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8579A -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8579A
CN106658579A CN201710059999.0A CN201710059999A CN106658579A CN 106658579 A CN106658579 A CN 106658579A CN 201710059999 A CN201710059999 A CN 201710059999A CN 106658579 A CN106658579 A CN 106658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cell
tac
us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9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8579B (zh
Inventor
李徐焰
王燕燕
刘策
姚坤
王玉双
梅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599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8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8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8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8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8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然后,对该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用户与基站通过无线信号来交换消息,从而实现各种业务的运行。目前,通信系统的信息参数一般采用静态参数与动态参数相结合,静态参数为主动态参数为辅的策略。其中,跟踪区编码(Tracking Area Code,TAC)表示基站小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编码。现有技术中,一个基站小区只有一个TAC,只有当用户由当前基站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小区时,才会触发用户向基站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消息,从而建立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若基站小区的TAC产生变化,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部分用户可能由于无法正常注册到基站小区,从而导致用户发起小区重选。因此,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AC控制方法,包括:
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基站小区的TAC预设为动态参数,以便于将所述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无限多个TAC;或者,
所述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指定常数个TAC。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生成并发送通知消息;
获取用户响应于所述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检测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的状态;
当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建立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连接状态时,保持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建立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然后,对该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AC控制装置,包括:
变更单元,用于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TAC控制装置中的变更单元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然后,TAC控制装置中的调整单元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的TAC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中被配置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该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小区与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第一信息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小区与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第二信息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TAC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的功能方块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TAC控制方法,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现有技术中,一个基站小区有一个TAC,而为了便于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管理,基站小区的这一个TAC是提前规划好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基站小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基站小区的TAC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提前预设基站小区的TAC为动态参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基站小区为用户提供基站服务的过程中,基站小区的TAC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预设的数值或规律进行变动,如此,基站小区的TAC才能够由当前的一个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基站小区的TAC进行变更的指定规则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预设为基站小区的TAC按照预设的变更频率进行变更;或者,又例如,可以预设为基站小区的TAC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自动变更;或者,又例如,可以预设基站小区的TAC在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后才进行变更。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小区的TAC变化后,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需要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S102,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该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基站小区的TAC进行了变更,就可以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该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基站小区可以在每次TAC进行变更后,对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链路状态进行链路连接调整或者链路断开调整,能够实现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的控制协调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机(手机)和其它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其他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线号的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无线本地回路(wireless local loop,wireless in theloop,WLL)站、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CPE)、便携式宽带无线装置(Mobile-wifi,Mifi)、智能家电或者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基站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接入点(Node B)、增强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家庭增强型基站(Home eNode B,HENB)、中继站、接入点、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U)或者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H)。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然后,对该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S101中“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的方法进行具体描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基站小区的TAC预设为动态参数。
步骤2: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另一个TAC。
步骤3:生成并发送通知消息。
步骤4:获取用户响应于该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以便于根据该连接请求消息和更改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指定范围为TAC进行变更时,可以进行变更的TAC的数目的范围,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该指定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设。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如下两种预设指定范围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预设指定范围内携带的TAC的数目为无限大的范围。此时,基站小区可以有无限多个TAC,基站小区可以由当前的TAC变更为无限多个TAC中的一个。
具体的,若预设了指定范围为无限大的范围,则基站小区的TAC进行变更的指定范围可以为{TAC1,TAC2,TAC3,......TACn}中的一个,其中,n为无限大,本发明实施例对n的具体数值不进行特别限定。
第二种:预设指定范围内携带的TAC的数目为常数范围内。此时,基站小区携带有指定常数个TAC,基站小区可以由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常数个TAC中的一个。其中,常数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设。
具体的,若预设了指定范围为常数范围内,则基站小区的TAC进行变更的指定范围可以为{TAC1,TAC2,......TACm}中的一个,其中,m为指定常数,本发明实施例对m的具体数值不进行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提出的两种预设指定范围的实现方式,仅针对TAC进行变更时,可以进行变更的TAC的数目的范围,TAC在这个指定范围内具体的变更顺序或变更规律,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可以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在指定范围内的TAC中进行随机变更。假设指定范围内包括TAC1,TAC2,TAC3,......TACn,则可以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TAC1,TAC2,TAC3,......TACn中的任意一个。
或者,可以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在指定范围内的TAC中进行指定顺序的变更。假设指定范围内包括TAC1,TAC2,TAC3,......TACn,则可以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按照TAC1,TAC2,TAC3,......TACn的顺序依次进行变更,由当前的TAC变更为TAC1,然后在下一次进行变更时,由TAC1变更为TAC2,之后类推,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基站小区的TAC发起变更的时刻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预设指定时长,每隔指定时长对基站小区的TAC进行一次变更。
或者,又例如,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预设指定时刻,在当前时刻达到指定时刻时,才会对基站小区的TAC进行变更。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基站小区的TAC发生了变更,就会生成并发送通知消息,然后,通过接收用户响应于该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知消息携带有基站小区的TAC已发生变更的消息和变更后的TAC1的具体值。该通知消息的具体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系统信息广播和系统通知中至少一个。具体的,系统通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寻呼消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请求消息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附着请求消息(Attach Request)或者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
具体的,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小区与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第一信息交互过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基站小区由当前的TAC变更为TAC1后,即会根据TAC1生成并发送系统信息广播,生成并发送寻呼消息,该寻呼消息中携带有系统信息变更标识,用以通知用户基站小区的系统信息发生变更,该寻呼消息还携带有变更后的TAC1的数值,基站小区发送的系统信息广播和寻呼消息可以触发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发送连接请求消息,获取用户响应于上述系统信息广播和寻呼消息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S102中“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进行具体描述。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链路状态的调整一般包括两种情况——建立链路和断开链路。以下,分别就这两种调整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第一种:对于链路状态进行建立链路的调整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方式A:检测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的状态。当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与连接请求消息,建立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或者,当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连接状态时,保持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方式B:不考虑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与连接请求消息,重新建立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如图2所示,即为通过方式B提供的实现方式建立链路的过程中,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具体的,基站小区接收到用户响应于上述系统信息广播和寻呼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后,则可以根据该连接请求消息以及更新后的TAC1,重新建立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基站小区向用户发送连接建立配置消息,并接收用户响应于该连接建立配置消息而发送的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如此,完成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的重新建立过程。
第二种:对于链路状态进行链路断开的调整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小区接收到用户响应于上述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后,可以发送连接拒绝消息给用户,以断开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拒绝消息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附着拒绝消息(Attach Reject)或者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Tracking area update Reject)。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拒绝消息的类型与连接请求消息的类型有关。例如,若接收到的用户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为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则在基站小区对该链路进行断开链路调整时,向用户发送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若接收到的用户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为附着请求消息,则在基站小区对该链路进行断开链路调整时,向用户发送附着拒绝消息。
具体的,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小区与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第二信息交互过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基站小区的TAC由当前TAC变更为TAC2后,基站小区根据TAC2生成并发送系统信息广播,生成并发送寻呼消息,基站小区接收用户响应于上述通知消息而发送的附着请求消息,然后,基站小区发送附着拒绝消息给用户,断开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当基站小区的TAC由当前TAC变更为TAC3后,基站小区根据TAC3生成并发送系统信息广播,生成并发送寻呼消息,基站小区接收用户响应于上述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然后,基站小区可以发送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给用户,断开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基站小区的TAC的变更,触发终端向基站小区发起连接请求消息,基站小区就可以在每次TAC进行变更后,对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链路状态进行链路连接调整或者链路断开调整,能够实现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的控制协调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及方法的装置实施例。
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TAC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变更单元41,用于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调整单元42,用于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该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预设单元46,用于将基站小区的TAC预设为动态参数,以便于变更单元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具体的,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无限多个TAC;或者,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指定常数个TAC。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生成单元43,用于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生成并发送通知消息;
获取单元44,用于获取用户响应于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调整单元42,用于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与连接请求消息,对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该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45,用于检测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以及由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的状态;
调整单元42,具体用于当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与连接请求消息,建立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调整单元42,还具体用于:
当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连接状态时,保持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调整单元42,具体用于:
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与连接请求消息,建立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在再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调整单元42,具体用于:
发送连接拒绝消息给用户,以断开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各单元能够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的相关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TAC控制装置中的变更单元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然后,TAC控制装置中的调整单元根据变更后的基站小区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实施例五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以及实施例四所提供的TAC控制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基站。
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的功能方块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包括:上述的TAC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和图4的相关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实施例六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TAC控制方法以及实施例四所提供的TAC控制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控制器。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的功能方块图。如图6所示,该控制器包括:处理器61、输入输出接口62、存储器63;所述处理器61、存储器63及输入输出接口62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63中被配置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61能够调用该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62;
处理器61,用于:
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处理器61,还用于:
将所述基站小区的TAC预设为动态参数,以便于将所述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具体的,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无限多个TAC;或者,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指定常数个TAC。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61,还用于: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生成并发送通知消息;
获取用户响应于所述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61,还用于:
检测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的状态;
当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建立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61,还用于:
当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连接状态时,保持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61,还用于: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建立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61,还用于:
发送连接拒绝消息给所述用户,以断开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和图4的相关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基站小区的跟踪区编码可以在多个TAC之间进行变动,且在每次TAC变动后,都根据变动后的TAC对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如此,基站小区可以对基站小区与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直接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基站小区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控制的需求,并且,由于基站小区承担对链路状态的主导调控作用,能够避免由于TAC变化而导致用户重新接入或者重复接入该基站小区而造成的链路异常情况,降低了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意外断开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TAC变化造成的基站小区以及由该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存在断开的较大风险的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TAC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基站小区的TAC预设为动态参数,以便于将所述基站小区的当前的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无限多个TAC;或者,
所述指定范围内携带有指定常数个TA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生成并发送通知消息;
获取用户响应于所述通知消息而发送的连接请求消息;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检测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的状态;
当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建立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处于连接状态时,保持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变更前建立的,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与所述连接请求消息,建立所述基站小区与所述用户之间的链路。
8.一种TAC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变更单元,用于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TAC控制装置。
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中被配置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该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
将基站小区的当前的跟踪区编码TAC变更为指定范围内的另一个TAC;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基站小区的TAC,对所述基站小区以及由所述基站小区提供服务的用户之间的链路状态进行调整。
CN201710059999.0A 2017-01-24 2017-01-24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Active CN106658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9999.0A CN106658579B (zh) 2017-01-24 2017-01-24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9999.0A CN106658579B (zh) 2017-01-24 2017-01-24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8579A true CN106658579A (zh) 2017-05-10
CN106658579B CN106658579B (zh) 2020-07-24

Family

ID=58842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9999.0A Active CN106658579B (zh) 2017-01-24 2017-01-24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85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494A (zh) * 2021-01-29 2022-04-08 几维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通信终端的无人机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560A (zh) * 2006-10-30 2009-09-16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在长期演进系统中实施跟踪区域更新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61965A (zh) * 2012-04-25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跟踪区域更新后保持用户设备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109080A1 (en) * 2012-01-18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node obtaining ta information,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node switching, method for updating location of user location and method for paging user
CN103501528A (zh) * 2013-09-04 2014-01-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区更新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40104226A (ko) * 2013-02-20 2014-08-2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페이징식별정보지정장치 및 페이징식별정보지정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5828402A (zh) * 2015-01-06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盲重定向方法及核心网、基站
CN106034297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跟踪区列表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560A (zh) * 2006-10-30 2009-09-16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在长期演进系统中实施跟踪区域更新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09080A1 (en) * 2012-01-18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node obtaining ta information, method for mobile relay node switching, method for updating location of user location and method for paging user
CN102761965A (zh) * 2012-04-25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跟踪区域更新后保持用户设备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KR20140104226A (ko) * 2013-02-20 2014-08-2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페이징식별정보지정장치 및 페이징식별정보지정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3501528A (zh) * 2013-09-04 2014-01-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区更新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28402A (zh) * 2015-01-06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盲重定向方法及核心网、基站
CN106034297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跟踪区列表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2494A (zh) * 2021-01-29 2022-04-08 几维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通信终端的无人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8579B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5148B (zh) 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75857B (zh) 家庭基站与物联网的融合系统及物联网业务实现方法
CN101370197B (zh) 双待终端及双模双待终端模式间切换方法
CN104284359B (zh) 一种epc网络下跨地区容灾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06001965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st method thereof, and access terminal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80556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15352A (zh) 一种寻呼终端的方法及基站控制器、上报位置信息的终端
CN104796934A (zh) 一种频段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098665A (zh) 号码回填的补充方法和通信监测系统
CN110891292A (zh) 一种终端自动切换网络方法和装置
CN100438703C (zh) 网络侧识别移动终端类型的方法
CN106658579A (zh) Tac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控制器
CN101765223A (zh) 业务控制设备获得用户接入类型的方法、sgsn和系统
CN103096361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性能统计数据的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5429900A (zh) 一种带宽提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29569A (zh) 用户位置信息上报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918317B (zh) 一种ap控制方法、装置、无线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01179768B (zh) 缓解归属位置寄存器访问量过载的方法、网元和接入网络
CN100401681C (zh) 一种配置业务框数据的实现方法
CN107360574A (zh) 一种终端设备管理方法、一种云控制器及一种无线接入点
RU2005138037A (ru)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системы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2098667B (zh) 应用于3g网络的号码回填方法和通信监测系统
CN106888447A (zh) 副usim应用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JPH10285276A (ja) 移動通信用トラヒック制御システム
JP455272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費用算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