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5394B -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5394B
CN106605394B CN201480081529.9A CN201480081529A CN106605394B CN 106605394 B CN106605394 B CN 106605394B CN 201480081529 A CN201480081529 A CN 201480081529A CN 106605394 B CN106605394 B CN 106605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data frame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formation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1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5394A (zh
Inventor
刘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05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5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5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5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carrier sens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点AP获得信道的使用权;所述AP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STA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所述AP发送触发帧,所述触发帧中包括所述调度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技术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简称WLAN)标准由逐步演进的802.11a、802.11n、802.11ac等版本组成。现有WLAN系统在无线传输层面还是一个半双工系统,即在任一时刻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和站点(Station,简称STA)在内的任一通信节点,不能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目前,IEEE 802.11标准组织已经启动了称之为高效率无线局域网(HighEfficiency WLAN,简称HEW)的新一代WLAN标准802.11ax的标准化工作,全双工技术作为其候选技术之一,与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 MIMO,简称MU-MIMO)和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OFDMA)一起,通过多用户传输方式,减小随机竞争,提高WLAN系统的频谱效率。其中,全双工技术允许上下行不同传输方向的用户,在相同的无线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为了消除一个通信节点内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自干扰,需要在天线、中射频、基带等接收机单元进行自干扰抵消操作,为此,该通信节点需要在开始通信之前进行自干扰信道检测。
目前尚未有WLAN系统中的有效的全双工通信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设置于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P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道竞争单元,用于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调度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传输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调度信息所在的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单元在发送所述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点AP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通信装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设置于无线局域网中站点STA,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调度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传输单元,用于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站点STA为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则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三站点,则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在接收完所述触发帧后,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站点STA装置,包括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通信装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P,该方法包括:
接入点AP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所述AP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STA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所述AP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发送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之后,还包括:
所述AP在所述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时间持续长度。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所述者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中站点STA,该方法包括:
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所述第一站点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所述第三站点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时间持续长度。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信机、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程序,被用于配置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用于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收发信机,用于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信机还用于:
在所述调度信息所在的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结合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还用于: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结合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发送所述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结合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结合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点AP装置,包括第七方面或者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通信装置。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收发信机、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程序,被用于配置所述处理器;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所述收发信机,用于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站点STA为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信机具体用于: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则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三站点,则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结合第九方面或者第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结合第九方面或者第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接收完所述触发帧后,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站点STA装置,包括第九方面或者第九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方法,通过AP竞争获得信道使用权之后,确定出调度信息,对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进行调度。由于调度信息中包含了STA的传输方向,因此能够在WLAN系统中实现AP和STA的全双工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多节点全双工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3为802.11ax的物理层分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前导中L-SIG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多节点全双工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双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结构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STA并不直接竞争信道,而是由AP获得信道使用权后,采用一定的调度算法集中调度和控制各STA进行仅上行、仅下行或同时上行和下行传输,包括允许多个相同传输方向的STA通过MU-MIMO和/或OFDMA等的方式同时单向传输,即AP同时向多个STA发送下行信号,或者同时接收来自多个STA的上行信号;以及允许多个不同传输方向的STA通过全双工方式、或结合MU-MIMO和/或OFDMA等方式同时上下行传输,即AP同时向多个STA发送下行信号,并且同时接收来自多个STA的上行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与全双工传输的上行发送的STA简称为“上行STA”,参与全双工传输的下行接收的STA简称为“下行STA”,一个支持全双工传输的STA可以既是上行STA又是下行STA时,称为全双工STA。
在现有MU-MIMO、OFDMA等的多用户传输技术中,AP和多个STA之间,只能同时单方向传输上行或下行数据帧,而不能同时进行上下行双方向传输,为此需要采用全双工技术。在全双工技术中,一个全双工通信节点可以在相同的无线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为了消除全双工通信节点内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强自干扰,需要在天线、中射频、基带等接收机单元进行自干扰抵消操作,为此,全双工通信节点需要对自干扰信道进行有效的检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AP可在发送所述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能够实现上述AP集中调度和控制的原因在于:首先,AP具有下行方向各STA的待接收的下行数据量的信息,同时,通过STA主动上报,或AP查询STA再上报等方式,AP可以获得上行方向各STA的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的信息;另外,AP还可以通过自己测量及STA测量后上报等方式,获得AP与各STA之间上行和下行信道的信息,如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简称SINR)等。因此,基于上述信息AP就能调度多个STA采用全双工、MU-MIMO、OFDMA等适合的方式进行多用户传输。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流程图,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P,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入点AP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步骤101中,AP在确定有STA需要接收或发送数据后,可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例如,AP可以采用802.11a、802.11n、802.11ac等协议中已有的技术获得信道的使用权,如通过RTS/CTS(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请求发送/清除待发送)过程或CTS-to-Self(发给自己的CTS)等过程,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比如,在多节点全双工传输中,AP首先发送RTS帧,其中接收地址RA字段设置成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地址,发射地址TA字段设置成自己的地址,在该STA回应CTS后,AP即获得信道使用权。
再比如,AP可以用较大的功率发射CTS-to-Self帧,其中接收地址RA字段设置成AP自己的地址,时间持续长度字段设置的值大于或等于CTS-to-Self之后到应答帧结束的全双工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其中应答帧为ACK(Acknowledgement,单个应答)帧或BA(BlockAcknowledgement,块应答)帧,这样该AP覆盖范围以内的STA均可接收到该CTS-to-Self帧而不再试图在所述时间持续长度内竞争信道,从而保证AP在所述时间持续长度内获得信道使用权。
步骤102:所述AP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STA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的全双工指相同的通信资源同时用来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两种全双工方式,一种是单节点全双工传输方式,即只有AP支持全双工通信,而STA仍采用半双工方式,即至少一个STA接收来自该AP的下行信号,至少一个STA向该AP发射上行信号,如图2中的(a)、(b)所示。为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在信道上进行仅上行传输的STA称为第一站点,将在同一信道上同时进行下行传输的STA称为第二站点(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为前述半双工方式的站点)。另外一种方式是多节点全双工传输方式,即AP和至少一个STA均采用全双工方式进行传输;当然,除了具有全双工功能的STA以外,还允许AP同时与至少一个半双工的下行STA进行下行传输,如图2中的(c)、(d)所示。为描述方便,将在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STA称为第三站点(第三站点即具有全双工功能的STA)。
步骤103:所述AP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可选的,步骤104:所述AP和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或者所述AP和所述第三站点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完成全双工传输。
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前述步骤102-104中的调度信息可以包括其它信息。例如,下行方向,AP作为发送方,因此总是能确定将要向第二站点或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长度。在上行方向,一种情况是,AP可以确定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以及它们上行传输的数据量,因此能完全确定各个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将要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长度。在此情况下,AP在调度信息中可以包括每个上行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中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最大的STA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及其所述最大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在上行方向,另一种情况是,AP不能精确确定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发送上行数据帧时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以及它们上行传输的数据量,因此不能完全确定各个上行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将要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长度。在此情况下,AP在调度信息中可以包括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的上限,所有第一站点或第三站点在发送上行数据帧时都不能超过这个上限。其中,数据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典型地以毫秒(ms)、微秒(μs)等时长为单位,或者以OFDM符号长度为单位。
为了避免由于通信双方无法协调各自的数据帧长度,先结束数据发送的一方需要添加无用的填充比特来对齐,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STA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可以均由AP控制和调度,并且可以避免因添加无用的填充比特来对齐所造成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较优的,AP可以优先将上行数据帧时间持续长度与下行数据帧时间持续长度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简称:短帧间间隔)时间内的站点调度在一个调度周期中传输。例如,STA1需要发送上行数据帧,STA2需要接收下行数据帧,STA1的上行数据帧时间持续长度大于STA2的下行数据帧时间持续长度,且差值小于SIFS时间,AP将STA1和STA2调度在一个调度周期中。此时在步骤104中,当STA2接收完下行数据帧后,STA1还在发送上行数据帧,STA2在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AP,由于此时STA1已经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因此STA2发送的应答帧并不会和STA1的上行数据帧发生冲突;同时AP在接收完STA1的上行数据帧后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STA1,此时STA2早已接收完下行数据帧,因此AP发送的应答帧并不会和STA2的下行数据帧发生冲突。
更具体的,对于AP不能完全确定各个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将要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长度的情况,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HEW前导的第一信令字段会携带有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长度信息,因此,AP在首先接收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HEW前导的第一信令字段后,就能确切地获知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长度,并通过选择合适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与该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同时传输数据,使得AP的上行数据帧与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具有近似的长度,即上下行数据帧的长度差在一个SIFS时间范围,并通过随后的下行数据帧HEW前导的第二信令字段,携带下行数据帧的长度信息,从而保证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对下行数据帧的进行相应的接收。
可选的,若在一个调度周期中,进行全双工数据传输时,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中断位置是为了让正在发送上行数据帧的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根据中断位置所指示的时刻或者时间点,中断上行数据帧的发送。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AP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的情况下,中断位置的设置原则一般为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传输结束后经过SIFS时间的位置,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不小于应答帧的时间持续长度。那么,在步骤104中,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例如,STA1需要发送上行数据帧,STA2需要接收下行数据帧,STA1的上行数据帧时间持续长度大于STA2的下行数据帧时间持续长度,且差值大于SIFS时间,AP将STA1和STA2调度在一个调度周期中。当STA2接收完下行数据帧后,STA1还在发送上行数据帧,为了不对STA2发送的应答帧造成干扰,STA1会在调度信息中的中断位置处,中断上行数据帧发送,将上行信道的使用权交给STA2发送应答帧。STA2发送完应答帧之后,STA1恢复上行数据帧的发送。
同样的,若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相应的,在步骤104中,为了不影响应答帧的发送或接收,所述AP在所述AP的上行数据帧的中断位置,中断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发送应答帧给所述AP上行数据帧对应的STA,所述中断位置为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传输结束后经过SIFS时间的位置,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不小于应答帧的时间持续长度。这样,下行STA就能够在AP所指示的中断位置暂停对AP下行数据帧的接收操作,而在中断结束时刻恢复接收来自AP的下行数据帧的剩余部分。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步骤104中,通过中断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上行数据帧的发送,或中断AP下行数据帧的发送,避免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上下行数据帧长度不一致,需要添加无用的填充比特来对齐上下行数据帧,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在另一方面,各实施方式还可以实现多用户共享信道使用权。若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可以在触发帧中携带,也可以在后续的下行数据帧的物理层信令中携带。
下面结合相关标准中的信令,详细介绍上述步骤的实现过程。
在步骤103中,AP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并等待SIFS时间之后,发送调度信息给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调度信息可以是通过触发帧进行发送的。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信息可以采用各种可能的结构。触发帧可以采用物理层信令的方式向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发送调度信息,即在触发帧前导,例如,第一或第二信令字段,发送调度信息;或者,采用MAC控制帧的方式向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发送调度信息,即在触发帧的数据字段发送包含调度信息的MAC控制帧。其中,物理层信令字段通常采用较低阶的编码调制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如采用WLAN中的MCS0,即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BPSK)调制,以及码率为1/2的卷积编码,因此,即使信号与干扰噪声功率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简称SINR)较低,STA也能正确解码。同样地,为了保证调度信息的可靠传输,当调度信息采用MAC控制帧的方式发送时,其相应的数据字段也可以采用较低阶的MCS,如MCS0进行传输。
一个例子中,如图3所示,图3表示的是一种无线局域网的的物理层分组结构,可以应用于802.11ax。802.11ax分组由传统前导(Legacy Preamble)、802.11ax分组特定的HEW(High Efficiency WLAN,高效率无线局域网)前导以及数据字段三部分组成。其中,传统前导是所有基于OFDM的WLAN协议分组都有的字段,长度为20μs,包括传统短训练字段(英文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简称L-STF)、传统长训练字段(Legacy Long Trainingfield,简称L-LTF)和传统信令字段(Legacy Signal field,简称L-SIG)三个部分。HEW前导,也可以称为HE前导,以下均称为HEW前导,是802.11ax分组特定的控制字段,至少可以包括第一信令字段、训练字段和第二信令字段等部分,其中,第一信令字段和第二信令字段用于传输物理层信令,训练字段用于自动增益控制、为信道估计提供参考信号等功能,数据字段用于传输MAC层数据单元。
具体的,传统前导中的L-STF和L-LTF字段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L-SIG字段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4bits的速率字段,1bit的保留位,12bits的长度字段,1bit的校验位以及6bits的尾比特。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是L-SIG主要携带的控制信息,检验位和尾比特是L-SIG信道编码过程中根据速率、保留位和长度字段的内容生成的。其中,长度字段为以8比特组(octet)为单位的数据量,速率字段指示802.11a协议中定义的8种速率中的一种。根据WLAN的协议,WLAN的节点如果可以接收一个物理层分组的前导但不能正确接收传统前导后续的字段,该节点将根据L-SIG的速率和长度字段的内容计算出一个以μs为单位的名为RXTIME(接收持续时间)的变量,并在延迟RXTIME时间后再试图接收或发送数据。
由于L-SIG中的长度字段已经用于指示包括上行和下行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过程的最大时间持续长度,为了指示全双工传输过程中的上行数据帧和下行数据帧的长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行数据帧的HEW前导中,携带全双工传输过程中的上行数据帧的长度信息,而在下行数据帧的HEW前导中,携带全双工传输过程中的下行数据帧的长度信息。优选地,上行数据帧长度信息由上行数据帧HEW前导的第一信令字段携带,而下行数据帧长度信息由下行数据帧HEW前导的第二信令字段携带。
在步骤104,在全双工数据传输开始阶段,所有参与全双工传输的节点会发送相同的传统前导。具体的,单节点全双工传输方式时,AP在所述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双节点全双工传输方式时,AP在所述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其中,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优选地,传统前导的速率字段的内容为“1101”(指示速率为6Mbps),长度字段的内容应保证按照速率6Mbps计算出的RXTIME时间长度,至少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过程的时间持续长度。
前面主要从AP侧提供了WLAN系统中双工通信的方法,下面再主要从站点侧提供WLAN系统中双工通信的方法。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站点STA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步骤602:所述STA获得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具体的,步骤602中,调度信息可以承载在触发帧中,STA在接收到AP的触发帧后,可以通过解调触发帧的HEW前导或者所述触发帧的数据字段获得所述调度信息。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所述者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STA通过该调度信息确定自己是否参与全双工传输,以及参与全双工传输时,是仅参与上行传输或者仅下行传输,或者同时上行和下行传输(即全双工传输时的传输方向)。
步骤603:所述STA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各个被调度的STA接收到触发帧中携带的调度信息后,即根据AP指示的全双工传输时的传输方向,或者进一步的根据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开始进行全双工数据传输。
在单节点全双工传输中,第一站点是传统的半双工方式的STA,在接收到AP的下行触发帧后,需要等待SIFS的时间才能由接收转为发送状态。但在多节点全双工传输中,AP和第三站点都支持全双工操作,因此第三站点在数据发送和接收之间转换时无需再等待SIFS的时间,第三站点一旦接收到来自AP的调度其进行全双工传输的触发帧,即在触发帧结束后就可以开始发送上行数据帧,相应地,AP在发送完触发帧后,就可以开始接收来自该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但是,AP并不立即启动下行数据帧的发送,而是延迟一段时间ΔT后再开始发送下行数据帧,优选地,ΔT应不小于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即ΔT≥20μs。这样,在此延迟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且不会受到AP下行信号的干扰。
步骤601、步骤601以及步骤603的其他内容可以参看前述针对步骤102-104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些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双工传输期间,由于至少有两个节点即AP和一个STA在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因此其它节点将无法正确接收AP正在发送数据的STA的分组,但是,由于所有参与全双工传输的节点同时发送相同的传统前导,因此,其它节点能够正确接收该传统前导,从而根据其中L-SIG的速率和长度字段的内容,计算出正确的RXTIME值并在延迟RXTIME时间后再试图接收或发送数据,从而避免了隐藏节点可能对全双工传输造成的干扰。例如,如图6所示,图6为多节点全双工传输示意图,AP和STA1进行点到点全双工传输,STA2可以接收到来自AP和STA1的信号,因此,STA2可以首先接收到STA1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分组的传统前导(其后的字段由于AP开始发送下行数据帧造成相互干扰而无法接收);如果STA3能接收STA1的信号但接收不到AP的信号,则STA3至少能接收到来自STA1的上行数据帧分组中的传统前导;如果STA4能接收AP的信号但接收不到STA1的信号,则STA1先行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分组,并不会干扰STA4对来自AP的下行数据帧分组的接收,从而能保证STA4至少能接收到来自AP的下行数据帧分组中的传统前导。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使得其它节点都能接收到AP或STA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统前导,从而获得正确的RXTIME值并在延迟RXTIME时间后再试图接收或发送数据,有效避免了隐藏节点可能对全双工传输造成的干扰。
下面针对WLAN系统中全双工的不同场景,分别通过不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1为第一站点,STA2为第二站点。STA1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小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SIFS时间后,与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同时发送相同的传统前导。
STA1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同时AP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2。当STA1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后,STA2还在接收AP发送的数据,AP在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STA1,由于此时AP已经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因此AP发送的应答帧并不会和STA2的下行数据帧发生冲突;同时STA2在接收完AP发送的数据并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AP,此时AP已接收完STA1发送的数据,因此STA2发送的应答帧并不会和STA1的上行数据帧发生冲突。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1和STA3为第一站点,STA2和STA4为第二站点。STA1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小于SIFS时间,STA3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小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上行MU-MIMO和/或OFDMA的资源分配与STA调度信息,以及下行MU-MIMO和/或下行OFDMA的资源分配与STA调度信息。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SIFS时间后,与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同时发送相同的传统前导。
STA1和STA3同时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同时AP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2和STA4。当STA 1或STA3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后,STA2或STA4还在接收AP发送的数据,AP在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STA1或STA3,由于此时AP已经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因此AP发送的应答帧并不会和STA2或STA4的下行数据帧发生冲突;同时STA2或STA4在接收完AP发送的数据并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AP,此时AP早已接收完STA1或STA3发送的数据,因此STA2或STA4发送的应答帧并不会和STA1或STA3的上行数据帧发生冲突。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1为第一站点,STA2为第二站点。STA1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大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AP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SIFS时间后,与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同时发送相同的传统前导。
STA1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同时AP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2。当STA1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后,STA2还在接收AP发送的数据,AP在等待SIFS时间后中断AP下行数据帧的发送并发送应答帧给STA1,由于此时AP未发送完下行数据帧,STA2根据调度信息中的AP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能够确定此时AP会中断数据的发送,因此STA2在等待SIFS时间后不会发送应答帧给AP。
同时AP在中断时间持续长度之后继续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2。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单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1为第一站点,STA2为第二站点。STA1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大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大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STA1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SIFS时间后,与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同时发送相同的传统前导。
STA1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同时AP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2。当AP发送完下行数据帧后,STA1还在发送数据给AP。为了让STA2按时发送应答帧给AP,STA1根据调度信息中的STA1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在AP下行数据帧结束之后等待SIFS时间,中断STA1上行数据帧的发送,在STA1上行数据帧传输中断开始时,STA2发送应答帧给AP。由于此时STA1未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在中断时间持续长度内,AP不会发送应答帧给STA1。STA1在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结束之后继续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
实施例五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双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为第三站点。STA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小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ΔT后,发送所述传统前导字段。优选地,ΔT应不小于传统前导字段的传输时间长度,即ΔT≥20μs。这样,在此延迟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且不会受到AP下行信号的干扰。而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在接收完AP发送的触发帧之后,不必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而是可以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
相应地,AP在发送完触发帧后,即开始接收来自该STA的上行数据帧。但是,AP并不立即启动下行数据帧的发送,而是等待至少传统前导传输的时间长度后再开始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这样,在这段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不会受到AP下行数据帧的干扰。
当STA的上行数据帧发送完后,STA还在接收AP发送的数据,AP在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STA,由于此时AP已经发送完上行数据帧,因此AP不会影响应答帧的发送;同时STA在接收完AP发送的数据并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应答帧给AP,此时AP早已接收完STA发送的数据,因此STA不会影响应答帧的发送。
实施例六
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双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为第三站点。STA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大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STA下行数据帧接收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ΔT后,发送所述传统前导字段。优选地,ΔT应不小于传统前导字段的传输时间长度,即ΔT≥20μs。这样,在此延迟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且不会受到AP下行信号的干扰。而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在接收完AP发送的触发帧之后,不必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而是可以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
相应地,AP在发送完触发帧后,即开始接收来自该STA的上行数据帧。但是,AP并不立即启动下行数据帧的发送,而是等待至少传统前导传输的时间长度后再开始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这样,在这段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不会受到AP下行数据帧的干扰。
当STA的上行数据帧发送完后,STA还在接收AP发送的数据,AP在STA的上行数据帧发送完之后再经过SIFS时间时,中断下行数据帧的发送并发送应答帧给STA,此时AP不会影响应答帧的发送;同时STA已经知道AP在此刻会中断数据发送,因此会在中断时间持续长度期间等待,不会发送应答帧给AP。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结束之后,AP继续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
实施例七
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双节点全双工传输过程示意图。其中,STA为第三站点。STA的上行数据帧长度小于AP的下行数据帧长度,且差值大于SIFS时间。AP首先通过信道竞争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然后通过发送触发帧发起全双工传输过程,此时的调度信息中至少包括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标识或地址,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所述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的传输方向,STA下行数据帧接收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在AP发送触发帧期间,AP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由于AP已经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其它节点在此期间均不会试图竞争信道,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自干扰信道测量可能受到隐藏节点干扰的问题。AP在发完触发帧并等待ΔT后,发送所述传统前导字段。优选地,ΔT应不小于传统前导字段的传输时间长度,即ΔT≥20μs。这样,在此延迟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且不会受到AP下行信号的干扰。而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在接收完AP发送的触发帧之后,不必等待SIFS时间后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而是可以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
相应地,AP在发送完触发帧后,即开始接收来自该STA的上行数据帧。但是,AP并不立即启动下行数据帧的发送,而是等待至少传统前导传输的时间长度后再开始发送下行数据帧给STA。这样,在这段时间内,STA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而不会受到AP下行数据帧的干扰。
当AP的下行数据帧发送完后,STA还在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STA为了及时的发送应答帧给AP,会根据调度信息中的STA上行数据帧发送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中断上行数据帧的发送并发送应答帧给AP;同时AP已经知道STA在此刻会中断数据发送,因此会在中断时间持续长度期间等待,不会发送应答帧给STA。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结束之后,STA继续发送上行数据帧给AP。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设置于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P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道竞争单元1401,用于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调度信息确定单元1402,用于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传输单元1403,用于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较佳的,所述传输单元1403还用于:
在所述调度信息所在的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较佳的,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较佳的,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较佳的,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1403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较佳的,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1403还用于: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较佳的,还包括测量单元1404:
用于在所述传输单元1403在发送所述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较佳的,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较佳的,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设置于无线局域网中站点STA,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调度信息获取单元1502,用于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传输单元1503,用于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站点STA为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较佳的,所述传输单元1503具体用于: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则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三站点,则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较佳的,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较佳的,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较佳的,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1503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较佳的,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1503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较佳的,还包括测量单元1504:
用于在接收完所述触发帧后,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收发信机1603、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
所述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程序,被用于配置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1601,用于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用于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收发信机1603,用于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较佳的,所述收发信机1603还用于:
在所述调度信息所在的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较佳的,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较佳的,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较佳的,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1603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较佳的,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1603还用于: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1601用于:
在发送所述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较佳的,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较佳的,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收发信机1703、处理器1701、存储器1702;
所述存储器1702,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可执行程序,被用于配置所述处理器;
所述收发信机1703,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所述处理器1701,用于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所述收发信机1703,用于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站点STA为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较佳的,所述收发信机1703具体用于: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则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三站点,则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较佳的,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较佳的,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较佳的,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1703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较佳的,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收发信机1703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较佳的,所述处理器1701还用于:
在接收完所述触发帧后,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提供的方法,通过AP竞争获得信道使用权之后,确定出调度信息,对参与全双工传输的STA进行调度。由于调度信息中包含了STA的传输方向,因此能够在WLAN系统中实现AP和STA的全双工通信。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通信装置,设置于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P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信道竞争单元,用于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调度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传输单元,用于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调度信息所在的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单元在发送所述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8.一种接入点AP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9.一种通信装置,设置于无线局域网中站点STA,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调度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传输单元,用于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站点STA为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则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三站点,则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持续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通信装置所在的STA为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时,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在接收完所述触发帧后,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14.一种站点STA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15.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AP,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入点AP获得信道的使用权;
所述AP在获得信道使用权后,为参与全双工传输的站点STA确定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所述AP发送所述调度信息;
所述AP发送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之后,还包括:
所述AP在所述触发帧发送结束并等待SIFS后,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分别包括传统前导;
其中,针对所述第二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针对所述第三站点的所述下行数据帧中的传统前导与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在所述信道上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
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时间持续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接入点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短帧间间隔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并开始接收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应答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所述下行数据帧传输,并开始发送应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所述下行数据帧的发送。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时,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20.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的信息、所述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三站点的信息具体为:
单个站点的标识,单个站点的地址,组标识,或者,组地址。
21.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上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上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站点和第三站点的总量大于2时,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或者,下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资源分配的信息。
22.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中站点STA,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调度信息;
解析得到所述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信道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站点的信息以及同时在所述信道上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站点的信息,或者,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在所述信道上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的第三站点的信息;
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包括: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所述第一站点等待SIFS后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二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同时发送且内容相同;或者,
在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触发帧接收结束后,所述第三站点立即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与所述AP针对所述第三站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统前导相同;
所述传统前导中包括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且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满足:根据所述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的值计算出的接收持续时间RXTIME的长度不小于包括应答帧在内的全双工传输的时间持续长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的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或者,针对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持续长度或者上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上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停止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帧。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传输时间持续长度,且上述两者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SIFS,则所述调度信息中还包括:
所述AP在下行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中断位置以及中断时间持续长度;
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息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中断位置,停止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中断时间持续长度的时间后,恢复接收所述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
26.如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第二站点或者第三站点在传统前导的传输时间长度内进行自干扰信道的测量。
CN201480081529.9A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605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6959 WO2016041205A1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5394A CN106605394A (zh) 2017-04-26
CN106605394B true CN106605394B (zh) 2020-10-09

Family

ID=55532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1529.9A Active CN106605394B (zh) 2014-09-19 2014-09-19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237049B2 (zh)
EP (1) EP3188429B1 (zh)
CN (1) CN106605394B (zh)
WO (1) WO20160412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345B (zh) * 2014-06-05 2019-03-12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全双工无线通信的干扰管理技术
EP3188429B1 (en) * 2014-09-19 2020-08-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in wlan system
KR101586716B1 (ko) * 2015-01-05 2016-01-19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슬롯 기반 채널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7223314B (zh) * 2015-02-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适应接收功率降低的全双工无线电
US10862705B2 (en) * 2015-04-16 2020-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4277220A3 (en) 2015-08-06 2024-0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raining signal by using predetermined binary sequenc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10320590B2 (en) 2015-08-06 2019-06-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TF signal using binary sequenc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9924539B2 (en) * 2015-08-21 2018-03-20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OFDMA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WO2017082650A1 (ko) * 2015-11-10 2017-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Fdr 시스템에서 tx/rx capability의 변경과 관련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967073B2 (en) * 2016-06-15 2018-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bandwidth multicast indication to multiple users
US20180069687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ll-duplex operation in a multipoint-to-multipoint network
US10091796B2 (en) * 2016-12-30 2018-10-02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11277863B2 (en) * 2017-05-01 2022-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sweep and reception in a full-duplex node
RU2752260C2 (ru) * 2017-05-16 2021-07-23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Аппаратура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09495235B (zh) * 2017-09-11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传输节点
JP6878224B2 (ja) * 2017-09-15 2021-05-2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586889B (zh) * 2017-09-28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660105B2 (en) * 2017-10-02 2020-05-19 Marvell Asia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operation with duplex medium access control
US10523404B2 (en) * 2017-10-16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09756256B (zh) * 2017-11-03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探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4845399A (zh) * 2017-11-07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ofdma ppdu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115239B2 (en) * 2017-12-01 2021-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amble structure supporting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20200396742A1 (en) * 2018-02-23 2020-1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pdu on basis of fdr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19164362A1 (ko) * 2018-02-23 2019-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fdr을 기반으로 ppdu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771103B2 (en) * 2018-03-09 2020-09-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10380746B (zh) 2018-03-12 2021-08-31 苏州速通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无线局域网中全双工通信方法及站点设备
US11503613B2 (en) 2018-05-03 2022-1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terference discovery and cancellation for WLAN with full duplex radios
EP3788834A1 (en) * 2018-05-03 2021-03-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access scheme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with full-duplex radios
WO2020146001A1 (en) * 2019-01-11 2020-07-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Wifi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CN109547190B (zh) * 2019-01-28 2021-07-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全双工通信方法及装置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895699B2 (en) * 2019-02-11 2024-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LBT) type and gap signaling for back-to-back grants and mul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multi-TTI) grants
CN112217776B (zh) * 2019-07-12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10058221A1 (en) * 2019-08-23 2021-02-25 Cisco Technology, Inc. Bi-directional and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CN113543356B (zh) * 2020-04-17 2024-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iFi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30309068A1 (en) * 2022-03-22 2023-09-28 Nxp Us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177A (zh) * 2010-12-24 2011-06-29 重庆大学 一种双天线全双工软件无线电收发机
CN102571675A (zh) * 2012-02-07 2012-07-11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理层干扰信息的隐藏终端优化方法
WO2013168105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5541A (ja) * 2006-03-28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090080541A (ko) * 2006-11-06 2009-07-24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자기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아날로그 신호 경로 모델링
US8031744B2 (en) 2009-03-16 2011-1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112012002426T5 (de) * 2011-06-15 2014-02-27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einer Dateneinheit auf der Grundlage einer Mehrfacheingabe/Mehrfachausgabesendung mit mehreren Benutzern im Uplink und eine Vorrichtung hierfür
CA2859307C (en) * 2011-12-14 2015-02-10 Redline Communications Inc. Single channel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891265B1 (en) * 2012-08-28 2023-07-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ull duplex single channel communications
US9094196B2 (en) * 2012-09-07 2015-07-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 duplex MAC designs based on backoff in frequency domain
EP3188429B1 (en) * 2014-09-19 2020-08-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in wla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177A (zh) * 2010-12-24 2011-06-29 重庆大学 一种双天线全双工软件无线电收发机
CN102571675A (zh) * 2012-02-07 2012-07-11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理层干扰信息的隐藏终端优化方法
WO2013168105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37049B2 (en) 2019-03-19
US20190182018A1 (en) 2019-06-13
US20170195107A1 (en) 2017-07-06
CN106605394A (zh) 2017-04-26
WO2016041205A1 (zh) 2016-03-24
EP3188429B1 (en) 2020-08-26
US10880068B2 (en) 2020-12-29
EP3188429A1 (en) 2017-07-05
EP3188429A4 (en) 2017-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5394B (zh) 一种wlan系统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0091818B2 (en) User equipment configured to provide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D2D communications using allocated resource units
JP6262852B2 (ja) 無線lan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アップリンク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JP6374533B2 (ja) フレーム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9245806B (zh) 上行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及上行多用户输入输出系统
US1055534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parallel on dual channels, and apparatus
JP2022539759A (ja) Mu-mimoパケット到着前チャネル競合
EP335729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xop duration field in phy header
US10432348B2 (en)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EP335564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WO2017152727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50343B (zh)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WO2016206652A2 (zh) 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