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4886B -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4886B
CN106684886B CN201610875075.3A CN201610875075A CN106684886B CN 106684886 B CN106684886 B CN 106684886B CN 201610875075 A CN201610875075 A CN 201610875075A CN 106684886 B CN106684886 B CN 106684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onal damping
svc
damping controller
transmission function
suscep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50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4886A (zh
Inventor
李威
于洋
吕亚洲
徐政
刘福锁
侯玉强
周野
宋晓芳
李碧君
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r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r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r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6108750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4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4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4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4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4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10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引入电纳可变电容器,利用测试信号法获取与大电网相关的传递函数,并根据SVC模型推导出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注入点到其输入信号之间的开环传递函数,最终由根轨迹法计算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本发明不需要SVC模型提供添加小信号激励的接口,使用范围更广,且在SVC模型参数改变的时候,无需重新进行测试信号法的仿真与计算,可以更加简便地获取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通常表现为由于系统阻尼较小而导致的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振荡,振荡频率在0.1-2Hz之间。低频振荡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须采取措施增大系统阻尼。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是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通过加装附加阻尼控制器可以提升系统阻尼,有效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
SVC的附加阻尼控制器是一种超前-滞后相位补偿器。通过合理的参数整定,可使加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后形成的闭环系统的主导极点满足系统性能要求。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的关键是求取其补偿相位和增益。为了准确求取补偿相位及增益,需要在开环的情况下计算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注入点到其输入信号之间的传递函数。由于电力系统数据规模巨大,难以采用解析法求解该开环传递函数。
常勇、徐政在标题为《SVC广域辅助控制阻尼区域间低频振荡》(电工技术学报,2006,第21卷,40-46)的文献中提出采用测试信号法求取开环传递函数并以此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中,小信号激励点选为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注入点,通过测试信号法可直接获得开环传递函数。但是,一些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软件中的SVC模型并没有可添加小信号激励的接口,无法直接应用上述文献中的方法。在测试SVC效果时,经常需要修改SVC模型的参数。此时,为了获取新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需要重新进行测试信号法的仿真与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该方法不需要SVC模型提供添加小信号激励的接口,使用范围更广。而且,在SVC模型参数改变的时候,该方法无需重新进行测试信号法计算,可以更加简便地获取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替代步骤:用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替代SVC,并求取该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和母线电压的传递函数;
校正步骤:对求取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进行校正;
整定步骤:基于重新用SVC替代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后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量到输入量的开环传递函数在校正后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处的相角和幅值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更进一步而言,所述替代步骤具体包括:
1)设SVC所在母线为母线A;在电网仿真数据中的母线A上,加入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设该电容器模型的电纳为Bx,并去除原有的SVC;Bx的初始值等于原有SVC输出电纳的初始值;
2)设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为P、输出量为Y、传递函数为H(s),母线A的电压为V;选取Bx为激励点,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取Bx到P的传递函数GP/B(s)以及BX到V的传递函数GV/B(s);
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取Bx到P的传递函数GP/B(s)以及BX到V的传递函数GV/B(s)的步骤具体如下:
2-1)在Bx上施加一系列正弦小扰动,小扰动的频率在0.1Hz到2Hz之间等间隔地选取,频率间隔为f0。设Bx的变化量为ΔBx,则ΔBx满足:
其中,ω0=2πf0,k1f0=0.1Hz,kNf0=2Hz,k为[k1,kN]区间内的整数。bk是频率为k f0的正弦小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2-2)对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获取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变化量ΔP以及母线A的电压变化量ΔV;
2-3)对ΔBx、ΔP以及ΔV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不同频率下的相量 以及求出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序列:
2-4)采用数据拟合辨识出传递函数GP/B(s)以及GV/B(s)。
更进一步而言,所述校正步骤具体包括:
3)设传递函数GP/B(s)的主导极点为sd1,根据sd1获取系统低频振荡频率和阻尼比,并根据系统期望达到的阻尼比,确定校正后的主导极点,记该校正后的主导极点为sd
更进一步而言,所述整定步骤具体包括:
4)去除步骤1)中加入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重新加入SVC;设SVC输出的电纳为B;在附加阻尼控制器断开的情况下,根据SVC模型和传递函数GV/B(s)推导出Y到B的传递函数GB/Y(s);
5)求取Y到P的开环传递函数GP/Y(s),GP/Y(s)的表达式为:GP/Y(s)=GB/Y(s)GP/B(s),并求取GP/Y(s)在sd处的值GP/Y(sd);
6)基于GP/Y(sd)的相角和幅值,计算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并根据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法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进一步而言,上述计算中,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分别为:
附加阻尼控制器传递函数具体形式为:
根据arg(H(sd))和|H(sd)|,利用根轨迹法对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整定的参数包括:放大系数KH,隔直环节时间常数TW以及超前滞后环节时间常数TH1、TH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测试信号法的小信号激励点选为外加电容器的电纳,无需SVC模型提供添加小信号激励的接口。
(2)本发明方法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出与大电网数据相关而与SVC模型无关的传递函数,然后根据SVC模型推导出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注入点到其输入信号的开环传递函数。当SVC模型参数发生改变时,无需再使用测试信号法,可直接计算开环传递函数,减少了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SVC控制系统框图。
图3是四机两区域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4是加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前发电机G1和G3功角差的仿真曲线图。
图5是加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后发电机G1和G3功角差的仿真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其实施过程包括:用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替代SVC并求取该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和母线电压的传递函数的步骤;对求取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进行校正的步骤;基于重新用SVC替代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后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量到输入量的开环传递函数在校正后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处的相角和幅值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的步骤。其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图1步骤1描述的是,设SVC所在母线为母线A;在电网仿真数据中的母线A上,加入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设该电容器模型的电纳为Bx,并去除原有的SVC。Bx的初始值等于原有SVC输出电纳的初始值。
图1步骤2描述的是,设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为P、输出量为Y、传递函数为H(s),母线A的电压为V;选取Bx为激励点,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取Bx到P的传递函数GP/B(s)以及BX到V的传递函数GV/B(s)。
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取传递函数GP/B(s)和GV/B(s)的步骤为:
2-1)在Bx上施加一系列正弦小扰动,小扰动的频率在0.1Hz到2Hz之间等间隔地选取,频率间隔为f0。设Bx的变化量为ΔBx,则ΔBx满足:
其中,ω0=2πf0,k1f0=0.1Hz,kNf0=2Hz,k为[k1,kN]区间内的整数。bk是频率为k f0的正弦小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2-2)对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获取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变化量ΔP以及母线A的电压变化量ΔV;
2-3)对ΔBx、ΔP以及ΔV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不同频率下的相量 以及求出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序列:
2-4)采用数据拟合辨识出传递函数GP/B(s)以及GV/B(s)。
由于测试法中小信号激励点选为外加电容器的电纳,因此本实施例无需SVC模型提供添加小信号激励的接口。
图1步骤3描述的是,设传递函数GP/B(s)的主导极点为sd1,根据sd1获取系统低频振荡频率和阻尼比,并根据系统期望达到的阻尼比,确定校正后的主导极点,记该校正后的主导极点为sd
图1步骤4描述的是,去除步骤1)中加入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重新加入SVC;设SVC输出的电纳为B;在附加阻尼控制器断开的情况下,根据SVC模型和传递函数GV/B(s)推导出Y到B的传递函数GB/Y(s)。
本实施例的SVC的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Vref是交流电压参考值,SVC电压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Gv(s)。电压调节器的输入是电压差值,输出为SVC电纳参考值Bref。在本实施例中,SVC采用比例控制,比例系数为Kv,即Gv(s)=Kv。GTv(s)和GTb(s)均为惯性环节且参数已知。
在附加阻尼控制器断开的情况下,由图2可以推导出:
图1步骤5描述的是,求取Y到P的开环传递函数GP/Y(s),GP/Y(s)的表达式为:
求取GP/Y(s)在sd处的值GP/Y(sd):
由于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出的是与大电网数据相关而与SVC模型无关的传递函数,然后根据SVC模型推导出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信号注入点到其输入信号的开环传递函数,因此当SVC电压调节器参数Kv发生改变,可以直接由GP/Y(s)的表达式获得新的开环传递函数,无需重新进行测试信号法计算。
图1步骤6描述的是,基于GP/Y(sd)的相角和幅值,计算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并根据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法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具体而言,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分别为:
附加阻尼控制器传递函数具体形式为:
根据arg(H(sd))和|H(sd)|,利用根轨迹法对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整定的参数包括:放大系数KH,隔直环节时间常数TW以及超前滞后环节时间常数TH1、TH2
实施例2:
图3为四机两区域测试系统示意图。母线8为SVC安装点,SVC容量为200Mvar。
去除SVC,在母线8上加入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设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为母线8和母线9之间单条联络线上的有功功率。利用测试信号法可以求出:
由此获取系统的主导极点为Sd1=-0.024+3.13i,系统振荡频率为0.5Hz,阻尼比为0.77%。将校正后的主导极点选为Sd=-0.25+3.3i。
去除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在母线8加入SVC。SVC的控制系统采用如图2所示形式。Gv(s)=Kv=20,GTv(s)和GTb(s)的惯性时间常数分别为0.02s和0.03s。在附加阻尼控制器断开的情况下,根据SVC模型和传递函数GV/B(s)推导出传递函数GB/Y(s)的表达式:
求出开环传递函数GP/Y(s)的表达式:
求取GP/Y(s)在sd处的值GP/Y(sd)为2.31-4.35i。
利用根轨迹法对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分别为:
求出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分别为:
放大系数KH=0.07,隔直环节时间常数TW=10s,超前滞后环节时间常数TH1=0.53s、TH2=0.19s。
仿真母线11处发生三相接地故障,故障持续0.1s。图4和图5分别为加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前后发电机G1和发电机G3功角差的仿真曲线。加入附加阻尼控制器后,系统阻尼提升至7.2%。按照本发明参数整定方法设计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可以有效提升系统阻尼,增强系统小干扰稳定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4)

1.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替代步骤:用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替代SVC,并求取该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和母线电压的传递函数,包括:
1)设SVC所在母线为母线A;在电网仿真数据中的母线A上,加入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设该电容器模型的电纳为Bx,并去除原有的SVC;Bx的初始值等于原有SVC输出电纳的初始值;
2)设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为P、输出量为Y、传递函数为H(s),母线A的电压为V;选取Bx为激励点,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取Bx到P的传递函数GP/B(s)以及BX到V的传递函数GV/B(s);
校正步骤:对求取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进行校正,包括:
3)设传递函数GP/B(s)的主导极点为sd1,根据sd1获取系统低频振荡频率和阻尼比,并根据系统期望达到的阻尼比,确定校正后的主导极点,记该校正后的主导极点为sd
整定步骤:基于重新用SVC替代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后,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量到输入量的开环传递函数,在校正后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处的相角和幅值,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包括:
4)去除步骤1)中加入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重新加入SVC;设SVC输出的电纳为B;在附加阻尼控制器断开的情况下,根据SVC模型和传递函数GV/B(s)推导出Y到B的传递函数GB/Y(s);
5)求取Y到P的开环传递函数GP/Y(s),GP/Y(s)的表达式为:GP/Y(s)=GB/Y(s)GP/B(s),并求取GP/Y(s)在sd处的值GP/Y(sd);
6)基于GP/Y(sd)的相角和幅值,计算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并根据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法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利用测试信号法求取Bx到P的传递函数GP/B(s)以及BX到V的传递函数GV/B(s)的步骤为:
2-1)在Bx上施加一系列正弦小扰动,小扰动的频率在0.1Hz到2Hz之间等间隔地选取,频率间隔为f0;设Bx的变化量为ΔBx,则ΔBx满足:
其中,ω0=2πf0,k1f0=0.1Hz,kNf0=2Hz,k为[k1,kN]区间内的整数;bk是频率为kf0的正弦小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2-2)对系统进行机电暂态仿真,获取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变化量ΔP以及母线A的电压变化量ΔV;
2-3)对ΔBx、ΔP以及ΔV进行傅里叶分解得到不同频率下的相量 以及求出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序列:
2-4)采用数据拟合辨识出传递函数GP/B(s)以及GV/B(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H(s)在sd处的相角和幅值分别为:
附加阻尼控制器传递函数具体形式为:
根据arg(H(sd))和|H(sd)|,利用根轨迹法对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整定的参数包括:放大系数KH,隔直环节时间常数TW以及超前滞后环节时间常数TH1、TH2
4.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系统,包含:
替代模块,用于用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替代SVC并求取该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和母线电压的传递函数;
校正模块,用于对求取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进行校正;
整定模块,用于基于重新用SVC替代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后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出量到输入量的开环传递函数在校正后的电纳可变的电容器模型到附加阻尼控制器输入量的传递函数的主导极点处的相角和幅值整定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
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对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
CN201610875075.3A 2016-10-07 2016-10-07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Active CN106684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075.3A CN106684886B (zh) 2016-10-07 2016-10-07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5075.3A CN106684886B (zh) 2016-10-07 2016-10-07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4886A CN106684886A (zh) 2017-05-17
CN106684886B true CN106684886B (zh) 2019-04-05

Family

ID=58840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5075.3A Active CN106684886B (zh) 2016-10-07 2016-10-07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4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7234B (zh) * 2019-01-25 2021-04-2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含vsc接口的分布式电源超高次谐波稳定模式获取方法
CN113212437B (zh) * 2021-05-21 2023-03-17 吉林大学 车辆弯道行驶时晕动症估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325A (zh) * 2011-06-28 2011-11-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风电机组附加阻尼控制器提高系统阻尼的方法
CN102545247A (zh) * 2012-02-27 2012-07-04 山东大学 基于广域测量信号的风电场侧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325A (zh) * 2011-06-28 2011-11-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风电机组附加阻尼控制器提高系统阻尼的方法
CN102545247A (zh) * 2012-02-27 2012-07-04 山东大学 基于广域测量信号的风电场侧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VC广域辅助控制阻尼区域间低频振荡;常勇 等;《电工技术学报》;20061231;第21卷(第12期);第40-46页
应用于区域间低频振荡的SVC附加阻尼控制的研究;张霞 等;《华北电力技术》;20130331(第3期);第16-19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4886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0428B (zh) 具有对于变化的转子速度受到补偿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可变速度风力涡轮机
CN109256803B (zh) 一种虚拟同步机孤岛运行灵敏度计算方法
US994822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iminating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between generators
CN108631331A (zh) 一种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装置
EP2478606A1 (en)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interface
CN107104447B (zh) 基于二阶广义虚拟惯性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CN105720601B (zh) 用于电网同步的基于隐式pi的数字锁相环系统
CN107732939B (zh) 基于电压源型变换器解耦控制的抑制次同步振荡控制方法
CN104037777B (zh)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抑制电压波动和谐波畸变的方法
CN110266056B (zh) 基于光储独立并网的虚拟同步发电控制方法
EP2936643A1 (en)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of generator and svc for improving power plant active power throughput and controller thereof
CN103280842B (zh) 一种由直流电压生成变换器内频的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00342A (zh) 一种基于模糊pi控制的孤岛微电网运行方法
CN106684886B (zh) 一种svc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CN103972899A (zh) 一种statcom接入点电压补偿方法
CN102761281B (zh) 逆变器的锁相控制系统及其锁相方法
CN103928935B (zh) 一种静止同步补偿电路及其解耦控制方法
CN107453616B (zh) 基于双pwm协调控制能量快速平衡的调整电路
CN109004657A (zh) 一种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5024388A (zh) 一种基于模态阻尼电流注入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6532725A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
CN110854883B (zh) 一种用于增强系统阻尼的储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Ray Grid-Forming Converter Control Method to Improve DC-Link Stability in Inverter-Based AC Grids
Patel et al. Enhancement of transient stability on power system with the use of power System stabilizers
CN103812132A (zh) 基于dfig-fmac-pss控制的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