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6723A -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6723A
CN106646723A CN201611205602.6A CN201611205602A CN106646723A CN 106646723 A CN106646723 A CN 106646723A CN 201611205602 A CN201611205602 A CN 201611205602A CN 106646723 A CN106646723 A CN 106646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conducting part
light
dazzling screen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56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飞翔
吕跃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56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67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6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67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其中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的配合,可以改变光线的传导方向,无须使用侧发光灯作为光源,从而解决了现有光线传导组件以侧发光灯作为光源而存在的需要占用FPC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在触控屏上设置丝印虚拟按键,并设置光线传导组件以清楚显示丝印虚拟按键所处的位置,便于用户识别与操控。现有导光组件普遍采用侧发光灯作为光源,侧发光灯需要贴片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性线路板),再通过连接器连通至主板以实现侧发光灯的导通。侧发光灯及连接器需要大面积占用FPC,有可能影响射频天线性能。可见,现有移动终端的光线传导组件存在需要占用FPC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光线传导组件以侧发光灯作为光源而存在的需要占用FPC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线传导组件,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光线传导部件,所述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设置有一透光区域,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相贴合,除所述透光区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完全覆盖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光线传导组件,所述光线传导组件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光线传导部件,所述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设置有一透光区域,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相贴合,除所述透光区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完全覆盖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间。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的配合,可以改变光线的传导方向,无须使用侧发光灯作为光源,从而解决了现有光线传导组件以侧发光灯作为光源而存在的需要占用FPC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导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导组件的结构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导组件的结构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线传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线传导组件,包括光源1、第一遮光片2以及光线传导部件。
其中,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3及第二传导部4,第一传导部3与第二传导部4为一体成型设置,具体的,可以是一体式注塑成型。第一传导部3及第二传导部4均由透光材料构成,例如,该透光材料可以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以是透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
其中,第一传导部3设置有第一入射面31及光学微结构32,第二传导部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41及第二平面42;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用于入射光线,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平行,且位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之间。
其中,第一遮光片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21及第四平面22,第一遮光片2上设置有一透光区域23,光源1与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相对设置,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相贴合,除透光区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完全覆盖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
具体的,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与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可以设置于光线传导部件的同一侧,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可以与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相对设置,并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至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的距离;光源1可以是正发光灯,光源1发出的光线可以垂直于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直线传播。
具体的,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可以是对第一传导部3的表面做微小凹凸处理而形成的具有光学性能的结构,也可以是由至少一个棱镜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具有光学性能的结构。
具体的,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可以自带胶粘层,以将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进行粘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线传导组件可以配合移动终端上的虚拟按键而设置,使虚拟按键产生透光效果。其工作原理具体为:光源1发出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入射面31并于第一传导部3中传导,当光线传导至光学微结构32时,光线被光学微结构32的光学结构进行多次反射、偏折,形成与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且位于第一平面41与第二平面42之间的出射光线,该出射光线在第二传导部4中传导。由于第二传导部4被第一遮光片2覆盖,形成了只有透光区域23被点亮的视觉效果。由于光学微结构32可以将光源1发出光线的传导方向进行改变,因此,上述光线传导组件不仅可以使用正发光光源直接设置于主板上,而且光源装贴于主板上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
相比于现有光线传导组件使用侧发光光源,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线传导组件不再需要占用FPC空间,且不需要使用连接器将光源连接至主板上,大大节省了空间,简化了工艺,避免了占用FPC空间而可能存在的影响射频天线性能的问题。
可选的,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设置有M个凹点,凹点用于将光线向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扩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具体的,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上的凹点设置于与透光区域23相对的区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设置多个凹点,例如,在第二传导部4成型时利用机械加工直接在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或者,更具体的,第二平面42中与透光区域23相对的区域)上成型凹点。这些凹点可以作为光线的扩散点,将光线向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或者,更具体的,向透光区域23)扩散。这样,可以适度提高光线传导组件的透光效果。
可选的,光线传导组件还包括第二遮光片5,第二遮光片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平面51及第六平面52,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相贴合,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完全覆盖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的光可能反串至移动终端的其它部位而透出,光线传导部件还可以包括第二遮光片5,用来阻挡光线从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
可选的,除透光区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盖有黑色吸光层,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盖有白色反光层。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片2及第二遮光片5可以根据黑色吸光的原理,将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盖黑色吸光层;另外,根据白色反光的原理,将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盖白色反光层。这样,可以使光线聚集于第二传导部4内,尽量避免光线被第一遮光片2或第二遮光片5吸收,不仅提高遮光片的遮光效果,还能提高光线从透光区域23透出的亮度。
可选的,透光区域23为一通孔。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透光区域23设置为一通孔,提高光线从透光区域23透出的亮度。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3,图2至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线传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至图3所示,光线传导组件,包括光源1、第一遮光片2以及光线传导部件。
其中,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3及第二传导部4,第一传导部3与第二传导部4为分体设置,第一传导部3及第二传导部4均由透光材料构成。两者可以使用不同的透光材料,例如,第一传导部3所使用的透光材料可以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第二传导部4使用的透光材料可以是透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两者还可以使用相同的透光材料。
其中,第一传导部3设置有第一入射面31、光学微结构32及出射面33,第一传导部3的出射面33与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互相垂直;第二传导部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41、第二平面42及第二入射面43,第一传导部3的出射面33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入射面43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用于入射光线;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平行,且位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之间;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偏折的光线经第一传导部3的出射面33射出第一传导部3,最后经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入射面43进入第二传导部4。
其中,第一遮光片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21及第四平面22,第一遮光片2上设置有一透光区域23,光源1与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相对设置,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相贴合,除透光区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完全覆盖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
具体的,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与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可以设置于光线传导部件的同一侧,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可以与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相对设置,并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至第一传导部3的第一入射面3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的距离;光源1可以是正发光灯,光源1发出的光线可以垂直于第一入射面31直线传播。
具体的,第一传导部3的光学微结构32可以是对第一传导部3的表面做微小凹凸处理而形成的具有光学性能的结构,也可以是由至少一个棱镜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具有光学性能的结构。
具体的,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可以自带胶粘层,以将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进行粘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线传导组件可以配合移动终端上的虚拟按键而设置,使虚拟按键产生透光效果。其工作原理具体为:光源1发出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入射面31并于第一传导部3中传导,当光线传导至光学微结构32时,光线被光学微结构32的光学结构进行多次反射、偏折,形成与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且位于第一平面41与第二平面42之间的出射光线,该出射光线在第二传导部4中传导。由于第二传导部4被第一遮光片2覆盖,形成了只有透光区域23被点亮的视觉效果。由于光学微结构32可以将光源1发出光线的传导方向进行改变,因此,上述光线传导组件不仅可以使用正发光光源直接设置于主板上,而且光源装贴于主板上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
相比于现有光线传导组件使用侧发光光源,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线传导组件不再需要占用FPC空间,且不需要使用连接器将光源连接至主板上,大大节省了空间,简化了工艺,避免了占用FPC空间而可能存在的影响射频天线性能的问题。
可选的,第二传导部4设置有装配孔44,第一传导部3嵌于装配孔44与第二传导部4连接。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第一传导部3与第二传导部4可以为分体设置,可以在第二传导部4设置装配孔44,第一传导部3嵌于装配孔44与第二传导部4连接。这样,可以提高第一传导部3与第二传导部4之间的配合精确度,提高光学效果。
可选的,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设置有M个凹点,凹点用于将光线向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扩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具体的,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上的凹点设置于与透光区域23相对的区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设置多个凹点,例如,在第二传导部4成型时利用机械加工直接在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或者,更具体的,第二平面42中与透光区域23相对的区域)上成型凹点。这些凹点可以作为光线的扩散点,将光线向第二传导部4的第一平面41(或者,更具体的,向透光区域23)扩散。这样,可以适度提高光线传导组件的透光效果。
可选的,光线传导组件还包括第二遮光片5,第二遮光片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平面51及第六平面52,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与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相贴合,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完全覆盖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的光可能反串至移动终端的其它部位而透出,光线传导部件还可以包括第二遮光片5,用来阻挡光线从第二传导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
可选的,除透光区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盖有黑色吸光层,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盖有白色反光层。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片2及第二遮光片5可以根据黑色吸光的原理,将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盖黑色吸光层;另外,根据白色反光的原理,将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盖白色反光层。这样,可以使光线聚集于第二传导部4内,尽量避免光线被第一遮光片2或第二遮光片5吸收,不仅提高遮光片的遮光效果,还能提高光线从透光区域23透出的亮度。
可选的,透光区域23为一通孔。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透光区域23设置为一通孔,提高光线从透光区域23透出的亮度。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4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410、存储器420、输入单元430、显示单元440、处理器450、音频电路460、通信模块470、电源480及光线传导组件490。
其中,输入单元4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4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4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431。触控面板4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4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4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450,并能接收处理器45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431。除了触控面板431,输入单元4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432,其他输入设备4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光线传导组件490可以与输入单元430的触控面板431连接,以实现触控面板431特定区域的点亮功能。
其中,光线传导组件490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光线传导部件;所述光线传导部件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设置有一透光区域,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相贴合,除所述透光区域之外,所述第四平面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为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为分体设置,所述第一传导部还包括出射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出射面与第一入射面互相垂直,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出射面用于出射经所述光学微结构偏折的光线;所述第二传导部还包括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出射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入射面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导部设置有装配孔,所述第一传导部嵌于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第二传导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上设置有M个凹点,所述凹点用于将光线向所述第一平面扩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由N个棱镜组合而成,其中,N大于或者等于1。
可选的,所述光线传导组件还包括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平面及第六平面,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完全覆盖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
可选的,除所述透光区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三平面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六平面覆盖有黑色吸光层,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覆盖有白色反光层。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上的凹点设置于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透光区域为一通孔。
其中,显示单元4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400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540可包括显示面板4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441。
应注意,触控面板4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4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45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45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450是移动终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4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4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4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45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的光线传导组件不再需要占用FPC空间,且不需要使用连接器将光源连接至主板上,大大节省了移动终端可用空间,简化了移动终端装配工艺,避免了占用移动终端的FPC空间而可能存在的影响射频天线性能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导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一传导部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均由透光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传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线,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线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为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为分体设置,所述第一传导部还包括出射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出射面与第一入射面互相垂直,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出射面用于出射经所述光学微结构偏折的光线;所述第二传导部还包括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出射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入射面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线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部设置有装配孔,所述第一传导部嵌于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第二传导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线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上设置有M个凹点,所述凹点用于将光线向所述第一平面扩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线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部的光学微结构由N个棱镜组合而成,其中,N大于或者等于1。
7.一种光线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线传导部件,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设置有一透光区域,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传导部的第一入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相贴合,除所述透光区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完全覆盖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线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导组件还包括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平面及第六平面,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完全覆盖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线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除所述透光区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三平面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六平面覆盖有黑色吸光层,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覆盖有白色反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线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部的第二平面上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设置有Y个凹点,所述凹点用于将光线向所述第一平面扩散,其中,Y大于或者等于1。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线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为一通孔。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线传导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CN201611205602.6A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6467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5602.6A CN106646723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5602.6A CN106646723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6723A true CN106646723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2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5602.6A Pending CN106646723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67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9296A (zh) * 2018-03-21 2018-1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4304U (zh) * 2010-09-26 2011-05-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可控背光源
CN102812424A (zh) * 2010-03-24 2012-12-05 内奥诺德公司 用于基于光的触摸屏的透镜系统
CN103208235A (zh) * 2012-01-16 2013-07-1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CN203788263U (zh) * 2014-01-10 2014-08-20 惠州天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开关面板的导光结构
CN105204109A (zh) * 2015-10-26 2015-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US20160198560A1 (en) * 2015-01-07 2016-07-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2424A (zh) * 2010-03-24 2012-12-05 内奥诺德公司 用于基于光的触摸屏的透镜系统
CN201844304U (zh) * 2010-09-26 2011-05-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可控背光源
CN103208235A (zh) * 2012-01-16 2013-07-1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层发光图案的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CN203788263U (zh) * 2014-01-10 2014-08-20 惠州天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开关面板的导光结构
US20160198560A1 (en) * 2015-01-07 2016-07-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5204109A (zh) * 2015-10-26 2015-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9296A (zh) * 2018-03-21 2018-1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9179171A1 (en) * 2018-03-21 2019-09-2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628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603766A (zh) 一种补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Hodges et al. ThinSight: versatile multi-touch sensing for thin form-factor displays
JP5874625B2 (ja) 入力装置、入力操作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子機器
EP3373119B1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03052286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7040628B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40132854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8424471U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30314377A1 (en) Optical touch sensor apparatus
CN107621712A (zh) 一种液晶屏模组及显示终端
US20140085860A1 (en) Light guide module for keypad
CN107479126A (zh) 显示屏、显示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201911012A (zh) 指紋辨識觸控屏
US9542018B2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RU2619204C2 (ru) Тонкая ito-пленка 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1131925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444980B (zh) 终端前盖及移动终端
CN106646723A (zh) 一种光线传导部件、光线传导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807418B (zh) 电子设备
CN107026668A (zh) 一种卡托组件、卡托及移动终端
CN106961791B (zh) 一种模块化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095066A (zh) 电子设备
CN207134273U (zh) 发光键盘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7940403A (zh) 一种灯罩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7

Address after: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Applicant after: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Wew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branch

Address before: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Applicant befor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