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5929A -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85929A
CN106585929A CN201611024272.0A CN201611024272A CN106585929A CN 106585929 A CN106585929 A CN 106585929A CN 201611024272 A CN201611024272 A CN 201611024272A CN 106585929 A CN106585929 A CN 106585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pe
described sleeve
lifesaving
flexible pip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42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0242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859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85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59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2Divers' equipment
    • B63C11/12Diving masks
    • B63C11/16Diving masks with air supply by suction from diver, e.g. snork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8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包括套管、浮体及用于气体流通的呼吸装置;所述套管为两端和一侧均开设有圆孔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和吸入端分别穿过套管两端的圆孔,所述呼吸装置的排气端穿过套管一侧的圆孔,且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吸入端和排出端均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呼吸装置吸入端外壁固定连接。本发明借助浮体的浮力,在潜水或溺水时,能够将呼吸装置的一端露于水面以上,使用人员咬住呼吸装置的另一端,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简单便携,既能为潜水者带来游泳乐趣,也能帮助溺水者获得救援。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水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背景技术
在潜水时,通常采用器具是呼吸管加氧气瓶,但是氧气瓶使用起来较为麻烦;如果单独使用呼吸管,则受限于呼吸管的长度,若潜水深度较深,则无法吸入新鲜空气;另外,对于一些溺水情况,传统的呼吸管不能够立即反应,将一段露出于水面以上,使溺水人员获得新鲜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便携、可救生与潜水两用的呼吸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包括套管、浮体及用于气体流通的呼吸装置;所述套管为两端和一侧均开设有圆孔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和吸入端分别穿过套管两端的圆孔,所述呼吸装置的排气端穿过套管一侧的圆孔,且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吸入端和排出端均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浮体与所述呼吸装置吸入端外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借助浮体的浮力,在潜水或溺水时,能够将呼吸装置的一端露于水面以上,使用人员咬住呼吸装置的另一端,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简单便携,既能为潜水者带来游泳乐趣,也能帮助溺水者获得救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为透气管,排出端为吐气软管,吸入端为连接管,所述呼吸装置还包括呼气软管,所述透气管一端的外侧与所述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透气管一端的内侧与所述呼气软管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管为Y型三通管件,所述连接管的分支管路分别于所述呼气软管的另一端和吐气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吐气软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外侧,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套管侧壁且与其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套管外侧的一端连接有呼吸咬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别设置呼气软管和吐气软管,可以保证使用者呼气与吐气的过程通过两根软管进行,避免了因呼气软管过长而导致呼气软管内全是吐出的二氧化碳。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呼气软管和吐气软管连接的两个分支管路内均设有单向阀,且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两个分支管路内设置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阀,这样就可以保证呼气与吐气是两个分开的过程。
进一步,所述套管为可伸缩的塑料软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套管可伸缩,可以保证在水中紧急使用时,套管可以迅速弹开,使得呼吸管的一端露出于水面以上。
进一步,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套管与透气管连接处外侧,且漂浮于水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浮体,可以保证整个呼吸管的上端可以漂浮于水面以上,进而获得新鲜空气。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封闭端侧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套管内壁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如套管内进水,可通过设置于底端的排水管排出。
进一步,还包括可与面罩安装使用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管的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收缩夹和用于控制收缩夹打开的发射按钮,所述发射按钮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管与所述透气管连接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收缩夹安装在所述套管与所述透气管的连接处外侧,且可在套管收缩时固定套管两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面罩一起使用,另外设置发射按钮,可迅速打开整个呼吸管,使其迅速展开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套管;11、排水孔;12、连接扣;13、收缩夹;14、发射按钮;2、浮体;31、透气管;32、呼气软管;33、吐气软管;34连接管;341、咬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包括套管1、浮体2及呼吸装置;套管1为两端和一侧均开设有圆孔的圆柱状结构,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和吸入端分别穿过套管1两端的圆孔,呼吸装置的排气端穿过套管1一侧的圆孔,且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吸入端和排出端均与套管1固定连接,浮体2与呼吸装置吸入端外壁固定连接。
呼吸装置的进气端为透气管31,排出端为吐气软管33,吸入端为连接管34,还包括呼气软管32,透气管31一端的外侧与套管1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透气管31一端的内侧与呼气软管32的一端外侧螺纹连接,连接管34为Y型三通管件,连接管34的分支管路分别于呼气软管32的另一端和吐气软管33的一端连接,吐气软管33的另一端置于套管1外侧,连接管34的另一端穿过套管1侧壁且与其密封连接,连接管34位于套管1外侧的一端连接有呼吸咬嘴341,呼吸咬嘴341由硅胶制成,且放置角度合适。
本实施例的连接管34与呼气软管32和吐气软管33连接的两个分支管路内均设有单向阀,且方向相反,与呼气软管32连接的单向阀的吸入方向为与呼气软管32连接的一端,与吐气软管33连接的单向阀的吸入方向为连接管34的另一端,通过设置与呼气软管32连接的单向阀和与吐气软管33连接的单向阀,可以保证潜水人员或溺水人员能够将呼吸的新鲜空气与吐出的空气由不同管路吸入或排出。
本实施例的套管1为可伸缩的塑料软管,浮体2设置在套管1与透气管31连接处外侧,且漂浮于水面,浮体2选用中等密度的聚乙烯浮体,体积小且受到的浮力大;透气管31的一端与呼气软管32螺纹连接,另一端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内设有球阀,用于控制透气孔的开启与关闭,避免透气孔在水中时打开使得水进入透气管内;套管1的封闭端侧面开设有排水孔11,排水孔11与套管1内壁相连通,排水孔11的排出端设置有控制水流进出的单向渗透膜,只允许水流由套管1排出到外界,禁止水流由外界进入到套管1内。
本实施例的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还包括可与面罩安装使用的连接扣12,连接扣12固定安装在套管1的侧壁上,与面罩上的连接部位连接固定,可相互配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潜水效果;还包括收缩夹13和用于控制收缩夹13打开的发射按钮14,发射按钮14固定安装在套管1与透气管31连接的一端侧壁上,收缩夹13安装在套管1与透气管31的连接处外侧,发射按钮14控制收缩夹13的开启与关闭,开启时,套管1弹开,浮体2浮于水面以上;关闭时,套管1收缩,收缩夹13固定套管1两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者处于溺水情况下或潜水时,按下发射按钮14,收缩夹13松开,套管弹开,透气管31在浮体2受到的浮力作用下,迅速露出水面,使用者咬住咬嘴341,由于连接管34分别设置有不同方向的单向阀;因此,呼气时,新鲜空气从呼气软管32进入,吐气时,吐出的空气从吐气软管33排出;另外,连接扣12可以与面罩相结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浮体(2)及用于气体流通的呼吸装置;所述套管(1)为两端和一侧均开设有圆孔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和吸入端分别穿过所述套管(1)两端的圆孔,所述呼吸装置的排气端穿过套管(1)一侧的圆孔,且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吸入端和排出端均与所述套管(1)固定连接;所述浮体(2)与所述呼吸装置吸入端的外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装置的进气端为透气管(31),排出端为吐气软管(33),吸入端为连接管(34),所述呼吸装置还包括呼气软管(32),所述透气管(31)一端的外侧与所述套管(1)的一端连接,所述透气管(31)一端的内侧与所述呼气软管(32)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管(34)为Y型三通管件,所述连接管(34)的分支管路分别于所述呼气软管(32)的另一端和吐气软管(33)的一端连接,所述吐气软管(33)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套管(1)外侧,所述连接管(3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套管(1)侧壁且与其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34)位于所述套管(1)外侧的一端连接有呼吸咬嘴(3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4)与所述呼气软管(32)和吐气软管(33)连接的两个分支管路内均设有单向阀,且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管(31)的一端与所述呼气软管(32)的一端连接,所述透气管(31)的另一端设置有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为可伸缩的塑料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2)设置在所述套管(1)与透气管(31)连接处外侧,且漂浮于水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封闭端侧面开设有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与所述套管(1)内壁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与面罩安装使用的连接扣(12),所述连接扣(12)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管(1)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缩夹(13)和用于控制收缩夹(13)打开的发射按钮(14),所述发射按钮(14)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管(1)与所述透气管(31)连接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收缩夹(13)安装在所述套管(1)与所述透气管(31)的连接处外侧,且可在套管(1)收缩时固定所述套管(1)两端。
CN201611024272.0A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Pending CN1065859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4272.0A CN106585929A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4272.0A CN106585929A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5929A true CN106585929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9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4272.0A Pending CN106585929A (zh) 2016-11-21 2016-11-21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859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151A (zh) * 2020-07-21 2020-10-30 雷明 一种操作简便的防呛水水中救生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0588Y (zh) * 1994-07-07 1995-06-14 张钰诚 浮潜呼吸器装置
CN2460441Y (zh) * 2001-01-10 2001-11-21 江锦昌 自动排水浮潜球装置
CN1370715A (zh) * 2001-02-27 2002-09-25 吴建 潜水管道式漂浮进气器
CN2595659Y (zh) * 2002-10-18 2003-12-31 杨鸿钧 浮潜呼吸器的改良结构
CN2635518Y (zh) * 2003-07-21 2004-08-25 张继春 一种水下呼吸器
CN201626544U (zh) * 2010-04-02 2010-11-10 甘向明 一种游泳潜水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0588Y (zh) * 1994-07-07 1995-06-14 张钰诚 浮潜呼吸器装置
CN2460441Y (zh) * 2001-01-10 2001-11-21 江锦昌 自动排水浮潜球装置
CN1370715A (zh) * 2001-02-27 2002-09-25 吴建 潜水管道式漂浮进气器
CN2595659Y (zh) * 2002-10-18 2003-12-31 杨鸿钧 浮潜呼吸器的改良结构
CN2635518Y (zh) * 2003-07-21 2004-08-25 张继春 一种水下呼吸器
CN201626544U (zh) * 2010-04-02 2010-11-10 甘向明 一种游泳潜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151A (zh) * 2020-07-21 2020-10-30 雷明 一种操作简便的防呛水水中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17817A (en) Vertical co-axial multi-tubular diving snorkel
US5893362A (en) Snorkelling device
CN201254278Y (zh) 一种根本上防止呛水的结构简单的组合式水下呼吸器
CN209051570U (zh) 一种能够实现快速呼气功能的浮潜呼吸器
CN109334920B (zh) 一种水下自由呼吸系统
CN106585929A (zh)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CN203372379U (zh) 游泳潜水装置
CN109110089A (zh) 浮潜呼吸器
CN218317224U (zh) 一种混合型密闭式循环呼吸装置
CN201647108U (zh) 潜水呼吸器
CN101811565B (zh) 潜水呼吸器
CN201080243Y (zh) 一种潜水装置
CN208882085U (zh) 浮潜呼吸器
CN201033631Y (zh) 水中辅助呼吸器
CN210310830U (zh) 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潜水呼吸管
CN2878198Y (zh) 一种自供气潜水器具
CN209828131U (zh)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
CN208842604U (zh) 一种应急储气式可呼吸救生装置
CN207191350U (zh) 潜水用呼吸管双气囊防水器
CN2340689Y (zh) 潜水呼吸器
CN115056945B (zh) 一种救生潜水两用呼吸管
CN104417736A (zh) 无氧瓶水下安全呼吸器
CN201338719Y (zh) 潜水呼吸器改良结构
CN104859818A (zh) 水下自然呼吸器
KR200265786Y1 (ko) 수중 호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