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5437A -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 Google Patents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5437A
CN106685437A CN201710018725.7A CN201710018725A CN106685437A CN 106685437 A CN106685437 A CN 106685437A CN 201710018725 A CN201710018725 A CN 201710018725A CN 106685437 A CN106685437 A CN 106685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requency
band
radio
sign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87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宪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87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5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5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5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该射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滤波模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频分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所述射频收发模块通过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该射频电路即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同时又不会导致射频电路产生较大的插入损耗,提升射频电路的射频性能。

Description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Band1与Band3的载波聚合以及Band3与Band7的载波聚合共存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采用Band1与Band3的四工器来实现Band1与Band3的载波聚合以及Band3与Band7的载波聚合共存。但是这种实现方式会因四工器的插入损耗较大而容易导致射频电路的射频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该射频电路在实现Band1与Band3的载波聚合以及Band3与Band7的载波聚合共存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射频器件的插入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其包括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滤波模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频分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通过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当检测到需要进入载波聚合模式时,判断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
若所述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一类别,则通过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和第一天线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或者
若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二类别,则通过所述射频收发模块、滤波模块和第二天线实现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射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射频电路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射频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该射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滤波模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通过第一频分模块与第一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收发模块通过滤波模块与第二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该射频电路即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同时又不会导致射频电路产生较大的插入损耗,从而提升射频电路的射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射频电路中射频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射频电路中第一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射频电路中第二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射频电路中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射频电路中射频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射频电路中第三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第一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中第二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模块,但这些模块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控件称为第二控件,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控件称为第一控件。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中射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射频电路100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100包括射频收发模块101、第一通道模块102、第二通道模块103、第一频分模块104、第一天线105、滤波模块106和第二天线107。
其中,射频收发模块101、第一通道模块102、第二通道模块103通过第一频分模块104与第一天线105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收发模块101通过滤波模块106与第二天线107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如图1所示,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一信号端101a通过第一通道模块102与第一频分模块104的第一信号端104a电连接,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二信号端101b通过第二通道模块103与第一频分模块104的第二信号端104b电连接,第一频分模块104的第三信号端104c与第一天线105电连接;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三信号端101c通过滤波模块106与第二天线107电连接。
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第一天线105在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该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将经过第一频分模块104分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
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通道模块102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101。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二通道模块103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101。这样射频收发模块101就可以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
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第二天线107在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该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将经过滤波模块106进行分离以形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将分别传输至射频收发模块101,便于射频收发模块101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频带为Band3,第二频带为Band7,第三频带为Band1。这样,该射频电路100将可以实现Band3和Band7两个频带的载波聚合与Band1和Band3两个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而且由于滤波模块106的插入损耗相对较小,因此,该射频电路100可以具有很好的射频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频带、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还可以为其他频带,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至图5所示,图2至图5分别为图1中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和滤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一信号端101a包括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和第一发射信号端101a2,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二信号端101b包括第二接收信号端101b1和第二发射信号端101b2,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三信号端101c包括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和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
第一通道模块102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1021和第一双工器1022。
第二通道模块103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1031和第二双工器1032。
其中,第一发射信号端101a2与第一功率放大器1021的输入端1021a电连接,第一发射信号端101a2用于输出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与第一双工器1022的第一信号端1022a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双工器1022的第二信号端1022b与第一功率放大器1021的输出端1021b电连接。第一双工器1022的第三信号端1022c与第一频分模块104的第一信号端104a电连接。
第二发射信号端101b2与第二功率放大器1031的输入端1031a电连接,用于输出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二接收信号端101b1与第二双工器1032的第一信号端1032a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二双工器1032的第二信号端1032b与第二功率放大器1031的输出端1031b电连接。第二双工器1032的第三信号端1032c与第一频分模块104的第二信号端104b电连接。
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与滤波模块106的第一输出端106a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与滤波模块106的第二输出端106b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滤波模块106的输入端106c与第二天线107电连接。
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第二天线107在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该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将经过滤波模块106进行分离以形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滤波模块106的第一输出端106a输出至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滤波模块106的第二输出端106b输出至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这样射频收发模块101将会分别接收到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并对两个频段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模块106为双工声表面波滤波器,该双工声表面波滤波器可以将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中的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分离,并分别通过不同的输出端口输出。该双工声表面波滤波器相比于四工器具有更小的插入损耗。
在图1至图5所示的射频电路100中,当射频电路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由于射频收发模块101只有用于接收或输出第一频带的第一信号端101a,因此,此时射频电路100只能以第一频带为主载波,而第三频带为辅载波。若此时基站需要射频电路100以第三频带为主载波,以第一频带为辅载波时,射频电路100将无法满足基站的需求,即射频电路100无法应用在以第三频带为主载波,第一频带为辅载波的情况下使用。
为了可以使得射频电路100也可以在以第三频带为主载波,第一频带为辅载波的情况下使用,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所示,该射频电路100还包括天线开关模块108和第三通道模块109。
如图6所示,第一频分模块104的第三信号端104c与天线开关模块108的第一选通端108a连接,天线开关模块108的公共端108c与第一天线10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天线开关模块108的第一选通端108a与天线开关模块108的公共端108c导通时,第一天线105用于接收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
在图6所示的射频电路100中,射频收发模块101还包括第四信号端101d,天线开关模块108还包括第二选通端108b。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四信号端101d通过第三通道模块109与天线开关模块108的第二选通端108b连接。当天线开关模块108的第二选通端108b与公共端108c导通时,第一天线105用于接收或输出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即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四信号端101d用于接收或发射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
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由于射频收发模块101存在用于接收或输出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的第四信号端101d,因此,当基站需要射频电路100以第三频带为主载波,第一频带为辅载波时,射频电路100可以将天线开关模块108的第二选通端108b与公共端108c导通,使得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四信号端101d可以与基站进行交互。
请参照图7至图8所示,图7和图8分别为图6中射频收发模块和第三通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射频收发模块101的第四信号端101d包括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和第四发射信号端101d2。第三通道模块109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1091和第三双工器1092。
其中,第四发射信号端101d2与第三功率放大器1091的输入端1091a电连接,用于输出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与第三双工器1092的第一信号端1092a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三双工器1092的第二信号端1092b与第三功率放大器1091的输出端1091b电连接。第三双工器1092的第三信号端1092c与天线开关模块108的第二选通端108b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与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均用于接收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与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均用于接收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与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可以为射频收发模块101的同一个信号端口,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与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可以为射频收发模块101的同一个信号端口。
当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与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可以为射频收发模块101的同一个信号端口,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与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可以为射频收发模块101的同一个信号端口时,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的非载波聚合模式时,此时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天线105、第一频分模块104、第一通道模块102至射频收发模块101中,也可以通过第二天线107和滤波模块106传输至射频收发模块101,这样两种通路同时工作必然会损耗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又浪费终端电量。同理,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三频带的非载波聚合模式时,也会出现上述情况。
为了优化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或第三频带的非载波聚合模式下的电路导通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电路100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如图9和10所示。图9和图10分别为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开关模块110的第一选通端110a与第一双工器1022的第一信号端1022a电连接,第一开关模块110的第二选通端110b与滤波模块106的第一输出端106a电连接,第一开关模块110的公共端110c与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电连接。
第二开关模块111的第一选通端111a与第三双工器1092的第一信号端1092a电连接,第二开关模块111的第二选通端111b与滤波模块106的第二输出端106b电连接,第二开关模块111的公共端111c与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电连接。
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一频带的非载波聚合模式时,射频电路110的第一开关模块110的第一选通端110a与第一开关模块110的公共端110c导通,这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就只能由第一天线105接收,第二天线107将不会接收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从而避免占用更多器件而导致资源浪费。
当射频电路100处于第三频带的非载波聚合模式时,射频电路110的第二开关模块111的第一选通端111a与第二开关模块111的公共端111c导通,这样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就只能由第一天线105接收,第二天线107将不会接收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从而避免占用更多器件而导致资源浪费。
当第一开关模块110的第二选通端110b与第一开关模块110的公共端110c导通,且第二开关模块111的第二选通端111b与第二开关模块111的公共端111c导通时,射频电路100可以进行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与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与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也可以为不同的信号端口,此时在射频收发模块101内部将第三接收信号端101c1与第一接收信号端101a1进行导通处理,以及将第四接收信号端101c2与第五接收信号端101d1进行导通处理亦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射频电路100的器件数量,第一功率放大器1021、第二功率放大器1031和第三功率放大器1091可以集成形成一个功率放大器模块,这样便于射频电路100的合理布局。
在本实施例中的射频电路100中,射频收发模块101、第一通道模块102、第二通道模块103通过第一频分模块104与第一天线105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收发模块101通过滤波模块106与第二天线107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该射频电路100即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同时又不会产生较大的插入损耗,对射频电路100的射频性能影响较小。
请参见图11所示,图11为本实施例中射频电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该射频电路200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包括射频收发模块201、第一通道模块202、第二通道模块203、第一频分模块204、第一天线205、滤波模块206、第二天线207、第二频分模块208、WIFI模组209和WIFI收发电路210。
射频收发模块201的第一信号端201a通过第一通道模块202与第一频分模块204的第一信号端204a连接,射频收发模块201的第二信号端201b通过第二通道模块203与第一频分模块204的第二信号端204b连接,第一频分模块204的第三信号端204c与第一天线205电连接。
射频收发模块201的第三信号端201c通过滤波模块206与第二频分模块208的第一信号端208a电连接。WIFI模组209通过WIFI收发电路210与第二频分模块208的第二信号端208b电连接。第二频分模块208的第三信号端208c与第二天线207电连接。
当射频电路2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第一天线205在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该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将经过第一频分模块204分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
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通道模块202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201,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二通道模块203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201,射频收发模块201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
当射频电路2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第二天线207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第二频分模块208将该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通过其第一输出端208a输出至滤波模块206,由滤波模块206对该载波聚合射频信号进行分离以形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将分别传输至射频收发模块201,便于射频收发模块201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
第二天线207在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的同时,也可以接收WIFI射频信号。当第二天线207接收到WIFI射频信号后,第二频分模块208可以将WIFI射频信号通过第二输出端208b输出至WIFI收发电路210,并传递至WIFI模组209,使得应用该射频电路200的终端可以正常使用WIFI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射频电路200中,第二天线207即可以用来接收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也可以可以用来接收WIFI射频信号,这样在不增加天线模块数量的同时,可以实现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载波聚合、第一频带与第三频带载波聚合,以及WIFI射频信号共存。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频带为Band3,第二频带为Band7,第三频带为Band1时,该射频电路200将可以实现Band3和Band7两个频带的载波聚合、Band1和Band3两个频带的载波聚合、以及WIFI射频信号共存,而且由于滤波模块206的插入损耗相对较小,因此,该射频电路200可以具有很好的射频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频带、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还可以为其他频带,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电路200,其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同时又不会产生较大的插入损耗,第一对射频电路100的射频性能影响较小。另外,由于滤波模块206、WIFI模组209和WIFI收发电路210通过第二频分模块208与第二天线207电连接,使得第二天线207即可以用来接收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也可以用来接收WIFI射频信号,从而减少射频电路200中天线模块的数量,节省制作成本。
请参见图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0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该终端300包括处理器301及与处理器301电连接的射频电路302、存储器303、音频电路304和显示模块305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电路302包括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滤波模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通过第一频分模块与第一天线电连接,射频收发模块通过滤波模块与第二天线电连接。
当基站需要终端3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基站会向终端300发送第一配置指令,射频电路302会根据该第一配置指令使得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与第一天线导通,这样第一天线就可以接收基站发出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
第一天线接收到该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该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由第一频分模块分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通道模块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二通道模块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
射频收发模块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和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操作。射频收发模块将解调成的基带数字信号传递至处理器301。
处理器301将该基带数字信号转换成相应的声音、图像和/或文字等,并通过音频电路304和/或显示模块305将声音或图像等信息呈现给用户。
同时,处理器301也可以将转换后的声音、图像和/或文字等信息传递至存储器303,由存储器303对该声音、图像和/或文字等信息进行存储。
当基站需要终端3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基站会向终端300发送第二配置指令,射频电路302会根据该第二配置指令使得射频收发模块、滤波模块与第二天线导通,这样第二天线就可以接收基站发出的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
滤波模块将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进行分离,以形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将分别传输至射频收发模块,便于射频收发模块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300还包括无线仿真模块,该无线仿真模块包括WIFI模组和WIFI收发电路,该WIFI模组通过WIFI收发电路与WIFI天线连接,该WIFI天线用于接收WIFI射频信号,从而使得终端300可以正常使用WIFI功能。
为了节省终端300中天线模块的数量,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电路302中的第二天线可以为WIFI天线模块。此时,射频电路302还包括第二频分模块,该第二频分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滤波模块和WIFI收发电路电连接,第二频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天线电连接。
当基站需要终端300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第二天线即可以用来接收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也可以用来接收WIFI射频信号。
当第二天线接收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和WIFI射频信号时,第二频分模块会将该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通过一个输出端输出至滤波模块,将WIFI射频信号通过另一个输出端输出至WIFI收发电路,并传递至WIFI模组,即将WIFI射频信号通过另一个输出端输出至无线保真模块中,使得终端300可以正常使用WIFI功能。
这样终端300在不需要增加天线模块数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WIFI天线模块(即第二天线)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节省了终端300的制作成本。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终端300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射频电路,使得该终端300即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也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频带为Band3,第二频带为Band7,第三频带为Band1时,该终端300就可以实现Band3和Band7的载波聚合与Band3和Band1的载波聚合共存。
由于说明书前面部分已经对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说明,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300,由于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电路,使其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同时不会对射频电路302的射频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当第二天线为终端300内的WIFI天线模块时,可以进一步节省天线模块数量,节省终端300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电路,该射频电路包括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滤波模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通过第一频分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射频收发模块通过滤波模块与第二天线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当检测到需要进入载波聚合模式时,判断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
当基站需要使得应用该射频电路的终端处于某个载波聚合模式时,基站会向该射频电路发送配置指令,射频电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指令判断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
在步骤S102中,若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一类别,则通过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和第一天线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
当基站需要射频电路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基站会向射频电路发送第一配置指令。当射频电路接收到第一配置指令时,射频电路会判断出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一类别,即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
此时射频频电路会根据第一配置指令调整其电路导通状态,使得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与第一天线导通,这样第一天线就可以接收基站发出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接收到该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后,该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由第一频分模块分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一通道模块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通过第二通道模块输入至射频收发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此时实现了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
在步骤S103中,若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二类别,则通过所述射频收发模块、滤波模块和第二天线实现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当基站需要射频电路处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时,基站会向射频电路发送第二配置指令。当射频电路接收到第二配置指令时,射频电路会判断出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二类别,即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模式。
射频电路接收到第二配置指令后,将根据第二配置指令调整其电路导通状态,使得射频收发模块、滤波模块和第二天线导通,这样第二天线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
滤波模块将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进行分离,以形成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和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将分别传输至射频收发模块,便于射频收发模块对接收到的两个频带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成基带数字信号等操作。此时实现了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本实施例中的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电路,可以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与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共存。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滤波模块、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频分模块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通过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一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模块与所述第一频分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二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模块与所述第一频分模块的第二信号端连接;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三信号端通过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频分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一接收信号端和第一发射信号端;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二接收信号端和第二发射信号端;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三信号端包括第三接收信号端和第四接收信号端;所述第一通道模块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一双工器;所述第二通道模块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双工器;
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双工器及所述第一频分模块依次电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双工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
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双工器及所述第一频分模块依次电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双工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频带的射频信号;
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频带的射频信号;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天线开关模块;所述第一频分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所述天线开关模块的第一选通端电连接;所述天线开关模块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电连接;当所述第一选通端与所述公共端导通时,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射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三通道模块,所述射频收发模块还包括第四信号端,所述天线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二选通端;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的第四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模块与所述第二选通端连接;当所述第二选通端与所述公共端导通时,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或发射所述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号端包括第五接收信号端和第四发射信号端;所述第三通道模块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和第三双工器;
所述第四发射信号端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第三双工器及所述第二选通端依次电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五接收信号端与所述第三双工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三频带的射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二频分模块、WIFI收发电路和WIFI模组;所述滤波模块、WIFI收发电路和WIFI模组通过所述第二频分模块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分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所述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频分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与所述WIFI收发电路电连接,所述WIFI收发电路与所述WIFI模组电连接;所述第二频分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天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端与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端为同一个信号端口,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端与所述第五接收信号端为同一个信号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双工器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选通端电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选通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双工器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选通端电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选通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五接收信号端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为双工声表面波滤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带包括Band3,所述第二频带包括Band7,所述第三频带包括Band1。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和第三功率放大器集成形成功率放大器模块。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射频电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射频电路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种射频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为WIFI天线模块。
16.一种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需要进入载波聚合模式时,判断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
若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一类别,则通过射频收发模块、第一通道模块、第二通道模块、第一频分模块和第一天线实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载波聚合;或者
若所述载波聚合模式的类别为第二类别,则通过所述射频收发模块、滤波模块和第二天线实现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载波聚合。
CN201710018725.7A 2017-01-10 2017-01-10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Pending CN106685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8725.7A CN106685437A (zh) 2017-01-10 2017-01-10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8725.7A CN106685437A (zh) 2017-01-10 2017-01-10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5437A true CN106685437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4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8725.7A Pending CN106685437A (zh) 2017-01-10 2017-01-10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543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3984A (zh) * 2016-09-21 2018-03-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收发模块
CN108449093A (zh) * 2018-02-24 2018-08-24 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和可切换射频通路的射频前端电路
CN109274477A (zh) * 2018-11-16 2019-01-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92628A (zh) * 2019-12-11 2020-05-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817733A (zh) * 2020-07-28 2020-10-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结构及移动终端
US10985461B2 (en) 2018-01-10 2021-04-20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Terminal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050A (zh) * 2013-05-30 2013-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5656610A (zh) * 2015-12-30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载波聚合的射频电路和终端
CN105846849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电路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130570A (zh) * 2016-06-15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电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050A (zh) * 2013-05-30 2013-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5656610A (zh) * 2015-12-30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载波聚合的射频电路和终端
CN105846849A (zh) * 2016-03-31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电路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130570A (zh) * 2016-06-15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电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3984A (zh) * 2016-09-21 2018-03-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收发模块
CN107863984B (zh) * 2016-09-21 2020-09-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收发模块
US10985461B2 (en) 2018-01-10 2021-04-20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Terminal device
CN108449093A (zh) * 2018-02-24 2018-08-24 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和可切换射频通路的射频前端电路
CN109274477A (zh) * 2018-11-16 2019-01-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092628A (zh) * 2019-12-11 2020-05-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817733A (zh) * 2020-07-28 2020-10-2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1817733B (zh) * 2020-07-28 2022-04-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结构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5437A (zh) 射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
CN108923790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8880602B (zh) 多路选择开关以及相关产品
CN108462507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13271113B (zh) 射频系统、射频组件和通信设备
CN108377151B (zh) 一种多模多频无线射频前端模块、芯片及通信终端
CN108365860A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6599542B (zh)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656250A (zh) 射频电路、终端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CN204013601U (zh) 一种tdd模式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多载波通信装置
CN111726138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7406537U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01976093U (zh) 四频段gsm收发装置及无线终端
CN201191826Y (zh) 一种多模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射频接收电路
CN212324099U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2751573B (zh) 射频前端模块、收发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05871410B (zh) 一种载波聚合ca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1159463A (zh) 无线多载波通道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WO2022002163A1 (zh) 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2185620A (zh) 处理射频信号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1928273U (zh) 四频段gsm收发装置及无线终端
CN201985850U (zh) 处理射频信号的装置和设备
CN115051726A (zh) 射频前端模块及电子设备
CN207234762U (zh) 射频前端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CN102404267B (zh) 多载波接收机、多载波发射机及多载波收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