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0140B -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0140B
CN106630140B CN201710144921.9A CN201710144921A CN106630140B CN 106630140 B CN106630140 B CN 106630140B CN 201710144921 A CN201710144921 A CN 201710144921A CN 106630140 B CN106630140 B CN 106630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ource
enrichment
source
organic carbon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49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30140A (zh
Inventor
刘和
刘宏波
王玲
符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449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30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30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0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30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0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53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6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0Solids, e.g. total solids [T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or volatile solids [V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6Sludge reduction, e.g. by ly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应用该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将活性污泥吸附和自生动态膜分离技术结合,应用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前端,实现了污水有机碳源的源头富集与回收。富集、分离后的污水碳源可作为资源回收,减少了剩余污泥的产生;自生动态膜分离取代重力沉淀分离或离心分离,减少了能耗和投资成本,避免了传统碳源回收工艺的碳源再释放问题。本发明的装置运行稳定以后,出水中SS趋于零,实现了污水与碳源的分离,碳源的回收率达到80%左右,为后续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气体或固体去除,尤其是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由微生物降解成二氧化碳,氨,最终以氮气的形式排掉,除此之外,剩余污泥中的磷酸盐的含量也不可小视。因此,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式并不是基于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不仅没有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回收,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一种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分离出来,并进行高附加值转化(如发酵产沼气、制备有机酸等)的装置和方法,对于简化工艺污水处理工艺,节省投资成本与运行费用,实现了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膜组件,搅拌驱动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设置在反应器主体顶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叶轮和转子,搅拌轴为中空的管道,设置于反应器主体的中轴线上,一端插入搅拌驱动装置内部并用螺丝固定,另一端贯穿旋入转子内并固定;搅拌叶轮设置在搅拌轴上,转子固定在发明器主体底部;所述膜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无纺布膜,支撑组件呈中空的圆柱状双层框架结构,外层框架和内层框架之间设置空腔,空腔内部设置管道并与搅拌轴通过管道连接;支撑组件外部由无纺布膜包裹。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驱动装置为电机,还与搅拌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搅拌调节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旋转阀,通过调节旋转阀控制搅拌驱动装置的转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器主体呈圆筒状,顶部设置顶盖,底部封底;顶盖上方固定有搅拌驱动装置和搅拌调节装置,使三者形成一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顶盖还设置排气口。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器主体设置进水管、排泥管和取样口;所述进水管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侧壁靠近顶端1/6~1/3处,所述排泥管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侧壁的底部区域;所述取样口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器主体底部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中轴线位置,与搅拌轴通过管道连接,出水依次经过搅拌轴、转子、并从安装在反应器底部的出水管流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叶轮有至少一对,数量为≥2对时在搅拌轴上平行设置,并使膜组件位于两对搅拌叶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在底部设置万向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应用所述装置,加入污水和活性污泥,控制运行温度为0-40℃,水力停留时间为10-50min;污泥浓度为1000-6000mg/L;搅拌装置的转速为15-100r/min。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是应用大孔径网状无纺布,孔径为100-500目,膜通量为50-150L/m2/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进水为含有机碳的污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具体是:控制运行温度为0-40℃,水力停留时间为10-50min;控制污泥浓度为1000-6000mg/L;搅拌装置的转速为15-100r/min;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和间歇排泥;所述间歇排泥是每40~90min排泥一次。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污泥的吸附作用解决了常规的生物处理带来的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甚至避免了后者产生的环境问题或后续处理压力,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将污染物吸附以后,进行资源化回收,如,发酵产酸作为碳源回用于污水处理。
(2)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进行污水处理,取代市售吸附剂,节省成本,便于操作,便于资源化,吸附时间最短仅10min,且吸附率达到80%以上。
(3)自生动态膜的分离作用,使出水的SS趋于零,截留率接近100%,将污泥与废水很好的分离,动态膜反应器取代了沉淀池,避免了因过长的沉淀时间而造成的污泥释放碳源的问题,并且节省占地面积。
(4)采用自旋式膜组件,有效地控制了膜污染,COD的去除效率达到80%左右动态膜通量可维持在较大数值,50-150L/m2/h,满足了较短的吸附时间。
(5)动态膜制作成本低,并且重力自流出水,节省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吸附碳源的高通量自生动态膜反应器的示意图;其中:1、搅拌驱动装置,2、搅拌调节装置,3、排气口,4、进水管,5、反应器主体,6、搅拌轴,7、膜组件,8、盖子,9、取样口,10、搅拌叶轮,11、转子,12、出水管,13、排泥管,14、万向轮;虚线表示污水的运动轨迹;
图2为吸附污水碳源的自生动态膜反应器的阻力变化曲线;
图3为吸附污水碳源的自生动态膜反应器出水SS变化曲线;
图4为吸附污水碳源的自生动态膜反应器出水COD变化曲线;
图5为污泥浓度对SCOD的去除率的影响;
图6为污泥浓度对截留效果和膜形成时间的影响;
图7为转速对出水SCOD的去除率的影响;
图8为转速对出水截留效果和动态膜形成时间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测定方法:化学需氧量(COD)、SS根据标准方法测定,COD采用重铬酸钾法,SS采用重量法。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碳源的装置,包括反应器主体5,搅拌驱动装置1,搅拌调节装置2,膜组件7,和搅拌装置;所述反应器主体5呈圆筒状,顶部设置顶盖8,底部封底,顶盖8上方固定有搅拌驱动装置1和搅拌调节装置2,使三者形成一体结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6、搅拌叶轮10和转子11;搅拌轴6为中空的管道,设置于反应器主体的中轴线上,一端插入搅拌驱动装置1内部并用螺丝固定,另一端旋入转子11内并固定;所述转子11用螺丝固定在反应器主体5底部。搅拌轴上还设置搅拌叶轮10;膜组件7与搅拌叶轮10同轴设置,,膜组件7包括支撑组件和无纺布膜,支撑组件呈中空的圆柱状双层框架结构,外层框架和内层框架之间设置空腔,空腔内部可容纳液体并与中空搅拌轴6通过管道连接;无纺布膜包裹在支撑组件外部,使污水能够通过无纺布膜、支撑组件外层进入支撑组件框架结构的空间内,然后通过设置在空腔内部的管道流入搅拌轴6内,污泥经过无纺布膜的过滤,在无纺布表面形成污泥层。
搅拌驱动装置1为电机,搅拌调节装置2包括转速显示屏和旋转阀,通过调节旋转阀控制搅拌驱动装置1的转速;顶盖8还设置排气口3,反应器主体5的侧壁靠近顶端1/6~1/3处设置进水管4,侧壁底部至2/3反应器高度的区域设置取样口9,用于实时取样;反应器主体5底部设置出水管12和排泥管13;所述出水管12设置于反应器主体5中轴线位置,于膜组件7内部通过管道连接,出水依次经过搅拌轴6、转子11、并从安装在反应器底部的出水管12流出。。
所述搅拌叶轮10有至少1对,数量为≥2对时在搅拌轴上平行设置,并使膜组件7位于2对搅拌叶轮10之间。本装置还在底部设置万向轮,使装置便于移动。
本装置运行时,污水由进水管4进入反应器,采自污水厂的活性污泥由排泥管13进入反应器,当水面达到设定液位时,开启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在10~30min内,污水经过膜组件表面的无纺布膜、支撑组件进入至膜组件7内部,活性污泥被截留在无纺布膜表面,污水中的碳源被迅速吸附并富集在活性污泥上;同时,在出水推流作用下,活性污泥沉积在由无纺布材料膜构成的过滤基网上,形成动态膜。然后,出水经自生动态膜重力自流排出,而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器内,实现了碳源与污水的分离,吸附10~50min使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达到吸附饱和以后,由排泥管排出,并进行碳源资源化回收。
实施例2
启动实施例1设计的装置:将盖子盖上,控制反应器内部处于厌氧环境。通过计算所需要加入反应器的污泥体积,和污水量,调节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1000-6000mg/L。污泥由泵从排泥口注入反应器,然后加入污水至既定液位。开启驱动器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5-100r/min,搅拌大约1分钟左右,开始出水,调整出水高度,使膜通量为50-150L/m2.h,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隔一定的时间调整、记录出水高度(图2),以维持膜通量,确定过滤阻力。同时进行取样,测定出水COD(图3)、SS(图4)等指标的变化,确定吸附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可以看到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在高通量条件下运行时达到了很好的吸附效果。随着反应的进行,可以看到出水阻力(图2)首先下降,然后上升,此时动态膜形成,时间大约在125min左右,此时,出水SS降至最低,趋于零(图4),说明动态膜的截留效果很好,泥水分离效果趋于100%。之后,阻力缓慢下降并缓慢上升,这是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出水COD(图3)随着污泥吸附达到稳定,COD的去除效率达到80%左右。
实施例3
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调整污泥浓度分别为1500、3000、6000、7000mg/L,测定SCOD去除率膜形成时间和对截留效果。结果显示(图5-6),污泥浓度从1500mg/L增加至7000mg/L,出水中SCOD逐渐减少,当污泥浓度为1500mg/L时,反应器的运行时间接近8000min,而当污泥浓度为7000mg/L时,反应器的运行时间接近4000min,可见,污泥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膜堵塞,运行时间越短;反之,动态膜形成比较缓慢,运行时间长,且吸附率低。图6可以看出,污泥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动态膜的形成,出水中SS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且当污泥浓度为1500mg/L时,出水SS接近于1mg/L,当污泥浓度为7000mg/L时,出水SS接近0mg/L,说明,污泥浓度越高形成的动态膜的截留效果越好。
实施例4
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调整搅拌速度分别为10、50、100、120r/min,测定SCOD去除率、膜形成时间和对截留效果。结果显示(图7-8),转速太小,搅拌不均匀,吸附不彻底并容易造成膜污染,转速太大,动态膜形成比较缓慢。图7中,转速从10r/min增加至100r/min,出水中SCOD逐渐减少,说明转速越高,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就越好,但是当再增加至120r/min时,SCOD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同时,当转速为10r/min时,反应器的运行时间接8000min,转速为120r/min时,反应器的运行时间接近3500min;图8可以看出,转速越大,越不利于动态膜的形成,出水中SS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且当转速为120r/min时,出水SS接近于0.5mg/L,当转速为10r/min时,出水SS接近于0mg/L,说明转速越低动态膜的截留效果越好。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主体,膜组件,搅拌驱动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设置在反应器主体顶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叶轮和转子,搅拌轴为中空的管道,设置于反应器主体的中轴线上,一端插入搅拌驱动装置内部并用螺丝固定,另一端贯穿旋入转子内并固定;搅拌叶轮设置在搅拌轴上,转子固定在发明器主体底部;所述膜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无纺布膜,支撑组件呈中空的圆柱状双层框架结构,外层框架和内层框架之间设置空腔,空腔内部设置管道并与搅拌轴通过管道连接;支撑组件外层框架由无纺布膜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驱动装置为电机,还与搅拌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搅拌调节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旋转阀,通过调节旋转阀控制搅拌驱动装置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主体呈圆筒状,顶部设置顶盖,底部封底;顶盖上方固定有搅拌驱动装置和搅拌调节装置,使三者形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还设置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设置进水管、排泥管和取样口;所述进水管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侧壁靠近顶端1/6~1/3处,所述排泥管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侧壁的底部区域;所述取样口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底部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于反应器主体中轴线位置,与搅拌轴通过管道连接,出水依次经过搅拌轴、转子、并从安装在反应器底部的出水管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有至少一对,数量≥2对时在搅拌轴上平行设置,并使膜组件位于两对搅拌叶轮之间。
8.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加入污水和活性污泥,控制运行温度为0-40℃,水力停留时间为10-50min;污泥浓度为1000-6000mg/L;搅拌装置的转速为15-1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是:控制运行温度为0-40℃,水力停留时间为10-50min;控制污泥浓度为1000-6000mg/L;搅拌装置的转速为15-100r/min;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和间歇排泥;所述间歇排泥是每40~90min排泥一次。
10.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装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CN201710144921.9A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630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4921.9A CN106630140B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4921.9A CN106630140B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0140A CN106630140A (zh) 2017-05-10
CN106630140B true CN106630140B (zh) 2019-06-07

Family

ID=5884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4921.9A Active CN106630140B (zh) 2017-03-13 2017-03-13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30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9766A (zh) * 2018-07-14 2018-12-18 芜湖中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污水离心处理装置
CN110776135A (zh) * 2019-10-28 2020-02-11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絮凝耦合分离生活污水碳源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927A (zh) * 2003-12-02 2005-06-0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自生动态膜过滤组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79686C (zh) * 2005-05-24 2008-04-09 郭其昌 可提高滤膜清洁作用的水处理装置
CN101591071B (zh) * 2009-06-26 2011-05-25 广州大学 一种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
CN101804303A (zh) * 2010-04-02 2010-08-18 江苏百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管式自生动态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2557349B (zh) * 2012-01-16 2013-06-0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碳源回收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2701553B (zh) * 2012-06-26 2013-07-17 清华大学 剩余污泥有机碳源固液分离装置
CN103803680B (zh) * 2014-03-10 2015-10-14 广西桦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膜式污水过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0140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0071B (zh) 连续式高氨氮尾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098467A (zh) 一种一体式内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CN106630140B (zh) 一种源头富集与回收污水有机碳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36670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与吸附净水装置
CN103288223B (zh)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水净化的氨氧化菌富集装置、方法及应用
CN106430551A (zh) 一种旋转式复合生物型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611193A (zh) 快速富集硝态氮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菌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92875B (zh) 一种卷式低压膜处理含藻水过程中的膜污染振动控制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控制膜污染的方法
CN109701499A (zh) 除磷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脱氮除磷装置及其脱氮除磷方法
CN103145243B (zh) 基于过程控制的sbr法反应过程n2o气体收集装置与方法
CN209383628U (zh) 一种小型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19768U (zh) 基于过程控制的sbr法反应过程n2o气体收集装置
CN20513333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装置
CN205061680U (zh) 一种污泥零排放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2864349U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装置
CN105289067B (zh) 处理农村高氨氮水的改性稻壳灰预涂膜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843804U (zh) 一种高效传质厌氧反应器
CN208667394U (zh) 一种低能耗厌氧膜生物反应系统
CN206751607U (zh) 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设备
CN209537248U (zh) 一种应急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206858369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2874804B (zh)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生产中的清洗方法
CN216972138U (zh) 一种反应充分的生物处理焦化废水装置
CN213537645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20766691U (zh) 一种防堵塞厌氧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