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7065B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47065B CN106647065B CN201710147519.6A CN201710147519A CN106647065B CN 106647065 B CN106647065 B CN 106647065B CN 201710147519 A CN201710147519 A CN 201710147519A CN 106647065 B CN106647065 B CN 1066470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electrode
- display panel
- underlay substrate
- common electrode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靠近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共通电极,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靠近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可动电极,共通电极的材质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且共通电极与可动电极形成光学谐振腔;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移动,以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本申请提高了显示面板对光线的利用率,本申请用于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其中,透明显示装置由于能够在透明的状态下显示图像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关技术中,透明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透明显示面板和光源模组,光源模组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的侧面。光源模组包括光源和反射片,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反射片的作用下被反射至透明显示面板的一侧。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液晶和两个偏光片。在阵列基板中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部分液晶发生偏转,透明显示面板中发生液晶偏转的区域在偏光片的作用下,允许射入透明显示面板一侧的光线从另一侧射出,未发生液晶偏转的区域在偏光片的作用下,禁止射入透明显示面板一侧的光线从另一侧射出。且在光线射出透明显示面板前,需要经过彩膜基板,在彩膜基板的作用下,光线中的彩色光线从透明显示面板射出,从而使得透明显示面板显示图像。进一步的,由于光源模组并未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的一侧,因此,位于透明显示面板的另一侧的用户能够透过该未发生液晶偏转的区域看到显示面板一侧的景象,实现该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
由于相关技术中,光源发出的光线需要经过两个偏光片,且在经过偏光片时光线会发生较多的损耗,因此,透明显示面板对光线的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
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共通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可动电极,所述共通电极的材质和所述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
在所述共通电极和所述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所述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共通电极的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所述可动电极上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两个连接电极,所述可动电极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电极上。
可选的,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共通电极靠近所述可动电极的表面的像素绝缘块,所述像素绝缘块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且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中存在至少两个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可动电极包括:叠加的可伸缩树脂膜基材和碳纳米管层,且所述可伸缩树脂膜基材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设置。
可选的,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可动电极和所述共通电极的隔垫绝缘块。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任意两个所述像素单元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间隔绝缘块。
可选的,所述共通电极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铝膜;
所述可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铝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
向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可动电极输入第二电压,使得所述可动电极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共通电极的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改变所述可动电极上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改变从所述像素单元射出的光线的波长和亮度。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背光源,
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三衬底基板,所述第三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依次设置有透明阳极、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层和透明阴极。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且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共通电极与可动电极形成光学谐振腔。由于构成光学谐振腔的两个反射面的距离,与从该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关,且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向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该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发出相应颜色和相应亮度的光,得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由于该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偏光片,因此,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前提下,减少光的损耗,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可动电极和对应的共通电极形成的光学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谐振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晶体管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动电极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动电极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
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之间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A,像素单元A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01靠近第二衬底基板02的表面上的共通电极03,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0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01上的可动电极04,共通电极03的材质和可动电极04的材质均可以为透明反光材质;在共通电极03和可动电极04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04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共通电极03的方向移动,以改变可动电极04与共通电极03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04上与共通电极03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且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共通电极与可动电极形成光学谐振腔。由于构成光学谐振腔的两个反射面的距离,与从该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关,且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向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该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发出相应颜色和相应亮度的光,得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由于该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偏光片,因此,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前提下,减少光的损耗,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像素单元A中的共通电极03均可以为块状电极,且多个像素单元A中的共通电极03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如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在需要向多个共通电极03施加电压时,可以直接向一个共通电极03施加电压即可以实现向多个共通电极03施加电压。实际应用中,第一衬底基板上可以形成有平板电极,且该平板电极可以包括每个像素单元A中的共通电极03,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均为加载电压时,图1中的多个可动电极04与共通电极03不接触,且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在加载电压时,可动电极能够朝靠近或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二衬底基板发生相对运动。示例的,图1中的可动电极04可以通过支撑物(图1中未示出)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02上,或者通过电磁力悬浮在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之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可动电极和对应的共通电极形成的光学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均为透明反射材质,因此,光线均能够穿过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并进入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之间。且由于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均能够反射光线,所以,进入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之间的光线会在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的表面进行反射,光线在每次反射的过程中都有部分光线从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形成的光学谐振腔内透出。示例的,由于光线具有干涉现象,当光线在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之间反射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彼此抵消,而另一部分波长的光线会被加强并射出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形成的光学谐振腔。需要说明的是,被加强并射出的光线的波长与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关,也即是,在需要改变从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颜色时,可以通过改变光学谐振腔中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的距离实现。
另外,为了提高显示面板对光线的利用率,可以在每个共通电极03靠近第二衬底基板02的表面设置第一铝膜P1,在每个可动电极04靠近第一衬底基板01的表面设置第二铝膜P2。从而增多光线在光学谐振腔中反射的次数,提高从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亮度。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谐振腔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共通电极03与可动电极04相距400纳米(英文:nanometer;简称:nm)时,射入光学谐振腔内的红光能够从光学谐振腔中射出;当共通电极03与可动电极04相距300纳米时,射入光学谐振腔内的绿光能够从光学谐振腔中射出;当共通电极03与可动电极04相距160纳米时,射入光学谐振腔内的蓝光能够从光学谐振腔中射出;当共通电极03与可动电极04相距600纳米时,射入光学谐振腔内的红外光能够从光学谐振腔中射出;当共通电极03与可动电极04相距60纳米时,射入光学谐振腔中的紫外光能够从光学谐振腔中射出。因此,在需要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彩色图像时,可以分别向多个可动电极施加三种电压,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中,一部分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相距400纳米,一部分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相距300纳米,一部分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相距160纳米,从而使得显示面板能够发出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光。在无需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可以控制每个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相距60纳米或者600纳米,使得显示面板发出人眼无法看到的紫外光或者红外光,此时,人眼的视线可以穿过显示面板,看到显示面板背面的景象,也即此时显示面板为透明的。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每个像素单元A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02上的两个连接电极05,该像素单元A中的可动电极04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连接电极05上。也即是,可动电极04的两端均搭接在两个连接电极05上,可动电极04通过两个连接电极05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02上,且每个可动电极04与第二衬底基板02不接触,在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上的电压的作用下,可动电极04能够朝靠近或远离对应的共通电极03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向每个可动电极施加电压。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晶体管分布示意图,请结合图4和图5,第二衬底基板02上可以设置有多条数据线C和多条栅线D,多条数据线C和多条栅线D交叉围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内设置有一个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B,且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B与连接电极05相连接(图4和图5中均未示出该连接关系),且可动电极04与薄膜晶体管B不接触。
由于可动电极04并未与第二衬底基板02以及薄膜晶体管B均不接触,因此,在可动电极04需要向靠近对应的共通电极运动时,可动电极04不会受到第二衬底基板02和薄膜晶体管B的牵绊,可动电极04更不会带动薄膜晶体管B运动使得薄膜晶体管B从第二衬底基板02上脱落。示例的,可动电极04可以与薄膜晶体管B中的绝缘层不接触。
在需要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可以向共通电极输入电压。然后,依次向每条栅线输入开启电压,逐行开启每行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并通过数据线和每个薄膜晶体管向可动电极输入电压,进而使得可动电极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电压差的作用下运动。
请继续参考图4,每个共通电极03上均可以设置有一个像素绝缘块06,每个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上设置的像素绝缘块06不接触,像素绝缘块06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材质。当多个可动电极04中的某一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上的像素绝缘块06相接触时,射入每个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之间的光线中的可见光,能够从显示面板射出。示例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在多个共通电极03上的多个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可以包括:400纳米、300纳米和160纳米,在未向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施加电压时,每个可动电极04朝向对应的共通电极03的表面,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朝向该可动电极04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为600纳米。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动电极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未向可动电极04施加电压或者向可动电极施加较低的电压时,可动电极04处于初始的状态,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的距离为600纳米,此时的显示面板处于透明状态。当向可动电极04施加高压时,由于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之间设置有像素绝缘块06,因此,在向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施加电压后,可动电极04与像素绝缘块06接触,且由于像素绝缘块06的存在,无论可动电极04如何运动,可动电极04与共通电极03的最小距离为该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另外,由于每个可动电极04和对应的共通电极03之间设置有一个像素绝缘块,因此,无论可动电极04怎样运动,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均不会短路。
当可动电极04与该共通电极03的距离为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时,从该可动电极04和该共通电极03形成的光学谐振腔中射出的光线为:该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对应颜色的光线。
当可动电极04与共通电极03之间的电压差越大时,可动电极04与像素绝缘块06的接触面积越大,此时,可动电极04上与共通电极03的间距为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也即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越大,从该可动电极04与该共通电极03形成的光学谐振腔中射出的该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对应颜色的光就越多,显示面板上该可动电极04所在区域的亮度就越高。当可动电极04与共通电极03之间的电压差越小时,可动电极04与像素绝缘块06的接触面积越小,此时,可动电极04上与共通电极03的间距为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也即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越小,从该可动电极04与该共通电极03形成的光学谐振腔中射出的该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对应颜色的光就越少,显示面板上该可动电极04所在区域的亮度就越低。也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可动电极与像素绝缘块的接触面积,改变可动电极在显示面板上所在区域的亮度,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灰阶显示。
可选的,多个像素单元中可以存在至少两个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不同,也即在向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施加电压后,可动电极与像素绝缘块接触,由于多个像素单元中存在至少两个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不同,因此,多个像素单元中能够发出至少两种颜色的光,从而丰富了显示面板上像素单元发出光的颜色。
示例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组,每个像素单元组可以包括三个像素单元,且该三个像素单元中像素绝缘块的厚度可以分别为400纳米、300纳米和160纳米,从而使得该三个像素单元中的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加载电压后,三个像素单元能够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进一步丰富了显示面板上像素单元发出光的颜色,实现显示面板的彩色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可动电极04可以包括:叠加的可伸缩树脂膜基材和碳纳米管层(具有较大宽高比),且可伸缩树脂膜基材靠近第二衬底基板设置。也即,可伸缩树脂膜基材搭接在两个连接电极上,碳纳米管层覆盖在可伸缩树脂膜基材上。示例的,可动电极中的碳纳米管层是一种透明、导电、反光且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材质;且为了防止碳纳米管层在使用的过程中断裂,在碳纳米管层下可以设置有可伸缩树脂膜基材。
请继续参考图4,为了对可动电极04和共通电极03进行支撑,每个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之间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每个可动电极04与对应的共通电极03的隔垫绝缘块07。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还可以在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之间,任意两个相邻的可动电极之间的位置设置间隔绝缘块08,该间隔绝缘块08可以起到类似液晶显示面板中黑矩阵的作用。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动电极的状态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具有800*480像素(也称WVGA)的4.5英尺(英文:inch)的显示面板中,可动电极04在未拉伸时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可动电极04的宽度L可以为40.8微米(简称:μm)。当可动电极在可动电极以及对应的共通电极上的电压在作用下拉伸时,可动电极04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可动电极04被拉长了△L,可动电极被拉高了H=440纳米(假设此时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为160纳米),假设可动电极伸展后极限位置处的角度γ=30度,ΔL=2*(Y-X)=2*(H/cosγ-H*tanγ)=512.7nm,该可动电极04的伸展比率为512.7nm/40.8μm=1.26%,也即,可动电极04的拉伸程度较小,可动电极04不会发生断裂。
示例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微机电系统(英文: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简称:MEMS)技术制成。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并未设置有液晶层、彩色膜层和偏光片,显示面板的光利用率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共通电极、可动电极、像素绝缘块、连接电极以及隔垫绝缘块。可选的,每个像素单元还可以不包括像素绝缘块,并且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一种颜色的色阻层(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或蓝色色阻层),在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均未加载电压时,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大于或等于600纳米,在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加载电压并且相互接触时,光线能够穿过可动电极和共通电极从而射出显示面板,且在色阻层的作用下,色阻层允许穿过的颜色的光线才能够射出显示面板,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每个像素区域发出该像素区域内色阻层允许穿过的颜色的光。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且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共通电极与可动电极形成光学谐振腔。由于构成光学谐振腔的两个反射面的距离,与从该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关,且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向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该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发出相应颜色和相应亮度的光,得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由于该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偏光片,因此,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前提下,减少光的损耗,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用于制造如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如图8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共通电极。
如图9所示,在执行步骤801时,可以首先在第一衬底基板01上形成透明导电材质层,该透明导电材质层可以为氧化铟锡。然后可以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对该透明导电材质层进行处理,得到如图9所示的多个共通电极03。示例地,可以采用涂覆、磁控溅射、热蒸发或者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英文: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ECVD)等方法在第一衬底基板上沉积透明导电材质层,该一次构图工艺可以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和光刻胶剥离,因此,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对透明导电材质层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在透明导电材质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采用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完全曝光区和非曝光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进行处理,使完全曝光区的光刻胶被去除,非曝光区的光刻胶保留,之后对完全曝光区在透明导电材质层上的对应区域进行刻蚀,刻蚀完毕后剥离非曝光区的光刻胶即可得到多个共通电极。
可选的,该多个共通电极也可以不为图9所示的多个电极块,而是第一衬底基板上可以形成有透明导电材质层,该透明导电材质层可以包括该多个共通电极。也即在形成透明导电材质层后,可以无需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对该透明导电材质层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801之后,还可以在每个共通电极上形成一个如图10所示的像素绝缘块06。示例的,设置在多个共通电极03上的多个像素绝缘块06的厚度可以包括:400纳米、300纳米和160纳米。
步骤802、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支撑结构。
如图11所示,在执行步骤802前,可以在第二衬底基板02上形成多条栅线(图11中未示出)、多条数据线(图11中未示出)和多个薄膜晶体管B。在执行步骤802时,如图12所示,可以首先在多个薄膜晶体管B上形成支撑结构F,示例的,支撑结构F的材质可以为光刻胶。
步骤803、在形成有多个支撑结构的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连接电极和可动电极。
如图13所示,在执行步骤803时,可以在形成有支撑结构F的第二衬底基板02上形成多个连接电极05和多个可动电极04,且每两个连接电极05和两端搭接在两个连接电极上的一个可动电极04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此时可动电极04与支撑结构F相接触。示例的,每个支撑结构上均形成有一个可动电极。
步骤804、去除第二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支撑结构。
如图14所示,在执行步骤804时,可以将可动电极04下方的支撑结构去除,示例的,当支撑结构的材质为光刻胶时,可以通过显影的方式去除支撑结构。此时,可动电极04与支撑结构下方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二衬底基板均不接触。
步骤805、将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相对设置。
最后,可以将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相对设置,得到如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在将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相对设置后,多个共通电极和第二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可动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共通电极的材质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且多个共通电极与多个可动电极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可动电极和对应的共通电极在加载电压后,每个可动电极均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对应的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相对设置之前,还可以在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二衬底基板02之间,每个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每个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的隔垫绝缘块,以及在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任意两个相邻的可动电极之间的位置还设置间隔绝缘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且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共通电极与可动电极形成光学谐振腔。由于构成光学谐振腔的两个反射面的距离,与从该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关,且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向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该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发出相应颜色和相应亮度的光,得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由于该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偏光片,因此,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前提下,减少光的损耗,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控制如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如图15所示,该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401、向像素单元中的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
示例的,可以持续的向每个像素单元中的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当该多个共通电极相连接时,可以仅仅向一个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就可以实现向多个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当该多个共通电极并未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分别向每个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
步骤1402、向像素单元中的可动电极输入第二电压,使得可动电极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移动,以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改变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改变从像素单元射出的光线的波长和亮度。
在步骤1402中可以向每个像素单元中的可动电极输入第二电压,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像素单元中的可动电极被输入的第二电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的,可以通过第二衬底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向可动电极输入第二电压,如,依次向每个栅线输入开启电压,将多行薄膜晶体管逐行打开,并通过数据线向每个薄膜晶体管输入第二电压,使得每个薄膜晶体管向第二电压输入至该薄膜晶体管相连接的可动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控制显示面板上可动电极所在区域发光时,该第一电压可以与第二电压为相反极性的电压,使得可动电极向靠近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在需要控制显示面板上可动电极所在区域不发光时,该第一电压可以与第二电压为同极性的电压,使得可动电极向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
示例的,当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时,显示面板上该可动电极所在区域发出的光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当可动电极中与共通电极上设置的像素绝缘块的接触面积不同时,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也即像素绝缘块的厚度)的区域的面积不同,显示面板上该可动电极所在区域发出的光的亮度也会发生变化。也即,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向可动电极和对应的共通电极施加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显示面板上该可动电极所在区域发出的光的颜色;通过改变向可动电极和对应的共通电极施加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上设置的像素绝缘块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变显示面板上该可动电极所在区域发出光的亮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中,通过向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的电压,使得可动电极向靠近或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调整可动电极与对应的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该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发出相应颜色和相应亮度的光,得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由于该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偏光片,因此,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前提下,减少光的损耗,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图1或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非透明的背光源,非透明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入显示面板内的多个光学谐振腔,此时的显示装置并非透明显示装置。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不设置有背光源,环境中的光线可以射入显示面板内的多个光学谐振腔,此时的显示装置为透明显示装置。再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透明的背光源,透明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入显示面板内的多个光学谐振腔,此时的显示装置为透明显示装置。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透明显示装置,该透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和多个透明区域,且多个透明区域穿插在多个像素区域中。在该透明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每个像素区域能够发出彩色的光线,此时像素区域为非透明的状态,而透明区域为透明的状态,人眼能够透过透明区域看到透明显示装置背后的物体。且当透明区域在显示面板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度越高。但是,由于显示面板包括透明区域,使得显示面板所显示的亮度较低,这就需要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来提升透明显示装置的整体亮度,这无疑会大大地提升了透明显示装置的功耗。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在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对光线的利用率较高,因此,背光源无需耗费较多能量发出较强的背光显示面板就可以正常显示,所以,降低了整个显示装置的功耗,极大地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可选的,当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透明的背光源E时,如图16所示,该背光源E可以包括第三衬底基板09,第三衬底基板09可以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三衬底基板09靠近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可以依次设置有透明阳极010、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层011和透明阴极012。
在需要控制背光源发光时,可以向透明阳极和透明阴极输入电压,使得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层在透明阳极和透明阴极的上电压的作用下发光。示例的,可以通过柔性线路板(英文: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向背光源中的透明阳极和透明阴极施加电压。由于该背光源E采用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层发光,背光源的尺寸及重量均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较轻薄。且由于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均为透明的,因此显示装置为透明的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且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共通电极与可动电极形成光学谐振腔。由于构成光学谐振腔的两个反射面的距离,与从该光学谐振腔射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关,且在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共通电极的方向运动,因此,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向共通电极和可动电极上的电压,改变可动电极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可动电极上与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该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发出相应颜色和相应亮度的光,得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由于该显示面板中并不包括偏光片,因此,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前提下,减少光的损耗,提高了对光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以及显示装置实施例均可以互相参考,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
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共通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可动电极,所述共通电极的材质和所述可动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反光材质;
在所述共通电极和所述可动电极加载电压后,所述可动电极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共通电极的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所述可动电极上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所述可动电极包括:叠加的可伸缩树脂膜基材和碳纳米管层,且所述可伸缩树脂膜基材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的两个连接电极,所述可动电极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共通电极靠近所述可动电极的表面的像素绝缘块,所述像素绝缘块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且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中存在至少两个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绝缘块的厚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可动电极和所述共通电极的隔垫绝缘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任意两个所述像素单元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间隔绝缘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通电极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铝膜;
所述可动电极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铝膜。
7.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共通电极输入第一电压;
向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可动电极输入第二电压,使得所述可动电极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共通电极的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以及改变所述可动电极上与所述共通电极的间距为预设间距的区域的面积,从而改变从所述像素单元射出的光线的波长和亮度。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背光源,
所述背光源包括第三衬底基板,所述第三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表面依次设置有透明阳极、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层和透明阴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47519.6A CN106647065B (zh) | 2017-03-13 | 2017-03-13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47519.6A CN106647065B (zh) | 2017-03-13 | 2017-03-13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47065A CN106647065A (zh) | 2017-05-10 |
CN106647065B true CN106647065B (zh) | 2019-08-02 |
Family
ID=5884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4751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47065B (zh) | 2017-03-13 | 2017-03-13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470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7915A (zh) * | 2017-05-17 | 2017-09-15 | 杭州元色科技有限公司 | 环境光干涉式彩色透明显示模块及透明显示方法 |
CN107331693B (zh) | 2017-08-31 | 2022-06-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709695B (zh) * | 2019-01-10 | 2021-12-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656075B (zh) | 2019-01-11 | 2020-04-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子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969010B (zh) * | 2020-08-07 | 2022-10-2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333674B (zh) * | 2021-12-30 | 2023-12-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反射型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6344A (zh) * | 2007-03-21 | 2010-01-27 | 高通Mems科技公司 | 微机电系统腔涂层及方法 |
CN105629556A (zh) * | 2016-01-06 | 2016-06-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阀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9837A1 (en) * | 2003-06-04 | 2007-05-17 | Ralph Kurt | System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system |
US7564612B2 (en) * | 2004-09-27 | 2009-07-21 | Idc, Llc | Photonic MEMS and structures |
US20130057558A1 (en) * | 2011-09-07 | 2013-03-07 |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 Mechanical lay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CN109990926A (zh) * | 2013-11-28 | 2019-07-09 |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 感测片及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
CN105911689B (zh) * | 2016-06-08 | 2018-09-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03-13 CN CN201710147519.6A patent/CN1066470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6344A (zh) * | 2007-03-21 | 2010-01-27 | 高通Mems科技公司 | 微机电系统腔涂层及方法 |
CN105629556A (zh) * | 2016-01-06 | 2016-06-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阀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47065A (zh) | 2017-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47065B (zh) |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1566433B1 (ko) | 표시 장치 | |
US8664021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7800100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bead laye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816867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150155340A1 (en) | Dual-mode pixels including emissive and reflective devices, and dual-mode display using the pixels | |
JP2002198184A (ja) | 発光型表示素子 | |
TW200411314A (en) | Optical interference type pan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8698170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spacer between two substrates | |
US20200241368A1 (en) | Privacy protection component and adjusting metho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80088429A1 (en) | Color Electronic Pap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WO2018228047A1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20160004067A1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957877A (zh) | 透镜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和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 |
CN102236224A (zh) |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和显示器 | |
US8379284B2 (en) | Micro shutte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9143649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5629556B (zh) | 光阀及显示装置 | |
US9164276B2 (en) | Micro 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micro 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 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 |
WO2018082318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9164278B2 (en) | Micro-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micro-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optical switching device | |
CN115576124A (zh) |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236811A (zh) | 一种反射型电致变色材料、显示装置、制作及驱动方法 | |
WO2007077644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557766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고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