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1130A -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1130A
CN106651130A CN201611013299.XA CN201611013299A CN106651130A CN 106651130 A CN106651130 A CN 106651130A CN 201611013299 A CN201611013299 A CN 201611013299A CN 106651130 A CN106651130 A CN 106651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load center
lcc
building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32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1130B (zh
Inventor
徐吉富
刘婷
牛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10132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1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1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1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针对每个建筑物组,确定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确定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总用能量、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进而确定能源站的位置,考虑到了能源供需关系,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输配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站选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站通常由锅炉、冷机、换热器、水泵、冷却塔、阀门、管路等组成,用于利用周边的可利用能源为用能建筑物提供能量,满足用能建筑物的冷、热、电等用能需求。能源站的位置影响着能源输配系统投资和能源输配损耗,因此,能源站选址至关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能源站选址主要依据工程经验、项目背景、客户需求等,结合一定的经济评估,例如用地经济评估、实施经济评估等进行设计的,多依赖于规划设计师的项目经验,选取经验负荷中心,随机性强,大多采用盲目估算或甲方指定的方式进行选址,而根据该选址方式部署能源站后将会存在输配损耗高,实际运行经济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能源站能源输配损耗高,实际运行经济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进行后续步骤。
进一步地,当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针对每个待选位置,确定在该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
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
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
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当不存在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或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
针对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
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
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源站选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针对每个待选位置,确定在该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当不存在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或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建筑物组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进而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供能设施,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综合考虑到了用能建筑物总用能量和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之间的供需关系,因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输配损耗,从而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能源站选址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用能建筑物信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多个待选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能源站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密集区域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站选址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站选址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PC、智能电视及手机等。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中保存有每个用能建筑物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是该用能建筑物的经纬度信息。当在规划设计区域内进行能源站选址时,根据该规划设计区域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位于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并确定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具体位置。
确定了每个规划设计区域包含的用能建筑物后,可以将该用能建筑物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组,每个建筑物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在将用能建筑物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组时,可以任意划分,也可以根据用能建筑物的类型,或者用能建筑物的位置划分等,只要划分后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即可,并且不同的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
另外,在电子设备中还针对每个用能建筑物保存有该用能建筑物的实际用能面积、用能需求方式等信息。当然针对每个用能建筑物还可以保存其类型信息,该类型信息可以是酒店、居住、医院、办公及商业等信息。根据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面积,及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负荷,即可确定该用能建筑物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对应的用能量。
确定了每个建筑物组后,针对该建筑物组中包含的每个用能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每种用能需求方式下对应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可以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根据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最后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S102: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在规划设计区域内进行能源站选址时,可能该规划设计区域内已经部署了供能设施,同样的在电子设备中保存了每个供能设施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是该供能设施的经纬度信息。当在规划设计区域内进行能源站选址时,根据该规划设计区域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位于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并确定每个供能设施在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具体位置。
确定了每个规划设计区域内包含的供能设施后,可以将该供能设施划分为多个供能设施组,在将该供能设施划分为多个供能设施组时,可以根据供能设施的供能方式划分,即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中还针对每个供能设施保存有该供能设施的供能方式、供能量的相关信息等,例如,对于供能方式为供电方式,其保存有太阳能供电,而对于太阳能供电,太阳能光伏采用屋顶安装,电子设备中保存有屋顶可铺装面积,根据屋顶可铺装面积,可计算该供能方式的供能量;对于供能方式为供热方式,其保存有地热能供热,对于地热能供热,电子设备中保存有该供能设施的绿地面积、地质条件和埋管间距等信息,根据绿地面积、地质条件和埋管间距等信息可计算该供能方式的供能量。
针对已部署的供能设施,计算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对应的供能量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过程不再进行赘述。
确定了位于规划设计区域内的每个供能设施组后,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中包含的每个供能设施的位置信息,及每个供能设施的供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然后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S103: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电子设备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量相加,确定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将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供能量相加,确定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和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具体的,可以根据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大小,确定该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其中,根据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大小,确定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时,可以针对能量的大小设置不同的能量区间对应的权重值大小,根据该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所对应的能量区间,确定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建筑物组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进而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供能设施,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综合考虑到了用能建筑物总用能量和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之间的供需关系,因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输配损耗,从而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时,采用的是负荷距的方法,该方法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确定该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具体的在确定时,针对每个建筑物组,在每种用能需求方式下,确定该建筑物组中每个用能建筑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并根据该建筑物组中每个用能建筑的位置信息,确定该建筑物组针对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针对进行能源选址的规划设计区域,位于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已知,并且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位置已知。为了方便计算,可以针对该规划设计区域,建立相对坐标系,根据每个用能建筑物的位置确定在该相对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2所示,该规划设计区域为图2中所示的矩形区域,以该规划设计区域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相对坐标系,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包括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医院建筑、商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该相对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2所示,依次为(50,250)、(300,250)、(100,-200)、(-230,-200)和(-240,220)。根据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面积,及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负荷,即可确定该用能建筑物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对应的用能量。用能需求方式包括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用电需求方式,以图2中的办公建筑为例,办公建筑空调面积2000平米,负荷指标为冷负荷110W/m2,热负荷110W/m2,电负荷220W/m2,进而得到冷、热、电用能量为220kW,220kW,440kW。进而,依次确定的酒店建筑的冷、热、电用能量为240kW,200kW,480kW,医院建筑的冷、热、电用能量为200kW,240kW,400kW,商业建筑的冷、热、电用能量为220kW,220kW,440kW,居民建筑的冷、热、电用能量为120kW,120kW,240kW。
确定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坐标和用能量,并且将该用能建筑物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组,每个建筑物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采用负荷距的方法,可以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
如下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式中:si(i=1,2,3…n)为建筑物组中各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量;
xi(i=1,2,3…n)为建筑物组中各用能建筑物的横坐标;
yi(i=1,2,3…n)为建筑物组中各用能建筑物的纵坐标;
X0,Y0为确定的第一负荷中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下面以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图2的基础上,将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和医院建筑划分到一个建筑物组中,用能需求方式为用冷需求方式,确定用能需求方式为用冷需求方式时该建筑物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3所示,办公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20KW,坐标为(50,250),酒店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40KW,坐标为(300,250),医院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00KW,坐标为(100,-200),根据该建筑物组中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冷用能量和坐标,利用上述负荷距公式,可确定该建筑物组在用能需求方式为用冷需求方式时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3中所示位于该建筑物组对应区域内的圆圈所示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
根据上述方法,根据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都可以确定出一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根据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具体的,在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时,采用了LCC分析方法,该LCC分析方法如下公式所示:
式中:LCC—全生命周期成本;
IC—初始投资费用;
OC—运行及维护费用;
RC—固定成本净残值;
X—折现率;
t—使用年限。
在根据该LCC分析方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时,首先针对该用能需求方式,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进行供能的LCC值,根据每个LCC值,确定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以用能需求方式为用冷需求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办公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20KW,坐标为(50,250),酒店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40KW,坐标为(300,250),医院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00KW,坐标为(100,-200),商业建筑的冷用能量为220KW,坐标为(-230,-200),居住建筑的冷用能量为120KW,坐标为(-240,220),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为6个建筑物组,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为用冷需求方式时对应的6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每一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用冷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4中正方形和圆圈组合图标所示的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时,采用的是负荷距的方法,该方法中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确定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具体的在确定时,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确定该供能设施组中每个供能设施的供能量,并根据该供能设施组中每个供能设施的位置信息,确定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如下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式中:si(i=1,2,3…n)各供能设施的供能量;
xi(i=1,2,3…n)各供能设施的横坐标;
yi(i=1,2,3…n)各供能设施的纵坐标;
X0,Y0为确定的第三负荷中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针对进行能源选址的规划设计区域,位于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供能设施已知,并且每个供能设施在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位置已知。为了方便计算,可以针对该规划设计区域,建立相对坐标系,根据每个供能设施的位置确定在该相对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5所示,该规划设计区域为图5中所示的矩形区域,以该规划设计区域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相对坐标系,该规划设计区域内的供能设施包括两个太阳能光伏和两个地源热泵,每个供能设施在相对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5所示,依次为(250,250),(300,-250),(-100,-200),(-150,220)。根据电子设备中保存的屋顶可铺装面积,可计算太阳能光伏的供能量,根据电子设备中保存的绿地面积、地质条件和埋管间距等信息可计算地源热泵的供能量。由此确定出的供能设施的供能量依次为:400KW,200KW,250KW,150KW。
确定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供能设施的坐标和供能量,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如图5所示,将两个太阳能光伏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将两个地源热泵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可以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5所示,两个太阳能光伏的供能量分别为400KW,200KW,对应的坐标为(250,250),(300,-250),两个地源热泵的供能量分别为250KW,150KW,对应的坐标为(-100,-200),(-150,220)。根据两个供能设施组中的太阳能光伏和地源热泵,利用负荷距的方法,可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5中圆圈图标所示的位置。
根据上述方法,根据每个供能设施组,都可以确定出一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实施例2: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准确的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进行后续步骤。
因为供能设施组是按照供能方式进行划分的,每个供能设施组中包含的供能设施的供能方式相同,当确定了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后,可以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该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可以进行后续能源站位置的确定,但是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的是否合理,对后续能源位置的确定有很大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确定的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后续能源站选址的准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采用LCC分析方法,确定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具体的LCC分析方法如下公式所示:
式中:LCC—全生命周期成本;
IC—初始投资费用;
OC—运行及维护费用;
RC—固定成本净残值;
X—折现率;
t—使用年限。
在根据LCC方法,确定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是否合理时,假设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确定所述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
电子设备中保存有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可以为根据经验确定的LCC值,也可以是根据传统方法设置能源站的位置,进而确定的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进而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确定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即第一LCC值不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或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一LCC值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了准确的确定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当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针对每个待选位置,确定在该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当针对某一供能设施组,确定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在选择多个待选位置时,可以如图6所示,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为圆心,设定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确定多个待选位置,例如可以是8个、10个等。针对每个待选位置,及LCC分析方法,确定该待选位置是否合理,具体的,假设在所述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确定所述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LCC分析方法及在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判断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是否合理,因此使确定的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更加准确。另外,当确定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在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多个待选位置,根据该多个待选位置及LCC分析方法可以准确的确定出合理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实施例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
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具体的,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X第一目标负荷中心,Y第一目标负荷中心为确定的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横、纵坐标信息;
Xi,Xj,Xk分别为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X轴坐标信息;
Yi,Yj,Yk分别为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Y轴坐标信息;
λ,η,分别为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第一权重值。
具体的,在确定第一权重值时,可以将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占总用能量的比值作为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例如,对于用冷需求方式,用能量为1000KW,用热需求方式,用能量为1000KW,用电需求方式,用能量为2000KW,则,计算出的用冷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为0.25,用热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为0.25,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权重值为0.5。
还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规划设计区域内,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每个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量相加计算得出,用冷需求方式对应的冷用能量为1000KW,用热需求方式对应的热用能量为1000KW,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电用能量为2000KW,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出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和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分别为0.25,0.25,0.5,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和用电需求方式对应的位置坐标依次为(200,-50),(-50,-100),(-80,120),根据用冷需求方式、用热需求方式和用电需求方式的第一权重值和坐标,利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得出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7中正方形图标所示的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考虑到了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用能量占总用能量的比重,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因此,使得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更准确。
实施例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
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具体的,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X第二目标负荷中心,Y第二目标负荷中心为确定的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坐标信息;
Xi,Xj,Xk分别为供冷方式、供热方式和供电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X轴坐标信息;
Yi,Yj,Yk分别为供冷方式、供热方式和供电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Y轴坐标信息;
λ,η,分别为供冷方式、供热方式和供电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第二权重值。
具体的,在确定第二权重值时,可以将规划设计区域内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占总供能量的比值作为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例如,规划设计区域内供热方式对应的热供能量为400KW,供电方式对应的电供能量为600KW,则计算出供热方式对应的权重值为0.4,供电方式对应的权重值为0.6.
还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规划设计区域内,针对每种供能方式,对每个供能设施的供能量相加计算得出,供热方式对应的热供能量为400KW,供电方式对应的电供能量为600KW,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出供热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为0.4,供电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为0.6,供热方式和供电方式对应的位置坐标分别为(-150,80),(200,50),根据供热方式和供电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和坐标,利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得出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8中三角形图标所示的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考虑到了每种供能方式供能量占总供能量的比重,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因此,准确的确定了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实施例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
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具体的,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X能源站=Xi*λ+Xj
Y能源站=Yi*λ+Yj
式中:X能源站,Y能源站为确定的能源站的坐标信息;
Yi,Yj分别为第一目标负荷中心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Y轴坐标信息;
Xi,Xj分别为第一目标负荷中心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X轴坐标信息;
λ,η分别为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
具体的,在确定第三权重值时,可以将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和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占所述总用能量与总供能量的和的比值作为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例如,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为4000KW,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为1000KW,则,计算出的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为0.8,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为0.2。
还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规划设计区域内,对每个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量相加计算得出,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为4000KW,对每个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供能量相加计算得出,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为1000KW,根据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和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出用能建筑物对应的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为0.8,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为0.2,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坐标为(50,-50),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坐标为(50,60),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如图9中实心圆点图标所示的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考虑到了用能建筑物总用能量和已部署的供能设施总供能量之间的供需关系,因此,使得确定能源站位置更准确,进而,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的能源站位置,使能源输配损耗低,实际运行经济性好。
实施例6: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准确的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因为针对每个建筑物组中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当确定了建筑物组中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后,可以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用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该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可以进行后续能源站位置的确定,但是该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的是否合理,对后续能源位置的确定有很大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确定的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后续能源站选址的准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中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采用LCC分析方法,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具体的LCC分析方法如下公式所示:
式中:LCC—全生命周期成本;
IC—初始投资费用;
OC—运行及维护费用;
RC—固定成本净残值;
X—折现率;
t—使用年限。
在根据LCC方法,确定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是否合理时,假设在所述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确定所述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
电子设备中保存有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可以为根据经验确定的LCC值,也可以是根据传统方法设置能源站的位置,进而确定的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判断所述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时,说明所述第三LCC值对应的能源站位置较传统方法确定的能源站位置能源输配损耗低,所述第三LCC值越小,能源输配损耗低越低。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因此使确定的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更加准确。
实施例7: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所述确定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即第三LCC值不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或小于所述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确定的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更加准确,所述当不存在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或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
针对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
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
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用户根据每个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量和分时负荷特性,可以计算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的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例如可以计算出每个用能建筑物在24小时中每小时的用能量,将所述用能量输入到电子设备中。
电子设备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每个用能建筑物在24小时中每小时的用能量及用能建筑物的坐标,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小时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
电子设备根据每小时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统计以每一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为中心的设定的区域中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的个数,将设定的区域内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的个数最多的设定的区域确定为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该规划设计区域为图10中所示的矩形区域,以该规划设计区域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相对坐标系,以用冷需求方式为例,用户根据每个用能建筑物的用能量和分时负荷特性,计算出每个用能建筑物在24小时中每小时的用能量,将所述用能量输入到电子设备中,根据用能建筑物的坐标和用能建筑物在24小时中每小时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可以统计以每一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为中心的设定的区域中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的个数,将设定的区域内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的个数最多的设定的区域确定为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如图10所示,在设定区域内,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的个数最多为7个,将此设定的区域作为密集区域。
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其中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第四LCC值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确定第一LCC值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确定所述第四LCC值之后,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所述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选取允许建设能源站的位置,将所述允许建设能源站的位置中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确定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时,通过确定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的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并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因为第四LCC值越小,能源输配损耗低越低,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一步使确定的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更加准确。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站选址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11,用于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112,用于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第三确定模块113,用于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12,还用于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12,还用于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针对每个待选位置,确定在该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1,具体用于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12,具体用于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1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1,具体用于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1,还用于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建筑物组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进而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供能设施,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综合考虑到了用能建筑物总用能量和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之间的供需关系,因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输配损耗,从而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进行后续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针对每个待选位置,确定在该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
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
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
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包括:
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存在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或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
针对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
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
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9.一种能源站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划分到多个建筑物组中,每个建筑物组包括至少两个用能建筑物,每个用能建筑物可以位于不同的建筑物组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建筑物组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及对应的每个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针对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将供能方式相同的供能设施划分为一个供能设施组,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根据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供能量,及对应每个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的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为所述规划设计区域内供能的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及所述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之后,针对每个供能设施组对应的供能方式,根据该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一初始投资费用、第一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一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一折现率和第一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一LCC值;判断该第一LCC值是否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如果是,并且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允许建设能源站,则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合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合理时,在所述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设定距离范围内,选择多个待选位置,针对每个待选位置,确定在该待选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二初始投资费用、第二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二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二折现率和第二使用年限,确定该待选位置对应的第二LCC值;选取第二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待选位置,在选取的待选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二LCC值最小的待选位置更新为该供能设施组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种用能需求方式的用能量,确定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其中用能量越大第一权重值越大;根据确定的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及每种供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种供能方式的供能量,确定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其中供能量越大第二权重值越大;根据确定的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二权重值,及每种供能方式对应的第三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能建筑物的总用能量及所述已部署的供能设施的总供能量,确定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其中所述总用能量和总供能量的数值越大,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的第三权重值越大;根据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及第一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和第二目标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权重值,确定待确定的能源站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种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每个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在所述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部署能源站,向相应的用能建筑物以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采用LCC分析方法及该供能方式进行供能的第三初始投资费用、第三运行及维护费用、第三固定成本净残值、第三折现率和第三使用年限,确定该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三LCC值;选取第三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并且第三LCC值最小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当不存在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或小于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第三LCC值对应的第一负荷中心的位置不允许建设能源站时,针对所述供能方式对应的用能需求方式,及每个用能建筑物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每个时间段在该用能需求方式下的用能量,采用负荷距的方法,确定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针对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及设定的区域大小,确定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所在的密集区域;根据该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通过LCC输配成本最低分析方法,确定密集区域中包含的每个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对应的第四LCC值;选取第四LCC值小于该供能方式对应的LCC阈值的对应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在选取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中将允许建设能源站的第四LCC值最小的第四负荷中心的位置确定为该用能需求方式对应的第二负荷中心的位置。
CN201611013299.XA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651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3299.XA CN106651130B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13299.XA CN106651130B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1130A true CN106651130A (zh) 2017-05-10
CN106651130B CN106651130B (zh) 2020-11-03

Family

ID=5880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3299.XA Active CN106651130B (zh) 2016-11-17 2016-11-17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11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5377A (zh) * 2017-09-20 2018-02-0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多源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CN110503227A (zh) * 2018-05-18 2019-11-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的配置优化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2158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Jing D. Dai Electric vehicle (ev)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with charging stations optimumally sited
CN104573872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山西国科节能有限公司 工业园住宅区电网节能降耗电站选址法
CN105046368A (zh) * 2015-08-11 2015-11-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变电站主变容量和最优站址选取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2158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Jing D. Dai Electric vehicle (ev)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with charging stations optimumally sited
CN104573872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山西国科节能有限公司 工业园住宅区电网节能降耗电站选址法
CN105046368A (zh) * 2015-08-11 2015-11-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变电站主变容量和最优站址选取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醒 等: "设施选址问题中的基础模型与求解方法比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越: "500KV变电所选址方案比较研究",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5377A (zh) * 2017-09-20 2018-02-0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多源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CN110503227A (zh) * 2018-05-18 2019-11-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的配置优化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1130B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Methodology that improves water utilization and hydropower generation without increasing flood risk in mega cascade reservoirs
CN104239556B (zh) 基于密度聚类的自适应轨迹预测方法
CN113886752A (zh) 计算碳排放强度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177395B (zh) 一种基于社会期望的智能配电网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方法
CN103559561A (zh) 一种光伏电站辐照度的超短期预测方法
CN107276069A (zh) 一种地区电网居民温控负荷的近似聚合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9544006A (zh) 一种评价电动汽车充电站经济效益的方法
CN110245811A (zh) 一种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7590568A (zh) 一种基于空间细分的精细化负荷预测方法
CN103996147A (zh) 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
CN105760963A (zh) 一种旅游区居民生活用电的预测方法
CN103390253A (zh) 一种电网节能降损增量能效测评方法
Liu et al. A systems dynamic model of a coal-based city with multiple adaptive scenarios: A case study of Ordos, China
CN106557843A (zh) 一种用能需求预测方法
CN106651130A (zh) 一种能源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CN103150605B (zh) 电网规划辅助系统
CN102097802A (zh) 电能管理系统和电能管理方法
CN107423912A (zh) 一种基于人员变动网格动态划分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26649B (zh) 一种基于母线负荷预测改进的省级电网发电调度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Cycle-life-aware optimal sizing of grid-sid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Cheng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Suzhou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Malandra et al. Smart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controller (smartDESC)
CN109426901A (zh) 一种中长期用电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7333278A (zh) 一种公众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可视化实现方法
CN102708519A (zh) 一种基于自由搜索算法的变电站优化选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