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8264A - 自适应信标传送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信标传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8264A
CN106688264A CN201480079856.0A CN201480079856A CN106688264A CN 106688264 A CN106688264 A CN 106688264A CN 201480079856 A CN201480079856 A CN 201480079856A CN 106688264 A CN106688264 A CN 106688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con
ratio
wave beam
beacon sign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8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8264B (zh
Inventor
刘进华
繆庆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6688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8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8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8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AP中用于自适应信标传送的方法。AP通过多个信标波束向区域传送信标信号。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为多个信标波束集合。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所述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该区域内的至少任一个通信设备、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Description

自适应信标传送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无线电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信标传送。该技术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接入点(AP)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超密集网络(UDN)通常部署在人口高度稠密的地区,例如热点、办公楼或城市的市中心区域,这些地方存在高数据速率服务需求。目前,数据业务正在快速增加,而在低频带中存在明确的带宽限制。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数据速率,UDN需要利用更高的载波频率和更宽的带宽。因此,UDN应该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例如从30GHz到300GHz的范围的毫米波(mmW)频率。
然而,在如此高的传送频率,路径损耗变得比低传送频率的路径损耗高得多。例如,对于数十GHz载波(fhigh)的衰减比若干GHz载波(flow)的衰减高,大约是其(fhigh/flow)2倍。
由接入点(AP)传送的信标信号,在UDN中可以作为同步信号、用于控制或数据信号检测的一个或多个前导码、波束训练前导码等、或其任何组合。例如,通过同步信号,用户设备(UE)可以检测AP,与AP同步并接收控制信号,以便在必要时接入AP。
由于信标信号在网络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网络中的所有AP必须传送它们,使得UE可以在必要时检测最佳AP并请求服务,这导致了网络中AP的巨大开销。
实际上,传送信标信号的控制信道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或等于数据信道覆盖范围是一个基本策略。为了克服UDN中的大的衰减,使得信标传送可以满足期望的覆盖范围,UDN可以使用高增益波束成形天线。通常,信标信号将通过信标扫描的方式广播,这意味着AP通过一个接一个地指向不同方向的多个波束传送相同的信标信号。这里,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波束被称为信标波束。如图1所示,信标波束越窄,需要越多的信标波束来覆盖期望的区域。为了确保AP的最佳覆盖范围,可以默认配置固定的最大数量(N)的信标波束。通常,周期性地执行信标扫描。如图2所示,在每个信标传送(TX)周期中,AP的所有波束(波束1-波束N)将被用于在相应的时隙中传送信标信号。由于所有波束被频繁地用于传送信标信号,因此许多本可用于传送有效载荷数据的时间-频率资源被信标传送占用。这种频繁的信标传送也导致增加的天线功率消耗。此外,另一个缺点是频繁的信标信号传送也意味着频繁发射的干扰。从这个角度来看,识别可减少信标信号的传送的条件是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或减轻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AP中用于自适应信标传送的方法。AP通过多个信标波束来在AP所服务的区域中传送信标信号。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成多个信标波束集合。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该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并且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在接入点上运行时,该指令使AP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一种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AP配置为通过多个信标波束来在AP所服务的区域中传送信标信号。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成多个信标波束集合。所述AP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一适配单元。第一获取单元配置为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该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第一适配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统计信息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一种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AP配置为通过多个信标波束向区域传送信标信号。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成多个信标波束集合。AP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包含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由此AP可操作以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该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尽管使用较高频度来传送信标信号可以确保通信设备更快地检测和接入期望的AP,但是由于频繁的信标传送,应该在影响用户体验和影响网络性能之间进行折衷。通过自适应地调整在相应的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的方式,可以确定优化的信标波束传送模式,以显著减少信标传送上的时间-频率资源消耗和由信标传送引起的干扰,而不用过多的牺牲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基于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附图中:
图1示出了预期覆盖具有N个部分重叠的信标波束的圆形区域的AP的信标扫描的示例;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周期性信标传送的示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适配信标传送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适配信标传送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周期性信标传送的示例;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的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中的第一适配单元的框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的框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中的第二适配单元的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适合于在实践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AP的简化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文的实施例。然而,本文的实施例可以按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的元件不一定相对于彼此成比例。类似数字始终指代类似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目的仅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意在限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需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说明书和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其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地如此定义。
下面参考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的框图和/或流程图示来描述本技术。应当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示的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中框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控制器或控制单元以产生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因此,本技术可以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中实现。此外,本技术可以采取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其具有包含在该介质中的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供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使用。在本文档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包含、存储或适于传送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的任何介质。
虽然这里使用了一些规范中的特定术语,例如AP,但是应当理解,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特定术语,而是可以应用于所有类似实体,例如基站、小区、扇区、毫微微基站、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odeB)等。
作为示例,将在mmW网络的上下文中讨论本文的实施例。应当理解,实施例可应用于涉及经由信标扫描,在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所有无线电网络。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文的实施例。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由AP适配信标传送的流程图。AP可以采用例如高增益波束成形技术,通过多个信标波束来在由AP服务的区域中的传送信标信号。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可以位于该区域中,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信标波束接收信标信号。通常,AP可以具有多个波束成形天线,其用于生成指向确定方向的波束。另外,还可能的是,一个波束成形天线能够生成同时指向不同方向的若干波束。由于这些信标波束在AP周围的不同方向上传播,所以通信设备不需要一定能够检测到由AP传送的所有信标波束,而是只要来自AP的至少一个信标波束由通信设备检测,便可以确定通信设备被AP所覆盖。
这里,通信设备可以是旨在经由无线电通信网络请求服务并且被配置为通过无线电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通信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传感器设备、仪表、车辆、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媒体播放器、相机、或任何类型的消费电子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电视、无线电、照明布置、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PC)。通信设备可以是通过无线连接能够传送语音和/或数据的便携式、可放入口袋的、手持、包含计算机的或车载的移动设备。在一些情况下,通信设备可以是另一个AP,例如中继AP。
在本实施例中,AP的所有信标波束被分组为多个信标波束集合。每个波束集合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信标波束。现在将参照图3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
在框310中,AP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是关于通过由AP服务的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
具体地,第一周期可以跨越一个或多个信标传送周期,因此AP的每个信标波束将被用于在第一周期期间一次或多次传送信标信号。多个通信设备可以位于AP的信标传送覆盖范围内。这样,各个换向设备可以检测从AP传送的一个或多个信标波束,并且从信标波束接收信标信号。在接收到信标信号之后,通信设备可以例如通过测量信标信号的强度、信标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或信噪比(SNR)来确定其接收的信标信号的接收质量,并且然后比较接收的信标信号的接收质量,以确定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以这种方式,需要与AP通信的通信设备可以识别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相应信标波束。在识别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信标波束时,通信设备可以向AP报告该标识。通过从这些通信设备收集这样的标识,对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AP可以计算在第一周期内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这里,为了简化描述,由特定通信设备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信标波束在下文中被称为最佳信标波束。例如,AP具有N(N>1)个信标波束,波束1-波束N。波束1和波束2属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在第一周期期间,波束1被通信设备D1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两次,被通信设备D2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三次。波束2被通信设备D1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一次,被通信设备D2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一次。这样,AP可以确定第一信标波束集合的每个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总次数是7次。
应当理解,上述获取第一统计信息的方式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并且获取第一统计信息的其它合适方式可以应用于本公开。
在框320中,AP基于第一统计信息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通常,当信标波束被通信设备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时,通信设备将通过该信标波束所承载的信标信号的方式与AP建立通信连接,以便从AP请求服务。因此,当信标波束集合中的信标波束在第一周期内被各个通信设备频繁地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时,这意味着来自该信标波束集合覆盖的区域中的通信设备的更多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现在此区域是在AP和通信设备之间具有较大通信业务的“热”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期望AP通过以更高频度来保持在该信标波束集合上传送信标信号,使得通信设备可以尽快建立与AP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开始时为所有信标波束集合预定义默认信标传送频度(例如每四个时间单位一次)。当确定由信标波束集合覆盖的区域是“热”区域时,AP可以增加信标波束集合内的信标波束的频度(例如每一个时间单位一次),其被用于覆盖“热”区域。
另一方面,如果信标波束集合中的信标波束很少被单独的通信设备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则这意味着更少的通信设备需要该信标波束。也就是说,信标波束集合所覆盖的区域是在其具有很少通信业务的“冷”区域,例如,该区域是夜间的房屋角落或空旷的广场。在这种情况下,AP可以降低通过该信标波束集合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以便节省用于信标传送的开销,同时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是可接受的,因为通信设备可能非常偶尔地需要此信标波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开始时为所有信标波束设置默认信标传送周期(例如,等于四个时间单位)。在N个信标波束中,M(M<N)个信标波束属于一个信标波束集合。如果确定该信标波束集合所覆盖的区域是“冷”区域,则AP可以将信标波束集合内的M个信标波束的频度从每四个时间单位一次减少到每八个时间单位(即M个信标波束的新的信标传送周期)一次。以这种方式,在第二信标传送周期中从信标传送释放一些时间-频率资源,使得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其它目的,例如有效载荷数据传送。
应当理解,AP可以重复地执行上述处理,例如,基于所获取的第一统计信息,周期性地适配在相应的信标波束集合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稍后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基于第一统计信息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的过程。
如所指示的,通过自适应地调整在相应的信标波束集合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的方式,可以确定优化的信标波束传送模式,以明显地减少信标传送上的时间-频率资源消耗和信标传送的干扰,而不会无法接受地牺牲用户体验。
可选地,希望将空间上相邻的信标波束分组到相同的信标波束集合中。在空间上相邻的信标波束之间通常存在重叠区域,因此由相邻信标波束覆盖的区域旨在呈现类似的热度趋势,例如趋于“热”或趋于“冷”。在这个意义上,关于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相同信标波束集合中的信标波束可以一致地适配(增加/减少)。例如,如图1所示的波束1和波束2被分组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AP可以基于统计信息来确定波束1和波束2所覆盖的区域的热度,该统计信息关于波束1或波束2被识别为第一周期内的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并且然后一致地适配在波束1和波束2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它们两者的频度一致地减小。
现在,将通过示出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基于第一统计信息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的过程。
实施例I
首先,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AP可以计算第一值为在第一周期内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第一值可以表示为Xk,j是第一周期内,信标波束集合k内的第j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累积次数,J是在信标波束集合k中的信标波束的数量。随后,AP可以计算第一比率,其是第一值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用于在第一周期内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一比率可以表示为如下所示的Fk
其中,Qk,j是在第一周期内,利用信标波束组k内的第j个信标波束来传送信标信号的累积次数。
最后,AP可以基于第一比率来调整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一比率小于第一阈值,则AP可以降低通过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备选地,可以预先定义若干阈值,并且AP可以将第一比率与所述若干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用于信标传送的相应目标频度。
序号 信标TX频度 第一比率阈值
1 Fbeaxon,low Fk<Fthres,low
2 Fbeaxon,med Fthres,low≤Fk≤Fthres,high
3 Fbeaxon,high Fk>Fthres,high
表1
如表1所示,预先定义了两个阈值Fthres,low和Fthres,high,其中,Fthres,low<Fthres,high。相应地,存在用于信标传送的三个推荐频度Fbeaxon,low、Fbeaxon,med和Fbeaxon,high,其中,Fbeaxon,low<Fbeaxon,med<Fbeaxon,high。例如,如果第一比率Fk小于Fthres,low,则这意味着第一信标波束集合的信标波束覆盖的区域是“冷”的,因此AP将针对第一信标波束的信标波束,将信标传送的频度设置为低频度Fbeaxon,low
实施例II
首先,AP可以计算第一值,其为在第一周期内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其方式与实施例I的方式相同,为简洁起见,将不再赘述。
然后,AP可以计算第二比率,其是所述第一值与在第一期间内由AP覆盖范围中的任一通信设备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AP的全部信标波束中的每个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二比率可以表示为如下所示的Rk
其中,N是包括信标波束集合k中的J个信标波束的AP的信标波束的总数量,N≥j,Xn是AP的第n个信标波束在第一周期内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累积次数。
最后,AP可以基于第二比率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二比率小于第二阈值,则AP可以降低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定义若干阈值,并且AP可以将第二比率与所述若干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用于信标传送的相应目标频度。
序号 信标TX频度 第二比率阈值
1 Fbeaxon,low Rk<Rthres,low
2 Fbeaxon,med Rthres,low≤Rk≤Rthres,high
3 Fbeaxon,high Rk>Rthres,high
表2
如表2所示,预先定义了两个阈值Rthres,low和Rthres,high,其中,Rthres,low<Rthres,high。相应地,存在用于信标传送的三个推荐频度Fbeaxon,low、Fbeaxon,med和Fbeaxon,high,其中,Fbeaxon,low<Fbeaxon,med<Fbeaxon,high。例如,如果第一比率Rk大于Rthres,high,则这意味着第一信标波束集合的信标波束覆盖的区域是“热”的,因此AP将针对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信标波束,适配用于传送信标的频度为高频度Fbeaxon,high
注意,第一比率和第二比率也可以组合使用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仅当第一比率Fk大于Fthres,high并且第二比率Rk大于Rthres,high时,频度将被适配为Fbeaxon,high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适配信标传送的流程图。
在框410中,在第一周期内,AP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在框420中,基于第一统计信息,AP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这里,以与图3中的框310和320中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执行框410和420中的过程,因此为了简洁,将不再赘述。
在框430中,在第二周期内,AP可以获取第二统计信息,该第二统计信息关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在框440中,基于第二统计信息,AP可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独立执行框410和420中的过程以及框430和440中的过程,以分别减小和增加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可以执行框410和框410中的过程,以增加信标传送的频度,而执行框430和440中的过程以降低信标传送的频度。在该特定示例中,第一周期可以长于第二周期。因此,降低信标传送频度的过程将比增加信标传送频度的过程经历更长的统计周期。以这种方式,相比于减小频度,AP将被给予更多机会来增加信标波束的频度。换句话说,增加信标传送的频度的过程可以使得更快地响应AP覆盖范围内的热度。例如,当附加通信设备移动到区域中或在区域中被激活时,增加信标传送频度的过程将及时地增加在定向到该区域的信标波束集合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因此,通信设备可以更快地访问AP。
应当理解,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受限制。例如,框410和420中的过程可以用于降低信标传送的频度,而框430和440中的过程可以用于增加信标传送的频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周期内的第一统计信息,AP可以计算第一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然后计算第一比率,其是第一值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在第一周期内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一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1计算,并且可以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一比率小于第一阈值,则AP可以降低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此外,基于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统计信息,AP可以计算第二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然后计算第三比率,其是第二值与第一信标波束中的每个信标波束在第二周期内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三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1计算,并且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三比率大于第三阈值,则AP将增加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这里,为了使信标传送频度的增加能够比减小更为容易,以最小化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将第一阈值设置为大于第三阈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周期内的第一统计信息,AP可以计算第一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并且然后计算第二比率,其是第一值与由AP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通信设备将AP的全部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在第一周期内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二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2计算,并且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二比率小于第二阈值,则AP可以降低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此外,基于第二周期内的第二统计信息,AP可以计算第二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并且然后计算第四比率,其是第二值与由AP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通信设备将AP的全部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在第二周期内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四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2计算,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四比率大于第四阈值,则AP将增加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这里,为了使信标传送频度的增加能够比减小更容易,以最小化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将第二阈值设置为大于第四阈值。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600的框图。AP 600可以采用,例如,高增益波束成形技术,通过多个信标波束来在由AP 600服务的区域中传送信标信号。由于这些信标波束围绕AP 600在不同方向上传播,所以通信设备不需要一定能够检测从AP 600传送的所有信标波束,而是只要通信设备检测到来自AP的至少一个信标波束,就可以确定通信设备被AP覆盖。在该实施例中,AP 600的所有信标波束被分组成多个信标波束集合。每个波束集合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信标波束。
如图6所示,AP 6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610和第一适配单元620。应当理解,AP 600不限于所示出的元件,并且可以包括其它常规元件和用作其它用途的附加元件。现在,将参照图6详细描述所示元件的功能。
AP 600的第一获取单元610被配置为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AP服务的区域内的至少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基于第一统计信息,AP 600的第一适配单元620被配置为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通过自适应地调整在相应的信标波束集合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可以确定优化的信标波束传送模式,以明显地减少信标传送上的时间-频率资源消耗和信标传送的干扰,而不会无法接受地牺牲用户体验。
现在通过参考图7示出以下实施例,将进一步阐述第一适配单元620的功能。如图7所示,第一适配单元620可以包括第一计算部件6201、第二计算部件6202和第一适配部件620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计算部件6201可以配置为基于第一统计信息计算第一值,其为在第一周期内,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第二计算部件6202可以被配置为计算第一比率,其是第一值与在第一周期内,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一比率可以表示为Fk,其可以通过上述等式1计算。第一适配部件6203可以配置为基于第一比率,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一比率小于第一阈值,则第一适配部件6203可以降低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以上述相同的方式,第一计算部件6201可以配置为计算第一值,其为在第一周期内,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第二计算部件6202可以被配置为计算第二比率,其为第一值与由AP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通信设备将AP的全部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在第一周期内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二比率可以表示为Rk,其可以通过上述等式2计算。第一适配部件6203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二比率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二比率小于第二阈值,则第一适配部件6203可以减小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AP的框图。如图所示,AP 8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810、第一适配单元820、第二获取单元830和第二适配单元840。
AP 800的第一获取单元810被配置为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该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AP 800的第一适配单元820配置为基于第一统计信息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这里,第一获取单元810和第一适配单元820可以按与图6中的第一获取单元610和第一适配单元620相似的方式起作用。
AP 800的第二获取单元830可以配置为在第二周期内,获取第二统计信息,该第二统计信息关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AP 800的第二适配单元840可以配置为基于第二统计信息来适配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如上所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获取单元810和第一适配单元820执行的过程可以用于降低信标传送的频度,并且第二获取单元830和第二适配单元840执行的过程可以用于降低信标传送的频度。在该特定示例中,第一周期可以长于第二周期。因此,与增加信标传送的过程相比,减少信标传送频度的过程将经历更长的统计周期。以这种方式,相比于减小频度,AP将被给予更多机会来增加信标波束的频度。换句话说,增加信标传送频度的过程可以使得更快地响应AP覆盖范围中的热度。例如,当另外的通信设备移动到区域中或在区域中被激活时,增加信标传送频度的过程将及时地增加在定向到该区域的信标波束集合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因此,通信设备可以更快地访问AP。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周期内的第一统计信息,第一适配单元820可以计算第一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然后计算第一比率,其是第一值与在第一周期内,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一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1计算,并且可以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一比率小于第一阈值,则第一适配单元820可以降低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如图9所示,第二适配单元840可以包括第三计算部件8401、第四计算部件8402和第二适配部件8403。第三计算部件8401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二周期内的第二统计信息来计算第二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第四计算部件8402可以被配置为计算第三比率,其是第二值与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在第二周期内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三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1计算,并且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三比率大于第三阈值,则第二适配部件8403可以被配置为增加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这里,为了使信标传送频度的增加能够比减小更容易,以最小化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将第一阈值设置为大于第三阈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周期内的第一统计信息,第一适配单元820可以配置为计算第一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然后计算第二比率,其为第一值与在第一周期内由AP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通信设备将AP的全部信标波束中的每个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二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2计算,并且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二比率小于第二阈值,则第一适配单元820可以降低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此外,基于第二周期内的第二统计信息,第二适配单元840的第三计算部件8401可以被配置为计算第二值,其为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标识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第二适配单元840的第四计算部件8402可以被配置为计算第四比率,其为第二值与第二周期内通过AP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通信设备将AP的全部信标波束的每一个识别为最佳信标波束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四比率可以通过上述等式2计算,并用于适配信标传送的频度。例如,如果第四比率大于第四阈值,则第二适配单元840的第二适配部件8403可以被配置为增加在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这里,为了使信标传送频度的增加能够比减小更容易,以最小化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将第二阈值设置为大于第四阈值。
图10示出了适合于在实践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AP 1000的简化框图。
如图10所示,AP 1000包括数据处理器(DP)1001、耦合到DP 1001的存储器(MEM)1002、以及耦合到DP 1001的合适的射频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 1004。MEM 1002存储程序(PROG)1003。TX/RX 1004用于双向无线通信。注意,TX/RX 1004具有至少一个天线(例如波束成形天线)以促进通信。例如,AP 1000可以经由数据路径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外部网络或系统,例如因特网。
假设PROG 1003包括程序指令,当由相关联的DP 1001执行时,使得AP 1000能够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操作,如用图3-图4中的方法在本文讨论的那样。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由装置1000的DP 1001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MEM 1002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例如可以是,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除存储器。虽然在装置1000中仅示出了一个MEM,但是在装置1000中可以存在若干个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器单元。DP 1001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AP10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动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
尽管本文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真实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任何等同物替代其元件。另外,在不脱离其中心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诸多修改以适应特定情况和本文的教导。因此,旨在本实施例不限于作为预期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最佳模式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17)

1.一种在接入点AP中用于自适应信标传送的方法,所述AP通过多个信标波束来在由所述AP服务的区域中传送信标信号,所述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成多个信标波束集合,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周期内,获取(310、410)第一统计信息,所述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所述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适配(320、420)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适配步骤(320)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计算第一值,所述第一值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
计算第一比率或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所述第一值与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第二比率是所述第一值与在所述第一周期内、由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多个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比率或所述第二比率,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一比率或所述第二比率来适配所述频度包括:如果所述第一比率小于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比率小于第二阈值,则降低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周期内,获取(430)第二统计信息,所述第二统计信息关于由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统计信息,适配(440)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周期长于所述第二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基于所述第二统计信息适配所述频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统计信息,计算第二值,所述第二值为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
计算第三比率或第四比率,其中,所述第三比率是所述第二值与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所述第四比率是所述第二值与在第二周期内、由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所述多个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以及
如果所述第三比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四比率大于第四阈值,则增加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一个具有一个信标波束。
9.一种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接入点AP(600、800),所述AP(600、800)配置为通过多个信标波束来在所述AP所服务的区域中传送信标信号,所述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成多个信标波束集合,所述AP(600、80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610、810),配置为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所述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所述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
第一适配单元(620、820),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P,其中所述第一适配单元(620)包括:
第一计算部件(6201),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计算第一值,所述第一值为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
第二计算部件(6202),配置为计算第一比率或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所述第一值与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所述第二比率是所述第一值与在所述第一周期内、由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所述多个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以及
第一适配部件(6203),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比率或所述第二比率,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AP,所述第一适配部件(6203)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一比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比率小于第二阈值,则降低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AP,所述AP(800)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830),配置为在第二周期内获取第二统计信息,所述第二统计信息关于由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
第二适配单元(840),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统计信息,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周期长于所述第二周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AP,所述第二适配单元(840)包括:
第三计算部件(8401),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统计信息计算第二值,所述第二值是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被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
第四计算部件(8402),配置为计算第三比率或第四比率,其中,所述第三比率是所述第二值与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用于传送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以及所述第四比率是所述第二值与在所述第二周期内、由所述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所述多个信标波束中的每一个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之和的比率,以及
第二适配部件(8403),配置为如果所述第三比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所述第四比率大于第四阈值,则增加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AP,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三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当在接入点上运行时,所述指令使得所述接入点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7.一种配置为适配信标传送的接入点AP(1000),所述AP配置为通过多个信标波束在所述AP所服务的区域中传送信标信号,所述多个信标波束被分组为多个信标波束集合,所述AP包括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所述存储器包含可由所述处理器(1002)执行的指令(1003),由此所述AP(1000)操作为:
在第一周期内,获取第一统计信息,所述第一统计信息关于由所述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在其接收的信标信号中、将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识别为承载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信标信号的次数;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统计信息,适配在所述第一信标波束集合中的每个信标波束上传送信标信号的频度。
CN201480079856.0A 2014-06-13 2014-06-13 自适应信标传送 Active CN106688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9843 WO2015188374A1 (en) 2014-06-13 2014-06-13 Adaptive beacon transmis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8264A true CN106688264A (zh) 2017-05-17
CN106688264B CN106688264B (zh) 2019-11-22

Family

ID=5483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856.0A Active CN106688264B (zh) 2014-06-13 2014-06-13 自适应信标传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74820B2 (zh)
EP (1) EP3155837B1 (zh)
CN (1) CN106688264B (zh)
WO (1) WO201518837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0840A (zh) * 2019-07-17 2019-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唤醒信号处理、信息下发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CN114363915A (zh) * 2020-10-14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5128A1 (zh) * 2015-04-17 2016-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988861B1 (ko) * 2016-03-02 2019-06-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KR20230128391A (ko) * 2016-03-03 2023-09-0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빔 포밍 기반의 시스템에서의 빔 제어를 위한 방법및 장치
US20180338254A1 (en) * 2017-05-22 2018-11-2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am tracking method in multi-cell group of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US20190356399A1 (en) * 2018-05-21 2019-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arch space configur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08439A1 (en) * 2005-03-31 2006-10-04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hanging transmission interval of a common broadcast signal
CN103476043A (zh) * 2013-10-08 2013-12-25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天线扫描覆盖和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CN103517329A (zh) * 2012-06-18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sta获取及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
CN103733542A (zh) * 2011-08-15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65790A (zh) * 2011-06-29 2014-04-30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信标选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3460B2 (en) * 2003-03-25 2008-02-19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beacon interval in WLAN
CN101969327B (zh) * 2004-12-28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378205B (zh) * 2010-08-13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小区创建方法及基站
US9277585B2 (en) * 2012-12-12 2016-03-0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system for WLAN channel selection through beacon reques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08439A1 (en) * 2005-03-31 2006-10-04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hanging transmission interval of a common broadcast signal
CN103765790A (zh) * 2011-06-29 2014-04-30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信标选择
CN103733542A (zh) * 2011-08-15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17329A (zh) * 2012-06-18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sta获取及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
CN103476043A (zh) * 2013-10-08 2013-12-25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天线扫描覆盖和接入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0840A (zh) * 2019-07-17 2019-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唤醒信号处理、信息下发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CN110520840B (zh) * 2019-07-17 2023-06-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唤醒信号处理、信息下发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CN114363915A (zh) * 2020-10-14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915B (zh) * 2020-10-14 2023-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74820B2 (en) 2017-06-06
EP3155837A4 (en) 2018-02-28
EP3155837B1 (en) 2019-03-27
EP3155837A1 (en) 2017-04-19
CN106688264B (zh) 2019-11-22
WO2015188374A1 (en) 2015-12-17
US20160262140A1 (en)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8264B (zh) 自适应信标传送
US10602425B2 (en) Cluster-based beacon signal transmission
US10020921B2 (en) Directional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6041358A1 (zh) 一种上行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485004B2 (en) Optimiz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5090034A1 (zh) 一种上下行波束混合指示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US11497050B2 (en) Smart repeater systems
US119239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te-specific and dynamic base station beam codebook design
CN112383938B (zh) 多宿主毫米波中继系统及其接入方法
CN105978614A (zh) 一种毫米波系统定向天线空间复用方法
CN106559164A (zh) 在mmw网络中执行用户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00408A1 (en) Surface element segmentation and node grouping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devices
CN108633060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45461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tenna cloud nodes in indoor high-density network
TW201351909A (zh) 多入多出系統中訊號之傳輸和/或接收裝置
KR20170065612A (ko) 제어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가중된 집계 기반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20170279503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329454B1 (ko) 무선망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및 다중안테나 신호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