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8208A -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8208A
CN106598208A CN201510685061.0A CN201510685061A CN106598208A CN 106598208 A CN106598208 A CN 106598208A CN 201510685061 A CN201510685061 A CN 201510685061A CN 106598208 A CN106598208 A CN 106598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intelligent movable
movable equipment
standing
wav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50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8208B (zh
Inventor
沈少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850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8208B/zh
Priority to US15/769,566 priority patent/US10182139B2/en
Priority to JP2018520398A priority patent/JP664413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6/087120 priority patent/WO20161980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8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8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8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8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6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using historical data, averaging values or stat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当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智能、便捷、快速地实现了对智能移动设备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控制技术,尤指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信息安全,个人加密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更新更快捷的新型识别解锁方法。
其次,由于智能移动设备向微型化和界面大型化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对于微型化的设备,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存在屏幕界面太小或无界面的情况,给用户的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对于大尺寸手机,比如大于5寸以上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PAD,portable android device),也会存在界面太大,用户手太小,界面无法单手覆盖的问题。
再者,人们在开车或者吃饭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双手手指无法释放或者油污的问题,以及对于特殊残疾人士的手指残缺无法操作手机问题,或者是其他双手或单手不方便的情况,从而给用户正常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带来了不便。
当前的手机操控,手势识别,解锁等方案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种是,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解锁,一般通过密码、滑动解锁、长按解锁、指纹解锁、绘图解锁等来实现。上述解锁方式需要手指直接触屏屏幕完成,也就是说,无法进行非接触操作即隔空操作;同时,实施部位主要局限于手指或者触摸笔,不能用人体其他部位来隔空解锁。
其次,手机操控也是基于直接触摸电阻或电容屏,或者实体按键来实现对应的操作。在移动终端的操控上,一般是通过手指直接接触操控、语音操作等。上述手机的操控是直接通过实体按键来完成,或者手指接触手机屏幕对应的UI界面按钮来进行操控,无法进行非接触操控。
还有一种是,通过激光发射器将结构光投射至前方的人体表面,再使用红外传感器接收人体反射的结构光图案。然后,处理芯片根据接收图案在摄像机上的位置和形变程度来计算物体人体的空间信息,即通过画面和图形捕捉以提供手势识别等功能。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借助于红外传感器,需要具体的点阵模型,同样也局限于手指操控,同样不能用人体其他部位来隔空操控。
如何在这些情况下通过空口无线的方法控制移动智能设备的开启、解锁以及相关指令操作,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智能、便捷、快速地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的控制。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
当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对人体接近所述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
将采集到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可选地,该方法之前还包括:之前还包括:预先设置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或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对人体接近所述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部位;
将采集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根据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对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采集成功,如果采集成功且采集的参数可识别,继续执行所述选择最敏感采集值的步骤。
可选地,需要采集的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通过用户界面设置;或者,为预先设置好的固定的参数。
可选地,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为移动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XCP,信噪比SNR,和/或高功率检测HDET值。
可选地,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根据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当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无效时,再根据另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同时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并按照置信度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驻波比。
可选地,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还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人体部位的差异及距离远近的差值,选取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后导致的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变化大的值来确定所述驻波比。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阈值的波动范围;
所述选择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确定出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所述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的差值在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则该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所述选择出的控制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包括检测模块、获取模块、设置存储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并输出给设置存储模块,或者在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输出给控制模块;
设置存储模块,用于设置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用户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出所述采集成功且可识别。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采集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吸收比信息;
或者,将集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根据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可选地,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为移动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XCP,信噪比SNR,和/或高功率检测HDET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中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当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无效时,再根据另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同时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并按照置信度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驻波比。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人体部位的差异及距离远近的差值,选取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后导致的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变化大的值来确定所述驻波比。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中预先设置阈值的波动范围;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确定出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所述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的差值在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时,该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所述选择出的控制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当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智能、便捷、快速地实现了对智能移动设备的控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由于远距离通话及数据传输的需要,终端,比如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会拥有蜂窝通讯如第二代移动通讯(2G)、第三代移动通讯(3G)、第四代移动通讯(4G)的多模多频天线;由于中短距离数据传输及音频传输的需要,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会有蓝牙、Wi-Fi天线的2.4G/5G的工业、科学、医学(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频段天线;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由于卫星定位的需要,会拥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伽利略等天线;由于短距离射频识别及传输的需要,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会拥有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低频天线。发明人发现,这些天线在自由空间和接近、接触人体过程中,由于人体本身介电值、电阻特性的影响,在使用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过程中,人体在天线近磁场的区域内自身天线效应的作用,会大大影响到天线辐射特性。也就是说,天线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感应,而人体不同部位与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距离、运动状态,对于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不同天线种类、天线参数、其感应参数及数值都会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正是基于天线与人体之间的这种感应关系来确定对终端比如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不同控制。具体地,通过在原有移动智能设备的硬件电路上实现多重驻波检测功能,检测人体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之间的不同距离下的磁感效应中的驻波比及反射系数值,以及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后,移动智能设备信号内部接收强度参数RSSI,RXCP,SNR的变化,来自动感应或设置不同的人体或人体部位接近天线位置、接近距离或其组合等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然后再与移动智能设备预先设置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识别由于对人体的不同感应而产生的不同操作,进而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的非接触智能操控。
图1为本发明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其中,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天线的驻波比表示天线的反射功率对入射功率的开平方比。
本步骤中,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可以包括人体的动作或姿态。
本步骤中,在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只依据于一种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驻波比,当这种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无效时,再依据另一种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驻波比;也可以是同时依据两种或两种以上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并按照置信度加权的方式来确定驻波比。
进一步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检测到的人体部位的差异及距离远近的差值,选取人体接近后导致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变化大的值来完成确定。
本步骤中的确定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对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即为变化最灵敏的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将采集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其中,
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可以是移动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信噪比(SNR)等移动智能设备内置参数,和/或高功率检测(HDET,High powerDetect)值等信息。
其中,
天线的驻波比(或称天线的电压驻波比)表示天线的反射功率对入射功率的开平方比。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空间介质、阻抗电路的影响,信号会存在信号反射情况,从而影响了天线的接收性能。如果一个天线没有反射,则驻波比应该是1;如果天线的驻波比在1.1~1.5之间,则认为信号反射很小,此时,移动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就会很高;如果驻波比大于1.5,则表明反射很大,大部分的接收功率都会被反射或者衰减掉,此时,对应移动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强度就会很弱。因此,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的RSSI,RSCP,SNR等移动智能设备内置参数即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可以间接地反应出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受人体感应后的驻波值(或者反射系数变化),进而实现根据人体感应而对移动智能设备的控制。
由于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的驻波比不好直接采集,因此,可以直接采集射频前端的驻波比值,同时可以采集两者之间的这段射频阻抗线包括打孔匹配等一起的系统损耗值,并预先计算出其关系值,换算成对应的曲线或者数值表格存储在移动智能设备中;然后,再根据天线端和射频前端驻波比的对应关系,这样,当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确定后,受人体感应影响后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值也就可以确定了。在这种情况下:
本步骤之前还包括:预先设置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相应地,
本步骤中的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对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将采集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根据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由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换算为天线端的驻波比的采集方法较佳地适用于射频前端插损比较小的情形,而且损耗越接近于0,射频前端或者芯片端的驻波比就越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测试精度也就越高。因此,在实际采集中,较佳地,可以选取系统插损小的天线作为采集天线。
在具体实现上,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电路外加耦合电路及检测电路来实现。其中,耦合电路和采样电路采集发射电路加上天线负载后的幅度及相位变化,耦合电路分为正向耦合电路和反向耦合电路两部分,正向耦合电流采用移动智能设备自带耦合器,50欧姆对地反馈端电路,用于采集移动智能设备发射信号作为入射信号。反向耦合电路可以设置在射频前端电路的分频器或者开关后,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的匹配电路前,用于采集移动智能设备发射的反射信号或天线进来的入射信号。这里使用的耦合器采用能够覆盖整个天线频段的宽频耦合器,为了提高反馈采集精度,正向和反向之间还可以增加隔离器,以防止入射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泄露,同时增加窄带高Q值滤波器,以滤除外界其它频率信号或者发射信号的谐波。过滤后的正向和反向采样信号再经过检测电路单位,经过差分放大电路和混频电路得到对应的幅度和相位信号。再经过二极管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到移动智能设备的基带芯片,进而转换为对应的驻波比值或反射系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上述公开的原理描述的基础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是容易采用不同的电路形式来实现对天线的驻波比的采集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也不再赘述。
同时,驻波检测还可以通过在天线匹配电路上并联或串联可变电容来间接检测,手机采集没有人体接近天线时的移动智能设备入射端的功率值,再采集人体接近天线时,改变可变电容值的大小,来匹配到没有人体接近天线时的入射端的功率值,两种功率值可以数模转换后输入到手机基带芯片直接对比,通过计算前后可变电容的差值,转换为对应驻波比的插值表,然后通过检测各种人体接近后的状态及插值,来完成对应手机指令的控制。
当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为HDET值时,具体实现可以是:
移动智能设备的基带芯片同时采集正反耦合器反馈的高功率检测(HDET,High power Detect)值,通过HDET值的差值间接映射出驻波比的大小。比如:在同一个信号强度和电平下,移动智能设备在接收同一个信号时,反射信号得到的HDET1值为1250,如果入射信号的HDET2的值也为1250附近值,则表明信号反射很少,信号转换功率很强,对应的驻波比更接近于1;如果检测到的入射信号的HDET2值为2000,则表明移动智能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号较弱,需要补偿发射更高的功率才能实现达到同等信号强度,因此,此时对应的驻波比就会远离1,比如2。也就是说,当人体对应部位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对应的天线时,即可通过对HDET值的采集来查找相应的映射储存表得到相应的驻波比,从而找到对应的控制指令以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是否采集成功,如果采集成功且可识别,可以继续执行所述选择最敏感采集值的步骤,如果采集失败,可以提示重新采集。其中,如果采集的值有效,即在可感应检测范围内,或者与原始参数模型值接近,则认为采集成功。
本发明之前还包括:
步骤100:预先获取并设置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天线的驻波比表示天线的反射功率对入射功率的开平方比。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用户界面设置获取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的驻波比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步骤中的获取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步骤101中的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的具体实现是一致的,同样包括:对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即为变化最灵敏的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将采集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具体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本步骤强调的是,移动智能设备通过对由于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而引起的参数的改变的采集,获得了对应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并且对不同的驻波比信息对应设置了不同的控制指令。这样,在移动智能设备的后续使用中,就可以利用天线与人体之间的这种感应关系来确定对移动智能设备比如移动终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不同控制。
步骤102: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由于测试过程中会存在误差,所以测试得到的驻波比值和移动智能设备中存储的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查找对应关系中,根据预先设置阈值的波动范围,只要确定出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的差值在该阈值范围内,都是有效的。
下面结合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不同频段的手机天线的驻波比不同,比如,对于手机上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宽带码分多址(WCDMA)、长期演进(LTE)、无线局域网(WIFI)、BT和近场耦合(NFC)天线,其天线频率各不相同,对应的波长也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其对人体形成的驻波比值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通过采集获取各天线的驻波比后,会选择敏感且差异大的频段为识别频段,即通过人体接触不同的手机天线所在的位置和区域,来采集或测试对应该天线的驻波比值。比如:在同一个距离下,人手相对于位于移动智能设备左下方的LTE PRX天线的驻波比值为0.6,而相对于位于移动智能设备右下角的CDMA PRX天线的驻波比值为1.1,这样,是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不同控制的。
由于驻波比值对相对距离很敏感,因此,当人体和手机天线的相对距离发生改变时,其驻波比值会有成比例的改变,比如:在距离人体1厘米(cm)、3cm、5cm、10cm、15cm下,距离越大,驻波比值越小,虽然不是线性关系,但还是会有数量级的改变,当人体和手机对应天线成一定距离时,不同的距离下同一个频点的驻波图会发生改变。不同人机距离下驻波比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驻波比可以表示天线的反射系数,不同的天线频点下不同的人机距离0~15CM的驻波比值是不同的。
当人体的不同部位以不同角度接近手机各天线后形成的多个驻波图变化或者驻波频率偏移,当人体接近手机工作天线时,由于受到人体感应的影响,原来的单个或多个谐振驻波点,会产生峰值平移或者峰值变化。同时,人体和手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对天线的驻波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人手在手机对应天线的上方、下方或者左方、右方,或者成一定角度时,天线的反射系数或驻波比值都会受到明显改变。因此,可以通过人体部位的不同方位来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不同控制。通过设置不同的感应角度,即可实现不同角度的感应操控。比如:可以设置手掌和手机垂直、水平、斜45度、30度等,再通过采集对应的参数值和预设值相比较,即可实现移动智能设备通过不同方位和角度对人体的感应而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不同控制。
图2为本发明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检测模块、获取模块、设置存储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并输出给设置存储模块,或者在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输出给控制模块;
设置存储模块,用于设置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
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用户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进一步地,还用于:检测是否采集成功,如果采集成功且可识别,可以进入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模式,如果采集失败,可以提示重新采集;
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采集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或者,
在获取模块中:预先设置有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采集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根据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其中,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可以是移动智能设备的RSSI,RXCP,SNR等移动智能设备内置参数,和/或HDET值等信息。
进一步地,
获取模块中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一种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当一种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无效时,再根据另一种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同时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并按照置信度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驻波比。
进一步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人体部位的差异及距离远近的差值,选取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后导致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变化大的值来确定驻波比。
进一步地,在控制模块中预先设置阈值的波动范围;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出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的差值在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时,该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所述选择出的控制指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对人体接近所述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
将采集到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之前还包括:之前还包括:预先设置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或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对人体接近所述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部位;
将采集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根据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之后,还包括:
检测是否采集成功,如果采集成功且采集的参数可识别,继续执行所述选择最敏感采集值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采集的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通过用户界面设置;或者,为预先设置好的固定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为移动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XCP,信噪比SNR,和/或高功率检测HDET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包括:
根据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当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无效时,再根据另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同时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并按照置信度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驻波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还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人体部位的差异及距离远近的差值,选取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后导致的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变化大的值来确定所述驻波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阈值的波动范围;
所述选择控制指令包括:所述确定出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所述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的差值在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内,则该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所述选择出的控制指令。
10.一种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获取模块、设置存储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并输出给设置存储模块,或者在启动利用人体感应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时输出给控制模块;
设置存储模块,用于设置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选择控制指令并按照选择出的控制指令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对用户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进行采集,选择最敏感采集值,对应天线频点及人体部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出所述采集成功且可识别。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采集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吸收比信息;
或者,将集到的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在原始参数模型上进行修正,并将其转换为对应位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射频前端的驻波比;根据预先设置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天线端的驻波比和射频前端的驻波比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为移动智能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XCP,信噪比SNR,和/或高功率检测HDET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中确定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当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无效时,再根据另一种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来确定所述驻波比;或者,
同时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并按照置信度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驻波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移动智能终端对人体部位的差异及距离远近的差值,选取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后导致的所述人体接近移动智能设备的参数变化大的值来确定所述驻波比。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中预先设置阈值的波动范围;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确定出的移动智能设备对人体感应的驻波比信息与所述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的差值在预先设置的阈值范围内时,该对应关系中的驻波比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所述选择出的控制指令。
CN201510685061.0A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98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5061.0A CN106598208B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15/769,566 US10182139B2 (en) 2015-10-20 2016-06-2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mart mobile device
JP2018520398A JP6644139B2 (ja) 2015-10-20 2016-06-24 モバイルスマートデバイスに対する制御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16/087120 WO2016198024A1 (zh) 2015-10-20 2016-06-24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5061.0A CN106598208B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8208A true CN106598208A (zh) 2017-04-26
CN106598208B CN106598208B (zh) 2021-03-16

Family

ID=57503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5061.0A Active CN106598208B (zh) 2015-10-20 2015-10-20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2139B2 (zh)
JP (1) JP6644139B2 (zh)
CN (1) CN106598208B (zh)
WO (1) WO201619802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4766A (zh) * 2017-10-11 2018-04-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天线进行距离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60661A (zh) * 2021-04-19 2021-07-23 杭州优必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压驻波比的编程积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539017A (zh) * 2021-06-24 2021-10-22 杭州优必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任意放置的模块式编程积木及控制方法
CN113645411A (zh) * 2021-08-30 2021-11-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变焦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4647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France Teleco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graphical information to a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 using haptic feedback
US20070010217A1 (en) * 2003-08-14 2007-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matching apparatus
JP2013510381A (ja) * 2009-11-09 2013-03-21 インベンセン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人間の動きに関連するキャラクタおよびコマンドを認識するためのハンドヘルド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技術
JP2013200784A (ja) * 2012-03-26 2013-10-03 Yahoo Japan Corp 操作入力装置、操作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324056A1 (en) * 2011-05-31 2013-12-05 Yael Maguire Sensing Proximity Utilizing A Wireless Radio Subsystem
JP2014045467A (ja) * 2012-08-29 2014-03-13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US20140128032A1 (en) * 2011-06-20 2014-05-08 Prasad Muthukumar Smart Active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Optimising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Achieved By Sensing Device Proximity Environment With Property, Position, Orientation, Signal Quality And Operating Modes
CN104170265A (zh) * 2012-02-15 2014-11-26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使用天线及定向耦合器开关的接近性检测
JP2015038704A (ja) * 2013-08-19 2015-02-2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0217A1 (en) * 2003-08-14 2007-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matching apparatus
US20060024647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France Teleco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graphical information to a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 using haptic feedback
JP2013510381A (ja) * 2009-11-09 2013-03-21 インベンセン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人間の動きに関連するキャラクタおよびコマンドを認識するためのハンドヘルド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技術
US20130324056A1 (en) * 2011-05-31 2013-12-05 Yael Maguire Sensing Proximity Utilizing A Wireless Radio Subsystem
US20140128032A1 (en) * 2011-06-20 2014-05-08 Prasad Muthukumar Smart Active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Optimising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Achieved By Sensing Device Proximity Environment With Property, Position, Orientation, Signal Quality And Operating Modes
CN104170265A (zh) * 2012-02-15 2014-11-26 密克罗奇普技术公司 使用天线及定向耦合器开关的接近性检测
JP2013200784A (ja) * 2012-03-26 2013-10-03 Yahoo Japan Corp 操作入力装置、操作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45467A (ja) * 2012-08-29 2014-03-13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JP2015038704A (ja) * 2013-08-19 2015-02-2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4766A (zh) * 2017-10-11 2018-04-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天线进行距离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60661A (zh) * 2021-04-19 2021-07-23 杭州优必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压驻波比的编程积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539017A (zh) * 2021-06-24 2021-10-22 杭州优必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任意放置的模块式编程积木及控制方法
CN113645411A (zh) * 2021-08-30 2021-11-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变焦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8024A1 (zh) 2016-12-15
CN106598208B (zh) 2021-03-16
US10182139B2 (en) 2019-01-15
JP2019502185A (ja) 2019-01-24
JP6644139B2 (ja) 2020-02-12
US20180316786A1 (en)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235B (zh)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01073B (zh) 降低sar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98208A (zh)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84032B (zh) 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手势检测
CN104122974A (zh) 具有识别人体功能的移动通信装置
WO2017067279A1 (zh) 一种实现对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44740A1 (zh)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法及移动支付系统
CN107947894A (zh) 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9183772A1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US201800481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optimizing power efficiency using an antenna
CN106602220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系统和天线切换方法
KR101254031B1 (ko) 물체 근접인식 센서기능이 있는 휴대용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리더기
CN107450067A (zh) 一种距离检测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69017A (zh) 快捷支付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2457310B (zh) 多天线运用系统及方法
WO2023035489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信号传输装置
CN103809748A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手势识别方法
CN107006062A (zh) 一种终端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
JP2005197797A (ja) 無線タグ読み取り装置用アンテナユニット及び無線タグ読み取り装置
RU268941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nfc-канала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применения 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 волн
CN108810261A (zh) 通话中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612573A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sar值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06598207A (zh) 一种实现对智能移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207781872U (zh) 天线模组、电子设备
CN105120512B (zh) 一种信号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