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5125A -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5125A
CN106655125A CN201710048070.8A CN201710048070A CN106655125A CN 106655125 A CN106655125 A CN 106655125A CN 201710048070 A CN201710048070 A CN 201710048070A CN 106655125 A CN106655125 A CN 106655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up
retired
parallel
breaker
current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80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毓欣
赵晓斌
黄莹
何智鹏
侯婷
周诗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480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51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5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5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1Methods to deal with contingencies, e.g. abnormalities, faults or fail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当串联的换流器主回路发生故障或由于绝缘问题需要降压运行时,可只停运发生故障的单阀组,避免出现系统停运的问题。该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包括:将VS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并联;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断开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完成待退出第一阀组的退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用于在线退出单阀组。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输电与传统的直流输电相比,电压等级更高,传输距离更大,输送的容量更大,线路损耗更小,节省占地走廊,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由于电压等级的升高也对相关的电气设备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外绝缘特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般采用双12脉动阀组串联的接线方式,以保证直流输电工程的稳定运行。
由于高压直流的运行方式较为复杂,例如,在两端混合直流系统中,当阀组交流侧和阀组直流侧的各个接线端间发生故障时,通常需要将发生故障的阀组退出主回路,以便对故障阀组进行维修,但是,由于换流站中的各阀组是以串联的接线方式运行,因此,在将故障的阀组退出后,将导致整个换流站的停运,这极大的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用于当串联的换流器主回路发生故障或由于绝缘问题需要降压运行时,可只停运发生故障的单阀组,避免出现系统停运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所述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包括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所述VSC换流站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LCC换流站的两端通过直流输电线路连接,所述VSC换流站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阀组,所述LCC换流站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阀组,所述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包括:
步骤S1:将VS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并联;
步骤S2:使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
步骤S3: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第一阀组的电流转移至待投入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
步骤S4:闭锁待退出第一阀组;
步骤S5: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断开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完成待退出第一阀组的退出;
步骤S6:保持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所在换流站的直流电压不变,将与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相对应的LC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所述旁通对包括与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
步骤S7:闭合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第二阀组的电流转移至待投入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
步骤S8:闭锁待退出第二阀组;
步骤S9:闭合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断开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完成待退出第二阀组的退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中,在VSC换流站中,由于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并联,这样在第一阀组发生故障后,可由待退出的第一阀组所对应的旁路隔离开关旁路,使工作电流经隔离开关形成回路,完成待退出的第一阀组的退出,同时,保持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所在换流站的直流电压不变,将与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相对应的LC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二阀组的的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并联,同理,由待退出的第二阀组所对应的旁路隔离开关旁路,使工作电流经旁路隔离开关形成回路,完成待退出的第二阀组的退出;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由于在各阀组并联了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因此在将发生故障的单阀组退出后,能够通过旁路隔离开关的旁路使工作电流经隔离开关形成回路,而不会影响换流站中其他阀组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退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退出方法的步骤S1对应的待退出第一阀组的接线图;
图3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退出方法的步骤S3对应的待退出第一阀组的接线图;
图4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退出方法的步骤S5对应的待退出第一阀组的接线图。
附图标记:
B1-断路器, S1-旁路隔离开关;
IB-断路器支路电流, IFM-换流器出口电流;
IS-旁路隔离开关支路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包括: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包括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VSC换流站的两端与对应的LCC换流站的两端通过直流输电线路连接,VSC换流站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阀组,LCC换流站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阀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包括:
步骤S1:将VS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并联;
步骤S2:使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
步骤S3: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使流经第一阀组的电流转移至待投入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
步骤S4:闭锁待退出第一阀组;
步骤S5: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S1,断开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使流经断路器B1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S1,完成待退出第一阀组的退出;
步骤S6:保持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所在换流站的直流电压不变,将与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相对应的LC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旁通对包括与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
步骤S7:闭合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使流经第二阀组的电流转移至待投入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
步骤S8:闭锁待退出第二阀组;
步骤S9:闭合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S1,断开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使流经断路器B1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S1,完成待退出第二阀组的退出。
通过上述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可知,在VSC换流站中,由于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并联,这样在第一阀组发生故障后,可由待退出的第一阀组所对应的旁路隔离开关S1旁路,使工作电流经旁路隔离开关S1形成回路,完成待退出的第一阀组的退出,同时,保持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所在换流站的直流电压不变,将与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相对应的LC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二阀组的的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并联,同理,由待退出的第二阀组所对应的旁路隔离开关S1旁路,使工作电流经旁路隔离开关S1形成回路,完成待退出的第二阀组的退出;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由于在各阀组并联了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因此在将发生故障的单阀组退出后,能够通过旁路隔离开关S1的旁路使工作电流经隔离开关形成回路,而不会影响换流站中其他阀组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混合直流系统可以采用双端系统,也可以是多端系统,每端可以双极运行,也可以单极运行,其中,每极均有多阀组构成。并且,本实施例中混合直流系统中换流器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且MMC中子模块为全桥子模块,其中,MMC结构因其具有模块化机构、开关频率低、扩展性强和无需滤波装置等特点,在高电压大容量VSC-HVDC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需要强调的是,步骤S1-S5和步骤S6-S9的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例如,先对LCC换流站中待投入第二阀组在线退出,之后再对VSC换流站中待投入第一阀组在线退出。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中将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并联时,断路器B1和旁路隔离开关S1均为断开状态,此时电流经待退出第一阀组流过;之后,将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然后进入步骤S3,如图3所示,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闭锁待退出第一阀组,使流经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流转移至断路器B1,然后进入步骤S5,如图4所示,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S1,断开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使流经断路器B1的电流转移至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S1,完成待退出第一阀组的退出,得到待退出第一阀组;同理,LC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二阀组的退出过程与VSC换流站待退出第一阀组的退出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旁路隔离开关S1和断路器B1的投切配合实现了单阀组的退出,这是因为旁路隔离开关S1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不具备断流能力,所以在退出相应的单阀组时,本实施例通过先闭合与该单阀组并联的断路器B1,使电流从待退出单阀组转移至断路器B1,然后再闭合旁路隔离开关S1,断开断路器B1,使电流从旁路隔离开关S1流过,这样能够在不影响换流站运行的情况下,使发生故障的单阀组退出,提高了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S2使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时,需保持其余单阀组的电压不变,以避免影响整个换流站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2中,使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的方法为:逐步增大待退出第一阀组的触发角以使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将待退出第一阀组的触发角增大至90度,使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
为了使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所述步骤S6中,将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的方法包括:
当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之间通信通道正常,根据主控站发出的指令,待退出第二阀组接收指令并投入该阀组所对应的旁通对;
当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之间通信通道故障,第二阀组的电压低于预设阀值时,投入该阀组所对应的旁通对。
可见,本实施例给出了多种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的方法,当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之间通信通道正常,待退出第二阀组能够根据主控站的指令,执行待退出第二阀组所对应的旁通对动作,此时,可完成待退出第二阀组的退出,但是,当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之间通信通道故障时,由于待退出第二阀组无法接收到主控站的指令,因此,本实施例可采用第二种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的方法,即第二阀组的电压低于预设阀值时,自动投入该阀组所对应的旁通对,完成待退出第二阀组的退出;可见,通过上述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的方法,能够保证待退出第二阀组及时的退出,从而不会影响换流站中其他阀组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包括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所述VSC换流站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LCC换流站的两端通过直流输电线路连接,所述VSC换流站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一阀组,所述LCC换流站包括串联的多个第二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包括:
步骤S1:将VS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一阀组分别与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并联;
步骤S2:使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
步骤S3: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第一阀组的电流转移至待投入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
步骤S4:闭锁待退出第一阀组;
步骤S5:闭合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断开与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一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完成待退出第一阀组的退出;
步骤S6:保持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所在换流站的直流电压不变,将与VSC换流站中已退出第一阀组相对应的LCC换流站中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所述旁通对包括与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和旁路隔离开关;
步骤S7:闭合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第二阀组的电流转移至待投入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
步骤S8:闭锁待退出第二阀组;
步骤S9:闭合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断开与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断路器,使流经断路器的电流转移至待退出第二阀组并联的旁路隔离开关,完成待退出第二阀组的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使待退出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的方法为:
逐步增大待退出第一阀组的触发角以使第一阀组的电压降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将待退出第二阀组的旁通对投入的方法包括:
当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之间通信通道正常,根据主控站发出的指令,待退出第二阀组接收指令并投入该阀组所对应的旁通对;
当VSC换流站和LCC换流站之间通信通道故障,第二阀组的电压低于预设阀值时,投入该阀组所对应的旁通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6中,所述断路器和所述隔离开关的初始状态均为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投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直流系统中换流器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所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中子模块为全桥子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直流系统为单极或双极混合直流系统,每极均由多阀组构成。
CN201710048070.8A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Pending CN1066551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8070.8A CN106655125A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8070.8A CN106655125A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5125A true CN106655125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42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8070.8A Pending CN106655125A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512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9192A (zh) * 2017-09-26 2018-02-0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站及其阀组投退过程中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08879753A (zh) * 2018-07-23 2018-11-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阀组故障退出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9149612A (zh) * 2017-06-15 2019-01-0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站及其单阀组投退过程中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09327039A (zh) * 2018-10-26 2019-02-12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阀组在线投退控制方法
CN109347136A (zh) * 2018-11-23 2019-02-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666A (zh) * 2008-10-09 2010-06-02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串联阀组起停控制方法
CN103066557A (zh) * 2012-12-10 2013-04-24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系统直流故障过电压抑制方法
US20140313641A1 (en) * 2011-11-11 2014-10-23 Abb Technology Ag Using the transfer switch of a hybrid circuit breaker as selector switc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666A (zh) * 2008-10-09 2010-06-02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串联阀组起停控制方法
US20140313641A1 (en) * 2011-11-11 2014-10-23 Abb Technology Ag Using the transfer switch of a hybrid circuit breaker as selector switch
CN103066557A (zh) * 2012-12-10 2013-04-24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系统直流故障过电压抑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黎东祥等: "基于双12脉动阀组共同控制的特高压单阀组投退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612A (zh) * 2017-06-15 2019-01-04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站及其单阀组投退过程中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07659192A (zh) * 2017-09-26 2018-02-0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站及其阀组投退过程中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07659192B (zh) * 2017-09-26 2019-08-06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站及其阀组投退过程中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08879753A (zh) * 2018-07-23 2018-11-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阀组故障退出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9327039A (zh) * 2018-10-26 2019-02-12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阀组在线投退控制方法
CN109347136A (zh) * 2018-11-23 2019-02-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CN109347136B (zh) * 2018-11-23 2022-01-1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5125A (zh) 一种混合直流系统中单阀组在线退出方法
CN107546844B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级联功率模块冗余容错控制方法
CN104852401B (zh)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及潮流反转控制方法
CN106786713B (zh) 一种电压源换流器单元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5514957B (zh) 一种混合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及潮流反转控制方法
CN108683207A (zh) 一种混合直流换流器阀组在线投入电路和投入方法及装置
CN107732954B (zh) 一种电压源换流器单元在线投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89739A (zh) 一种可重构mmc子模块单元及其控制单元
US10700514B2 (en) DC electrical network
CN104113060A (zh) 一种可转换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CN107732894B (zh) 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换流站的控制方法
CN104205544A (zh) 使用混合电路断路器的转换开关作为选择器开关
CN106487033A (zh)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中全压转半压运行的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05977954A (zh)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的断路器混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119981B (zh) 一种直流故障限流装置和系统及其限流控制方法
CN110460024A (zh) 一种直流电网潮流可控型多端口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12408A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系统
CN107706894A (zh) 一种真双极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单极故障隔离系统
CN102856897B (zh) 一种三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停运方法与策略
CN108123423A (zh) 一种基于晶闸管全桥模块主断路开关型的混合高压直流断路器
CN103296692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投入的控制设备及方法
CN107749615B (zh) 一种基于串入电容器的直流断路器及其直流故障处理策略
CN108429278B (zh) Lcc-mmc系统单阀组投入控制方法及直流输电系统
CN106712073B (zh) 一种特高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运行转换方法
CN109687569A (zh)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