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7066B - 用于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7066B
CN106697066B CN201610848657.2A CN201610848657A CN106697066B CN 106697066 B CN106697066 B CN 106697066B CN 201610848657 A CN201610848657 A CN 201610848657A CN 106697066 B CN106697066 B CN 106697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support
vehicle
rod
sl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86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7066A (zh
Inventor
李枓轩
朴昌镐
金海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6697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7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7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7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支撑杆的结构,以加强车辆发动机空间的横向刚度。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其具有与车辆仪表板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支撑壳体连接的第二端部;以及第二支撑杆,其具有与车辆仪表板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二端部,并且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支撑杆具有预定角度。此外,连接杆,其具有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二端部,并且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提高车身的横向刚度,使得碰撞期间的负载路径多样化,并且调节仪表板被推动的程度。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5年11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5-0160243的优先权,通过整体引用,其公开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其连接用于加强车辆发动机室的横向刚度的支撑杆(strutbar),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连接车辆的支撑杆的结构,其中连接杆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由此提高车身的横向刚度,使得碰撞期间的负载路径多样化,并通过使用槽的形状调节仪表板被推动的程度。
背景技术
通常,多种部件通过多种方法安装在车辆内,以提高车身的刚度。在这些部件里,车辆的支撑杆被广泛用作安装在发动机室内,以支撑车身的部件。支撑杆用于支撑车辆行驶时从外部发生的冲击,提高车辆转弯时的车身稳定度,并防止发动机室在车辆碰撞期间被推向至驾驶员座位。在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典型的乘用车中,多个支撑杆安装在发动机室内,以支撑构成发动机室的车身部件,用作改善车身刚度的调节目的。
图1A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图1B是示出现有技术中产生横向力时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如图1A所示,现有技术中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包括一对支撑杆3,每个支撑杆3具有与仪表板1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支撑壳体(struthousing)2连接的另一端部。
特别的,支撑杆3布置为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具有预定角度a,在支撑支撑壳体的向后移动的冲击负载路径方面,有利的是减小该角度a。然而,如图1B所示,在车辆的横向力发生(例如,侧面碰撞期间)时,当减小支撑杆的角度a时(例如,支撑杆的角度a减小为大约45度或更少),支撑杆3如图1B虚线所示旋转,由此,支撑左右刚度的性能在发动机室的横向刚度方面劣化。
图2A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图2B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车辆正面碰撞期间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如图2A所示,现有技术中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包括具有与仪表板1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支撑壳体2连接的另一端部的第一支撑杆4,以及具有与仪表板1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支撑杆4连接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杆4’。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杆4’额外安装,将第一支撑杆4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角度a进一步增加至大于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角度,由此强化横向刚度。然而,如图2B所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具有这样的问题,即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4’的角度b在车辆正面碰撞期间增加,由此碰撞支撑力劣化,仪表板的变形量增加。
该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不应理解为上述信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其中,连接杆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防止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增加,由此维持碰撞期间支撑效果,并多样化负载路径。
本发明还提供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其允许连接杆在第二支撑杆的纵向上滑动,由此防止仪表板由于过度的刚度而被推动。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的技术问题,属于本发明范围的上述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可通过下面的描述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理解。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其具有与车辆仪表板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支撑壳体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支撑杆,其具有与车辆仪表板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二端部,并且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支撑杆具有预定角度;以及连接杆,其具有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二端部,并且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防止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增加。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中,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轴连接,从而可转动。此外,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部枢轴连接,从而可转动,并且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部可沿着在第二支撑杆上形成的纵槽滑动。
此外,所述在第二支撑杆上形成的纵槽可以包括:容纳部,其容纳与连接杆第二端部连接的滑动件;以及移动部,通过连接通道与容纳部连接,滑动件在该移动部中可滑动地移动。具体的,所述连接通道的宽度小于滑动件的直径。
根据具有前述结构的本发明,连接杆安装为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由此防止支撑杆间的角度增加,并显著提供车身的横向刚度。根据本发明,连接杆防止支撑杆间的角度增加,由此维持车辆碰撞期间碰撞支撑力的作用,并多样化负载路径。
根据本发明,连接杆在车辆碰撞的开始时间沿着第二支撑杆滑动,由此防止仪表板因为连接杆的安装而带来的过度刚度被推动的程度提高。此外,能够基于所需的负载,通过多样地设定连接杆滑动件滑动的连接通道的宽度,调节车辆碰撞期间仪表板被推动的程度。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下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标、特征和其他优势将被更加清楚理解,其中:
图1A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
图1B是示出现有技术中产生横向力时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
图2A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
图2B是示出现有技术中车辆正面碰撞期间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
图4是图3的部件A的放大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部分;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车辆碰撞开始时间的连接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车辆碰撞后的连接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车辆”或“车辆的”或者其他类似术语包括普通的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包括运动多功能车辆(SUV)、公交车、卡车、各种商务车,船舶,包括各种小船和轮船,飞机等等,还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燃料车、插入式混合电动车、氢动力车以及其他替换燃料车(例如,燃料由汽油以外的资源得到)。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如在此使用,单数形式的“一”和“这”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中明确表示除外。此外,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表示所述特征、成分、步骤、操作、构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成分、步骤、操作、构件和/或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如在此使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物件的任何所有组合。
除非明确指出或文中显然,如在此使用,术语“大约”应理解为现有技术正常公差范围内,例如平均值的2个标准偏差内。“大约”可理解为所述值的10%、9%、8%、7%、6%、5%、4%、3%、2%、1%、0.5%、0.1%、0.05%或0.01%。除非文中明确排除,所有在此提供的数值均由术语“大约”修饰。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从而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轻易执行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各种不同方式执行,并不限制于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文无关的部件将被省略,以清楚描述本发明,全文相同或相似的组成构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文和权利要求使用的术语或词汇不应解读为限制于普通和词典的意思,应解读为适于本发明技术精神的意思和理念,基于发明者可以恰当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从而以最佳方法描述他/她自己的发明。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图4是图3的部件A的放大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部分。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通过连接杆30连接。
第一支撑杆10可形成管状,第一支撑杆10的第一端部连接车辆仪表板12的大致中央部分,第一支撑杆10的第二端部在发动机室侧连接支撑壳体14。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支撑杆10可从仪表板12中央部分在两侧向支撑壳体14的方向对称安装。第一支撑杆10构造为强化车辆碰撞期间的发动机室刚度。相似于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20形成为管状,第二支撑杆20的第一端部连接仪表板12的端部,第二支撑杆20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一支撑杆10的大致中央部分。
此外,两个第二支撑杆20安装为对称,由此第二支撑杆20的数目对应于第一支撑杆10的数目,第二支撑杆20相对于第一支撑杆10具有预定角度b,由此辅助提高第一支撑杆的刚度。换句话说,如图2A所示,如前所述,第二支撑杆20增加第一支撑杆1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角度a,由此防止抵抗碰撞的支撑力劣化,并强化额外的横向刚度。利用第一端部连接到第一支撑杆10并且第二端部连接到第二支撑杆20的连接杆30,本发明还防止了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之间的角度b增加。
同时,如图3所示,与第一支撑杆10连接的第二支撑杆20的第二端部通过枢轴24可转动地连接,与第一支撑杆10连接的连接杆30的第一端部通过枢轴34也可转动地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杆30的第二端部可沿着在第二支撑杆20上形成的纵槽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
连接杆30沿着槽22的滑动移动可以防止仪表板在碰撞开始时间由于连接杆安装导致的过多刚度而向后推动。具体的,第二支撑杆20上形成的槽22可包括:容纳部22a,其容纳与连接杆30第二端部连接的滑动件32;以及移动部22c,通过连接通道22b与容纳部22a连接,滑动件32沿着该移动部可滑动地移动(例如,滑动件32沿着移动部22c滑动)。
容纳部22a的直径与滑动件32的直径可大致相同,正常时(例如,车辆没有发生碰撞时),连接杆的滑动件32可固定至容纳部22a。移动部22c的直径可大于滑动件32的直径,以确保连接杆的滑动件32在车辆碰撞期间可以移动的空间(例如,足够的空间)。换句话说,槽22的容纳部22a和移动部22c具有和雪人形状相似的整体形状(例如,两个连接球形),容纳部22a和移动部22c可通过连接通道22b的连接而一体形成。
具体的,连接通道22b的宽度d可小于滑动件32的直径,以在正常时将滑动件32固定地容纳在容纳部22a内,并且允许滑动件32在碰撞期间移动。连接通道22b的宽度d可基于车身的所需刚度、仪表板在车辆碰撞期间被推动的程度以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关系等等不同地进行设定。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车辆碰撞开始时间的连接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并且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车辆碰撞后的连接支撑杆的结构的视图。通常,在车辆正面碰撞开始时,从车身前侧传递的冲击可传递给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仪表板12可被向后推动。
然而,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杆30的端部可构造为沿着第二支撑杆20的槽22向前滑动,并且通过连接杆30的安装撤回(如图5虚线所示),仪表板12向后推动的程度可以减小。如图2B所示,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b在车辆碰撞后过度增加时,支撑杆不能承受冲击,并被向后推动,由此仪表板的变形量可增加。
然而,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中,连接杆30可防止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20之间的角度增加,结果是,甚至在碰撞过后也能维持两侧碰撞期间的支撑效果,能够多样化负载路径,如图6箭头所示。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显著提高车身的横向刚度,并多样化碰撞期间的负载路径,并通过使用连接杆的安装的撤回分散碰撞负载,减小仪表板被向后推动的程度。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并不限制于前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附图,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做出各种变换、修改和替换是显然的。

Claims (7)

1.一种用于连接车辆的支撑杆的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具有与车辆的仪表板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支撑壳体连接的第二端部;
第二支撑杆,其具有与所述仪表板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二端部,并且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预定角度;以及
连接杆,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第二端部,并且构造为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以防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增加,
其中,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部枢轴连接以便可转动,并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部可沿着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形成的纵槽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部枢轴连接以便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形成的纵槽包括:
容纳部,其容纳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部连接的滑动件;以及
移动部,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容纳部连接,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移动部中可滑动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滑动件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容纳部的直径与所述滑动件的直径大致相同,并且所述滑动件在车辆没有碰撞发生时固定在所述容纳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移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滑动件的直径,从而在车辆碰撞期间为所述滑动件提供足够的空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通道的宽度基于车身的要求刚度、所述仪表板在车辆碰撞期间被推动的程度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关系设定。
CN201610848657.2A 2015-11-16 2016-09-23 用于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 Active CN106697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60243 2015-11-16
KR1020150160243A KR101746452B1 (ko) 2015-11-16 2015-11-16 차량의 스트럿바 연결구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7066A CN106697066A (zh) 2017-05-24
CN106697066B true CN106697066B (zh) 2020-07-28

Family

ID=5864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8657.2A Active CN106697066B (zh) 2015-11-16 2016-09-23 用于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88088B2 (zh)
KR (1) KR101746452B1 (zh)
CN (1) CN106697066B (zh)
DE (1) DE10201621763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5892B2 (ja) * 2016-12-22 2019-08-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DE102017007553B4 (de) * 2017-08-10 2022-03-10 Audi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Versteifungsvorrichtung und Versteif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8202616A1 (de) 2018-02-21 2019-08-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rungsvor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Komponenten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Halterungsvorrichtung
JP7056302B2 (ja) * 2018-03-27 2022-04-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7070289B2 (ja) * 2018-09-26 2022-05-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前部車体構造
DE102020113627A1 (de) 2020-05-20 2021-11-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derwagenstruktur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sowie Personenkraftwagen
CN111976456B (zh) * 2020-09-01 2022-01-18 昆山弗思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连接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5561A (en) * 1968-02-01 1971-12-07 Daimler Benz Ag Reinforcing elements for a motor vehicle body
CN1445120A (zh) * 2002-01-22 2003-10-0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仪表板横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80047498A (ko) * 2006-11-25 2008-05-29 독터. 인제니어.하.체.에프.포르쉐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스프링 스트럿 수용부
US8128160B2 (en) * 2009-06-17 2012-03-06 Honda Motor Co., Ltd. Tower bar construc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684794A (zh) * 2012-06-07 2015-06-03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设置有由带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背部加强支撑杆的车辆仪表板横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11491A (en) * 1963-11-29 1965-10-12 Ford Motor Co Vehicle body shake absorber
KR200162451Y1 (ko) 1996-12-31 1999-12-15 정몽규 차량용 담배불 자동소등 재떨이
KR19990016742A (ko) 1997-08-19 1999-03-15 서숙종 자력을 이용한 발전장치
KR19990038078A (ko) 1997-11-03 1999-06-05 구자홍 전자레인지의 진동 전달 억제용 캐비티
KR19990038078U (ko) 1998-03-18 1999-10-15 홍종만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구조
JP4797704B2 (ja) 2006-03-03 2011-10-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602007006247D1 (de) * 2006-03-15 2010-06-17 Mazda Motor Vorderwagenaufbau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960790B2 (ja) 2007-07-24 2012-06-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ッシュボード構造
JP5519559B2 (ja) 2011-03-10 2014-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の電気機器のプロテクト構造
DE102011056737B4 (de) 2011-12-21 2023-03-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derwagen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048276B2 (ja) 2013-03-28 2016-12-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構造
DE102013218688A1 (de) 2013-09-18 2015-03-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5561A (en) * 1968-02-01 1971-12-07 Daimler Benz Ag Reinforcing elements for a motor vehicle body
CN1445120A (zh) * 2002-01-22 2003-10-0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仪表板横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80047498A (ko) * 2006-11-25 2008-05-29 독터. 인제니어.하.체.에프.포르쉐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스프링 스트럿 수용부
US8128160B2 (en) * 2009-06-17 2012-03-06 Honda Motor Co., Ltd. Tower bar construc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684794A (zh) * 2012-06-07 2015-06-03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设置有由带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背部加强支撑杆的车辆仪表板横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88088B2 (en) 2018-06-05
KR20170056878A (ko) 2017-05-24
CN106697066A (zh) 2017-05-24
DE102016217638B4 (de) 2024-08-01
US20170137063A1 (en) 2017-05-18
DE102016217638A1 (de) 2017-05-18
KR101746452B1 (ko)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7066B (zh) 用于连接车辆支撑杆的结构
US9604673B2 (en) Rear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8888160B2 (en) Seating arrangement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US10232756B2 (en) Leg rest apparatus
US8801087B2 (en) Cowl cross assembly
US11124237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10081272B2 (en) Method of positioning a vehicle seat
US7775599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fore-AFT adjustable back portion
US8720932B2 (en) Hitch receiv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DE102016121326A1 (de) Vordere Fahrzeugkarosserie-Verstärkungsstruktur
US20120125961A1 (en) Deployable roof rack system
US8079632B2 (en)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593520B2 (en) Sliding door module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6476904B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横梁
CN107161219B (zh) 使用碳纤增强塑料的车身结构
DE102014111183B4 (de) Fahrzeugkörperheck-Verstärkungsstruktur
US9868474B2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rear floor of vehicle
US20190168814A1 (en) Roof frame structure for bus
US20220098906A1 (en) Hood release lever cov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20180072206A1 (en) Vehicle seat
FR2933948B1 (fr) Caiss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element d'insonorisation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telle caisse
KR101690045B1 (ko) 자동차 후석 폴딩 장치
WO2015048110A1 (en) Seat folding structure
US12054083B2 (en) Vehicle including a seat having reconfigurable bolsters
Hog et al. Package Development for the Shared Mo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