13,以及在本专利文件中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而不应当以被视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实施在任何合适地布置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送风装置的冰箱中。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术语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说明书,且它们的使用和定义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区分具有相同术语集的对象,而不意在以任何方式表示时间次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组被限定为包含至少一个元件的非空组。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当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他示范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特征或方面。
图1是送风装置100的示意性前视透视图。送风装置100相对于相互垂直的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取向。在图1中,竖直方向Z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然而,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限于具有相对于重力的特定取向。例如,在其他应用场合下,纵向方向X或是横向方向Y可以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具体地,送风装置100的取向取决于其在冰箱中的具体布置方式。
送风装置100包括气流通道101A和101B。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0包括两个气流通道;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也可包括仅一个气流通道或多于两个气流通道。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0包括的两个气流通道101A和101B具有沿横向方向Y的不同的宽度,以及沿竖直方向Z的相同的高度;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两个气流通道也可具有沿横向方向Y的相同的宽度,或是具有沿竖直方向Z的不同的高度。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气流通道也可沿竖直方向Z堆叠,或相对于彼此成一角度(例如,相对于彼此垂直,成锐角或钝角)布置。
该送风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相应气流通道101A和101B的风门140A和140B。具体地,当风门140A、140B处于打开位置时,相应的气流通道101A、101B允许气流或冷气通过其流通;当风门140A、140B处于关闭位置时,气流或冷气不能够流动通过相应的气流通道101A、101B。在图1中示出的送风装置100中,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风门140B处于打开位置。在送风装置100的操作过程中,风门140A和140B也可处于其他的状态或状态组合中。
送风装置100包括位于两个气流通道101A和101B之间的中心部110。该中心部110形成为中空的部件,用于接收将动力传递至风门140A和140B以驱动风门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变化的传动机构。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中心部110以及接收在其中的传动机构也可以其他方式布置,以满足在冰箱或是其他制冷装置中的布置要求。例如,中心部110以及接收在其中的传动机构也可布置在气流通道101A和101B的上方或下方,从而部分地增加了送风装置100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但是减少了其沿横向方向Y的宽度。
下文中以具有两个气流通道101A、101B以及位于该两个气流通道之间的用于容纳传动机构的中心部110的送风装置100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00的结构。具有气流通道和/或中心部的其他布置方式的送风装置也可以类似的原理实现,在下文中不再赘述。
图2示出了图1的送风装置100的分解图。图2示出了送风装置100的各个部件,并且以虚线的方框标示出用于驱动风门旋转的传动机构的部分。送风装置100包括形成气流通道101A的框体部分110A和形成气流通道101B的框体部分110B。
框体部分110A包括风门框体111A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风门框体111A形成限定气流通道101A的开口,并且风门140A可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打开和关闭该气流通道101A。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限定用于接收传动机构的中心部110(见图1)的一部分。
类似地,框体部分110B包括风门框体111B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风门框体111B形成限定气流通道101B的开口,并且风门140B可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打开和关闭该气流通道101B。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限定用于接收传动机构的中心部110(见图1)的另一部分。
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和112B在送风装置100的组装状态下相互接合,形成中心部110(见图1),并且将传动机构接收在其中。具体地,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形成为具有凹部的框体,并且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形成为大致平面的结构,从而当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和112B相互接合以形成中心部110时,传动机构基本上完全接收在传动结构接收框体112B的凹部中。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形成为大致平面的结构,并且将传动结构接收框体112A形成为具有凹部的框体;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和112B形成为基本一致的形状,并且均部分地接收该传动机构。
在组装送风装置100时,框体部分110A和110B通过紧固件102而连接在一起。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紧固件102为自攻螺钉的形式,紧固件接收件位于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上,并形成为接收自攻螺钉的孔的形式。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用于固定框体部分110A和110B的任意类型的紧固件和紧固件接收件。替代地,也可采用胶粘、卡扣或者焊接的方式将框体部分110A和110B固定在一起。
用于驱动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减速传动副,风门驱动轮150,分别用于驱动两个风门的风门驱动杆160A、160B以及风门驱动件170A、170B。减速传动副用于将电机130的输出的较高的转速转化为适于驱动风门的状态转换的较低的转速。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减速传动副包括小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入部131以及减速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出部13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一级输出轮进行一级减速传动。减少中间过渡轮的数量不仅可以简化整体结构,节省成本,还可以减少送风装置100的整体尺寸。
然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减速传动副可以包括多于一级减速传动,即包括多个动力源输出部;或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从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直接经由动力源输出部131传递至风门驱动件150,其间不包括任何减速传动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减速传动副也可形成为其他的形式,例如形成为蜗杆副的形式,如图13的可选实施例所示出的。
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0的旋转轴线布置为与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线平行,即平行于横向方向Y布置。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不限于沿横向方向Y布置(如图3所示),而是可以替代地沿竖直方向Z或纵向方向X布置,并且可以利用锥齿轮传动或涡轮蜗杆传动来改变旋转轴线的方向。
在送风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传动副(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动力源输出部132)而传递至风门驱动轮150。风门驱动轮150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在图2中分别标记为A侧和B侧)分别设置有凹槽轨道,该两个凹槽轨道布置为沿周向方向在半径方向的距离发生变化(具体的结构可从图6-7看出)。设置在风门驱动轮150的两个相反侧表面A侧和B侧上的凹槽轨道分别与风门驱动杆160A和160B上的柱161A和161B配合,并且将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移动转换为风门驱动杆160A和160B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移动。
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齿条162A、162B分别接合风门驱动件170A、170B上的扇形齿轮171A、170B,从而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平移移动被转换为风门驱动件170A、170B的旋转移动。风门驱动件170A、170B分别包括位于其一端处的凸部172A、172B,该凸部172A、172B被插入到风门140A、140B的旋转轴一端的凹槽中,使得风门驱动件170A、170B能够分别驱动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风门驱动件170A、170B与风门140A、140B形成为独立的部件,并且风门140A、140B的凹槽接收风门驱动件的凸部172A、172B,使得风门驱动件170A、170B驱动相应的风门140A、140B旋转;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驱动件可包括凹槽,用于接收位于风门旋转轴一端处的凸部,使得风门驱动件驱动相应的风门旋转;在另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驱动件和相应的风门形成为一体(例如共同模制)。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风门140A、140B分别绕平行于横向方向Y的轴线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140A、140B可以绕沿其他方向的轴线(例如沿竖直方向Z)在打开和位置之间旋转;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的移动(例如平移移动)来实现。
从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从电机130的扭矩输出到风门140A、140B旋转的传动机构中,具有多个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齿轮传动、柱-凹槽轨道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为了有助于动力传递,并降低摩擦阻力,在该多个动力传递装置处提供有润滑剂,诸如润滑油或润滑脂,从而减少损耗,提高传动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仅示出了驱动风门140A、140B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能够驱动风门旋转的其他任意的驱动机构的形式,诸如但不限于包括额外的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省略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或者将图2中示出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其他传动装置替换。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送风装置100沿横向方向Y的相反方向所观察的送风装置100的侧视图,其中驱动机构接收框体110A和110B被省略,从而分别地清楚地示出驱动风门140A和驱动风门140B的相应的驱动机构的视图。
图3A是沿着图2中的横向轴线Y从左向右看的视图,示出了驱动风门140A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动力源输入部131,动力源输出部132,风门驱动轮150,风门驱动杆160A,以及风门驱动件170A。具体地,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经由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动力源输出部132的齿轮传动,而传递至风门驱动轮150。风门驱动轮150的一侧(下文中称为A侧)上形成有凹槽轨道151A,用于容纳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图2),从而将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风门驱动杆160A的沿纵向方向X(图2)的平移移动。风门驱动杆160A上的齿条162A与风门驱动件170A的扇形齿轮171A(图2)配合,从而将风门驱动杆160A的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移动转换为风门驱动件170A的旋转运动。风门驱动件170A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地驱动风门140A的旋转,使得风门140A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图3B是沿着图2中的横向轴线Y从右向左看的视图,示出了驱动风门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动力源输入部131(其在该视图中被驱动电机130遮挡而不可见),动力源输出部132,风门驱动轮150,风门驱动杆160B,以及风门驱动件170B。具体地,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经由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动力源输出部132的齿轮传动,而传递至风门驱动轮150。风门驱动轮150的与图3A中示出的一侧(A侧)相反的另一侧(下文中称为B侧)上形成有凹槽轨道151B,用于容纳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图2),从而将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风门驱动杆160B的沿纵向方向X(图2)的平移移动。风门驱动杆160B上的齿条162B与风门驱动件170B的扇形齿轮171B(图2)配合,从而将风门驱动杆160B的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移动转换为风门驱动件170B的旋转运动。风门驱动件170B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地驱动风门140B的旋转,使得风门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有补偿弹簧,用以补偿传动机构在力矩传递的过程中的传动间隙。补偿弹簧作用在驱动杆上的压力使得风门趋于向关闭位置移动。具体地,在风门的打开过程中,该补偿弹簧受到风门驱动杆的压力而被压缩,风门正常打开;在风门的关闭过程中,补偿弹簧复位,并且该补偿弹簧依靠自身的弹力在风门驱动杆上施加压力,用以补偿驱动系统的整体传动过程中产生的传动间隙。特别地,在风门的关闭位置下,由于凹槽轨道和/或风门驱动杆等的制造公差和配合间隙,难以保证风门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状态;此时,补偿弹簧能够在风门驱动杆上施加使得风门趋于更紧密关闭的压力,从而保证风门良好的密封状态。
图4A和4B分别示出了框体部分110A和110B的侧视透视图。具体地,图4A示出了图2中的框体部分110A的从右向左看的视图,图4B示出了图2中的框体部分110B的从左向右看的视图。
首先参考图4B,框体部分110B具有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具有凹部113,并且该凹部113将传动机构基本容纳在其中。该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中设置有用于布置驱动电机130的驱动电机安装部114,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130固定在位的驱动电机固定件115。该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动力源输出部132的轴116。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减速传动副仅包括一级减速,即仅包括一个动力源输出部132(即减速齿轮),因此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中仅包括用于接收该一个动力源输出部132的一个轴116。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减速传动副可包括多级减速,或包括其他形式的减速传动副,此时,用于固定减速传动副中的减速传动件的部件可适应性地设置在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中。此外,该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还包括固定孔120B,用于接收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在B侧上的端部152B(见图6)。
参考图4A,框体部分110A具有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为大致平面的结构,不包括凹部。传动结构接收框体112A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电机固定件115配合的孔口117,以及用于与轴116配合的孔口118,使得,当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与112B配合在一起形成中心部110以将传动机构接收在其中时,能够将驱动电机以及减速传动副固定在位。此外,该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还包括固定孔120A,用于接收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在A侧上的端部152A(见图6)。
将轴116和驱动电机固定件115设置在包括凹部113的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中可以使得送风装置100的安装过程更为简便。具体地,当将动力源输出部132安装至轴116、且将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固定件115固定在驱动电机安装部114时,整个传动机构基本上容纳于凹部113中,且不易从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中掉出;在后续安装时仅需简单地将大致平面状的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配合至凹部113的开口处,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的操作复杂度。
继续参考图4A,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上设置有孔119A。风门驱动件170A,特别是凸部172A延伸通过孔119A,并且与风门140A的旋转轴端部的凹槽接合,从而将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进一步传递至风门140A,驱动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可选地,在孔119A和凸部172A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从而避免流经气流通道的冷风流到传动机构附近。
类似地参考图4B,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上设置有孔119B。风门驱动件170B,特别是凸部172B延伸通过孔119B,并且与风门140B的旋转轴端部的凹槽接合,从而将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进一步传递至风门140B,驱动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可选地,在孔119B和凸部172B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从而避免流经气流通道的冷风流到传动机构附近。
在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上还设置有导向槽限位部121A。在送风装置100的组装状态下,该导向槽限位部121A与设置在风门驱动杆160A上的导向槽163A配合,以引导风门驱动杆160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移动。
图5A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60A的三个视图,从上向下依次为顶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从图5可以看出,在风门驱动杆160A的面向框体部分110A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163A,其与设置在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上的导向槽限位部121A协作,从而限定了风门驱动杆160A的移动自由度,使其仅能沿纵向方向X平移,以能够实现对风门140A的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63A部分地在风门驱动杆160A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通过风门驱动杆,形成为盲槽的形式;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63A可沿厚度方向完全延伸通过该风门驱动杆160A,形成贯通的槽的形式。
此外,风门驱动杆160A的在与导向槽163A相反的一端处具有运动避让部164A,该运动避让部164A在送风装置100的操作状态中用于容纳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在A侧上的端部152A(见图6),使得风门驱动杆160A能够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50沿纵向方向X移动,而不会与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干涉。具体地,该运动避让部164A呈长形槽的形式,使得在风门驱动杆160A在沿纵向方向X移动时,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的端部152A在该运动避让部164A形成的长形槽中移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运动避让部164A形成为贯穿风门驱动杆160A的通孔的形式。优选地,运动避让部1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略大于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的端部152A的直径,使得当端部152A能够在运动避让部164A中无阻碍地移动;替代地,运动避让部1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基本等于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的端部152A的直径,使得端部152A和运动避让部164A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风门驱动杆160A的沿纵向方向X的导向。
图5B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60B的三个视图,从上向下依次为顶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风门驱动杆160B与风门驱动杆160A呈基本对称的结构,并且在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的内表面上也类似地包括导向槽限位部121B。风门驱动杆160B的导向槽163B与导向槽限位部121B,以及风门驱动杆的运动避让部164B与位于风门驱动轮B侧上的旋转轴的端部152B,以与上文描述的类似的方式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导向槽163A、163B和导向槽限位部121A、121B的协作除了有助于风门驱动杆160A在沿纵向方向X上的导向外,还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传动机构沿横向方向Y的宽度。具体地,无需在传动机构接收框体上设置专用于接收风门驱动杆的凹部。此外,在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设置有运动避让部164A、164B用于接收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的端部152A、152B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传动机构沿横向方向Y的宽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整个送风装置100的横向宽度。
图6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的三个视图,从上向下依次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的A侧、风门驱动轮150的正视图、以及风门驱动轮150的B侧的视图。风门驱动轮的A侧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的凹槽轨道151A,并且风门驱动轮的B侧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的凹槽轨道151B。凹槽轨道151A和151B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当风门驱动轮150旋转时,风门140A和风门140B以不同的方式被驱动,实现多种状态组合。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凹槽轨道151A的旋转中心与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线重合。具体地,凹槽轨道151A具有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1和R2。当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的位置处时,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2的位置处时,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
类似地,凹槽轨道151B的旋转中心与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线重合。具体地,凹槽轨道151B具有在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3和R4。当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3的位置处时,风门140B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4的位置处时,风门140B处于打开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半径R1与R3相等,半径R2与R4相等,并且驱动风门140A和140B的驱动机构整体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50沿横向方向Y左右对称布置,从而风门140A和140B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时转过相同的角度。
图7列出的表中示出了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时,风门驱动杆160A、160B以及风门驱动轮150的状态。在图7中,框体部分110A和110B被省去,以具体地示出风门驱动轮、风门驱动杆以及风门的相对状态。
具体的,图7的左侧的列是沿图2视图中的横向方向Y从左向右看的视图,示出了风门驱动轮A侧的凹槽轨道151A与风门驱动杆160A配合的多个状态;图7的右侧的列是沿图2视图中的横向方向Y从右向左看的视图,示出了风门驱动轮B侧的凹槽轨道151B与风门驱动杆160B配合的多个状态。在图7的视图中,尽管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柱161A、161B位于风门驱动杆和风门驱动轮之间而不可见,但是为了清楚地示出配合关系,以加粗的圆圈示意性地示出柱161A、161B在凹槽轨道中的位置。应当理解的是,示出的柱161A、161B仅为示意性作用,而绝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柱的大小和或位置。
下面参考图7描述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
在第一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不转动,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0°。文中描述的初始位置是指柱161A、161B在凹槽轨道151A、151B中处于初始端部时的位置。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半径为R1的位置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处于半径为R3的位置处,风门140A、140B均处于关闭位置,从而气流通道101A、101B均没有气流流过。
在第二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相对于第一状态转过α1,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α1。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仍处于半径为R1的位置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从半径为R3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4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仍处于关闭位置,风门140B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通道101B流出。
在第三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相对于第二状态转过α2,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α1+α2。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从半径为R1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2的位置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仍处于半径为R4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风门140B仍处于打开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通道101A、101B流出。
在第四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相对于第三状态转过α3,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α1+α2+α3。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仍处于半径为R2的位置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从半径为R4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3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仍处于打开位置,风门140B从打开位置转变到闭合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通道101A流出。
表1总结了根据图7示出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的四种工作状态的相关参数以及各个风门的状态。
表1送风装置100的四种工作状态
状态编号 风门驱动轮旋转角度 风门140A 风门140B
1
2 α1
3 α1+α2
4 α1+α2+α3
图7示出了的风门组140A、140B的多个可选状态。根据表1的总结,并参考图7中示出的多个状态实施例,风门驱动轮组每转过一定角度,风门组140A、140B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每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风门驱动轮150转过相同的角度,即α1、α2、α3为相同的角度;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不同状态间切换时所转过的角度可以不是固定的,即α1、α2、α3并不相同。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每次切换状态时,仅有一个风门动作,另一个风门保持原来状态。例如,在风门组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仅风门140B动作;在风门组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时,仅风门140A动作;在风门组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时,仅风门140B动作。这样,在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有一个柱所在的凹槽轨道的半径发生变化,另一个柱所在处的凹槽轨道的半径不发生变化。从而,根据两个柱所在处的凹槽轨道半径的依次变化,实现送风装置100的风门组的四种工作状态。由于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一个风门动作(即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电机输出的力矩损耗较小。这样可以采用较小功率和从而较小体积的电机用于驱动风门组的状态切换,使得送风装置100的整体体积更紧凑;同时由于用于驱动风门状态变化的扭矩较小,从电机160的扭矩输出到风门140A、140B旋转的传动机构所承受的扭矩较低,从而传动机构不易损坏,且使用寿命延长。
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每次状态切换时实现两个风门140A、140B同时动作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可以更灵活地配置送风装置多种风门状态之间的顺序;但是,将使得两个风门开启和关闭时所消耗的功率增加,从而使得电机所需输出的功率增加,可能增加电机的成本和体积。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凹槽轨道151A、151B分别设置在风门驱动轮150的两侧,即A侧和B侧,分别用于驱动风门驱动杆160A、160B进而驱动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转换。在风门驱动轮150的两侧设置凹槽轨道使得,仅通过一个风门驱动轮150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风门140A、140B的多种状态组合。进一步地,在送风装置100中,仅需要用于驱动该一个风门驱动轮150的仅一个驱动电机130。采用一个电机同时控制两个风门的状态组合,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实现较为简单的冰箱控制程序。此外,仅采用一个风门驱动轮150的技术方案进一步降低了送风装置100的整体尺寸,特别是送风装置100沿横向方向Y的宽度。
在风门驱动轮150驱动风门驱动杆160A、160B,进而驱动风门140A、140B的旋转过程中,风门驱动轮150的凹槽轨道151A、151B将在柱161A、161B上施加沿竖直方向Z的力的分量,从而使得风门驱动杆160A、160B有偏离纵向方向X移动的趋势。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导向槽163A、163B与框体部分110A、110B上的导向槽限位部121A、121B的配合进一步有助于抵抗风门驱动杆偏离纵向方向X移动的趋势,以保持风门驱动杆的正确操作。
再次参考图7,在第一状态下,风门140A、140B均处于关闭位置,并且柱161A、161B在凹槽轨道151A、151B中均处于初始端部的位置。该起始端部的设计使得柱161A、161B能够自锁在原处,防止风门自动朝向打开位置旋转。具体地,该初始端部通过限制风门驱动杆的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来实现柱的自锁功能。
继续参考图7,风门驱动轮150控制风门140A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151A在半径R1和R2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150从驱动电机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40A。风门驱动轮150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1>R2,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A移动接近半径R2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A移动接近半径R1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类似地,风门驱动轮150控制风门140B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151B在半径R3和R4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150从电机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40B。风门驱动轮150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3>R4,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B移动接近半径R4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B移动接近半径R3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因此,当风门140A、140B接近关闭位置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力越小;当风门140A、140B接近打开位置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力越大。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风门140A的打开和关闭位置的侧视图。风门140A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角度θ。如图8所示,θ是小于90°的锐角。优选地,θ在70°到9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θ设置为80°的角度。若将风门的旋转角度θ选择地过小(例如小于70°),则会使得风门长度增加,风门自重也随之增加,同时冷风气流进行输送时、因风门的长度增加将导致风力推动风门时因臂长增加而引起风门开启和关闭时所需的驱动部件力矩增大;此外,随着门板长度增加,送风装置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整体距离加长,导致体积增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并且由于门板的较长长度,传递到风门末端处的力可能较小,而难以保证风门在末端处的良好密封。若将风门的旋转角度θ选择为过大(例如大于90°),可能导致驱动机构中的传动装置(例如,风门驱动杆160A和风门驱动件170A)之间的配合行程增大,(例如,风门驱动轮150和/或风门驱动杆160A的尺寸需要设计地较大),进一步地导致送风装置100整体体积的增大。当风门旋转角度过大时,风门驱动杆(以及其上的齿条)移动的距离变长,同时风门驱动轮下表面的凹槽轨道的半径变化率会因齿条移动距离增加而变化趋于陡峭,从而导致门板在切换状态时电机的力矩损耗加大。因此,风门旋转角度θ的合理选择可以在实现电机力矩损耗最小的同时、减小送风装置100的体积。
继续参考图8,风门140A包括面板141A和设置在面板141A的表面上的密封件142A。面板141A的与密封件142A的相反的表面上可选地设置有具有加强筋的凹陷结构,从而能够在保证风门140A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制造风门140A所需材料,减轻风门140的重量,以及从而减少旋转风门所需功率/力矩。风门框体111A包括限定气流通道101A的形状的凸起边缘122A。从图2中可以看出,凸起边缘122A为大致矩形的形状,从而限定大致矩形形状的气流通道101A。在风门140A的关闭位置下,密封件142A接合大致矩形形状的凸起边缘122A,并部分地被该凸起边缘122A压缩,从而完全地关闭气流通道101A。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面板141A与密封件142A在沿横向方向Y上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密封件142A的面积略大于由凸起边缘122A限定的气流通道101A的截面积,从而在保证风门140A能够完全关闭气流通道101A的前提下,实现风门框体111A沿横向方向Y的较短的宽度。
类似地,风门140B、以及风门140B与凸起边缘122B的配合也可以类似的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赘述。然而,风门140B可以与风门140A具有不同的尺寸或形状,如图2所示出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扇形齿轮171A、171B的啮合角大于风门140A、140B闭合时旋转过的角度θ,从而扇形齿轮能够在风门到达关闭位置后进一步地驱动风门向关闭方向压紧,以实现更紧密的密封。
返回参考图6和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凹槽轨道包括对应于风门的打开和关闭位置的两个半径。以风门驱动轮150的A侧为例,凹槽轨道151A包括对应于风门140A的关闭和打开位置的半径R1和R2。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凹槽轨道151A还包括对应于将风门140A紧密关闭的半径R5(图中未示出),R5略大于R1。当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半径为R5处时,风门驱动轮150驱动风门140A进一步向关闭位置移动,即在图7、8的视图中从关闭位置进一步地沿顺时针转动。此时,密封件142A被进一步地压向凸起边缘122A,从而密封件142A被进一步地压缩,加强了两者间的密封效果。优选地,半径R5设置在从凹槽轨道151A的初始端部(即图7中风门组的第一状态下柱161A所处位置)顺时针旋转(参照图7中示出的A侧)一定角度处,使得在风门140A具有在第一状态之前的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处,没有气流经由气流通道流出。
类似地,在风门驱动轮150的B侧的凹槽轨道151B也可包括对应于风门140B的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的半径R6,R6略大于R4。优选地,风门140A、140B在初始状态下同时达到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使得在送风装置100不工作时,风门140A、140B被进一步压向凸起边缘122A、122B,以抵抗气流在风门处产生的较大的气压,实现风门140A,140B的紧密密封。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中,用于驱动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传动机构容纳在中心部110中,该中心部110由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112B形成,并且该中心部110将用于驱动风门的传动机构与用于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101A、101B完全隔离开,从而避免气流直接吹向传动机构。送风装置100的这样的布置方式实现了气流通道与传动机构的完全分离,从而避免传动机构被暴露在气流中。如上文所述,在传动机构的多个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其接合处,可以设置有润滑剂,诸如润滑油或润滑脂,以有助于动力的传递并减少摩擦、提高效率;避免动力传递机构被暴露在冷的气流中使得润滑剂不会由于气流直吹而过快地挥发,从而避免了由于缺乏润滑剂而导致的动力传递机构运转不畅或噪音的产生,而能够保持传动机构良好的润滑条件和动力的高效传递。因此,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提高送风装置100的工作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100的驱动机构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50的中心面沿横向方向Y呈左右对称布置。这样的对称布置使得风门驱动轮150在中心部110中沿横向方向Y布置在居中位置处,风门驱动杆160A、160B和风门驱动件170A、170B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50对称布置,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中心部110中的空间,并使得传动机构沿横向方向Y的宽度减小。这样整体的送风装置沿横向方向Y的宽度被降低,从而该送风装置的体积紧密,空间利用率高,节省材料,并且制造过程简单方便。此外,这样的对称布置还能够实现驱动风门140A、140B的风门驱动杆160A、160B沿横向方向Y的对齐,从而两个风门的旋转轴线沿横向方向Y呈一直线,便于对风门140A、140B位置的控制。
总体来说,该送风装置100的驱动机构中的元件大多为对称构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称构件的生产、制作、加工过程较为简单,可以极大地缩短制造时间和成本。此外,对称件的安装过程也更为简单,不易出错。
图9-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地,图9A示出了风门驱动杆260A的前视透视图和后视透视图。在风门驱动杆260A的面向框体部分110A的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263A,其与设置在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上的导向槽限位部121A协作,从而限定了风门驱动杆260A的移动自由度,使其仅能沿纵向方向X平移,以能够实现对风门140A的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向槽263A部分地在风门驱动杆260A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通过该风门驱动杆,形成为盲槽的形式;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导向槽263A可沿厚度方向完全延伸通过该风门驱动杆260A,形成贯通的槽的形式。
此外,风门驱动杆260A还具有运动避让部264A,该运动避让部264A在送风装置的操作状态中用于容纳风门驱动轮250的旋转轴在A侧上的端部252A(见图10),使得风门驱动杆260A能够相对于风门驱动轮250沿纵向方向X移动,而不会与风门驱动轮250的旋转轴干涉。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运动避让部264A形成为贯穿风门驱动杆260A的通孔的形式。优选地,运动避让部2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略大于风门驱动轮250的旋转轴的端部252A的直径,使得当端部252A能够在运动避让部264A中无阻碍地移动;替代地,运动避让部2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基本等于风门驱动轮250的旋转轴的端部252A的直径,使得端部252A和运动避让部264A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风门驱动杆260A的沿纵向方向X的导向。
图9B示出了风门驱动杆260B的前视透视图和后视透视图。风门驱动杆260B与风门驱动杆260A呈基本对称的结构。风门驱动杆260B的导向槽263B与导向槽限位部121B,以及风门驱动杆的运动避让部264B与位于风门驱动轮B侧上的旋转轴的端部252B,以与上文描述的类似的方式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风门驱动杆260A、260B与图5A-5B中示出的风门驱动杆160A、160B相比,柱261A、261B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风门驱动轮250的A侧为例,具体地,在图5A的视图中,柱161A位于齿条161A和运动避让部164A之间,从而当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柱161A更远离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61A所在凹槽轨道151A处半径(R1)较大,而当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柱161A更接近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61A所在凹槽轨道151A处半径(R2)较小。相反地,在图9A的视图中,柱261A与齿条261A分别位于运动避让部264A的两端。参照图11可以看出,当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柱261A更接近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261A所在凹槽轨道251A处半径(R7)较小,而当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柱261A更远离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261A所在凹槽轨道251A处半径(R8)较大。
对于风门驱动轮250的B侧上的柱261B和运动避让部264B的布置方式也是如此。具体地,在图9B的视图中,柱261B与齿条261B分别位于运动避让部264B的两端。参照图11可以看出,当风门140B处于关闭位置时,柱261B更接近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261B所在凹槽轨道251B处半径(R9)较小,而当风门140B处于打开位置时,柱261B更远离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261B所在凹槽轨道251B处半径(R10)较大。
图10示出了风门驱动轮250的三个视图,从上向下依次示出了风门驱动轮250的A侧、风门驱动轮250的正视图、以及风门驱动轮250的B侧的视图。风门驱动轮的A侧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260A的柱261A的凹槽轨道251A,并且风门驱动轮的B侧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260B的柱261B的凹槽轨道251B。凹槽轨道251A和251B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当风门驱动轮250旋转时,风门140A和风门140B以不同的方式被驱动,实现多种状态组合。
具体地,凹槽轨道251A具有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7和R8。当风门驱动杆260A的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7的位置处时,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260A的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8的位置处时,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
类似地,凹槽轨道251B具有在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9和R10。当风门驱动杆260B的柱261B在凹槽轨道2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9的位置处时,风门140B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260B的柱261B在凹槽轨道2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0的位置处时,风门140B处于打开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半径R7与R9相等,半径R8与R10相等,并且驱动风门140A和140B的驱动机构整体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50沿横向方向Y左右对称布置,从而风门140A和140B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时转过相同的角度。
图11列出的表中示出了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时,风门驱动杆260A、260B以及风门驱动轮250的状态。在图11中,框体部分110A和110B被省去,以具体地示出风门驱动轮、风门驱动杆以及风门的相对状态。
具体地,图11的左侧的列是沿图2视图中的横向方向Y从左向右看的视图,示出了风门驱动轮A侧的凹槽轨道251A与风门驱动杆260A配合的多个状态;图11的右侧的列是沿图2视图中的横向方向Y从右向左看的视图,示出了风门驱动轮B侧的凹槽轨道251B与风门驱动杆260B配合的多个状态。在图11的视图中,尽管风门驱动杆260A、260B上的柱261A、261B位于风门驱动杆和风门驱动轮之间而不可见,但是为了清楚地示出配合关系,以加粗的圆圈示意性地示出柱261A、261B在凹槽轨道中的位置。应当理解的是,图11中示出的柱261A、261B仅为示意性作用,而绝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柱的大小和或位置。
下面参考图11描述由根据该另一实施例的传动机构驱动的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
在第一状态中,风门驱动轮250不转动,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0°。文中描述的初始位置是指柱261A、261B在凹槽轨道251A、251B中处于初始端部时的位置。此时,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处于半径为R7的位置处,柱261B在凹槽轨道251B中处于半径为R9的位置处,风门140A、140B均处于关闭位置,从而气流通道101A、101B均没有气流流过。
在第二状态中,风门驱动轮250相对于第一状态转过β1,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β1。此时,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仍处于半径为R7的位置处,柱261B在凹槽轨道251B中从半径为R9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10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仍处于关闭位置,风门140B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通道101B流出。
在第三状态中,风门驱动轮250相对于第二状态转过β2,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β1+β2。此时,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从半径为R7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8的位置处,柱261B在凹槽轨道251B中从半径为R10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9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风门140B从打开位置转变到关闭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通道101A流出。
在第四状态中,风门驱动轮250相对于第三状态转过β3,即风门驱动轮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β1+β2+β3。此时,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仍处于半径为R8的位置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从半径为R9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10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仍处于打开位置,风门140B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通道101A、101B流出。
表2总结了根据图11示出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的四种工作状态的相关参数以及各个风门的状态。
表2送风装置100的四种工作状态
状态编号 风门驱动轮旋转角度 风门140A 风门140B
1
2 β1
3 β1+β2
4 β1+β2+β3
图11示出了的风门组140A、140B的多个可选状态。根据表2的总结,并参考图11中示出的多个状态实施例,风门驱动轮组每转过一定角度,风门组140A、140B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每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风门驱动轮250转过相同的角度,即β1、β2、β3为相同的角度;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不同状态间切换时所转过的角度可以不是固定的,即β1、β2、β3并不相同。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风门组的状态切换时,两个风门140A、140B同时动作、或者可以仅一个风门动作。这样的方案可以更灵活地配置送风装置多种风门状态之间的顺序。特别地,在图11所示的风门组的状态切换顺序中,第一状态为风门全部关闭状态,第四状态(即最后一个状态)为风门全部打开状态,更符合操作人员或者用户的操作习惯。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驱动轮250的凹槽轨道251A、251B也可设计为使得在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一个风门动作。
再次参考图11,在第一状态下,风门140A、140B均处于关闭位置,并且柱261A、261B在凹槽轨道251A、251B中均处于靠近旋转中心(即半径较小)的初始端部的位置。该起始端部的设计使得柱261A、261B能够自锁在原处,防止风门自动朝向打开位置旋转。具体地,该初始端部通过限制风门驱动杆的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来实现柱的自锁功能。
继续参考图11,风门驱动轮250控制风门140A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251A在半径R7和R8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250从驱动电机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40A。风门驱动轮250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7<R8,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261A移动接近半径R7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250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261A移动接近半径R8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250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类似地,风门驱动轮250控制风门140B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251B在半径R9和R10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250从驱动电机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40B。风门驱动轮250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9<R10,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261B移动接近半径R9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250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261B移动接近半径R10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250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因此,当风门140A、140B接近关闭位置时,传递到柱261A、261B的力越大;当风门140A、140B接近打开位置时,传递到柱261A、261B的力越小。特别地,在风门关闭位置时施加较大的力,能够保证风门与风门框体处的凸起边缘压紧,保证在风门的关闭位置下,风门和凸起边缘的良好密封。
图12A和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柱261A在凹槽轨道251A中运动到不同位置处施加到其上的力。该多个不同的位置以L1-L6表示,并且在该多个不同位置L1-L6处施加到柱261A上的力的变化趋势在图12B中示出。从图12A-12B可以看出上文所描述的施加到柱261A上的力随着该柱在凹槽轨道251A中的位置变化的变化趋势。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在风门驱动轮250的A侧的凹槽轨道251A还包括将用于风门140A紧密关闭的半径R11(图中未示出),R11略小于R7。该半径R11有助于将风门140A进一步向关闭位置移动。此时,密封件142A被进一步地压向凸起边缘122A,从而密封件142A被进一步地压缩,加强了两者间的密封效果。优选地,半径R11设置在从凹槽轨道251A的初始端部(即图11中风门组的第一状态下柱261A所处位置)顺时针旋转(参照图11中示出的A侧)一定角度处,使得在风门140A具有在第一状态之前的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处,没有气流经由气流通道流出。
类似地,在风门驱动轮250的B侧的凹槽轨道251B也可包括对应于风门140B的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的半径R12,R12略小于R9。优选地,风门驱动轮250两侧的凹槽轨道设计为使得,风门140A、140B在初始状态下同时达到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使得在送风装置100不工作时,风门140A、140B被进一步压向凸起边缘122A、122B,以抵抗气流在风门处产生的较大的气压,实现风门140A,140B的紧密密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例如,参考图9-12描述的用于驱动风门的传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可以与参考图1-8描述的送风装置100结合使用;风门组140A、140B在风门驱动轮250的驱动下的状态变化顺序可以替代由风门驱动轮150驱动的风门组的状态变化顺序而应用到图1-8的送风装置100中,或者反之;风门驱动轮250可以设计为在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变换一个风门的状态;等等。这些任意的组合方式均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10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100)包括:第一框体部分(110A)和第二框体部分(110B)、以及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140B),
所述第一框体部分(110A)包括限定第一气流通道(101A)的第一风门框体(111A)和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所述第二框体部分(110B)包括限定第二气流通道(101B)的第二风门框体(111B)和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
所述第一风门框体(111A)安装有所述第一风门(140A),并且所述第一风门(140A)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01A)的气流流通,
所述第二风门框体(111B)安装有所述第二风门(140B),并且所述第二风门(140B)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01B)的气流流通,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相互接合以形成中心部(110),所述中心部(110)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和/或第二风门(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传动机构容纳于其中,使得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01A)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01B)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部(110)布置在所述第一风门框体(111A)和所述第二风门框体(111B)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140A)包括第一面板(141A)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一密封件(142A),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沿横向方向(Y)近似相同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面积略大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140B)包括第二面板(141B)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二密封件(142B),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沿横向方向(Y)近似相同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面积略大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框体(111A)包括限定第一气流通道(101A)的形状的第一凸起边缘(122A),在所述第一风门的关闭位置下,所述第一凸起边缘(122A)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42A)接合,并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压缩以封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框体(111B)包括限定第二气流通道(101B)的形状的第二凸起边缘(122B),在所述第二风门的关闭位置下,所述第二凸起边缘(122B)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42B)接合,并使所述第二密封件压缩以封闭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减速传动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移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减速传动副包括至少一级减速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传动副为齿轮传动副,并且包括小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减速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出部(1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移动的驱动机构包括:
风门驱动轮(150),在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轨道(151A)和第二凹槽轨道(151B),
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其设置有第一柱(161A),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一凹槽轨道相配合,
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其设置有第二柱(161B),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二凹槽轨道相配合,
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2A)布置为沿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2A)驱动配合所述第一柱(161A)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移动,
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2B)布置为沿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2B)驱动配合所述第二柱(161A)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还包括第一齿条(162A),所述第一齿条接合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的扇形齿轮,从而将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旋转运动,以及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还包括第二齿条(162B),所述第二齿条接合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的扇形齿轮,从而将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的扇形齿轮的啮合角大于所述第一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的扇形齿轮的啮合角大于所述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与所述第一风门(140A)为单独的部件,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与所述第二风门(140B)为单独的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2A)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线重合,和/或
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2B)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和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镜像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风门驱动轮(150)对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和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镜像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风门驱动轮(150)对称布置,以及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和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70B)镜像对称,并且相对于所述风门驱动轮(150)对称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包括第一导向槽(163A),所述第一导向槽与布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A)上的第一导向槽限位部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包括第二导向槽(163B),所述第二导向槽与布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接收框体(112B)上的第二导向槽限位部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沿纵向方向(X)的平移。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包括第一运动避让部(164A),所述第一运动避让部(164A)接收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的一端(152A),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包括第二运动避让部(164B),所述第二运动避让部(164B)接收所述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轴的另一端(152B)。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柱(261A)在所述第一凹槽轨道(251A)中位于第一半径(R7)的位置处,当所述第一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柱(261A)在所述第一凹槽轨道(251A)中位于第二半径(R8)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使得,当所述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一柱(261A)上的力大于当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一柱(261A)上的力,和/或
当所述第二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柱(261A)在所述第二凹槽轨道(251A)中位于第三半径(R9)的位置处,当所述第二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柱(261A)在所述第二凹槽轨道(251A)中位于第四半径(R10)的位置处,所述第三半径小于第四半径,使得,当所述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二柱(261A)上的力大于当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二柱(261A)上的力。
17.根据权利要求7-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140B)构成的风门组具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和第二凹槽轨道(151B)布置为不同的形状,使得所述风门组的多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而实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起,所述风门驱动轮(150)每转过一固定角度,所述风门组从一个工作状态切换到另一工作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起,所述风门组每从一种工作状态切换到另一工作状态时,都仅一个风门动作,并且
在该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风门组中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对应的风门驱动轮的第一凹槽轨道(151A)和第二凹槽轨道(152B)中的仅一个的半径发生变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组还包括在第一工作状态之前的紧密密封的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风门驱动轮相比于在所述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而趋于将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向关闭位置压紧。
21.一种风冷冰箱,包括权利要求1-20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100)。
22.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20中的任一项的送风装置(100)进行送风或制冷的方法。
CN201710060199.0A 2017-01-24 2017-01-24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Active CN106705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199.0A CN106705542B (zh) 2017-01-24 2017-01-24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199.0A CN106705542B (zh) 2017-01-24 2017-01-24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5542A true CN106705542A (zh) 2017-05-24
CN106705542B CN106705542B (zh) 2022-08-30

Family

ID=5890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0199.0A Active CN106705542B (zh) 2017-01-24 2017-01-24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55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816A (zh) * 2018-12-26 2019-05-1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11649533A (zh) * 2020-05-21 2020-09-11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00300481A1 (en) * 2019-03-22 2020-09-24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Hvac door and linkage assembly for doors rotating along non-parallel ax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010A (zh) * 2012-03-06 2012-07-11 镇江市松协电器有限公司 电冰箱风门调节装置
CN202562171U (zh) * 2012-03-15 2012-11-28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风门
CN203036942U (zh) * 2012-12-10 2013-07-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电动风门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5222457A (zh) * 2015-10-23 2016-01-0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风门装置
CN105650980A (zh) * 2016-03-09 2016-06-0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
CN206496576U (zh) * 2017-01-24 2017-09-15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010A (zh) * 2012-03-06 2012-07-11 镇江市松协电器有限公司 电冰箱风门调节装置
CN202562171U (zh) * 2012-03-15 2012-11-28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风门
CN203036942U (zh) * 2012-12-10 2013-07-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电动风门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5222457A (zh) * 2015-10-23 2016-01-0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风门装置
CN105650980A (zh) * 2016-03-09 2016-06-0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
CN206496576U (zh) * 2017-01-24 2017-09-15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816A (zh) * 2018-12-26 2019-05-1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09751816B (zh) * 2018-12-26 2020-11-2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US20200300481A1 (en) * 2019-03-22 2020-09-24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Hvac door and linkage assembly for doors rotating along non-parallel axes
US11815273B2 (en) * 2019-03-22 2023-11-14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Hvac door and linkage assembly for doors rotating along non-parallel axes
CN111649533A (zh) * 2020-05-21 2020-09-11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49533B (zh) * 2020-05-21 2021-08-31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风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5542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5542A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CN106766569A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应用该设备进行送风的方法
CN102242955B (zh) 空调器
KR101191416B1 (ko) 흡입토출량 가변형 공기조화기
CN206496576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CN104236039B (zh) 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及具有该出风口的空调器
CN202209760U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900403B (zh) 空调器面板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CN103104969B (zh) 空调器
CN113488316B (zh) 一种采用片式散热器冷却的大容量整流变压器
CN106766557A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KR10064454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06440056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CN106871549A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CN103307727A (zh) 空调器
CN206440055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CN206496578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CN109737669B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9974367B (zh) 一种冰箱用的多风门装置
CN206771859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
CN202328689U (zh) 空调器
CN206496577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CN203286724U (zh) 空调器
KR101174034B1 (ko) 멀티 흡입 토출형 공기조화기
CN220355537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