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6417A - 负压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压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6417A
CN106606417A CN201610658388.3A CN201610658388A CN106606417A CN 106606417 A CN106606417 A CN 106606417A CN 201610658388 A CN201610658388 A CN 201610658388A CN 106606417 A CN106606417 A CN 106606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sing pin
negative pressure
cmhg
cleans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83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润余
宋汉新
李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US15/251,6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76559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606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6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8Devices for applying needles to such points, i.e. for acupuncture ; Acupuncture needl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8Devices for applying needles to such points, i.e. for acupuncture ; Acupuncture needl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H39/086Acupuncture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57S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4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61H2205/065Hands
    • A61H2205/067F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设备,其包括:通针组件,其包括:通针连接器,所述通针连接器包括轴向贯通孔、近端连接部、远端连接部和位于所述近端连接部和所述远端连接部之间的凸缘,和至少一个通针,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包括针尖和轴向贯通孔,并流体连接到所述通针连接器的近端连接部;主机,所述主机包括控制模块和真空泵;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流体连接到所述主机和所述通针连接器的所述远端连接部。

Description

负压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通道的针炙针及接驳一部有负压设备的通针机。一种负压设备以及利用该负压设备进行疾病预防丶治疗和康复的方法,特别是一种通针设备、该方法是将有通道的针刺入患者的皮下的结缔组织,然後套上一条胶管,胶管的一边套上有通道的针头,另一边套上(经络通保健机)通过适当负压,对该穴位增加刺激量,因为负压的作用,使积聚在身体里的六淫,风丶寒丶暑丶湿丶燥丶热毒素抽出,将堵塞的经络得以疏通,从而达到通百脉除百病的功效,这是一种全新的针炙方法,更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以往针炙是属於非常依赖个人技术能力的治疗方式,通针的出现,是针炙方法的一种突破。操作该通针设备的方法以及利用该通针设备进行经络疏通以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景岳全书》指出“病之于内,形之于外”,说明内脏的病变是可以在经脉所通过的部位或相应体表表现出某些症状或阳性反应点。因此,浅刺一定部位、穴位或阳性反应区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虚实、调节气血和平行阴阳的作用。现代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穴位在针刺之后,尽管可能没有主观的感受,但实际上该刺激依然能够沿着经络的循行趋向所属的器官,从而起到保健和/或治疗的作用。
然而针灸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科学,相当一部分的知识难以用文字进行表达。没有一种针法是万能的。为了取得良好的保健治疗效果,每个针灸医师都要掌握多种针灸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对合适的针法。除此之外,尽管有的针法在初次使用时疗效很好,但经过短时间连续频繁使用,其疗效也会逐渐降低。此外,传统的针灸方法有时会带来酸麻胀痛的针感,而且还存在留针时间较长的问题。
因此,一种速效、安全、低痛或不痛、不损伤健康组织、不留疤痕、无后遗症的针灸疗法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针设备及利用该通针设备进行经络疏通以实现保健和治疗效果的方法。本发明的通针设备和方法用于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并由此治疗或缓解因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所导致的各种顽固性疼痛、麻痹、肢体麻木等病症。此外,本发明的通针设备和方法能够改善病灶周围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缓解肌痉挛。本发明的通针设备和方法治疗或缓解疾病的起效快、安全性高、病人痛苦少,且远期疗效好。其治疗效果倍于传统的针灸设备和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设备,其包括:通针组件,其包括:通针连接器,所述通针连接器包括轴向贯通孔、近端连接部、远端连接部和位于所述近端连接部和所述远端连接部之间的凸缘,和至少一个通针,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包括针尖和轴向贯通孔,并流体连接到所述通针连接器的近端连接部;主机,所述主机包括控制模块和真空泵;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流体连接到所述主机和所述通针连接器的所述远端连接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还包括位于针尖远端的针柄,所述针柄流体连接到所述通针连接器的近端连接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针连接器或所述针柄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耳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针的针尖具有0.3-0.7mm之间的直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时间控制单元、负压控制单元、负压测量和显示单元以及泵吸和泵送控制单元。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针连接器的所述凸缘包括凹口,所述凹口的指向与所述至少一个通针的轴向贯通孔在针尖处的倾斜平面的指向一致或共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负压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通针穿刺到患者皮肤下方到达皮下结缔组织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包括贯通孔,将所述至少一个通针连接到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真空泵,借助所述真空泵在所述至少一个通针的贯通孔中形成负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根据不同穿刺部位设置为:适于头部和面部的20-40 cmHg,适于颈部的40 cmHg,适于腰部的70 cmHg;适于手指的40-50 cmHg,适于上肢的50-70 cmHg;适于下肢的60-76 cmHg。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选择所述通针的针尖直径为0.3-0.7mm。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面部穿刺选择具有0.3-0.45mm针尖直径的通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四肢穿刺选择具有0.5-0.7mm针尖直径的通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以相对于皮肤成15、45或90度的角度穿刺皮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选择体质病变部位作为进针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保持所述通针的贯通孔中的负压不多于5分钟。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皮下结缔组织与外部之间的流体通道,以及在所述流体通道中形成负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通道借助于通针实现,所述通针具有贯通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针的针尖直径为0.3-0.7mm。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根据皮肤所在的不同部位设置为:适于头部和面部的20-40 cmHg,适于颈部的40 cmHg,适于腰部的70 cmHg;适于手指的40-50 cmHg,适于上肢的50-70 cmHg;适于下肢的60-76 cmHg。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选择体质病变部位作为皮肤进入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保持所述负压不多于5分钟。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结合附图对相关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针组件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针连接器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针连接器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通针连接器俯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通针连接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抽气管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机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装置
本发明的通针设备包括通针组件1、主机2和在它们之间建立流体连接的抽气管3。通针组件1包括多种不同尺寸的通针11。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种不同尺寸的通针11包括直径在0.3-0.7mm和长度在15-100mm的针尖111。这些针尖111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但其他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也是可能的。针尖111内具有用于抽吸操作的贯通孔112,该贯通孔112具有倾斜的开口平面116。
在图1和图2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通针11还包括针柄113。该针柄113接收和固定针尖111,并具有与针尖111的贯通孔112流体连通的内部通道114以进行抽吸操作。针柄113和针尖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压紧配合、粘接、焊接和一体成型。针柄113的外周面可具有耳柄115,用于握持以施加力量将通针11刺入皮肤。然而其他合适的表面结构也是可能的。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通针11可为常用的带有内部通道的针头。
该通针组件1还包括与通针11接合的通针连接器12。通针连接器12的使用使得本发明可以不必采用专门设计和制造的通针,而是可以利用前述的带有内部通道的针头。在通针连接器12的内部存在沿其轴向延伸的贯通孔124。通针连接器12的近端包括与前述针柄部113配合以接收通针并实现物理和流体连接的针柄连接部121。该针柄连接部121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或卡槽连接。通针连接器12的近端附近还包括凸缘122以限定通针连接器12和通针11的接合程度,并通过在接合后压紧所述针柄113的远端末端实现流体密封。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在该凸缘122上设置垫圈(未示出)以辅助密封。该通针连接器12的与近端相对的远端则包括与抽气管3建立物理和流体连接的抽气管连接部123。
在图3A和图3B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针11不包括针柄。通针11的针尖111直接安装到通针连接器12。该通针连接器12包括凸缘122,位于凸缘122近端的针尖连接部121和位于凸缘远端的抽气管连接部123。贯通孔124沿通针连接器12的轴向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贯通孔124可具有2-3mm之间的直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贯通孔124的直径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通针连接器12的近端包括开口126以接收通针11。通针连接器12的近端和针尖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压紧配合、粘接和焊接等。为此,在通针连接器12的开口126和接收的通针11之间可填充有粘接材料、焊接材料或密封材料等。总之,通针连接器12的开口126和针尖111之间的连接确保流体不会通过针尖111和通针连接器12之间的缝隙泄漏。通针连接器12的针尖连接部121的外周面包括至少一个耳柄125,用于握持以施加力量将通针11刺入皮肤。通针连接器12的抽气管连接部123包括与抽气管3建立物理和流体连接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缘122上还包括凹口127。从图3C可见,该凹口127的指向和针尖111的贯通孔112的倾斜开口平面116的指向一致或共面。凹口127便于医师通过触觉即可感知针尖开口平面116的朝向。这在穿刺过程中,特别是在平刺和斜刺过程中是特别有利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针连接器12的抽气管连接部123具有中空柱形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针连接器12的抽气管连接部123具有中空锥形结构。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针连接器12的抽气管连接部123具有远端锥形和近端柱形结合的中空结构。该抽气管连接部123与抽气管3建立物理和流体连接。抽气管3优选由软性塑料制成,使得抽气管3能够套接并箍紧通针连接器12的抽气管连接部123。通针连接器12上的凸缘122对抽气管3套接的程度进行限位。抽气管3可具有合适的长度以便于医生实施针灸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抽气管3与通针连接器12的抽气管连接部123连接的端部可具有直径扩大部31。
本发明的通针设备的主机2包括控制模块M。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M包括时间控制单元M1、真空度控制单元M2、真空度测量和显示单元M3和泵吸和泵送控制单元M4等。该时间控制单元M1用于设置通针设备运行、也即负压保持的时间,真空度控制单元M2用于设置在针尖111贯通孔中施加的负压大小,真空度测量和显示单元M3用于测量和显示负压,而泵吸和泵送控制单元M4用于操作真空泵M7以实现设定的负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主机2还可在其内部结合或在其外部连接有真空泵M7。该真空泵M7例如为铝合金微型空气压缩机。该真空泵还可前置有过滤装置M6,以防止来自通针组件1的空气或其他内容物污染和损坏真空泵M7。该主机2还包括抽气管接口M5以连接抽气管3,以及电气接口M8以输入电源。
方法
以下介绍利用本发明的通针设备进行经络疏通的方法。
在完成相关设备的消毒和连接S1之后,针灸医师首先将通针11刺入患者的患部S2,特别是皮下的结缔组织。完成针刺操作之后,打开主机2以设定通针11的贯通孔中的负压。操作所述真空泵M7以实现预定负压S3。在保持负压预定时间S4后取回通针S5。
重要的是保持通针11贯通孔中的负压,而切不可令任何空气或药物进入人体的穴位中。
除此之外,上述方法的实施还需要考虑以下多个方面:
(1)体位的选择。在进行针刺和施加负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主要包括卧位或倚靠位。但其他合适的体位也是可能的。
(2)通针的选择。为进行治疗需要从不同尺寸的通针11组成的通针组件1中选择合适的通针11。通针尺寸的选择取决于治疗部位以及病情的轻重。在一个实施例中,为面部选择具有0.3-0.45mm直径针尖111的通针11,为四肢选择具有0.5-0.7mm直径针尖111的通针11。
(3)进针角度的选择。根据患部的不同,可选择平刺、斜刺或直刺。平刺时通针11相对于皮肤的进入角度为大约15度,斜刺时通针11相对于皮肤的进入角度为大约45度,而直刺时通针11相对于皮肤的进入角度为大约90度。
(4)进针部位的选择。进针时针尖111应当对准病人体质病变部位,根据病情轻重选取穴位。对于疼痛性疾病可寻找肌腱膜触发点,(MTrP)或阳性点作为进针点。这些体质病变部位或阳性点可通过如下方法识别:(i)按压酸痛点,(ii)按压有条索感、痉挛感,(iii)团块状或颗粒状结节,(iv)按压时患者有舒适感或症状有所减轻的部位。
在进针时应当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和浅表血管。由于需要施加负压,特别是要避免刺穿血管。在接通主机2建立负压前后,必须观察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则应暂停过程,马上出针再进针。
此外,对于怀孕三个月以下的妇女,不宜在其小腹部进行针刺。对于怀孕三个月以上的妇女,不宜在其小腹部、腹部、腰骶部进行针刺。对于自发性出血性疾病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也不宜进行针刺。
在一次治疗中,可选择多个穴位进行多次进针。
(5)进针速度的选择。进针的速度一般要快。因为真皮层有大量神经末梢,所以进针的速度越快就越不会感到疼痛。
(6)负压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患部可设定不同程度的负压。在一个实施例中,适于头部和面部的负压为20-40 cmHg (0.263-0.526 atm);适于颈部的负压为40 cmHg (0.526atm);适于腰部的负压为70 cmHg (0.921 atm);适于手指的负压为40-50 cmHg (0.526-0.658 atm);适于上肢的负压为50-70 cmHg (0.658-0.921 atm);适于下肢的负压为60-76cmHg (0.789-1 atm)。上述负压大小的选择使得患部不通畅的穴道、气道和/或经络能够被疏通,使得僵硬的筋健变得柔软而有弹性,以及使得粘连的肌肉变软,克服了传统针灸疗效欠佳的问题,使得久治不愈的患者症状能够立刻改善。
(7)进针时间的选择。不宜在患者过于饥饿、疲劳和精神紧张时进行针刺。
(8)留针时间的选择。对于每个穴位的每次进针,通针11保持负压状态的时间不大于10分钟,优选不大于5分钟。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保持负压状态的时间为2-5分钟。
(9)本发明的疗法必须是注册医生及受过专业导师培训才可以使用,同时要有根据本发明的经络通保健机和通针才可以使用。
作用机理
本发明的上述装置和方法能够在通针的针尖附近的皮下结缔组织区域产生持续的负压,由此降低病患局部的压力,减轻病患局部的充血、淤血和肿胀,并加强致痛物质的排泄。并且,在持续负压条件下,皮肤、血管和筋健等组织能够得到更好的放松,使得气血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有效促进了新陈代谢,使得患者的症状能够迅速改善。
本发明的通针治疗是一种导引调节气血,针刺通过机械刺激结缔组织的生物效应,以起到对人体的功能调节(组织细胞的活性)和生命调节(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态,当针通过负压可导致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的改变,由於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离子通道,调动人体内的抗病机制,从而迅速化解病痛。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和体表以及全身各部分的传导系统。经络系统以十二经脉为主,分布于全身内外,运行气血濡养脏腑和皮肉筋骨,使各部功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并保持相对平衡。因此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医理论认为疼痛是经络不通的一个重要表示,即所谓的“不通则痛”。因此治疗疼痛要从疏通经络着手。本发明的通针借助于负压能够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症,特别是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肢体和脏腑的肿胀、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软拘挛和功能减退。
(二)促进微循环
疏松结缔组织是人体中最普遍和最有影响的要素之一。人体所有系统均与结缔组织相连。疏松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细胞、纤维、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和富含的神经递质(如乙酞胆碱等)的组织液。
本发明的通针疗法的一般针刺部位对准病灶范围和/或MTrP点,将针平行刺人皮下较浅的疏松结缔组织,借助于负压作用,改善了病灶内环境,特别是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得病灶周围的组织松弛,纤维细胞恢复弹性,神经递质的传导通道畅通,从而使得神经递质在相应组织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经通针治疗后,患者可感觉到僵直痉挛的组织得以缓解,局部节结点、条索状物得以变细,在出针后即感轻松、疼痛缓解。
(三)局部减压
本发明的通针疗法可在痛疼部位(也即阿是穴)垂直进针并抽真空作用从而降低病患局部压力,减轻局部充血、淤血及肿胀,加强致痛物质的排泄。
本发明的通针疗法也可在痛点周围(上下左右均可)进针,避开血管选择易进针部位。通过在组织中持续产生负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水肿被吸收,炎症被消除,被压迫的神经得到松弛,血管恢复功能。
(四)松懈作用
当肌肉组织处于紧张状态时,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缺氧。本发明的通针疗法能够松解横纹肌、平滑肌痉挛紧张的作用,有“以松治痛”,”去痛致松”所的作用。本发明的通针疗法可直接泄出经络中瘀滞的病邪、壅盛,使闭塞的经络畅通,疼痛也就自然消失了。因此,本发明的通针疗法还有解痉镇痛作用。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通针疗法还能够使得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得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增加细胞的血液灌注量,使得肌肉得到放松,疲劳得到缓解。
(五)消除炎症
本发明的通针疗法可治疗各种细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其原理为激活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使得病灶周围的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增多,从而加速炎症的消退。
基于上述作用机理,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并能取得较佳的疗效。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主要应用于治疗和/或缓解局限性疼痛,肢体胀满、麻木等感觉异常,以及某些内藏病变引发的疼痛。作为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应用于治疗和/或缓解:
(i)软组织伤痛,包括但不限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部腱鞘炎、腰背肌筋炎、腰椎间盘突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和跟下痛等。
(ii)神经病痛,包括但不限于带状疱疹后遗痛和三叉神经痛等。
(iii)慢性内脏痛,包括但不限于胃痛、胆囊炎、痛经和附件炎等。
(iv)非疼痛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颈性眩晕、面瘫和慢性咳嗽等。
(v)整体调节,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经脉疏通、脏腑调节、身体调理和增加身体免疫力等。
作用效果
发明人选择了年龄在31-60岁之间的14例长期腰痛患者进行治疗试验。这些患者均具有6个月以上的病史,他们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而表现出磁力共振可观察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为腰背痛、下肢放射痛,以及因下肢疼痛而造成下肢腓肠肌紧张。发明人定量评估了每位患者的小腿腓肠肌肉硬度在利用本发明的通针设备和方法治疗前后的变化。为每个病人获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小腿腓肠肌肉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的形态学图像。从这些图像中获得针刺穴位左侧(AxL)和右侧(AxR)肌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硬度,以及头侧(SagH)和足侧(SagF)肌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硬度。以下表格示出测量结果。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患者经过通针治疗后,磁力共振检查证实治疗前后小腿腓肠肌的硬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治疗后的局部筋腱和肌肉变软,患者的痉挛疼痛立即得到了改善。
在此申请人还给出多个临床实例以说明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所能够取得的显著疗效。
(1)65岁,男性,脚局部肌肉僵硬数月,肿痛,行动不便,经中西医、传统针炙、物理治疗和专科医生治疗等,效果不明显,经本发明的通针治疗后肿痛大减,原来灰暗色的脚立即变白。
(2)80岁,女性,跌倒,大腿外侧肿如半只鸡蛋大,疼痛,经本发明的通针3分钟治疗後,肿胀消减一半,并即时痛止。
(3)腰痛数年,局部肿胀,面积2x3寸,凸起约半寸,经本发明的通针治疗後肿胀已减少了90%。
(4)46岁,女性,体重168磅,经7次本发明的通针治疗后,体重减少了15磅。
(5)80岁,男性,步履不稳,大小便失禁,经一次本发明的通针治疗后,小便即时由每半个小时就会失禁而延长至二个多小时,继续通针治疗,步履不稳,大小便失禁巳得到明显改善。
(6)63岁,男性,肺癌,巳割除半边肺7年,肝肿瘤5cm,已做化疗二次,来诊时面色青白、呼吸困难、无神气、晚上十一时至四时大量出汗、双手麻痹、手震、背痛等,经一次本发明的通针治疗后,马上面色红润、呼吸畅顺、有气色,隔日二诊,面色红润无减、夜晚无出汗、手麻痹减轻,三诊,面包依然红润、双手无麻痹、手震也改善。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针灸还取得了如下的优势: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针灸使用更少的针具,具有环保概念,从而减少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疼痛,使得恐惧针灸的患者和小童也可以接受治疗。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针灸还不需要得气(转针)和扫散(摆针)。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针灸不会产生麻酸胀痛的针感。因为本发明的进针部位浅,不深入肌层,不刺激神经干,因而不会产生麻酸胀痛的针感。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针灸更加安全。本发明的针刺部位位于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不会接触任何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藏器。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针灸能够更快地缓解疼痛疾病。发明人进行的实验表明,一般在施加负压的2-5分钟内,即可减轻痛感,因此留针时间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者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负压设备,其包括:
通针组件,其包括:
通针连接器,所述通针连接器包括轴向贯通孔、近端连接部、远端连接部和位于所述近端连接部和所述远端连接部之间的凸缘,和
至少一个通针,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包括针尖和轴向贯通孔,并流体连接到所述通针连接器的近端连接部;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控制模块和真空泵;和
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流体连接到所述主机和所述通针连接器的所述远端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还包括位于针尖远端的针柄,所述针柄流体连接到所述通针连接器的近端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针连接器或所述针柄包括位于其外周面的耳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针的针尖具有0.3-0.7mm之间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时间控制单元、负压控制单元、负压测量和显示单元以及泵吸和泵送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针连接器的所述凸缘包括凹口,所述凹口的指向与所述至少一个通针的轴向贯通孔在针尖处的倾斜平面的指向一致或共面。
7.一种操作负压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通针穿刺到患者皮肤下方到达皮下结缔组织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针中的每个通针包括贯通孔,
将所述至少一个通针连接到主机,所述主机包括真空泵,
借助所述真空泵在所述至少一个通针的贯通孔中形成负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根据不同穿刺部位设置为:适于头部和面部的20-40 cmHg,适于颈部的40 cmHg,适于腰部的70 cmHg;适于手指的40-50cmHg,适于上肢的50-70 cmHg;适于下肢的60-76 cmHg。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通针的针尖直径为0.3-0.7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面部穿刺选择具有0.3-0.45mm针尖直径的通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四肢穿刺选择具有0.5-0.7mm针尖直径的通针。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相对于皮肤成15、45或90度的角度穿刺皮肤。
13.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体质病变部位作为进针点。
14.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所述通针的贯通孔中的负压不多于5分钟。
15.一种负压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皮下结缔组织与外部之间的流体通道,以及
在所述流体通道中形成负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借助于通针实现,所述通针具有贯通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针的针尖直径为0.3-0.7mm。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根据皮肤所在的不同部位设置为:适于头部和面部的20-40 cmHg,适于颈部的40 cmHg,适于腰部的70 cmHg;适于手指的40-50 cmHg,适于上肢的50-70 cmHg;适于下肢的60-76 cmHg。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体质病变部位作为皮肤进入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所述负压不多于5分钟。
CN201610658388.3A 2015-10-22 2016-08-12 负压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06606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251,682 US10765598B2 (en) 2015-10-22 2016-08-30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5246P 2015-10-22 2015-10-22
US62/245246 2015-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6417A true CN106606417A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14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8388.3A Pending CN106606417A (zh) 2015-10-22 2016-08-12 负压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6417A (zh)
HK (1) HK1222763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0512A (zh) * 2018-12-21 2019-02-19 赵新华 带有吸取积液的多功能针灸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19A (zh) * 1992-10-09 1994-06-29 伯特切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减少创口的冲洗器/抽吸器外科手术探针及其使用方法
CN101125093A (zh) * 2006-08-17 2008-02-20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真空注射器辅助的活组织检查装置
CN201271279Y (zh) * 2008-10-22 2009-07-15 袁学华 医用通针
CN202051898U (zh) * 2011-03-07 2011-11-30 高见元 一种泪道扩通组合工具
CN102646354A (zh) * 2012-04-28 2012-08-22 徐州医学院 一种脊髓穿刺教学模型
CN103070706A (zh) * 2013-02-04 2013-05-01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种筋伤治疗通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19A (zh) * 1992-10-09 1994-06-29 伯特切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减少创口的冲洗器/抽吸器外科手术探针及其使用方法
CN101125093A (zh) * 2006-08-17 2008-02-20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真空注射器辅助的活组织检查装置
CN201271279Y (zh) * 2008-10-22 2009-07-15 袁学华 医用通针
CN202051898U (zh) * 2011-03-07 2011-11-30 高见元 一种泪道扩通组合工具
CN102646354A (zh) * 2012-04-28 2012-08-22 徐州医学院 一种脊髓穿刺教学模型
CN103070706A (zh) * 2013-02-04 2013-05-01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种筋伤治疗通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0512A (zh) * 2018-12-21 2019-02-19 赵新华 带有吸取积液的多功能针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2763A2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3565B (zh) 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外敷膏
CN106512219A (zh) 一种生命能量脉冲理疗仪及使用方法
CN202459482U (zh) 中医刺血拔罐治疗仪
CN108478418A (zh)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CN108771707A (zh) 一种用于足底贴敷防治偏头痛的组合物以及使用方法
CN103860734B (zh) 一种治疗腕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中药熏洗剂及护理方法
CN106606417A (zh) 负压设备和方法
CN205434358U (zh) 一种新型艾灸柱
Plaut Suggesting a mechanism for acupuncture as a global percutaneous needle fasciotomy that respects tensegrity principles for treating fibromyalgia
CN208287133U (zh) 一种腰部护理按摩装置
US10765598B2 (en)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8434608A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温针灸器具及其应用设备
CN208851978U (zh) 鍉圆九针无创理疗工具
CN103735646B (zh) 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及其隔药灸
CN202437661U (zh) 集灸、砭、按摩为一体的面部及关节部理疗器
Wan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cupping therapies
CN207286316U (zh) 灵枢锋针
CN202751583U (zh) 组合式艾灸器具
CN207493065U (zh) 光子人体微循环修复系统
Zhu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ost-stroke flaccid paralysis
He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bservations o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CN2661108Y (zh) 用于微创治疗脊椎疾病的钩式针具
CN207614047U (zh) 一种并针针灸装置
Yan Solving the mystery of triple energiz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N214859141U (zh) 一种中医低频脉冲共振气压点穴微循环障碍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52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352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