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8380A - 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58380A CN106658380A CN201611265203.9A CN201611265203A CN106658380A CN 106658380 A CN106658380 A CN 106658380A CN 201611265203 A CN201611265203 A CN 201611265203A CN 106658380 A CN106658380 A CN 1066583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ad
- distal end
- relaying
- bits
- design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继UE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中继UE在一个Uu口DRB传输所述集成载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中继UE和远端UE能够实现DRB复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3GPP的设备与设备通信(英文: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D2D)是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一般将D2D的两个设备称为远端设备(英文:User Experience,UE)和中继UE,远端UE与中继UE通信,中继UE通过数据无线承载(英文:Data Radio Bearer,DRB)与移动网络中的基站通信。
现有的技术方案(即3GPP Rel-13D2D中继技术方案)只允许远端UE的数据在中继UE进行封装并复用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Uu口DRB上时会单独使用一个DRB,即远端UE的业务流和中继UE的业务流不使用相同的DRB,这样就存在灵活性比较差的问题。具体来说,如果中继UE的DRB已经被自身的业务流使用了,则无法再支持远端UE的接入。进一步的,如果一个中继UE支持的远端UE数量较多,不复用Uu口DRB也可能导致能够支持的远端UE数量受限。现有技术中无法将中继UE的业务流和远端UE的业务流复用在同一个DRB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中继UE无法对远端UE的DRB复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中继UE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载荷;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所述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中继UE在一个Uu口DRB传输所述集成载荷。
可选的,所述集成载荷还包括:T比特,所述T比特包括:第一T比特和第二T比特,所述第一T比特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载荷为所述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T比特为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载荷为所述中继UE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具体为:远端UE ID,所述远端UE ID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可选的,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蓝牙或无线局域网连接,所述远端UE标识为UEL2address。
可选的,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LTE side link连接且远端UE处于连接态时,所述远端UE标识为所述远端UE从基站处获取的接入层标识,所述接入层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所述远端UE标识为中继UE标识和所述远端UE从所述中继UE处获取的远端UE的索引。
可选的,所述远端UE标识为应用层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或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
可选的,所述第二载荷为另一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载荷的标识为另一远端UE标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中继终端,所述中继终端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载荷;
处理单元,用于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一个Uu口DRB传输所述集成载荷。
可选的,所述集成载荷还包括:T比特,所述T比特包括:第一T比特和第二T比特,所述第一T比特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载荷为所述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T比特为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载荷为所述中继UE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具体为:远端UE ID,所述远端UE ID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可选的,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蓝牙或无线局域网连接,所述远端UE标识为UEL2address。
可选的,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LTE side link连接且远端UE处于连接态时,所述远端UE标识为所述远端UE从基站处获取的接入层标识,所述接入层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所述远端UE标识为中继UE标识和所述远端UE从所述中继UE处获取的远端UE的索引。
可选的,所述远端UE标识为应用层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或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中继UE将中继UE的数据(即第二载荷)和远端UE的数据(即第一载荷)聚合在集成载荷内,然后在一个DRB传输该集成载荷,所以其能够在一个DRB实现远端UE的载荷以及中继UE的载荷复用一个DRB,支持将远端UE的流量和中继UE的流量复用在同样的Uu口DRB上,提高中继业务的灵活性,缓解Uu口DRB数量有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集成载荷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又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集成载荷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继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中继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上下文中所称“计算机设备”,也称为“电脑”,是指可以通过运行预定程序或指令来执行数值计算和/或逻辑计算等预定处理过程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由处理器执行在存储器中预存的存续指令来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ASIC、FPGA、DSP等硬件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上述二者组合来实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由中继UE执行,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中继UE接收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括第一载荷;
步骤S202、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第一载荷、远端设备标识(Remote UE ID)、RB ID、第二载荷、远端UE ID、RB ID、第三载荷和中继UE ID。
上述第一载荷可以为Remote UE的RLC载荷,上述第二载荷也可以为Remote UE的RLC载荷,其中,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可以为同一个Remote UE的载荷。其集成载荷的格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
Remote UE ID需要根据底层的无线接入技术来决定;
例如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采用LTE侧链(side link)连接,并且remote UE处于连接态。如果remote UE从基站(英文:Evolved Node B,eNB)处已经获取了唯一的接入(英文:Access,AS)层标识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则此remote UE ID可以采用C-RNTI。如果remote UE仅仅从中继UE(relay UE)处获得了唯一的索引,则此remote UE的标识为中继UE标识+remoteUE的索引。
又如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采用蓝牙(英文:Bluetooth,BT)或者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
不论remote UE处于空闲态(IDLE)还是连接态,都采用BT或者WLAN的UEL2address来标识remote UE,即remote UE ID可以为UE L2address。
Remote UE的标识,在安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他标识,包括应用层的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英文: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IMEI),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Service Digital Network,MS-ISDN)等。
中继UE的标识可以采用C-RNTI。
步骤S203、中继UE在一个Uu口DRB传输该集成载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远端UE的traffic和中继UE的traffic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即完全进行基于流或承载的标识,同等优先进行复用,所以其具有实现Remote UE和relay UE的DRB复用的优点。这种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冗余,因为中继UE的承载其实本身在Uu口已经可以完全可以被基站精确标识,再额外加入中继UE标识域则会引入额外的开销。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由中继UE执行,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中继UE接收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括第一载荷;
步骤S402、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第一载荷、远端设备标识(Remote UE ID)、RB ID、第一T比特、第二载荷、远端UE ID、RB ID、第二T比特、第三载荷和第三T比特。
上述第一载荷可以为Remote UE的RLC载荷,上述第二载荷也可以为Remote UE的RLC载荷,其中,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可以为同一个Remote UE的载荷。其集成载荷的格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比特为0或者1可以代表该RLC分组是来自remote UE还是relay UE的流量,例如,T比特为0表示remote UE的流量,T比特为1表示relay UE的流量,当然T比特0、1含义也可以过来。
Remote UE ID需要根据底层的无线接入技术来决定;
例如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采用LTE sidelink连接,并且remote UE处于连接态。如果remote UE从基站(英文:Evolved Node B,eNB)处已经获取了唯一的接入(英文:Access,AS)层标识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C-RNTI),则此remote UE ID可以采用C-RNTI。如果remote UE仅仅从中继UE(relay UE)处获得了唯一的索引,则此remote UE的标识为中继UE标识+remote UE的索引。
又如remote UE和relay UE之间采用蓝牙(英文:Bluetooth,BT)或者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
不论remote UE处于空闲态(IDLE)还是连接态,都采用BT或者WLAN的UEL2address来标识remote UE,即remote UE ID可以为UE L2address。
Remote UE的标识,在安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他标识,包括应用层的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英文: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IMEI),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英文: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Service Digital Network,MS-ISDN)等。
中继UE的标识可以采用C-RNTI。
步骤S403、中继UE在一个Uu口DRB传输该集成载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远端UE的traffic和中继UE的traffic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即完全进行基于流或承载的标识,同等优先进行复用,所以其具有实现Remote UE和relay UE的DRB复用的优点。这种技术方案通过三个T比特即三个比特即能够替代relayUE ID,所以能够节省Uu口的开销,对于小包传输具有节省Uu口的开销的优点。
参阅图6,图6提供一种中继终端60,所述中继终端包括:
收发单元601,用于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载荷;
处理单元602,用于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
收发单元601,还用于在一个Uu口DRB传输所述集成载荷。
可选的,所述集成载荷还包括:T比特,所述T比特包括:第一T比特和第二T比特,所述第一T比特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载荷为所述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T比特为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载荷为所述中继UE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具体为:远端UE ID,所述远端UE ID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可选的,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蓝牙或无线局域网连接,所述远端UE标识为UEL2address。
可选的,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LTE side link连接且远端UE处于连接态时,所述远端UE标识为所述远端UE从基站处获取的接入层标识,所述接入层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所述远端UE标识为中继UE标识和所述远端UE从所述中继UE处获取的远端UE的索引。
可选的,所述远端UE标识为应用层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或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
上述图3和图5中的集成载荷的格式仅仅只是举例。也就是说,中继UE标识或者T比特在数据包格式中出现的位置可以不局限于如图3或如图5.数据格式中的位置,当然上述中继UE标识或者T比特也可以出现填充比特或者其他比特,上述变换仍然在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由中继UE执行,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中继UE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载荷;
步骤S102、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英文:identity,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
上述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的方法具体可以为,中继UE将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第一载荷对应的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结合在一起即得到集成载荷。
上述步骤S102中的第一载荷可以为远端UE的无线链路控制(英文:Radio LinkControl,RLC)载荷,上述第二载荷可以为中继UE的RLC载荷。
可选的,上述步骤S102中的第二载荷可以为远端UE的RLC载荷,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可以为远端UE ID(可以参见如图2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此方案能够使得中继UE将远端UE的载荷集合在一个DRB内发送,该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可以为同一个远端UE的载荷,当然第一载荷或第二载荷也可以不为同一个远端UE的载荷。
步骤S103、中继UE在一个Uu口DRB传输该集成载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中继UE将中继UE的数据或远端UE的数据(即第二载荷)和远端UE的数据(即第一载荷)聚合在集成载荷内,然后在一个DRB传输该集成载荷,所以其能够在一个DRB实现远端UE的载荷以及中继UE的载荷或另一远端UE的载荷复用一个DRB,支持将两个终端的流量复用在同样的Uu口DRB上,提高中继业务的灵活性,缓解Uu口DRB数量有限的问题。
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外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终端70,该中继终端70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收发器703和总线704。收发器703用于与外部设备交互以收发数据。中继终端70中的处理器7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收发器703可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存储器7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7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实现图2、图4中中继终端的功能。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2、图4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701可以是一个处理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元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
存储器702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应用程序运行装置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70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7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英文: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英文: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英文: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该中继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连接于总线704,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701等其它部分连接。该输入输出装置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一输入界面,以便操作人员通过该输入界面选择布控项,还可以是其它接口,可通过该接口外接其它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mini-slot的配置及使用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中继UE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载荷;
中继UE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所述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
中继UE在一个Uu口DRB传输所述集成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载荷还包括:T比特,所述T比特包括:第一T比特和第二T比特,所述第一T比特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载荷为所述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T比特为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载荷为所述中继UE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具体为:中继UEID,所述中继UE ID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蓝牙或无线局域网连接,所述远端UE标识为UE L2addres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LTE side link连接且远端UE处于连接态时,所述远端UE标识为所述远端UE从基站处获取的接入层标识,所述接入层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所述远端UE标识为中继UE标识和所述远端UE从所述中继UE处获取的远端UE的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UE标识为应用层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或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荷为另一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载荷的标识为另一远端UE标识。
8.一种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远端UE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载荷;
处理单元,用于聚合集成载荷,所述集成载荷包括:所述第一载荷、第一载荷对应的远端UE标识ID、第一载荷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RB标识、第二载荷和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一个Uu口DRB传输所述集成载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载荷还包括:T比特,所述T比特包括:第一T比特和第二T比特,所述第一T比特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载荷为所述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T比特为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载荷为所述中继UE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荷对应的标识具体为:远端UE ID,所述远端UE ID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
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蓝牙或无线局域网连接,所述远端UE标识为UE L2address。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
如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为LTE side link连接且远端UE处于连接态时,所述远端UE标识为所述远端UE从基站处获取的接入层标识,所述接入层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所述远端UE标识为中继UE标识和所述远端UE从所述中继UE处获取的远端UE的索引。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UE标识为应用层标识、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或移动用户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荷为另一远端UE的流量,所述第二载荷的标识为另一远端UE标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5203.9A CN106658380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5203.9A CN106658380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58380A true CN106658380A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83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65203.9A Pending CN106658380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5838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7644A1 (zh) * | 2020-12-14 | 2022-06-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远端终端业务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03845A1 (en) * | 2008-10-24 | 2010-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relay mobility procedures |
CN103634778A (zh) * | 2012-08-22 | 2014-03-1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lte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246027A (zh) * | 2015-09-25 | 2016-01-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657865A (zh) * | 2015-04-30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系统和具备中继功能的ue |
CN106233696A (zh) * | 2014-04-22 | 2016-12-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用于d2d通信系统的层‑2状态变量的显式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11265203.9A patent/CN1066583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03845A1 (en) * | 2008-10-24 | 2010-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relay mobility procedures |
CN103634778A (zh) * | 2012-08-22 | 2014-03-1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lte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233696A (zh) * | 2014-04-22 | 2016-12-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用于d2d通信系统的层‑2状态变量的显式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5657865A (zh) * | 2015-04-30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系统和具备中继功能的ue |
CN105246027A (zh) * | 2015-09-25 | 2016-01-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7644A1 (zh) * | 2020-12-14 | 2022-06-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远端终端业务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2910B (zh) | 一种QoS处理方法和设备 | |
CN109428694B (zh) |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层复用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5263178B (zh) | 针对电力节省的接收操作模式指示 | |
CN107682852A (zh) | 处理多小区无线运作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1854202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4243010A (zh) | 一种中转台无线互联方法、系统和中转台 | |
CN108633015A (zh) | 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和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7925855A (zh) | D2d的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6465362B (zh) | D2d信号跳频方法及基站 | |
CN108886823A (zh) | 用于灵活的用户设备标识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6105383A (zh) | 在蜂窝节点和核心网之间建立连接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CN109804691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7257553A (zh) |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 |
CN108307382A (zh) | 终端的获取、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6788921A (zh) | 多cpe冗余链路系统及方法 | |
CN107483330A (zh) | 一种中继器桥接方法和网关 | |
CN104066201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8811184A (zh) | 处理双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6658380A (zh) | 一种设备与设备中继网络的数据复用方法及智能终端 | |
CN105162553A (zh) | 一种传输块类型信令指示方法及系统 | |
CN110519206B (zh) | 无线回程节点的适配层的处理方法以及适配层 | |
CN107612724A (zh) | 网络节点添加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01616130A (zh) | 业务通信的方法、封装、解封装装置及系统 | |
CN109792679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7836125A (zh) | 一种d2d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