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1165B - 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51165B CN106651165B CN201611159391.7A CN201611159391A CN106651165B CN 106651165 B CN106651165 B CN 106651165B CN 201611159391 A CN201611159391 A CN 201611159391A CN 106651165 B CN106651165 B CN 1066511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fall
- grading
- point
- determining
- geolog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02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覆盖范围广,输送距离长,沿途经过很多环境条件恶劣、地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西南山区,常年雨水充沛,地质灾害种类较多、分布面积较大,山体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输电线路周边各种施工、采掘作业活动对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极易导致输电线路杆塔及基础的倾斜、变形、沉降,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工程治理难度和成本巨大。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在灾害环境下的稳定性要求与日俱增,针对当前电力设施受地质灾害易损性高、抗灾相关研究较弱的现状,深入研究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启动机制,进行线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预警工作,对于增强电网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在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中,降雨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90%的滑坡是由降雨直接诱发或与降雨有关。实际上,降雨量对不同的省和不同的地质环境分区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然而,在目前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中,在进行降雨量和其他影响指标的耦合时,并没有考虑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不能确定降雨量在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分区下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导致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步骤,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划分步骤,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耦合步骤,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计算步骤进一步包括:获取子步骤,获取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第一确定子步骤,将预设时间的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点的累计降雨量。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进一步包括:第二确定子步骤,确定落入省的各点;第三确定子步骤,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第四确定子步骤,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划分步骤进一步包括:将各省的降雨量镶嵌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进一步包括:确定落入各地质环境区的各点;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本发明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又进一步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并且,将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该装置包括:计算模块,用于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划分模块,用于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耦合模块,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计算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将预设时间的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点的累计降雨量。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落入省的各点;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划分模块还用于:将各省的降雨量镶嵌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落入地质环境区的各点;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本发明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又进一步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并且,将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计算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各省降雨量分级权重确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划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各区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计算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各省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步骤S1,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
具体地,将全国分成多个点,各点所占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预设时间内,计算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具体实施时,预设时间可以为24小时,也可以为72小时,具体的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将全国分成100个点,计算每个点24小时内的累计降雨量。
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S2,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具体地,根据每个省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和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是降雨量对地质灾害影响的量化,根据各省内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即可知道降雨量对不同省份造成的地质灾害的影响。例如,有5个点落入山西省,根据山西省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和这5个点在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这5个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省的降雨量分级标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划分步骤S3,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
具体地,各省的降雨量权重只能反映出降雨量对各个省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地质环境无关,而同一地质环境又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省,因此,需要根据地质环境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区,进一步得出不同地质环境的区域内,降雨量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例如,将全国划分为六个地质环境区。
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S4,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述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具体地,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后,每个区可以包括一个省,也可以包括多个省,同一区内的地质环境相同,根据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和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例如,有10个点落入了A区,则根据A区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和这10个点在24小时累计降雨量确定这10个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需要说明的是,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标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耦合步骤S5,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
具体地,根据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可以确定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根据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可以确定各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权重相耦合,并生成同时考虑分省和分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图,该降雨量分级图可以用于后期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工作。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又进一步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并且,将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计算步骤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计算步骤S1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11,获取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
具体地,从气象站获取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
步骤S12,将预设时间的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点的累计降雨量。
本实施例中,将预设时间的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点的累计降雨量,使各点的累计降雨量更精确。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各点降雨量分级确步骤的流程图。如图所示,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S2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确定落入省的各点。
步骤S22,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
具体地,根据已公开出版的文献及研究成果确定出各省的降雨量阈值。不同省有不同的降雨量阈值,例如表1中,山西省的降雨量阈值分别为10mm、20mm、30mm、40mm,根据山西省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将在预设时间内将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设定为低级,累计降雨量为10mm~20mm时设定为中低级,累计降雨量为20mm~30mm时设定为中级,累计降雨量为30mm~40mm时设定为中高级,累计降雨量大于40mm时设定为高级。将山西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山西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例如,落入山西省的某个点的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则该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为低级。
表1部分省份24小时降雨量阈值
步骤S23,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具体地,根据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不同省有不同的降雨量分级权重,例如表2中,将山西省中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072,累计降雨量为10mm~2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133,累计降雨量为20mm~3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249,累计降雨量为30mm~4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265,累计降雨量大于4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281。降雨量分级权重越大,表明降雨对该区影响越大。将山西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山西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例如,落入山西省的某点的降雨量小于10mm,则该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为0.072。
表2山西省降雨量分级权重
累计降雨量(mm) | <10 | 10~20 | 20~30 | 30~40 | >40 |
降雨量分级权重 | 0.072 | 0.133 | 0.249 | 0.265 | 0.281 |
需要说明的是,层次分析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故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级别,而不再是落入不同省的各点的降雨量分级均相同,并且,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量化了降雨量对不同省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划分步骤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划分步骤S3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31,将各省的降雨量镶嵌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
具体地,将每个省份的降雨量进行栅格影像镶嵌,镶嵌成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也就是说,将多个省的降雨量分布图拼接成全国的降雨量分布图。并对各省的拼接处进行覆盖修复计算,以使各省降雨分布图拼接的更完整。
步骤S32,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
具体地,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例如,将全国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为:第Ⅰ亚区,第Ⅱ亚区(西北-东北子区),第Ⅱ亚区(华中子区),第Ⅱ亚区(西南子区),第Ⅲ亚区(华东-东北子区),第Ⅳ亚区(东南子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地质环境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所公知,故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地质环境受降雨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分成多个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中,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S4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确定落入各区的各点。例如,落入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有30个点。
步骤S42,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例如,根据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标准将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设定为低级,如果落入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某个点的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则该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为低级。其他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的确定方法与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3,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具体地,根据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标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例如,根据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标准和层次分析法将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设定为0.072,如果落入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某个点的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则该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为0.072。其他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的确定方法与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的确定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点在不同省内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的基础上,由进一步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区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可以直观地了解降雨量对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下面将举例对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首先将全国分成100个点,每个点所占的面积相同。从气象站获取每个点未来24小时每个小时的降雨量,将每个点24小时的降雨量相加,进而得出每个点未来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
以山西省为例,有5个点落入山西省,计算这5个点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并根据已公开出版的文献及研究成果确定出山西省的降雨量阈值。参见表1,山西省的降雨量阈值分别为10mm、20mm、30mm、40mm,针对不同的降雨量阈值将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设定为低级,累计降雨量为10mm~20mm时设定为中低级,累计降雨量为20mm~30mm时设定为中级,累计降雨量为30mm~40mm时设定为中高级,累计降雨量大于40mm时设定为高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山西省中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072,累计降雨量为10mm~2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133,累计降雨量为20mm~3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249,累计降雨量为30mm~4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265,累计降雨量大于4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0.281。如果落入山西省的5个点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分别为8mm、12mm、26mm、31mm和44mm,则这5个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分别为低级、中低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并且,则这5个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分别为0.072、0.133、0.249、0.265和0.281。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越大,表明降雨对山西省的地质灾害影响越大。其他省内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的确定方法与山西省内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的确定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将各省的降雨量分布图镶嵌成全国的降雨量分布图,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分成6个地质环境区,分别为:第Ⅰ亚区,第Ⅱ亚区(西北-东北子区),第Ⅱ亚区(华中子区),第Ⅱ亚区(西南子区),第Ⅲ亚区(华东-东北子区),第Ⅳ亚区(东南子区)。其中,第Ⅰ亚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部分青海省、部分四川省、部分云南省、部分甘肃省和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Ⅱ亚区(西北-东北子区)包括: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甘肃省、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山西省、部分陕西省、部分河北省。第Ⅱ亚区(华中子区)包括:部分青海省、部分甘肃省、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山西省、部分陕西省、部分河北省、部分河南省和部分北京市。第Ⅱ亚区(西南子区)包括:部分甘肃省、部分四川省、部分云南省、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贵州省、部分湖南省、重庆市、部分湖北省和部分河南省。第Ⅲ亚区(华东-东北子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北京市、天津市、部分河北省、山东省、部分河南省、部分安徽省、部分江苏省、上海市和部分浙江省。第Ⅳ亚区(东南子区)包括:部分河南省、部分安徽省、部分江苏省、部分浙江省、部分湖北省、部分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河南省和台湾省。
以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为例,根据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标准将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设定为低级。如果有30个点落入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并且这30个点的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均小于10mm,则这30个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为低级。根据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降雨量分级标准和层次分析法,将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的累计降雨量小于10mm时的降雨量分级权重设定为0.072,则这30个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均为0.072。其他地质环境区内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的确定方法与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内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的确定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二降雨量权重越大,表明降雨对第Ⅱ亚区的(华中子区)区的地质灾害影响越大。
最后,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并生成同时考虑分省和分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图,该降雨量分级图可以用于后期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工作。
综上,本实施例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又进一步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并且,将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计算模块100、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200、划分模块300、确定模块400和耦合模块500。其中,计算模块100用于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划分模块300用于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400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地质环境区的各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耦合模块500用于将各点相对应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其中,该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又进一步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并且,将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计算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所示,计算模块100可以包括:获取子模块110,用于获取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第一确定子模块120,用于将预设时间的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其中,该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将预设时间的各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点的累计降雨量,使各点的累计降雨量更精确。
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中,各省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所示,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子模块210,用于确定落入省的各点;第三确定子模块220,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第四确定子模块230,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省的多个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其中,该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级别,而不再是落入不同省的各点的降雨量分级均相同,并且,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量化了降雨量对不同省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上述实施例中,划分确定模块300还可以用于:将各省的降雨量镶嵌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其中,该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地质环境受降雨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分成多个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上述实施例中,各点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模块400还可以用于:确定落入地质环境区的各点;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根据预设时间内各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地质环境区的多个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其中,该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和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点在不同省内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的基础上,由进一步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区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可以直观地了解降雨量对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综上,本实施例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省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又进一步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确定了各点落入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并且,将各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生成降雨量分级图,同时考虑了降雨量对不同省份和不同地质环境的影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步骤,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
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所述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划分步骤,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
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根据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各所述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耦合步骤,将各所述点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所述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步骤进一步包括:
获取子步骤,获取各所述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
第一确定子步骤,将所述预设时间的各所述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进一步包括:
第二确定子步骤,确定落入各所述省的各所述点;
第三确定子步骤,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所述省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
第四确定子步骤,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所述省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各所述省的降雨量镶嵌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
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划分为多个所述地质环境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步骤进一步包括:
确定落入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各所述点;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6.一种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100),用于将全国分成多个点,计算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
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省的各所述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和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划分模块(300),用于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地质环境区;
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400),用于根据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确定落入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各所述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和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耦合模块(500),用于将各所述点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和所述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相耦合,并生成降雨量分级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100)包括:
获取子模块(110),用于获取各所述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
第一确定子模块(120),用于将所述预设时间的各所述点的每个小时的降雨量之和确定为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点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200)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210),用于确定落入所述省的各所述点;
第三确定子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省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所述省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一降雨量级别;
第四确定子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省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所述省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一降雨量分级权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300)还用于:
将各所述省的降雨量镶嵌为全国降雨量分布图;
根据地质环境分区方法将全国划分为多个所述地质环境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地质环境区降雨量分级确定模块(400)还用于:
确定落入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各所述点;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级别确定为落入该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二降雨量级别;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内各所述点的累计降雨量,将各所述地质环境区的降雨量分级权重确定为落入该所述地质环境区的多个所述点的第二降雨量分级权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59391.7A CN106651165B (zh) | 2016-12-15 | 2016-12-15 | 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59391.7A CN106651165B (zh) | 2016-12-15 | 2016-12-15 | 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51165A CN106651165A (zh) | 2017-05-10 |
CN106651165B true CN106651165B (zh) | 2022-01-11 |
Family
ID=5882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59391.7A Active CN106651165B (zh) | 2016-12-15 | 2016-12-15 | 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51165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8522A (zh) * | 2013-04-01 | 2013-07-24 |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一种划分洪灾风险等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008273A (zh) * | 2014-04-29 | 2014-08-27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网工程区域性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价方法 |
CN104102980A (zh) * | 2014-07-28 | 2014-10-15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
CN104200614A (zh) * | 2014-07-28 | 2014-12-10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县域尺度上的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系统 |
CN104299367A (zh) * | 2014-10-23 | 2015-01-21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一种滑坡灾害多级综合监测预警方法 |
CN104899437A (zh) * | 2015-05-29 | 2015-09-09 | 杭州辰青和业科技有限公司 | 强降雨型滑坡灾害预警方法 |
CN104952213A (zh) * | 2015-05-20 | 2015-09-30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降雨型滑坡灾害预警系统和方法 |
CN105787652A (zh) * | 2016-02-23 | 2016-07-20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估和分区方法 |
CN105894742A (zh) * | 2016-06-08 | 2016-08-24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基于实时降雨量观测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的监测预警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19262A1 (en) * | 2013-07-11 | 2015-01-15 | Corelogic Solution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flash flood risk score |
-
2016
- 2016-12-15 CN CN201611159391.7A patent/CN1066511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8522A (zh) * | 2013-04-01 | 2013-07-24 |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一种划分洪灾风险等级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008273A (zh) * | 2014-04-29 | 2014-08-27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网工程区域性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价方法 |
CN104102980A (zh) * | 2014-07-28 | 2014-10-15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
CN104200614A (zh) * | 2014-07-28 | 2014-12-10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县域尺度上的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系统 |
CN104299367A (zh) * | 2014-10-23 | 2015-01-21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一种滑坡灾害多级综合监测预警方法 |
CN104952213A (zh) * | 2015-05-20 | 2015-09-30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降雨型滑坡灾害预警系统和方法 |
CN104899437A (zh) * | 2015-05-29 | 2015-09-09 | 杭州辰青和业科技有限公司 | 强降雨型滑坡灾害预警方法 |
CN105787652A (zh) * | 2016-02-23 | 2016-07-20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估和分区方法 |
CN105894742A (zh) * | 2016-06-08 | 2016-08-24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基于实时降雨量观测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的监测预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51165A (zh) | 2017-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o et al. | Disturbanc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iority areas across China: 1990–2010 | |
He et al. | Modeling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saturation-corrected DMSP/OLS nighttime stable light data | |
Kuang et al. |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across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 | |
LIU et al. | Variation of Coastl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Chinafrom 1990 to 2013 | |
Bai et al. | Climatology and trends of wet spells in China | |
CN106570292A (zh) | 一种基于超大断面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 | |
CN116485048B (zh) | 一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联合优化反演方法及系统 | |
CN105716603B (zh) | 根据视频中物体的太阳影子变化对物体进行定位的方法 | |
Zhao et al. |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index weight in hilly region of Pearl River Delta | |
Rao et al. | National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spatial patterns in China | |
Pan et al. |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China | |
CN110133655A (zh) | 基于多源雷达遥感技术的河流径流监测反演方法 | |
Elmi et al. | Landscape metrics for urbanization and urban land-use change monitoring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A case of Shiraz Metropolis, Iran | |
Tang et al. |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in China | |
CN106651165B (zh) | 用于地质灾害区域评估预警的降雨量风险分级方法及装置 | |
CN111208535B (zh) | 一种基于国际参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异常值修正的计算方法 | |
Jiayi et al. | Identifying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and prioritizing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 |
Zhao et al. | Assessment of wet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y the type change tracker model | |
CN116307278B (zh) | 一种风能和太阳能月尺度资源的预报方法 | |
Li et al. | East China sea coastline dataset (1990–2015) | |
Lan-Dong et al. | Features of climate change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1961–2010 | |
CN110826578B (zh) | 全域尺度的岩溶石漠化信息遥感快速提取方法 | |
ZHOU et al. | Assessing the loss valu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ulted from the mining of rare earth ore in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 |
Huqun et al. | Effects of succession processes of marsh wetland and farmland on groundwater in the Sanjiang Plain | |
Chen et al. |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Its Response to ENS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