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8037B - 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 Google Patents
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78037B CN106678037B CN201611229078.6A CN201611229078A CN106678037B CN 106678037 B CN106678037 B CN 106678037B CN 201611229078 A CN201611229078 A CN 201611229078A CN 106678037 B CN106678037 B CN 1066780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ve
- conjugate
- rotor
- point
- roto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2/123—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radially or approximately radially from the rotor body extending tooth-like elements, co-operating with recesses in the other rotor, e.g. one tooth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082—Details specially related to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4—Toothed whe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2/1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2/1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similar tooth 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共轭转子,包括两个相同并相互共轭啮合的转子,两个转子互为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两个转子啮合时,定义转子的相位比共轭转子的相位超前π/2,两个转子的形状相同,每个转子呈中心对称,分别包括突出于基圆表面的尖拨部、从基圆表面向基圆圆心方向凹进的凹陷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尖拨部和所述凹陷部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部,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两转子之间的共轭点分别于定义转子的尖拨部与共轭转子的凹陷部之间、以及定义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与共轭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切换。该自共轭转子输送容积高、消除工作腔室泄漏、减小噪音和振动、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与更改设计更方便。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包括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轭转子,尤其涉及一种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自共轭转子的泵。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应用于多段鲁氏压缩机、真空泵、空压机或增压器上的爪式转子,大体上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通过两转子相互啮合旋转以提供周期性循环的进、排气压缩运动。因此,两转子啮合性非常重要,假使两转子相互啮合性不佳,则在进气、排气、无压缩的周期性旋转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与振动,且会造成两转子因啮合不当而产生磨耗,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公知相关转子的构造可参考美国专利案第1,426,820、4,138,848、4,224,016、4,324,538、4,406,601、4,430,050以及5,149,256号等,其中以第5,149,256号美国专利为例,如图3所示,其揭示两个转子8、9的叶片,在凹部80、90与弧面81、91的交接处形成尖部82、92,而使得整个转子80、90的曲线在该尖部82、92形成不连续,因而,当其从无效压缩至开始进气的过程时,转子8、9的顶端部83、93便会在该尖部82、92运转不顺畅平滑,而会有噪音与振动的现象产生,上述其它的美国专利与第5,149,256号美国专利的技术方案原理相类似,在相啮合的两转子作动过程,也存在运转不顺畅,而有噪音与振动的现象。
又如申请号为200510088855.5、200510097134.0、200610000459.7、200610000458.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能够由不同参数定义取得的相互啮合的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当它应用于进行周期性膨胀、压缩运动的机械上时,虽然在膨胀压缩过程通过不同线形作平滑连接,使得进、排气过程顺畅,解决了在运转过程中噪音和振动的问题,但也存在着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需分别设计从而使得转子的旋转具有方向性、曲线复杂、加工不易、压缩比提升有限、输送容积偏小等不足。
再如申请号为201210034049.X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自共轭转子,包括互为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的两个自共轭转子,自共轭转子的外形曲线包括相同的四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对称,每个部分是转子的四分之一外形曲线。该转子的设计首先通过试凑法确定出0~45度曲线的形状,然后根据共轭的原理确定出其它部分的曲线,该自共轭转子的输送容积高、减少噪音和振动、且压缩比高。然而,以上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1、确定出该外形曲线需要经过多次试凑,从而根据不同实际需求更改转子形状时非常麻烦,往往需要重新设计和大量次数的试凑才能确定;2、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的所有共轭点都在X轴上相交形成封闭,两转子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和运转中会产生干涉;3、为了解决两转子干涉问题,仅能通过试凑法调整曲线的形状使得干涉重叠区域最小,然后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将干涉重叠区域标示出来并切削处理,经过切削处理后的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在工作过程中在X轴上的共轭点的间隙距离较小,当转速较快时高压区和低压区的之间的压差可以基本得到保障,然而当泵静止时,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不能有效封闭,从而导致存在泄漏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送容积高、消除工作腔室泄漏、减小噪音和振动、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与更改设计更方便的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一种自共轭转子,包括两个相同并相互共轭啮合的转子,两个转子互为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两个转子啮合时,定义转子的相位比共轭转子的相位超前π/2,两个转子的形状相同,每个转子呈中心对称,分别包括突出于基圆表面的尖拨部、从基圆表面向基圆圆心方向凹进的凹陷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尖拨部和所述凹陷部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部,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两转子之间的共轭点分别于定义转子的尖拨部与共轭转子的凹陷部之间、以及定义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与共轭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切换。
一种泵,包括上述自共轭转子。
上述自共轭转子中两转子的形状完全相同,转子之间没有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之分,可以互为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两转子之间的共轭点分别形成于尖拨部和凹陷部之间以及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使得该自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的过程中,定义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相对于共轭转子的的基圆表面曲线产生的共轭曲线为一段圆弧,能有效的提高工作腔室的密封性,降低泄漏,减少噪音和振动。转子的凹陷部的曲线形状及基圆表面曲线部的曲线长度均根据尖拨部的尖拨曲线的形状与运动曲线确定,转子的外形曲线比较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互换性强。由于形成有突出于基圆表面的尖拨部,该自共轭转子被应用到进行周期性循环膨胀、压缩运动的机械上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尖拨部与基圆表面所形成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流体,转子旋转一周时可以扫过更大体积的流体,从而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输送容积。转子高速旋转中,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的啮合部位分别在两转子的尖拨部和凹陷部之间以及基圆原表面曲线部之间切换,即转子转动过程中两转子啮合的相交点不局限于水平轴线上,从而可避免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和运行中产生的干涉,因此无需再考虑解决干涉问题而导致泄漏,当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需要改变转子的输送容积时,可通过改变尖拨长度进行调整,转子其它部分的形状曲线则根据改变后的尖拨的运动曲线进行确定,从而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计或更改设计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自共轭转子的形状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自共轭转子的其中一转子的尖拨部的一个循环顺次分为四个旋转阶段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自共轭转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自共轭转子,包括两个相同并相互共轭啮合的转子10、20,两个转子10、20互为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两个转子10、20啮合时,其中一转子的相位比另一转子的相位超前π/2。两个转子10、20的形状相同,每个转子呈中心对称,以其中一个转子10为例,转子10包括突出于基圆表面的尖拨部11、从基圆表面向基圆圆心O方向凹进的凹陷部12以及连接于所述尖拨部11和所述凹陷部12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部13。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两转子之间的共轭点分别于定义转子的尖拨部与共轭转子的凹陷部之间、以及定义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与共轭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切换。
其中,凹陷部12的曲线由尖拨部11和转动角速度确定。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凹陷部12的曲线由该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的共轭曲线和转动角速度进行确定,首先根据该自共轭转子的排量和压差、以及尖拨部11所需的强度确定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再根据该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的共轭曲线和转动角速度确定凹陷部12的曲线,而基圆表面曲线部13连接于尖拨部11和凹陷部12之间。优选的,该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为一抛物线,在排量和压差、以及尖拨部11所需的强度已知的前提下,尖拨部11的顶点与基圆圆心0的距离R、基圆的半径r可以确定。以基圆圆心0为原点建立坐标系,通过y=ax2+bx+c确定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基圆表面曲线部13由基圆的半径r确定,再通过求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的共轭曲线以及自共轭转子的转动角速度确定凹陷部12的曲线,从而能够确定转子的外形曲线。需要强调的是,该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抛物线,其可以是其它能够确保尖拨部11强度的任意形状的形状曲线,如渐开线、阿基米德螺旋线等等。两个转子的规格、尺寸均相同。其中规格一般指产品的物理形状,除一般所指的几何形状外,还包括产品的体积、重量、材质等。优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自共轭转子的流量与转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的共轭曲线以及自共轭转子的转动角速度确定凹陷部12的曲线也可以为根据尖拨部11的形状曲线的共轭曲线以及自共轭转子的流量确定凹陷部12的曲线。
为了便于更好的描述和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以左边的转子10为定义转子、右边的转子20为共轭转子为例,具体以定义转子为例对该自共轭转子进行说明。该定义转子的整个外形曲线包括相同的四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呈中心对称,每个部分是整个定义转子的四分之一的外形曲线。每一四分之一外形曲线位于通过基圆圆心的竖直直线Y和水平直线X之间,所述相同的四部分分别位于以水平直线X和竖直直线Y为坐标轴的四个象限内(其中图1中对外形曲线进行标识的四分之一的外形曲线部分对应为右上方象限)。该每一四分之一外形曲线包括尖拨曲线AB、基圆表面曲线BC、及位于凹陷部12内的曲线。该凹陷部12内的曲线包括切口曲线CD和拨子共轭曲线DE(两个转子的四个象限的对应关系根据转子形状的对称特性可以获知,因此仅以转子10的其中一个象限的外形曲线进行标号以示意性说明)。
该尖拨曲线AB包括突出于基圆表面的第一端点A及与基圆表面相交的第二端点B。第一端点A位于通过基圆心的竖直直线Y上,第一端点A与基圆圆心O之间的距离R大于第二端点B与基圆圆心O之间的距离r,即第一端点A为尖拨部11的顶点。第二端点B与基圆圆心O之间的距离r即为基圆半径r。该尖拨曲线AB用于形成尖拨部11的二分之一外形轮廓,其中一个四分之一曲线部分的尖拨曲线AB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四分之一曲线部分的尖拨曲线相交于第一端点A共同形成定义转子的尖拨部11。该基圆表面曲线部13所在圆的半径与所述第二端点B与基圆圆心O之间的距离r相等,即基圆表面曲线部13的曲线形状可通过基圆半径r确定。该凹陷部12可由所述尖拨部11的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确定。具体的,凹陷部12的拨子共轭曲线DE对应为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的一部分,切口曲线CD对应为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除该拨子共轭曲线DE外的另一部分向远离凹陷部12中心的方向凹进形成。凹陷部12内的切口曲线CD和拨子共轭曲线DE共同形成为凹陷部12的二分之一的外形轮廓,其中一个四分之一曲线部分的切口曲线CD和拨子共轭曲线DE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四分之一曲线部分的切口曲线和拨子共轭曲线相交于凹陷部的谷点E,共同形成定义转子的凹陷部12。该自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的过程中,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之间的接触点为共轭点,由于该自共轭转子形成有尖拨部11、凹陷部12及基圆表面曲线部13,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的共轭点的位置随着该自共轭转子的共轭旋转在水平直线X和竖直直线Y之间变化,即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之间的共轭点不限于在水平直线X上。定义转子的四分之一外形曲线的取得方式的一具体实施例如下所述。
根据自共轭转子的排量、压差及所需尖拨部的强度确定尖拨部11的顶点与基圆圆心的距离R及所述基圆的半径r的大小,从而可确定尖拨曲线AB分别与竖直直线的交点A及与基圆表面的角度B,其中尖拨曲线AB的具体形状也可根据尖拨部11所需强度进行确定。根据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确定拨子共轭曲线DE,其中拨子共轭曲线DE为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的一部分,拨子共轭曲线DE的端点与基圆圆心O的连线所形成的圆心角η的大小与尖拨曲线AB的端点与基圆圆心O的连线所形成的圆心角φ的大小呈预设比例。切口曲线CD根据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及自共轭转子的流量确定。基圆表面曲线BC的弧长由切口曲线CD与尖拨曲线AB确定。具体的,切口曲线CD由对应尖拨曲线AB位于凹陷部12内的共轭曲线除拨子共轭曲线DE外的部分(如图1中所标识的C’D)向远离凹陷部12中心的方向凹进形成,切口曲线CD的凹进距离可根据自共轭转子的流量确定。
优选的,凹陷部12的拨子共轭曲线DE及切口曲线CD的确定方式为,通过求尖拨曲线AB的共轭曲线以确定凹陷部12的初始曲线C’E,初始曲线C’E与水平直线x相交于第一交点E,并与基圆表面相交于第二交点C’,其中,所述第一交点E为拨子共轭曲线DE的其中一个端点;根据尖拨部11的顶点与基圆圆心O的距离R及基圆的半径r计算预设比例的大小,根据预设比例的大小确定拨子共轭曲线DE的端点与基圆圆心O的连线所形成的圆心角η的大小,从而确定拨子共轭曲线DE的另一个端点D,该拨子共轭曲线DE的另一个端点D位于初始曲线C’E上;切口曲线CD由对应尖拨曲线AB位于凹陷部12内的共轭曲线除拨子共轭曲线DE外的部分C’D向远离凹陷部12中心的方向凹进形成,切口曲线CD相对该初始曲线C’E向远离凹陷部12中心的方向凹进的凹进距离根据自共轭转子的流量确定,根据凹进距离可确定切口曲线CD与基圆表面相交的交点C与第二交点C’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切口曲线CD与基圆表面的第三交点C的位置,切口曲线CD的凹进形状可根据流量大小确定。
以定义转子的旋转为顺时针、且共轭转子为逆时针旋转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下,由于该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呈中心对称,因此定义转子运动一个象限(90度),即从尖拨部11的顶点(尖拨曲线AB的第一端点A)从竖直直线Y运动到水平直线X为一个运动循环。请参考图2,根据尖拨部11的运动曲线,将一个运动循环顺次分为四个旋转阶段,每一旋转阶段所对应的旋转角度分别为第一角度α、第二角度β、第三角度θ和第四角度在第一旋转阶段,定义转子的尖拨部11的顶点从竖直直线Y顺时钟旋转第一角度α后旋转至第一位置,共轭转子的尖拨部11同步旋转第一角度α。在第一旋转阶段,共轭转子的尖拨部11与定义转子的右下方象限内的拨子共轭曲线DE保持共轭接触,根据共轭转子的尖拨部11即第一端点于第一旋转阶段内所形成的运动曲线,从而可以确定拨子共轭曲线DE的形状及曲线长度。其中,可以理解的,共轭转子的尖拨部在第一旋转阶段所形成的运动曲线与定义转子的尖拨部在第一旋转阶段旋转第一角度α所形成的运动曲线相同。
在第一旋转阶段向第二旋转阶段切换的临界点,共轭转子的尖拨部11与定义转子的拨子共轭曲线DE的端点D处于预分离状态、同时定义转子10的基圆表面曲线BC与切口曲线CD的交点C与共轭转子20的基圆表面曲线处于预接触的状态。当从第一旋转阶段切换至第二旋转阶段后,定义转子10的基圆表面曲线BC与切口曲线CD的交点C与共轭转子20的基圆表面曲线接触,在第二旋转阶段,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的顶点从第一位置顺时钟旋转第二角度β后旋转至第二位置,定义转子10的基圆表面曲线BC与共轭转子20的基圆表面曲线相对运动且保持相切接触形成共轭点。在该第二旋转阶段内,共轭转子20的尖拨部的顶点正对定义转子10的切口曲线CD。
在第二旋转阶段向第三旋转阶段切换的临界点,定义转子10的基圆表面曲线BC与共轭转子20的基圆表面曲线保持相切接触形成共轭点,共轭转子20的尖拨部的顶点与定义转子10的切口曲线CD处于预分离状态、同时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的顶点与共轭转子20的切口曲线处于预正对状态。当从第二旋转阶段切换至第三旋转阶段后,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的顶点与共轭转子20的切口曲线正对。在第三旋转阶段内,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的顶点从第二位置旋转第三角度θ后旋转至第三位置,且定义转子10的基圆表面曲线BC与共轭转子20的基圆表面曲线保持相切接触形成共轭点,同时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的顶点与共轭转子20的切口曲线正对。由该第二旋转阶段与第二旋转阶段的旋转特性可知,第二角度β与第三角度θ相等,第二旋转阶段的运动曲线与第三旋转阶段的运动曲线是相同的。根据第二旋转阶段和第三旋转阶段所分别对应两转子之间的相对状态,可以获知第二旋转阶段和第三旋转阶段尖拨部11所形成的运动曲线与基圆表面曲线BC的弧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由尖拨部11于第二旋转阶段及第三旋转阶段所形成的运动曲线,从而可以确定基圆表面曲线BC的弧长。
在第三旋转阶段向第四旋转阶段切换的临界点,定义转子10的基圆表面曲线BC与共轭转子20的基圆表面曲线处于预分离状态,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与共轭转子20的切口曲线处于预分离状态,且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与共轭转子20的拨子共轭曲线处于预接触状态。当从第三旋转阶段切换至第四旋转阶段后,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与共轭转子20的拨子共轭曲线接触。在第四旋转阶段内,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的顶点从第三位置旋转第四角度后旋转至第四位置,定义转子10的尖拨部11与共轭转子20的拨子共轭曲线保持接触形成共轭点。根据该尖拨部11于第四旋转阶段所形成的运动曲线,从而可以确定拨子共轭曲线的形状及曲线长度。由该第四旋转阶段与第一旋转阶段的旋转特性可知,第一旋转阶段的运动曲线与第四旋转阶段的运动曲线是相同的,即第一角度α与第四角度相等。
可以理解的,图2中对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以及第四角度的标示以及对应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的标示仅为示意性的表示,图中的标识不表示实际数值的标识,其中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以及第四角度的确定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根据运动学分析得到,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数值,通过根据不同输送容积所确定的尖拨部的长度与尖拨曲线、以及以上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与第四角度的确定而相应确定转子的外形曲线形状。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共轭转子,转子的规格、尺寸完全相同,转子之间没有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之分,可以互为定义转子与共轭转子。且转子之间共轭运动过程中没有方向性,在共轭旋转中啮合时,在相位上其中一转子比另一转子超前π/2。每一转子呈中心对称,包括突出于基圆的尖拨部、从基圆表面向基圆圆心方向凹进的凹陷部以及连接于尖拨部和凹陷部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两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两转子之间的共轭点分别形成于尖拨部和凹陷部之间以及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在共轭旋转过程中定义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相对于共轭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产生的共轭曲线为一段圆弧,能有效的提高工作腔室的密封性,降低泄漏,减少噪音和振动。其中,转子的凹陷部的曲线形状及基圆表面曲线部的弧长均根据尖拨部的运动曲线确定,转子的外形曲线比较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互换性强。由于形成有突出于基圆表面的尖拨部,该自共轭转子被应用到进行周期性循环膨胀、压缩运动的机械上时,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尖拨部与基圆表面所形成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流体,转子旋转一周时可以扫过更大体积的流体,从而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输送容积。转子高速旋转中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的啮合部位分别在尖拨部和凹陷部之间以及两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切换,即转子转动过程中相交点不局限于水平轴线上,从而避免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和运行中产生的干涉,当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需要改变转子的输送容积时,可通过改变尖拨长度进行调整,转子其它部分的形状曲线则根据改变后的尖拨的运动曲线进行确定,从而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计或更改设计更加方便。
优先的,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一种泵。所述泵包括以上实施例所揭示的自共轭转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库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共轭转子,包括两个相同并相互共轭啮合的转子,两个转子互为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两个转子啮合时,定义转子的相位比共轭转子的相位超前π/2,其特征在于:两个转子的形状相同,每个转子呈中心对称,分别包括突出于基圆表面的尖拨部、从基圆表面向基圆圆心方向凹进的凹陷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尖拨部和所述凹陷部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部,定义转子和共轭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两转子之间的共轭点分别于定义转子的尖拨部与共轭转子的凹陷部之间、以及定义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与共轭转子的基圆表面曲线部之间切换;
每个转子的外形曲线包括相同的四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对称,每个部分对应转子的四分之一外形曲线,所述四分之一外形曲线位于通过基圆圆心的竖直直线和水平直线之间,包括形成所述尖拨部的二分之一外形轮廓的尖拨曲线、位于所述凹陷部内的拨子共轭曲线和切口曲线、以及连接于所述尖拨曲线和所述切口曲线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
其中,所述拨子共轭曲线为所述尖拨曲线的共轭曲线,所述拨子共轭曲线的端点与基圆圆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圆心角的大小与所述尖拨曲线的端点与基圆圆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圆心角的大小呈预设比例,所述切口曲线根据所述尖拨曲线的共轭曲线及所述自共轭转子的流量确定,所述基圆表面曲线的弧长由所述切口曲线与所述尖拨曲线确定;
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拨子共轭曲线及所述切口曲线的确定方式为,求所述尖拨曲线的共轭曲线确定所述凹陷部的初始曲线,所述初始曲线与所述水平直线相交于第一交点,并与所述基圆表面相交于第二交点,其中,所述第一交点为所述拨子共轭曲线的其中一个端点;根据所述尖拨部的顶点与基圆圆心的距离及所述基圆的半径确定所述预设比例的大小,根据所述预设比例的大小确定所述拨子共轭曲线的另一个端点,所述拨子共轭曲线的另一个端点位于所述初始曲线上;所述切口曲线由所述初始曲线除所述拨子共轭曲线之外的部分向远离所述凹陷部中心的方向凹进形成,所述切口曲线与所述基圆表面相交于第三交点,所述第三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流量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共轭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曲线由所述尖拨部和转动角速度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共轭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曲线由所述尖拨部的形状曲线的共轭曲线和转动角速度确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共轭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子的规格、尺寸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共轭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尖拨部的顶点与基圆圆心的距离及所述基圆的半径根据所述自共轭转子的输送容积确定,所述尖拨曲线的形状根据所述尖拨部所需强度确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共轭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子的外形曲线包括相同的四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对称,每个部分对应转子的四分之一外形曲线,所述四分之一外形曲线位于通过基圆圆心的竖直直线和水平直线之间,包括形成所述尖拨部的二分之一外形轮廓的尖拨曲线、位于所述凹陷部内的拨子共轭曲线和切口曲线、以及连接于所述尖拨曲线和所述切口曲线之间的基圆表面曲线,
所述尖拨部的顶点从竖直直线运动到水平直线为一个循环,将一个循环依次分为四个旋转阶段,每一旋转阶段对应的旋转角度分别为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和第四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四角度相等,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等,根据所述尖拨部在第一旋转阶段所形成的运动曲线确定所述拨子共轭曲线的形状及长度,根据所述尖拨部在第二旋转阶段及所述第三旋转阶段所形成的运动曲线确定所述基圆表面曲线的弧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共轭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阶段内共轭转子的尖拨部的顶点与定义转子的拨子共轭曲线共轭接触;所述第二旋转阶段内定义转子的基圆曲线部与共轭转子的基圆曲线部共轭接触、且共轭转子的尖拨部的顶点正对定义转子的切口曲线;所述第三旋转阶段内定义转子的基圆曲线部与共轭转子的基圆曲线部共轭接触、且定义转子的尖拨部的顶点正对共轭转子的切口曲线;所述第四旋转阶段内定义转子的尖拨部的顶点与共轭转子的拨子共轭曲线共轭接触。
8.一种泵,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共轭转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9078.6A CN106678037B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9078.6A CN106678037B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78037A CN106678037A (zh) | 2017-05-17 |
CN106678037B true CN106678037B (zh) | 2018-07-20 |
Family
ID=5887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2907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78037B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7803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155626B (it) * | 1982-02-23 | 1987-01-28 | Fiat Auto Spa | Compressore volumetrico rotativo del tipo roots |
CN86201361U (zh) * | 1986-03-04 | 1986-11-05 | 李子谦 | 高压清水泵 |
CN1904365B (zh) * | 2005-07-29 | 2010-06-16 | 良峰塑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爪式转子设计方法 |
CN102536830B (zh) * | 2012-02-15 | 2015-01-21 | 刘晋浩 | 自共轭转子 |
-
2016
- 2016-12-27 CN CN201611229078.6A patent/CN1066780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78037A (zh)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29624B1 (ko) | 내접 기어식 펌프 및 그 펌프의 내측 회전자 | |
US5800151A (en) | Screw rotor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tooth profile therefor | |
US3089638A (en) | Impellers for fluid handling apparatus of the rotary positive displacement type | |
CN107313934B (zh) | 一种无尖点的三角转子压缩机 | |
CN106678037B (zh) | 自共轭转子及具有该自共轭转子的泵 | |
JPS63636B2 (zh) | ||
CN108799111B (zh) | 一种不对称罗茨转子 | |
CN107178499A (zh) | 一种涡旋机排量型线修正方法 | |
CN104121197A (zh) | 涡旋盘 | |
JP5540364B2 (ja) | 回転式変位マシーン | |
CN210218105U (zh) | 一种偏心渐开线罗茨转子 | |
CN110259682A (zh) | 一种偏心渐开线罗茨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6194728B (zh) | 一种全光滑的直爪爪式转子 | |
CN107559191B (zh) | 涡旋压缩机及其涡旋齿型线的修正方法 | |
CN206487619U (zh) | 一种全光滑的直爪爪式转子 | |
JPS6287601A (ja) | 回転式流体機械 | |
KR20090094634A (ko) | 로브형 로우터의 설계방법 | |
CN207879603U (zh) | 一种高效爪式转子 | |
CN203614411U (zh) | 涡旋盘 | |
CN116221115A (zh) | 一种氦气双螺杆压缩机的转子型线 | |
JP3766214B2 (ja) |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 | |
CN114658656A (zh) | 一种用于干式真空泵的直爪式转子型线及其设计方法 | |
Giuffrida | Proposal of a profile geometry suitable for claw rotor compressors | |
CN205503454U (zh)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 |
CN205533212U (zh) | 新型余摆线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